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回-原文
悟禅大闹万花山 八魔捉拿飞龙僧
话说小悟禅要上万花山去拿邵华风。
济公知道他一去,必惹出一场大祸,一把手没揪住,小悟禅一晃脑袋,出了常州府,来到万花山下。
脚着实地,堵着山前,破口大骂,说:‘趁早把邵华风送出来,万事皆休。如不送出来,和尚老爷杀上山去,把你们这些个外道天魔全结果了性命。大概你们这些魔崽子,也不是四造所生。’
正说着话,巡山侍者过来说:‘穷和尚,你无故在这里骂谁呢?’
悟惮说:‘你趁早去告诉八魔,把邵华风送出来,万事皆休。如要不然,我和尚杀上山去,全皆刀刀斩尽,剑剑诛绝。’
巡山侍者说:‘和尚,你是哪里的,这样大胆,敢来到万花山这样无礼?’
悟禅说:‘好小子,你大概也不知道和尚老爷的来历。玉皇大帝是我拜兄,二郎杨戢是跟我住在一处,金吒、木吒、哪吒见我都要行礼。你告诉八魔叫他们出来,我和尚也不跟你们这些无名小辈较量。’
巡山侍者一听和尚这话大了,这才跑上山去,来到圣教堂。
八魔卧云居士灵霄,正同天河钓叟杨明远、桂林樵夫王九峰、六合童子悚海在一处讲论,要找济公报仇,巡山侍者进来说:‘回禀众位魔师爷,山下来了一个穷和尚,堵着山下破口大骂,叫众位魔师爷快将邵华风送出来,万事皆休。如若不然,杀上山来杀个鸡犬不留。’
四位魔师一听,气得‘哇呀呀’怪叫如雷!说:‘好济颠僧这样大胆,竟敢这样无礼,找到我的门上来,真欺我太甚。’
正说着话,仙云居士朱长元,白云居士聘啸,搬倒乾坤党燕,登翻宇宙洪韬,四魔师也来了。
问:‘什么事?’
巡山侍者沈瑞等又一述说,八位立刻各拉丧门剑,各背混元魔火幡,一跳出圣教堂,驾起风,下了万花山,到山下一看,并没有穷和尚。
众魔师口中喊嚷:‘好颠僧,哪里去了!’找了半天,踪迹皆无。
书中交代:小悟禅并不是不知道八魔的利害,虽知道八魔的名气,闻其人未见其面,可不准知道怎么个利害法,悟禅也是初生的犊儿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
慢说是他,连济公长老都惹不起八魔。
小悟禅骂了半天,见巡山侍者进去回禀,悟禅一想:‘我何不暗中偷看看八魔是何许人也,别等他们下来见了我,倘若我要不行,不是他等的对手就晚了。’
想罢摇身一变,变了一只鸟儿飞上树去,在暗中偷看,他见八魔一个个长得神头鬼脸。凶恶无比。
惟有六合童子头挽双髻,是一个小孩的打扮。
众魔师都是四楞逍遥中,身穿逍遥氅,各亮丧门剑。
悟禅一想:‘万万敌不过他们,不如且到庙中看看。’
既到庙中,见邵华风在东廓下吊着。
悟禅由上面下来说:‘好妖道,邵华风,前者和尚老爷,几乎死在你的乾坤子午混元钵之内。我只打算今生不能报仇,敢情你也有今日之事。’
说着话过去一张嘴,把邵华风的鼻子咬下来。
邵华风吊着又不能动,鲜血直流,老道痛得怪叫。
悟禅把绳子解开,攒着邵华风两条腿腕一抡,抡来抡去,邵华风昏迷过去,甩的四处地下净是血。
小悟禅正在耍得高兴之际,八魔回来了。
原来八魔下了山找穷和尚没有,卧云君士:‘怪呀,哪里去了?’
