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三回-原文
小神飞夜刺开风鬼 济禅师耍笑捉飞贼
话说昼瘸僧冯元志、小神飞徐沛二人正往前走,只见对面来了一个人,正是乾坤盗鼠华云龙。
冯元志、徐沛二人赶紧上前行礼说:“华二哥由哪里来?”
华云龙说:“我由蓬莱观来。好险,好险!几被陆通把我摔死。”
冯元志就问:“怎么回事?”
华云龙就把已往从前之事,细说了一遍。
冯元志说:“华二哥,我告诉你一件事,叫你放心。我把拿你的海捕公文盗了来。”
华云龙说:“真的么?”
冯元志就把杀李兆明、徐沛得天书、巧遇两个班头、在店里把文书怎么盗来的话,对华云龙一说。
华云龙这才明白,说:“你们二位上哪里去?”
冯元志说:“上开化县,你我一同走罢。现在铁佛寺金眼佛姜天瑞,撒绿林帖,请了多少朋友。要一同修夹壁墙地窖子呢!咱们三个人,一同去罢。”
华云龙说:“也好。”
三个人这才一同走。
这天来到开化县铁佛寺,一瞧庙里庙外,人烟稠密。
三个人一打听,问什么事?有人说:“庙里铁佛显圣,口吐人言。”
三个人一直进庙,直奔后面。
一瞧,就是金眼佛姜天瑞一个在庙里。
三个人给姜天瑞一行礼。
冯元志说:“姜大哥。众位朋友哪里去了?”
姜天瑞说:“众位朋友都出去,分四路去做买卖。这里还有几位,叫他出来,给你三人引见引见。”
大家彼此行礼。
姜天瑞说:“三位由哪里来?”
华云龙就把自己的事一说,徐沛也把自己之事一说。
姜天瑞说:“徐贤弟,你得的什么书?给我瞧瞧。”
徐沛就把书拿出来,交姜天瑞。
姜天瑞一瞧,说:“徐贤弟,这书你也用不着,我留下了。”
徐沛心中大大不悦,自己一想:“我的东西,我还没爱够。我又没说给他,他竟留下,实实可气。”
心里大不愿意,又不可说不给。惹不起姜天瑞,自己默默无言。
华云龙这时说:“我要走。”
姜天瑞说:“怎么?”
华云龙说:“我心里不安。怕济颠和尚一来,一个跑不了,那时连累了你们众位。”
姜天瑞一听说:“众位朋友,哪位到龙游县去,把这济颠和尚杀了,把人头带来。谁有这个胆量,替华二弟充光棍?”
徐沛说:“我去。”
徐沛心里有自己的心思:“我到龙游县不犯事便罢,犯了事,我先把他们拉出来,一个跑不了。”
他是暗恨姜天瑞,故此他说“我去。”
姜天瑞说:“好。徐贤弟你辛苦一趟罢。”
徐沛这才由开化起身。
这天到龙游县东南城极角,碰见济公。
和尚一念道说:“龙游县这地方,不比别处,吃饭馆不知这里规矩的,花多了钱,还要被人耻笑。”
徐沛一听,他原是个浑人,他这才跟和尚到酒铺去喝酒。
和尚故意要跟他打起来,跑到十字街,叫尹士雄把徐沛锁上。
徐沛先还要跟和尚打官司,只一听是济公,徐沛一拧身蹿上房去说:“官司我不打了。”
和尚说:“别叫他走,龙游县两条命案,都在他身上。”
杨国栋、尹士雄一听和尚这话,赶紧拧身上房。
徐沛打算要跑,焉想到和尚一指手说:“唵敕令赫。”
贼人要跑跑不了了。
被尹士雄、杨国栋把贼人揪住,揪下房来。
众人一齐同奔龙游县衙门。
来到衙门,杨国栋进去一回话,说:“济公没死,现在拿了一个贼人,听候老爷审讯。”
老爷正审问张福、李禄的口供。
一听济公没死,老爷赶紧吩咐有请。
立刻,济公叫尹士雄带领贼人上堂。
老爷一瞧说:“圣僧请坐。下面贼人姓甚名谁?”
徐沛也不隐瞒说:“回禀老爷,我叫小神飞徐沛。东门外杨家店脱头和尚,叫开风鬼李兆明,是我杀的。南门外老道叶秋霜,是李兆明杀的。我把他杀了,算他给叶秋霜抵命,没我的事。”
老爷说:“你满嘴胡说。店里和尚是你杀的,公文可是你盗了去?”
