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五十五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五十五回-原文

天兴店施法见贼人 小镇店吃酒遇故旧

话说雷鸣见济公喝了酒,翻身栽倒,雷鸣哈哈大笑说:“和尚我打算你是个活神仙,事事未到先知,敢情你也被我制住了。”

陈亮说:“二哥这是怎么一段情节?”

雷鸣说:“三弟,是我酒内下了蒙汗药,将他麻倒。回头我把他捆在道路,等他还醒过来,我羞臊羞臊他,看他跟我说什么?”

陈亮一听,说:“二哥,你这是不对,他是我师父,你也不应当。”

雷鸣也不回言,提起和尚往东就走。

陈亮只打算雷鸣把和尚提在道旁,焉想到雷鸣来到东岸,一撒手将和尚抛下涧去,拨头往西就走。

陈亮也追过来,见雷鸣把和尚抛下涧去,刚要着急,见和尚往上一冒,露出半截身,吱着牙,吓了陈亮一跳。

陈亮说:“二哥你这不对,你这个乱子惹大了。济公他老人家神通广大,法术无边,你要报应呢!”

雷鸣说:“三弟,你别胡说了,我已然用蒙汗药把他迷住,抛在水内,还有什么法术?跟我走罢。”

陈亮无奈,跟雷鸣往北走。

走了有二里之遥,眼前是一道土岗,二人刚上土岗,就听得有人说:“我死的好冤屈,不叫我见阎罗天子,叫我见四海龙王。龙王爷没在家,巡江夜叉嫌我脏,把我轰出来,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我死的好苦!我静等害我的人来,我们是冤家对头,我把他掐死!”

雷鸣、陈亮抬头一看,正是济公,吓得二人魂不附体,拨头就往南跑,后面和尚彳亍彳亍就追,二人跑的紧,和尚追的紧,二人跑的慢,和尚追的慢。

雷鸣、陈亮脚底下一按劲,跑出五六里远,好容易听不见草鞋响了,二人累的浑身是汗。

雷鸣说:“老三,我们前面树林子下歇歇罢!”

二人刚一到树林,和尚说:“二位才来呀!”

二人一看是济公,吓的拨头就跑,和尚就追。

二人好容易跑脱了,刚来到土岗,和尚站在土岗之上说:“才来!”

雷鸣、陈亮又往回跑,心中暗怪道:“怎么和尚又跑到头里去?”

二人复又跑到树林,和尚又早到了,说:“才来!”

一连来回跑了六趟。

雷鸣说:“别这样跑了,你我往西南去。”

二人往西南岔路来,好容易听不见草鞋响了。

二人实跑乏了,见前面有树林子,雷鸣说:“老三,你我爬上树去歇歇,躲避躲避。”

说着话,雷鸣往树上就爬,刚爬到半截,和尚在树上说话了:“我看你往哪里跑去?”用手一指,用定神法把雷鸣定住。

和尚下树说:“好东西!我也不打你,也不骂你,我拘蝎来咬你。”

和尚一念咒,就见地下来了无数的青大蝎子,和尚摘下帽子来说:“我找蝎子去。亮儿,你给我看着。”说了,竟自往东去了。

书中交代,杨猛、陈孝二位班头同着傅有德在雅座等候多时,不见济公下楼,众人到楼上一看,没了人。

柴元禄说:“伙计,我们那位和尚呢?”

跑堂的说:“早已走了,那位雷爷连你们雅座的饭帐都给了。”

柴元禄一听,说:“了不得了,贼走了!”

陈孝说:“不要紧,济公他老人家神通广大,法术无边,要拿这样贼,亦不费吹灰之力,易如反掌。二位班头,跟我们到天兴店去瞧瞧,回头再说。”

二位班头无法,连傅有德一同来到天兴店。

见客人王忠卧在床上,哼声不止,陈孝说:“客人大喜!”

王忠说:“唉,世界上最难受,莫过生死离别,我要做他乡的冤鬼,异地的孤魂,喜从何来?”

