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十五回-原文
话说济公过去,一把揪住大汉。
和尚说:“好东西!你没造化,你要在那里多站一刻的工夫,我把五吊钱就给了你;你打算抢了走,那可不行。你只有五百文的命,若要拿五吊跑,我把你揪到钱塘县打场官司。”
那大汉一听一害怕,用力一扯,撒腿就跑。
和尚说:“追。”
那大汉忙不择路,刚一拐胡同,正遇见一个磁器担子。
他没存神给碰了,摔了十七个碗,两个碟子,一算四吊五百钱。
大汉没法,不得不赔,给人家四吊五,剩了五百,不怪和尚说他心不好。
和尚把钱都施舍完了,正往前走,见前面来了两位员外,一位是赵文会,一位是苏北山。
一见济公,苏北山二人赶过来行礼,说:“师父,你老人家的官司冤了。我们听说师父被秦相府锁了去,我等甚不放心,今日特地到灵隐寺去探访。”
济公说:“我官司已完了,秦相也未把我怎么样。”
便把相府之事向二人说了一遍。
苏北山一听说:“今天可曾吃过酒了?”
济公说:“我正要想吃酒。你二人这时上哪去?”
苏北山说:“我等听家人传说,有一官家之女落在烟花,只不知是真是假。我二人要去瞧瞧。”
和尚说:“好,我也去瞧瞧。”
赵文会说:“师父,你老人家要上勾栏院,有些不便了。你是出家人,讲究修道参禅,要到那个地方去,岂不被人耻笑?”
和尚说:“逢场作戏,也未为不可。你我三人,就此前往。”
苏北山哈哈大笑,三个人一同向前行,见前面是东西的一条胡同,上写烟花巷。
进了胡同,是路北第二个门,见上门高悬门灯,门上有一副对联,上写的:“初鼓更消,推杯换盏多美乐。鸡鸣三唱,人离财散落场空。”
和尚看毕,三个人往里面走,才一进去,门房便让:“原来是赵老爷、苏老爷二位员外来了!”
和尚抬头一看,迎门是照壁,墙头前有一个鱼盆,里面栽的是荷叶莲花。
照壁上有四句诗,上写道:下界神仙上界无,贱人须用贵人扶。兰房夜夜迎新客,斗转星移换丈夫。
三个人往里面走,只见那院中方砖铺地,北上房五间,前廊后院,东西配房各三间,东西配着还有院子。
院子里搭着大天棚。
北上房柱子上有一副对句,上面写的:“歌舞庭前,栽满相思树。白莲池内,不断连理香。”
横批是:“日进斗金。”
三个人方到院中,见由上房出来一位仆妇,说:“苏老爷、赵老爷来了!今天怎样这等安闲?”
高打竹帘,三个人进到上房一看,见靠北墙一张花梨俏头案,头前一张八仙桌子,一边一张椅子,条案上摆着一个水晶鱼缸,里面养住龙睛凤尾的蛋黄鱼,东边摆着一个果盘,里面又有许多果子,西面摆着镜子,墙上挂着一幅条山,上面是画的半截身子一个美人,有人题了四句诗,上写道:
百般休态百般姣,不画全身画半腰,可恨丹青无妙笔,动人情处未曾描。
下面写着:“借花主人题。”
两旁又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的是: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偏长。”
赵文会看罢,点了点头,果然是风月天生一种人。
三人落座,老鸨儿说:“老爷,今日是哪阵风把你老爷刮来,许久不到这里了。”
苏北山说:“我等听家人说,你这里新接来一个美人,把她叫出来,我们见见。”
鸨儿说:“我这院人皆是新接来的,我唤来你们老爷看罢。”
说了一声:“吩咐见客!”
只听外面娇滴滴声音婉转,软却却万种风流,进来四名美妓,个个皆是光梳洗头,淡敷胭脂粉,轻扫蛾眉,身穿华服,到了赵员外、苏员外二人跟前站定。
问了姓名,都瞧有一穷和尚也坐在那里,众妓掩口而笑。
济公说:“好好,苏北山你二人看这几人如何?”
