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十回-原文
赵斌夜探阁天楼 英雄仗义救公子
话说济公在院中烧香请韦驮,只听房上一声喊嚷:“吾神来也!”
书中交代:来者可并非是真韦驮。这部济公传,虽没请神请鬼,并非奇怪之事,总得合乎神理。书有明笔、暗笔、伏笔、顺笔、倒笔、忿笔、惊人笔。
此来者乃是一位惊天动地的英雄之子,祖贯镇江府丹阳县人,姓赵名九州,绰号人称一轮明月,东西南北中五路总镖头,娶妻梅氏,膝下单生一子,名叫赵斌,生来天真烂漫,混耀闷楞,跟他父亲练了一身拳棒,好上天。
老英雄一生就教了两个徒弟,一个儿子。大徒弟乃江西玉山县的威振八方杨明,二徒弟是东路镖头上伙计叫尹士雄。
赵九州这天病在床上,把梅氏叫至跟前,说:“我死之后,千万别叫赵斌保镖。他眼空自大,狂傲无知。留下我这点虚名,传留后世。”说罢竟自鸣呼哀哉。
他母子办理丧事安葬已完,就剩下他母子度日,赵斌游手好闲,他父亲留下这点家私,也可享受着度日。
他在外头交了几个本地朋友,一个叫秦元亮,绰号人称飞天火祖;有一位马兆熊,人称立地瘟神,二人皆是绿林,跟赵斌颇为知己。
这天三个人在一处吃饭。秦元亮说:“赵贤弟,你知我们是做什么的?”赵斌说:“我不知二位兄长做何生意。”
秦元亮说:“我们都是贼,可不是下贱采花淫贼。我等专讲究偷富济贫,杀赃官,斩恶霸,除暴安良,专管不平之事。只因爱贤弟这身能为,要约你入伙,这叫行侠做义。我这里有身夜行衣送给你。”说着递给赵斌一个包袱。
赵斌打开一看,里面全分皆有。赵斌就由这天跟这二人,夜间时常出去偷富济贫。
这天赵斌把包袱落在家中,梅氏打开一看,是夜行衣。
赵九州之妻,也是开过眼,什么皆见过。正瞧着,赵斌由外面进来。
梅氏一见,勃然大怒,说:“赵斌,你父亲保镖一辈子英名,被你弱尽。你敢情做了贼!好孩子,我是一头撞死,决不活着。”
赵斌说:“母亲不要生气,不叫孩儿做贼,我就不做贼。”
梅氏说:“你趁此把这衣服烧了,刀砸了。”自己一想,要在这里住着还不成,得给他把这班朋友断绝子,不然,仍怕有人勾引他。
老太太要学孟母三迁之法,急把家中房产变卖,带着细软金银,同赵斌来在京都临安,租的青竹巷四条胡同卖果子王兴的房。
赵斌仍旧没事可做。
王兴的母亲王老太太可就说:“赵老太太,为何不叫你儿做个买卖?在家闲了,坐吃山空。”
梅氏说:“他自幼没做来,也不懂的什么。”
王老太说:“可叫他同我儿上果子市买点果子买卖,操练操练。”
梅氏一想也好,同赵斌一商量,也愿意。
次日拿上两吊钱,同王兴上果子市买了点北鲜。
王兴说:“你这货买的便宜,总得找对半利,赚两吊钱才卖呢。你合算去卖。”
赵斌吃完饭,拿了小筐出去,见人也不敢吆喝,走了几条胡同,人家皆以为是送礼的,不象做买卖的,也没人买。
赵斌走到凤山街,见路北一座大门,象官宦人家,门口有大板凳。
赵斌把果筐搁在地下,坐在门首,瞧了果子发呆,就见由里面出来一位员外送客。
这员外长的身高八尺,虎背熊腰,面如乌金纸,环眉阔目,姓郑名雄,人称铁面天王,本是世家。
他是武进士,素常在家见义勇为,乐善好施,今天出来送客,见赵斌相貌一表非俗,坐在那儿发呆。
郑雄很爱慕,说:“朋友,你在这作什么?”赵斌说:“卖果子。”
郑雄说:“卖多少钱?”赵斌说:“我两吊钱买的,四吊钱才卖呢。”郑大官人吩咐家人把果筐倒在里面水筒里,给他拿四吊钱来。
家人答应。
郑雄说:“朋友,你没做过买卖吧?”赵斌说:“我今天头一回。”拿起果筐四吊钱回家,告诉母亲说赚了两吊钱,次日仍然同王兴上市,点名买两吊钱北鲜,回家吃完饭,提筐出来,不上别处,一直赶奔凤山街来,至郑宅,把果筐搁下一坐,候至晌午。
郑雄要出门,刚一出来,赵斌说:“别走,我给你送果子来了。”郑雄说:“谁叫你送来的?”赵斌说:“你拿进去,我不去卖了。”
