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回-原文
元空僧功满归莲径
印铁牛行贿入灵隐
话说济公禅师在钱塘县衙门喝着酒,忽然想起事来,立刻告辞。
知县说:“圣僧忙什么?”
和尚说:“我还有事,你我改日再谈。”
说着话,和尚站起来往外走,知县亲自送出来,和尚拱手而别,一直出了钱塘关,来到灵隐寺。
方到庙中,由外面雷鸣、陈亮、秦元亮、马兆熊四个人进来。
书中交代:钱塘县派官人将白脸狼贾虎,红毛吼魏英,赛云龙黄庆,小丧门谢广,黑毛虿高顺,孙九如、月明、月朗,这八个贼人,解到刑部,把文书投上去。
华元志、武定芳二人,一见刑部正堂陆大人,把藏珍寺的事,从头至尾一述说,陆大人方才明白,立刻会同左堂右堂升堂,吩咐将贼人带上来。
手下人将众贼带上大堂,群贼跪倒,各自报名叩头。
陆大人一拍惊堂木,说:“你等在镇江府金沙岭抢劫罗声远的家眷,杀死镖丁,抢去财物,共有多少人?因何冒充雷呜、陈亮他等四人?从实说来,免得皮肉受苦。”
众贼已然在钱塘县画了供,料想不招也是不行,这才从头至尾一说。
陆大人看来有钱塘县送来的供底,与众贼的口供相符,这才吩咐将众贼钉镣入狱,不分首从,均拟斩立决。
案后访拿李猛、陈清。
随后标监牌提雷鸣、陈亮、秦元亮、马兆熊上堂,四个人给大人叩头。
陆大人说:“雷鸣陈亮你等四个人,这场官司被屈含冤,要不是遇见本部堂,你等性命休矣。现在我已把原案真赃实犯的贼人拿住,将你四个人当堂释放。你等赶紧回家,安分度日,不准在途中逗留,如再闯出祸来,本部堂必定重重的办你。”
雷鸣、陈亮等,立刻给陆大人叩头说:“谢谢大人恩典,我等铭感于五中,但愿大人公侯万代,禄位高升。”
大人吩咐将雷鸣、陈亮、秦元亮、马兆熊四个铁链撤去。
四个人具了安分结,立刻下堂。
华元志、武定芳赶过来,跟四个人一谈话,把藏珍寺拿贼的情由,对四个人一说。
雷鸣、陈亮等说:“多谢二位兄台辛苦,你我兄弟后会有期。
我等还要到灵隐寺谢谢济公,我等就要回家了。”
华元志说:“四位请罢。”
四个人这才告辞出了衙门,直奔灵隐寺而来。
到了庙门首,一问门头僧,济公可在庙里?
门头僧说:“刚巧回来了,四位进去罢。”
雷鸣、陈亮、秦元亮、马兆熊,四个人来到里面,一见济公,和尚说:“你四个人事情完了。”
雷鸣等立刻给和尚行礼说:“要不是圣僧帮着拿贼,我等性命休矣。我等特意前来给师父道谢。”
和尚说:“你四个人不用谢,赶紧回家罢,在家中安分度日,总是少管闲事为妙。”
雷鸣、陈亮等,这才告辞,竟自去了。
济公来到后面远瞎堂,一见元空长老,老方丈一看,说:“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道济你回来,我这里正在盼想你,恨不能你一时快来,你要送我走一遍。”
济公说:“师父不用嘱咐,弟子理应该送你老人家。”
老方丈当时叫手下人把新僧衣僧帽僧袜僧鞋拿出来,自己沐浴净身,把衣服换好,少时双睛一闭,老方丈圆寂了,手下人给外面众僧送信,立刻众僧俱来到后面,见老和尚已死,众人放声痛哭。
济公跳着脚哭,口中喊嚷说:“老和尚你可死了!”
