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十五回-原文
话说济公禅师问张文魁有什么事,
张文魁说:“弟子这衙门里自到任以来,小妹就被妖精纠缠住,从前我并不信服这些攻乎异端、怪力乱神之事,我只说是我小妹疯闹。
后来越闹越利害,现在我小妹人也改了样子,也不正经吃东西。
天天晚上一到二更天,妖精就来,居然就在我妹妹屋里说话,外面听得真真切切,吓得众人也都不敢到后面去。
圣僧你老人家可以慈悲慈悲,给我捉妖净宅,退鬼治病,搭救我小妹再生。”
和尚一按灵光,早已察觉明白。
说:“好办,不要紧。
今天晚上你把姑娘住的屋子腾出来,叫姑娘搬到别的屋里去,我同老仙翁到那屋里去等妖精。”
张文魁说:“甚好。圣僧捉妖用什么不用?”
和尚说:“一概不用。”
张文魁当时叫家人给内宅送信,叫姑娘搬到老太太屋里去,家人答应。
张文魁吩咐在书房摆酒,家人擦抹桌案,杯盘错落,把酒菜摆上,张文魁陪着僧道一处开怀畅饮。
老仙翁说:“圣僧明天上哪去?”
和尚说:“我明天得赶紧趋奔丹阳县。现在我的徒弟雷鸣、陈亮有难,我不去不行。
仙翁你这座庙就求着县太爷办,叫老爷多给为难点,分分神。”
张文魁说:“仙长只管放心,明天我就派人,把绅士会首请来,大家商量,共成善举。”
说着话,喝完毕,天已掌灯。
和尚说:“后面屋子腾出来,我二人就到后面去等。
我们把妖精捉住、再叫你等瞧。”
张文魁立刻叫家人掌灯光,头前带路,共同来到后面小姐屋中。
这院中是四合房,姑娘住北上房东里间,张文魁同僧道来到房中,和尚说:“老爷你出去罢,等我叫你,你们再来。”
张文魁这才转身出去。
济公同老仙翁在屋中盘膝打坐,闭目养神,直候至天交二鼓,听外面风响,和尚说:“来了。”
老仙翁说:“不用圣僧拿他,小小的妖魔,何用你老人家分神,待我将他捉住。”
和尚说:“也好。”
老仙翁立刻把乾坤奥妙大葫芦在手中一托,就听外面一声喊嚷:“吾神来也。”“呵”了一声,说:“屋中哪里来的生人气,好大胆量,竟敢搅拢吾神的卧室!”
老仙翁同和尚并不答言。
只见由外面这妖精迈步进来,是一个文生公子打扮,头戴粉绫缎色文生公子巾,双飘绣带,上绣八宝云罗伞盖花缸金鱼。
身穿粉绫缎色文生氅,绣三蓝花朵。
腰系丝绦,白绫高腰袜子,厚底竹履鞋,面似银盆,雅如美玉,长得眉清目秀。
老仙翁一看,说:“好一个大胆的妖魔,竟敢搅乱人间,待山人拿你。”
立刻把乾坤奥妙大葫芦嘴一拔,放出五彩的光华。
这妖精打算要逃命,就地一转,焉想到这乾坤奥妙大葫芦,勿论多大道行的妖精,休想逃走。
当时光华一卷,竟将妖精卷在葫芦之内。
老仙翁口中念念有词,把葫芦往外一倒,将妖精倒出来。
妖精已现露了原形,被老仙翁用咒语治住,不能动转,原来是一条大黑鳅鱼。
这条鱼有三千多年的道行,只因前者张文魁上任的时节,坐着船过西湖,本来姑娘长得貌美,在船舱里支着窗户坐着,黑鳅鱼精看见她,变了一位文生公子,前来缠绕姑娘,自己不知正务参修。
今天被老仙翁将他拿住,立刻叫人来看,外面早有家人回禀了张文魁,众人来到后面一看,原来是一条大鳅鱼。
老仙翁说:“你这孽畜搅闹人间,实属可恨。”
说着话手起剑落,竟将黑鱼斩为两段。
