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五回-原文
群魔怒摆金光阵 道缘偷盗斩魔剑
话说八魔摆下魔火金光阵,把两位罗汉炼在当中。
忽听外面一声“无量佛”,来者乃是神童子褚道缘,怀中抱定斩魔剑。
八魔一看,吓得惊魂千里。
书中交代:褚道缘由江口跟老仙翁分手,老仙翁上九松山松泉寺去找长眉罗汉借降魔杵。
褚道缘够奔万松山云霞观,在道路上急似箭头,恨不能肋生双翅,驾起趁脚风,一天赶到万松山。
这座山极高,每逢下过雨后,由山缝里冒出白烟就是云。
这座山原是一座宝山,当初褚道缘在这庙里当道童,人也聪明,李涵龄也甚喜爱他。
今天褚道缘来到庙门首,自己一想我先别进去,我已然拜了济公,我要明说要斩魔剑,许我师爷爷不肯给我。
我到里面必须见机而作。
自己想罢,到了角门拍了两下,只听里面说:“来了。”门开了,褚道缘一看,认识是紫霞真人李涵龄的徒弟道童清风。
这庙中有两个童子,一名清风,一名明月。和诸道缘都算是同门师兄弟,今日一见,褚道缘连忙施礼,说:“师兄你从哪里来?我听你说归了三宝佛门,是有这样一件事吗?”
褚道缘把拜济公之故一说,二人往里走了。
道缘问:“师爷他老人家在那院中吗?”清风说:“未在庙中,走了有十数日,去朝北海去了,留我二人看庙,师兄到此有什么事吗?”
褚道缘说:“到屋中我慢慢告诉你。”到了东院北上房,明月接见行礼已毕,三人落座。
清风叫明月倒茶去,褚道缘本是心中有事着急,说:“师弟,我今来是为我师父济公,他老人家本是西方罗汉,因为多管闲事,在常州地方有一座慈云观,有一个老道叫赤发灵官邵华风,招军买马,聚草屯粮,陷害黎民百姓。
济公帮着常州府兵败慈云观。邵华风逃在万花山圣教堂,我有个小师兄叫悟禅,到万花山圣教堂去拿邵华风,惹了八魔。
悟禅放火烧了圣教堂,跟八魔结下了冤仇。八魔现在金山寺摆魔火金光阵,把济公炼到阵内,要一过四五天,把罗汉的金光炼散了,济公就得没命。
他老人家本是一位务正参修的人,可惜要丧在八魔之手。
我同老仙翁给解劝,老仙翁跟八魔翻了脸,把老仙翁的乾坤奥妙大葫芦给炸了。
现在老仙翁去上九松山松泉寺找灵空长老求降魔宝杵,我来找师爷爷借斩魔剑,非得这两种宝贝,拿不了八魔。
既是真人没在家,二位师弟慈悲慈悲,把斩魔剑借给我使一使。
我去救了济公长老,我赶紧就给送回来,我也不能要祖师爷的宝贝。
清风、明月一听,说:“这件事我们两个人可没有这么大胆子,祖师爷知道,我们担不了。
前者皆因你偷了八宝云光装仙袋去,祖师爷打了我二人一顿,说我二人不留神,这件事我们更不敢了。”
褚道缘说:“二位师弟行点好罢,济公原来是一位罗汉,要没有这斩魔剑,就得死在八魔之手,出家人也讲究积福做德。
我去救了济公,急速就送回来,决不能叫二位师弟受责。
再说就即便祖师爷知道,这是一件好事,祖师爷也不能怪。”
清风、明月说:“师兄你说什么,我二人也不敢做主。”
褚道缘说:“你二人知道斩魔剑在哪里放着不知道?”
清风说:“知道可知道,我二人不敢告诉你。”
褚道缘说:“当初我在这庙里当道童,我可知道这口剑在五层殿的悬龛里供着,此时我可不知道挪了地方没有?”