陈孝说:“我给你请了灵隐寺的济公和尚来给你治病,他老人家神通广大,手到病除,回头少时就来。”

偏巧这话给店里伙计听见,这店里掌柜的生长一个腰痈,有碗口大,疼的要命。

伙计就告诉掌柜的说:“你在门口去等着,回头你见了和尚就磕头,求他给你治病,那是济公活佛,手到病除。”

这掌柜的果然到门口,搬了凳等着。

偏巧来了个和尚,掌柜的趴下地就磕头说:“圣僧救命!”磕过头一看,是隔壁三官庙的二和尚,掌柜的说:“为什么给你磕头?”

二和尚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给我磕头?”

掌柜的说:“我等济公和尚。”

这位二和尚走了。

工夫不大,那边来了一个穷和尚,来到近前说:“辛苦了!这店里有闲房么?我住店。”

掌柜的一看,和尚褴褛不堪,说:“我们这里是大客店。”

和尚说:“我在街口绕了个弯看过了,就是你这个店小。”

掌柜的一赌气,转过脸来不理穷和尚,焉想到和尚冷不防,照定掌柜的疮口就是一拳,打的脓血溅了一地,血流不止。

店里伙计一看,各抄家伙,要打和尚,由里面杨猛、陈孝蹿出来,说:“千万别打,为什么?”

就见掌柜躺在地下,“哎呀!哎呀!”直嚷,说:“和尚不好,和尚打死我了!二位达官别管,非打这和尚不可!”

陈孝说:“先别打,你把情由说说。

掌柜就把方才之事一说,陈孝说:“这位和尚就是济公呀!”

掌柜的一听,说:“既是济公,求你老人家给治治罢,这算白打了。”

和尚说:“不白打,你好了。”

说罢,由兜囊掏出一块药,放在嘴里嚼了嚼,给他敷在疮口之上,就见由疮口往外流出烂肉,和尚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用手一摸,立刻腰痈好了,复旧如初。

大众这才给济公磕头,把和尚让到店内。

见上房东里间屋中,卧着客人王忠,哼声不止,一见济公进来说:“圣僧,我这里病体沉重,不能给你老人家行礼,圣僧慈悲慈悲罢!”

和尚说:“好办!”叫伙计拿半碗凉水,半碗开水,和尚掏了一块药,扔在水内化开,给客人王忠喝下去。

工夫不大,就觉着肚子“咕噜噜”一响,气引血走,血引气行,出了一身透汗,五脏六腑,觉着清爽,身上如失泰山一般,立刻病体痊愈。

和尚出来,到外面屋中坐下,傅有德坐在那里,净等和尚给找黄金下落。

和尚一看说:“柴头杜头你们救了人,不教人家上吊,又没有六百两银子,这不是叫我和尚为难?”

傅有德说:“师父,不必为难,你们三位办你们的公事,我自己就走了。”

屋里王忠听见,叫陈孝出来问是怎么一段情节。

柴头就把上回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客人王忠说:“把傅有德叫进来,我今日给他六百两,教他也不必寻死,就算我替济公济了他。”

陈孝一听,心中甚为欢悦,一想:“这件事倒做的周全。”拿了六百两银子,递给傅有德,傅有德道了谢,拿着银子出来说:“师父你老人家不必为难了,有王客人周济我六百两银子。”

济公一看,照傅有德脸上“呸”啐了一口,说:“你真好没根由!我给你找不着十二锭黄金,你再要人家的银子,你认识人家么?”

闹得傅有德脸上一红一白,又把银子给送到屋里,自己一想:“倒莫如我一死。”

和尚说:“傅有德你的十二锭金子被谁偷了去,你可知道?”

傅有德说:“就是那少年拿绳子偷去。”

和尚一撩衣襟,说:“你来看!”连柴元禄、杜振英都一愣,见和尚贴身系着一个银幅子,露着十二锭黄金,二位班头也不知和尚是哪里来的。

和尚叫傅有德瞧瞧,“是你的银幅子不是?”

傅有德一看,说“是。”

济公说:“你看这十二锭金子,是你的不是?”

傅有德说:“是。”

和尚说:“是不是我和尚偷你的?”