郑雄说:“你愿意我不愿意,我不如天天白给你两吊钱好不好?”赵斌说:“好。”郑雄一听也乐了,说:“我今天留下,明天可别送来,我不要了。”
叫家人给拿四吊钱。
赵斌一听,说:“好丧气,好容易卖出主来,又散了。”
自己拿钱回家。
由此练着做小买卖,有赚钱的时候,有时赔钱。
这一天在西湖,因花花太岁王胜抢人家逛西湖的姑娘,他路见不平,打死恶霸的三条人命,被济公把他救了,他认济公为师。
济公今天由李宅出来,正碰见赵斌卖果子。
和尚说:“赵斌,跟我喝酒去。”赵斌跟和尚到了酒馆喝酒。
和尚说:“你今天给当一回韦驮。”赵斌说:“怎么当韦驮?”济公就把李国元丢五雷八卦天师符,落在秦相府花园阁天楼,叫他给盗回家。
到李宅装韦驮,遮盖众人耳目。
赵斌说:“我不认识李国元家。”和尚说:“我带去。”吃喝已毕,给了钱,带着赵斌直奔李宅门口。
和尚说:“你晚上来。如此如此。”
赵斌点首,回至家中告诉母亲说:“师傅济公叫我今天晚上给当韦驮去。”
梅氏说:“什么叫当韦驮?”
赵斌说:“师傅叫我到相府,给人家找五雷八卦天师符,充韦驮神。”
梅氏知济公是好人,若非济公的事,也不叫赵斌晚上出去。
赵斌换好衣服,带一把切菜刀,天有初鼓,跳出墙外,省的母亲关门,自己直奔李宅,蹲在上房,在暗中等候,听济公喊:“韦驮不到,尚侍何时!”
赵斌这才答说:“我神来也!”
和尚说:“老韦,你到秦相府花园阁天楼去,把五雷八卦天师符取来。”
赵斌说:“遵法旨。”
就转身蹿房越脊,奔和合坊来,至相府的花园。
一看,这园地势很大,不知哪座楼是阁天楼,真是水阁凉亭,楼台小树,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
跳下墙,各处一找,找得东北角单有一所院子,是北房,暗五明三,东西各有配房。
北房屋中灯光闪闪,人影摇摇。
赵斌来里间窗外,用舌尖舔破窗槅纸,往里一瞧:顺前檐的床,靠北墙是一张八仙桌,二把椅子,墙上一口单刀,桌上搁着蜡灯,两个人坐在对面椅上喝茶。
靠东这人,有六十以外年岁,面皮微白,两道剑眉,一双三角目,花白胡须,头戴蓝绸四楞巾,身穿蓝绸篆花袍。
西边这位有三十来岁,头戴青缎壮士帽,身穿青缎箭袍,腰系丝绦,闪披皂缎英雄大氅。
就听那老人说:“壮士,我把你扶养好了,所为叫你给我办这件事。真要给我办好,我给你一百两银子。你拿着,天涯海角,决叫你打不了人命官司。”
说着话,就见老者由怀内掏出那两封银子,放在桌上。真是白花花。
那壮士说:“多蒙老丈之恩,栽培之德,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敢领不恭之罪。”
老者说:“壮士,恭敬不如从命。”
就见这位壮士把银子揣在怀中,伸手摘下那墙上挂着的刀说:“老丈外面无论有什么动作,你千万别管,少时自有人头前来见你。”
说完话,往外就走。
赵斌赶紧找暗处一隐身,见他走过,赵斌后面跟着,心说:“这不定是上哪去杀人吗?我倒要跟了瞧瞧。”
见往西走了两层院落,路西是四扇绿屏风,门内有北房三间,灯光隐隐,似有读书之声。
见这人提刀进去,赵斌湿破窗纸一看,见里面一张八仙桌,两把椅子,椅上坐着一位文生公子,正在念书,旁边老家人伺候。
这人进去把刀往桌上一扑,说:“你主仆二人快说明来历,我特来结果你们性命。”
公子同家人吓倒在地,说:“好汉爷饶命,你要问我是如此这等这般。”
赵斌一听,气的肺都炸了,拉切菜刀要闯入室中,多管闲事。
不知所因何故,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十回-译文
赵斌夜晚去探查阁天楼,英雄仗义救出公子。
话说济公在院子里烧香请韦驮,只听屋顶上传来一声大喊:‘我的神来了!’
