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四十回-原文
雷陈奉命救良善 济公功满归净慈
话说蓝面天生秦魁破口一骂,由房上答了话,跳下两个人来,一位头戴紫状帽,紫箭袖,腰系丝驾带,单衬袄,薄底靴子,面如蓝靛,发似朱砂,押耳红毫。一位穿蓝翠褂,壮士打扮,白脸膛,俊品人物。各擎钢刀,来者非别,正是风里云烟雷鸣、圣手白猿陈亮。
这二位自从前者由京都完了官司,同马兆熊、秦元亮各自回家。雷鸣、陈亮在家中闭门度日,不肯出来,看破了绿林道。
前者接着济公的请帖,济公在金山寺办善会,这两个人不能不来,二人备了二百两香资,来到金山寺给济公帮着应酬施主。
济公把雷鸣、陈亮叫在一旁,说:“你二人给我办点事。”
雷鸣、陈亮说:“师父有什么吩咐?”
济公说:“你二人不用在庙里帮我张罗,你二人赶紧到葵花庄去,现在秦相的儿子秦魁,把海潮县知县的妹妹张金娘抢了去,有一个三班都头安天寿去救他们小姐,你二人去帮着,把小姐救出龙潭虎穴。
只要把人救出来,可千万别招惹秦魁他等,他那里有个老道,你二人可不是他的对手,千万不可跟他交手。
倘如你二人闯出祸来,我这里甚忙,可救不了你们。”
雷鸣陈亮点头,二人出了金山寺,坐船到了葵花庄来上岸,天已黑了。
二人上了岸,施展飞檐走壁,到秦魁家中一瞧,探见大厅里众人喝酒谈话。
雷鸣、陈亮都听明白了,二人各处一寻找小姐,找到东跨院北上房,屋中婆子正劝解姑娘。
雷鸣、陈亮在房坡爬着,往下瞧见安天寿,正使调虎离山计,往外叫婆子,把四个婆子都杀了。
雷鸣、陈亮有心进去救小姐,又一想男女授受不亲,人家是未出闺阁的女儿。
二人正在心中犹疑,见安天寿进了屋中,“呵”了一声说:“小姐哪里去了?”
雷鸣、陈亮一想:“这是什么人,走在我们头里!”
二人赶紧就追,直追出庄子也没赶上,就听庄内人齐呐喊,二人后又回来,见安天寿跟全得亮、程智远动了手,杀在一处。
少时见安天寿被老道拿住。
依着雷鸣就要下去,陈亮说:“二哥别莽撞,师父告诉不叫你我下去动手,不是老道的对手,你我别碰钉子。”
陈亮把雷呜拦住,见众人把安天寿搭在大厅去,雷吗说:“你我们要不救他,他准得死在恶霸之手,咱们使调虎离山计救他。”
这才把隔面具掏出来带上,雷鸣到内宅满屋里一串,把众姨奶奶俱都吓死。
二人在房上看着,见婆子给前面送信,少时秦魁同老道等,都到后面来,雷呜、陈亮,赶紧到前面来要救安天寿,急至来到前面一看,见两个家人已被人杀死,安天寿踪迹不见。
雷鸣一看就愣了,陈亮说:“罢了,真是夜眠清晨起,路上又有早行人。”
二人愣了半天,又到后面一探听,秦魁一骂,雷鸣恼了,当时答了话,跳在院内,陈亮也下来了。
二人方一下来,鸡鸣鬼全得亮赶过来照定雷鸣就是一枪,雷呜摆刀急架相还。
程智远摆刀照定陈亮劈头就刺,陈亮用手中刀海底捞月,往上就迎。
贼人撤刀分心就剁,陈亮闪身用刀往下就盖。
动手走了五六个照面,雷鸣、陈亮本来能为武艺出众,本领高强,刀法纯熟,全得亮、程智远二人不是雷鸣、陈亮的对手。
二人尽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老道混天老祖口念:“无量佛”,说:“好小辈,放着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真是飞蛾投火,自来送死,招山人结果你的性命。”
说着话,用手一指,一声“敕令”,用定神法将雷鸣、陈亮定住。
秦魁吩咐绑,立刻将雷鸣、陈亮搭到大厅。
秦魁一看两个家人俱被杀,安天寿踪迹不见,气得颜色更变。
这才问道:“你两个人姓什么?叫什么?因何来到我这家中搅闹?”
