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二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二回-原文

斩大盗济禅师护决 为找镖追云燕斗贼

话说赤发灵官邵华风一干众人,正要刺杀知府,劫牢反狱,济公禅师赶到。

书中交代:和尚由弥勒院把群贼赶走,和尚并不追赶,把雷鸣、陈亮、秦元亮、马兆熊四个人的定神法撤了,这四个人给和尚行礼。

和尚说:“雷鸣、陈亮你二人回了家,不在家中,又来做什么?”

雷鸣、陈亮说:“我二人要到临安去找师父,半路碰见秦元亮,他要到临安去给师父道谢。”

和尚说:“秦元亮,你也不用去了,也不必谢。雷鸣、陈亮你二人回家罢,可要少管闲事。此时你二人印堂发暗,颜色不好,你二人急回家趋吉避凶。

要多管闲事,惹出大祸,我和尚此时可没工夫,不能管你们。千万戒之,慎之!”

雷鸣、陈亮四个人点头,这才告辞。

和尚带领何兰庆、陶万春,出了弥勒院,直奔常州府而来。

走在半路之上,见对面来了几个骡驮子,有两个骑马的,乃是铁面天王郑雄同赤发瘟神牛盖。

一见和尚,二人翻身下马,赶奔上前行礼。

郑雄说:“师父一向可好?”

和尚说:“你上哪去?”

郑雄说:“我叔父在镇雄关做总镇,我买了些土产东西,瞧我叔叔去。

师父上哪去?”

和尚说:“我有要紧的事,你去罢。”

郑雄这才告辞。

和尚带着二位班头,路过翠云峰,和尚来到山下,有探路喽兵盘问,和尚说:“你们到山上通禀,叫窦永衡、周堃出来,就提我是灵隐寺济颠僧在这等他有话说。”

喽兵进行一报;窦永衡、周堃急速来到山下,给和尚行礼。

周坐说:“师父到山上坐坐去。”

和尚说:“我有事,我告诉你二人,要是赤发灵官邵华风众人要来,你二人可别留他们,可不定来不来。

你只在山口,预备陷坑,附耳如此,如此。

我和尚要拿他们,将来救你们将功赎罪。

这两个人点头,和尚带着二位班头告别。

来到常州府,天有初鼓以后,早已关了城,和尚说:“陶头、何头,你二人等开城进城回衙门,不用管我。

我自己去拿邵华风,不用你们。”

二位班头答应。

和尚单走,施展佛法进了城。

来到常州府衙门,正赶上众妖道在这里要劫牢反狱。

和尚一声喊嚷,众贼唬的连魂都没有了,四散奔逃。

和尚并不追赶,就是黑虎真人陆天霖没跑脱,破获遭擒。

知府一见济公,喜出望外,连忙说:“圣僧来了甚好!要不然,今天众妖道要大肆横行。”

把和尚让到屋中落座,将陆天霖带上来一问,陆天霖把邵华风众人商量来行刺、劫牢反狱的话,都招了。

知府吩咐将贼人钉镣入狱。

一面给和尚摆酒,知府说:“圣僧先别走了。”

和尚说:“何兰庆、陶万春今天住在城外,明天回来,不用他们,我和尚自己去拿邵华风。”

知府说:“圣僧明天先别走,我要先把拿住的贼人正了法,要不然,睡多了梦长。

明天出斩,恐贼人有余党劫法场,求师父给护决。”

和尚说:“可以。”

知府传出谕去。

次日何兰庆、陶万春也回来了,在西门外搭的监斩棚,知府同济公带领一百官兵,押解差使,来到法场。

常州府瞧热闹的人,拥挤下动。

将玉面狐狸崔玉、鬼头刀郑天寿、铁面佛月空、豆儿和尚拍花僧月静、都天道长黄天化,连黑虎真人陆天霖一并就地正法,首级号令了,众人这才回归知府衙门。

次日和尚由知府衙门告辞,知府送到外面说:“圣僧回来见多有辛苦。”

和尚一溜歪斜往前行走,来到一个镇店,见路北里有一个茶饭馆,和尚进去,找了一张桌坐下,要了两壶酒,两碟菜。

和尚刚喝了一盅酒,只见外面来了一匹马,马上骑定一人,头戴粉绫缎扎巾,身穿粉绞缎色箭袖袍,外罩红青跨马,腹肋下佩刀,薄底靴子,三十多岁,淡黄的脸膛,粗眉大眼。

来到饭馆子门首,翻身下马,把马拴在门首,来到里面找了一张桌坐下,要了酒菜,坐在那里面带忧愁之像,唉声叹气,仿佛心中有愁事的样子。

和尚赶过去说:“这位朋友贵姓?”

