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六十四回-原文
李平为友请济公 马静捉奸毗卢寺
话说马静见济公给老太太把病治好,心中甚为喜悦,遵母命给济公磕了头,无奈请和尚到东配房来喝酒。
和尚跟着来到东配房,一看摆着一桌残菜,四份杯筷,和尚说:“谁在这里喝酒。”马静说:“我喝酒。”和尚说:“你喝酒,为甚四份杯筷?”马静说:“我四面转着喝。”立刻把残菜撤去,另整杯盘,同济公落座吃酒。
和尚说:“你贵姓?”马静说:“我叫马静。”
和尚说:“我跟你打听一个人,你可认识?”马静说:“谁?”和尚说:“我有个徒孙马元章,你认得不认得?”马静心说:“这个和尚真可恨,说我叔父是他徒孙。”瞪了和尚一眼,说:“不认得这马元章。”和尚说:“我给你母亲把病治好了,你怎么谢谢我?”马静说:“师父任你要多少药钱,多少金银?你说,我必从命。”和尚说:“我倒不要钱了,我最喜爱字画。”
马静说:“你喜爱字画,只要我有的,你只管拿了去。”和尚说:“别的我俱不要,我就要这张富贵牡丹图。”马静说:“可以,回头你走的时节给你带了去。”和尚说:“我说要就要。”站起来就要去摘,马静连忙挡住,说:“师父别动,一摘就有许多尘土,这饭菜怎么吃?你且吃完饭再摘。”和尚说:“这也行得,反正我今天不出房子,看他一个也跑不了。”
此时雷鸣、陈亮同华云龙在夹壁墙里,听得明明白白,吓得三个人战战兢兢。
马静心说:“这个和尚可留不得,莫若我一刀把他杀了,省得他找我二弟。他死后,我给他修一座塔,报答他给我母亲治病之恩,逢年过节,给他烧点纸钱。”想罢,自己到屋中,暗把单刀带好,陪着和尚喝酒。拿酒灌和尚,想要把和尚灌醉。
给和尚斟一盅,和尚喝一盅,直喝到天有掌灯以后。和尚自言自语,说:“喝了这些酒老不醉,醉了也好,就省得喝了。”
和尚坐在那里直哼哼,马静说:“师父为什么哼哼,喝醉了么?”和尚说:“我要出恭。”马静说:“要出恭外头去。”和尚站起来,马静跟着出来,一边走着,和尚道:“马静你瞧我这药好不好?”马静说:“好。”和尚说:“马静你猜那药值多少钱?”马静说:“多少钱?”和尚说:“我那药合一文钱一丸。”马静说:“那药真便宜。”和尚说:“便宜可便宜,我今后打算不再配了。如今的人没好良心,我和尚给治好了病,反倒安心要杀我,我死后还给我修一座塔,逢年过节还给我烧化纸钱,就算报答我。”
马静一听这话,暗想:“这个和尚真怪。”说着话,来到东村口,和尚蹲下,马静绕来绕去,绕到和尚身后,拉刀照和尚就砍,和尚用手一指,用定身法把马静定住。
马静举着刀不能转动,和尚就嚷:“了不得了,杀了和尚了。”
小月屯村庄居户甚多,听见喊嚷,大家拿着灯光出来看。
马静可吓着了,心说:“我这里拿着刀不能动,人家问我,我说什么?”焉想到和尚一使佛法,大众都没看见,过去了。
马静说:“师父,我错了,你老人家不要跟我一般见识。”和尚说:“你跟我动刀,你何不把刀拿你妇人的情人,杀他好不好?”马静说:“我不知在哪里。”和尚说:“你跟我去捉奸。”
马静跟着和尚来到毗卢寺,和尚说:“就在这庙里。”马静说:“待我敲门。”和尚说:“捉奸哪有敲门的?你真是呆笨。”马静说:“捉奸还有行家?我没捉过,不叫门怎么样呢?”和尚说:“你蹿进墙去。”马静说:“我蹿墙,你怎么。进去?”和尚说:“我也会蹿。”
