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十二回-原文
施妙法鬼入闹秦宅 治奇病济公戏首相
话说赵斌正要给王兴解绳扣,忽有人在后面把赵斌抱住。
赵斌打算要夺身出去,哪想到摇不动,回头一看,原来是济公长老。
赵斌说:“师父,你快放开我。只当你老人家为秦相所害,不想到师父还在这里。”
济公方才松手,说:“赵斌,你把他们的绳扣挑开,跟我往屋中来,我有话说。”
赵斌把王兴夫妻解放下来。
济公掏出两块药,把王兴夫妻被打的伤痕治好。
和尚进了屋中,上面一坐,大口喝酒,大把抓菜,满面抹油,赵斌说:“好,这桌酒原给师父预备下了。”
和尚说:“赵斌,你往西厢房北里间屋中,有四只箱子,第三只箱子内有黄金一匣,重百两,有白银六封,重三百两,你给拿来。”
赵斌急忙到那里去一找,果然济公说的不错。
赵斌把金银拿过来,济公方才问:“王兴,你是哪里人?”
王兴说:“我原籍是余杭县人。”
济公说:“王兴,你把这金银拿去,明天可同你母亲雇只船逃回余杭县去罢。
你家中破坏的东西,给赵斌罢。你有这金银,到家买些地作个买卖,也足够你们度日子了。”
王兴一听,急忙趴在地上,给罗汉磕头。
济公说:“赵斌,你可送他夫妻走罢。”
赵斌说:“师父,你在这里不要紧么?我原打算杀了秦相,给你老人家报仇。”
济公说:“不要你问,我自有道理,三日后你必听得到信。”
赵斌点头答应,正要走,只听那旁有人说:“小子们跟我走,看看王兴的妻子从我不从。”
众恶奴答应说:“是。”
只见打着灯光,原来是二公子追命鬼秦桓,由相府回来,领了一群恶奴。
原来是听说东府闹鬼,他便去给秦相请安。
秦相疼儿子,怕他害怕,不叫他进去,叫他回自己花园养息,故此率领众人回来。
方一到花园子,就想起王兴之妻说:“小子们,去看那王兴之妻从我不从。如其不从,我活活把她打死。”
赵斌一听,大吃一惊,道:“师父,可了不得了!要把咱们躲到屋里。”
济公说:“不要紧。”
和尚用手往外一指,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秦桓偶然打了一个冷战,扑咚栽倒在地。
众家人上前搀扶,大众一乱。
赵斌趁他一乱,领着王兴夫妻直奔花园子角门,由角门出去,送王兴夫妻到家。
第二天一早,王兴同他母亲妻子叫船逃走,把家中破坏东西给了赵斌,这话不表。
单说济公见赵斌等走后,吃饱喝足,仍然回归东府空房。
且说这里秦桓摔了一个跟头,心中觉得惊慌。
有众家人把他扶至房中。
秦桓说:“哎呀,好热!”
秦玉把帽子给摘下来,秦桓说:“热!”
家人又把袍子脱下来。
秦桓仍叫热,连忙把趁袍脱下来。
秦桓说:“热。”
秦玉又把靴子袜子脱了。
秦桓说:“热。”
秦玉把大褂中衣又脱了。
秦桓叫热,秦玉吩咐快给打扇。
打扇也是热,秦玉叫抬进两块冰来。
手下人才把冰抬进来,秦桓叫好冷,即把冰抛去。
秦桓说:“冷。”
照旧把褂裤穿上。
还叫冷,又把袜子靴子穿上。
秦桓说:“冷。”
穿上趁袍还叫冷,套上袍子还是冷,加上帽子还是冷,盖上两床被还是说冷。
秦王叫上火盆,才把火盆引着,秦桓又嚷热,把火盆拿出去,还是热,仍然又脱衣裳。
书不多叙。
如是者冷了热,热了冷四五次,天色已不早了。
秦桓突然说:“脑袋里痒,痒的难过。快来人给我搔!”
