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八回-原文
花太岁淫心贪欢报 独角蛟夜探葵花庄
话说知府赵翰章说王胜仙冒充官长,打了他四十大板。
知府说:‘我应该重办你,便宜你放你走,哪时再不安分,遇见本府,我定然治罪于你。’
说完了,吩咐叫安天寿同小姐开船走,知府也坐着轿走了,王胜仙疼得龇牙咧嘴,直想不到今天受这样苦,只气得眼泪汪汪,说:‘好一个镇江府,我不要他的命,不算报仇。’自己也不能上金山寺去了,吩咐开船往回走。
离此四十里之遥,就是葵花庄,乃是秦丞相的老家。
秦丞相家里有一个儿子,名叫秦魁,人称蓝面天王,也是无所不为,时常抢夺良家少妇长女。
王胜仙一想,我先找找侄儿去商量商量,设法报仇雪恨。
不言讲王胜仙,单说安天寿同姑娘到金山寺去降香。
金山寺出善会的人多了,本来济公在外面治的病救人多了,都欠济公的人情,济公从来没要过谢礼,这一办善会,重修金山寺,又是一件善事,众人没有不愿意的。
至少的香资一百两,五十两算顶少了,所有跟济公至近的人,没有不到的。
大众还不走,问济公所收的香资够用不够?如其不够,我等大家再给凑。
济公说:‘众位不必费心了,富富有余。’
安天寿同小姐交了五百两香资,烧完了香,吃了素斋,这才告辞,坐船往回走。
方走到葵花庄的江岸,忽然起了一阵怪风,刮得对面不见人,几乎把船翻了。
这阵风过去,再一看丫环婆子被杀,小姐也不见了。
丫环婆子都杀死,要说有截江贼,怎么连人影儿没看见呢?这件事怎么办?回去见了老爷,怎么对得起?
有一位老管家,也是在张宅多年的人,叫张福。
张福说:‘安都头你不要着急,先在附近访查访查。如访着便罢,如访查不着,你我回金山寺去找济公,求他老人家给我找小姐。反正找不着小姐,你我不能回去。’
安天寿无法,靠了船弃舟登岸,顺着江岸往前走了不远,见有一只小打鱼船。
安天寿说:‘借光,管船的,这眼前的村庄叫什么地名儿?’
这打鱼的说:‘这是葵花庄。’
安大寿说:‘这庄子里住着都是做什么的人家?’
打鱼的说:‘你是外乡人罢,你不知道,这是当朝秦丞相的大少爷秦魁在这里住。’
安天寿一听,心中一动,说:‘这位秦魁,素日为人是好人是歹人?’
打鱼的说:‘唉,别提了,别提了。你是外乡人,不知道,我跟你说说。这位秦魁在我们本地,倚仗着势力欺人,常抢夺良家少妇长女,我们这方没人敢惹。’
安天寿道:‘我何不进村庄探探去?这件事来得奇怪,令人难测。’
说罢,安天寿进村庄探访。
见路北有一座大门,门口八字影壁,有上马石,有四棵龙爪槐,拴着幌绳,有十几匹骡马。
安天寿一看,大约这必是秦相府,这必是宅院房子不少。
路南里有一座小铺,挂着酒幌子,上写‘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安天寿迈步进去,也没有多少酒座,安天寿找了一张桌坐下。
伙计过来说:‘大爷要几壶酒?’
安天寿说:‘来两壶酒,来两碟菜罢。’
伙计擦抹桌案,把酒菜摆上,天已黑了,屋中掌上灯了。
安天寿心里好似万把钢刀扎心,酒也喝不下去。
正在烦得了不得,忽见由外面进来两个人,都是紫花布的裤褂,都有三十多岁,长得凶眉恶目,一脸的横肉。
两个人晃晃悠悠说话,舌头都僵了,大概是喝醉了的样子。
这个说:‘二哥,咱们庄主不是说,每人赏二两银子吗?怎么又不赏呢?’