这人说:“在下姓黄名云。”

和尚说:“尊驾莫非是南路镖头追云燕子黄云么?”

黄云说:“岂敢,岂敢,正是在下。”

和尚说:“我跟你打听几位朋友。”

黄云说:“哪位?”

和尚说:“威镇八方杨明、风里云烟雷鸣、圣手白猿陈亮,这三个人尊驾可认识?”

黄云说:“那不是外人,杨明、雷鸣、陈亮都跟我是盟兄弟。

大师父未领教怎么称呼?”

和尚说:“我乃灵隐寺济颠僧。”

黄云一听说:“原来是圣僧,弟子久仰久仰!今日得会仙颜,真乃三生有幸。”

说着话,立刻给济公行礼。

和尚说:“别行礼,你上哪去?”

黄云叹了一声,说:“别提了,我上陆阳山莲花坞。

只因我手下伙计杜彪,给我惹了祸。

前者我叫杜彪押着十万银子镖走,本来杜彪素常脾气就不好,爱说大话,目空自大,狂放无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又没真能为。

路过陆阳山,被陆阳山两个姓邓的给把镖留下,听说一个叫邓元吉,一个叫邓万川,其实这两个人也不是贼,是莲花坞的。

那庙里有四位和尚,保水路的镖头叫花面如来法洪,神拳罗汉法缘,铁面太岁法静,赛达摩法空,这四个人很有名头。

按说陆阳山还有我几个朋友,都是至交,有金毛海马孙得亮弟兄,水夜叉韩龙兄弟,还有万里飞来陆通,大概我这几个朋友许没在山里。

倘在山里,只要提说是我的镖,决不能留下。

总怨杜彪无知,现在他把镖丢了,回去跟我说,被我说他几句,杜彪一口气也死了。

他家里还不答应我,还要跟我打官司,这事怎么办?十万银子丢了,客人也不答应我呀!我去要镖去。

和尚说:“这就是了,我也跟你去。”

黄云说:“圣僧没事,愿意去也好,你我一同走。”

和尚说:“走。”

黄云给了酒饭帐,同和尚出了酒饭馆,一直够奔陆阳山而来。

凡事该当出事,陆阳山劫镖那一天,原本是金毛海马孙得亮、火眼江猪孙得明同韩龙、韩庆四个人,并没在陆阳山,奉济公之命,正同悟禅在灵隐寺看庙。

万里飞来陆通,那一天他巡山,见山下来了几个骡驮子,有两位骑马的,正是铁面大王郑雄同赤发瘟神牛盖,上镇雄关从此路过。

陆通瞧见牛盖长的雄壮,他欢喜牛盖,陆通赶过去就问:“唉!小子,你姓什么呀?”

牛盖说:“我姓牛叫盖,你小子叫什么?”

陆通说道:“你小子上哪去?”

牛盖说:“跟郑爷上镇雄关。”

陆通说:“我真爱喜你小子。”

牛盖说:“我瞧你小子也不错。”

陆通说:“对,咱们两人得交交。”

牛盖说:“交交。”

郑雄一看,这两个人倒不错,对叫小子也都不挑眼。

陆通说:“你小子跟我上山住几天。”

牛盖说:“不行,有事。”

陆通说:“要不然我送送你。”

牛盖说:“好小子,跟我走。”

陆通就送牛盖去了。

偏赶巧杜彪由山下押着镖来了,本应当镖行里有规矩,每逢路过镖局子门口,应当递名帖拜望,走在镖局子门首不准喊镖趟子。

杜彪是狂放无知,走到陆阳山他也没投帖,连马也没下,扬扬得意。

邓元吉、邓万川是莲花坞的小伙计,这两个人素常就爱多管闲事,也是艺高人胆大。

这两个人正在山下闲步,见杜彪押着镖不下马递帖,邓万川二人上前,一声喊嚷:“呔,站住!你是哪来的野保镖的?你不懂镖行的规矩么?跺我们道,连马都不下。

你姓什么?”

