作者: 李汝珍(约1550年-1626年),明代小说家,尤以《剪灯新话》为人称道。李汝珍的作品多描写民间传说,小说中的情节富有浪漫色彩,人物形象多为民间典型,兼具文化性和娱乐性。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剪灯新话》是李汝珍所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书中包含了多个民间故事,故事内容以爱情、奇遇、离奇事件为主,充满浪漫与奇幻色彩。李汝珍通过这些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性中的光辉与阴暗面。小说的写作手法独特,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引人入胜。整部作品既具文学价值,又富有民俗色彩,是研究明代小说和民间文化的珍贵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剪灯新话-卷二-令狐生冥梦录-原文
令狐譔者,刚直之士也,生而不信神灵,傲诞自得。
有言及鬼神变化幽冥果报之事,必大言折之。
所居邻近,右乌老者,家赀巨宫,贪求不止,敢为不义,凶恶著闻。
一夕,病卒;卒之三日而再苏。
人问其故,则曰:‘吾殁之后,家人广为佛事,多焚楮币,冥官喜之,因是得远。’
譔闻之,尤其不忿,曰:‘始吾谓世间贪官污吏受财曲法,富者纳贿而得圭,贫者无赀而抵罪,岂意冥府乃更甚焉!’
因赋诗曰:
一陌金钱便返魂,公私随处可通门!
鬼神有德开生路,日月无光照覆盆。
贫者何缘蒙佛力?富家容易受天恩。
早知善恶都无报,多积黄金遗子孙!
诗成,朗吟数过。
是夜,四烛独坐,忽有二鬼使,状貌狞恶,径至其前,曰:‘地府奉追。’
譔大惊,方欲辞避,一人执其衣,一人挽其带,驱迫出门,足不履地,须臾已至。
见大官府若世间台、省之状。
二使将譔入门,遥望殿上有王者被冕据案而坐。
二使挟譔伏于阶下,上殿致命曰:‘奉命追令狐譔已至。’
即闻王者厉声曰:‘既读儒书,不知自检,敢为狂辞,诬我官府!合付犁舌狱。’
遂有鬼卒数人,牵捽令去。
譔大惧,攀挽槛楣不得去,俄而槛折,乃大呼曰:‘令狐譔人间儒士,无罪受刑,皇天有知,乞赐昭鉴!’
见殿上有一绿袍秉笏者,号称明法,禀于王曰:‘此人好訐,遽尔加罪,必不肯伏,不若令其供责所犯,明正其罪,当无词也。’
王曰:‘善!’
乃有一吏,操纸笔置于譔前,逼其供状。
譔固称无罪,不知所供。
忽闻殿上曰:‘汝言无罪,所谓‘一陌金钱便返魂,公私随处可通门’,谁所作也?’
譔始大悟,即下笔大书以供曰:
伏以混沦二气,初分天地之形;高下三才,不列鬼神之数。
降自中古,始肇多端。
焚币帛以通神,诵经文以諂佛。
于是名山大泽,咸有灵焉;古庙丛祠,亦多主者。
盖以群生昏瞆,众类冥顽,或长恶以不悛,或行凶而自恣。
以强凌弱,恃富欺贫。
上不孝于君亲,下不睦于宗党。
贪财悖义,见利忘恩。
天门高而九重莫知,地府深而十殿是列。
立锉烧舂磨之状,具轮回报应之科。
使为善者劝而益勤,为恶者惩而知戒,可谓法之至密,道之至公。
然而威令所行,既前瞻而后仰;聪明所及,反小察而大遗。
贫者入狱而受殃。
宫者转经而免罪。
惟取伤弓之鸟,每漏吞舟之鱼。
赏罚之条,不宜如是。
至如譔者,三生贱士,一介穷儒。
左枝右梧,未免儿啼女哭。
东涂西抹,不救命蹇时乖。
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
悔噬脐而莫及,耻摇尾而乞怜。
今蒙责其罪名,逼其状伏。
批龙鳞,探尤颔,岂敢求生;料虎头,编虎须,固知受祸。
言止此矣,伏乞鉴之!
王览毕,批曰:‘令狐譔持论颇正,难以罪加,秉志不回,非可威屈。今观所陈,实为有理,可特放还,以彰遗直。’
仍命复追乌老,置之于狱。
复遣二使送譔还家。
譔恳二使曰:‘仆在人间,以儒为业,虽闻地狱之事,不以为然,今既到此,可一观否?’