徐沛说:“公文不是我盗的。是昼瘸僧冯元志盗的,他同华云龙都在开化县铁佛寺住着,铁佛寺还有许多绿林人在那里。”
老爷一听,也不再往下问,就吩咐将徐沛钉镣入狱。
老爷说:“圣僧,还求你老人家辛苦一趟,带着我的班头去办案,将贼人拿来。”
和尚说:“可以。老爷办一套文书,我和尚带杨国栋、尹士雄、柴元禄、杜振英四个人去。”
知县立刻把文书办好,交与杨国栋。
和尚带领四位班头,出了衙门,一直顺大路往前行走。
和尚一面往前走,口唱狂歌,说道是: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
田也空,土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官也空,职也空,数尽孽障恨无穷。
朝走西来暮走东,人生恰是采花蜂。
探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夜深听尽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细思量看,便是南柯一梦中。
和尚说:“哎呀。阿弥陀佛。”
和尚刚才将歌唱完,只听后面一声“无量佛”。
大众回头一看,来了一位老道。
头戴九梁道中,身穿着一件古铜色的道袍,腰系丝绦,白袜云鞋。
面如三秋古月,年过古稀。
发似三冬雪,鬓似九秋霜。
海下一部银髯,洒满胸前。
真是仙风道骨。
跟着两个童子,都在十五六岁上下,都是眉清目秀。
发挽双丫髻,身穿蓝布道袍,青色护领相衬,腰系丝绦,白袜云鞋。
一个童子扛着宝剑,挂着一个轧轧葫芦;一个童子扛着雨盖,挂着一个包裹。
老道一面往前走,口中念道:
玉殿琼搂,金锁银钩,总不如山谷清幽。
蒲团纸帐,瓦钵磁瓯,却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
万事俱体,名利都勾。
高官骏马,永绝追求。
溪山作伴,云月为俦。
但乐清闲、乐自在、乐优游。
老道口念:“无量寿佛。”
和尚回头瞧了一瞧,老道走了不远。
和尚说:“哎呀,了不得了!我腰疼、腿疼、肚于疼、脑袋疼。走不了啦。”
杨头说:“师父怎么了?”
和尚说:“我要死,不能走了。”
尹士雄也不知道和尚的脾气,也过来问说:“师父怎么了?”
和尚说:“我心里发堵,嘴里发苦,眼睛发努。”
柴头说:“对,说话都乱了。”
这两个人也不理和尚,在一边蹲着生气。
和尚躺在地下,“哎哟,哎哟”直嚷。
那老道来到近前,说:“无量佛。”
这位和尚是一个走路,还是有同伴的?”
尹士雄说:“我们是一处的。”
老道说:“和尚的病体沉重,我山人这里有药。”
柴头说:“道爷,你趁早别管,你走罢。你要一给药吃,准一吃就死。”
老道一听说:“我这药好,人吃一粒,能延寿一年。吃两粒,能多活二年。吃三粒,能活六年。要死的人,吃我九粒药,名为九转还魂丹,能多活十二年。和尚要吃死了,我给抵偿。”
柴头说:“我拦你不听,你就给他吃。”
老道吩咐把葫芦拿来,倒出一粒药来。
其形似樱桃,色红似火,清香扑鼻,老道给和尚吃了一粒。
和尚吃下去,嚷:“肠子烧断了!”
柴头说:“是不是?”
老道又给和尚吃了两粒,和尚嚷:“肚子破了!”
老道又给和尚吃了三粒,和尚说:“了不得了,心里着火,肺肝全烂了!”
老道把九转还魂丹都给和尚吃下去,和尚说:“不好,要死!”