雷鸣、陈亮说:“大太爷行不更名,住不改姓,我叫雷呜,人称风里云烟,他叫圣手白猿陈亮。
我二人由金山寺,奉我师父济公长老之命前来,只因你等抢夺烧香的良家小姐,派我二人特来救她。”
秦魁一听,自己一想,济公是我父亲的替僧,这件事要声张出去,彻底根究,我抢夺良家妇女,被我父亲知道,决不能饶我。
要不把这两个人送到当官去,这家中六条命案也不好办。
秦魁说:“你两个人既是济公叫你们来的,我跟济颠远日无冤,近日无仇,我这婆子家人是你们谁杀的?”
雷鸣说:“你要问谁杀的人,我二不知道。”
秦魁说:“大概这么问你,你二人也不实说。
来人,把他两个人吊起来给我打!”
手下家人答应,正要打雷鸣、陈亮,忽听后宅一队大乱,家人喊嚷:“可了不得,内宅着了火了!”
秦魁众人一听,吓得惊魂千里,众人连忙往后跑。
幸喜家人多,把火扑灭。
气得秦魁“哇呀呀呀”怪叫如雷。
再到前面一看,雷鸣、陈亮踪迹不见,天也快亮了,秦魁说:“尔等跟我追放火的人!”
大众一同追出院子,扑奔村头,方一出村,只见由对面济公带着镇江府的二十个班头来了。
风月公子马明伶俐,见事不好,带着自己的从人竟自逃了,老道一看见济颠眼就红了。
书中交代:这个老道本是慈云观漏网的贼人,乃是右殿真人李华山。
前者由藏珍坞逃走,各奔他乡,他来到秦魁这里,自称混天老祖,在这里避难。
按说就应该改过自新,他还是恶习不改,也是该当遭报。
原本济公昨天在金山寺应酬众施主,不能分身。
收了有七八万银子,今天一早带领本地面二十名班头,特为来拿老道。
老道打算要跑,那如何能行,被济公用手一指,口念:
“嘛呢叭咪吽”,老道已然不能动转,济公派官人把他捆上。
秦魁一见不好,先逃进家中,闭门不出。
王胜仙连急带吓,逃走到家中,卧病不起,只见有无数冤鬼在床前要命,病了有一个多月,自己就呜呼死矣。
临安城人人啐骂,都说是就该死,这也是他一生不做好事之报,在阳世杀男掳女,欺压良善,今朝一死,这也是恶报临头。
单表济公拿获妖道,见秦魁逃走,也未追赶,只见从正南来了几个人,内中有安天寿同着雷鸣、陈亮。
书中交代:安天寿是从哪里来?被何人救去?只因安天寿被人捉住,绑在大厅之上,秦魁带者群寇妖道要杀。
雷鸣、陈亮使调虎离山计,后面装鬼,秦魁等奔后面去。
只见从房上跳下来一位英雄,身穿夜行衣靠,面如白玉,粉脸如银,长眉阔目,准头端正,唇似涂朱,看年岁二十以外,俊品人物,手执钢刀,先把安天寿绳扣解开说:
“朋友,跟我来,我特意来救你。”
说罢,一飞身蹿上房去。
安天寿说:”恩公慢走,我还要救我家小姐要紧。”
那人说:”你不必狐疑,我已然把小姐救上船去,咱二人先到外边,你等候于我,我再去看葵花庄内是何人使调虎离山计。”
二人到了外边,那人说:”安都头,你在此等我。”
说罢翻身进了庄院,正见雷、陈二人被捉。
他到西院之中放了一把火,烈焰腾空,那边众人急忙来救火,趁此,那人把雷鸣、陈亮救出来。
到了外边,一见安天寿会合一处,安天寿说:”兄台救我性命,未领教贵姓高名,仙乡何处?”