和尚见老仙翁把鳅鱼杀了,和尚口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罗汉爷有未到先知,今天老仙翁把这鱼一杀,下文书这才有八怪闹临安要给黑鱼报仇,这是后话不提。
老仙翁把这鱼杀了,张文魁给老仙翁行礼,说:“多蒙仙长大发慈悲,把妖精除了,这一来我小妹也就好了。”
张文魁立刻吩咐叫家人摆酒,同和尚老道开怀畅饮,少时天光亮了,和尚说:“我还有要紧事,我要告辞,老仙翁这件事,老爷你多分心罢,改天我和尚再给你道谢。”
张文魁说:“圣僧何必这样客套,你老人家有事,弟子也不强留,你老人家哪时有工夫,千万到我衙来住着。”
和尚说:“就是罢。”
老仙翁说:“圣僧有事请罢,我改日再给圣僧道谢。”
和尚说:“岂敢。”
这才告辞,张文魁同老仙翁送到衙门以外,和尚拱手作别,顺大路来到丹阳县。
刚一到衙门门首,正赶上知县要用夹棍夹雷鸣、陈亮,和尚由外面一声喊嚷:“大老爷冤枉!”
知县抬头一看,来者是济公禅师。
老爷赶紧站起来,举手抱拳说:“圣僧来了。”
这位知县姓郑名元龙,原来由开化县调升这丹阳县,济公在开化县铁佛寺拿过姜天理,故此郑太爷认识济公,知道和尚乃是道高德重之人,连忙站起身来,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少见,从哪里来?”
和尚说:“老爷先把公事退下去,我和尚跟老爷有话说。”
知县吩咐先把宋八仙、雷鸣、陈亮带下去。
立时退堂,把和尚让进了花厅落座,郑元龙说:“圣僧由哪来?”
和尚说:“我来此非为别故、我所为救我两个徒弟。”
知县说:“谁是圣僧的徒弟?”
和尚说:“这就是雷鸣、陈亮两个人,原本是保镖的,这场官司遭屈含冤。七里铺路劫,明火执仗,杀死三条人命的贼人,我和尚知道,现在这本地居住并没走,老爷要是不信,我带人去就把贼人拿来。”
知县说:“圣僧既能办这件事甚好,弟子是求之不得的。”
和尚说:“老爷在本地为官,声名如何?”
郑元龙说:“我自己也不知道。”
和尚说:“老爷倒是公正廉明,惟有你手下人专权私弊太大。现在有一个开白布店的陈广泰,前来喊冤告状,你为何不分皂白,给押起来,并不过堂?”
知县说;“没有这案,并没见有这么一个姓陈的来喊冤。”
和尚说:“不能,你传手下人问。”
知县郑元龙立刻传外面值日班稿案门把众人全部叫到。
一问,说:“现在有一个陈广泰来喊冤告状,你们谁给押起来,不回禀我,在谁手里,趁此实说,不然我要重办你们。”
众人一听,老爷已知道有陈广泰这个人,众人也瞒不住了,稿案门郑玉说:“老爷暂息雷霆之怒,倒是有一个陈广泰来喊冤。只因他在大堂上喧哗,小人才把他押起来。”
郑元龙一听,气往上冲,说:“你满嘴胡说,实在可恶。大概你等不定做了多少弊端。”
立刻传伺候升堂。
和尚说:“老爷升堂把宋八仙带上来问问他,雷鸣、陈亮本是好人,宋八仙被人主托,攀拉好人,雷鸣、陈亮并未做过犯法之事,求老爷给分析才好。”
知县立刻升了堂,吩咐带陈广泰。
手下人把陈广泰带上来,在堂下一跪,知县一看,就知道陈广泰是个老成人,做官的人讲究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见陈广泰五官端正,带着淳厚。
圣人有云:“君子诚于中,形于外。”这话定然不差。
知县问道:“你姓什么?叫什么?因何前来鸣冤?”