杜彪说:“我姓杜叫杜彪,你们姓什么?”

邓元吉二人各道名姓,说:“你是哪来的镖?”

杜彪说:“我是南路镖头追云燕子黄云的。”

那邓元吉一听,说:“好,你即是黄云的伙计,今天把镖留给我们了,你叫黄云托好朋友来见我们罢。”

杜彪一听,气往上撞。

说:“你留镖,你凭什么?”

邓元吉说:“就凭我这口刀。你赢得了我,叫你镖车过去。”

杜彪气更大,立刻拉刀过来动手,焉想到被这二人砍了一刀,杜彪跑回去,镖也丢了,到常山县见了黄云,述说此事,黄云不能不亲自前来,偏偏杜彪一口气死了,他家里反不答应,黄云故备了一匹马,奔陆阳山。

在酒馆遇见济公,济公要同去,二人一同来到陆阳山。

黄云本没打算来动手,焉想到今天一来,正遇邓元吉、邓万川,又勾出一场凶杀恶战。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二回-译文

一个叫邵华风的大盗和他的手下正打算刺杀知府,抢夺监狱,这时济公禅师赶到了。

书中提到:和尚在弥勒院赶走了众贼,但他没有追赶,解除了雷鸣、陈亮、秦元亮、马兆熊四个人的定神法,这四个人向和尚行礼。和尚问:“雷鸣、陈亮,你们两个不在家,又来做什么?”雷鸣、陈亮回答:“我们要去临安找师父,半路上碰到了秦元亮,他也要去临安向师父道谢。”和尚说:“秦元亮,你不用去了,也不必道谢。雷鸣、陈亮,你们两个回家吧,少管闲事。现在你们印堂发暗,脸色不好,赶紧回家避祸。如果多管闲事,惹出大祸,我现在没时间管你们。一定要小心,谨慎!”

雷鸣、陈亮四人点头,然后告辞。和尚带着何兰庆、陶万春,离开了弥勒院,直奔常州府。在路上,他们看到对面来了几个骡驮子,有两个骑马的,是铁面天王郑雄和赤发瘟神牛盖。两人一见和尚,就下马上前行礼。郑雄问:“师父最近怎么样?”和尚问:“你上哪儿去?”郑雄说:“我叔叔在镇雄关做总镇,我买了些土特产去看他。师父您上哪儿去?”和尚说:“我有要紧的事,你去吧。”郑雄这才告辞。

和尚带着两位班头,路过翠云峰,来到山下,有探路的喽兵盘问,和尚说:“你们上山通报,叫窦永衡、周堃出来,就说我是灵隐寺济颠僧,在这里等他有话说。”

喽兵报告后,窦永衡、周堃急忙来到山下,向和尚行礼。周堃说:“师父上山上坐坐。”和尚说:“我有事,告诉你二人,如果赤发灵官邵华风的人来了,你们不要留他们,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来。你们就在山口准备陷阱,就这样,就这样。我要抓他们,将来救你们赎罪。”这两个人点头,和尚带着两位班头告别。

来到常州府,天刚敲了第一更,城门已经关闭。和尚说:“陶头、何头,你们两个等开城进城回衙门,不用管我。我自己去抓邵华风。”

两位班头答应后,和尚独自行动,施展佛法进了城。来到常州府衙门,正好遇到一群妖道在这里要劫狱反叛。和尚一声大喊,众贼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散。

和尚没有追赶,只有黑虎真人陆天霖没跑掉,被擒获。知府见到济公,非常高兴,连忙说:“圣僧来了太好了!要不然,今天这些妖道就要横行了。”知府把和尚请到屋中坐下,把陆天霖带上来审问,陆天霖把邵华风等人商量行刺、劫狱反叛的话都招了,知府下令将贼人锁上押入监狱。一边给和尚摆酒,知府说:“圣僧先别走了。”和尚说:“何兰庆、陶万春今天住在城外,明天回来,不用他们,我自己去抓邵华风。”知府说:“圣僧明天先别走,我要先把抓到的贼人处决,否则,睡多了梦就长了。明天要执行死刑,恐怕贼人会有余党来劫法场,求师父保护法场。”和尚说:“可以。”知府传令出去。