傅有德说:“我也没敢说你老人家偷我的。”

和尚用手一指说:“你来看,偷金子的人来了。”

傅有德抬头一看,见外面一个少年的男子,穿的衣服平常,后面跟定一个妇人,傅有德说:“果然是树林子给我药吃的人。”

那人两眼发直,直奔天兴店而来。

不知是怎么一段隐情,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五十五回-译文

天兴店的人施展法术看到了贼人,小镇上的人喝酒时遇到了老朋友。

雷鸣看到济公喝了酒,突然倒地,雷鸣哈哈大笑说:‘和尚,我以为你是个活神仙,什么事都能预先知道,看来你也被我制服了。’陈亮问:‘二哥,这是怎么回事?’雷鸣说:‘三弟,我在酒里下了蒙汗药,让他晕倒。等他醒来后,我想把他绑在路边,羞辱他一番,看他会说什么。’陈亮一听,说:‘二哥,你这样不对,他是我师父,你不应该这样做。’雷鸣没有回答,提起和尚往东边走。陈亮以为雷鸣会把和尚放在路边,没想到雷鸣来到东岸,一松手把和尚扔下山谷,然后转身往西走。陈亮追过来,看到雷鸣把和尚扔下山谷,正要着急,看到和尚冒出头来,露出半身,咬牙吓了陈亮一跳。

陈亮说:‘二哥,你这样做不对,你惹了大麻烦。济公法术高强,法力无边,你要遭报应了!’雷鸣说:‘三弟,别胡说,我已经用蒙汗药让他昏迷,扔进水里,还有什么法术?跟我走吧。’

陈亮无奈,跟着雷鸣往北走。走了大约两里路,眼前是一道土岗,两人刚上土岗,就听到有人说:‘我死得好冤屈,不让我见阎罗天子,却让我见四海龙王。龙王爷不在家,巡江夜叉嫌我脏,把我赶出来,大庙不收留,小庙也不留,我死得好苦!我静等害我的人来,我们是冤家对头,我要掐死他!’雷鸣和陈亮抬头一看,正是济公,吓得他们魂飞魄散,转身就往南跑,后面和尚慢吞吞地追,他们跑得快,和尚追得也快,他们跑得慢,和尚追得也慢。

雷鸣和陈亮用力一踩,跑了五六里路,终于听不到草鞋的声音了,他们累得浑身是汗。雷鸣说:‘老三,我们在前面的树林里歇歇吧!’两人刚到树林,和尚说:‘二位才来呀!’

两人一看是济公,吓得转身就跑,和尚在后面追。他们终于跑掉了,刚来到土岗,和尚站在土岗上喊:‘才来!’雷鸣和陈亮又往回跑,心里暗想:‘怎么和尚又跑到前面去了?’他们又跑到树林,和尚已经在那里了,说:‘才来!’这样来回跑了六次。

雷鸣说:‘别这样跑了,我们往西南方向去。’两人往西南方向跑,终于听不到草鞋的声音了。他们实在跑累了,看到前面有树林,雷鸣说:‘老三,我们爬上树去歇歇,躲躲。’说着,雷鸣往树上爬,刚爬到一半,和尚在树上说:‘我看你往哪里跑?’他用手一指,用定神法把雷鸣定住。和尚下树说:‘好东西!我不打你,也不骂你,我让蝎子来咬你。’和尚念咒语,无数的青大蝎子从地上爬出来,和尚摘下帽子说:‘我去找蝎子。亮儿,你看着我。’说完,他竟然往东边去了。

书中交代,杨猛、陈孝两位班头和傅有德在雅座等了济公很久,没看到济公下楼,众人上楼一看,济公不见了。柴元禄说:‘伙计,我们那位和尚呢?’跑堂的说:‘早就走了,那位雷爷还帮我们付了雅座的饭钱。’柴元禄一听,说:‘二位大官,帮我们去通顺店办案吧。’杨猛、陈孝点头答应,说:‘可以。’

他们带着傅有德五个人,出了酒馆,直奔通顺店。到了店门口,柴元禄到柜房说:‘辛苦了,你们店里住着一位姓华的吗?’掌柜的说:‘是的,昨天就走了。’