陈广泰说:“小人姓陈叫陈广泰,家中开白布店,我有一个侄女今年十九岁,尚未许配人家。
那一天我家中做寿唱戏,有本地一个恶霸,姓皮叫皮绪昌,看见我侄女长得美貌,先托一个姓管的叫管世宽,来给皮绪昌之子提亲。
我家中原系根本人家,我说不给他,他后来叫管世宽到我家,硬下花红彩礼,说当天晚上就要用轿子抬人。
我一想这简直是要抢夺良家妇女,我赶紧来到老爷这里鸣冤。
不想被老爷台下官人将我押下,求老爷给小人明冤。”
知县吩咐把陈广泰带下去,提宋八仙。
原办立刻把宋八仙提上来。
老爷把惊堂木一拍,说:“宋八仙,你在七里铺路劫,是有雷鸣、陈亮没有?”
宋八仙说:“有。”
知县吩咐拉下去打,立刻打了四十大板,打得鲜血直流。
打完带上来又问:“宋八仙你要说实话,倒是有雷鸣、陈亮没有?”
宋八仙说:“有。”
老爷又吩咐打,一连打了三次,宋八仙实在支架不住了,说:“老爷不必动怒,我实说。”
知县说:“讲”。
宋八仙这才从头至尾,如此如此一招。
老爷一听,勃然大怒,这才立刻出签票急拘锁拿皮绪昌。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十五回-译文
济公禅师问张文魁有什么事情,张文魁说:‘自从我到这个衙门上任以来,我妹妹就被妖怪纠缠上了。以前我不相信这些邪门歪道、怪力乱神的事情,我只觉得是我妹妹胡闹。但是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现在妹妹的样子都变了,也不正常吃饭。每天晚上一到一更到二更之间,妖怪就来,居然在我妹妹的屋子里说话,外面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大家都吓得不敢到后面去。圣僧您慈悲慈悲,给我捉妖除邪,退鬼治病,救救我妹妹吧。’和尚一拍脑袋,立刻明白了。说:‘没问题,不用着急。今天晚上你把姑娘住的屋子腾出来,让她搬到别的屋里去,我同老仙翁到那屋里去等妖怪。’张文魁说:‘那太好了。圣僧捉妖要用什么?’和尚说:‘什么都不用。’
张文魁立刻叫家人给内宅送信,让姑娘搬到老太太屋里去,家人答应了。张文魁吩咐在书房摆酒,家人擦干净桌子,摆放好酒菜,张文魁陪着和尚和老道一起开怀畅饮。老仙翁说:‘圣僧明天去哪里?’和尚说:‘我明天得赶紧去丹阳县。现在我的徒弟雷鸣、陈亮有难,不去不行。仙翁你这座庙就拜托县太爷帮忙,让老爷多照顾照顾。’张文魁说:‘仙长请放心,明天我就派人,把绅士会首请来,大家商量一下,共同做好事。’
说着话,酒喝完了,天已经点灯。和尚说:‘后面屋子腾出来了,我们俩就到后面去等。我们把妖怪捉住,再让你们看看。’张文魁立刻叫家人掌灯,带头来到后面小姐的屋里。这个院子里是四合院,小姐住北面的东里间,张文魁和和尚来到屋里,和尚说:‘老爷你出去吧,等我叫你,你们再来。’张文魁这才转身出去。济公和老仙翁在屋子里盘腿打坐,闭目养神,一直等到二更天,听到外面风声,和尚说:‘来了。’老仙翁说:‘不用圣僧出手,这个小妖魔,何需你老人家分心,待我将他捉住。’和尚说:‘好吧。’