苏员外说:“也好。”
和尚说:“你看那些人都好。按我说,芙蓉白面,尽是带肉骷髅,美丽红妆,皆是杀人利刀。”
说罢,提起笔在桌子上拿了信纸,随手写了一首七律:
烟花妓女俏梳妆,洞房夜夜换新郎,一双玉腕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装就几般娇羞态,做成一片假心肠,迎新送旧知多少,故落娇羞泪两行。
赵文会二人看了,哈哈大笑。
只听鸨儿说:“老爷吩咐叫哪个伺候?”
用手指定报名:兰香、秋桂、莲芳、小梅,苏北山说:“不是这几人,你家新接来那个,我听说还是宦家之女,误入烟花,我等是访她而来。”
那鸨儿素知道这二位是临安首户有钱,连忙说:“二位老爷不提那新买之人,倒也罢了。提起那新买之人,一言难尽。
原来我们吃这行饭的人,一老就不行了。
我有一个女儿,叫花花太岁王胜仙大人买去作妾。
我虽得几百银子,指着它吃,坐食山空,我才买了一个人。
此人原来是金陵人,她父亲先年作过刺史,母早亡,因被议在京,住在胡万成店。
她父亲叫尹铭传,要在京找个门路,哪想到被骗子骗了几千银子,功名也未得着。
他一口气病在店中三个月,把积的几文全行用完,便死了。
他女儿春香就卖身葬父,我用了三百五十两买来。
及至过来,她一看是烟花院便恼了,要寻死。
我一细问她,合共使了一百两都叫胡万成转了。
胡万成告诉她,是卖与官家为妾,她一见是勾栏院就要死。
还是我苦诉我的苦处,这三百五十两甚不容易,你若死就苦了我了!
她也好,说暂在我这里避难,如遇知音之人,把她赎出去,银子少不了我的。
她亲笔写了首诗,说:“如有绅商文雅之人,可给他一看。”
苏北山说:“你拿来我看。”
鸨儿取来展开一看,二位员外一愣。
上写:
万种忧愁诉向谁?对人欢喜背人悲。
此诗莫作寻常看,一句诗成千泪垂。
济公三个看毕,问:“尹春香在哪院?我等要见此人。”
鸨儿说:“在东院,本是我女的住房,三位爷跟我来。”
苏北山等站起来,同她出了上房,向东有四扇屏门,进去也是一所院落,三合房,北上房前出廊,后出厦。
掀帘而入,只见北壁上挂住四屏条,两旁有联头。
一条上画一个女子在门首站立,有五六个男子都不走,站在那里瞧女子。
上面有人题的诗句:
一緺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欹倚门前翘首立,往来多少断肠人。
第二条上画的是一个女子,在那里梳头,一个男子仿佛要走,那个女子仿佛不叫男子走。
画的甚是传神,上面也有人题了四句诗:
姻缘本是百年期,相思日久岂肯离,描神画影传体态,二人心事二人知。
第三条上画的是一个女子,一位公子拉着手,仿佛要去安睡的样子。
上面也有人题了四句诗:
欲砌雕栏花两枝,相逢却是未开时,姣姿未贯风和雨,嘱咐东君好护持。
第四条上画的是一张床,上面有帐慢,露出男女安眠半春的意思。
上面也有人题了四句诗:
鸾凤相交颠倒颠,五陵春色会神仙,轻回杏脸金钗坠,浅扫蛾眉云鬓偏。
两旁边的对联上写的是:“室贮金钡十二,门迎珠履三千。”
二位员外瞧了一瞧,果然是别有一番的风景。
进了屋中坐下,见东里间垂着落地帐慢,西里间也是如此。
东墙挂的条山,上面的牡丹富贵图,有人题四书两句:“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两旁又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的是:“名教中有乐地,风月外无多谈。”
鸨儿到里面说:“姑娘,今有赵老爷、苏老爷特前来过访,久仰姑娘这样的高才美貌。”
就听见里面娇滴滴的声音说:“原来二位老爷来此探访,待奴出去看看。”
用手掀起帘子,由里面走出一位女子来。
赵文会、苏北山连济公睁眼一看,果然是国色天姿,一种柔情玉骨,婉转动人。
不知尹春香见了苏赵二员外,毕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十五回-译文
话说济公过去,一把揪住大汉。和尚说:‘好东西!你没造化,你要是在那里多待一会儿,我就给你五吊钱;你想要抢走,那可不行。你只有五百文的命,若想拿五吊钱逃跑,我就把你带到钱塘县打官司。’那大汉一听,害怕了,用力一扯,拔腿就跑。和尚说:‘追。’那大汉慌不择路,刚一拐弯,正遇到一个卖瓷器的人。他没留神,撞倒了十七个碗,两个碟子,总共四吊五百钱。大汉没办法,不得不赔,给了人家四吊五,剩下五百,怪不得和尚说他心不好。和尚把钱都施舍完了,正往前走,见前面来了两位员外,一位是赵文会,一位是苏北山。一见济公,苏北山二人赶过来行礼,说:‘师父,你老人家的官司冤了。我们听说师父被秦相府抓了去,我们很不放心,今天特地到灵隐寺去探访。’济公说:‘我官司已经结束了,秦相也没有对我怎么样。’便把相府的事情向二人说了一遍。苏北山一听说:‘今天可曾吃过酒了?’