旁边知客德辉说:“道济你怎么说,老方丈可死了呢,你莫非说你愿意老和尚死?”说着话,用手一推济公,当时济公翻身栽倒,气绝身亡。
众人说:“可了不得了,又死了一个犯重丧。”
德辉说:“我就一推他,也没用力,他就躺下了。”
见德辉也吓痴了,赶紧叫众人呼唤道济,好容易有一个多时辰,见济公才还醒过来。
德辉说:“道济你好了。”
济公说:“不要紧,我好了。”
这才叫人拿大皮缸来,把老和尚抬到里面,搭到后面花园去。
众僧人大家披袈裟打法器,给老和尚念大慈咒、往生咒,众人超度完了,这才把老和尚遗留下的东西都给济公,应该济公承受。
过了两天,众人一商量,庙里得请老方丈。
监寺的广亮他拿主意,有海棠寺的当家老方丈名叫宗印,在家姓郑,乳名铁牛,他暗中给了广亮五千银子,所为得这个方丈。
广亮跟庙中众僧一商量,要请海棠寺的宗印,大主意总算他拿,众人也不能驳。
派人去请,择了日期,宗印进庙,众僧全都披袈裟打法器,迎接老和尚。
惟有济公也不披袈裟,也不迎接。
旁边就有人说:“道济你为何不接老和尚?”
济公说:“帽儿戴正不可歪,捡起麻绳捆破鞋。大鬼二鬼门前让,招惹铁牛进庙来。”
众人说:“你别胡说,叫老和尚听见,怪下罪来。”说着话,把老和尚接到大雄宝殿。
郑铁牛带着两个徒弟,一个侄儿叫郑虎。
众僧参拜老方丈,济公在旁边说:“众位,今天现在老和尚给我遗留下的东西,我不要。
老和尚有一百单八个珍珠的念珠。”
济公又说:“我破个闷,谁猜着给谁,念书的叫做灯谜。”
大众知道济公疯疯癫癫,有东西说给谁就给谁,众人都说:“你说罢。”
郑铁牛自己不好意思亲身过来,叫两个徒弟来听着,听明白我给你们猜,小和尚来听着,济公说:“一物生来太不堪,四蹄八瓣牯粗圆,尾巴好似一条线,走动须用麻绳拴。”
众人听罢都要猜,小和尚去告诉郑铁牛,郑铁牛问小和尚,小和尚照样一学说,郑铁牛一想:“四蹄八瓣牯粗圆,必是个牛。”
小和尚过来方要说,济公说:“你们猜不着,这是个牛。”
他自己喧了。
济公说:‘我再说一个,一个瓣儿,里外都是毛儿。’
众僧人一听,都说是什么物件呢?
两个小和尚去到方丈那里去问方丈宗印,宗印说:‘这可不好猜,你要说是活物件,他说是死物件,无凭无据不猜好。你二人去听听还说些什么。’
两个小僧,又到西院之中,听济公说:‘这是个牛耳朵。我说一个新鲜的,你大众猜罢。’
众喧说:‘济颠。你要说个新鲜的,你先别猜了,候我们猜不着你再说是什么。方才这个我方要说牛耳朵,你先说出来了。’
济公说:‘这一回我先不告诉你等,先容你等慢慢猜。’
众僧说:‘你说罢。’
济公说:‘子女相逢可并肩,立心旁边良无山。凤到禾下飞去鸟,干字出头一撇在旁边。我这是四个字,你们想罢。’
宗印两个小徒弟法聪、法明,二人记住了到了他师父近前一学说,宗印他也读过书,自己由先那两个,他就知道是济公耍笑他,知道我叫铁牛。宗印他才说:‘牛和牛耳朵。’
今一听这四句,他想:‘子女相逢可并肩,必是一个好字。’
第二句立心旁边民无山,他自己用笔写了半天,哦了一声,说:‘是了,立心一旁艮字,是个恨。’
那三句凤到禾下飞去鸟,凑成是一个秃字,未句干字出头一撇在旁边,明是一个牛字。
凑成四字是‘好恨秃牛’。
宗印心中有气,无法可治。叫两个小和尚去见济公,说:‘是好恨秃牛,和他要谢礼。’
两个小和尚到了西院一说,大众僧人都笑了。
济公说:‘也罢,我把珍珠手串给你二人拿去,我还说一个好的,你等再猜。’
两个小和尚过去接过珍珠手串,果然光彩可爱。
大众都说:‘济公是个疯子,可惜这样宝物说送人就送人。’
济公哈哈只笑,说:‘出家人讲究一尘不染,四大皆空。你等说那是宝物,要我看那是无用之物。只可惹祸招灾,不能长生不老。’
古人常说有几句:‘一不积财,二不结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
众僧一听都笑了,说:‘你也该说了,我等也猜赢一个好的。’
济公说:‘好好。’
不知圣僧又说出何等话语,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回-译文
