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四回-原文
因讲和仙翁斗八魔 六合童子炸碎葫芦
话说老仙翁把乾坤奥妙大葫芦打开,口中念念有词,说声:“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刷啦啦”由葫芦里出来五彩光华,扑奔六合童子悚海,只见六合童子悚海,被光华卷来卷去,被老仙翁卷进葫芦之内。
老仙翁立刻先把葫芦盖一盖,卧云居士灵霄等一见说:“好老道,你敢伤我等兄弟!”众人各拉拿混元魔火幡,跟老仙翁拼命。
老仙翁实指望要把八魔全皆拿住,焉想到六合童子悚海,成心要伤损老仙翁的宝贝,六合童子悚海他能大能小,要小他能变似苍蝇,要大能有几丈大。
他到了葫芦之内,一施展法术,往大了一长,就听葫芦内咕噜噜一响,叭的一响,把葫芦炸了三四瓣。
老仙翁吓得亡魂皆冒,捡起半片瓢,拨头就跑,吓得褚道缘跟着就跑,幸喜八魔没追赶。
老仙翁离了金山寺,心痛自己的宝贝,不由得放声痛哭。
褚道缘看着老仙翁可怜,又怕济公被八魔所害,不由得也哭起来了。
正哭着,只听对面一声:“无量佛。善哉,善哉。道友何必如此?”褚道缘抬头一看,见对面来了两位老道,面如紫玉,浓眉大眼,花白胡须,头上紫缎色道巾,身穿紫缎色道袍,腰系杏黄丝绦,白袜云鞋,背背宝剑,手拿萤刷。
后面跟定这位老道,头戴青缎色九梁道中,身穿蓝缎色道袍,腰系黄丝髯,白袜云鞋,面如三秋古月,发如三冬雪,须赛九秋霜,一部银髯扇满了前胸,手拿萤刷。
真是仙风飘洒,好似太白李金星降世。头前这乃是白云仙长徐长静,后头跟着野鹤真人吕洞明。
这两位老道,原本是由焦山来,要逛逛金山寺。
走在这里,正遇见老仙翁,手拿着破瓢,同褚道缘在地上坐着放声大哭,徐长静、吕洞明二人赶奔上前,说:“仙翁何至如此?”
老仙翁叹了一声,说:“二位道友有所不知,只因济公长老的徒弟烧万花山,惹下众外道天魔在金山寺要摆魔火金光阵,火炼济颠。
我与济公素有旧识,再说济公乃是上一位得道高僧,我去给解劝,八魔跟我翻了脸。
我用乾坤奥妙大葫芦要装八魔,不想六合童子悚海把我的葫芦炸了。
徐长静一听说:“可惜可惜!这葫芦乃蓬莱子给你留下的宝贝,不想今天被八魔给毁坏了,着实可恼!”
老仙翁说:“二位道友,既来了,可以帮我去报仇,捉拿八魔行不行?”
徐长静一听,连连摇头说:“你我三人焉是八魔的对手?你在这里哭也是枉然,宝贝已然是伤了,你二人何不去请人捉拿八魔?”
仙翁说:“请谁去?”
徐长静说:“我指你二人两条明路,一位去到万松山云霞观去,找紫霞真人李涵龄,借斩魔剑;一位去到九松山松泉寺,找长眉罗汉灵空长老,借降魔杵。
非这两种宝贝拿不了八魔。
头一则也可以搭救济公长老,听说济公乃是一位正人,普渡群迷,到处济困扶危,遭这样大难,你我也不能不救。
再说也可以报葫芦之仇。
老仙翁一听,如梦方醒,说:“多蒙二位指教,我是当局者迷,把这二人忘了。”
老仙翁又说:“褚道缘你赶紧驾趁脚风,急不如快,找你师爷爷紫霞真人借斩魔剑,你上万松山。
我上九松山,去找灵空长老。
谁拿来的快,谁捉拿八魔。
你也救救你师父。
褚道缘立刻点头,众人分手,暂且不表。
单说济公见六合童子悚海伤了老仙翁的葫芦,济公说:“你等也不要跟老道做对,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咱们进庙去。
我可先到庙里,到后面见见老和尚说两句话,回头你我再分个高低上下。”
八魔说:“你见去罢,反正你还跑得了么?”
济公这才来到庙里,到了禅堂一见老方丈元彻长老。
元彻与远瞎堂元空长老是师兄弟,乃是济公的师叔。
济公见了老方丈一行礼,元彻说:“道济你来了,甚好,现在我这庙中闹的不得了局。
前者万年永寿在这里闹,现在这八个人,你可知道是怎么一段情节?”