柴元禄一听,说:‘糟了,贼跑了!’陈孝说:‘没关系,济公法术高强,法力无边,要抓这样的贼,也不费吹灰之力,易如反掌。两位班头,跟我们到天兴店去吧,回头再说。’两位班头没有办法,带着傅有德一起来到天兴店。看到客人王忠躺在床上,哼哼不止,陈孝说:‘客人大喜!’王忠说:‘唉,世界上最难受的,莫过于生死离别,我要变成他乡的冤魂,异地的孤魂,有什么可高兴的?’陈孝说:‘我给你请了灵隐寺的济公和尚来给你治病,他法术高强,手到病除,一会儿就来了。’正好这话被店里伙计听到,这位掌柜的腰上长了碗口大的疮,疼得要命。伙计就告诉掌柜的:‘你在门口等着,回头你见到和尚就磕头,求他给你治病,他是济公活佛,手到病除。’这位掌柜的果然到门口,搬了凳子等着。正好来了个和尚,掌柜的跪下就磕头说:‘圣僧救命!’磕过头一看,是隔壁三官庙的二和尚,掌柜的说:‘为什么给我磕头?’二和尚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给我磕头?’

掌柜的说:‘我在等济公和尚。’这位二和尚走了。过了一会儿,那边来了一个穷和尚,来到近前说:‘辛苦了!这店里有空房间吗?我住店。’掌柜的一看,和尚衣服破烂不堪,说:‘我们这里是大客店。’和尚说:‘我在街口转了一圈,就是你这个店小。’掌柜的一生气,转过脸来不理穷和尚,没想到和尚突然一拳打在掌柜的疮口上,脓血溅了一地,血流不止。店里伙计一看,纷纷拿起家伙,要打和尚,里面的杨猛、陈孝冲出来,说:‘千万别打,为什么?’就看到掌柜躺在地上,‘哎呀!哎呀!’直叫,说:‘和尚打死了我了!二位达官别管,非打这和尚不可!’陈孝说:‘别打,你把事情经过说说。’掌柜就把刚才的事情一说,陈孝说:‘这位和尚就是济公!’掌柜的一听,说:‘既然是济公,求你老人家给我治治吧,这就算白打了。’

和尚说:‘不用客气,你好了。’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药,放在嘴里嚼了嚼,然后敷在伤口上,就看到伤口里流出了坏肉。和尚念着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用手一摸,立刻腰部的痈就好了,恢复了原状。大家这才给济公磕头,请和尚到店里。看到上面房东的里间屋中,躺着一个名叫王忠的客人,哼声不止,一见济公进来就说:‘圣僧,我这里病得很重,不能给您行礼,圣僧您就慈悲慈悲吧!’

和尚说:‘好办!’叫伙计拿半碗凉水和半碗热水,和尚掏出一块药,扔在水里化开,给客人王忠喝下去。没过多久,就感觉肚子‘咕噜噜’地响,气带着血走,血带着气行,出了一身透汗,五脏六腑都感觉清爽,身上就像卸下了泰山一样,立刻病就好了。和尚出来后,到外面屋子里坐下,傅有德坐在那里,正等着和尚帮他找到黄金的下落。和尚一看说:‘柴头和杜头你们救了人,不让人家上吊,又没有六百两银子,这不是让我这个和尚为难吗?’傅有德说:‘师父,不用为难,你们三位处理你们的公务,我自己就走了。’屋里的王忠听到后,叫陈孝出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柴头就把刚才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客人王忠说:‘把傅有德叫进来,我今天给他六百两银子,让他也不必寻死,就算我替济公帮了他。’陈孝一听,心中非常高兴,心想:‘这件事做得真周到。’拿了六百两银子,递给傅有德,傅有德道了谢,拿着银子出去说:‘师父您老人家不用为难了,有王客人救济我六百两银子。’济公一看,对着傅有德的脸‘呸’地啐了一口,说:‘你真是不知好歹!我给你找不到十二锭黄金,你还要别人的银子,你认识那个人吗?’这让傅有德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又把银子送回屋里,自己心想:‘倒不如我一死了之。’和尚说:‘傅有德,你的十二锭金子是被谁偷去了,你知道吗?’傅有德说:‘就是那个少年用绳子偷去的。’和尚掀开衣襟,说:‘你来看!’连柴元禄、杜振英都愣住了,看到和尚贴身系着一个银幅子,露出了十二锭黄金,两位班头也不知道和尚是从哪里来的。