雷、陈也过去问那人名姓。
那人说:”我姓彭名恒,乃江北黑狼山彭家集的人,江湖上人称八臂膀飞行大保九杰彭恒,只因我寻访我师父叶德芳,走在此地,听人说葵花庄险恶无常,无人敢惹,欺压良善、无所不为,我想结果恶人性命,扰乱他家宅不安。
不想到那里,正遇安头儿在那里救姑娘。
我一见动了一点恻隐之心,我先把小姐救出来,我也不顾避嫌疑,把小姐背至外面,一问方知是张小姐。
我送至船上,二次来到秦宅,原要杀他满门家眷,不想我到那里看见安都头被捉,雷、陈二位使调虎离山计,我便把你救出来。
复又到里边一看,见雷、陈二位被捉,我放火把他调开,我便把你二人救出来。
这是已往之事。
说罢四人共到船上,此时张小姐要寻死,丫环奶娘解劝好了。
安天寿四人到船,各说各人之事,天色已亮,听见正北人声一片,雷鸣、陈亮四人同下船,到庄外一看,只见济公捉了妖道,秦魁逃走。
济公告诉雷、陈,到金山寺帮我办事,安天寿谢了济公等,彭恒告辞,自己去了。
济公同官人到镇江府衙署。
见知府把妖道按律拟罪,解交常州府完案,把妖道就地正法。
济公到金山寺先派人把徒儿全部叫来,先给孙道全落发,就在金山寺充当知客僧,悟禅仍回九松山松泉寺庙中。
济公择日开工,重修金山寺,不到半年,工程告竣,塑像一新,诸事完毕,雷、陈二人回家。
济公自回临安城到天竺山净慈寺庙中。
众僧接见,方丈德辉说:”济公你来此甚好。老僧我正盼之际,现在咱们下院报花寺,年久未修,重修那庙,工程甚大,非汝不能募化。
此乃是一件好事,功德无量。”
济公点头答应,在报花寺募化十方,京都在朝文武官绅富户,都来给济公书写缘簿,未到半载之久,化了有数万两白银,从此兴工起造,把那庙塑像一新。
开光之日,来了四山五岳之善男信女,不计其数。
诸事完毕,从此济公仍是走游天下,到处舍药,救济贫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四十回-译文
雷陈奉命救良善,济公功满归净慈。
话说蓝面天生秦魁破口大骂,从房上回应,跳下来两个人,一位头戴紫色官帽,身穿紫色箭袖袍,腰系丝绸腰带,身穿单层衬衣,脚穿薄底靴子,脸色像蓝靛,头发像朱砂,耳朵上有红色的毫毛。另一位穿着蓝色的翠绿褂子,打扮得像壮士,脸色白皙,长相俊美。两人都拿着钢刀,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风里云烟雷鸣、圣手白猿陈亮。
这二位自从上次从京都处理完官司后,就各自回家。雷鸣、陈亮在家中闭门不出,看破了江湖道。上次接到济公的请帖,济公在金山寺举办善会,这两个人不能不来,他们准备了二百两香资,来到金山寺帮助济公接待施主。
济公把雷鸣、陈亮叫到一边,说:“你们两个给我办点事。”雷鸣、陈亮说:“师父有什么吩咐?”济公说:“你们两个不用在庙里帮我忙,你们赶紧去葵花庄,现在秦相的儿子秦魁,抢了海潮县知县的妹妹张金娘,有一个三班都头安天寿去救她,你们去帮忙,把小姐救出困境。只要把人救出来,千万别惹上秦魁这些人,他们那里有个老道,你们两个不是他的对手,千万不要和他交手。如果你们闯出祸来,我这里很忙,也救不了你们。”雷鸣、陈亮点头,两人出了金山寺,坐船到了葵花庄上岸,天已经黑了。
两人上了岸,施展轻功,到了秦魁家中一看,发现大厅里的人们正在喝酒聊天。雷鸣、陈亮都听明白了,两人分头寻找小姐,找到了东跨院北边的房间,屋里的婆子正在劝解姑娘。
雷鸣、陈亮在房顶上爬着,往下看到安天寿正在用调虎离山计,叫婆子出去,把四个婆子都杀了。雷鸣、陈亮想进去救小姐,又一想男女授受不亲,人家是未出阁的女儿。两人正在犹豫,看到安天寿进了屋中,“呵”了一声说:“小姐哪里去了?”两人一想:“这是什么人,竟然在我们前面!”