济公说:“老方丈不知道,这八个人乃是外道天魔,不懂得敬佛。
只因我徒弟火烧了圣教堂,这八个人是来找我报仇,要摆魔火金光阵火炼我。
你老人家也管不了,我来请一个能人帮着我。
老方丈说:“哪里有能人?”
济公说:“这庙里住着一个大能人。”
老方丈说:“没有没有。”
济公说:“有,须得我亲身前去请他,我不去是不行。
这个人能为来历大了。
说着话,济公来到后院。
这庙中挂单僧站堂僧好几百名,济公一看有一位黑脸膛的和尚在那里坐着,低头不语。
济公说:“你在这里,我找你找不着你。”
众僧说:“道济你找他做什么?他是个哑巴,又聋,人家说话他也听不见。
他来到这庙里挂单二三年了,他不会说话。
济公说:“他不是哑巴。”
大众说:“他在这庙里二三年,永没说过话,你哪有我们知道、他实在是哑巴子,又是聋子。”
济公过去照定这和尚天灵盖一连就是三巴掌,说:“我来找你来了。”
这和尚一抬头,说:“道济你无故惹下这一场魔难,找我做什么?”
大众一听,说:“这可怪,现在他会说话了,二年多来在这庙里也没说过话,今天怪不怪?”
内中有人说:“也许济师父打他三下,把哑巴治好了,都知道济公会治病。”
大众纷纷议论。
书中交代:这个和尚名叫普妙,原本是西方伏虎罗汉降世,奉佛祖派他普渡众僧。
普妙到处装哑巴,都知道他是傻和尚,也没人知道他的来历,他也不好管闲事。
每逢大丛林他去挂单,见真有正务参修的和尚,他在暗中渡脱,也不宣明。
今天济公苦苦的求他,伏虎罗汉这才说出话来,说:‘道济你惹下一场魔难,来找我做什么?’
济公说:‘我来找你帮着我办这件事。你要不帮着我,是不行。’
伏虎罗汉普妙说:‘既然如是,我同你去就是了,谁叫你我都是西方大雷音寺一处来的,奉我佛如来的敕旨,降世人间,普渡群迷。你既来找我,我焉能袖手旁观。’
说着话,这才同济公一同来到前面。
八魔都在大殿坐着,见济公同着一个黑脸膛和尚进来,卧云居士灵霄说:‘济颠,你还有事没有?’
济公说:‘没事了,你等打算怎么样罢?’
卧云居士灵霄说:‘济颠你也能掐会算,你的劫数到了,你还在睡里梦里。’
和尚说:‘我不懂什么叫劫数,今天我倒要分个强存弱死,真在假亡,各施所能,我看你等这些孽障有什么能为!’
说着话,六合童子悚海由兜囊掏出六合珠,抖手打来,济公哈哈一笑,说:‘这也算法宝!’一伸手把六合珠接了去。
卧云居士灵霄一看,气往上撞,伸手拿出冲天矢,照定济公射去。这弓箭是符咒修炼的宝贝,勿论什么精灵,一射能现原形。
要是人能射去三魂七魄,最利害无比。照定济公一射,被伏虎罗汉接去。
八魔一看,立刻各按方位,各拉混元魔火幡,口中念念有词,说声急,道声快,四面魔火高有千丈,由外面看直仿佛下雾一样。
知觉罗汉道济,伏虎罗汉普妙,赶紧在当中打坐,头上放出三丈高的金光、佛光、灵光,济颠同普妙二人口念真言,有金光护体,不敢闭眼。
你要一闭眼,八魔的法术有幻境,人要闭上眼,想什么就瞧见什么。好喝酒就有酒,想怎么样就能够怎么样,人要一入幻境,就得被魔火烧死。
总算济公同伏虎罗汉道德深远,不上他们的当。
但只一见金光被魔火炼来炼去,六个时辰,把金光矮下来三尺。
一昼夜去六尺,要有五天的工夫,能把罗汉的金光炼没了,死后过不去伽蓝山。
‘书也要减断’,一连就是三天。
济公同普妙的金光剩了一丈多。
猛然外面一声‘无量佛’,八魔一看,吓得亡魂皆冒。
不知来者是谁。
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四回-译文
因为和老仙翁斗法,六合童子用葫芦炸碎了八魔。
话说老仙翁打开了一个装着天地奥秘的大葫芦,嘴里念念有词,说:‘我奉太上老君之命,急速执行。’‘刷啦啦’的声音中,五彩的光芒从葫芦里出来,直奔六合童子悚海,只见他被光芒卷来卷去,最终被老仙翁卷进了葫芦里。老仙翁立刻盖上葫芦盖,卧云居士灵霄等人一见,说:‘好老道,你敢伤害我们兄弟!’众人各自拿着混元魔火幡,和老仙翁拼命。老仙翁原本想要抓住八个魔头,却没想到六合童子悚海故意要破坏老仙翁的宝贝,他能大能小,小的时候能变成苍蝇那么大,大的时候能有几丈高。他到了葫芦里,施展法术变大,葫芦里就响起了咕噜噜的声音,然后‘啪’的一声,把葫芦炸成了三四瓣。
