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五回-原文
显神通捉拿盗贼 施妙术法斗铁佛
话说项永、陈清两个贼人,由床下往外一窜,伸手拉刀,意欲跟和尚动手。和尚用手一指,把贼人用定神法定住。
这时,帘板一起,由外窜进四个人来,正是柴元禄、杜振英、杨国栋、尹士雄。
书中交代,四位班头,两个小道童,走在道路上。马玄通带着和尚,一施展趁脚风,把四个班头两个道童落下。
柴头就问:“道童,是哪里庙的?”小道童说:“我们是开化县北兴观的。”
柴头说:“方才那位道爷,是你们师父吗?”道童说:“不是,是我们师大爷。”
柴头说:“我们那位和尚,跟你们师大爷上你们庙里去,咱们一同走罢。”
道童说:“要一同走,怕你们四位跟不上我们,我们会趁脚风。”
柴头说:“我们四个人会陆地飞腾法。你们二人慢着点,我们四人快着点,咱们一同走罢。”
道童说:“就是。”六个人这才一同顺着大路来到北兴观。
到了庙门口,道童说:“到了,等我叫门。”柴头说:“不用叫门,我进去给你开。”
说着话,柴无禄、杜振英一拧身窜上墙去。这两个人心里有心思,为是叫杨国栋、尹士雄瞧瞧,我两个人是办华云龙的原差,不是无能之辈。
焉想到杨国栋,尹士雄这两个人也跟着蹿上墙去。这两个人也有心思,是要叫柴元禄、杜振英瞧瞧,我们虽是外县的官人,也不是无能之辈。
这四个人彼此意见相同,这叫斗心不斗口。
四个人窜到里面,把门开了,两个小道童进去,把门关上,众人够奔东配房。
四位班头一进来,正赶上和尚把两个贼人定住。
柴头、杜头就问说:“师父,哪个是华云龙?”和尚说:“没有华云龙。”
杨头、尹头说:“师父,哪个是盗公文的贼?”和尚说:“也没有盗公文的贼。先把这两个贼捆上。虽然都不是,也别放走了。”
柴头众人就把两个贼人捆上。
陈玄亮吩咐道童摆酒。
四位班头见过老道,彼此行礼。
大众落座吃酒。
和尚说:“二位道友,大亮把这两个贼人解到知县衙门。告诉知县,就提我和尚来了,要在铁佛寺捉妖,替这一方除害。
二位道友,可别明着把贼人送衙门。要明着解了走,这开化县遍地是贼,不但把贼抢了走,还跟你们二位道友结了仇,就与你们二位有性命之忧。”
陈玄亮说:“师父你给出个主意怎么办?”
和尚说:“你把两个贼人拿被包上,雇打肩的搭着。以送供尖为名,就说庙里给老爷送供文。”
老道答应。
喝着酒,天已大亮。
四个卖力气的人进来,一瞧两个锦被包,直动不止。
贼人闷的很,焉有不动之理?扛肩的人就问:“什么东西?”
老道还答话不出。
和尚说:“变蛋。”
扛肩的说:“我们真没听见过这个名目。”
和尚说:“你们就不用管了。”
当时两个老道跟着叫人抬着,奔知县衙门。
和尚说:“柴头,你们四个人,先到铁佛镇巡检司,先去投文,就说我和尚随后就到。”
四位班头够奔巡检司来。
到挂号房一投文,巡检司的老爷刘国绅,立时请四位班头进去。
四个人给刘老爷行礼。
刘老爷一问,柴头说:“同济公来到铁佛寺办案。”
把底里根由一说,刘老爷说:“原来是圣僧前来办案。怎么还没来呢?”
柴头说:“少时就来。”
少时济公来到巡检司挂号房。
和尚说:“辛苦,掌柜的。”
官人一听,说:“大师父,这里没有掌柜的,这是衙门。”
和尚说:“衙门没掌柜的,有什么?”
官人说:“有老爷。”
和尚说:“有舅舅没有?”
官人说:“你这是找打。”
和尚说:“你告诉你们老爷,说我老人家来了。
官人一听,说:“和尚你是谁呀?”