两人赶紧追赶,一直追到庄外也没赶上,就听到庄内人声鼎沸,两人又回来,看到安天寿和全得亮、程智远打在一起。不久,看到安天寿被老道抓住。
雷鸣想下去,陈亮说:“二哥别冲动,师父说过不让我们下去动手,不是老道的对手,我们别找麻烦。”陈亮拦住雷鸣,看到众人把安天寿抬到大厅,雷鸣说:“如果我们不救他,他肯定会被恶霸杀害,我们用调虎离山计救他。”于是把面具摘下来戴上,雷鸣到内宅满屋搜寻,把众姨太太都吓死了。
两人在房顶上看着,看到婆子给前面送信,不久秦魁和老道等人来到后面,雷鸣、陈亮赶紧到前面来救安天寿,急忙来到前面一看,见两个家人已经被杀,安天寿不见了。雷鸣愣住了,陈亮说:“罢了,真是夜深人静,路上又有早行人。”
两人愣了半天,又到后面探听,秦魁大骂,雷鸣生气,立刻回应,跳到院子里,陈亮也下来了。两人刚一下来,鸡鸣鬼全得亮赶过来对着雷鸣就是一枪,雷鸣举刀急架相迎。程智远举刀对着陈亮劈头就刺,陈亮用手中刀海底捞月,往上迎击。贼人撤刀分心就剁,陈亮闪身用刀往下盖。动手走了五六个回合,雷鸣、陈亮本来武艺高强,刀法纯熟,全得亮、程智远二人不是他们的对手。两人尽力招架,没有还手之力,老道混天老祖念道:“无量佛”,说:“好小辈,放着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真是飞蛾投火,自来送死,招山人结果你的性命。”说着话,用手一指,一声“敕令”,用定神法将雷鸣、陈亮定住。
秦魁吩咐绑人,立刻将雷鸣、陈亮抬到大厅。秦魁一看两个家人都被杀,安天寿不见了,气得脸色更变。这才问道:“你们两个人姓什么?叫什么?为什么来到我家里捣乱?”雷鸣、陈亮说:“大太爷行不更名,住不改姓,我叫雷鸣,人称风里云烟,他叫圣手白猿陈亮。我们两个从金山寺,奉我师父济公长老之命前来,只因你们抢夺烧香的良家小姐,派我们特来救她。”秦魁一听,自己想了一下,济公是我父亲的替僧,这件事如果传出去,彻底追究,我抢夺良家妇女,被我父亲知道,决不能饶我。要不把这两个人送到官府去,这家里六条人命案也不好处理。
秦魁说:“你们两个既然是济公叫你们来的,我和济颠没有冤仇,近日无仇,我这婆子家人是你们谁杀的?”雷鸣说:“你要问谁杀的人,我们不知道。”秦魁说:“大概这么问你,你们也不肯实说。来人,把他两个人吊起来打!”手下家人答应,正要打雷鸣、陈亮,忽听后宅一队人马大乱,家人喊叫:“可了不得,内宅着了火了!”