济公说:‘我正想要吃酒。你们二人这时上哪去?’苏北山说:‘我们听家人传说,有一个官家之女落入了烟花巷,只不知是真是假。我们二人要去看看。’和尚说:‘好,我也去看看。’赵文会说:‘师父,你老人家要去勾栏院,有些不方便。你是出家人,讲究修道参禅,要去那种地方,岂不被人耻笑?’
和尚说:‘逢场作戏,也未为不可。我们三人,就此前往。’苏北山哈哈大笑,三个人一同向前走,见前面是东西的一条胡同,上写烟花巷。进了胡同,是路北第二个门,见上门高挂门灯,门上有一副对联,上写的:‘初鼓更消,推杯换盏多美乐。鸡鸣三唱,人离财散落场空。’和尚看毕,三个人往里面走,刚一进去,门房便说:‘原来是赵老爷、苏老爷二位员外来了!’和尚抬头一看,迎门是照壁,墙头前有一个鱼盆,里面种的是荷叶莲花。照壁上有四句诗,上写道:‘下界神仙上界无,贱人须用贵人扶。兰房夜夜迎新客,斗转星移换丈夫。’
三个人往里面走,只见那院中方砖铺地,北上房五间,前廊后院,东西配房各三间,东西配着还有院子。院子里搭着大天棚。北上房柱子上有一副对句,上面写的:‘歌舞庭前,栽满相思树。白莲池内,不断连理香。’横批是:‘日进斗金。’三个人方到院中,见由上房出来一位仆妇,说:‘苏老爷、赵老爷来了!今天怎么这么悠闲?’高挂竹帘,三个人进到上房一看,见靠北墙一张花梨俏头案,头前一张八仙桌子,一边一张椅子,条案上摆着一个水晶鱼缸,里面养着龙睛凤尾的蛋黄鱼,东边摆着一个果盘,里面有许多果子,西面摆着镜子,墙上挂着一幅条山,上面是画的半截身子一个美人,有人题了四句诗,上写道:‘百般休态百般娇,不画全身画半腰,可恨丹青无妙笔,动人情处未曾描。’下面写着:‘借花主人题。’两旁又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的是:‘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偏长。’赵文会看罢,点了点头,果然是风月天生一种人。三人落座,老鸨儿说:‘老爷,今日是哪阵风把你老爷刮来,许久不到这里了。’苏北山说:‘我们听家人说,你这里新接来一个美人,把她叫出来,我们见见。’鸨儿说:‘我这院人皆是新接来的,我唤来你们老爷看罢。’说了一声:‘吩咐见客!’只听外面娇滴滴声音婉转,软绵绵万种风流,进来四名美妓,个个皆是光梳洗头,淡抹胭脂粉,轻扫蛾眉,身穿华服,到了赵员外、苏员外二人跟前站定。问了姓名,都瞧有一穷和尚也坐在那里,众妓掩口而笑。济公说:‘好好,苏北山你二人看这几人如何?’苏员外说:‘也好。’和尚说:‘你看那些人都好。按我说,芙蓉白面,尽是带肉骷髅,美丽红妆,皆是杀人利刀。’说罢,提起笔在桌子上拿了信纸,随手写了一首七律:‘烟花妓女俏梳妆,洞房夜夜换新郎,一双玉腕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装就几般娇羞态,做成一片假心肠,迎新送旧知多少,故落娇羞泪两行。’赵文会二人看了,哈哈大笑。只听鸨儿说:‘老爷吩咐叫哪个伺候?’用手指定报名:兰香、秋桂、莲芳、小梅,苏北山说:‘不是这几人,你家新接来那个,我听说还是宦家之女,误入烟花,我们是为她而来。’那鸨儿素知道这二位是临安首户有钱,连忙说:‘二位老爷不提那新买之人,倒也罢了。提起那新买之人,一言难尽。原来我们吃这行饭的人,一老就不行了。
我有一个女儿,叫花花太岁王胜仙大人买去作妾。我虽得几百银子,指着它吃,坐食山空,我才买了一个人。此人原来是金陵人,她父亲先年作过刺史,母早亡,因被议在京,住在胡万成店。她父亲叫尹铭传,要在京找个门路,哪想到被骗子骗了几千银子,功名也未得着。他一口气病在店中三个月,把积的几文全行用完,便死了。他女儿春香就卖身葬父,我用了三百五十两买来。及至过来,她一看是烟花院便恼了,要寻死。我一细问她,合共使了一百两都叫胡万成转了。胡万成告诉她,是卖与官家为妾,她一见是勾栏院就要死。还是我苦诉我的苦处,这三百五十两甚不容易,你若死就苦了我了!她也好,说暂在我这里避难,如遇知音之人,把她赎出去,银子少不了我的。
她亲自写了一首诗,说:‘如果有文雅的绅士商人,可以给他看看。’苏北山说:‘你拿来给我看看。’鸨儿拿来展开一看,两位员外都愣住了。诗上写着:
万种忧愁向谁诉说?对人欢喜背后却悲伤。这首诗不要当作平常的诗来看,每句诗都能让人泪流成河。
济公看完了,问:‘尹春香在哪个院子?我们要见这个人。’鸨儿说:‘在东院,那是我的女儿的房间,三位老爷跟我来。’苏北山等人站起来,跟着她出了上房,向东有四扇屏风门,进去也是一个小院子,三合房,北面的上房前面有走廊,后面有厦子。
