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八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八回-原文

董士元欺心求圣僧 孔烈女被逼投古井

话说济公一扬手说:“就凭这个要五吊钱。”

掌柜的一瞧和尚的手心,吓的颜色改变,忙说:“我给五吊钱,”立即拿出五吊钱来,交给和尚。

大众也不知是怎么样事。和尚说:“卖狗的,你把狗放开,我听它叫唤一声,就把五吊钱给你。”

卖狗的说:“一放开就跑了,它还是跑回我家去。”

和尚说:“不要紧,跑了算我的。”那人就把狗放开,狗竟自跑去了。

和尚就把银子给了卖狗的,卖狗的拿了走了。

掌柜的说:“大师父,我这件事,你可别说,咱们两个人尽在不言中,我给你买菜去。”

和尚说:“你买去罢。”

掌柜的立刻买了许多菜来,给和尚喝酒。

和尚说:“这场官司我要不跟你打,屈死的冤魂,也不答应。”

和尚手一指往外走。

掌柜的两眼发直,就跟着和尚,出了“一条龙”酒馆,一直来到常山县大堂。

知县站起来说:“圣僧佛驾光临,弟子失迎,望乞恕罪。圣僧请坐。圣僧带来这个人,是做什么的?”

和尚说:“老爷派人先把这个人看起来,少时再问。”

老爷立刻吩咐:“把这人看起来。”

手下官人答应。

和尚说:“老柴、老杜,二位大喜呀,拿住华云龙,只一到临安,得一千二百银子赏。大喜,大喜!”

柴元禄、杜振英说:“师父不喜吗?”

和尚说:“贼人你姓什么?”

贼人说:“我叫华云龙。”

和尚大笑说:“你姓华,有什么便宜?”说着话,和尚过去把贼人的衣裳一剥,和尚说:“你们来看,这就是他的外号。”

柴、杜二人一瞧,贼人背脊上,有洋钱大小九个疤瘌。

和尚这一做,贼人说:“罢了,和尚你既认得我,我不姓华了。”

老爷说:“你到底姓什么?”,

贼人说:“我姓孙,叫孙伯虎。外号叫九朵梅花。我在恶虎山玉皇庙里住着。我是西川人。玉皇庙里,有西川绿林人在那里啸聚。

南门外抢万兴当,明火执仗,是蓬头鬼恽芳率领,有桃花浪子韩秀,有白莲秀士恽飞,双手分云吴多少,低头看物有得横,恨地无环李猛,低头看塔陈清,造月蓬程智远,西路虎贺东风,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连,一共三十一个人。

那天抢的东门外路劫,是我同无形太岁马金川,我二人做的。

前者只因蓬头鬼恽芳被官人拿来,他兄弟白莲秀士恽飞撒绿林帖,传绿林箭,请了绿林的朋友,来劫牢反狱,共七十三个人,来把恽芳救走。

拐走了七股差事,砍死门军。大众一同出的东门,把恽芳救回去。

他的腿被夹棍夹坏了,他说:“常山县的老爷是他的仇人,马家湖的白脸专诸是他的仇人,今天众绿林的朋友,到马俊家去,杀他的满门家眷。

我跟恽芳是拜兄弟,他派我来杀官盗印,没想到被官人拿住。

华云龙他也没在玉皇庙跟这些人在一处,我可认识他。

我打算替华云龙打一妥案。

没想到和尚认识他。

这是以往真情实话。

老爷吩咐把贼人钉镣入狱,官人答应,将贼人带下去。

柴头、杜头此时气大了。

和尚说:“你两个不必着急,早晚我必给你二人把贼捉住。”

知县这才问道:“圣僧,方才带来那个人,是怎么一段事故?”