秦魁众人一听,吓得魂飞魄散,众人连忙往后跑。幸喜家人多,把火扑灭了。气得秦魁“哇呀呀呀”怪叫如雷。再到前面一看,雷鸣、陈亮不见了踪影,天也快亮了,秦魁说:“你们跟我追捕放火的人!”众人一同追出院子,奔向村头,刚一出村,只见对面济公带着镇江府的二十个班头来了。
风月公子马明伶俐,见事不好,带着自己的随从逃跑了,老道一看到济颠,眼睛就红了。
书中记载:这位老道士原本是慈云观逃出来的贼人,名叫李华山,是右殿真人。他之前从藏珍坞逃走,四处流亡,后来来到秦魁这里,自称混天老祖,在此躲避追捕。按理说,他应该改过自新,但他依旧不改恶习,这也是他应得的惩罚。昨天济公在金山寺接待众多施主,无法分身,收了七八万银子。今天一早,他带领本地的二十名捕快,特意来抓捕这位老道士。老道士想要逃跑,但济公只需一指,口中念诵‘嘛呢叭咪吽’,老道士立刻动弹不得,济公派官差将他捆绑起来。秦魁一见情况不妙,先逃回家中,闭门不出。王胜仙既急又怕,逃回家中后卧病不起,床前有无数冤魂索命,病了一个多月后,最终去世。临安城的人都在骂他,都说他该死,这也是他一生不做善事的报应,在阳世杀害男子抢夺女子,欺压善良之人,如今死了,这也是恶报降临。
只说济公抓住了妖道,看到秦魁逃走,也没有追赶,只见从正南方向来了几个人,其中就有安天寿和雷鸣、陈亮。
书中还交代:安天寿是从哪里来的?是谁救了他?因为安天寿被人抓住,绑在大厅上,秦魁带着一群恶人要杀他。雷鸣、陈亮使用了调虎离山计,假装后面有鬼,秦魁等人追去。只见从屋顶上跳下来一位英雄,身穿夜行衣,脸色如白玉,粉脸如银,长眉大眼,鼻梁端正,嘴唇红润,看起来二十岁以上,是个俊美的人物,手持钢刀,首先解开了安天寿的绳索说:‘朋友,跟我来,我特意来救你。’说完,他一跃跳上屋顶。
安天寿说:‘恩公请慢走,我还要救我家小姐。’那人说:‘你不必怀疑,我已经把小姐救上船了,我们先到外面,你在这里等我,我再去看葵花庄内是谁使用的调虎离山计。’两人到了外面,那人说:‘安都头,你在这里等我。’
说完,他翻身跳进了庄院,正看到雷、陈二人被捉。他在西院放了一把火,烈焰冲天,那边的人急忙来救火,趁这个机会,那个人把雷鸣、陈亮救了出来。到了外面,一看到安天寿,安天寿说:‘兄台救了我的性命,还未请教您的姓名和来自何处。’雷、陈也过去问那人的姓名。那人说:‘我姓彭名恒,是江北黑狼山彭家集的人,江湖上人称八臂膀飞行大保九杰彭恒。因为我要寻找我的师父叶德芳,路过此地,听说葵花庄险恶无常,无人敢惹,欺压善良,无所不为,我想除掉恶人,让他们家宅不安。没想到在那里遇到了安头儿在救姑娘。我一见,动了恻隐之心,我先救出了小姐,也不顾避嫌疑,把小姐背到外面,一问才知道是张小姐。我送她上船,第二次来到秦宅,原本想要杀光他家的人,但没想到我到那里看到安都头被捉,雷、陈二位使用调虎离山计,我就把你救了出来。然后我又进去一看,看到雷、陈二位被捉,我放火把他们引开,我就把你二人救了出来。’
说完,四个人一起上了船,这时张小姐想要自杀,被丫环奶娘劝住了。安天寿四人到了船上,各自讲述了事情经过,天色已亮,听到正北方人声鼎沸,雷鸣、陈亮四人下船,到庄外一看,只见济公抓住了妖道,秦魁逃走,济公告诉雷、陈到金山寺帮忙,安天寿感谢了济公等人,彭恒告辞离去。济公和官差去了镇江府衙署,看到知府按照法律判决了妖道,将案件移交常州府处理,并在当地处决了妖道。济公先派人把徒弟们叫到金山寺,给孙道全剃度,让他充当知客僧,悟禅则回到九松山松泉寺庙。济公择日开工,重修金山寺,不到半年,工程完成,塑像焕然一新,所有事情都处理完毕,雷、陈二人回家。
济公回到临安城,去了天竺山净慈寺庙。众僧迎接,方丈德辉说:‘济公你来得正好,我正等着你呢。我们下院的报花寺年久失修,需要重修,工程很大,非你莫属。这是一件好事,功德无量。’
济公点头答应,在报花寺募捐,京都的文武官员、富户都来给济公写捐款簿,不到半年,就募捐到了数万两白银。从此开始动工,将寺庙塑像翻新。开光那天,来了四山五岳的善男信女,不计其数。所有事情都处理完毕,从此济公继续游历天下,到处施药,救济贫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四十回-注解