二使曰:‘欲观亦不难,但禀知刑曹录事耳。’
即引譔循西廊而行,别至一厅,文簿山积,录事中坐。
二使以譔入白,录事以朱笔批一帖付之,其文若篆籒不可识。
譔出府门,投北行里余,见铁城巍巍,黑雾涨天。
守卫者甚众,皆牛头曳面,青体绀发,各执戈戟之属,或坐或立于门左右。
二使以批帖示之,即放之入。
见罪人无数,被剥皮刺血,剔心剜目。
叫呼怨痛,宛转其间,楚毒之声动地。
至一处,见铜柱二,缚男女二人于上。
有夜叉以刃剖其胸,肠胃流出,以沸汤沃之,名为洗涤。
譔问其故。曰:‘此人在世为医。因疗此妇之夫,遂与妇通。已而其夫病卒,虽非二人杀之,原情定罪,与杀同也,故受此报。’
又至一处,见僧尼裸体,诸鬼以牛马之皮覆之。
皆成畜类。
有趄趄未肯就者,即以铁鞭击之,流血狼藉。
譔又问其故。曰:‘此徒在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而乃不守戒律,贪淫茹荤,故令化为异类,出力以报人耳。’
最后至一处,榜曰:‘误国之门。’
见数十人坐铁床上,身具桎梏,以青石为枷压之。
二使指一人示譔曰:‘此即宋朝秦桧也。谋害忠良,迷误其主,故受重罪。其余亦皆历代误国之臣也。’
每一朝革命,即驱之出,令毒虺噬其肉,饥鹰啄其髓,骨肉糜烂至尽。
复以神水洒之,业风吹之,仍复本形。
此辈虽历亿万劫,不可出世矣。
譔观毕,求回。
二使送之至家。
譔顾谓曰:‘劳君相送,无以为报。’
二使笑曰:‘报则不敢望,但请君勿更为诗以累我耳。’
譔亦大笑。
欠伸而觉,乃一梦也。
及旦,叩乌老之家而问焉,则于是夜三更逝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剪灯新话-卷二-令狐生冥梦录-译文
令狐譔,是一个刚直的人,生来就不相信神灵,自信自得。有人提起鬼神变化和幽冥中的果报,他一定会大声反驳。
他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位叫乌老的人,家里很有钱,贪得无厌,敢做不义之事,恶名远扬。有一天晚上,他突然病死了;死后三天又苏醒过来。人们问他原因,他说:‘我死后,家人大办佛教事宜,烧了很多纸钱,冥官很高兴,因此我能离开远一点。’
令狐譔听到这件事后,特别生气,说:‘起初我以为世间的贪官污吏受贿违法,富人贿赂就能得到好处,穷人无钱就被定罪,没想到阴间的情况更严重!’于是他写了一首诗:
一串金钱就能使灵魂回归,公私都可以通行无阻!
鬼神有德,能开生路,日月无光,不能掩盖罪恶。
穷人为什么能受到佛力的庇护?富人容易得到天恩。
早知道善恶都没有报应,还不如多积黄金留给子孙!
诗写好后,他大声朗诵了几遍。那天晚上,他独自坐在四支蜡烛前,突然有两个鬼差,样子凶恶,径直走到他面前,说:‘地府奉命追捕。’
令狐譔大惊,正想躲避,一个鬼差抓住他的衣服,另一个鬼差拉住他的腰带,推搡着他出门,脚不沾地,一会儿就到了。看到一个大官府,像世间的台、省一样。
两个鬼差把令狐譔带到门口,远远看到殿上有一个王者戴着王冠坐在宝座上。两个鬼差带着令狐譔跪在台阶下,上殿报告说:‘奉命追捕令狐譔已到。’
就听到王者大声说:‘既然读了儒书,却不知自省,敢说狂言,诬陷我的官府!应该把他交给犁舌狱。’
于是有几个鬼卒把他拉走了。令狐譔非常害怕,攀住栏杆也离不开,突然栏杆断了,他大声呼喊:‘令狐譔是人间儒士,无罪受刑,皇天有知,请赐昭鉴!’