清风、明月说:“你既知道地方,你自己找去,我二人也不敢管你。
祖师爷爷问,我二人就说不知道,我二人也不担这沉重,总不是由我二人嘴里告诉你的。”
褚道缘说:“既然如是,二位师弟既不管,我自己找去。
二位师弟不拦我,我就感念二位师弟的好处。”
清风说:“你是我们大师兄,我二人也不敢拦你呀,你要瞪眼,我二人也不敢惹你。”
褚道缘说:“我也不敢跟二位师弟瞪眼,我去找去。”
立刻来到后面,到五层殿悬龛上一找并没有,褚道缘一想,怪呀,怎么会没有呢?愣了半天,自己一想,反正在这庙里,我慢慢找,不能找不着。
想罢自己各处寻找,直找了一夜,至次日早饭时,找到最后殿悬龛上一看,正是斩魔剑。
上面有一块象牙牌子,写的明白。
褚道缘一看,有黄缎套丝沙鱼皮鞘,赤金什件黄绒穗头,黄绒挽手,褚道缘当初在这庙里当过道童,见过这口剑,果然不错。
褚道缘一见,心中甚为喜悦。
先拜了八拜,口中祝告已毕,这才伸手将此剑请下来,到了跨院,说:“二位师弟,多耐点烦罢,我三两天就送回来,要是祖师爷不回来更好了。”
清风、明月说:“我二人全不管,任凭你的量办。
你在这庙里各处翻寻,我二人也拦不了,但愿祖师爷不回来,你赶回来。”
褚道缘说:“就是。”
说罢,即告辞出了云霞观,驾起趁脚风,心急似箭,恨不能肋生双翅,一步赶到金山寺。
好容易赶到了江口,远远一看,只见金山寺里面魔火高有千丈,庙门关着,那烧香逛庙的人也来不了,看着金山寺如同下雾一般,也不知庙里有什么事。
褚道缘来到庙前用手一指,庙门开了。
褚道缘直看不见里面的金光,褚道缘一声喊嚷,说:‘好孽障,大胆,山人来也!’
正南方正是天河吊叟杨明远,桂林樵夫王九峰,二人回头一看,吓得惊魂千里。
知道褚道缘是紫霞真人李涵龄的徒孙,手中抱定一口宝剑像斩魔剑。
杨明远说:‘你我远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何必因为济颠跟我等做对?’
褚道缘说:‘你知道济颠是我什么人?’
杨明远说:‘你是老道,他是和尚,他是你什么人?’
褚道缘说:‘他是我师父,你等既跟我师父为仇,你我就是冤家对头。’
杨明远、王九峰一听;说:‘济颠既是你师父,我等冲得你,不炼他就是了。我们万花山圣教堂,冲你算白烧了。我们回万花山,叫他回那灵隐寺,从此两罢干戈,你看怎么样?’
褚道缘这个时节要答应了,倒是一件正事。
褚道缘当时恨不能把八魔剐了,方出胸中之气。
立刻说:‘不行,我今天非杀你们不可。’
说着话,伸手拉宝剑。
书中交代:这口剑有什么好处呢?原来这口剑要一出鞘,有一片白光,专能将魔火赶散,最利害无比,名曰斩魔剑。
当初八魔乃是六合童子悚海为尊,只因他在外面无所不为,常常害人,紫霞真人李涵龄查山,用这口剑斩过他,把八魔制服的,故此八魔就怕李涵龄,同长眉罗汉这一僧一道,余者别无惧怕之人。
焉想到今天褚道缘盗来这口剑,并非是真斩魔剑。真的他如何拿得了来?紫霞真人恐怕有精灵到庙中去盗斩魔剑。故此预备这口剑。
今天褚道缘自以为是真的,伸手一拉剑,并无白光,褚道缘就一愣,八魔早看出来不是斩魔剑,杨明远一想,先下手力强,伸手拉丧门剑一晃,天火、地火、人火三昧真火,扑奔褚道缘。
褚道缘想跑,如何跑得了?被火烧的连人带剑烧的皮焦肉烂。
济公此时也顾不了救他,口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王九峰说:‘杨大哥,你这个乱可惹大了。他是紫霞真人的徒孙,你把他烧死,倘如紫霞真人要来了给他报仇,该当如何?’