老仙翁吓得魂飞魄散,捡起半片瓢,转头就跑,褚道缘跟着也跑,幸好八魔没有追赶。老仙翁离开了金山寺,心疼自己的宝贝,忍不住大声哭泣。褚道缘看着老仙翁很可怜,又担心济公被八魔伤害,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就在这时,只听对面一声:‘无量佛,善哉,善哉。道友何必如此?’褚道缘抬头一看,见对面来了两位老道,面如紫玉,浓眉大眼,花白胡须,头戴紫缎色道巾,身穿紫缎色道袍,腰系杏黄丝绦,白袜云鞋,背着宝剑,手拿萤刷。后面跟着这位老道,头戴青缎色九梁道巾,身穿蓝缎色道袍,腰系黄丝绦,白袜云鞋,面如三秋古月,发如三冬雪,须如九秋霜,一部银髯扇满了前胸,手拿萤刷。他们真是仙风道骨,就像太白金星李金下降世。前面这位是白云仙长徐长静,后面这位是野鹤真人吕洞明。这两位老道原本是从焦山来,打算逛逛金山寺。
他们走到这里,正遇到老仙翁拿着破瓢,和褚道缘坐在地上大哭,徐长静和吕洞明赶忙上前,说:‘仙翁何至于如此?’老仙翁叹了口气,说:‘二位道友,你们不知道,只因济公长老的徒弟烧了万花山,惹来了众外道天魔在金山寺摆设魔火金光阵,要炼化济颠。我和济公有旧,再加上济公是得道高僧,我去劝解,八魔却和我翻了脸。我想用乾坤奥妙大葫芦装住八魔,没想到六合童子悚海把我的葫芦炸了。’徐长静一听,说:‘可惜啊!这葫芦是蓬莱子留给你的宝贝,没想到今天被八魔毁了,真让人恼火!’老仙翁说:‘二位道友,既然来了,可以帮我报仇,捉拿八魔吗?’
徐长静一听,连连摇头说:‘我们三人哪里是八魔的对手?你在这里哭也是徒劳,宝贝已经受损,你们二人何不去请人捉拿八魔?’仙翁问:‘请谁去?’徐长静说:‘我给你们指两条明路,一位去万松山云霞观,找紫霞真人李涵龄,借斩魔剑;一位去九松山松泉寺,找长眉罗汉灵空长老,借降魔杵。非这两种宝贝拿不了八魔。一方面也可以搭救济公长老,听说济公是一位正人,普渡众生,到处救困扶危,遇到这样的大难,我们也不能不救。再说也可以报仇。’老仙翁一听,如梦初醒,说:‘多亏二位指点,我是当局者迷,把这两个人给忘了。’老仙翁又说:‘褚道缘,你赶紧驾云去,越快越好,去找你师爷爷紫霞真人借斩魔剑,你上万松山。我上九松山,去找灵空长老。谁先拿到,谁就去捉拿八魔。你也救救你师父。’
褚道缘立刻点头,众人分别,此处暂且不表。单说济公见六合童子悚海破坏了老仙翁的葫芦,济公说:‘你们也不要和老道作对,冤有头,债有主,咱们进庙吧。我先到后面见见老和尚说两句话,回头我们再比个高低。’八魔说:‘你去吧,反正你也跑不了。’济公这才来到庙里,到了禅堂,见到了老方丈元彻长老。
元彻和远瞎堂元空长老是师兄弟,是济公的师叔。济公见了老方丈行了一礼,元彻说:‘道济,你来了,很好,现在我这庙里很乱。之前万年永寿在这里闹事,现在这八个人,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济公说:‘老方丈,我不知道,这八个人是外道天魔,不懂敬佛。只因我徒弟火烧了圣教堂,这八个人是来找我报仇,要摆设魔火金光阵炼化我。你老人家也管不了,我来请一个能人帮忙。’老方丈说:‘哪里有能人?’济公说:‘庙里就住着一个大能人。’老方丈说:‘没有没有。’济公说:‘有,必须我亲自去请他,不去不行。这个人的来历很大。’
说着话,济公来到后院。庙里挂单的僧人和站堂的僧人有几百名,济公一看,有一位黑脸膛的和尚在那里坐着,低头不语。济公说:‘你在这里,我找你找不到。’众僧说:‘道济,你找他做什么?他是个哑巴,又聋,别人说话他也听不见。他来到这庙里挂单已经二三年了,他不会说话。’
济公说:‘他不是哑巴。’众僧说:‘他在这庙里二三年,从来没说过话。你哪有我们知道,他真的是哑巴,又是聋子。’济公过去照着这和尚的天灵盖一连就是三巴掌,说:‘我来找你来了。’这和尚一抬头,说:‘道济,你无故惹下这场魔难,找我做什么?’众僧一听,说:‘这可怪了,现在他会说话了,二三年来在这庙里也没说过话,今天真是奇怪。’
其中有人说:‘也许济师父打他三下,把哑巴治好了,都知道济公会治病。’
众僧纷纷议论。