秦玉过去用手一搔,哪知道越搔越大,倾刻间脑袋长的如麦斗相仿,吓的秦玉也不敢搔了,众家人一个个目瞪口呆。
天已光亮了,秦玉说:“快给东府送信罢。”
秦相本是告假,也不上朝,闹了半夜的鬼,也没有审问和尚,天色明了,正要休息,外面有家丁进来报告说,“有人来送信,公子爷病了。”
秦相一听,父子关心,急忙带着从人来至秦桓花园子。
秦相到了屋中一看,见秦桓躺在炕上打滚,脑袋大的如斗。
秦相就急了,说:“你们这些奴才,真正可恼!公子爷的这般重病,为何不早送信与我?”
秦玉说:“相爷有所不知,昨天夜间公子由东府回来,偶然跌了一个筋斗,到屋内就叫热,脱了又说冷,穿上又叫热,如此者数次,后来就叫脑袋痒,奴才就替他搔。越搔越大,这病来得奇怪。”
秦相连忙吩咐:“快请有名先生来调治。”
家人答应。
那临安城内有两位名医,一位叫指下活人汤万方,一位叫赛叔和李怀春。
家人忙至李怀春家相请。
李怀春一听是秦相府,不能不去,随同家人来至相府门首,去往里回报。
秦相心急如火,赶忙吩咐有请。
家人带领李怀春来至里面。
秦相见李怀春头戴四楞逍遥巾,身穿蓝袍子大氅,篆底官靴,气宇轩昂,一表作凡。
连忙请到屋中,有人献上茶来。
李怀春给公子秦桓一诊脉,便心中纳闷。
眼瞧他脑袋甚大,看寸关尺六脉十二经,并没有病。
察看多时,不知他脑袋之病,从哪经所得,实在自己无法用药。
方才说:“公子这病,小生才疏学浅,相爷另请高明罢,我实不能治。”
秦相说:“我怎知道谁是高明?李先生你必知道,给引荐一位。”
李怀春心想:“我要治不了,汤二哥也不能治,他治不了的病,我也不能治。除我二人之外,还有谁可引荐?”
想罢说:“相爷,我实无人可荐。”
秦相一听真急了,说:“你既不能治我儿的病,又没人可荐,你今天休想出我这相府!”
李怀春一听:“只知以势力压人!”
猛然心中一想:“我何不把济师父荐来?”
想罢说:“相爷,要给公子治病,只有一个人,就是酒醉疯颠,衣衫不整,恐相爷见怪。”
秦相说:“这有何妨,只要他能给我儿治病。”
李怀春说:“可是出家人。”
秦相说:“不问出家人,只能治病便好。你可说来,快请去!”
李怀春说:“乃是西湖灵隐寺济颠。”
秦相一听,说:“原来是他呀!现在疯僧在我东院里锁着。”
李怀春一听锁着济公,心中方才明白:“怪不得他长大头瓮。”
秦相赶忙吩咐家人:“去把疯僧叫来,他要能把我儿的病治好,我放他回庙,免他之罪。”
家人急忙来到东院空房一看,众和尚都起来。
家人说:“和尚,你这造化大了。”
济公说:“灶火大,费点柴。”
家人说:“我家相爷叫你去替公子治病,你能治好了,放你回庙。”
和尚说:“你们相爷他把我锁来,要过堂审我,一叫我就到,叫我和尚给治病,你就说我说的刷了。”
家人一听说:“好,我就照你这话回相爷去。”
家人就回来,见秦相说:“回相爷呀,我去说丞相叫和尚去治病,他说要过堂审他,一叫就到,叫治病他说刷了。”
秦相不懂这句话,问李怀春什么叫刷了。
李怀春微然一笑说:“这句话,乃是一句戏言。
相爷要叫他治病,须下一请字。”
秦相疼儿子,说:“好,你等去,就说我请他来治病呢。”
家人想:“真是和尚走运。”
连忙来至东院,见和尚说:“和尚,真真你的架子太大了,我家相爷叫我来请你治病。”
和尚说:“你家相爷安居首相,位列三台,我和尚同他平日并无往来,他要交结僧道,叫御史言官知道,就把你给参了。”
家人一听说:“好,和尚,你说的好,我去给你报告,见我家大人去。”
自己到了西花园之内见了秦相,说:“回相爷,我去到那边面见和尚。
奴才说,大人请他给公子治病。
他说大人官居首相,位列三台,他合大人素无来往,说大人交接僧道,要叫御史言官知道,就把大人给参了。”
秦相一闻此言,勃然大怒,说:“好大胆的僧人!”