和尚说:“我是灵隐寺济颠,找你们老爷。”
立刻叫人进去回禀。
少时,刘国绅迎接出来,赶奔上前说:“圣僧来了,请里面坐。”
和尚说:“刘老爷请。”
一同到厂书房,四位班头也在这里。
和尚来到屋中落座,有人进上茶来,和尚说:“刘老爷,你拿你的名片,到铁佛寺去。
请那庙的和尚,就说有本处的绅董富户要给他修庙,把和尚请来问问,得多少银子。
你先把盗公文贼人诓来。
我和尚在里问屋藏着,等他来了,我先把他拿住,然后再到铁佛寺捉妖。”
刘国绅点头答应,立刻派手下人拿名片,到铁佛寺去。
教给家人一番话,家人到铁佛寺去请和尚。
且说金眼佛姜天瑞,自从徐沛上龙游县走后,未见回来。
他手下众绿林的朋友,都出去做买卖。
就留下乾坤盗鼠华云龙,昼瘸僧冯元志,皂托头彭振,万花僧徐恒这四个人跟他看庙。
今天华云龙、姜天瑞没在庙里。
只因小西村众绅士富户,内中有明白人说:“这开化县八百多村,家家闹膨胀病。
勿论什么名医,都瞧不好,非得到铁佛寺去求铁佛才能好。
这其中定有缘故。
求铁佛,贫家讨药,要一吊钱,富家讨药,要银一两。
莫如把庙里和尚找来,跟他商量,大家凑钱给他修庙,叫他给求求铁佛,就许能除了灾。”
大家商量好,派人去请和尚。
姜天瑞同着华云龙,够奔小西村去。
他二人刚走,巡检司的家人来请,说:“现在众绅士富户,向我们老爷商量,要给修庙。
请和尚商量用多少银子。”
昼瘸僧说:“我去。”
立时他架着拐,同着家人来到巡检司,让到书房。
刘老爷说:“和尚来了。”
冯元志向刘老爷打一问讯。
济公此时在东里间屋中躲着。
四位班头在西间屋子躲着,
刘老爷让冯元志坐下,说:“和尚贵姓?”
昼瘸僧说:“我在家姓冯,僧名叫元志。”
刘老爷说:“你出家几年了?”
冯元志说:“我是半路出家的。皆因腿子受了残疾,就算是残人。”
刘国绅说:“现在有人要修庙。你那庙里要重修,得用多少银子呢?”
昼瘸僧他本是个贼,哪里懂得修庙用多大工程?当时也说不出多少来。
刘国绅说:“你说不出来,我倒约了一位行家和尚,给你见见。圣僧请出来。”
济公一掀帘子出来,道:“好东西,冯元志,你敢把我们公文盗去。我看你哪里走!”
冯元志一听这句话,大吃一惊。
打算站起身来,往外要走。
济公用手一指,用定神法把贼人定住。
济公伸手,由贼人兜囊之内,把拿华云龙的海捕文书掏出来,交柴头说:“柴头,把公文拿去罢。”
柴头接过来一瞧,果然不错。
和尚说:“刘老爷你先叫官人把这个贼人锁起来,暂把他押在你衙门里。我和尚要上铁佛寺前去捉妖,四位班头跟我走。”
刘国绅立刻叫人把冯元志锁上,押到班房去。
且说柴元禄、杜振英、杨国栋、尹士雄四个人,跟着和尚出了巡检司衙门,来到铁佛寺。
见庙门口真是拥挤不动。
也有卖吃的,来赶庙会,也有卖货的。
庙里庙外,人烟稠密,来来往往。
这些善男信女,来烧香求药治病的人无数。
这一座庙是三座山门,全都大开。
庙门口有两根旗杆,庙里面也有两根旗杆,正山门上有一块匾,上写“敕建护国铁佛寺”。
和尚带领四位班头进了东角门一看,正北是大殿五间。
东西各有配房五间。
大殿的东边,是四扇绿屏风,开着两扇,关着两扇。
套着是第二层院子。
这庙里是五层殿,连东西跨院共有一百余间房子。
头一层大殿中间,就是供的那尊铁佛。
济公抬头一看,由正殿里一股气直冲斗牛之间。
和尚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罗汉爷这才要施佛法,大展神通,要在大殿捉妖。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五回-译文