巡山侍者说:‘方才就在这里骂来着。’
卧云居士灵霄立刻神占一卦。说:‘好孽畜,真乃大胆,他上了山了,你我兄弟赶紧快上山。’
众人立刻驾起风上了山。
八魔分为四面,天河钓叟杨明、桂林樵夫王九峰二人由东面进去,仙云居士朱长远、白云居土聘啸由南面进去,搬倒乾坤党燕、登翻宇宙洪韬由北面进去,卧云居上灵霄、六合童子二人由西面进去,见悟禅正要处置邵华风。
八魔说:‘好孽畜,真乃大胆。’
小悟禅一瞧一愣,说:‘好一群魔崽子,今天和尚老爷跟你们分个弱死强存,真在假亡。’
这句话尚未说完,六合童子悚海,由囊兜掏出六合珠,一抖手照定悟禅打去,一道白光,只听天崩地裂一声响。
当时悟禅把邵华风也摔了,六合珠一震,悟禅现了原形,十二条腿,两个翅膀,一条大飞龙,不能动转。
六合童子悚海说:‘众位兄弟,此事该当如何?’
掌教魔师灵霄说:‘这孽畜实在可恼。他乃是济颠的恶徒,济颠把你我的徒侄韩祺用卦炉烧死,你我也不用留他,也把他照样的烧死,就算给韩棋报仇了。’
众人说也好。
八魔各拉混元魔火幡方要晃幡,只听外面一声‘无量佛’,说:‘众位魔师且慢,山人来了。’
众魔师一看由外面来了一位羽士黄冠,玄门道教,头戴鹅黄色莲花道冠,身穿淡黄色道袍,腰系丝绦,白袜云鞋,面如三秋占月,发如三冬雷,须赛九秋霜,海下一部银须,布满了前胸,身背后背着分光剑。
来者老道,正是广法真人沈妙亮。
众魔师一看认识,说:‘沈道友你来此何干?’
沈妙亮说:‘我先来给众位送信。我师父紫霞真人同灵空长老,前来查山。’
八魔就怕万松山云霞观紫霞真人李涵龄、九松山松接洽寺灵空长老长眉罗汉这两个人。
八魔一听这句话,说:‘我等赶紧去迎接。’立刻把混元魔火幡卷起来,也顾不得烧悟禅了,先把圣教堂这块匾翻过来,每逢这憎道要来查山,他们不敢挂圣教堂的三个字,翻过后面是野人窝三字。
八魔立刻出去迎接紫霞真人、灵空长老。
书中交代:并不是紫霞真人、灵空长老真来查山,还没到查山的年头。
原本沈妙亮受济公长老之托,前来搭救悟禅。
原本小悟禅由常州府跑出来,济公一把没揪住,罗汉爷追出衙门,早不见了悟禅。
罗汉爷一算,有未到先知。说:“可了不得了,这孩子不听话,这一去要把五千年的道行糟蹋了。”
济公正在着急,只听背后一声“无量佛”,和尚回头一看是沈妙亮。
济公说:“沈道爷,你来了好,活该悟禅还许有命。”
沈妙亮说:“圣僧久违少见,在此做甚?”
和尚说:“我正要为难之际,只因常州府慈云观有一个赤发灵官邵华风,他为非作恶,陷害黎民,招聚贼党,兴妖害人,拒捕官兵,现在知府派人各处拿他。
邵华风现在万花山,方才我徒弟悟禅不听话,他上万花山去,他这一去就要惹出一场杀身之祸。
我和尚也救不了他,非你救不了,求你辛苦一场,慈悲慈悲罢。”
沈妙亮说:“我也惹不起八魔,我焉能救得了令徒呢?”