这句话说完了,和尚一张嘴,话说不出来了。
只见和尚蹬蹬腿,咧咧嘴,吐噜一声,气绝身亡。
不知济公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三回-译文
小神飞夜刺开风鬼,济禅师耍笑捉飞贼。
话说白天跛脚的和尚冯元志和小神飞徐沛两个人正在往前走,突然对面来了一个人,正是乾坤盗鼠华云龙。冯元志和徐沛二人赶紧上前行礼说:‘华二哥从哪里来?’华云龙说:‘我从蓬莱观来。好险,好险!差点被陆通把我摔死。’冯元志就问:‘怎么回事?’华云龙就把以前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冯元志说:‘华二哥,我告诉你一件事,让你放心。我把抓你的海捕公文偷来了。’
华云龙说:‘真的吗?’冯元志就把杀李兆明、徐沛得到天书、巧遇两个班头、在店里怎么偷来文书的事情,对华云龙一说。华云龙这才明白,说:‘你们二位上哪里去?’冯元志说:‘上开化县,我们一起走吧。现在铁佛寺金眼佛姜天瑞贴出了绿林帖,请了很多人。要一起修夹壁墙地窖子呢!我们三个人,一起去吧。’华云龙说:‘也好。’三个人这才一起走。这天来到开化县铁佛寺,一看庙里庙外,人烟稠密。三个人一打听,问什么事?有人说:‘庙里铁佛显圣,口吐人言。’三个人一直进庙,直奔后面。一看,就是金眼佛姜天瑞一个人在庙里。三个人给姜天瑞一行礼。冯元志说:‘姜大哥,众位朋友在哪里?’姜天瑞说:‘众位朋友都出去了,分四路去做买卖。这里还有几位,叫他出来,给你三人引见引见。’大家互相行礼。姜天瑞说:‘三位从哪里来?’华云龙就把自己的事情一说,徐沛也把自己的事情一说。姜天瑞说:‘徐贤弟,你得到的什么书?给我看看。’徐沛就把书拿出来,交给姜天瑞。
姜天瑞一看,说:‘徐贤弟,这书你也用不着,我留下了。’徐沛心中很不高兴,自己想:‘我的东西,我还没玩够。我又没说给他,他竟然留下了,真是可气。’心里很不高兴,但又不能说不给。惹不起姜天瑞,自己默默无言。
华云龙这时说:‘我要走。’姜天瑞说:‘怎么?’华云龙说:‘我心里不安。怕济颠和尚一来,一个也跑不了,那时连累了你们众位。’姜天瑞一听说:‘众位朋友,哪位到龙游县去,把这济颠和尚杀了,把人头带来。谁有这个胆量,替华二弟充光棍?’徐沛说:‘我去。’徐沛心里有自己的打算:‘我到龙游县不犯事便罢,犯了事,我先把他们拉出来,一个也跑不了。’他是暗恨姜天瑞,所以他说‘我去’。姜天瑞说:‘好。徐贤弟你辛苦一趟吧。’
徐沛这才从开化出发。这天到龙游县东南城极角,碰见济公。和尚一念道说:‘龙游县这个地方,不比别处,吃饭馆不知道这里规矩的,花多了钱,还要被人耻笑。’徐沛一听,他原是个粗人,这才跟和尚到酒铺去喝酒。和尚故意要跟他打起来,跑到十字街,叫尹士雄把徐沛锁上。徐沛先还要跟和尚打官司,只一听是济公,徐沛一转身跳上房去说:‘官司我不打了。’和尚说:‘别让他走,龙游县两条人命案,都在他身上。’杨国栋、尹士雄一听和尚这话,赶紧跳上房去。徐沛打算要跑,焉想到和尚一指手说:‘唵敕令赫。’
贼人要跑跑不了了。被尹士雄、杨国栋把贼人抓住,抓住后揪下房来。众人一齐同奔龙游县衙门。来到衙门,杨国栋进去回话,说:‘济公没死,现在抓住了一个贼人,等老爷审讯。’老爷正审问张福、李禄的口供。一听济公没死,老爷赶紧吩咐有请。立刻,济公叫尹士雄带领贼人上堂。老爷一看说:‘圣僧请坐。下面贼人姓甚名谁?’徐沛也不隐瞒说:‘回禀老爷,我叫小神飞徐沛。东门外杨家店脱头和尚,叫开风鬼李兆明,是我杀的。南门外老道叶秋霜,是李兆明杀的。我把他杀了,算他给叶秋霜抵命,没我的事。’老爷说:‘你满嘴胡说。店里和尚是你杀的,公文可是你盗了去?’徐沛说:‘公文不是我盗的。是昼瘸僧冯元志盗的,他同华云龙都在开化县铁佛寺住着,铁佛寺还有许多绿林人在那里。’老爷一听,也不再往下问,就吩咐将徐沛铐入狱。老爷说:‘圣僧,还求你老人家辛苦一趟,带着我的班头去办案,将贼人拿来。’和尚说:‘可以。老爷办一套文书,我和尚带杨国栋、尹士雄、柴元禄、杜振英四个人去。’知县立刻把文书办好,交给杨国栋。和尚带领四位班头,出了衙门,一直顺着大路往前走。和尚一面往前走,口唱狂歌,说道是: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土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官也空,职也空,数尽冤孽恨无穷。朝走西来暮走东,人生恰似采花蜂。探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夜深听尽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从头仔细思量看,便是南柯一梦中。’