书中记载:这位和尚名叫普妙,他原本是西方的伏虎罗汉转世,奉佛祖之命来普度众生。普妙四处装作哑巴,大家都知道他是傻和尚,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他也不喜欢管闲事。每当他去大丛林挂单,看到那些真正修行参悟的和尚,他在暗中帮助他们,但并不公开。今天济公苦苦地求他,伏虎罗汉这才开口说话,说:‘道济,你惹了一身麻烦,来找我做什么?’济公说:‘我来找你帮我处理这件事。你不帮我,那是不行的。’伏虎罗汉普妙说:‘既然如此,我就跟你一起去吧,谁让我们都是来自西方大雷音寺的呢,我们奉佛如来之命降临人间,普度众生。你既然来找我,我怎能袖手旁观。’说完这些话,他和济公一起来到了前面。
八魔都在大殿里坐着,看到济公和一个黑脸膛的和尚进来,卧云居士灵霄问:‘济颠,你还有别的事吗?’济公说:‘没事了,你打算怎么办?’卧云居士灵霄说:‘济颠,你也能掐会算,你的劫数到了,你还在梦中。’和尚说:‘我不懂什么叫做劫数,今天我倒要看看谁是真的谁是假的,各施所能,我要看看你们这些恶人有什么本事!’
说着话,六合童子悚海从口袋里掏出六合珠,抖手打了过来,济公哈哈一笑,说:‘这也算法宝!’一伸手就把六合珠接了过去。卧云居士灵霄一看,气得直冒火,伸手拿出冲天矢,瞄准济公射去。这弓箭是用符咒修炼的宝贝,不论什么妖魔鬼怪,一射就能现出原形。如果能够射中人的三魂七魄,那是最厉害不过的了。瞄准济公一射,被伏虎罗汉普妙接住了。八魔一看,立刻各自按照方位,拉起混元魔火幡,口中念念有词,说声急,道声快,四面魔火高达千丈,从外面看去就像下雾一样。
知觉罗汉道济和伏虎罗汉普妙赶紧在中间打坐,头顶上放出三丈高的金光、佛光、灵光,济颠和普妙二人念着真言,有金光护体,不敢闭眼。一旦闭上眼,八魔的法术就有幻境,人闭上眼后,想什么就能看见什么。好喝酒的就能看见酒,想什么就能做到什么,一旦陷入幻境,就会被魔火烧死。幸好济公和伏虎罗汉道德深厚,没有被他们骗。
但是,只看到金光被魔火炼来炼去,六个时辰后,金光矮了三尺。一昼夜就矮了六尺,如果五天之内不能把罗汉的金光炼尽,死后就无法通过伽蓝山。‘书也要减断’,一连就是三天。济公和普妙的金光只剩下一丈多。突然外面传来一声‘无量佛’,八魔吓得魂飞魄散,不知道来的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四回-注解
讲和:指调解争端,使双方和解。
仙翁:指仙人,道教中指修炼成仙的仙人。
斗八魔:斗,与敌对者争斗;八魔,指八个恶魔。
六合童子:六合,指天地四方和中央,童子,指未成年的修行者。
炸碎葫芦:指用强大的法力将葫芦炸成碎片。
乾坤奥妙大葫芦:乾坤,指天地;奥妙,指深奥的奥秘;大葫芦,指老仙翁的法宝。
太上老君:道教中尊奉的最高神之一,为道教创始人。
急急如律令敕:道教咒语,表示紧急命令。
五彩光华:指五彩斑斓的光芒。
混元魔火幡:混元,指宇宙的原始状态;魔火幡,指魔法的火把。
卧云居士:指修炼成仙的居士。
灵霄:指天宫中的灵霄殿。
八魔:指八个恶魔。
六合童子悚海:悚海,指恐惧的海洋,这里指六合童子具有强大的法力。
法术:指修炼者使用的特殊技艺。
金山寺: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古刹。
褚道缘:指与老仙翁一同修炼的道友。
济公:指济公活佛,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位高僧,以机智、幽默著称。
外道天魔:外道,指非佛教的正道;天魔,指天界的恶魔。
圣教堂:指佛教中的圣地。
魔火金光阵:指由恶魔布下的强大法阵。
正人:指品行端正的人。
普渡群迷:指普度众生,使众人脱离迷惑。
济困扶危:指帮助困难的人。
万年永寿:指传说中的长寿之人。
远瞎堂元空长老:指济公的师叔,佛教中的高僧。
挂单僧:指在寺庙中临时住宿的僧人。
站堂僧:指在寺庙中负责接待和管理的僧人。
黑脸膛的和尚:指面容黝黑的和尚。
哑巴:指不能说话的人。
聋子:指不能听见声音的人。
治病:指治疗疾病。
普妙:普妙是和尚的名字,同时也是佛教中伏虎罗汉的别称。在佛教中,罗汉是佛陀的弟子,已经达到了涅槃的境界,不再轮回。伏虎罗汉是佛教四大罗汉之一,以降伏虎妖而闻名,象征着降伏内心的烦恼和欲望。
佛祖:佛祖指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佛教信仰的核心人物,被认为是觉悟的化身,教导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境界。