元空僧功满归莲径 印铁牛行贿入灵隐
话说济公禅师在钱塘县衙门喝着酒,忽然想起事来,立刻告辞。知县说:“圣僧忙什么?”和尚说:“我还有事,你我改日再谈。”说着话,和尚站起来往外走,知县亲自送出来,和尚拱手而别,一直出了钱塘关,来到灵隐寺。方到庙中,由外面雷鸣、陈亮、秦元亮、马兆熊四个人进来。
书中交代:钱塘县派官人将白脸狼贾虎,红毛吼魏英,赛云龙黄庆,小丧门谢广,黑毛虿高顺,孙九如、月明、月朗,这八个贼人,解到刑部,把文书投上去。华元志、武定芳二人,一见刑部正堂陆大人,把藏珍寺的事,从头至尾一述说,陆大人方才明白,立刻会同左堂右堂升堂,吩咐将贼人带上来。手下人将众贼带上大堂,群贼跪倒,各自报名叩头。陆大人一拍惊堂木,说:“你等在镇江府金沙岭抢劫罗声远的家眷,杀死镖丁,抢去财物,共有多少人?因何冒充雷呜、陈亮他等四人?从实说来,免得皮肉受苦。”
众贼已然在钱塘县画了供,料想不招也是不行,这才从头至尾一说。陆大人看来有钱塘县送来的供底,与众贼的口供相符,这才吩咐将众贼钉镣入狱,不分首从,均拟斩立决。案后访拿李猛、陈清。随后标监牌提雷鸣、陈亮、秦元亮、马兆熊上堂,四个人给大人叩头。陆大人说:“雷鸣陈亮你等四个人,这场官司被屈含冤,要不是遇见本部堂,你等性命休矣。现在我已把原案真赃实犯的贼人拿住,将你四个人当堂释放。你等赶紧回家,安分度日,不准在途中逗留,如再闯出祸来,本部堂必定重重的办你。”雷鸣、陈亮等,立刻给陆大人叩头说:“谢谢大人恩典,我等铭感于五中,但愿大人公侯万代,禄位高升。”
大人吩咐将雷鸣、陈亮、秦元亮、马兆熊四个铁链撤去。四个人具了安分结,立刻下堂。华元志、武定芳赶过来,跟四个人一谈话,把藏珍寺拿贼的情由,对四个人一说。雷鸣、陈亮等说:“多谢二位兄台辛苦,你我兄弟后会有期。我等还要到灵隐寺谢谢济公,我等就要回家了。”华元志说:“四位请罢。”
四个人这才告辞出了衙门,直奔灵隐寺而来。到了庙门首,一问门头僧,济公可在庙里?门头僧说:“刚巧回来了,四位进去罢。”雷鸣、陈亮、秦元亮、马兆熊,四个人来到里面,一见济公,和尚说:“你四个人事情完了。”
雷鸣等立刻给和尚行礼说:“要不是圣僧帮着拿贼,我等性命休矣。我等特意前来给师父道谢。”和尚说:“你四个人不用谢,赶紧回家罢,在家中安分度日,总是少管闲事为妙。”雷鸣、陈亮等,这才告辞,竟自去了。济公来到后面远瞎堂,一见元空长老,老方丈一看,说:“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道济你回来,我这里正在盼想你,恨不能你一时快来,你要送我走一遍。”济公说:“师父不用嘱咐,弟子理应该送你老人家。”老方丈当时叫手下人把新僧衣僧帽僧袜僧鞋拿出来,自己沐浴净身,把衣服换好,少时双睛一闭,老方丈圆寂了,手下人给外面众僧送信,立刻众僧俱来到后面,见老和尚已死,众人放声痛哭。济公跳着脚哭,口中喊嚷说:“老和尚你可死了!”
旁边知客德辉说:“道济你怎么说,老方丈可死了呢,你莫非说你愿意老和尚死?”说着话,用手一推济公,当时济公翻身栽倒,气绝身亡。众人说:“可了不得了,又死了一个犯重丧。”德辉说:“我就一推他,也没用力,他就躺下了。”见德辉也吓痴了,赶紧叫众人呼唤道济,好容易有一个多时辰,见济公才还醒过来。德辉说:“道济你好了。”济公说:“不要紧,我好了。”这才叫人拿大皮缸来,把老和尚抬到里面,搭到后面花园去。
众僧人大家披袈裟打法器,给老和尚念大慈咒、往生咒,众人超度完了,这才把老和尚遗留下的东西都给济公,应该济公承受。过了两天,众人一商量,庙里得请老方丈。监寺的广亮他拿主意,有海棠寺的当家老方丈名叫宗印,在家姓郑,乳名铁牛,他暗中给了广亮五千银子,所为得这个方丈。广亮跟庙中众僧一商量,要请海棠寺的宗印,大主意总算他拿,众人也不能驳。派人去请,择了日期,宗印进庙,众僧全都披袈裟打法器,迎接老和尚。惟有济公也不披袈裟,也不迎接。旁边就有人说:“道济你为何不接老和尚?”