和尚说:‘哎呀。阿弥陀佛。’和尚刚才将歌唱完,只听后面一声‘无量佛’。大众回头一看,来了一位老道。头戴九梁道巾,身穿一件古铜色的道袍,腰系丝绦,白袜云鞋。面如三秋古月,年过古稀。发似三冬雪,鬓似九秋霜。海下一部银髯,洒满胸前。真是仙风道骨。跟着两个童子,都在十五六岁上下,都是眉清目秀。发挽双丫髻,身穿蓝布道袍,青色护领相衬,腰系丝绦,白袜云鞋。一个童子扛着宝剑,挂着一个葫芦;一个童子扛着雨伞,挂着一个包裹。老道一面往前走,口中念道:
玉质的宫殿和琼楼的楼阁,金制的锁和银制的钩,都比不上山谷的清幽。用蒲草制成的坐垫和纸做的帐子,用瓦制的碗和磁制的杯子,却不知道春天、夏天、秋天。万事都已看透,名利都不再追求。高官厚禄和骏马,永远不再追求。只有溪山为伴,云彩和月亮为友。只愿享受清闲、自在、优游的生活。
老道士口中念着:‘无量寿佛。’和尚回头看了看,老道士走了没多远。和尚说:‘哎呀,糟糕了!我腰疼、腿疼、肚子疼、头疼。走不动了。’杨头问:‘师父怎么了?’和尚说:‘我要死了,走不动了。’尹士雄不知道和尚的脾气,也过来问说:‘师父怎么了?’和尚说:‘我心里堵得慌,嘴里发苦,眼睛发涩。’柴头说:‘对,说话都乱了。’这两个人也不理和尚,在一旁蹲着生气。和尚躺在地上,‘哎哟,哎哟’地叫。
那老道士来到近前,说:‘无量佛。这位和尚是一个人走路,还是有同伴的?’尹士雄说:‘我们是一起的。’老道士说:‘和尚的病很重,我这里有一种药。’柴头说:‘道爷,你趁早别管,你走吧。你要是给他药吃,他一吃肯定就死了。’老道士一听,说:‘我这药很好,人吃一粒,能延寿一年。吃两粒,能多活两年。吃三粒,能活六年。快要死的人,吃我九粒药,名叫九转还魂丹,能多活十二年。和尚要是吃了死了,我负责赔偿。’
柴头说:‘我拦不住你,你就给他吃吧。’老道士吩咐把葫芦拿来,倒出一粒药来。这药形状像樱桃,颜色红得像火,清香扑鼻,老道士给和尚吃了一粒。和尚吃下去,叫道:‘肠子烧断了!’柴头问:‘是不是?’老道士又给和尚吃了两粒,和尚叫道:‘肚子破了!’老道士又给和尚吃了三粒,和尚说:‘了不得了,心里着火,肺肝都烂了!’老道士把九转还魂丹都给和尚吃下去,和尚说:‘不好,要死了!’话音刚落,和尚一张嘴,话就说不出来了。只见和尚蹬蹬腿,咧咧嘴,吐噜一声,气绝身亡。不知济公和尚的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三回-注解
小神飞:小神飞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通常在武侠小说或民间传说中出现,指的是具有超凡能力的人。
夜刺开风鬼:夜刺开风鬼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通常在武侠小说中出现,指的是擅长夜间行刺和擅长使用风功的盗贼。
济禅师:济禅师指的是济公,是中国佛教禅宗历史上著名的高僧,以幽默风趣、行侠仗义著称。
飞贼:飞贼是指擅长飞檐走壁、夜行盗窃的盗贼。
蓬莱观:蓬莱观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指代遥远而神秘的地方。
海捕公文:海捕公文是古代官方发布的通缉令,用于通缉逃犯。
夹壁墙地窖子:夹壁墙地窖子是一种藏匿物品的设施,通常建在地下,有夹壁墙作为保护。
金眼佛姜天瑞:金眼佛姜天瑞是虚构的人物,通常在武侠小说中出现,指的是具有神奇眼力和法力的武林高手。
绿林:绿林是指古代民间秘密结社,成员多为逃避官府追捕的盗贼。
班头:班头是古代官府中的基层官员,负责管理一定区域的治安。
龙游县:龙游县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县,此处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
济公:济公是佛教传说中的人物,以幽默、智慧、行侠仗义著称。
和尚:和尚是佛教出家人的通称,指剃度为僧的人。
圣僧:圣僧是对高僧的一种尊称,意指德高望重的僧人。
文书:文书是古代官方文件的总称,包括各种命令、报告、凭证等。
狂歌:狂歌是指豪放不羁的歌声,常用来形容诗人或侠客的豪迈情怀。
无量佛:无量佛是佛教用语,指佛的功德无量,此处可能是老道对济公的一种敬称。