雷陈:雷鸣和陈亮,两位武艺高强的侠客。
奉命:接受命令,受命于某人的指示。
救良善:救助善良的人,指救助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或处于困境中的人。
济公:济公,传说中的得道高僧,以神通广大、机智幽默著称。
功满归净慈:功业圆满后返回净慈寺,净慈寺是济公的修行之地。
紫状帽:古代官员的帽饰,紫色表示高级官员。
箭袖:古代汉族服饰的一种,袖口窄小,形似箭头。
丝驾带:古代官员腰间佩戴的带子,用丝线制成。
单衬袄:单层衬衣,古代服饰。
薄底靴子:底部较薄的靴子,便于行走。
蓝面天生秦魁:秦魁,面容蓝黑,天生如此。
朱砂:一种红色颜料,常用于古代绘画和宗教仪式。
押耳红毫:耳朵上装饰的红毫。
风里云烟雷鸣:雷鸣,外号风里云烟,形容其行踪不定,如风如烟。
圣手白猿陈亮:陈亮,外号圣手白猿,形容其武艺高超,灵活如猿。
官司:古代的诉讼案件。
马兆熊、秦元亮:马兆熊和秦元亮,可能是指雷鸣、陈亮之前的同伴。
香资:施主为寺庙或宗教活动所捐赠的钱财。
葵花庄: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方,描述为险恶无常,无人敢惹。
三班都头:古代官职,负责治安和司法。
安天寿: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名字带有道教色彩,表示其可能是一位有道德的人。
龙潭虎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老道:道士,指修炼道教的道士。
调虎离山计:是一种古代兵法策略,通过引诱敌人离开其有利地形,然后进行伏击。
男女授受不亲:古代的一种道德观念,指男女之间不应过于亲近。
姨奶奶:古代对家中女眷的称呼,可能指家中的女仆或妻妾。
混天老祖:混天老祖可能是这个老道自封的称号,表示他自认为具有极高的法力。
敕令:皇帝或高级官员发布的命令。
金山寺:济公修行的地方,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替僧:指替代某位高僧修行的人。
良家妇女:指出身清白的女性。
当官:古代的官员,指负责司法的官员。
吊起来打:古代的一种刑罚,将人吊起来进行体罚。
镇江府: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江苏省。
班头:古代官职名称,指地方行政机构中的基层管理人员。
风月公子:可能指风流倜傥的公子。
从人:随从,仆人。
慈云观:慈云观是中国道教全真教派的一座道观,历史悠久,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在古代小说和文学作品中,慈云观常被用作道观的名字,象征着神秘和超脱。
漏网的贼人:指那些未被官方捕获的罪犯或逃犯。
右殿真人李华山:右殿真人是指道教中的高级道士,李华山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代表着一位具有法力的道士。
藏珍坞:藏珍坞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方,用来形容一个藏有珍宝的神秘地方。
嘛呢叭咪吽:这是梵文六字真言之一,常用于佛教咒语中,具有加持和净化之意。
夜行衣靠:指夜晚行动时穿的服装,通常为黑色,便于隐蔽。
准头端正:指面相中的鼻子端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
唇似涂朱:形容嘴唇红润,如同涂了朱砂。
江北黑狼山彭家集: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方,用来形容彭恒的出身或背景。