李怀春说:“相爷不要生气,要教和尚给公子治病,大人必须亲自一往。”
秦相见公子满床乱滚,没奈何道:“李先生,你要随我同往。到了那里,看和尚怎样?”
李怀春答应:“是。”
随同秦相到了东府空房院内。
秦相咳嗽一声,谓是叫家人知道我来,你们都要规矩点。
果然房中众家了听见都站起来,说:“大人来了。”
济公说:“众位,这是狗叫唤。”
众家人连忙止住:“不要胡说,我家大人来了。”
只见秦相同李怀春进来,到了济公面前。
秦相说:“和尚,只因我小儿得了奇怪之病,本阁特来请你治病。”
和尚说:“我是被大人拿锁子锁来的,并不是请我来治病的。”
秦相一听,便勃然大怒道:“好好。”
李怀春一见事情不好,连忙说:“大人暂息雷霆之怒,我前去必要把济公请来。”
秦相只得往后一退。
只见李先生过去说了一夕话,圣僧便施佛法,大展神通,要来戏耍秦相。
不知后来之事毕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十二回-译文
话说赵斌正要给王兴解绳扣,忽有人在后面把赵斌抱住。赵斌想要挣脱出去,却没想到动弹不得,回头一看,原来是济公长老。赵斌说:“师父,您快放开我。我以为您老人家被秦相害了,没想到您还在这里。”济公这才松手,说:“赵斌,你帮他们解开绳扣,跟我进屋,我有话要说。”赵斌把王兴夫妻解放出来。济公拿出两块药,为王兴夫妻治好了被打的伤痕。和尚进屋后,一屁股坐下,大口喝酒,大把抓菜,脸上沾满了油。赵斌说:“好,这桌酒本来是为师父预备的。”和尚说:“赵斌,你到西厢房北里间的屋子里,有四只箱子,第三只箱子里有一匣黄金,重一百两,还有六封白银,重三百两,你去拿来。”赵斌急忙去找,果然如济公所说。赵斌把金银拿过来,济公才问:“王兴,你是哪里人?”王兴说:“我原籍是余杭县人。”济公说:“王兴,你拿这些金银,明天可以和你母亲一起雇船逃回余杭县。你家中被破坏的东西,就给赵斌吧。有了这些金银,你回家买些地做点买卖,也足够你们过日子的了。”王兴一听,急忙跪在地上,向罗汉磕头。济公说:“赵斌,你可以送他们夫妻离开了。”赵斌说:“师父,您在这里没事吧?我本来打算杀了秦相,给您报仇。”济公说:“不用你管,我有我的办法,三天后你必会听到消息。”赵斌点头答应,正要走,只听旁边有人说:“小子们,跟我来,看看王兴的妻子是否愿意跟我。”众恶奴答应说:“是。”只见灯光闪烁,原来是二公子追命鬼秦桓,带着一群恶奴。原来是他听说东府闹鬼,便去给秦相请安。秦相疼爱儿子,怕他害怕,不让他进去,让他回自己的花园休息,所以他带着众人回来。一到花园,他就想起王兴的妻子说:“小子们,去看看王兴的妻子是否愿意跟我。如果不愿意,我就活活打死她。”赵斌一听,大吃一惊,说:“师父,糟了!我们得躲到屋里去。”济公说:“不用怕。”
和尚用手一指,念出六个字:“唵嘛呢叭咪吽。”秦桓突然打了个冷战,扑通一声倒在地上。众家人上前搀扶,场面一片混乱。赵斌趁乱,带着王兴夫妻直奔花园角门,从角门出去,送他们回家。第二天一早,王兴和他的母亲妻子雇船逃走,把家中被破坏的东西给了赵斌,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单说济公见赵斌等人离开后,吃饱喝足,又回到了东府的空房。再说秦桓摔了一跤,心中感到惊慌。有众家人把他扶到房中。秦桓说:“哎呀,好热!”秦玉把帽子摘下来,秦桓说:“热!”家人又把他的袍子脱下来。秦桓还说热,连忙把袍子脱了。秦桓说:“热。”秦玉又把靴子和袜子脱了。秦桓说:“热。”
秦玉把大褂里的衣服又脱了。秦桓说热,秦玉吩咐快给他打扇。打扇也是热,秦玉又叫人抬两块冰来。手下人才把冰抬进来,秦桓说好冷,就把冰扔了。秦桓说:“冷。”照旧把衣服裤子穿上。还觉得冷,又把袜子和靴子穿上。秦桓说:“冷。”穿上衣服还觉得冷,套上袍子还是冷,戴上帽子还是冷,盖上两床被子还是说冷。