马静这才一拧身蹿上墙去,一瞧和尚已在墙内蹲着。马静说:“你怎么进来?”和尚说:“我挤进来的。”马静说:“由哪里挤进来的?”和尚说:“由墙里挤进来的。”马静说:“师父挤我瞧瞧。”济公往墙上一挤,口念:“唵敕令吓!”马静一瞧,和尚没了。
和尚又念:“唵敕令吓!”马静一瞧,和尚又有了。马静说:“这个挤法倒不错,明天我学学。”和尚说:“你跟我走。”和尚带领马静往后奔。
这座庙原本是三层殿,越过头层大殿,来到二层大殿,由东角门穿过去,是东跨院,这院子里栽松种竹,清气飘然,北上房灯光朗朗,人影摇摇。
马静来到窗援外,把窗纸湿了个小窟窿,往里一看,这上房本是前廊后厦,屋内靠北墙是一张大床,地上有桌椅条凳,床上搁着一张小床桌,点着蜡灯,正当中坐着一个妇人,穿着一身华美衣服,打扮着浓妆艳抹,甚是鲜明。
马静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妻子何氏,两边坐着两个和尚。上首坐的这个和尚,身体胖大,赤着背,穿着阳绉中衣,白袜青鞋,面皮微黑,粗眉大眼。
马静一看,认得是探花郎高庆,下面这个和尚,黄脸膛,瘦小枯干,穿着灰色僧袍,白袜青鞋,乃是小白虎周兰。
就听高庆、周兰说:“嫂嫂今天怎么这样闲着?我二人听说马静回来,嫂嫂不能出来,我二人真是茶思饭想。没想到,今天嫂嫂来了。”
何氏说:“不然,我也不能来。今天是家里来了一个济颠和尚,给老太太治病,马静陪着和尚吃酒,我告诉家里,说上娘家去,我才到这里来,省得你们两个人想我。我今天也不回去了,明天再回去,我就说住在娘家。你二人快给我预备点吃的,我还没吃饭呢。”
马静一看,气得三尸神暴跳,自己一想:‘真是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辱贱婢,做出这样无廉无耻之事!’立刻伸手拉出刀来,闯到屋中,手起刀落,先把探花郎高庆杀死。
小白虎周兰,踹后窗户出去逃命,何氏站起来往外就跑,马静随后就追,刚赶到院中,见何氏用手一摸脸,两个眼珠于掉出来,有一尺多长,吓得马静大吃一惊。
这妇人说:‘好好,焉敢管我的事。’说着话,一张嘴,一口黑气喷来,马静翻身栽倒。
书中交代:马静的妻子何氏,可并不会喷黑气,这其中有一段隐情。
原本何氏娘子,乃是知三从,晓四德,明七贞,懂九烈,根本人家之女。
他娘家兄弟叫律令鬼何清,乃是玉山县三十六友之内的侠义英雄,当初马静与何清乃是结义的弟兄,先交朋友,从后结的亲。
这天何清来探望马静,两个人坐在书房谈话,何清说:‘姐丈,咱们三十六友之内有一个人出了家,当了老道,你知道不知道?’
马静说:‘谁出了家?’何清说:‘黑沙岭的郭爷,夜行鬼小昆仑郭顺,他出了家。那一天我碰见他,瞧他带着道冠,穿着道袍,我说:‘你疯了。’他说:‘怎么疯了?’我说:‘你为何穿老道的衣服。’他说:‘我看破了红尘,人在世上,如同大梦一场。’他出了家,他师父是一位高道,乃是天台山上清宫的,复姓东方双名太悦,人称老仙翁,外号昆仑子。
有一宗宝贝,名曰‘五行奥妙大葫芦’,这葫芦能装三山五岳,勿论什么精灵,在里面一时三刻,化为脓血,将来老道一死,葫芦就是他的,他师父给他三道符,一道能捉妖净宅,一道避魑魅魍魉,一道能保身,避狼虎豺豹。
我把他那道捉妖的符偷来,你瞧瞧。’马静一看,何清说:‘我不知道他灵不灵?’