济公说:“帽儿戴正不可歪,捡起麻绳捆破鞋。大鬼二鬼门前让,招惹铁牛进庙来。”众人说:“你别胡说,叫老和尚听见,怪下罪来。”说着话,把老和尚接到大雄宝殿。郑铁牛带着两个徒弟,一个侄儿叫郑虎。众僧参拜老方丈,济公在旁边说:“众位,今天现在老和尚给我遗留下的东西,我不要。
老和尚有一百单八个珍珠的念珠。”济公又说:“我破个闷,谁猜着给谁,念书的叫做灯谜。”大众知道济公疯疯癫癫,有东西说给谁就给谁,众人都说:“你说罢。”郑铁牛自己不好意思亲身过来,叫两个徒弟来听着,听明白我给你们猜,小和尚来听着,济公说:“一物生来太不堪,四蹄八瓣牯粗圆,尾巴好似一条线,走动须用麻绳拴。”众人听罢都要猜,小和尚去告诉郑铁牛,郑铁牛问小和尚,小和尚照样一学说,郑铁牛一想:“四蹄八瓣牯粗圆,必是个牛。”小和尚过来方要说,济公说:“你们猜不着,这是个牛。”
他自己吵闹起来。济公说:‘我再出一个谜语,一个瓣儿,里外都是毛儿。’众僧人一听,都在猜这是什么东西呢?两个小和尚跑到方丈那里去问方丈宗印,宗印说:‘这可不好猜,你要说是活的东西,他说是死的东西,没有证据,猜不出来,你们俩去听听他还会说什么。’两个小和尚又跑到西院,听济公说:‘这是个牛耳朵。我说一个新鲜的,你们大家来猜猜。’众僧人说:‘济颠,你要说个新鲜的,你就别先猜了,等我们猜不出来你再告诉我们是什么。’济公说:‘这一次我先不告诉你们,让你们慢慢猜。’众僧人说:‘你说吧。’济公说:‘子女相逢可并肩,立心旁边良无山。凤到禾下飞去鸟,干字出头一撇在旁边。我这是四个字,你们想想看。’
宗印的两个小徒弟法聪、法明,记住了这四句话,回到师父面前学说了一遍。宗印也读过书,一听前两句,就知道济公是在戏弄他,知道济公在叫他铁牛。宗印才说:‘牛和牛耳朵。’今一听这四句,他想:‘子女相逢可并肩,必是一个好字。’第二句‘立心旁边良无山’,他自己用笔写了半天,哦了一声,说:‘明白了,立心一旁是艮字,是个恨字。’第三句‘凤到禾下飞去鸟’,凑成是一个秃字,最后一句‘干字出头一撇在旁边’,明是一个牛字。合起来是‘好恨秃牛’。宗印心中有气,却没办法对付。叫两个小和尚去见济公,说:‘是“好恨秃牛”,要他给个谢礼。’两个小和尚回到西院一说,众僧人都笑了。济公说:‘好吧,我把珍珠手串给你们拿去,我再出一个谜语,你们再猜猜。’
两个小和尚过去接过珍珠手串,果然光彩可爱。众僧都说:‘济公是个疯子,可惜这样宝贝的东西说送人就送人。’济公哈哈大笑,说:‘出家人讲究一尘不染,四大皆空。你们说那是宝贝,我看那是无用之物。只会招来麻烦,不能使人长生不老。古人常说有几句:“一不积财,二不结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众僧一听都笑了,说:“你也该说了,我们猜赢了一个。”济公说:“好。”不知圣僧接下来会说出什么话,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回-注解
元空僧:元空僧指的是灵隐寺中的元空长老,是灵隐寺的高僧。
功满归莲径:功满归莲径是指修行圆满后,回归佛教的清净之地。
印铁牛:印铁牛是指海棠寺的当家老方丈宗印,姓郑,乳名铁牛。
行贿:行贿是指用财物买通他人,以求得某种利益。
灵隐:灵隐是指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
钱塘县:钱塘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
刑部:刑部是古代中国的中央司法机关,负责处理刑法、诉讼等事务。
陆大人:陆大人指的是刑部正堂陆大人,是刑部的官员。
藏珍寺:藏珍寺是故事中提到的寺庙,具体位置和背景未详细说明。
雷鸣、陈亮、秦元亮、马兆熊:这四个人是故事中的角色,是钱塘县派官人解到刑部的贼人。
供底:供底是指供词的底稿,通常由司法机关提供。
钉镣入狱:钉镣入狱是指将犯人戴上脚镣手铐,关押入狱。
标监牌:标监牌是指用来标记犯人的牌子。
安分结:安分结是指保证书,表示承诺行为规矩。
大慈咒、往生咒:大慈咒和往生咒是佛教中的咒语,用于超度亡灵。
宗印:方丈的名字,宗印在这里指代方丈本人。
灯谜:灯谜是中国传统的谜语形式,常在灯节时猜谜娱乐。