杨明远说:‘已就烧死了,就是李涵龄来,你我也可以跟他以死相拼。莫非永远老怕他,何时是个了局。’
正说着话,只听外面一声喊嚷:‘道缘呀,你死的好苦。’不知来者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五回-译文
一群恶魔愤怒地摆出了金光阵法,道缘偷取了斩魔剑。
书中提到,八魔摆出了魔火金光阵,将两位罗汉困在其中。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无量佛’,来者是神童子褚道缘,他怀中抱着斩魔剑。八魔一见,吓得魂飞魄散。
褚道缘在江口与老仙翁分别后,老仙翁前往九松山松泉寺找长眉罗汉借降魔杵。褚道缘则急忙赶往万松山云霞观,在路上疾走如箭,恨不得长出翅膀,驾风而行,一天之内就赶到了万松山。
万松山非常高,每次下雨后,山缝中会冒出白烟,那便是云。这座山原本是一座宝山,褚道缘曾在这里当道童,他聪明伶俐,李涵龄也很喜欢他。今天,褚道缘来到庙门前,心想先不进去,他已经拜过济公,如果明说要斩魔剑,济公的师爷爷可能不会给他。他决定进去后见机行事。
他想完之后,敲了两下角门,里面有人回应‘来了’,门开了,褚道缘认出是紫霞真人李涵龄的徒弟道童清风。庙中有两个童子,一个叫清风,一个叫明月,都是褚道缘的同门师兄弟。褚道缘连忙行礼,询问清风从哪里来,是否真的归入了三宝佛门。
褚道缘说明了拜济公的原因,两人一起进了庙。道缘问:‘师爷他老人家在哪个院子里吗?’清风回答:‘不在庙中,已经离开十几天了,去朝北海了,留我们两个看庙,师兄你来有什么事吗?’褚道缘说:‘到屋子里我再慢慢告诉你。’
到了东院北上房,明月行礼后,三人坐下。清风叫明月去倒茶,褚道缘心急如焚,说:‘师弟,我来是为了我师父济公,他老人家本是西方罗汉,因为多管闲事,在常州地方有一座慈云观,有一个老道叫赤发灵官邵华风,他招兵买马,囤积粮食,陷害百姓。济公帮助常州府兵败慈云观。邵华风逃到万花山圣教堂,我有一个小师兄叫悟禅,去万花山圣教堂捉拿邵华风,惹上了八魔。悟禅放火烧了圣教堂,与八魔结下了仇。现在八魔在金山寺摆出了魔火金光阵,把济公困在阵中,要过四五天,把罗汉的金光炼散,济公就会丧命。他老人家本是一位正直修行的人,可惜要死在八魔手中。我和老仙翁去劝解,老仙翁与八魔翻脸,把他的乾坤奥妙大葫芦炸了。现在老仙翁去九松山松泉寺找灵空长老求降魔宝杵,我来找师爷爷借斩魔剑,非得这两种宝贝,才能对付八魔。既然真人不在家,两位师弟就发发慈悲,把斩魔剑借给我用一用。我去救了济公长老,我马上就送回来,我不能要祖师爷的宝贝。’
清风、明月一听,说:‘这件事我们两个可不敢这么大胆,祖师爷知道了,我们担不起责任。之前因为你偷了八宝云光装仙袋,祖师爷打了我二人一顿,说我们不留神,这件事我们更不敢了。’褚道缘说:‘二位师弟行行好,济公原来是一位罗汉,没有这斩魔剑,就会死在八魔手中,出家人也讲究积福行善,我去救了济公,马上就送回来,决不会让二位师弟受责。再说,就算祖师爷知道了,这也是一件好事,祖师爷也不会怪罪。’清风、明月说:‘师兄你说什么,我们两个也不敢做主。’褚道缘说:‘你们知道斩魔剑放在哪里吗?’清风说:‘知道,但我们不敢告诉你。’褚道缘说:‘当初我在这里当道童时,我知道这把剑在五层殿的悬龛里供奉着,现在我也不知道它是否移动了位置?’清风、明月说:‘你知道位置,你自己去找,我们两个不敢管你。祖师爷问起来,我们就说不知道,我们也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总不能由我们嘴里告诉你。’褚道缘说:‘既然如此,二位师弟既然不管,我自己去找。如果二位师弟不拦我,我就感激二位师弟的好意。’清风说:‘你是我们大师兄,我们两个不敢拦你呀,你要瞪眼,我们两个也不敢惹你。’褚道缘说:‘我也不敢跟二位师弟瞪眼,我去找找。’