大丛林:大丛林是指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是僧侣修行和居住的地方,也是佛教文化的中心。
参修:参修是指僧侣在寺院中进行修行和修习佛法的行为。
魔难:魔难指的是佛教中指的种种障碍和考验,包括内心的烦恼和外界的诱惑。
道济:道济是济公和尚的法号,济公是宋代著名的和尚,以机智、幽默、行侠仗义著称。
大雷音寺:大雷音寺是佛教传说中的寺庙,是佛祖讲经说法的地方,象征着佛教的最高境界。
如来:如来是佛教中对佛陀的一种尊称,意为‘来到’或‘显现’,表示佛陀的教法已经显现于世间。
群迷:群迷指的是迷失在无明中的众生,需要佛陀的教诲来指引他们走向解脱。
劫数:劫数在佛教中指的是世间的大灾难或大变故,也指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六合珠:六合珠是传说中的宝物,具有神秘的力量。
符咒:符咒是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用来驱邪治病、祈福避灾的符纸和咒语。
三魂七魄:三魂七魄是中国古代医学和道教中的概念,指的是人的精神魂魄,其中三魂是指胎光、爽灵、幽精,七魄是指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神、伏尸。
伽蓝山:伽蓝山是佛教中的一个地方,是僧侣死后灵魂所去的地方。
无量佛:无量佛是佛教中对佛陀的一种尊称,表示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无边无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四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场典型的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斗法场景,充满了佛教元素和道教法术的冲突。首先,文中提到的‘普妙’和尚,其身份特殊,是西方伏虎罗汉降世,奉佛祖之命普渡众生。这种设定不仅强调了和尚的非凡来历,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装哑巴’和‘傻和尚’的描述,实际上是对普妙和尚修行境界的一种隐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智若愚’是一种美德,普妙和尚的‘哑巴’形象,既是对其修行深度的体现,也是其低调行事的象征,不轻易涉足世俗纷争。
济公与普妙的相遇,是佛道两教的结合。济公作为‘活佛’,其行为奇特,性格豁达,与普妙的神秘身份形成鲜明对比。两人的对话,‘道济你惹下一场魔难,来找我做什么?’与‘我来找你帮着我办这件事’展现了济公的直率和普妙的慈悲。
八魔的出现,代表了邪恶势力,他们利用法术和魔火与济公和普妙对抗。这种设定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屡见不鲜,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也是修行者对自身道德和力量的考验。
六合童子的六合珠和卧云居士灵霄的冲天矢,都是具有特殊法力的法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神秘力量的崇拜。而魔火的出现,则是对修行者意志和定力的考验。
文中提到的‘金光护体’和‘幻境’,是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描绘。金光代表着正义和光明,而幻境则是对修行者意志的考验,只有不被幻境所迷惑,才能战胜邪恶。
最后,‘无量佛’的出现,为故事留下了悬念,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既有佛教的慈悲,也有道教的法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