那人说:‘庄主说话没准,说过了就忘了,也许明天赏,今天只顾喝喜酒了。’
旁边酒铺掌柜的说:‘你们庄主有什么喜事?’
这个说:‘今天我们庄主的叔叔王胜仙王大人来了,提说上金山寺去烧香,因为一个美人,被镇江府知府打了四十大板。他来找我们庄主,派人去把这个美人得来,今天总算是喜事。’
那人说:‘老二,你别说了,这事也是在外头说的?’
这个说:‘不要紧,咱们这方谁敢坏咱们庄主的事。’
焉想到旁边安天寿听的明白,自己一想,他们用什么妖术邪法,把我家小姐抢来的?我去到他家探探去,再作道理。
想罢,给了酒钱,由酒铺出来,绕到西北角上,回头四顾无人,拧身跳上墙去,见里面黑洞洞,一无人声,二无犬吠。
安天寿蹿房越脊,如履平地相仿,探来探去,来到前厅。
这院中是大四合房,北上房五间,南房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
北上房屋中灯光闪烁,安天寿在暗中一探,见里面正面上坐定一人,黄脸膛,头带四楞中,身穿宽领阔袖大红袍白护领,正是王胜仙。
上手一位浪荡公子打扮,乃是风月公子马明。
还有一个蓝脸的,两道朱砂眉,一双金睛叠暴,突出眶外,头带四楞逍遥巾,双飘秀带,身穿宽领阔袖大红袍,这就是蓝面天王秦魁。
下手里坐着一个老道,头带青缎子九梁道中,穿蓝缎色道袍,青护领相衬,白袜云鞋,面似姜黄,浓眉大眼,花白胡须,众人正在一处吃酒。
安天寿看够多时,就听老道说:“王大人,你今天依我说,先别跟她入洞房,叫婆子慢慢劝解她,总是她自己依从答应才好。
再说这一件事,虽然办的严密,可有一节,据我想他等必要去找济颠,都瞒得了,可瞒不了济颠:大概人家也不能善罢甘休。
可是我也不怕济颠,他也未必准是山人的对手,可就怕这件事吵嚷出去,可就不好办了。
他那船上可有一个能人,如要到这里哨探倒好,我将他拿住,可以斩草除根。
王胜仙说:“济颠来也不要紧,他要讲交情,他是我哥哥的替僧,他就不应当管我的事,帮着人家。
他如不讲交情,道爷你只要将他拿住,就把他杀了,有什么祸,都有我呢。
惟可恨镇江府赵翰章,他竟敢打我四十大板子,这个仇非得报不可!
安大寿在暗听的明白,自己一想:“我先救我家小姐要紧,倘若我家小姐有点差错,我拿什么脸去见我家老爷?”
想罢,自己蹿房越脊,各院寻找,找到东跨院。
这院中是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
北上房东里间灯影儿朔朔,人影儿摇摇。
安天寿蹿下来,把窗纸湿了一个小窟窿,往里一看,屋中顺后墙一张床。
地下有椅桌条凳,床上坐着正是金娘小姐。
地下有四个仆妇,都在三十多岁,一个个伶牙俐齿,这个说:“姑娘你就别哭了,你别想不开,你已然来了,反正你也走不了。
这也不是地狱,你这算到了天堂了。你要好好的从了我们大人,享不尽的荣华,受之不尽的富贵,一呼百喏。
你要不依从,把我们大人招恼了,用皮鞭子苔你,也不能一时打死,你到时答应,哪时不打你,但是你后悔可就晚了。
就个说完了,那个老婆子就说:“姑娘你别哭,我告诉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早晚姑娘你也得出聘,还不定给什么人家,就许受了罪。
这个我们大人,乃是当朝秦丞相的兄弟,大人本人是大理寺正卿,你跟了我们大人就是夫人。
妇人女子一辈子,也无非就是吃喝穿带,这个主儿,找都找不着,你还哭。
要依我说,你洗洗脸,搽点粉,换换衣裳,把大人哄乐了,你要一奉十。
这个说一套,那个说一套,都是怜牙俐齿。
安天寿在外面听着,把肺都气炸了。
有心进去杀这四个仆妇,又怕吓着小姐,心想:“莫若叫出来杀。”
想罢,说:“老姐姐们出来,庄主叫我来问劝的怎么样子。”
仆妇一听说:“谁呀?”安天寿说:“我。”说着话,由里面出来两个仆妇,被安天寿一刀一个杀了。
里面两个仆妇,听外面“咕冬咕冬”,赶紧问:“王姐姐你摔躺了?”