看到殿上有一个穿绿袍拿着笏板的官员,号称明法,他对王者说:‘这个人喜欢争论,突然加罪,他肯定不会屈服,不如让他供出所犯之罪,明确他的罪行,他就无话可说了。’
王者说:‘好!’于是有一个官吏拿着纸笔放在令狐譔面前,逼他写供词。
令狐譔坚持说无罪,不知道要写什么。突然听到殿上有人说:‘你说无罪,那么‘一串金钱就能使灵魂回归,公私都可以通行无阻’,是谁写的?’
令狐譔这才恍然大悟,立刻下笔写道:
根据混沌的阴阳二气,最初分开天地之形;高下三才,不在鬼神之列。从中古开始,才有各种说法。烧纸钱来通神,念经文来拜佛。
于是名山大川都有灵气,古庙神社也有很多主神。因为众生愚昧无知,众类昏庸顽劣,有的长期作恶不悔改,有的行凶作恶。
以强凌弱,依富欺贫。对上不孝敬君亲,对下不和睦宗族。贪财背义,见利忘恩。
天门高而九重莫知,地府深而十殿排列,设立剁头烧舂磨之刑,制定轮回报应之规,使行善者得到鼓励更加勤奋,行恶者受到惩罚知道戒惧,可以说是法度严密,道义公正。
然而威令所行,既前瞻而后仰;聪明所及,反小察而大遗。穷人入狱受苦,富人念经免罪。
只取伤弓之鸟,每漏吞舟之鱼。赏罚之条,不宜如此。至于我令狐譔,三生贱士,一介穷儒。
左枝右梧,不免儿啼女哭,东涂西抹,不救命蹇时乖。偶然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
悔噬脐而莫及,耻摇尾而乞怜。现在被责其罪名,逼其供状。批龙鳞,探尤颔,岂敢求生;料虎头,编虎须,固知受祸。
言止此矣,伏乞鉴之!
王者看完后,批注说:‘令狐譔的言论相当正直,难以加罪,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可威逼屈服。现在看到他所陈述的,确实有理,可以特别放他回去,以彰显他的正直。’
仍然命令追捕乌老,把他关进监狱。又派两个鬼差送令狐譔回家。
令狐譔恳求两个鬼差说:‘我在人间以儒学为业,虽然听说过地狱的事情,但不以为然,现在既然到了这里,可以让我看看吗?’
两个鬼差说:‘想看也不难,但需要禀报刑曹录事。’于是带着令狐譔沿着西廊走,到了一个大厅,文书堆积如山,录事坐在中间,两个鬼差带着令狐譔进去报告,录事用朱笔批了一张帖子给他,上面的字像篆文一样难以辨认。
令狐譔出了府门,向北走了里余,看到一座铁城巍峨,黑雾弥漫天空,守卫者众多,都是牛头人身,青色身体,黑色头发,各自拿着戈戟等武器,有的坐着,有的站在门口。
两个鬼差把帖子给他们看,他们就放令狐譔进去了。看到无数罪人,被剥皮刺血,挖心挖眼。
叫喊声、痛苦声此起彼伏,悲惨的声音震耳欲聋。到一个地方,看到两根铜柱,男女两个人被绑在上面,有夜叉用刀剖开他们的胸膛,肠胃流出,用沸水冲洗,称为洗涤。
令狐譔问原因,说:‘这个人在世是医生。因为治疗这个妇人的丈夫,就和妇人通奸。后来她的丈夫病死了,虽然不是他们杀的,但根据情况定罪,和杀人一样,所以受到这样的报应。’
又到一个地方,看到僧尼赤身裸体,鬼怪用牛马皮覆盖他们,都变成了畜类。有犹豫不肯就范的,就用铁鞭打他们,鲜血横流。
令狐譔又问原因,说:‘这个人在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却不遵守戒律,贪淫吃肉,所以被变成异类,出力来报答世人。’
最后到一个地方,写着‘误国之门’,看到几十个人坐在铁床上,身上戴着镣铐,用青石做的枷锁压着。
两个鬼差指着一个对令狐譔说:‘这个人就是宋朝的秦桧。他谋害忠良,误导君主,所以受到重罪。其他人也都是历代误国的臣子。每一朝革命,就驱赶他们出去,让毒蛇咬他们的肉,让老鹰啄他们的骨髓,直到骨肉腐烂至尽,再用神水冲洗,用业风吹干,仍然恢复原形。
这些人即使经历亿万劫,也不能再投胎为人了。’
令狐譔看完后,请求回去。两个鬼差送他回家。
令狐譔回头对两个鬼差说:‘劳烦你们送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两个鬼差笑着说:‘报答不敢奢望,只希望你不要再写诗来麻烦我。’