秦王叫人点上火盆,才把火盆点燃,秦桓又喊热,就把火盆拿出去,还是热,又脱了衣服。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就这样,冷了热,热了冷,反复四五次,天色已晚。秦桓突然说:“脑袋里痒,痒得难受。快来人给我挠!”秦玉过去用手一挠,哪知道越挠越痒,瞬间脑袋长得像麦斗那么大,吓得秦玉也不敢再挠了,众家人一个个目瞪口呆。天已大亮,秦玉说:“快给东府送信吧。”秦相原本请假,也没有上朝,闹了一夜的鬼,也没有审问和尚,天色亮了,正要休息,外面有家丁进来报告说,“有人来送信,公子爷病了。”
秦相一听,父子俩都很关心,急忙带着随从来到秦桓的花园。秦相到了屋中一看,见秦桓躺在炕上打滚,脑袋长得像斗。秦相就急了,说:“你们这些奴才,真是可恶!公子爷的病这么重,为什么早不告诉我?”秦玉说:“相爷,您不知道,昨天晚上公子从东府回来,不小心摔了一跤,到屋子里就喊热,脱了衣服又说冷,穿上衣服又喊热,如此反复几次,后来就喊脑袋痒,我们就给他挠。越挠越痒,这病来得真是奇怪。”
秦相连忙吩咐:“快请有名的大夫来治疗。”家人答应。那临安城里有两位名医,一位叫指下活人汤万方,一位叫赛叔和李怀春。家人急忙去请李怀春。
李怀春一听到是秦相府,觉得非去不可,于是和家人一起来到相府门口,然后进去报告。
秦相焦急得像火烧一样,急忙吩咐请李怀春进来。家人带着李怀春来到府内。
秦相见李怀春戴着四棱逍遥巾,穿着蓝色的大氅,脚穿官靴,气度不凡,便请他进屋,有人献上了茶。
李怀春给公子秦桓诊脉后,心里感到很奇怪。看他的头很大,但按寸关尺六脉十二经,并没有发现病症。观察了许久,也不知道他的头大是从哪个经络来的,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用药。
于是说:‘公子这病,我能力有限,相爷还是另请高明吧,我真的治不了。’秦相说:‘我怎么知道谁是高明呢?李先生你一定知道,请你给我推荐一个。’李怀春心想:‘如果我治不了,汤二哥也治不了,他治不了的病,我也不能治。除了我们二人之外,还有谁能推荐呢?’想完之后说:‘相爷,我真的没有人可以推荐。’秦相一听,非常着急,说:‘既然你治不了,又没有人可以推荐,你今天休想离开我的相府!’李怀春一听,心想:‘只知道用势力压人!’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推荐济师父呢?’想完之后说:‘相爷,要给公子治病,只有一个人,就是那个酒醉疯颠,衣衫不整的人,恐怕相爷会怪罪。’秦相说:‘这有什么关系,只要他能给我儿子治病就好。’李怀春说:‘可是他是出家人。’秦相说:‘不问是不是出家人,只要能治病就好。你说说看,快去请他来!’李怀春说:‘是西湖灵隐寺的济颠。’
秦相一听,说:‘原来是他啊!现在他已经被我关在东院里了。’李怀春一听济公被关着,心里才明白:‘怪不得他头大得像个大缸。’秦相急忙吩咐家人:‘去把疯僧叫来,如果他能够治好我儿子的病,我就放他回庙,免了他的罪。’家人急忙来到东院空房,和尚们都已经起床。
家人说:‘和尚,你的运气真不错。’济公说:‘火大点,烧点柴。’家人说:‘我家相爷叫你去给公子治病,如果你能治好,就放你回庙。’和尚说:‘你们相爷把我锁来,说是要审问我,我一叫就到,叫我治病,我就说刷了。’家人一听,说:‘好,我就这样回相爷。’家人回来见秦相,说:‘回相爷,我去那边见了和尚。奴才说,大人请他给公子治病。他说大人官居首相,位列三台,他和大人平时没有来往,说大人交接僧道,要是让御史言官知道了,就把大人给参了。’秦相一听,非常生气,说:‘好大胆的僧人!’李怀春说:‘相爷不要生气,要请和尚给公子治病,大人必须亲自去一趟。’秦相见儿子病得厉害,无奈地说:‘李先生,你和我一起去吧。到了那里,看看和尚会怎么做。’李怀春答应:‘是。’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东院的空房。