安天寿说:“你们来瞧瞧。”这两个人出来,也被安天寿杀了。
安天寿进到屋中要救小姐,抬头一看,小姐踪迹不见,把安天寿吓得亡魂皆冒。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八回-译文
花季的岁数却起了贪欢的心,独角蛟夜间潜入葵花庄。
话说知府赵翰章指责王胜仙冒充官长,打了王胜仙四十大板。知府说:‘我应该重重处罚你,但考虑到你放你走,如果你以后再不安分,遇到我,我一定严惩你。’
说完后,吩咐安天寿和小姐乘船离开,知府自己也坐轿离开了。王胜仙疼得龇牙咧嘴,简直想不通今天为什么会受这么大的苦,气得眼泪汪汪,说:‘好一个镇江府,我如果不取回他的命,不算报仇。’他自己也不能去金山寺了,吩咐开船返回。离这里四十里远的地方是葵花庄,那是秦丞相的家乡。秦丞相家里有一个儿子,名叫秦魁,人称蓝面天王,也是什么坏事都做,经常抢夺良家妇女。王胜仙一想到这里,决定先去找侄儿商量商量,想办法报仇。
不说王胜仙,单说安天寿和小姐去金山寺烧香。金山寺出了很多行善积德的人,济公在外面治病救人很多,大家都欠济公的人情,济公从来没有要过谢礼。这次办善会,重修金山寺,又是一件好事,大家都愿意参与。最少的香资是一百两,五十两都算少的。所有跟济公关系亲近的人,没有一个不到场的。大家还不走,问济公收的香资够不够?如果不够,大家再凑一些。济公说:‘各位不必费心了,富富有余。’
安天寿和小姐交了五百两香资,烧完香,吃完素斋,这才告辞,坐船返回。刚走到葵花庄的江岸,突然刮起一阵怪风,风大得对面看不见人,差点把船掀翻。风过后,一看,丫环和婆子都被杀了,小姐也不见了。丫环和婆子都被杀了,如果说有截江贼,那怎么连人影都没看见呢?这件事怎么办?回去见到老爷,怎么交代?有一位老管家,也是张家的老员工,叫张福。张福说:‘安都头,你不要着急,先在附近打听打听。如果打听到了,那就好,如果打听不到,我们就回金山寺找济公,求他老人家帮我找小姐。反正找不到小姐,我们不能回去。’安天寿没办法,只能弃船登岸,沿着江岸往前走。没走多远,看到一只小渔船。
安天寿说:‘借光,船夫,这附近的村庄叫什么名字?’打渔的说:‘这是葵花庄。’安天寿说:‘这庄子里住的都是些什么人家?’