次日,何兰庆、陶万春也回来了,他们在西门外搭起了监斩棚,知府和济公带领一百名官兵,押解着犯人来到法场。常州府的百姓都来看热闹,人山人海。将玉面狐狸崔玉、鬼头刀郑天寿、铁面佛月空、豆儿和尚拍花僧月静、都天道长黄天化,还有黑虎真人陆天霖,一并就地正法,首级示众,众人才返回知府衙门。次日,和尚从知府衙门告辞,知府送到外面说:“圣僧回来见多有辛苦。”和尚歪歪斜斜地往前走,来到一个镇子,看到路北有一个茶馆,和尚进去,找了一张桌子坐下,要了两壶酒,两碟菜。和尚刚喝了一杯酒,只见外面来了一匹马,马上骑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他头戴粉红色绫缎扎巾,身穿粉红色缎子箭袖袍,外面罩着红色青色的跨马披风,腰间佩刀,脚穿薄底靴子,脸色淡黄,眉毛粗大,眼睛有神。

这个人来到饭馆门口,翻身下马,把马拴在门口,走进来找了一张桌子坐下,要了酒菜,坐在那里显得很忧愁,唉声叹气,好像有心事。和尚走过去说:“这位朋友贵姓?”

这人说:“我姓黄名云。”和尚说:“您莫非是南路镖头追云燕子黄云?”黄云说:“岂敢,岂敢,正是在下。”和尚说:“我想打听几位朋友。”黄云问:“哪几位?”和尚说:“威镇八方杨明、风里云烟雷鸣、圣手白猿陈亮,这三个人您认识吗?”黄云说:“那不是外人,杨明、雷鸣、陈亮都是我的盟兄弟。大师父不认识我,怎么称呼?”和尚说:“我乃灵隐寺济颠僧。”黄云一听说:“原来是圣僧,弟子久仰久仰!今日得见仙颜,真乃三生有幸。”说着话,立刻给济公行礼。和尚说:“别行礼,您上哪儿去?”

黄云叹了口气,说:‘别提了,我去了陆阳山的莲花坞。原因是我手下的伙计杜彪,给我惹了麻烦。之前我叫杜彪押着十万银子的镖走,杜彪平时脾气就不好,喜欢吹牛,自负,狂妄无知,只知道自己的利益,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又没有真正的本事。路过陆阳山时,被那里的两个姓邓的人扣下了镖,听说一个叫邓元吉,一个叫邓万川,其实这两个人也不是强盗,他们是莲花坞的人。庙里有四位和尚,保护水路的镖头分别是花面如来法洪、神拳罗汉法缘、铁面太岁法静、赛达摩法空,这四个人很有名气。按理说,陆阳山还有我几个朋友,都是好朋友,有金毛海马孙得亮兄弟,水夜叉韩龙兄弟,还有万里飞来陆通,可能我这几个朋友不在山里。如果他们在山里,只要说是我的镖,绝对不会被留下。都是因为杜彪的无知,现在他把镖丢了,回来告诉我,被我骂了几句,杜彪气得一口气上不来就死了。他家里还不答应我,还要跟我打官司,这该怎么办?十万银子丢了,客人也不答应我,我得去要回镖。’

和尚说:‘就是这样,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去。’黄云说:‘圣僧您没事,愿意去就一起去吧。’和尚说:‘好,走吧。’黄云付了酒饭钱,和和尚一起出了酒饭馆,一直往陆阳山走去。事情总是会发生,陆阳山劫镖那天,原本是金毛海马孙得亮、火眼江猪孙得明和韩龙、韩庆四个人,他们并没有在陆阳山,他们奉济公的命令,正在灵隐寺看庙。万里飞来陆通那天在巡山,看到山下来了几个骡子,有两个人骑马,正是铁面大王郑雄和赤发瘟神牛盖,他们路过镇雄关。陆通看到牛盖长得强壮,很喜欢他,就赶过去问:‘哎!小子,你姓什么?’牛盖说:‘我姓牛,叫牛盖,你小子叫什么?’陆通说:‘你小子上哪去?’牛盖说:‘跟着郑爷去镇雄关。’陆通说:‘我真的很喜欢你这个小子。’