老仙翁立刻把乾坤奥妙大葫芦托在手中,就听到外面一声大喊:‘吾神来也。’‘呵’了一声,说:‘屋子里哪里来的生人气,好大胆量,竟敢打扰吾神的卧室!’老仙翁和和尚并没有回答。只见外面那个妖怪迈步进来,打扮成一个文生公子,头戴粉红色的文生公子巾,两边飘着绣带,上面绣着八宝云罗伞盖花缸金鱼。身穿粉红色的文生氅,绣着三蓝花朵。腰系丝带,白色的绫子高腰袜子,厚底的竹履鞋,脸色像银盆,美得像美玉,长得眉清目秀。老仙翁一看,说:‘好一个大胆的妖魔,竟敢搅乱人间,待山人拿你。’立刻把乾坤奥妙大葫芦的嘴一拔,放出五彩的光华。这妖精想要逃跑,就地一转,没想到这乾坤奥妙大葫芦,不管多大道行的妖精,都休想逃走。当时光华一卷,竟然将妖精卷在大葫芦里。老仙翁口中念念有词,把葫芦倒过来,将妖精倒出来。
妖精已经现出了原形,被老仙翁用咒语制服,不能动弹,原来是一条大黑鳅鱼。这条鱼有三千多年的道行,只因以前张文魁上任的时候,坐着船经过西湖,本来姑娘长得貌美,在船舱里支着窗户坐着,黑鳅鱼精看见她,变成了一个文生公子,前来纠缠姑娘,自己却不知道正务是修炼。今天被老仙翁捉住,立刻叫人来看,外面早有家人回禀了张文魁,众人来到后面一看,原来是一条大鳅鱼。老仙翁说:‘你这孽畜搅闹人间,实属可恨。’说着话,手起剑落,竟然将黑鱼斩成两段。和尚见老仙翁把鱼杀了,和尚口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罗汉爷有先知之明,今天老仙翁把这鱼一杀,下文书这才有八怪闹临安要给黑鱼报仇,这是后话不提。老仙翁把这鱼杀了,张文魁给老仙翁行礼,说:‘多蒙仙长大发慈悲,把妖精除了,这一来我小妹也就好了。’张文魁立刻吩咐叫家人摆酒,同和尚老道开怀畅饮,不一会儿天亮了,和尚说:‘我还有要紧事,我要告辞,老仙翁这件事,老爷你多分心吧,改天我和尚再给你道谢。’张文魁说:‘圣僧何必这样客套,你老人家有事,弟子也不强留,你老人家哪时有工夫,千万到我衙来住着。’和尚说:‘就是罢。’
老仙翁说:‘圣僧有事请罢,我改日再给圣僧道谢。’和尚说:‘岂敢。’
这才告辞,张文魁和老仙翁送到衙门外,和尚拱手作别,顺着大路来到丹阳县。刚一到衙门口,正赶上知县要用夹棍夹雷鸣、陈亮,和尚在外面一声大喊:‘大老爷冤枉!’知县抬头一看,来者是济公禅师。老爷赶紧站起来,举手抱拳说:‘圣僧来了。’这位知县姓郑名元龙,原来是从开化县调升到这丹阳县,济公在开化县铁佛寺拿过姜天理,所以郑太爷认识济公,知道和尚是道高德重之人,连忙站起身来,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少见,从哪里来?’
和尚说:‘老爷先把公事退下去,我和尚跟老爷有话说。’知县吩咐先把宋八仙、雷鸣、陈亮带下去。
立刻退堂,把和尚让进了花厅落座,郑元龙说:‘圣僧由哪来?’和尚说:‘我来此非为别故,我所为救我两个徒弟。’
知县说:‘谁是圣僧的徒弟?’和尚说:‘这就是雷鸣、陈亮两个人,原本是保镖的,这场官司遭屈含冤。七里铺路劫,明火执仗,杀死三条人命的贼人,我和尚知道,现在这本地居住并没走,老爷要是不信,我带人去就把贼人拿来。’
知县说:‘圣僧既能办这件事甚好,弟子是求之不得的。’和尚说:‘老爷在本地为官,声名如何?’郑元龙说:‘我自己也不知道。’
和尚说:‘老爷倒是公正廉明,惟有你手下人专权私弊太大。现在有一个开白布店的陈广泰,前来喊冤告状,你为何不分皂白,给押起来,并不过堂?’