书中交代:来的并不是真正的韦驮。这部济公传,虽然没有请神请鬼,但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总得符合神理。书中有明笔、暗笔、伏笔、顺笔、倒笔、忿笔、惊人笔。这位来者是一位惊天动地的英雄之子,祖籍镇江府丹阳县,姓赵名九州,外号人称一轮明月,是东西南北中五路总镖头,娶妻梅氏,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斌,生性天真烂漫,聪明伶俐,跟父亲学了一身拳法,武艺高强。老英雄一生只教了两个徒弟,一个儿子。大徒弟是江西玉山县的威振八方杨明,二徒弟是东路镖头的伙计,名叫尹士雄。赵九州这天躺在床上生病,把梅氏叫到床前,说:‘我死后,千万别让赵斌去保镖。他眼界高傲,无知狂妄。留下我这点虚名,传给后世。’说完就断气了。
他母子处理完丧事安葬后,就只剩下他们母子相依为命,赵斌游手好闲,他父亲留下的家产,也足够他们享受生活。他在外面交了几个朋友,一个叫秦元亮,外号人称飞天火祖;还有一个叫马兆熊,外号人称立地瘟神,两人都是绿林好汉,和赵斌关系很好。这天三个人在一起吃饭。秦元亮说:‘赵贤弟,你知道我们做什么的吗?’赵斌说:‘我不知道二位兄长做什么生意。’秦元亮说:‘我们都是贼,但不是下贱的采花淫贼。我们专门偷富济贫,杀贪官污吏,斩恶霸,除暴安良,专门管不平的事情。只因欣赏贤弟这身武艺,想邀请你加入我们,这叫行侠仗义。我这里有一套夜行衣送给你。’说着递给赵斌一个包裹。赵斌打开一看,里面都是夜行衣。赵斌从那天开始,就经常和这两个人晚上出去偷富济贫。这天赵斌把包裹落在家里,梅氏打开一看,是夜行衣。赵九州的妻子,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什么世面都见过。正看着,赵斌从外面进来。梅氏一见,非常生气,说:‘赵斌,你父亲保镖一辈子英名,被你败光了。你竟然做了贼!好孩子,我宁愿一头撞死,也不愿活着。’
赵斌说:‘母亲不要生气,不让我做贼,我就不做贼。’梅氏说:‘你趁现在把这衣服烧了,把刀砸了。’自己又一想,要在这里住着还不行,得给他断绝这些朋友,不然,还怕有人勾引他。老太太想学孟母三迁之法,赶紧把家中的房产变卖,带着细软金银,带着赵斌来到京都临安,租了青竹巷四条胡同卖果子的王兴的房子。赵斌仍旧没事可做。
王兴的母亲王老太太就说:‘赵老太太,为什么不让你的儿子做点买卖?在家闲着,坐吃山空。’梅氏说:‘他从小没做过生意,也不懂什么。’王老太说:‘可以让他和我儿子一起到果子市场买点果子做买卖,锻炼锻炼。’梅氏一想,也不错,和赵斌商量了一下,他也同意了。次日拿着两吊钱,和王兴一起到果子市场买了点北鲜。王兴说:‘你这货买得便宜,总得找对半利,赚两吊钱才卖。你去算算去卖吧。’赵斌吃完饭,拿着小筐出去,见人也不敢吆喝,走了几条胡同,人家都以为是送礼的,不像做买卖的,也没人买。赵斌走到凤山街,见路北一座大门,像官宦人家,门口有大板凳。赵斌把果筐放在地上,坐在门首,看着果子发呆,就见从里面出来一位员外送客。
这位员外身高八尺,虎背熊腰,面如黑金纸,浓眉大眼,姓郑名雄,外号人称铁面天王,本是世家出身。他是武进士,平时在家见义勇为,乐善好施,今天出来送客,看到赵斌相貌非凡,坐在那里发呆。郑雄很喜欢他,说:‘朋友,你在做什么?’赵斌说:‘卖果子。’郑雄说:‘卖多少钱?’赵斌说:‘我两吊钱买的,四吊钱才卖。’郑大官人吩咐家人把果筐倒在水桶里,给他拿四吊钱。家人答应了。郑雄说:‘朋友,你没做过生意吧?’赵斌说:‘我今天第一次。’拿着果筐四吊钱回家,告诉母亲说赚了两吊钱,次日仍然和王兴一起上市,点名买两吊钱北鲜,回家吃完饭,提着筐出来,不上别处,一直赶到凤山街来,到郑家宅院,把果筐放下,坐下来,一直等到中午。郑雄要出门,刚一出来,赵斌说:‘别走,我给你送果子来了。’郑雄说:‘谁叫你送来的?’赵斌说:‘你拿进去,我不去卖了。’
郑雄说:‘你愿意我不愿意,不如我天天白给你两吊钱。’赵斌说:‘好。’郑雄一听也笑了,说:‘我今天留下,明天可别送来,我不要了。’
叫家人拿四吊钱。赵斌一听,说:‘好丧气,好不容易找到买主,又散了。’
自己拿着钱回家。从此开始做小买卖,有时赚钱,有时赔钱。有一天在西湖,因为花花太岁王胜抢了人家逛西湖的姑娘,他路见不平,打死恶霸的三条人命,被济公救了他,他认济公为师,济公今天从李家出来,正好碰见赵斌在卖果子。和尚说:‘赵斌,跟我喝酒去。’赵斌跟着和尚到了酒馆喝酒。和尚说:‘你今天给我当一回韦驮。’赵斌说:‘怎么当韦驮?’济公就把李国元丢失的五雷八卦天师符,落在秦相府花园阁天楼,叫他给盗回家。到李家装成韦驮,遮盖众人耳目。赵斌说:‘我不认识李国元家。’和尚说:‘我带你去。’吃喝完毕,给了钱,带着赵斌直接来到李家门口。和尚说:‘你晚上来。就这样。’
赵斌点头,回到家中告诉母亲说:‘师傅济公叫我今天晚上去当韦驮。’