牛盖说:‘我觉得你小子也不错。’陆通说:‘对,咱们应该交个朋友。’牛盖说:‘交交。’郑雄一看,这两个人还不错,对叫‘小子’也不介意。陆通说:‘你小子跟我上山住几天。’牛盖说:‘不行,我有事。’陆通说:‘要不然我送送你。’牛盖说:‘好小子,跟我走吧。’陆通就送牛盖去了。恰巧杜彪从山下押着镖来了,按照镖行的规矩,每次路过镖局门口,都应该递上名帖拜访,走在镖局门口不准喊镖趟子。杜彪是个狂妄无知的人,走到陆阳山也没递名帖,连马都没下,得意洋洋。邓元吉、邓万川是莲花坞的小伙计,平时就喜欢多管闲事,也是艺高人胆大。这两个人正在山下闲逛,看到杜彪押着镖不下马递帖,邓万川二人上前,一声大喊:‘站住!你是哪来的野保镖的?你不懂镖行的规矩吗?踩我们道,连马都不下。你姓什么?’

杜彪说:‘我姓杜,叫杜彪,你们姓什么?’邓元吉二人各自报上名字,说:‘你是哪来的镖?’杜彪说:‘我是南路镖头追云燕子黄云的。’邓元吉一听,说:‘好,你既然是黄云的伙计,今天就把镖留给我们了,你叫黄云派好朋友来见我们。’杜彪一听,气得直冲脑门。说:‘你留镖,你凭什么?’邓元吉说:‘就凭我这口刀。你打赢了我,我就让你镖车过去。’杜彪气得更大,立刻拔刀动手,没想到被这两个人砍了一刀,杜彪跑回去,镖也丢了,到常山县见了黄云,把事情说了,黄云不得不亲自前来,偏偏杜彪气得一口气上不来就死了,他家里还不答应,黄云只好备了一匹马,赶到陆阳山。在酒馆遇到了济公,济公要一起去,两个人就一起来到陆阳山。黄云本来没打算动手,没想到今天一来,正遇到邓元吉、邓万川,又引发了一场恶战。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二回-注解

赤发灵官邵华风:赤发灵官邵华风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赤发通常象征勇猛和刚烈,灵官则是指道教中的神祇,这里可能指一个勇猛且具有道教背景的反派角色。

劫牢反狱:劫牢反狱是指囚犯从监狱中逃脱并反抗官府的行为,这是古代小说中常见的情节,用以展现主人公的正义和反抗精神。

弥勒院:弥勒院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弥勒佛是佛教中的未来佛,这里可能指济公禅师所在的寺院。

定神法:定神法可能指的是一种能够让人精神集中、不易被外界干扰的修炼方法或法术。

印堂发暗:印堂是指额头中央的位置,发暗可能是指面相学中的不吉之兆,暗示运势不佳。

铁面天王郑雄:铁面天王郑雄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铁面可能象征刚毅和公正,天王则是道教中的神祇,这里可能指一个具有正义感的角色。

赤发瘟神牛盖:赤发瘟神牛盖是故事中的人物,名字中的“赤发”和“瘟神”表明他可能有着特殊的形象或能力。

陷坑:陷坑是一种陷阱,通常用于捕捉或困住敌人,这里可能指为了对付邵华风等人而设置的陷阱。

护决:护决是指保护判决,这里可能指知府请求济公禅师保护即将执行的死刑判决,防止有反对者或劫法场的情况发生。

玉面狐狸崔玉:玉面狐狸崔玉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玉面可能象征美丽或高贵,狐狸则可能象征狡猾或神秘。

鬼头刀郑天寿:鬼头刀郑天寿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鬼头刀可能指一种特殊的刀具,郑天寿则是其名字。

铁面佛月空:铁面佛月空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铁面可能象征刚毅和公正,佛月空则是其名字。

豆儿和尚拍花僧月静:豆儿和尚和拍花僧月静都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豆儿和尚可能指一个年轻或可爱的和尚,拍花僧则可能指一个善于使用法术的和尚。

都天道长黄天化:都天道长黄天化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都天道长可能指一个具有道教背景的长者。

黑虎真人陆天霖:黑虎真人陆天霖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黑虎真人可能指一个以黑虎为象征的道教真人。

南路镖头追云燕子黄云:南路镖头追云燕子黄云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南路镖头可能指在南方从事镖局业务的人,追云燕子则是其外号,意味着其武艺高强,能够快速追击目标。