和尚一扬手说:“老爷你看。”

知县一看,方才明白,立刻吩咐把那人带过来。

书中交代,这个酒铺掌柜的,姓董名叫士元。

当初这座“一条龙”酒店的东家,姓孔,行四,跟董士元乃是拜兄弟,患难相交的朋友。

董士元就是孤身一人。

孔氏家中,有妻子周氏,跟前有一儿一女。

董士元帮着孔四照料买卖。

后来孔四身染重病,病至垂危之际,就把董士元叫了家去。

孔四说:“董贤弟,你我弟兄如手如足。现在我不久于人世了。

我一死,你嫂嫂带着侄男侄女度日,无倚无靠。

我这酒店,就交给你照管。

我死了之后,别叫你嫂子冻饿着。

能把孩子养大成人,接了我孔氏门中的香火。

我就死在九泉之下,也甘心瞑目。”

董士元说:“兄长,你养病罢,不必担忧。

倘兄长要有不测,嫂子侄男侄女我必然照应。”

说话之后,果然孔四呜呼哀哉了。

董士元帮着办理丧事,将孔四埋葬,“一条龙”酒铺,就归董士元承管。

他时常给周氏家中去送钱。

周氏的女儿,名叫小鸾,年长十七岁,尚未许配人家,长得十分美貌。

董士元本是酒色之徒,自孔四死后,他就打算要占姑娘,时刻惦念在心。

这天周氏带着孩儿上姥姥家去,家内留下姑娘看家。

董士元知道,买了许多的东西,到周氏家去。

见家中就是姑娘一个人。

董士元说出无理之话,伸手拉姑娘,意欲求奸。

焉想到姑娘乃是贞烈女。

见董士元一拉,姑娘急了,往后院就跑。

后院有一口井,是浇花井,姑娘就跳下井去。

董士元跑回铺子,故作不知。

周氏晚上回到家中,不见了女儿,各处找寻,并无踪迹。

直到三天,见井里姑娘死尸漂上。

周氏想着,必是姑娘浇花打水,失脚坠落井内。

并不知是董士元因奸不允,逼死姑娘,立刻把尸捞起,给董士元送信。

董士元帮着买棺材,把姑娘埋了。

他以为这件事人不知、鬼不觉。

焉想到今天跟他要五吊钱的和尚,手中写的是“强奸逼死孔小鸾”,故此董士元忙给五吊钱。

他打算给和尚几个钱,就把这件事瞒过。

焉想到和尚用验法,把他带到衙门,老爷一瞧和尚的手心,方才明白。

立刻把惊堂一拍,老爷说:“你这厮好大胆量,因何强奸逼死孔小鸾?快实说来,不然,本县要重办你。”

董士元这时明白过来,一瞧到了公堂。

自己一想:“我这件事没人知道,这可怪了。”

想罢,说:“老爷在上,小人叫董士元。我是买卖人,并不认识谁叫孔小鸾。”

和尚说:“这厮好大胆量,你还不肯承认!屈死的冤魂,已然在我眼前告了你。老爷用大刑拷打,他就认了。”

老爷立刻吩咐:“用夹棍夹起来问。”

官人就把董士元夹起来。

董士元实在疼痛难禁,这才说:“老爷不必动刑,小人愿招。”

老爷说:“你招。”

董士元就把同孔四交友,孔四托妻寄子,因姑娘美貌,他谋奸不从,跳井自尽,从头至尾一说。

老爷说:“你这东西,真是无伦无礼,做出这等伤大害理之事。”

立刻吩咐:“先将他钉镣入狱,候把尸亲传来对质,再照例定罪。”

老爷退堂说:“请圣僧书房里坐,本县还有事相商。来人摆酒伺候。”

手下人答应,知县说:“圣僧,今天晚上,有群贼夜入马家湖。倘若杀伤人命在我地上,本县也要担忧。圣僧可有什么高见?”

和尚说:“这倒小事,喝酒是大事。”

柴头、杜头此时气得傻了。

和尚说:“二位大喜。”

柴头说:“不是华云龙,喜什么?”