梅氏说:‘什么是当韦驮?’赵斌说:‘师傅让我去相府,给人找五雷八卦天师符,充当韦驮神。’梅氏知道济公是个好人,如果不是济公的事情,也不会让赵斌晚上出去。
赵斌换好了衣服,带了一把切菜刀,天刚敲了第一更,就从墙外跳了出去,省得母亲关门,他直接跑到李宅,躲在正房里,在黑暗中等待,听到济公喊:‘韦驮没到,侍卫何时来?’赵斌这才回答说:‘我神来了!’和尚说:‘老韦,你到秦相府花园阁天楼去,把五雷八卦天师符取来。’赵斌说:‘遵命。’于是转身跳过屋顶,跑到和合坊,来到相府的花园。
一看,这个花园地势很大,不知道哪座楼是阁天楼,这里真是水阁凉亭,楼台小树,四季不败的花,八节常青的草。跳下墙,四处寻找,在东北角发现只有一个院子,是北房,暗五明三,东西两边各有配房。北房里的灯光闪烁,人影摇曳。
赵斌来到里间窗外,用舌头舔破窗户纸,往里一看:顺着前檐的床,靠北墙是一张八仙桌,两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口单刀,桌上放着蜡烛,两个人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喝茶。靠东边这个人,六十多岁,脸色微微发白,两道剑眉,一双三角眼,花白胡须,头戴蓝绸四楞巾,身穿蓝绸篆花袍。西边这位三十多岁,头戴青缎壮士帽,身穿青缎箭袍,腰系丝带,披着皂缎英雄大氅。
就听那老人说:‘壮士,我把你养大,就是为了让你帮我办这件事。如果你真的办好了,我给你一百两银子。拿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会让你打人命官司。’说着,老人从怀里掏出两封银子,放在桌上。银子真是白花花的。那壮士说:‘多谢老丈的恩情和培养之德,拒绝是不礼貌的,接受又感到惭愧,敢领受这份不礼貌的罪。’老人说:‘壮士,恭敬不如从命。’
只见这位壮士把银子揣在怀里,伸手摘下墙上挂着的刀说:‘老丈,外面无论有什么动作,你千万别管,过一会儿自有人头送来见你。’说完,他往外走。赵斌赶紧找一个暗处藏身,跟着他,心想:‘不知道他要上哪去杀人?我得跟着看看。’见他从西边走了两层院落,路西是四扇绿屏风,门内有三间北房,灯光昏暗,似乎有读书的声音。
见这人提着刀进去,赵斌破窗纸一看,见里面一张八仙桌,两把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位文生公子,正在读书,旁边有老家人伺候。这个人把刀往桌上猛地一放,说:‘你主仆二人快说清楚来历,我特意来取你们的性命。’
公子和家人们吓得倒在地上,说:‘好汉爷饶命,你要问我是这样那样的。’赵斌一听,气得肺都要炸了,拿起切菜刀想要闯进屋去,多管闲事。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十回-注解
阁天楼:阁天楼在此处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建筑,通常古代的阁楼是一种高层的建筑,常用于藏书、居住或观景。在这里,阁天楼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与故事情节相关。
英雄仗义救公子: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赵斌的英勇行为,仗义救人是古代侠义文化中的重要主题,体现了英雄人物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韦驮:韦驮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之一,原为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天神,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在佛教中,韦驮的形象通常为一位勇猛的武士,手持金刚杵,用以保护佛教圣地和僧侣。
镇江府丹阳县:镇江府丹阳县是赵九州祖籍的地方,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用来指代赵九州的家世和背景。
一轮明月:赵九州绰号一轮明月,可能寓意他像明月一样光明磊落,照耀四方。
五路总镖头:五路总镖头指的是负责五个方向的镖局总负责人,是古代镖局中的重要职位,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绿林:绿林是指古代的民间武装组织,通常由不满现状的农民或游民组成,以打家劫舍为生,但在故事中,赵斌和他的朋友们以偷富济贫为业,带有一定的侠义色彩。
夜行衣:夜行衣是古代侠客或盗贼在夜间行动时穿着的服装,具有隐匿身形的功能。
花花太岁:花花太岁是古代对恶霸或地痞流氓的俗称,指那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人。