他立刻来到后面,到五层殿悬龛上一找,并没有找到,褚道缘想,奇怪,怎么会没有呢?愣了半天,自己想,反正在这庙里,我慢慢找,一定能找到。想完之后,他四处寻找,找了一夜,到第二天早饭时,最后在殿悬龛上找到了斩魔剑。剑上有一块象牙牌子,上面写着字。褚道缘一看,剑套是黄缎子,剑鞘是赤金什件,穗头是黄绒,挽手也是黄绒,褚道缘当初在这里当道童时见过这把剑,确实没错。褚道缘一见,心中非常高兴。先拜了八拜,口中祈祷完毕,这才伸手将剑请下来,到了跨院,说:‘二位师弟,请耐心等待,我两三天就送回来,如果祖师爷不回来更好了。’清风、明月说:‘我们两个全不管,随你处理。你在这庙里到处找,我们两个也拦不住你,但愿祖师爷不回来,你赶快回来。’褚道缘说:‘是的。’说罢,就告辞离开了云霞观,驾起趁脚风,心急如焚,恨不得长出翅膀,一步就赶到了金山寺。
好不容易赶到了江口,远远望去,只见金山寺里魔火高耸有千丈,庙门紧闭,烧香拜佛的人也无法进入,看着金山寺就像被雾气笼罩,也不知道庙里发生了什么事。褚道缘来到庙前,用手一指,庙门就开了。褚道缘看不见里面的金光,他一声大喝,说:“好孽障,大胆,山人来也!”正南方站着天河吊叟杨明远和桂林樵夫王九峰,二人回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他们知道褚道缘是紫霞真人李涵龄的徒孙,手中握着的是一把宝剑,就像斩魔剑。杨明远说:“我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为何要因为济颠与我等为敌?”褚道缘说:“你知道济颠是我什么人?”杨明远说:“你是道士,他是和尚,他怎么会是你什么人?”褚道缘说:“他是我的师父,既然你们与我师父为敌,那我们就是仇敌。”杨明远和王九峰一听,说:“既然济颠是你师父,那我们就放过他,我们万花山圣教堂与你无冤无仇,我们回万花山去,让他回灵隐寺,从此两不相干,你看如何?”褚道缘这时如果答应,倒是一件好事。但褚道缘此时恨不得把八魔都斩尽杀绝,于是立刻说:“不行,我今天非杀你们不可。”说着,他伸手去拔宝剑。
书中交代:这把剑有什么好处呢?原来这把剑一出鞘,会有一片白光,专门用来驱散魔火,威力无比,名叫斩魔剑。当初八魔由六合童子悚海为首,只因他在外面胡作非为,常常害人,紫霞真人李涵龄巡山时,用这把剑斩过他,才将八魔制服,所以八魔都怕李涵龄,只有长眉罗汉这一僧一道,其他人都不怕。没想到今天褚道缘偷来了这把剑,却并非真正的斩魔剑。真正的斩魔剑他又如何能拿到?紫霞真人担心有妖精到庙中偷斩魔剑,所以准备了这把剑。今天褚道缘以为自己拿到了真的斩魔剑,伸手一拉剑,却没有白光,褚道缘一愣,八魔早就看出这不是斩魔剑。杨明远心想,先发制人,于是伸手一挥,天火、地火、人火三昧真火,直冲褚道缘。褚道缘想逃跑,但如何跑得掉?被火烧得连人带剑都烧得皮焦肉烂。济公此时也顾不上救他,只是念着:“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王九峰说:“杨大哥,你这次可是惹大麻烦了。他是紫霞真人的徒孙,你把他烧死了,如果紫霞真人来了,给他报仇,那我们怎么办?”杨明远说:“已经烧死了,就算李涵龄来了,我们也可以与他拼命。难道我们永远都要怕他,什么时候才能有个了结?”