施展神通捉拿盗贼,施展妙术与铁佛斗法。
话说项永、陈清这两个盗贼,从床下猛地一跳出来,伸手拔刀,想要和和尚动手。和尚用手指一点,用定神法定住了盗贼。
这时,帘子掀开,从外面窜进来四个人,正是柴元禄、杜振英、杨国栋、尹士雄。
书中交代,四位班头和两个小道童在路上行走。马玄通带着和尚,一施展脚风术,把四个班头和两个道童甩在了后面。柴头问:‘道童,你们是哪个庙的?’小道童回答:‘我们是开化县北兴观的。’柴头说:‘刚才那位道爷,是你们的师父吗?’道童说:‘不是,是我们的师大爷。’柴头说:‘我们那位和尚和你们师大爷要去你们庙里,我们一起走吧。’道童说:‘如果一起走,怕你们四位跟不上我们,我们会施展脚风术。’柴头说:‘我们四个人会陆地飞腾法。你们两个慢一点,我们四个快一点,我们一起走吧。’道童说:‘好的。’于是六个人这才顺着大路来到北兴观。
到了庙门口,道童说:‘到了,等我叫门。’柴头说:‘不用叫门,我进去给你开。’说着,柴无禄、杜振英一跃身翻上墙去。这两个人心里有心思,想叫杨国栋、尹士雄看看,我们两个人是办理华云龙案的原差,不是无能之辈。没想到杨国栋、尹士雄这两个人也跟着翻上墙去。这两个人也有心思,想叫柴元禄、杜振英看看,我们虽然是外县的官人,也不是无能之辈。这四个人彼此都有同样的心思,这就是所谓的斗心不斗口。
四个人翻进庙里,打开门,两个小道童进去,把门关上,众人直奔东配房。四位班头一进来,正好赶上和尚把两个盗贼定住。柴头、杜头问:‘师父,哪个是华云龙?’和尚说:‘没有华云龙。’杨头、尹头说:‘师父,哪个是偷公文的小偷?’和尚说:‘也没有偷公文的小偷。先把这两个盗贼捆起来。虽然都不是,也不能放走他们。’柴头等人就把两个盗贼捆起来。陈玄亮吩咐道童摆酒。四位班头见过老道,互相行礼。大家坐下喝酒。
和尚说:‘二位道友,把这两个盗贼解到知县衙门。告诉知县,就提我和尚来了,要在铁佛寺捉妖,为这一方除害。二位道友,可别明着把盗贼送衙门。要明着解了走,这开化县到处都是盗贼,不但把盗贼抢走,还跟你们二位道友结了仇,那就与你们二位有性命之忧。’陈玄亮说:‘师父,你给我们出个主意怎么办?’和尚说:‘你把两个盗贼用被子包起来,雇人抬着。以送供品为名,就说庙里给老爷送供文。’老道答应了。
喝酒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四个卖力气的人进来,一看两个锦被包,直动不止。盗贼闷得厉害,哪有不动的道理?抬肩的人问:‘什么东西?’老道还没来得及回答。和尚说:‘变蛋。’抬肩的人说:‘我们真的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和尚说:‘你们不用管了。’当时两个老道跟着人抬着,往知县衙门走去。和尚说:‘柴头,你们四个人,先到铁佛镇巡检司,先去投文,就说我和尚随后就到。’四位班头往巡检司赶去。
到了挂号房一投文,巡检司的老爷刘国绅立刻请四位班头进去。四个人给刘老爷行礼。刘老爷一问,柴头说:‘同济公来到铁佛寺办案。’把事情的原委一说,刘老爷说:‘原来是圣僧前来办案。怎么还没来呢?’
柴头说:‘稍等就来。’不久,济公来到巡检司挂号房。和尚说:‘辛苦,掌柜的。’官人一听,说:‘大师父,这里没有掌柜的,这是衙门。’和尚说:‘衙门没掌柜的,有什么?’官人说:‘有老爷。’和尚说:‘有舅舅没有?’