五雷八卦天师符:五雷八卦天师符是中国道教中的一种符咒,通常由道士绘制,用于驱邪避灾、祈求平安。五雷代表五方雷神,八卦则是道家宇宙观中的重要元素,代表着天地万物的变化。
李国元:李国元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与赵斌的任务有关。
青竹巷四条胡同:青竹巷四条胡同是故事中赵斌一家居住的地方,是古代城市中的一种居住区。
果子市:果子市是古代城市中专门买卖水果的市场。
铁面天王:铁面天王郑雄的绰号,可能寓意他公正无私,如同铁面无私的法官。
孟母三迁之法:孟母三迁是指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这里用来比喻赵斌的母亲为了改变赵斌的生活环境而做出的努力。
相府:相府是指古代宰相的官邸,是宰相的居所和办公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和合坊:和合坊是古代城市中的地名,可能是指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或居住区。
切菜刀:切菜刀是日常生活中用于切割食材的刀具,这里可能是指赵斌随身携带的工具,也可能是比喻赵斌的行动迅速而果断。
初鼓:初鼓是指古代夜间报时的鼓声,初鼓通常指夜幕降临后的第一声鼓声,意味着夜晚的开始。
单刀:单刀是一种古代武器,形似刀,但比普通刀更短更宽,主要用于近战。
箭袍:箭袍是一种古代武将的服装,特点是领口较高,便于戴盔甲,前胸有护甲,后背敞开。
皂缎英雄大氅:皂缎英雄大氅是一种古代武将的披风,皂缎是指深黑色的缎子,英雄大氅则是表示英雄气概的披风。
绿屏风:绿屏风是一种装饰性的屏风,通常由细长的竹片或木片制成,表面涂有颜色,用于分隔空间或装饰。
人头:人头在这里可能是指被杀的人的头颅,也可能是比喻死亡。
文生公子:文生公子是指出身文官家庭的公子,通常指的是有文化、有教养的年轻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十回-评注
梅氏与赵斌的对话,揭示了故事背景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推进。梅氏对济公的评价‘好人’和‘若非济公的事,也不叫赵斌晚上出去’表明了济公在故事中的正面形象和他在梅氏心中的地位,同时也暗示了赵斌此行的目的可能与济公有关。
赵斌的出场,通过‘换好衣服,带一把切菜刀’等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行事谨慎的角色形象。‘天有初鼓,跳出墙外’则表现了他行动迅速,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济公的‘韦驮不到,尚侍何时’和赵斌的‘我神来也’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既展现了济公的神秘感,又增加了故事的悬念,让读者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充满期待。
赵斌在相府花园的描写,通过‘水阁凉亭,楼台小树,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等景物描写,营造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与故事中即将发生的紧张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老者与壮士的对话,揭示了壮士被雇佣来杀人,并承诺给予重金的情节。这里的银子象征着金钱的诱惑,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壮士的出场,通过‘头戴青缎壮士帽,身穿青缎箭袍,腰系丝绦,闪披皂缎英雄大氅’等服饰描写,展现了他的英武形象。而他的杀人行为,则揭示了故事中黑暗的一面,与故事背景中的‘好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赵斌在看到壮士杀人后,内心的愤怒和冲动,以及他想要闯入室中的举动,表现了他正义感十足、敢于担当的性格特点。然而,他的行动又引发了读者的疑问,为何他要在此时介入,这与他的身份和目的有何关联?
最后一句‘不知所因何故,且看下回分解’,通过悬念的设置,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同时也为下回的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