济颠说:“你快去,我和尚改日再谢。”
沈妙亮这才驾起风,够奔万花山。
他走得慢,方才来到圣教堂,正赶上要烧悟禅。
沈妙亮一使诈语,是济公教给他的主意。就说紫霞灵空僧查山,果把八魔蒙住,往外就跑。
沈妙亮急忙过去拍了悟禅天灵盖一掌,口中念归魂咒,悟禅站起来,沈妙说:“你这孩子好大胆量!你师父叫我来救你,连我都得快走,你快逃命罢。”
悟禅说:“我感谢。”
沈妙亮立刻驾起趁脚风先逃走,悟禅扛起邵华风方要走,一想不甘心,我把圣教堂给烧了再走,悟禅立刻放起火来,烈焰腾空。
悟禅扛起邵华风,这才一晃脑袋逃走。
来到常州府有差人看见,先把邵华风接过去。
悟禅来到里面一见济公,悟禅说:“师父,我把邵华风拿来。”
济公说:“你怎么回来的?”
悟禅说:“好险,好险!沈妙亮念归魂咒把我救了,要不然,我就被他们烧死,这些外道大魔真可恨,我决不能跟他善罢甘休。”
济公叹了一声说:“好孩子,你这个乱惹大了。我不叫你去,你偏要去,你这不是自我其祸?这一来八魔就跟我为了仇,你快走罢,你不用管了。”
悟禅说:“我不走,我上哪去?”
济公说:“你回九松山松泉寺罢。”
悟禅说:“我虽被他们拿住,我倒没死。我也没饶他,我把圣教堂放火烧毁了。”
济公一听说:“好孩子,你这胆于真不小,这一烧圣教堂,更给我惹出一场大祸。”
悟禅说:“什么大祸?”
济公这才如此如此一说,把悟禅吓得目瞪痴呆。
不知济公说出何等言辞,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回-译文
小悟禅要去万花山捉拿邵华风。济公知道他这一去,肯定会惹出大麻烦,没来得及拉住他,小悟禅一晃脑袋,就出了常州府,来到了万花山下。他脚踏实地,站在山前,大声骂道:‘赶紧把邵华风交出来,否则我就杀上山去,把你们这些外道天魔全部杀了。你们这些魔崽子,也不是四造所生。’他正说着,巡山侍者过来问:‘穷和尚,你在这里骂谁呢?’悟禅说:‘你去告诉八魔,让他们把邵华风交出来,否则我就杀上山去,把你们一个个都杀了。你们这些无名小辈,我也不想跟你们较量。’
巡山侍者一听这话,立刻跑上山去,来到圣教堂。八魔卧云居士灵霄,正和天河钓叟杨明远、桂林樵夫王九峰、六合童子悚海一起讨论,想要找济公报仇。巡山侍者进去报告说:‘众位魔师爷,山下来了一个穷和尚,堵在山下破口大骂,让我们快把邵华风交出来,否则他就杀上山来,杀得鸡犬不留。’四位魔师一听,气得哇哇大叫:‘好你个济颠僧,竟敢这样无礼,找到我们这里来,真是欺人太甚。’
正在这时,仙云居士朱长元、白云居士聘啸、搬倒乾坤党燕、登翻宇宙洪韬四位魔师也来了。他们问:‘什么事?’巡山侍者沈瑞把事情又述说了一遍,八位魔师立刻抽出丧门剑,背上混元魔火幡,跳出圣教堂,驾起风,下了万花山,到山下查看,却发现并没有穷和尚。他们口中喊道:‘好你个颠僧,跑到哪里去了!’找了半天,踪迹全无。
书中交代:小悟禅并不是不知道八魔的厉害,虽然知道他们的名气,但没见过面,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厉害。悟禅是个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的人。别说他了,连济公长老都惹不起八魔。悟禅骂了半天,见巡山侍者进去回禀,他心想:‘我何不暗中看看八魔是什么样子,别等他们下来见了我,到时候不行就晚了。’于是他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鸟儿飞上树去,暗中观察,他看到八魔一个个长得像鬼怪一样,凶恶无比。只有六合童子头挽双髻,像个小孩。众魔师都穿着逍遥氅,手持丧门剑。悟禅心想:‘我肯定打不过他们,不如先去庙里看看。’
到了庙里,他看到邵华风被吊在东廓下。悟禅从上面下来,说:‘好妖道,邵华风,上次你和尚老爷差点死在你的乾坤子午混元钵里。我本来以为今生不能报仇,没想到你也有今天。’说着话,他过去咬了邵华风的鼻子一口。邵华风吊着不能动,鲜血直流,痛得哇哇叫。悟禅解开绳子,抡起邵华风两条腿腕,抡来抡去,邵华风昏迷过去,地上到处都是血。小悟禅正在玩得高兴,八魔回来了。原来八魔下山找穷和尚没找到,卧云居士灵霄说:‘奇怪,哪里去了?’