济公:济公,即济颠,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和尚,以机智、幽默、行为不拘一格著称,常以谜语、笑话等方式点化他人。
众僧人:指一群出家的僧人,即和尚。
方丈:佛教用语,指寺院中地位最高的僧人,相当于寺院的住持。
小和尚:指年轻的出家僧人。
瓣儿:古代汉语中指果实的一部分,这里可能指果实的瓣,也可能是对某种物品的比喻。
毛儿:指物品表面的毛发状物质,这里可能指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毛发。
物件:指物品,泛指一切可以触摸的实体。
活物件:指有生命或活动能力的物品。
死物件:指没有生命或活动能力的物品。
无凭无据:指没有证据或根据。
西院:指寺院中的西侧院落。
新鲜的:指新奇、有趣的事物。
方才:指刚才,不久前。
子女相逢可并肩:这是一句谜语,谜底是“好”字,因为“子女”可以理解为“子”和“女”,两者并肩即“好”字。
立心旁边良无山:这是一句谜语,谜底是“恨”字,因为“立心”旁边是“良”,去掉“良”字,剩下的“立”字旁边是“山”,即“恨”字。
凤到禾下飞去鸟:这是一句谜语,谜底是“秃”字,因为“凤”字去掉“飞”字的上半部分,剩下的是“秃”字。
干字出头一撇在旁边:这是一句谜语,谜底是“牛”字,因为“干”字去掉中间的一横,剩下的是“牛”字的上半部分,加上一撇即成“牛”字。
好恨秃牛:这是一句四字成语,意思是对某事或某人极度厌恶。
谢礼:指对别人的帮助或恩惠表示感谢而给予的礼物。
珍珠手串:指用珍珠串成的饰品,古代常作为珍贵的礼物。
一尘不染:形容非常干净,没有一点污垢,也比喻人的心地纯净,没有世俗的污染。
四大皆空:佛教用语,指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空无所有的,强调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
长生不老:指永远不死,常用来形容理想中的永恒生命。
一不积财,二不结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不积累财富,不结怨,无论睡觉还是行走都很安心,形容人生活简朴,没有烦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济公与僧人之间的智慧游戏,通过文字谜语的形式,展现了济公的机智和幽默,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僧人生活中的文化娱乐活动。
济公的开场白‘他自己喧了’运用了双关语,既指济公自己先说了,又暗示他的话引起了喧哗,这种语言游戏体现了济公的机智。
济公所说的‘一个瓣儿,里外都是毛儿’是一个典型的谜语,通过形象的描述引导僧人们猜测,这种谜语形式在古代文学中常见,是智慧的体现。
僧人们去问方丈宗印,宗印的回应‘这可不好猜,你要说是活物件,他说是死物件,无凭无据不猜好’体现了方丈的智慧和圆滑,同时也暗示了谜语的难度。
济公的谜语‘子女相逢可并肩,立心旁边良无山。凤到禾下飞去鸟,干字出头一撇在旁边’巧妙地将汉字的部首和意义结合起来,需要一定的汉字知识和联想能力才能猜出。
宗印猜出谜底‘好恨秃牛’后,虽然心中有气,但他的反应体现了僧人的修养和宽容,不因猜错而生气,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处理。
济公送给两个小和尚珍珠手串,并再次出谜,这种慷慨的行为和再次的谜语游戏,显示了济公的慈悲和智慧。
济公关于‘一不积财,二不结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的言论,体现了他对出家人生活态度的理解,强调放下物质和世俗的烦恼,追求内心的平静。
最后,济公的‘且看下回分解’是对故事的期待和悬念的设置,这种手法在古代小说中常见,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期待后续的故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