马静说:‘咱们试试。’何清说:‘怎么试?’马静说:‘现在庆丰村王员外家,他儿子被妖精迷住,贴出告白条来,谁能捉妖把他儿子病治好了,谢银二百两。我去举荐你,你就充何法官。’
何清说:‘就是,倘要能了,就得了二百两银子。’马静就到庆丰村王员外家一说,王员外求之不得,就把何清请了。
王员外问:‘何法捉妖,用什么东西?’何清说:‘一概不用。’
王员外说:‘人家捉妖,都用黄纸朱砂等类,何法官怎么全不用呢?’何清说:‘你就把你儿搭出来,我到你儿的卧室去等捉妖。’
王员外立刻吩咐,把公子挪出来。何清吃过了饭,有人带领来到后院公子的卧室,何清就把这道符贴在里面屋门上。
他在床上一躺,瞪着眼,等到天有二鼓,只听外面狂风大作。
何清睁眼一看,吓得毛骨惊然。
不知何清怎样捉妖,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六十四回-译文
李平作为朋友请济公,马静在毗卢寺捉奸。
马静看到济公治好了老太太的病,心里非常高兴,按照母亲的命令给济公磕了头,但无奈还是请和尚到东配房来喝酒。和尚跟着来到东配房,一看桌上摆着一桌吃剩的菜,四副杯筷,和尚问:“谁在这里喝酒?”马静说:“我喝酒。”和尚说:“你一个人喝酒,为什么有四副杯筷?”马静说:“我四处转着喝。”立刻把剩下的菜撤掉,重新准备酒菜,和济公一起坐下喝酒。和尚问:“你贵姓?”马静说:“我叫马静。
和尚说:“我想打听一个人,你认识吗?”马静问:“谁?”和尚说:“我有个徒孙叫马元章,你认识吗?”马静心里想:“这个和尚真讨厌,说我叔叔是他徒孙。”瞪了和尚一眼,说:“不认识这马元章。”和尚说:“我给你母亲治好了病,你怎么谢我?”马静说:“师父要多少药钱,多少金银,你尽管说,我一定照办。”和尚说:“我不要钱,我最喜欢字画。
马静说:“你喜欢字画,只要我有的,你尽管拿去。”和尚说:“别的我都不想要,我就要那张富贵牡丹图。”马静说:“可以,等您离开的时候给你带上。”和尚说:“我说要就要。”站起来就要去摘,马静连忙挡住,说:“师父别动,一摘就有很多灰尘,这饭菜怎么吃?你吃完饭再摘。”和尚说:“这也行,反正我今天不出这个房子,看他一个也跑不了。”这时雷鸣、陈亮和华云龙在夹壁墙里,听得一清二楚,吓得三个人战战兢兢。马静心里想:“这个和尚不能留,不如我一刀把他杀了,省得他找我弟弟。他死后,我给他修一座塔,报答他给我母亲治病的恩情,逢年过节,给他烧点纸钱。”想完后,自己回到屋中,暗地里把单刀带上,陪着和尚喝酒。拿酒给和尚喝,想要把他灌醉。和尚喝一杯,他也喝一杯,一直喝到天黑掌灯以后。和尚自言自语,说:“喝了这么多酒老不醉,醉了也好,就省得喝了。”
和尚坐在那里直哼哼,马静说:“师父为什么哼哼,喝醉了吗?”和尚说:“我要上厕所。”马静说:“上厕所到外面去。”和尚站起来,马静跟着出来,一边走着,和尚说:“马静,你看看我这药怎么样?”马静说:“好。”和尚说:“马静,你猜这药值多少钱?”马静说:“多少钱?”和尚说:“我那药一文钱一丸。”马静说:“这药真便宜。”和尚说:“便宜是便宜,我今后打算不再配了。现在的人没良心,我和尚给他们治好了病,他们反而想杀我,我死后还给我修一座塔,逢年过节还给我烧化纸钱,就算报答我。”马静一听这话,暗想:“这个和尚真奇怪。”说着话,来到东村口,和尚蹲下,马静绕来绕去,绕到和尚身后,拉刀照和尚就砍,和尚用手一指,用定身法把马静定住。马静举着刀不能转动,和尚就喊:“了不得了,杀了和尚了。”