官人说:‘你这是找打。’和尚说:‘你告诉你们老爷,说我老人家来了。
官人一听,说:‘和尚你是谁呀?’和尚说:‘我是灵隐寺济颠,找你们老爷。’立刻叫人进去回禀。不久,刘国绅迎接出来,赶上前说:‘圣僧来了,请里面坐。’和尚说:‘刘老爷请。’一同到书房,四位班头也在这里。和尚来到屋中坐下,有人送上茶来,和尚说:‘刘老爷,你拿你的名片,到铁佛寺去。请那庙的和尚,就说有本处的绅董富户要给他修庙,把和尚请来问问,得多少银子。你先把偷公文的小偷骗来。我和尚在里屋藏着,等他来了,我先把他拿住,然后再到铁佛寺捉妖。’刘国绅点头答应,立刻派手下人拿名片,到铁佛寺去。
教给家人一番话,家人到铁佛寺去请和尚。
且说金眼佛姜天瑞,自从徐沛离开龙游县后,没有回来。他手下众绿林的朋友,都出去做生意。就留下乾坤盗鼠华云龙,昼瘸僧冯元志,皂托头彭振,万花僧徐恒这四个人跟他看庙。今天华云龙、姜天瑞没在庙里。只因小西村众绅士富户,内中有明白人说:‘这开化县八百多村,家家闹膨胀病。不管什么名医,都治不好,非得到铁佛寺去求铁佛才能好。这其中定有缘故。求铁佛,贫家讨药,要一吊钱,富家讨药,要银一两。不如把庙里和尚找来,跟他商量,大家凑钱给他修庙,叫他给求求铁佛,就许能除了灾。’大家商量好,派人去请和尚。姜天瑞和华云龙刚走,巡检司的家人来请,说:‘现在众绅士富户,向我们老爷商量,要给修庙。请和尚商量用多少银子。’昼瘸僧说:‘我去。’立刻他拄着拐杖,和家人来到巡检司,被请到书房。刘老爷说:‘和尚来了。’冯元志向刘老爷行了一礼。
济公这时候正躲藏在东里间的屋子里。四位班头则躲在西间的屋子里。刘老爷让冯元志坐下,问道:“和尚你姓什么?”昼瘸僧回答说:“我在家里姓冯,出家的僧名叫元志。”刘老爷问:“你出家人几年了?”冯元志说:“我是半路出家的。因为腿脚残疾,就算是个残疾人。”刘国绅问:“现在有人要重建庙宇。你那庙要重修,需要多少银子呢?”昼瘸僧原本是个贼,哪里懂得修庙需要多大的工程?当时也答不上来。刘国绅说:“你答不上来,我约了一位懂行的和尚,给你介绍认识。请圣僧出来。”济公掀开帘子出来,说道:“好东西,冯元志,你竟敢偷走我们的公文。我看你往哪里跑!”冯元志一听这话,大吃一惊,想要站起来往外走。
济公用手一指,用定神法把贼人定住。他伸手从贼人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华云龙的海捕文书,交给柴头说:“柴头,把这个公文拿去吧。”柴头接过公文一看,果然没错。和尚说:“刘老爷,你先让人把这个贼人锁起来,暂时把他关在你衙门里。我要去铁佛寺捉拿妖怪,四位班头跟我来。”刘国绅立刻让人把冯元志锁起来,押到班房里。柴元禄、杜振英、杨国栋、尹士雄这四个人跟着和尚出了巡检司衙门,来到铁佛寺。只见庙门口人山人海,有卖吃的,有来赶庙会的,还有卖货的。庙里庙外,人来人往,香客众多,来烧香求药治病的人络绎不绝。这座庙有三个山门,都敞开着。庙门口有两根旗杆,庙里面也有两根旗杆,正山门上有一块匾,上面写着“敕建护国铁佛寺”。和尚带着四位班头进了东角门,正北是五间大殿,东西各有五间配房。大殿东边有四扇绿屏风,开着两扇,关着两扇,后面是第二层院子。这庙里共有五层殿,加上东西跨院,总共有百余间房子。头层大殿中间供奉的就是那尊铁佛。济公抬头一看,从正殿里一股气直冲云霄。和尚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罗汉爷正要施展佛法,大显神通,要在大殿里捉拿妖怪。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五回-注解
显神通:展示超凡脱俗的能力或法术。
捉拿盗贼:捕捉或逮捕盗窃犯。
施妙术法:施展神奇的法术或技艺。
斗铁佛:与铁佛进行较量或斗争。
项永、陈清:人名,文中指两名盗贼。
和尚:指佛教修行者,文中可能指济公和尚。
定神法:指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法术,能够使人心神不宁。
帘板:古代门窗的一种装饰,此处指门窗。
班头: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官员,负责巡查、抓捕等基层警务工作。
道童:指跟随道士修炼的年轻徒弟。
趁脚风:利用风势迅速移动。
开化县北兴观:古代地名,指开化县内的北兴观寺庙。
陆地飞腾法:古代传说中的法术,指在陆地上快速移动。
华云龙:人名,文中指盗贼。
盗公文:指盗窃官方文件。
陈玄亮:人名,文中指和尚的徒弟。
知县衙门:古代地方行政单位,知县是地方行政官员。
铁佛寺:指供奉铁佛的寺庙,铁佛是寺庙中供奉的佛像之一。
圣僧:对高僧的尊称。
灵隐寺济颠:指济公和尚,济颠是济公的别称。
龙游县: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浙江省龙游县。
乾坤盗鼠华云龙:人名,文中指盗贼。
昼瘸僧冯元志:人名,文中指和尚。
皂托头彭振:人名,文中指和尚。
万花僧徐恒:人名,文中指和尚。
膨胀病:古代医学术语,指身体肿胀的疾病。
一吊钱:古代货币单位,一吊等于一千文。
银一两:古代货币单位,一两等于十六两为一斤。
东里间屋:指位于房屋东边的内室,古代房屋布局中,东里间屋通常为仆人或家人居住。
刘老爷:指刘姓的地方官员,老爷是对官员的尊称。