打渔的说:‘你是外地人吧,不知道。我跟你说说。这位秦魁在我们这里,依仗势力欺压人,经常抢夺良家妇女,我们这里没有人敢惹。’安天寿说:‘我为什么不进去村庄探探呢?这件事来得太奇怪,让人难以捉摸。’
说完,安天寿进入村庄探查。看到路北有一座大门,门口有两扇八字影壁,有上马石,有四棵龙爪槐,挂着幌绳,拴着十几匹骡马。安天寿一看,这里一定是秦相府,这里一定是房子很多。
路南有一家小铺,挂着酒幌子,上面写着‘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安天寿进去,里面没有多少酒座,安天寿找了一张桌子坐下。
伙计过来说:‘大爷要几壶酒?’安天寿说:‘来两壶酒,来两碟菜。’
伙计擦干净桌子,把酒菜摆上,天已经黑了,屋子里点上了灯。安天寿心里像有万把钢刀在扎,酒也喝不下去。正在烦恼不已的时候,忽然看到从外面进来两个人,都是穿着紫花布的裤褂,都有三十多岁,长得凶眉恶目,一脸横肉。两个人摇摇晃晃地说话,舌头都硬了,看起来像是喝醉了。一个人说:‘二哥,咱们庄主不是说每人赏二两银子吗?怎么又不赏了?’另一个人说:‘庄主说话没准,说过了就忘了,也许明天赏,今天只顾喝喜酒了。’旁边酒铺掌柜的说:‘你们庄主有什么喜事?’一个人说:‘今天我们庄主的叔叔王胜仙王大人来了,说要去金山寺烧香,因为一个美人,被镇江府知府打了四十大板。他来找我们庄主,派人去把这个美人弄来,今天总算是喜事。’一个人说:‘老二,你别说了,这事也是在外面说的?’一个人说:‘不要紧,我们这里谁敢坏我们庄主的事。’
没想到旁边安天寿听得很清楚,自己一琢磨,他们用的是什么妖术邪法,把我家小姐抢来的?我为什么不进他家探探呢?想完,付了酒钱,从酒铺出来,绕到西北角,回头四顾无人,翻墙进去,看到里面黑洞洞的,没有一个人声,也没有狗叫声。安天寿跳过房梁,如履平地,探来探去,来到前厅。院子里是四合院,北房五间,南房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北房里灯光闪烁,安天寿在暗中一看,见里面正面上坐定一人,黄脸膛,戴四棱巾,身穿宽领阔袖的大红袍,白护领,正是王胜仙。旁边一位是风流公子打扮,是风月公子马明。还有一个是蓝脸的,两道朱砂眉,一双金睛圆睁,突出眼眶,戴四棱逍遥巾,双飘秀带,身穿宽领阔袖的大红袍,这就是蓝面天王秦魁。下手坐着一位老道,戴青缎子九梁巾,穿蓝缎色道袍,青护领相衬,白袜云鞋,面似姜黄,浓眉大眼,花白胡须,众人正在一起喝酒。
安天寿看够了,就听老道说:‘王大人,你今天就听我的,先别急着和她入洞房,让那个婆子慢慢劝解她,最好是她自己愿意才好。再说这件事,虽然办得很严密,但有一点,我想他肯定会去找济颠,虽然能瞒过别人,但瞒不过济颠:大概人家也不会就此罢休。不过我也不怕济颠,他也不一定是山人的对手,就怕这件事传出去,那就麻烦了。他那船上有个能人,如果来这里侦查,被我抓住,就能一劳永逸。’王胜仙说:‘济颠来了也不要紧,如果他讲交情,他是我哥哥的替僧,他就不应该管我的事,帮着别人。如果他不算交情,道爷你只要将他抓住,就杀了他,有什么祸,都有我担着。最可恨的是镇江府的赵翰章,他竟然敢打我四十大板子,这个仇一定要报!’安大寿在暗中听得很清楚,自己想:‘我现在最重要的是救我家小姐,如果我家小姐出了什么事,我怎么有脸去见我家老爷?’想完之后,他就跳过屋顶,各处寻找,最后找到了东跨院。这个院子里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北房东里间的灯光摇曳,人影晃动。安天寿跳下来,用湿布在窗户纸上戳了一个小洞,往里一看,屋子里顺着后墙有一张床,地上有椅子、桌子、凳子,床上坐着的是金娘小姐。地下有四个仆妇,都在三十多岁,一个个能说会道,这个说:“姑娘你就别哭了,别想不开,你既然来了,反正也走不了。这也不是地狱,你这算是到了天堂了。你要好好听从我们大人,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一呼百应。你要是不听话,把大人惹恼了,用皮鞭子打你,也不会一下打死你,什么时候答应,什么时候不打你,但后悔就来不及了。”那个老婆子接着说:“姑娘你别哭,我告诉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早晚姑娘你也得出嫁,还不一定嫁给什么人,可能还会受罪。我们大人,是当朝秦丞相的兄弟,大人本人是大理寺正卿,你跟了我们大人就是夫人。妇人女子一辈子,无非就是吃穿用度,这个主儿,找都找不到,你还哭。依我说,你洗洗脸,抹点粉,换换衣服,把大人哄高兴了,你要是能好好伺候,就能得到很多好处。”一个说一套,一个说一套,都是能说会道。