玉殿琼搂:指华丽的宫殿和楼阁,常用来形容皇宫或富贵人家的住所。
金锁银钩:金锁和银钩,都是指贵重的锁具,这里用来形容非常坚固和珍贵的物品。
蒲团纸帐:蒲团是一种用蒲草编织的圆形坐垫,纸帐是指用纸做成的帐子,这里形容简朴的生活。
瓦钵磁瓯:瓦钵是指用陶土制成的碗,磁瓯是指用瓷土制成的碗,都是指普通的陶瓷器皿。
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是佛教中的一个菩萨,代表长寿和福报。
九转还魂丹:传说中的灵丹妙药,能起死回生。
延寿:延长寿命,指通过某种方法或药物使寿命增加。
九转:指经过多次炼制或转变,这里指药丸经过多次炼制而成。
还魂:使灵魂回归身体,比喻使病重的人恢复健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三回-评注
玉殿琼搂,金锁银钩,总不如山谷清幽。蒲团纸帐,瓦钵磁瓯,却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
此句以对比手法,描绘了世俗与隐逸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玉殿琼楼、金锁银钩象征着权势与财富,而山谷清幽、蒲团纸帐、瓦钵磁瓯则代表着简朴与宁静。通过对比,作者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一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超然与淡泊,不受季节更迭的影响,体现了道家追求的‘无为而治’的境界。
万事俱体,名利都勾。高官骏马,永绝追求。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价值观。‘万事俱体’意味着对世间万物的深刻体验,而‘名利都勾’则是对名利的彻底看破。‘高官骏马,永绝追求’更是明确表示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放弃,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溪山作伴,云月为俦。但乐清闲、乐自在、乐优游。
此句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具体内容。溪山作伴、云月为俦,形象地描绘了隐士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但乐清闲、乐自在、乐优游’则是对隐逸生活的精神状态的概括,表达了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老道口念:‘无量寿佛。’和尚回头瞧了一瞧,老道走了不远。
此句通过老道的口念‘无量寿佛’,暗示了宗教在隐逸生活中的重要性。‘无量寿佛’是佛教中代表长寿的象征,与隐逸生活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呼应。
和尚说:‘哎呀,了不得了!我腰疼、腿疼、肚于疼、脑袋疼。走不了啦。’
此句通过和尚的抱怨,展现了隐逸生活并非全然无忧无虑。和尚的身体不适,暗示了隐逸生活也可能面临各种困扰。
老道说:‘无量佛。’老道一听说:‘我这药好,人吃一粒,能延寿一年。吃两粒,能多活二年。吃三粒,能活六年。要死的人,吃我九粒药,名为九转还魂丹,能多活十二年。和尚要吃死了,我给抵偿。’
此句通过老道的话,展现了隐逸生活与世俗世界的冲突。老道所提供的‘九转还魂丹’看似是长寿的灵药,实则暗藏玄机,暗示了隐逸生活也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诱惑和挑战。
和尚说:‘不好,要死!’这句话说完了,和尚一张嘴,话说不出来了。只见和尚蹬蹬腿,咧咧嘴,吐噜一声,气绝身亡。
此句以戏剧性的手法,展现了隐逸生活背后的危险。和尚本已看破红尘,却在生死关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劫难,令人深思。
不知济公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此句以悬念结尾,既是对读者好奇心的吸引,也暗示了隐逸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