小月屯村庄居民很多,听见喊叫,大家都拿着灯笼出来看。马静吓坏了,心里想:“我这里拿着刀不能动,人家问我,我说什么?”没想到和尚一使佛法,大众都没看见,过去了。马静说:“师父,我错了,您老人家不要跟我一般见识。”和尚说:“你跟我动刀,你为什么不把刀拿去杀你妻子的情人?”马静说:“我不知道在哪里。”和尚说:“你跟我去捉奸。”马静跟着和尚来到毗卢寺,和尚说:“就在这庙里。”马静说:“待我敲门。”和尚说:“捉奸哪有敲门的?你真是笨。”马静说:“捉奸还有讲究?我没捉过,不敲门怎么样呢?”和尚说:“你跳进墙去。”马静说:“我跳墙,你怎么进去?”和尚说:“我也会跳。”
马静这才一转身跳上墙去,一看和尚已经在墙内蹲着。马静说:“你怎么进来的?”和尚说:“我挤进来的。”马静说:“从哪里挤进来的?”和尚说:“从墙里挤进来的。”马静说:“师父,让我看看你挤。”济公往墙上一挤,口念:“唵敕令吓!”马静一瞧,和尚不见了。和尚又念:“唵敕令吓!”马静一瞧,和尚又出现了。马静说:“这个挤法不错,明天我学学。”和尚说:“你跟我走。”和尚带着马静向后跑。这座庙原本是三层殿,越过头层大殿,来到二层大殿,从东角门穿过,是东跨院,院子里种着松树和竹子,清新的气息飘散,北边上房的灯光明亮,人影摇曳。马静来到窗户前,把窗纸弄了个小洞,往里一看,这上房是前廊后厦,屋内靠北墙是一张大床,地上有桌椅板凳,床上放着一张小床桌,点着蜡烛,正中间坐着一位妇人,穿着华丽的衣服,浓妆艳抹,非常显眼。
马静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妻子何氏,两边坐着两个和尚。上首坐的这个和尚,身体胖大,赤着背,穿着绸缎中衣,白袜子青鞋子,脸色微黑,粗眉大眼。马静一看,认得是探花郎高庆,下面这个和尚,黄脸膛,瘦小干枯,穿着灰色僧袍,白袜子青鞋子,是小白虎周兰。就听高庆、周兰说:“嫂嫂今天怎么这么闲?我们听说马静回来了,嫂嫂不出来,我们两个真是茶思饭想。没想到,今天嫂嫂来了。”何氏说:“不然,我也不能来。今天是家里来了一个济颠和尚,给老太太治病,马静陪着和尚喝酒,我告诉家里说上娘家去,我才到这里来,省得你们两个人想我。我今天也不回去了,明天再回去,我就说住在娘家。你们两个快给我准备点吃的,我还没吃饭呢。”
马静一看,气得三尸神暴跳,自己一想:‘真是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辱贱婢,做出这样无廉无耻之事!’立刻伸手拉出刀来,闯到屋中,手起刀落,先把探花郎高庆杀死。小白虎周兰,踹后窗户出去逃命,何氏站起来往外就跑,马静随后就追,刚赶到院中,见何氏用手一摸脸,两个眼珠掉出来,有一尺多长,吓得马静大吃一惊。
这妇人说:‘好好,焉敢管我的事。’说着话,一张嘴,一口黑气喷来,马静翻身栽倒。
书中交代:马静的妻子何氏,可并不会喷黑气,这其中有一段隐情。原本何氏娘子,乃是知三从,晓四德,明七贞,懂九烈,根本人家之女。他娘家兄弟叫律令鬼何清,乃是玉山县三十六友之内的侠义英雄,当初马静与何清乃是结义的弟兄,先交朋友,从后结的亲。
这天何清来探望马静,两个人坐在书房谈话,何清说:‘姐丈,咱们三十六友之内有一个人出了家,当了老道,你知道不知道?’马静说:‘谁出了家?’何清说:‘黑沙岭的郭爷,夜行鬼小昆仑郭顺,他出了家。那一天我碰见他,瞧他带着道冠,穿着道袍,我说:‘你疯了。’他说:‘怎么疯了?’我说:‘你为何穿老道的衣服。’他说:‘我看破了红尘,人在世上,如同大梦一场。’他出了家,他师父是一位高道,乃是天台山上清宫的,复姓东方双名太悦,人称老仙翁,外号昆仑子。有一宗宝贝,名曰‘五行奥妙大葫芦’,这葫芦能装三山五岳,勿论什么精灵,在里面一时三刻,化为脓血,将来老道一死,葫芦就是他的,他师父给他三道符,一道能捉妖净宅,一道避魑魅魍魉,一道能保身,避狼虎豺豹。我把他那道捉妖的符偷来,你瞧瞧。’马静一看,何清说:‘我不知道他灵不灵?’