令狐譔也大笑起来。伸了个懒腰醒来,原来是一场梦。等到天亮,他敲了敲乌老家的门去询问,却发现乌老在那天夜里三更已经去世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剪灯新话-卷二-令狐生冥梦录-注解
令狐譔:令狐譔,此处指的是文中的人物,字面意思为姓令狐名譔,可能是一个具有刚直性格的士人。
神灵:指神明或神祇,即人们信仰的各种超自然的存在,具有神秘力量。
鬼神:指鬼魂和神明,古代中国宗教和民间信仰中的一部分,通常被认为是人死后的灵魂。
幽冥:指阴间,人死后灵魂所居住的地方。
果报:指因果报应,即人的行为会得到相应的结果。
佛事:指佛教仪式或活动,如诵经、念佛、烧香、供佛等。
楮币:指用楮树皮制作的纸钱,用于祭祀时烧给祖先或神灵。
冥官:指阴间的官员,负责管理阴间的秩序。
鬼使:指阴间的使者,负责传达阴间的命令。
台、省:指古代中国的中央官署,台指御史台,省指尚书省,此处泛指中央政府。
儒书:指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
自检:自我反省,自我约束。
狂辞:狂妄之言,指不顾事实的言论。
官府:指政府机关。
犁舌狱:指古代刑罚之一,割舌之刑。
鬼卒:指阴间的差役。
槛楣:指监狱的栏杆。
明法:指精通法律的人。
混沦二气:指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
三才:指天、地、人,古代哲学中的宇宙三大要素。
名山大泽:指著名的大山和湖泊,常被认为是神灵居住的地方。
古庙丛祠:指古代的庙宇和祠堂,常供奉神灵。
主者:指神灵或庙宇、祠堂中的守护神。
昏瞆:指愚昧无知。
冥顽:指固执无知。
锉烧舂磨:指古代的酷刑,如锯割、烧灼、舂磨等。
轮回报应:指因果报应,即人的行为会决定其来世的命运。
法之至密,道之至公:指法律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严密和公正。
伤弓之鸟,每漏吞舟之鱼:比喻因一次错误而受罚,或者因为疏忽而犯下大错。
批龙鳞,探尤颔:比喻触怒权贵或上层人士。
料虎头,编虎须:比喻面对危险而不顾,或者自寻烦恼。
刑曹录事:指古代官署中负责记录案件的人员。
铁城:指阴间的城池,如地狱。
牛头曳面,青体绀发:形容鬼卒的形象,牛头人身的鬼差。
剥皮刺血,剔心剜目:指古代的酷刑,如剥皮、刺血、剔心、剜目等。
洗涤:指用沸汤清洗,比喻净化。
戒律:指佛教中的戒条,如五戒、十戒等。
误国之门:指阴间为误国者所设的门。
秦桧:南宋时期的奸臣,因陷害忠良而闻名。
毒虺:有毒的蛇,比喻恶人。
业风:指因果报应的风,比喻命运的风暴。
累:连累,拖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剪灯新话-卷二-令狐生冥梦录-评注
令狐譔者,刚直之士也,生而不信神灵,傲诞自得。
此句点明了令狐譔的性格特点,刚直不阿,不信神灵,傲然自得,体现了他对传统宗教观念的质疑。
有言及鬼神变化幽冥果报之事,必大言折之。
‘大言折之’表现了令狐譔对于鬼神观念的坚决否定,显示出他对于迷信的批判态度。
所居邻近,右乌老者,家赀巨宫,贪求不止,敢为不义,凶恶著闻。
通过对比,突出了令狐譔与乌老者的鲜明对立,乌老者的贪婪和不义,与令狐譔的刚直形成鲜明对比。
一夕,病卒;卒之三日而再苏。
乌老者的死亡和复活,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令狐譔的介入提供了契机。
人问其故,则曰:‘吾殁之后,家人广为佛事,多焚楮币,冥官喜之,因是得远。’
乌老者的复活解释了他的死亡和复活,暗示了冥界的存在,以及冥官对于金钱的喜好。
譔闻之,尤其不忿,曰:‘始吾谓世间贪官污吏受财曲法,富者纳贿而得圭,贫者无赀而抵罪,岂意冥府乃更甚焉!’