安天寿在外面听着,气得肺都要炸了。他本来想进去杀那四个仆妇,又怕吓着小姐,心想:“不如叫她们出来再杀。”想完之后,就说:“老姐姐们出来,庄主叫我来问问劝解的情况。”仆妇一听说:“谁呀?”安天寿说:“我。”说着话,里面出来两个仆妇,被安天寿一刀一个杀了。里面剩下的两个仆妇,听到外面的声音“咕咚咕咚”,赶紧问:“王姐姐你摔倒了?”安天寿说:“你们来看看。”这两个人出来,也被安天寿杀了。安天寿进到屋中要救小姐,抬头一看,小姐的踪迹不见了,吓得他魂飞魄散。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八回-注解
花太岁:指代花名,太岁是古代对年岁的称呼,花太岁即指代年轻美貌的男子。
淫心贪欢报:淫心,指贪恋女色之心;贪欢,指沉溺于享乐;报,指报复。
独角蛟:独角蛟是神话传说中的生物,通常指有独角的水中神兽,这里可能指代某个有特殊能力的人。
葵花庄:葵花庄可能是指某个家族的宅邸,葵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秦丞相:秦丞相指的是古代的宰相,这里可能指代某个权势显赫的官员。
蓝面天王:蓝面天王可能是指某个外表奇特、性格凶猛的人,或者是某种神话中的角色。
截江贼:截江贼是指古代在江河上拦劫船只的盗贼。
安天寿:可能是指某个人的名字,此处为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
金山寺:金山寺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座著名古刹,这里可能指代寺庙或修行之地。
济公:济公是民间传说中的得道高僧,以幽默、机智、行侠仗义著称。
香资:指用于烧香拜佛的钱财。
素斋:指不含有肉类成分的素食。
上马石:古代官宦人家门前用来供人上马休息的石头。
龙爪槐:一种树名,因其枝桠形状似龙爪而得名。
幌绳:挂招牌或广告用的绳子。
骡马:骡子与马,古代交通工具。
酒幌子:挂在酒铺门口的招牌,上面写着招揽顾客的口号。
逍遥巾:一种古代头巾,常与逍遥、自在等意境相关。
青缎子九梁道中:道中是道士的意思,青缎子九梁道中可能指某种道士的服饰或头饰。
云鞋:古代一种鞋子的样式,通常为道士或文人所穿。
姜黄:一种黄色颜料,也指颜色像姜黄的东西。
王大人:指故事中的男主角,可能是一位有权势的官员。
老道:指道士,这里可能是一位有经验的修行者或智者。
入洞房:指新婚夫妇进入新房,开始共同生活的仪式。
婆子:指老年妇女,这里可能是指王大人的家仆或家中的老妇人。
济颠:指济公,是宋代著名的和尚,以幽默、机智、行侠仗义著称。
山人:指隐居山中的高人,这里可能是指济公。
能人:指有特殊才能或技能的人。
哨探:指侦察、监视。
斩草除根:比喻彻底解决问题,不留后患。
王胜仙:故事中的女主角,安天寿的妹妹。
替僧:指代替他人修行的人,这里可能是指王胜仙的哥哥因故不能出家,由济公代替。
赵翰章: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是王胜仙的仇人,镇江府的官员。
打板子:古代的一种刑罚,用板子打屁股。
东跨院:指房屋的东面跨过的院子。
北房:指房屋的北面房间。
南房:指房屋的南面房间。
配房:指与正房相对或相连的房屋。
灯影儿朔朔:形容灯光摇曳不定。
人影儿摇摇:形容人影晃动。
金娘小姐:故事中的女主角,王胜仙。
伶牙俐齿:形容人说话利落,口才好。
大理寺正卿:古代官职,大理寺是掌管刑狱的官署,正卿是其中的高级官员。
夫人:古代对已婚女子的尊称,这里指王胜仙如果嫁给了王大人,将成为他的妻子。
吃喝穿带:指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