马静说:‘咱们试试。’何清说:‘怎么试?’马静说:‘现在庆丰村王员外家,他儿子被妖精迷住,贴出告白条来,谁能捉妖把他儿子病治好了,谢银二百两。我去举荐你,你就充何法官。’何清说:‘就是,倘要能了,就得了二百两银子。’马静就到庆丰村王员外家一说,王员外求之不得,就把何清请了。
王员外问:‘何法捉妖,用什么东西?’何清说:‘一概不用。’王员外说:‘人家捉妖,都用黄纸朱砂等类,何法官怎么全不用呢?’何清说:‘你就把你儿搭出来,我到你儿的卧室去等捉妖。’王员外立刻吩咐,把公子挪出来。
何清吃过了饭,有人带领来到后院公子的卧室,何清就把这道符贴在里面屋门上。他在床上一躺,瞪着眼,等到天有二鼓,只听外面狂风大作。何清睁眼一看,吓得毛骨悚然。不知何清怎样捉妖,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六十四回-注解
济公:济公,即济颠和尚,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著名和尚,以机智、幽默、行侠仗义著称,常被描绘为穿着破烂、行为不羁的形象,是佛教禅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毗卢寺:毗卢寺,是佛教寺庙的一种,’毗卢’意为光明,这里指的是一座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寺庙。
捉奸:捉奸,指捉拿通奸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奸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捉奸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
雷鸣、陈亮、华云龙:这些名字在文中未给出具体解释,但可能是故事中的其他角色,或者是虚构的人物。
单刀:单刀,古代兵器之一,形似刀,通常用于近战。
定身法:定身法,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技巧,通过特定的手法或咒语使对方暂时失去行动能力。
佛法:佛法,指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这里指的是和尚所用的佛教法术。
探花郎: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第三名称为探花,这里指高庆。
阳绉中衣:阳绉中衣,古代的一种服饰,指男子穿的中等长度的衣服。
小白虎周兰:小白虎周兰,文中提到的角色,可能是故事中的其他人物。
何氏:何氏,文中提到的女性角色,马静的妻子。
三尸神:三尸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灵,分别代表人的三种欲望:食欲、色欲和贪欲。这里用来形容马静非常愤怒,如同三尸神在心中狂跳。
大丈夫:指有志气、有抱负的男子,这里用来形容马静的自尊和气节。
妻不贤,子不孝:这是中国古代对家庭道德的要求,认为妻子应该贤良,子女应该孝顺,这里用来表达马静对妻子和子女的不满。
辱贱婢:辱贱婢指被侮辱和轻视的婢女,这里用来形容马静的妻子何氏的行为。
无廉无耻:形容人行为不端正,没有道德底线。
小白虎:小白虎在这里可能是指何氏的乳名或昵称,具体含义不详。
踹后窗户出去逃命:形容何氏在极度恐慌中逃离现场。
眼珠掉出来:这里可能是指何氏被吓到,导致眼珠脱出。