巡山侍者说:‘刚才就在这里骂呢。’卧云居士灵霄立刻占了一卦,说:‘好孽畜,真大胆,他上了山,我们兄弟赶紧上山。’众人立刻驾起风上了山。八魔分成四面,天河钓叟杨明、桂林樵夫王九峰从东面进去,仙云居士朱长远、白云居士聘啸从南面进去,搬倒乾坤党燕、登翻宇宙洪韬从北面进去,卧云居士灵霄、六合童子从西面进去,看到悟禅正要处置邵华风,八魔说:‘好孽畜,真大胆。’小悟禅一愣,说:‘好一群魔崽子,今天和尚老爷要跟你们分个弱死强存,真在假亡。’
这句话还没说完,六合童子悚海从口袋里掏出六合珠,一抖手朝悟禅打去,一道白光闪过,只听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当时悟禅把邵华风也摔了,六合珠一震,悟禅现了原形,十二条腿,两个翅膀,一条大飞龙,不能动弹。六合童子悚海说:‘众位兄弟,这事怎么办?’掌教魔师灵霄说:‘这孽畜实在可恶。他是济颠的恶徒,济颠把我们的徒侄韩祺用卦炉烧死,我们也不必留他,也把他照样的烧死,就算给韩祺报仇了。’众人说好。八魔抽出混元魔火幡,正要晃动,只听外面一声‘无量佛’,说:‘众位魔师且慢,山人来了。’
众魔师一看,从外面来了一位羽士黄冠,玄门道教,头戴鹅黄色莲花道冠,身穿淡黄色道袍,腰系丝绦,白袜云鞋,面如三秋占月,发如三冬雷,须赛九秋霜,胸前一部银须,众魔师一看认识,说:‘沈道友,你来这里干什么?’沈妙亮说:‘我先来给各位送信。我师父紫霞真人同灵空长老,前来查山。’八魔一听这句话,说:‘我们赶紧去迎接。’立刻把混元魔火幡卷起来,也顾不得烧悟禅了,先把圣教堂的匾翻过来,每逢僧道要来查山,他们不敢挂圣教堂的三个字,翻过后面是野人窝三个字。八魔立刻出去迎接紫霞真人、灵空长老。
书中交代:并不是紫霞真人、灵空长老真来查山,还没到查山的年头。
原本沈妙亮受济公长老的委托,前来搭救悟禅。原本小悟禅从常州府逃出来,济公没抓住他,罗汉爷追出衙门,悟禅早就不见了。罗汉爷一算,有未到先知。说:‘可了不得了,这孩子不听话,这一去要把五千年的道行都糟蹋了。’
济公正在着急,只听背后一声‘无量佛’,和尚回头一看是沈妙亮。济公说:‘沈道爷,你来了好,活该悟禅还许有命。’沈妙亮说:‘圣僧久违少见,在此做甚?’和尚说:‘我正要为难之际,只因常州府慈云观有一个赤发灵官邵华风,他为非作恶,陷害百姓,招聚贼党,兴妖作怪,抗拒官兵,现在知府派人四处捉拿他。邵华风现在在万花山,我徒弟悟禅不听话,他上了万花山去,这一去就要惹出一场杀身之祸。我和尚也救不了他,非你救不了,求你辛苦一趟,发发慈悲吧。’沈妙亮说:‘我也惹不起八魔,我怎么能救得了你的徒弟呢?’济颠说:‘你快去,我和尚改日再谢。’沈妙亮这才驾起风,直奔万花山。他走得慢,才来到圣教堂,正赶上要烧悟禅。沈妙亮一使诈语,是济公教给他的主意。就说紫霞灵空僧查山,果把八魔蒙住,往外就跑。
沈妙亮急忙过去拍了悟禅的天灵盖一掌,口中念归魂咒,悟禅站起来,沈妙说:‘你这孩子好大胆量!你师父叫我来救你,连我都得快走,你快逃命吧。’
悟禅说:‘我感谢。’沈妙亮立刻驾起风先逃走,悟禅扛起邵华风正要走,一想不甘心,我把圣教堂给烧了再走,悟禅立刻放起火来,烈焰冲天。
悟禅扛起邵华风,这才一晃脑袋逃走。来到常州府有差人看见,先把邵华风接过去。悟禅来到里面一见济公,悟禅说:‘师父,我把邵华风带来了。’济公说:‘你怎么回来的?’悟禅说:‘好险,好险!沈妙亮念归魂咒把我救了,要不然,我就被他们烧死,这些外道大魔真可恨,我决不能跟他们善罢甘休。’济公叹了一声说:‘好孩子,你这个乱惹大了。我不叫你去,你偏要去,这不是自找麻烦?这一来八魔就跟我结仇了,你快走罢,你不用管了。’
悟禅说:‘我不走,我上哪去?’济公说:‘你回九松山松泉寺吧。’悟禅说:‘我虽被他们拿住,我倒没死。我也没放过他们,我把圣教堂放火烧毁了。’
济公一听说:‘好孩子,你这胆子真不小,这一烧圣教堂,更给我惹出一场大祸。’悟禅说:‘什么大祸?’济公这才如此这般一说,把悟禅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济公说出何等言辞,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回-注解