令狐譔对于冥界的描述感到愤怒,认为冥界比人间更甚,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不公的批判。
因赋诗曰:‘一陌金钱便返魂,公私随处可通门!鬼神有德开生路,日月无光照覆盆。贫者何缘蒙佛力?富家容易受天恩。早知善恶都无报,多积黄金遗子孙!’
令狐譔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冥界和人间不公的强烈不满,诗歌语言辛辣,批判意味浓厚。
诗成,朗吟数过。
通过朗吟诗歌,强化了令狐譔的批判态度,也预示了接下来的梦境。
是夜,四烛独坐,忽有二鬼使,状貌狞恶,径至其前,曰:‘地府奉追。’
梦境的开端,神秘而恐怖,为故事增添了奇幻色彩。
譔大惊,方欲辞避,一人执其衣,一人挽其带,驱迫出门,足不履地,须臾已至。
描述了令狐譔被鬼使驱赶的情景,表现了他的恐惧和无助。
见大官府若世间台、省之状。
通过对比,将地府与现实世界的官府相提并论,揭示了地府的官僚化。
二使将譔入门,遥望殿上有王者被冕据案而坐。
地府的王者形象,暗示了冥界的权威和秩序。
二使挟譔伏于阶下,上殿致命曰:‘奉命追令狐譔已至。’
二使的行为,展现了地府的权威和令狐譔的无助。
即闻王者厉声曰:‘既读儒书,不知自检,敢为狂辞,诬我官府!合付犁舌狱。’
王者的怒斥,体现了令狐譔的言论触怒了冥界的权威。
遂有鬼卒数人,牵捽令去。
鬼卒的行为,展现了地府的残酷和令狐譔的绝望。
譔大惧,攀挽槛楣不得去,俄而槛折,乃大呼曰:‘令狐譔人间儒士,无罪受刑,皇天有知,乞赐昭鉴!’
令狐譔的呼喊,表达了他的抗议和对天意的祈求。
见殿上有一绿袍秉笏者,号称明法,禀于王曰:‘此人好訐,遽尔加罪,必不肯伏,不若令其供责所犯,明正其罪,当无词也。’
明法官员的提议,体现了地府内部对于公正的追求。
王曰:‘善!’乃有一吏,操纸笔置于譔前,逼其供状。
王者的同意,以及吏员的逼迫,展现了地府的权威和令狐譔的无奈。
譔固称无罪,不知所供。
令狐譔的坚持,体现了他对于自己清白的自信。
忽闻殿上曰:‘汝言无罪,所谓‘一陌金钱便返魂,公私随处可通门’,谁所作也?’
王者对于诗歌的提问,揭示了令狐譔的诗歌与冥界的关联。
譔始大悟,即下笔大书以供曰:‘伏以混沦二气,初分天地之形;高下三才,不列鬼神之数。’
令狐譔的回答,展现了他对于宇宙和鬼神观念的深刻理解。
‘焚币帛以通神,诵经文以諂佛’表现了他对于宗教仪式的批判。
‘名山大泽,咸有灵焉;古庙丛祠,亦多主者’体现了他对宗教信仰的怀疑。
‘盖以群生昏瞆,众类冥顽,或长恶以不悛,或行凶而自恣’揭示了人类对于宗教的迷信。
‘以强凌弱,恃富欺贫’表现了他对于社会不公的批判。
‘上不孝于君亲,下不睦于宗党’揭示了道德沦丧的现象。
‘贪财悖义,见利忘恩’表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批判。
‘天门高而九重莫知,地府深而十殿是列’描绘了冥界的神秘。
‘立锉烧舂磨之状,具轮回报应之科’揭示了冥界的残酷。
‘使为善者劝而益勤,为恶者惩而知戒’体现了冥界的教化作用。
‘然而威令所行,既前瞻而后仰;聪明所及,反小察而大遗’表现了他对于冥界不公的批判。
‘贫者入狱而受殃。宫者转经而免罪’揭示了冥界的腐败。
‘惟取伤弓之鸟,每漏吞舟之鱼’表现了他对于冥界惩罚的不公。
‘赏罚之条,不宜如是’表达了他对于冥界赏罚制度的质疑。
‘至如譔者,三生贱士,一介穷儒’表现了他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同。
‘左枝右梧,未免儿啼女哭,东涂西抹,不救命蹇时乖’揭示了他在人间的困境。
‘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表达了他对于自己遭遇的不满。
‘悔噬脐而莫及,耻摇尾而乞怜’表现了他对于自己行为的反思。
‘今蒙责其罪名,逼其状伏’展现了他面对冥界权威的无奈。
‘批龙鳞,探尤颔,岂敢求生;料虎头,编虎须,固知受祸’表现了他对于自己命运的接受。
‘言止此矣,伏乞鉴之!’表达了他对于自己言论的坚持。
王览毕,批曰:‘令狐譔持论颇正,难以罪加,秉志不回,非可威屈。今观所陈,实为有理,可特放还,以彰遗直。’
王者的批示,体现了地府内部对于公正的追求。
仍命复追乌老,置之于狱。
王者对于乌老者的惩罚,体现了冥界的正义。
复遣二使送譔还家。
二使的行为,展现了地府的秩序和权威。
譔恳二使曰:‘仆在人间,以儒为业,虽闻地狱之事,不以为然,今既到此,可一观否?’