秦相咳嗽一声,意思是让家人知道他来了,让他们都规矩点。果然,房里的所有人都站起来,说:‘大人来了。’济公说:‘各位,这是狗叫唤。’众家人连忙制止:‘不要胡说,我家大人来了。’只见秦相和李怀春进来,到了济公面前。
秦相说:‘和尚,因为我的小儿得了怪病,我特地来请你治病。’和尚说:‘我是被大人用锁链锁来的,并不是被请来治病的。’秦相一听,非常生气,说:‘好好。’李怀春一见情况不妙,连忙说:‘大人暂且息怒,我必须去请济公来。’秦相只得后退一步。
只见李怀春过去和济公说了一夜的话,圣僧便施展佛法,大显神通,想要戏弄秦相。不知后来的事情会怎样,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十二回-注解
施妙法:运用高超的技艺或方法,此处指济公长老施展法术。
鬼入闹秦宅:鬼魂进入秦家的住宅,指故事中济公长老以法术进入。
治奇病:治疗罕见的疾病,此处指济公长老治愈秦桓的怪病。
济公:济公,又称济颠僧,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和尚,以机智、幽默、行侠仗义著称。
戏首相:戏弄首相,此处指济公长老以戏谑的方式对待秦相。
赵斌:故事中的角色,可能是济公的弟子或助手。
王兴:故事中的角色,余杭县人,被济公救助。
余杭县:位于中国浙江省,是古代的一个县名。
秦宅:秦相的住宅,秦相可能是指秦桧,南宋时期的宰相。
秦相:秦桧,南宋宰相,以奸臣著称。
绳扣:系绳的结扣,此处指王兴夫妻被绑的绳子。
六字真言:佛教用语,指“唵嘛呢叭咪吽”,为佛教密宗的重要咒语。
秦桓:秦相的儿子,故事中的反派角色。
追命鬼:指秦桓的恶名,意为追逐命运、无法逃脱的鬼。
恶奴:指秦桓身边的恶劣奴仆。
和尚:指济公长老,此处是对他的尊称。
罗汉:佛教中的一种菩萨,代表智慧与慈悲。
东府:指秦相的住宅。
角门:住宅中的小门,常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出入。
火盆:一种用于取暖的盆状器具,内放炭火。
汤万方:临安城内的名医。
赛叔和李怀春:临安城内的名医,此处可能是对他们的合称。
秦相府:秦相府指的是秦国的宰相府,这里可能是指某个朝代中的一位宰相的官邸,宰相是古代中国的高级官员,负责国家的行政事务。
四楞逍遥巾:四楞逍遥巾是一种古代的男子头饰,通常由丝质材料制成,四角翘起,象征着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蓝袍子大氅:蓝袍子大氅是一种宽大的外衣,蓝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代表高贵和纯洁。
篆底官靴:篆底官靴是指靴子底部有篆体文字的官靴,篆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写字体,这里可能指官靴上装饰有篆体文字,以示身份和地位。
气宇轩昂:形容人气质不凡,气度不凡,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仪表和风度。
寸关尺六脉十二经:寸关尺是中医脉诊的三个部位,六脉是指手上的六个脉位,十二经是指中医理论中的十二条主要经络。