郭爷:指郭顺,这里可能是对他的尊称。
夜行鬼小昆仑郭顺:郭顺的别称,夜行鬼指擅长夜间行动的人,小昆仑可能是指他来自昆仑山地区。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和烦恼,这里用来形容郭顺看破红尘,决定出家。
天台山上清宫:天台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上清宫是道教的重要宫观之一。
五行奥妙大葫芦:这是小说中的虚构物品,具有特殊的法力。
勿论什么精灵:勿论什么精灵,指无论什么妖魔鬼怪。
化脓血:指妖魔鬼怪被消灭后的形态。
复姓东方:东方是中国古代的复姓之一,这里指东方太悦。
昆仑子:东方太悦的别称,昆仑可能是指他来自昆仑山地区。
捉妖净宅:指用符咒等方法捉拿妖魔鬼怪,净化住宅。
避魑魅魍魉:魑魅魍魉是古代神话中的鬼怪,这里指各种邪灵。
保身: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受到伤害。
狼虎豺豹:指凶猛的野兽,这里比喻强大的敌人。
庆丰村王员外:庆丰村是一个地名,王员外是对王姓贵族的尊称。
告白条:古代用来公告事情或寻找失物的纸条。
举荐:推荐,这里指马静推荐何清去捉妖。
何法官:何清的别称,法官可能是指他担任的捉妖人的角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六十四回-评注
马静一看,气得三尸神暴跳,自己一想:‘真是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辱贱婢,做出这样无廉无耻之事!’立刻伸手拉出刀来,闯到屋中,手起刀落,先把探花郎高庆杀死。
此段描写了马静的愤怒与决绝,‘三尸神暴跳’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马静内心的愤怒。‘无廉无耻之事’则是对何氏行为的强烈谴责,体现了作者对道德败坏的批判态度。马静的举动,‘手起刀落’,简洁有力,展现了其果断的性格。这一段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小白虎周兰,踹后窗户出去逃命,何氏站起来往外就跑,马静随后就追,刚赶到院中,见何氏用手一摸脸,两个眼珠于掉出来,有一尺多长,吓得马静大吃一惊。
此段描写了何氏的恐怖形象,‘小白虎周兰’和‘踹后窗户出去逃命’等细节,表现了何氏的狡猾和恐惧。‘一摸脸,两个眼珠于掉出来’这一描写,运用了超现实的手法,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恐怖氛围。马静的‘大吃一惊’则是对何氏变化的不解和恐惧。
这妇人说:‘好好,焉敢管我的事。’说着话,一张嘴,一口黑气喷来,马静翻身栽倒。
此段描写了何氏的诡异行为,‘好好,焉敢管我的事’表现了何氏的傲慢和挑衅。‘一张嘴,一口黑气喷来’则是对何氏能力的描述,暗示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某种神秘力量。马静的‘翻身栽倒’则是对何氏能力的恐惧和无力。
书中交代:马静的妻子何氏,可并不会喷黑气,这其中有一段隐情。
此段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转折,揭示了何氏行为的背后原因,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神秘感。
原本何氏娘子,乃是知三从,晓四德,明七贞,懂九烈,根本人家之女。