令狐譔的请求,表现了他对于冥界的兴趣和对人间的留恋。
二使曰:‘欲观亦不难,但禀知刑曹录事耳。’
二使的回答,展现了地府的官僚化。
即引譔循西廊而行,别至一厅,文簿山积,录事中坐。
描述了地府的景象,展现了冥界的官僚体系和档案管理。
二使以譔入白,录事以朱笔批一帖付之,其文若篆籒不可识。
录事的行为,展现了地府的神秘和不可知。
譔出府门,投北行里余,见铁城巍巍,黑雾涨天,守卫者甚众,皆牛头曳面,青体绀发,各执戈戟之属,或坐或立于门左右。
描述了地府的景象,展现了冥界的神秘和恐怖。
二使以批帖示之,即放之入,见罪人无数,被剥皮刺血,剔心剜目。
描述了地府的惩罚场景,展现了冥界的残酷。
叫呼怨痛,宛转其间,楚毒之声动地。
通过声音的描绘,展现了地府的恐怖氛围。
至一处,见铜柱二,缚男女二人于上,有夜叉以刃剖其胸,肠胃流出,以沸汤沃之,名为洗涤。
描述了地府的惩罚场景,展现了冥界的残酷。
譔问其故。曰:‘此人在世为医。因疗此妇之夫,遂与妇通。已而其夫病卒,虽非二人杀之,原情定罪,与杀同也,故受此报。’
通过对话,揭示了地府的惩罚原则。
又至一处,见僧尼裸体,诸鬼以牛马之皮覆之,皆成畜类。
描述了地府的惩罚场景,展现了冥界的残酷。
有趦趄未肯就者,即以铁鞭击之,流血狼藉。
通过动作的描绘,展现了地府的残酷。
譔又问其故。曰:‘此徒在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而乃不守戒律,贪淫茹荤,故令化为异类,出力以报人耳。’
通过对话,揭示了地府的惩罚原则。
最后至一处,榜曰:‘误国之门。’见数十人坐铁床上,身具桎梏,以青石为枷压之。
描述了地府的惩罚场景,展现了冥界的残酷。
二使指一人示譔曰:‘此即宋朝秦桧也。谋害忠良,迷误其主,故受重罪。’
通过对话,揭示了地府的惩罚原则。
其余亦皆历代误国之臣也。
描述了地府的惩罚范围,展现了冥界的权威。
每一朝革命,即驱之出,令毒虺噬其肉,饥鹰啄其髓,骨肉糜烂至尽,复以神水洒之,业风吹之,仍复本形。
描述了地府的惩罚方式,展现了冥界的残酷。
此辈虽历亿万劫,不可出世矣。
通过对话,揭示了地府的惩罚原则。
譔观毕,求回。
令狐譔对于地府的惩罚感到恐惧,希望返回人间。
二使送之至家。
二使的行为,展现了地府的秩序和权威。
譔顾谓曰:‘劳君相送,无以为报。’
令狐譔对于二使的感谢,体现了他的人情味。
二使笑曰:‘报则不敢望,但请君勿更为诗以累我耳。’
二使的回答,展现了地府的幽默和智慧。
譔亦大笑。
通过对话,展现了令狐譔和二使之间的默契。
欠伸而觉,乃一梦也。
梦境的结束,暗示了令狐譔对于冥界的反思。
及旦,叩乌老之家而问焉,则于是夜三更逝矣。
令狐譔的梦境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展现了冥界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