悟禅:悟禅,文中提到的角色,可能是济公的徒弟,具有一定的法力。
万花山:文中提到的地名,可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邵华风:邵华风,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也可能是书中的反派角色。
济公:济公,又称济颠,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和尚,以幽默、机智、行侠仗义著称。在佛教中,济公被视为一位高僧,具有神奇的法力。
常州府:常州府,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一带。
八魔:文中提到的八魔,可能是指八位邪恶的修行者或者妖怪。
外道天魔:外道天魔,指非正统的宗教或道教中的邪恶势力。
巡山侍者:巡山侍者,负责在山林中巡逻,保护山林的僧人。
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中国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最高神祇,天界的统治者。
二郎杨戢:二郎杨戢,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祇,是玉皇大帝的助手。
金吒、木吒、哪吒:金吒、木吒、哪吒,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李靖的三位儿子,都是著名的神仙。
圣教堂:文中提到的建筑,可能是某种宗教场所。
天河钓叟杨明远:天河钓叟杨明远,可能是书中的虚构人物,可能是一位擅长钓鱼的神仙。
桂林樵夫王九峰:桂林樵夫王九峰,可能是书中的虚构人物,可能是一位樵夫神仙。
六合童子悚海:六合童子悚海,可能是书中的虚构人物,可能是一位童子神仙。
丧门剑:丧门剑,一种传说中的剑,可能具有致命的威力。
混元魔火幡:混元魔火幡,可能是书中的虚构物品,一种可以召唤魔火的神幡。
紫霞真人:紫霞真人,可能是书中的虚构人物,可能是一位道教真人。
灵空长老:灵空长老,可能是书中的虚构人物,可能是一位佛教长老。
广法真人沈妙亮:广法真人沈妙亮,可能是书中的虚构人物,可能是一位道教真人。
紫霞真人李涵龄:紫霞真人李涵龄,可能是书中的虚构人物,可能是一位道教真人。
灵空长老长眉罗汉:灵空长老长眉罗汉,可能是书中的虚构人物,可能是一位佛教长老。
罗汉爷:罗汉,佛教中的阿罗汉,指已经断除烦恼、达到涅槃的修行者。文中可能指的是一位具有神通的高僧。
未到先知:指未到之前就已经知道某件事情,形容有先见之明。
无量佛:佛教用语,指佛的境界无边无际,无法用言语形容。
圣僧:对高僧的尊称,意为神圣的僧人。
赤发灵官邵华风:邵华风,文中提到的反派角色,是一位赤发灵官,行为不端,为非作恶。
归魂咒:一种能够召回灵魂的咒语,文中可能指的是沈妙亮用来救悟禅的咒语。
八魔就跟我为了仇:八魔与济公结下了仇怨,意味着他们之间有深仇大恨。
九松山松泉寺:九松山松泉寺,文中提到的地名,可能是一个寺庙或者修行之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回-评注
原文开篇,通过沈妙亮受济公长老之托前来搭救悟禅的情节,展现了佛教中师徒关系的严肃与神圣。沈妙亮作为济公的徒弟,肩负着救师徒之责,体现了佛教徒之间的相互扶持与责任担当。
‘原本小悟禅由常州府跑出来,济公一把没揪住,罗汉爷追出衙门,早不见了悟禅。’这一段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悟禅的调皮与济公的无奈,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罗汉爷一算,有未到先知。’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预言手法,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提供了暗示。