掀开帘子进去,只见北墙上挂着四幅屏条,两旁有对联。第一幅上画着一个女子站在门口,有五六个男子都不走,站在那里看女子。上面有人题的诗句是:
一束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倚靠门前抬头立,往来多少断肠人。
第二幅上画的是一个女子在那里梳头,一个男子好像要走,那个女子好像不让男子走。画得非常传神,上面也有人题了四句诗:
姻缘本是百年期,相思日久岂肯离,描神画影传体态,二人心事二人知。
第三幅上画的是一个女子,一位公子拉着她的手,好像要去安睡的样子。上面也有人题了四句诗:
想要砌起雕栏花两枝,相逢却是未开时,美好身姿未经历风和雨,嘱咐东君好好保护。
第四幅上画的是一张床,上面有帐幔,露出男女半春安眠的意思。上面也有人题了四句诗:
鸾凤相交颠倒颠,五陵春色会神仙,轻轻回转杏脸金钗坠,轻轻扫过蛾眉云鬓偏。
两边的对联上写着:‘室内藏金钡十二,门外迎珠履三千。’两位员外看了一眼,果然是别有一番景致。进了屋中坐下,看到东边里间挂着落地帐幔,西边里间也是如此。东墙上挂着条幅,上面是牡丹富贵图,有人题了四句《四书》中的话:‘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两旁又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名教中有乐地,风月外无多谈。’鸨儿到里面说:‘姑娘,今天有赵老爷、苏老爷特地来拜访,久仰姑娘这样的才貌双全。’就听见里面传来娇滴滴的声音说:‘原来二位老爷来此探访,我出去看看。’她用手掀起帘子,从里面走出一位女子来。赵文会、苏北山和济公睁开眼睛一看,果然是国色天香,一身柔情玉骨,婉转动人。不知道尹春香见到苏赵两位员外后,会有怎样的反应,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十五回-注解
济公:济公,又称济公活佛,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和尚,以机智、幽默、行侠仗义著称,是佛教禅宗的化身之一。
圣僧:圣僧指的是具有高深佛学造诣和道德修养的僧人,这里可能指济公。
赵文会:赵文会,此处可能是人名,指文中出现的两位员外之一。
诗施恻隐:诗施恻隐,指以诗歌表达同情和怜悯之情。
钱塘县:钱塘县,古代县名,今属浙江省杭州市,这里指钱塘县的地方。
官司:官司,指诉讼案件。
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
秦相府:秦相府,指秦相的官邸,这里可能指秦相府的官员。
勾栏院:勾栏院,指古代供艺人表演的场所,也指妓院。
烟花巷:烟花巷,指古代妓女居住的地方。
磁器担子:磁器担子,指卖磁器的商贩。
官家之女:官家之女,指出身官宦之家的女子。
宦家之女:宦家之女,指出身宦官家庭的女子。
金陵:金陵,古称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
刺史: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州的行政和军事。
宦官:宦官,古代宫廷中的官员,多由阉人担任。
花花太岁:花花太岁,指好色之徒。
尹铭传:尹铭传,人名,春香的父亲。
胡万成:胡万成,人名,与春香有关的人。
三百五十两:三百五十两,古代货币单位,一两等于现在的半两。
赎出去:赎出去,指用钱将人从困境中买出来。
绅商:绅商指的是有地位、有财富的商人,他们通常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文雅:文雅指的是有文化修养、举止得体、谈吐文雅。
员外:员外是古代对富商、地方豪绅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绅士。
鸨儿:鸨儿是指古代妓院中的老鸨,即妓院的女老板。
屏门:屏门是一种装饰性的门,常用于古代住宅和官府中。
三合房:三合房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由三个房间组成,通常为正房、东厢房和西厢房。
屏条:屏条是古代屏风上的装饰性横幅。
凤髻:凤髻是古代女性的一种发式,以模仿凤凰的羽毛形状为特点。