叶德芳: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彭恒的师父。
张小姐: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安天寿要救的对象。
报花寺: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寺庙,济公被方丈德辉指派去募化重修。
缘簿:在佛教中,指记录施主捐赠的簿册,也用于记录功德和善行。
开光:在佛教中,指佛像、寺庙等经过一定仪式后正式启用,被认为具有灵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四十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侠义、善恶有报等元素,以下是对每行的专业赏析。
书中交代:这个老道本是慈云观漏网的贼人,乃是右殿真人李华山。前者由藏珍坞逃走,各奔他乡,他来到秦魁这里,自称混天老祖,在这里避难。
这一段通过描述老道的身份和经历,揭示了其过去的罪恶和现在的伪装,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按说就应该改过自新,他还是恶习不改,也是该当遭报。
这里强调了善恶有报的主题,指出老道虽有机会改过,但因其恶习不改,注定要受到惩罚。
原本济公昨天在金山寺应酬众施主,不能分身。收了有七八万银子,今天一早带领本地面二十名班头,特为来拿老道。
济公的形象在这里被塑造为正义的化身,他不顾个人利益,亲自出马捉拿恶人。
老道打算要跑,那如何能行,被济公用手一指,口念:‘嘛呢叭咪吽’,老道已然不能动转,济公派官人把他捆上。
济公使用法术制服老道,展示了其超凡的能力,同时也强调了法术在传统宗教文化中的重要性。
秦魁一见不好,先逃进家中,闭门不出。
秦魁的逃避行为体现了他的恐惧和绝望,同时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线索。
王胜仙连急带吓,逃走到家中,卧病不起,只见有无数冤鬼在床前要命,病了有一个多月,自己就呜呼死矣。
王胜仙的遭遇进一步强调了善恶有报的主题,其因恶行而招致的恶报。
临安城人人啐骂,都说是就该死,这也是他一生不做好事之报,在阳世杀男掳女,欺压良善,今朝一死,这也是恶报临头。
这里通过临安城人的反应,展示了社会对恶行的谴责和对正义的支持。
单表济公拿获妖道,见秦魁逃走,也未追赶,只见从正南来了几个人,内中有安天寿同着雷鸣、陈亮。
济公的行为体现了其宽容和慈悲,而安天寿等人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新的元素。
书中交代:安天寿是从哪里来?被何人救去?只因安天寿被人捉住,绑在大厅之上,秦魁带者群寇妖道要杀。
这一段介绍了安天寿的遭遇,为后续的救援行动做了铺垫。
雷鸣、陈亮使调虎离山计,后面装鬼,秦魁等奔后面去。
雷鸣、陈亮的智谋和勇气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他们的计策成功地为安天寿解围。
只见从房上跳下来一位英雄,身穿夜行衣靠,面如白玉,粉脸如银,长眉阔目,准头端正,唇似涂朱,看年岁二十以外,俊品人物,手执钢刀,先把安天寿绳扣解开说:‘朋友,跟我来,我特意来救你。’说罢,一飞身蹿上房去。
这位英雄的形象塑造得十分鲜明,他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浪漫和传奇色彩。
安天寿说:‘恩公慢走,我还要救我家小姐要紧。’那人说:‘你不必狐疑,我已然把小姐救上船去,咱二人先到外边,你等候于我,我再去看葵花庄内是何人使调虎离山计。’
这段对话展现了安天寿的忠诚和急切,同时也揭示了调虎离山计的真相。
说罢翻身进了庄院,正见雷、陈二人被捉。他到西院之中放了一把火,烈焰腾空,那边众人急忙来救火,趁此,那人把雷鸣、陈亮救出来。