此段描写了何氏原本的品德,‘知三从,晓四德,明七贞,懂九烈’等词语,展现了何氏曾经的贤良淑德。然而,‘根本人家之女’则暗示了何氏身份的特殊性,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他娘家兄弟叫律令鬼何清,乃是玉山县三十六友之内的侠义英雄,当初马静与何清乃是结义的弟兄,先交朋友,从后结的亲。
此段介绍了何氏的家族背景和与马静的关系,‘律令鬼何清’和‘侠义英雄’等词语,展现了何清的英雄形象。马静与何清的结义关系,为后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线索。
这天何清来探望马静,两个人坐在书房谈话,何清说:‘姐丈,咱们三十六友之内有一个人出了家,当了老道,你知道不知道?’马静说:‘谁出了家?’何清说:‘黑沙岭的郭爷,夜行鬼小昆仑郭顺,他出了家。那一天我碰见他,瞧他带着道冠,穿着道袍,我说:‘你疯了。’他说:‘怎么疯了?’我说:‘你为何穿老道的衣服。’他说:‘我看破了红尘,人在世上,如同大梦一场。’他出了家,他师父是一位高道,乃是天台山上清宫的,复姓东方双名太悦,人称老仙翁,外号昆仑子。
此段描写了何清与马静的谈话内容,通过对话的形式,介绍了郭顺出家为道的情况,以及其师父的背景。‘看破了红尘’和‘大梦一场’等词语,表现了郭顺对人生的看法。‘天台山上清宫’和‘昆仑子’等词语,则展现了道家文化的神秘色彩。
有一宗宝贝,名曰‘五行奥妙大葫芦’,这葫芦能装三山五岳,勿论什么精灵,在里面一时三刻,化为脓血,将来老道一死,葫芦就是他的,他师父给他三道符,一道能捉妖净宅,一道避魑魅魍魉,一道能保身,避狼虎豺豹。
此段介绍了‘五行奥妙大葫芦’和‘三道符’的神奇功效,展现了道家法术的神秘和威力。‘三山五岳’和‘狼虎豺豹’等词语,则增强了故事的奇幻色彩。
我把他那道捉妖的符偷来,你瞧瞧。
此段描写了何清偷取郭顺捉妖符的行为,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马静一看,何清说:‘我不知道他灵不灵?’马静说:‘咱们试试。’何清说:‘怎么试?’马静说:‘现在庆丰村王员外家,他儿子被妖精迷住,贴出告白条来,谁能捉妖把他儿子病治好了,谢银二百两。我去举荐你,你就充何法官。’何清说:‘就是,倘要能了,就得了二百两银子。’马静就到庆丰村王员外家一说,王员外求之不得,就把何清请了。
此段描写了马静和何清商议捉妖的计划,通过举荐何清为‘何法官’的方式,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王员外问:‘何法捉妖,用什么东西?’何清说:‘一概不用。’王员外说:‘人家捉妖,都用黄纸朱砂等类,何法官怎么全不用呢?’何清说:‘你就把你儿搭出来,我到你儿的卧室去等捉妖。’王员外立刻吩咐,把公子挪出来。何清吃过了饭,有人带领来到后院公子的卧室,何清就把这道符贴在里面屋门上。
此段描写了何清捉妖的过程,‘一概不用’和‘黄纸朱砂’等词语,突出了何清捉妖的独特方法。‘把这道符贴在里面屋门上’则是对何清捉妖手段的具体描述。
他在床上一躺,瞪着眼,等到天有二鼓,只听外面狂风大作。何清睁眼一看,吓得毛骨惊然。不知何清怎样捉妖,且看下回分解。
此段描写了何清捉妖时的紧张气氛,‘瞪着眼’和‘狂风大作’等词语,表现了何清的专注和紧张。‘吓得毛骨惊然’则是对何清捉妖过程的恐惧和紧张。‘且看下回分解’则是对读者的一种引导,增加了故事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