和尚叫傅有德看看,‘是你的银幅子不是?’傅有德一看,说‘是。’和尚说:‘你看这十二锭金子,是你的不是?’傅有德说:‘是。’和尚说:‘是不是我和尚偷你的?’傅有德说:‘我也没敢说您老人家偷我的。’和尚用手一指说:‘你来看,偷金子的人来了。’傅有德抬头一看,见外面一个穿着普通衣服的少年男子,后面跟着一个妇人,傅有德说:‘果然是树林里给我药吃的人。’那人眼睛发直,直奔天兴店而来。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隐情,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五十五回-注解

天兴店:指一个店铺的名字,这里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小镇店:指一个位于小镇上的店铺,可能是酒店或客栈,此处同样指故事发生的一个地点。

蒙汗药:古代用来使人昏迷的药物,通常由多种草药制成,具有强烈的麻醉作用。

阎罗天子: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阴间最高统治者,掌管生死簿,此处指死者的灵魂所要去的地方。

四海龙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条龙王,分别掌管四海,此处指死者的灵魂被召唤到的地方。

巡江夜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通常形象为凶恶的夜叉,此处指守护江水的神。

草鞋:古代的一种简便的鞋子,用草编织而成,此处指雷鸣和陈亮所穿的一种鞋。

灵隐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古刹,济公和尚是这里的和尚,此处指济公和尚所在的寺庙。

腰痈:指腰部生疮,这里指和尚治疗的腰部疾病。

三官庙:中国古代供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的庙宇,此处指济公和尚提到的庙宇。

闲房:指店铺中空闲的房间,可以供客人住宿。

达官:古代对显贵官员的尊称,此处指杨猛、陈孝等官员。

二位班头:古代对负责治安的官员的称呼,此处指杨猛、陈孝。

傅有德:故事中的人物,身份未明,此处可能是指与杨猛、陈孝一同前来的官员。

灵隐寺的济公和尚:济公和尚是灵隐寺的一位高僧,以智慧和幽默著称,此处指济公和尚亲自前来为病人治病。

和尚:指佛教出家的僧人,这里指的是济公,一位传说中富有智慧和神奇能力的僧人。

六字真言:佛教中的一种咒语,由六个字组成,分别是‘唵嘛呢叭咪吽’,被认为具有强大的神秘力量。

药:指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这里指的是和尚用来治疗疮口和腰痈的药。

疮口:指伤口,这里指和尚治疗的疮口。

真言:佛教用语,指能产生神秘力量的咒语或言语。

病体:指患病的人的身体。

半碗凉水,半碗开水:指将一半的凉水与一半的开水混合,这里用于冲泡药。

气引血走,血引气行:中医理论中的表述,意指通过调理气息来促进血液循环。

五脏六腑: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

透汗:指全身大量出汗,中医认为出汗可以排出体内的邪气。

泰山:比喻非常沉重的负担,这里用来形容病人身上的病痛。

班头:古代对地方治安负责官员的称呼,这里可能指当地的官员。

银幅子:古代的一种钱袋,用来装钱。

十二锭黄金:指十二块金子,古代货币的一种形式,这里指傅有德丢失的财物。

绳子:指用来绑东西的绳索,这里指少年用来偷金子的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五十五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和尚(济公)以神奇医术救治病人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慈悲为怀、济困扶危的精神。

和尚在救治病人时,首先用简单的药物敷在疮口之上,然后念诵六字真言,这是佛教中常用的咒语,具有净化心灵、治疗疾病的作用。

和尚的行为展现了佛教徒的慈悲心肠,他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以救人为己任,这与佛教教义中的慈悲为怀相契合。

和尚用凉水、开水和药物救治王忠的过程,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的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治疗方法,以及中医的实践经验。

在处理傅有德寻金事件时,和尚展现了他的机智和智慧。他不仅找到了丢失的黄金,还巧妙地揭穿了傅有德的谎言,维护了正义。

和尚在处理问题时的果断和坚决,体现了他坚定的信仰和道德品质。他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故事中的济公形象,既有凡人的烟火气,又有出家人的超脱与慈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仙人形象。

这段古文通过济公的形象,传达了佛教教义中的慈悲、智慧、勇气等价值观,同时也展现了中医的神奇疗效,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五十五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11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