这段描写展现了英雄的机智和勇敢,他利用火势为同伴解围。
到了外边,一见安天寿会合一处,安天寿说:‘兄台救我性命,未领教贵姓高名,仙乡何处?’雷、陈也过去问那人名姓。
安天寿对英雄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雷鸣、陈亮则对英雄的身份产生了好奇。
那人说:‘我姓彭名恒,乃江北黑狼山彭家集的人,江湖上人称八臂膀飞行大保九杰彭恒,只因我寻访我师父叶德芳,走在此地,听人说葵花庄险恶无常,无人敢惹,欺压良善、无所不为,我想结果恶人性命,扰乱他家宅不安。
彭恒的自我介绍揭示了他的身份和动机,他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江湖气息。
不想到那里,正遇安头儿在那里救姑娘。我一见动了一点恻隐之心,我先把小姐救出来,我也不顾避嫌疑,把小姐背至外面,一问方知是张小姐。
彭恒的救援行动体现了他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他的行为也使得故事更加感人。
我送至船上,二次来到秦宅,原要杀他满门家眷,不想我到那里看见安都头被捉,雷、陈二位使调虎离山计,我便把你救出来。
彭恒的叙述使得故事更加连贯,同时也揭示了调虎离山计的真相。
复又到里边一看,见雷、陈二位被捉,我放火把他调开,我便把你二人救出来。
彭恒的英勇行为得到了肯定,他的形象也变得更加高大。
这是已往之事。
这里是对之前事件的总结,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说罢四人共到船上,此时张小姐要寻死,丫环奶娘解劝好了。
张小姐的遭遇体现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而丫环奶娘的劝解则展现了人性的温暖。
安天寿四人到船,各说各人之事,天色已亮,听见正北人声一片,雷鸣、陈亮四人同下船,到庄外一看,只见济公捉了妖道,秦魁逃走。
这段描写展现了故事的高潮部分,济公的正义行为得到了肯定,而秦魁的逃走则预示着故事的继续。
济公告诉雷、陈,到金山寺帮我办事,安天寿谢了济公等,彭恒告辞,自己去了。
这段对话体现了人物的友情和信任,同时也揭示了故事的发展方向。
济公同官人到镇江府衙署。见知府把妖道按律拟罪,解交常州府完案,把妖道就地正法。
这段描写展现了法律的威严和正义的胜利,同时也体现了济公对法律的尊重。
济公到金山寺先派人把徒儿全部叫来,先给孙道全落发,就在金山寺充当知客僧,悟禅仍回九松山松泉寺庙中。
这段描写展现了济公对徒儿的关心和培养,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传承。
济公择日开工,重修金山寺,不到半年,工程告竣,塑像一新,诸事完毕,雷、陈二人回家。
济公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他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为故事增添了建设性的元素。
济公自回临安城到天竺山净慈寺庙中。众僧接见,方丈德辉说:‘济公你来此甚好。老僧我正盼之际,现在咱们下院报花寺,年久未修,重修那庙,工程甚大,非汝不能募化。此乃是一件好事,功德无量。’
方丈德辉的话语体现了对济公的信任和期望,同时也揭示了佛教文化的公益性质。
济公点头答应,在报花寺募化十方,京都在朝文武官绅富户,都来给济公书写缘簿,未到半载之久,化了有数万两白银,从此兴工起造,把那庙塑像一新。
这段描写展现了济公的募化能力和佛教文化的广泛影响力。
开光之日,来了四山五岳之善男信女,不计其数。诸事完毕,从此济公仍是走游天下,到处舍药,救济贫人。
济公的行为体现了他的慈悲心和佛教文化的精神,他的存在使得故事充满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