冯元志:人名,原文中的人物。
半路出家:指原本为俗家弟子,后来选择出家为僧。
腿子受了残疾:指腿部受伤,导致残疾。
修庙:指修建或重修寺庙。
银子:古代货币单位,此处指修建寺庙所需的资金。
昼瘸僧:指白天行动不便的僧人,瘸指腿脚不便。
贼:指偷盗之人。
海捕文书:指官方发布的通缉令,用于追捕逃犯。
柴头:人名,原文中的人物。
斗牛之间:指天空中的星宿,此处比喻非常高的地方。
罗汉爷:指佛教中的罗汉,此处指济公,济公被认为是罗汉转世。
施佛法:指运用佛教的法力。
神通:指超自然的能力或法术。
敕建:指皇帝下令建造。
护国:指保护国家,寺庙的名称中常含有此意。
跨院:指位于主院两侧的庭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五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紧张和神秘气氛的场景,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首先,‘济公此时在东里间屋中躲着’这句话,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隐蔽和安全的氛围,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四位班头在西间屋子躲着’的描述,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济公和班头们的行动,为故事增添了紧张感。
‘刘老爷让冯元志坐下,说:“和尚贵姓?”’这段对话中,刘老爷的提问既是对冯元志身份的确认,也是对和尚身份的尊重,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僧侣的尊敬。
‘昼瘸僧说:“我在家姓冯,僧名叫元志。”’这句话通过冯元志的回答,揭示了其身份的复杂性,为后续的剧情发展提供了线索。
‘刘国绅说:“现在有人要修庙。你那庙里要重修,得用多少银子呢?”’这句话中,刘国绅的提问直接指向了修庙所需的资金,暗示了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
‘昼瘸僧他本是个贼,哪里懂得修庙用多大工程?’这句话揭示了昼瘸僧的真实身份,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悬疑色彩。
‘刘国绅说:“你说不出来,我倒约了一位行家和尚,给你见见。圣僧请出来。”’这句话通过刘国绅的安排,将济公引入故事,为后续的捉妖情节做铺垫。
‘济公一掀帘子出来,道:“好东西,冯元志,你敢把我们公文盗去。我看你哪里走!”’济公的出现和对话,展现了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正义感,同时也为冯元志的逃跑制造了障碍。
‘济公用手一指,用定神法把贼人定住’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了济公的神奇能力,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
‘和尚说:“刘老爷你先叫官人把这个贼人锁起来,暂把他押在你衙门里。我和尚要上铁佛寺前去捉妖,四位班头跟我走。”’济公的提议,不仅解决了冯元志的问题,也为后续的捉妖情节埋下了伏笔。
‘刘国绅立刻叫人把冯元志锁上,押到班房去’这句话,通过刘国绅的行动,展示了其对济公的信任。
‘柴元禄、杜振英、杨国栋、尹士雄四个人,跟着和尚出了巡检司衙门,来到铁佛寺’这段描述,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地点。
‘见庙门口真是拥挤不动。也有卖吃的,来赶庙会,也有卖货的。庙里庙外,人烟稠密,来来往往’这句话,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铁佛寺的热闹场景,为捉妖情节的展开提供了背景。
‘和尚带领四位班头进了东角门一看,正北是大殿五间。东西各有配房五间’这段描述,为读者展现了铁佛寺的建筑布局,为后续的捉妖情节提供了空间。
‘大殿的东边,是四扇绿屏风,开着两扇,关着两扇’这句话,通过细节描写,为捉妖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这庙里是五层殿,连东西跨院共有一百余间房子’这句话,通过建筑规模的描述,展现了铁佛寺的宏伟。
‘头一层大殿中间,就是供的那尊铁佛’这句话,为捉妖情节提供了目标。
‘济公抬头一看,由正殿里一股气直冲斗牛之间’这句话,通过气场的描写,为捉妖情节的展开增添了神秘感。
‘和尚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罗汉爷这才要施佛法,大展神通,要在大殿捉妖’这句话,通过济公的内心独白,揭示了其捉妖的决心和行动。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这句话,为故事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