高明:指医术高超的人,这里用来形容能够治疗疑难杂症的医生。
西湖灵隐寺济颠:西湖灵隐寺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古寺,济颠是寺中的一位高僧,以行为放荡不羁、医术高明著称。
疯僧:指行为举止不拘小节、看似疯癫的僧人,这里指济颠。
过堂审:古代官场中的一种审判程序,指在公堂上对犯人进行审问。
刷了:在这里是一种口语表达,意思是“答应了”,可能源自方言或俗语。
三台:古代指天、地、人三界,这里指官职显赫,地位崇高。
御史言官:御史和言官都是古代中国的官职,御史负责监察官员,言官负责直言进谏。
圣僧:对高僧的一种尊称,这里指济颠。
神通:佛教用语,指神妙莫测的能力或法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十二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李怀春与秦相府之间的故事,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以下是对每行的赏析。
‘李怀春一听是秦相府,不能不去,随同家人来至相府门首,去往里回报。’ 这句话通过李怀春的动作和内心活动,展现了他对秦相府的尊敬和对医术的责任感。
‘秦相见李怀春头戴四楞逍遥巾,身穿蓝袍子大氅,篆底官靴,气宇轩昂,一表作凡。’ 这是对李怀春外貌的描写,突出了他的气质和身份。
‘李怀春给公子秦桓一诊脉,便心中纳闷。’ 这里通过李怀春的内心活动,表现了他对病情的困惑和无能为力。
‘秦相说:“我怎知道谁是高明?李先生你必知道,给引荐一位。”’ 这句话体现了秦相对李怀春的信任和对医术的尊重。
‘李怀春心想:“我要治不了,汤二哥也不能治,他治不了的病,我也不能治。除我二人之外,还有谁可引荐?”’ 这段心理活动展现了李怀春的谦虚和自省。
‘李怀春说:“相爷,我实无人可荐。”’ 这句话进一步突出了李怀春的诚实和无奈。
‘秦相说:“你既不能治我儿的病,又没人可荐,你今天休想出我这相府!”’ 这句话展现了秦相的急躁和权力欲。
‘李怀春一听:“只知以势力压人!”’ 这句话反映了李怀春对秦相态度的不满。
‘李怀春说:“我何不把济师父荐来?”’ 这句话体现了李怀春的机智和对济公医术的信任。
‘秦相说:“这有何妨,只要他能给我儿治病。”’ 这句话再次体现了秦相对医术的尊重。
‘李怀春说:“可是出家人。”’ 这句话突出了济公的身份和特殊地位。
‘秦相说:“不问出家人,只能治病便好。你可说来,快请去!”’ 这句话展现了秦相的果断和对济公的信任。
‘李怀春说:“乃是西湖灵隐寺济颠。”’ 这句话介绍了济公的身份,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秦相一听,说:“原来是他呀!现在疯僧在我东院里锁着。”’ 这句话揭示了济公的处境,也为他的出场做了铺垫。
‘秦相赶忙吩咐家人:“去把疯僧叫来,他要能把我儿的病治好,我放他回庙,免他之罪。”’ 这句话展现了秦相的仁慈和对儿子的关爱。
‘家人急忙来到东院空房一看,众和尚都起来。家人说:“和尚,你这造化大了。”’ 这句话反映了家人对济公的期待和祝福。
‘和尚说:“灶火大,费点柴。”’ 这句话是济公的幽默回应,也为他的形象增添了一丝神秘。
‘家人说:“我家相爷叫你去替公子治病,你能治好了,放你回庙。”’ 这句话再次强调了秦相对济公的信任。
‘和尚说:“你们相爷他把我锁来,要过堂审我,一叫我就到,叫治病他说刷了。”’ 这句话展现了济公的机智和对秦相的调侃。