威镇八方杨明、风里云烟雷鸣、圣手白猿陈亮:这三个名字分别代表小说或故事中的三位人物,杨明、雷鸣、陈亮可能具有各自的特长或背景故事。

陆阳山:陆阳山是古代小说中常见的地名,通常指代一个偏僻、险峻的山地,常作为江湖人士行走江湖的场所。在这里,陆阳山是故事发生地,也是黄云伙计杜彪遭遇劫镖的地方。

莲花坞:莲花坞是故事中一个地点的名称,通常指代一个隐秘的地方,可能是某个江湖门派或隐士的居所。在这里,莲花坞是邓元吉和邓万川的所在地。

镖:镖,古代指代押送货物或信件的人,通常由镖局雇佣的江湖人士担任。镖局是古代的一种特殊行业,负责保护商旅的财物安全。

杜彪:杜彪是黄云的伙计,因为不遵守镖行规矩而惹祸,导致黄云亲自前来解决问题。

花面如来法洪:花面如来法洪是故事中提到的四位和尚之一,是保水路的镖头,名字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表明他在镖行中的地位和职责。

神拳罗汉法缘:神拳罗汉法缘是故事中提到的四位和尚之一,名字中的“神拳”表明他可能擅长拳法。

铁面太岁法静:铁面太岁法静是故事中提到的四位和尚之一,名字中的“铁面”可能指的是他性格刚毅,不苟言笑。

赛达摩法空:赛达摩法空是故事中提到的四位和尚之一,达摩是佛教禅宗的创始人,赛达摩可能意味着他的禅宗造诣高深。

金毛海马孙得亮:金毛海马孙得亮是黄云的朋友之一,名字中的“金毛海马”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表明他可能武艺高强。

水夜叉韩龙:水夜叉韩龙是黄云的朋友之一,名字中的“水夜叉”表明他可能与水战或水上功夫有关。

万里飞来陆通:万里飞来陆通是黄云的朋友之一,名字中的“万里飞来”暗示他可能擅长长途飞行或快速移动。

铁面大王郑雄:铁面大王郑雄是故事中的人物,名字中的“铁面”可能指的是他性格刚毅,不苟言笑。

镇雄关:镇雄关是故事中提到的地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关隘或军事要塞。

递名帖:递名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指在拜访或路过重要场所时,递上自己的名片或名帖以示尊重。

镖趟子:镖趟子是指镖局中的行话,指镖车或镖队。

济公:济公是古代小说中常见的虚构人物,通常是一位具有神通广大的和尚,以幽默、机智和慈悲为怀著称。在这里,济公是黄云的朋友,愿意一同前往陆阳山解决问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二回-评注

黄云叹了一声,说:‘别提了,我上陆阳山莲花坞。’这句话以黄云的叹声开头,营造出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氛围,暗示了接下来的故事将充满波折。

‘只因我手下伙计杜彪,给我惹了祸。’这里点明了故事的核心冲突,即杜彪的不当行为导致了黄云的困境。

‘前者我叫杜彪押着十万银子镖走,本来杜彪素常脾气就不好,爱说大话,目空自大,狂放无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又没真能为。’通过对杜彪性格的描述,揭示了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冲突,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路过陆阳山,被陆阳山两个姓邓的给把镖留下,听说一个叫邓元吉,一个叫邓万川,其实这两个人也不是贼,是莲花坞的。’此段描写了杜彪押镖过程中遭遇的意外,同时也揭示了邓氏兄弟并非恶人,而是莲花坞的成员。

‘那庙里有四位和尚,保水路的镖头叫花面如来法洪,神拳罗汉法缘,铁面太岁法静,赛达摩法空,这四个人很有名头。’通过四位和尚的介绍,展现了故事背景中的宗教元素,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提供了线索。

‘按说陆阳山还有我几个朋友,都是至交,有金毛海马孙得亮弟兄,水夜叉韩龙兄弟,还有万里飞来陆通,大概我这几个朋友许没在山里。’黄云对朋友的提及,表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故事中可能出现的合作与冲突。