知县说:‘没有这案,并没见有这么一个姓陈的来喊冤。’和尚说:‘不能,你传手下人问。’
知县郑元龙立刻传外面值日班稿案门把众人全部叫到。一问,说:‘现在有一个陈广泰来喊冤告状,你们谁给押起来,不回禀我,在谁手里,趁此实说,不然我要重办你们。’
众人一听,老爷已知道有陈广泰这个人,众人也瞒不住了,稿案门郑玉说:‘老爷暂息雷霆之怒,倒是有一个陈广泰来喊冤。只因他在大堂上喧哗,小人才把他押起来。’
郑元龙一听,气往上冲,说:‘你满嘴胡说,实在可恶。大概你等不定做了多少弊端。’立刻传伺候升堂。
和尚说:‘老爷升堂把宋八仙带上来问问他,雷鸣、陈亮本是好人,宋八仙被人主托,攀拉好人,雷鸣、陈亮并未做过犯法之事,求老爷给分析才好。’
知县立刻升了堂,吩咐带陈广泰。手下人把陈广泰带上来,在堂下一跪,知县一看,就知道陈广泰是个老成人,做官的人讲究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见陈广泰五官端正,带着淳厚。
圣人有云:‘君子诚于中,形于外。’这话定然不差。知县问道:‘你姓什么?叫什么?因何前来鸣冤?’
陈广泰说:‘小人姓陈叫陈广泰,家中开白布店,我有一个侄女今年十九岁,尚未许配人家。那一天我家中做寿唱戏,有本地一个恶霸,姓皮叫皮绪昌,看见我侄女长得美貌,先托一个姓管的叫管世宽,来给皮绪昌之子提亲。我家中原系根本人家,我说不给他,他后来叫管世宽到我家,硬下花红彩礼,说当天晚上就要用轿子抬人。我一想这简直是要抢夺良家妇女,我赶紧来到老爷这里鸣冤。不想被老爷台下官人将我押下,求老爷给小人明冤。’
知县吩咐把陈广泰带下去,提宋八仙。原办立刻把宋八仙提上来。老爷把惊堂木一拍,说:‘宋八仙,你在七里铺路劫,是有雷鸣、陈亮没有?’宋八仙说:‘有。’
知县吩咐拉下去打,立刻打了四十大板,打得鲜血直流。打完带上来又问:‘宋八仙你要说实话,倒是有雷鸣、陈亮没有?’宋八仙说:‘有。’
老爷又吩咐打,一连打了三次,宋八仙实在支架不住了,说:‘老爷不必动怒,我实说。’知县说:‘讲。’宋八仙这才从头至尾,如此如此一招。
老爷一听,勃然大怒,这才立刻出签票急拘锁拿皮绪昌。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十五回-注解
妖怪:指非人间的生物,通常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妖怪往往被描绘成具有魔法或超自然力量的生物,它们有时会作乱人间,需要道士或和尚等有法力的人来降服。
法宝:指具有神秘力量的物品,通常是神话或传说中的人物所使用的,具有强大的法力,能够帮助主人完成各种任务。
奇功:指非常人所能及的功绩或成就,这里指济公禅师使用法宝捉拿妖怪的非凡能力。
曲直:指事情的是非对错,这里可能指济公禅师能够辨别是非,帮助张文魁解决妖精问题。
济公:济公,又称济公禅师,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著名和尚,以机智、幽默、行侠仗义著称,常以游戏人间的形象出现。
徒弟:指师傅的弟子,此处可能指和尚的追随者或弟子。
灵光:指人的精神或智慧之光,这里可能指济公禅师敏锐的洞察力。
乾坤奥妙大葫芦: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宝物,能够捕捉妖怪。
鳅鱼: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鱼类,这里指被妖精变成的形态。
道行:指修炼的功力或法力,这里指鳅鱼精修炼了三千多年。
文书:指官方的文件或命令,这里可能指官方的公文或通知。
夹棍:一种古代刑具,用来夹住犯人的手指或脚趾,使其痛苦以逼供。
道高德重:指道德高尚,修行高深,这里形容济公禅师的高尚品德和深厚修行。