‘可了不得了,这孩子不听话,这一去要把五千年的道行糟蹋了。’这句话既体现了罗汉爷对悟禅的担忧,也暗示了悟禅的修行之路充满坎坷。
‘济公正在着急,只听背后一声“无量佛”,和尚回头一看是沈妙亮。’这里通过声音的描写,展现了沈妙亮的突然出现,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
‘沈妙亮说:“圣僧久违少见,在此做甚?”’这句话体现了沈妙亮对济公的尊敬,同时也为后续的对话做了铺垫。
‘和尚说:“我正要为难之际,只因常州府慈云观有一个赤发灵官邵华风,他为非作恶,陷害黎民,招聚贼党,兴妖害人,拒捕官兵,现在知府派人各处拿他。”’这段话揭示了邵华风的恶行,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沈妙亮说:“我也惹不起八魔,我焉能救得了令徒呢?”’这句话体现了沈妙亮的谦虚与谨慎,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济颠说:“你快去,我和尚改日再谢。”’这里济公的请求,既体现了师徒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沈妙亮急忙过去拍了悟禅天灵盖一掌,口中念归魂咒,悟禅站起来,沈妙说:“你这孩子好大胆量!你师父叫我来救你,连我都得快走,你快逃命罢。”’这段话展现了沈妙亮对悟禅的关爱与教导,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悟禅说:“我感谢。”’这句话体现了悟禅的感恩之心,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悟禅扛起邵华风,这才一晃脑袋逃走。’这段话展现了悟禅的机智与勇敢,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济公叹了一声说:“好孩子,你这个乱惹大了。我不叫你去,你偏要去,你这不是自我其祸?这一来八魔就跟我为了仇,你快走罢,你不用管了。”’这段话体现了济公对悟禅的担忧与无奈,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悟禅说:“我不走,我上哪去?”’这句话体现了悟禅的执着与坚定,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济公说:“你回九松山松泉寺罢。”’这段话体现了济公对悟禅的关爱与期望,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悟禅说:“我虽被他们拿住,我倒没死。我也没饶他,我把圣教堂放火烧毁了。”’这段话展现了悟禅的勇敢与果敢,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济公一听说:“好孩子,你这胆于真不小,这一烧圣教堂,更给我惹出一场大祸。”’这段话体现了济公对悟禅的担忧与无奈,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悟禅说:“什么大祸?”’这句话体现了悟禅的疑惑与好奇,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济公这才如此如此一说,把悟禅吓得目瞪痴呆。’这段话展现了济公的神秘与威严,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不知济公说出何等言辞,且看下回分解。’这句话为故事的结尾留下了悬念,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