‘总怨杜彪无知,现在他把镖丢了,回去跟我说,被我说他几句,杜彪一口气也死了。’此段描写了杜彪的悲剧结局,同时也加剧了黄云的困境。

‘他家里还不答应我,还要跟我打官司,这事怎么办?十万银子丢了,客人也不答应我呀!我去要镖去。’黄云的无奈和焦虑,凸显了故事情节的紧张感。

‘和尚说:“这就是了,我也跟你去。”黄云说:“圣僧没事,愿意去也好,你我一同走。”和尚说:“走。”’这段对话展现了和尚的侠义精神,也为黄云的困境带来了转机。

‘黄云给了酒饭帐,同和尚出了酒饭馆,一直够奔陆阳山而来。’此段描写了黄云和和尚的行动,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

‘凡事该当出事,陆阳山劫镖那一天,原本是金毛海马孙得亮、火眼江猪孙得明同韩龙、韩庆四个人,并没在陆阳山,奉济公之命,正同悟禅在灵隐寺看庙。’此段插叙了其他角色的行动,丰富了故事背景。

‘万里飞来陆通,那一天他巡山,见山下来了几个骡驮子,有两位骑马的,正是铁面大王郑雄同赤发瘟神牛盖,上镇雄关从此路过。’此段描写了陆通的遭遇,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牛盖说:“我姓牛叫盖,你小子叫什么?”陆通说道:“你小子上哪去?”牛盖说:“跟郑爷上镇雄关。”陆通说:“我真爱喜你小子。”’这段对话展现了陆通和牛盖之间的友好关系,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提供了线索。

‘牛盖说:“我瞧你小子也不错。”陆通说:“对,咱们两人得交交。”牛盖说:“交交。”’此段对话进一步加深了陆通和牛盖之间的友谊。

‘郑雄一看,这两个人倒不错,对叫小子也都不挑眼。陆通说:“你小子跟我上山住几天。”牛盖说:“不行,有事。”陆通说:“要不然我送送你。”牛盖说:“好小子,跟我走。”陆通就送牛盖去了。’此段描写了陆通和牛盖之间的互动,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偏赶巧杜彪由山下押着镖来了,本应当镖行里有规矩,每逢路过镖局子门口,应当递名帖拜望,走在镖局子门首不准喊镖趟子。’此段描写了镖行的规矩,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提供了背景。

‘杜彪是狂放无知,走到陆阳山他也没投帖,连马也没下,扬扬得意。’通过对杜彪的描写,展现了其性格的傲慢和轻敌。

‘邓元吉、邓万川是莲花坞的小伙计,这两个人素常就爱多管闲事,也是艺高人胆大。’此段描写了邓氏兄弟的性格,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伏笔。

‘这两个人正在山下闲步,见杜彪押着镖不下马递帖,邓万川二人上前,一声喊嚷:“呔,站住!你是哪来的野保镖的?你不懂镖行的规矩么?跺我们道,连马都不下。你姓什么?”’此段描写了邓氏兄弟对杜彪的质问,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伏笔。

‘杜彪说:“我姓杜叫杜彪,你们姓什么?”邓元吉二人各道名姓,说:“你是哪来的镖?”杜彪说:“我是南路镖头追云燕子黄云的。”’此段对话展现了杜彪的身份,同时也揭示了黄云与杜彪之间的关系。

‘那邓元吉一听,说:“好,你即是黄云的伙计,今天把镖留给我们了,你叫黄云托好朋友来见我们罢。”’此段描写了邓元吉对杜彪的威胁,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杜彪一听,气往上撞。说:“你留镖,你凭什么?”邓元吉说:“就凭我这口刀。你赢得了我,叫你镖车过去。”’此段对话展现了杜彪的愤怒和邓元吉的自信,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伏笔。

‘杜彪气更大,立刻拉刀过来动手,焉想到被这二人砍了一刀,杜彪跑回去,镖也丢了,到常山县见了黄云,述说此事,黄云不能不亲自前来,偏偏杜彪一口气死了,他家里反不答应,黄云故备了一匹马,奔陆阳山。’此段描写了杜彪的悲剧结局,同时也加剧了黄云的困境。

‘在酒馆遇见济公,济公要同去,二人一同来到陆阳山。’此段描写了黄云和济公的相遇,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提供了线索。

‘黄云本没打算来动手,焉想到今天一来,正遇邓元吉、邓万川,又勾出一场凶杀恶战。’此段描写了黄云的意外遭遇,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解。’这句话以悬念结尾,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为后续的情节发展留下悬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二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09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