正说着话,只听外面一声大喊:“道缘,你死得好惨。”不知道来的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五回-注解
群魔怒摆金光阵:群魔:指众多邪恶的魔众。金光阵:一种道教法术,以金光为阵,用以困住或消灭敌人。此句描述众多魔众愤怒地布置了一种强大的法阵。
道缘偷盗斩魔剑:道缘:指褚道缘,一个道教中的修行者。偷盗:在此处指未经允许取走。斩魔剑:一种具有强大法力的剑,专门用来斩杀魔物。
罗汉:佛教中的高级修行者,已经达到了涅槃的境界,具有强大的法力。
无量佛:佛教用语,表示对佛的敬仰和赞叹。
神童子:指褚道缘,因其聪明才智而得名。
乾坤奥妙大葫芦:指老仙翁的法宝,具有神秘的法力。
三宝佛门:指佛教中的三宝,即佛、法、僧。
慈云观:一个道教宫观,位于常州。
赤发灵官邵华风:一个道教中的神祇,被描述为邪恶的角色。
万花山圣教堂:杨明远和王九峰所在的宗教组织。
八魔:小说中的邪恶势力,由六合童子悚海为尊。
金山寺: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金山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以建筑宏伟和风景秀丽著称。
斩魔剑:传说中的神剑,能够斩杀魔物,具有强大的法力。
八宝云光装仙袋:一种神秘的袋子,可以装载宝物。
灵空长老:指上九松山松泉寺中的长老,具有高深的佛法。
祖师爷:对道教的创始人或高阶修行者的尊称。
魔火:在这里指的是金山寺内发生的某种神秘或邪恶的火焰,可能是比喻某种灾难或邪恶势力。
庙门:指金山寺的入口大门,古代寺庙的庙门通常在非开放时间会关闭。
褚道缘:小说中的人物,紫霞真人李涵龄的徒孙,手持宝剑,与济颠等人为敌。
紫霞真人李涵龄:小说中的道教人物,褚道缘的师父,具有高强的法力。
济颠:小说中的和尚,褚道缘的师父,以性格豁达、行为怪诞著称。
天河吊叟杨明远:小说中的人物,与褚道缘对立。
桂林樵夫王九峰:小说中的人物,与杨明远一同与褚道缘为敌。
宝剑:指褚道缘手中的剑,具有特殊功能。
六合童子悚海:八魔的首领,因其邪恶行为被紫霞真人李涵龄用斩魔剑制服。
长眉罗汉:小说中的佛教人物,与紫霞真人李涵龄一同对抗八魔。
灵隐寺:济颠和尚所在的寺庙,位于杭州。
三昧真火:佛教中的一种火,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丧门剑:杨明远使用的剑,具有攻击性。
八魔剐了:剐,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将人分尸。
精灵:指具有神秘力量的生物或鬼魂。
道缘呀,你死的好苦:这是对褚道缘遭遇不幸的感叹,表达了对他的同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三十五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武侠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紧凑的情节推进,展现了古文化中关于道教、佛教以及武侠世界的丰富内涵。
首句‘好容易赶到了江口’以平实的语言开篇,营造出一种历经艰难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氛围,为后文的紧张情节做了铺垫。
‘只见金山寺里面魔火高有千丈’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金山寺内魔火的猛烈,同时也暗示了寺内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
‘褚道缘来到庙前用手一指,庙门开了’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褚道缘的神通广大,同时也体现了道教中对于法术的运用。
‘褚道缘一声喊嚷,说:“好孽障,大胆,山人来也!”’此句中的喊嚷,不仅表现了褚道缘的豪迈,也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
‘正南方正是天河吊叟杨明远,桂林樵夫王九峰,二人回头一看,吓得惊魂千里’通过杨明远和王九峰的反应,进一步渲染了褚道缘的威猛。
‘褚道缘说:“你知道济颠是我什么人?”’这句话体现了道教中师徒关系的尊崇,同时也为后文杨明远和王九峰的退让埋下伏笔。
‘杨明远说:“你我远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何必因为济颠跟我等做对?”’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江湖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为了各自的信仰和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褚道缘这个时节要答应了,倒是一件正事’这句话表现了褚道缘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想要和平解决争端,另一方面又对敌人充满了仇恨。
‘书中交代:这口剑有什么好处呢?’通过这一段书中的插叙,揭示了斩魔剑的神奇之处,以及紫霞真人李涵龄的智慧和威望。
‘褚道缘就一愣,八魔早看出来不是斩魔剑’这句话揭示了褚道缘的失误,同时也为后文杨明远和王九峰的胜利埋下伏笔。
‘杨明远说:“已就烧死了,就是李涵龄来,你我也可以跟他以死相拼。”’这句话表现了杨明远和王九峰的决绝,同时也为后文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正说着话,只听外面一声喊嚷:“道缘呀,你死的好苦。”’这句话以悬念的方式结束,为读者留下了悬念,期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