庄主:指庄园的主人,这里可能是指王大人。
肺都气炸了:形容非常愤怒或生气。
一刀一个杀了:形容动作迅速,一击必杀。
亡魂皆冒:形容非常害怕或惊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八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写了安天寿在关键时刻的内心挣扎和行动,以及他所处环境的紧张氛围。
首句‘安天寿看够多时’表明了安天寿在观察和等待的耐心,他对于眼前发生的事情有着深刻的洞察。
‘老道说’引入了另一个角色,老道的建议‘先别跟她入洞房,叫婆子慢慢劝解她’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于女性婚姻的重视,以及通过劝说来达到目的的智慧。
‘这一件事’和‘据我想他等必要去找济颠’揭示了事件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同时也暗示了济颠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可是我也不怕济颠’表现了安天寿的勇气和自信,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也不退缩。
‘可就怕这件事吵嚷出去’反映了安天寿对于事件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担忧,这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名誉和地位的看重。
‘我将他拿住,可以斩草除根’展现了安天寿的决心和手段,他愿意采取极端措施来解决问题。
王胜仙的回答‘济颠来也不要紧’以及‘他如不讲交情,道爷你只要将他拿住,就把他杀了’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这个仇非得报不可’体现了王胜仙的强烈情感和对个人荣誉的执着。
‘安大寿在暗听的明白’表明了安天寿的细心和机智,他能够从旁听中获取信息并做出判断。
‘我先救我家小姐要紧’反映了安天寿的忠诚和责任感,他愿意为了家人冒险。
‘蹿房越脊,各院寻找’描绘了安天寿的敏捷和决心,他不顾一切地寻找小姐。
‘这院中是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以及‘北上房东里间灯影儿朔朔,人影儿摇摇’通过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和神秘的氛围。
‘地下有椅桌条凳,床上坐着正是金娘小姐’直接引出了故事的核心人物和情节。
‘这个说一套,那个说一套,都是怜牙俐齿’通过仆妇们的对话,展示了她们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使用花言巧语的手段。
‘安天寿在外面听着,把肺都气炸了’表现了安天寿的愤怒和无力感,他面对的是一群狡猾和冷酷的对手。
‘有心进去杀这四个仆妇,又怕吓着小姐’体现了安天寿的矛盾心理,他既要保护小姐,又要对付敌人。
‘老姐姐们出来,庄主叫我来问劝的怎么样子’是安天寿采取行动的契机,他通过这个机会杀死了仆妇。
‘这两个人出来,也被安天寿杀了’展现了安天寿的果断和决绝,他愿意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安天寿进到屋中要救小姐,抬头一看,小姐踪迹不见’揭示了故事的高潮,安天寿的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把安天寿吓得亡魂皆冒’表现了安天寿的惊恐和无助,他面临着未知的挑战。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为读者留下了悬念,同时也为故事的继续发展提供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