牙梳:牙梳是用象牙制成的梳子,是古代女性的发饰之一。
欹倚:欹倚是指身体倾斜倚靠。
断肠人:断肠人原指极度悲伤的人,这里形容因相思而痛苦的人。
姻缘:姻缘是指婚姻缘分,通常指命中注定的婚姻关系。
描神画影:描神画影是指生动地描绘人物的形象或神情。
雕栏:雕栏是指雕刻精美的栏杆。
东君:东君是古代对太阳的别称,这里比喻保护者。
鸾凤相交:鸾凤相交是指夫妻和谐相处,比喻夫妻恩爱。
五陵春色:五陵春色是指古代富贵人家的生活场景,这里形容豪华的春日景象。
杏脸:杏脸是指像杏子一样红润的脸庞,形容女子美丽。
蛾眉:蛾眉是指细长的眉毛,古代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名教:名教是指儒家思想,这里指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风月:风月是指男女情爱之事,这里指风流韵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十五回-评注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万种忧愁诉向谁?对人欢喜背人悲’一句,点明了主人公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女子在人前欢笑与人后悲伤的矛盾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此诗莫作寻常看,一句诗成千泪垂’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力量。诗人告诫读者,这首诗并非寻常之作,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深的悲伤,足以让人泪流满面。
济公询问尹春香的所在,鸨儿的回答揭示了尹春香的住处,同时也暗示了她的身份。这里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古代妓院的生活环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和束缚。
诗中四屏条的画面和诗句,分别描绘了女子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第一屏条描绘了女子门前等待的场景,诗中‘一緺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貌,而‘往来多少断肠人’则表达了她的孤独与无奈。
第二屏条的画面和诗句,展现了女子与男子的情感纠葛。‘姻缘本是百年期,相思日久岂肯离’表达了女子对于爱情的执着,而‘描神画影传体态,二人心事二人知’则暗示了两人之间的默契。
第三屏条的画面和诗句,描绘了女子与公子之间的温馨场景。‘欲砌雕栏花两枝,相逢却是未开时’表达了女子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姣姿未贯风和雨,嘱咐东君好护持’则表达了她对于爱情的珍惜。
第四屏条的画面和诗句,展现了男女之间的欢愉。‘鸾凤相交颠倒颠,五陵春色会神仙’形象地描绘了两人之间的欢愉,而‘轻回杏脸金钗坠,浅扫蛾眉云鬓偏’则展现了女子的娇媚。
诗中的对联和条山画,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室贮金钡十二,门迎珠履三千’反映了当时妓院奢华的生活,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则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贫富的淡泊。
最后,诗中描绘了尹春香的美貌和气质,以及她对苏赵二员外的反应。这里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貌,也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位女子。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妓院中女子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