‘家人一听说:“好,我就照你这话回相爷去。”’ 这句话体现了家人的忠诚和对济公的信任。
‘家人就回来,见秦相说:“回相爷呀,我去说丞相叫和尚去治病,他说要过堂审他,一叫就到,叫治病他说刷了。”’ 这句话反映了家人对济公的忠诚和对秦相的汇报。
‘秦相不懂这句话,问李怀春什么叫刷了。’ 这句话体现了秦相的疑惑和对医术的不理解。
‘李怀春微然一笑说:“这句话,乃是一句戏言。相爷要叫他治病,须下一请字。”’ 这句话揭示了济公的幽默和机智。
‘秦相疼儿子,说:“好,你等去,就说我请他来治病呢。”’ 这句话展现了秦相对儿子的关爱和对济公的尊重。
‘家人想:“真是和尚走运。”’ 这句话反映了家人对济公的期待和祝福。
‘连忙来至东院,见和尚说:“和尚,真真你的架子太大了,我家相爷叫我来请你治病。”’ 这句话展现了家人对济公的尊重和对秦相的忠诚。
‘和尚说:“你家相爷安居首相,位列三台,我和尚同他平日并无往来,他要交结僧道,叫御史言官知道,就把你给参了。”’ 这句话反映了济公的清高和对世俗的蔑视。
‘家人一听说:“好,和尚,你说的好,我去给你报告,见我家大人去。”’ 这句话体现了家人的忠诚和对济公的信任。
‘自己到了西花园之内见了秦相,说:“回相爷,我去到那边面见和尚。奴才说,大人请他给公子治病。他说大人官居首相,位列三台,他合大人素无来往,说大人交接僧道,要叫御史言官知道,就把大人给参了。”’ 这句话反映了家人对济公的忠诚和对秦相的汇报。
‘秦相一闻此言,勃然大怒,说:“好大胆的僧人!”’ 这句话展现了秦相的愤怒和对济公的不满。
‘李怀春说:“相爷不要生气,要教和尚给公子治病,大人必须亲自一往。”’ 这句话体现了李怀春的劝解和对济公的尊重。
‘秦相见公子满床乱滚,没奈何道:“李先生,你要随我同往。到了那里,看和尚怎样?”’ 这句话展现了秦相的无奈和对儿子的关爱。
‘李怀春答应:“是。”’ 这句话体现了李怀春的忠诚和对医术的责任感。
‘随同秦相到了东府空房院内。’ 这句话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
‘秦相咳嗽一声,谓是叫家人知道我来,你们都要规矩点。’ 这句话展现了秦相的威严和对家人的管理。
‘果然房中众家了听见都站起来,说:“大人来了。”’ 这句话反映了家人对秦相的尊敬和服从。
‘济公说:“众位,这是狗叫唤。”’ 这句话是济公的幽默回应,也为他的形象增添了一丝神秘。
‘众家人连忙止住:“不要胡说,我家大人来了。”’ 这句话反映了家人对秦相的尊敬和对济公的尊重。
‘只见秦相同李怀春进来,到了济公面前。’ 这句话为故事的高潮部分做了铺垫。
‘秦相说:“和尚,只因我小儿得了奇怪之病,本阁特来请你治病。”’ 这句话再次强调了秦相对济公的信任和对儿子的关爱。
‘和尚说:“我是被大人拿锁子锁来的,并不是请我来治病的。”’ 这句话展现了济公的机智和对秦相的调侃。
‘秦相一听,便勃然大怒道:“好好。”’ 这句话展现了秦相的愤怒和对济公的不满。
‘李怀春一见事情不好,连忙说:“大人暂息雷霆之怒,我前去必要把济公请来。”’ 这句话体现了李怀春的机智和对医术的责任感。
‘秦相只得往后一退。’ 这句话展现了秦相的无奈和对儿子的关爱。
‘只见李先生过去说了一夕话,圣僧便施佛法,大展神通,要来戏耍秦相。’ 这句话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也为济公的形象增添了神秘。
‘不知后来之事毕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这句话为故事的结尾,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