和尚:指出家人,佛教徒,此处可能指具有特殊能力或地位的僧人。
老爷:古代对官员的尊称,此处指知县。
公事:指官场中的事务或案件。
圣僧:对高僧的尊称,此处可能指具有特殊能力或地位的和尚。
保镖:古代指雇佣的武艺高强的护卫。
含冤:指受到冤屈,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七里铺路劫:指在七里铺路上发生的抢劫事件。
明火执仗:指公开抢劫,形容抢劫行为非常嚣张。
声名:指名声,声誉。
公正廉明:形容官员公正无私,廉洁奉公。
私弊:指私人或个人的弊端,此处可能指官员手下人的贪污腐败。
白布店:指专门出售白布的店铺。
喊冤告状:指向上级或官府申诉冤屈。
官人:古代对官员或官府人员的称呼。
稿案门:古代官府中负责文书和案件处理的部门。
伺候升堂:指准备升堂审理案件。
惊堂木:古代官员在审理案件时用以警示或维持秩序的木槌。
签票:古代官员发布的命令或通知。
拘锁拿:指拘捕并押送某人。
皮绪昌:指一个恶霸的名字。
管世宽:指一个中间人的名字,可能是在双方之间进行协调的人。
花红彩礼:指古代婚礼中的聘礼,此处可能指用金钱或财物作为聘礼。
聆音察理:指通过听对方的言辞来观察其理性和诚意。
鉴貌辨色:指通过观察对方的容貌和表情来辨别其性格和意图。
君子诚于中,形于外:出自《论语》,意为君子内心的真诚会表现在外表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十五回-评注
和尚的出场,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立刻营造了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公事退下去’、‘有话说’等词语,凸显了和尚的权威和不容置疑的态度。
‘圣僧由哪来?’这一问,既是对和尚身份的确认,也是对故事背景的交代。和尚的回答‘我来此非为别故、我所为救我两个徒弟’,直接点明了来意,为后续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知县对和尚的态度转变,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信任,体现了知县公正廉明的一面。‘圣僧既能办这件事甚好,弟子是求之不得的’这句话,既是对和尚能力的认可,也是对自身公正的肯定。
和尚对知县声名的询问,‘老爷在本地为官,声名如何?’看似简单,实则是在试探知县是否真的公正。知县回答‘我自己也不知道’,既是对自己声名的谦虚,也为后续剧情发展留下了悬念。
‘陈广泰’这个人物的出现,是故事情节的一个转折点。他来告状的行为,不仅揭示了官场的黑暗,也使得和尚的正义行为有了具体的目标。
知县对陈广泰的审问,‘你姓什么?叫什么?因何前来鸣冤?’这一系列问题,体现了知县作为官员的审慎和公正。
陈广泰的叙述,详细描绘了事件的经过,使读者对事件有了清晰的认识。‘恶霸’、‘抢夺’等词语,使得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
宋八仙的审问,通过‘打’的方式,展现了官场的残酷和黑暗。宋八仙的‘有’的回答,不仅是对自己罪行的承认,也是对雷鸣、陈亮冤屈的揭露。
知县对皮绪昌的拘拿,是对恶霸的惩罚,也是对正义的维护。‘勃然大怒’、‘立刻出签票’等词语,表现了知县果断的性格和对正义的坚持。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这句话,既是对读者好奇心的激发,也是对故事情节的延续,为后续剧情发展留下了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