和尚说:“你二人不必着急,回头我带别人去拿华云龙,把贼拿来交给你两个人,论功受赏,好不好?你二人在这衙门等着,我和尚绝不说瞎话。

老爷,你派小玄坛周瑞、赤面虎罗镳选二十名快手伺候。

少时叫他等跟我和尚到马家湖拿贼。

知县点头,立刻传谕。

小玄坛周瑞一听派差上来,回禀说:“下役已然蒙老爷赏假,现在大口吐血,不能跟济公出去办案,求老爷派罗镳一人去罢。”

和尚说:“周瑞,你吐血愿意好还是愿意死?”

周瑞说:“愿意好。谁肯愿意死?”

和尚说:“我给你一块药吃。试试看。”

周瑞说:“好。”

和尚立时给了一块药。

周瑞吃下去,少时间气血化开,当时觉着好了。

连说:“好药,好药!”

和尚说:“你好了,同罗镳带二十名快手,在书房外伺候。每人要一根白鹅翎,听我说走就走。”

周瑞答应,家人说:“酒菜齐了。”

知县请和尚来到书房,和尚说:“老爷,这个酒我不喝。”

知县说:“圣僧要喝什么酒?可以吩咐。”

和尚说:“先把菜都拿下去。上一样菜,叫手下人叫嚷:‘老爷同圣僧在书房喝酒。’大众答话,伺候端菜。我和尚要听热热闹闹的。”

老爷说:“是。”

来人先把菜撤下去。

上一个菜。

大众说一遍,家人又把菜撤下去。

往里端一样,说:“老爷同圣僧在书房喝酒,你等端菜上来。”

大众答应说:“是。”

和尚这才落座喝酒。

酒过三巡,和尚说:“老爷,我变个戏法你瞧瞧。我要做玉女临凡。”

用手一指,下来几个美女。

弹唱歌舞。

和尚又说:“我要变平地抓鬼。”

说着话,和尚伸手往桌底下一抓,抓出一个贼人来,倒把老爷吓的目瞪口呆。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八回-译文

董士元欺骗心地请求圣僧,孔烈女被逼跳入古井。

话说济公一扬手说:‘就凭这个要五吊钱。’掌柜的一看和尚的手心,吓得脸色都变了,忙说:‘我给五吊钱,’立即拿出五吊钱来,交给和尚。大家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和尚说:‘卖狗的,你把狗放开,我听它叫唤一声,就把五吊钱给你。’卖狗的说:‘一放开就跑了,它还是跑回我家去。’和尚说:‘不要紧,跑了算我的。’那人就把狗放开,狗竟然自己跑去了。和尚就把银子给了卖狗的,卖狗的拿了走了。掌柜的说:‘大师父,我这件事,你可别说,咱们两个人心照不宣,我给你买菜去。’和尚说:‘你买去罢。’

掌柜的立刻买了许多菜来,给和尚喝酒。和尚说:‘这场官司我要不跟你打,屈死的冤魂,也不答应。’和尚手一指往外走。掌柜的两眼发直,就跟着和尚,出了‘一条龙’酒馆,一直来到常山县大堂。知县站起来说:‘圣僧佛驾光临,弟子失迎,望乞恕罪。圣僧请坐。圣僧带来这个人,是做什么的?’

和尚说:‘老爷派人先把这个人看管起来,稍后再问。’老爷立刻吩咐:‘把这人看管起来。’手下官人答应。和尚说:‘老柴、老杜,二位大喜呀,拿住华云龙,只一到临安,得一千二百银子赏。大喜,大喜!’柴元禄、杜振英说:‘师父不喜吗?’和尚说:‘贼人你姓什么?’贼人说:‘我叫华云龙。’

和尚大笑说:‘你姓华,有什么便宜?’说着话,和尚过去把贼人的衣服一剥,和尚说:‘你们来看,这就是他的外号。’柴、杜二人一瞧,贼人背脊上,有洋钱大小九个疤痕。和尚这一做,贼人说:‘罢了,和尚你既认得我,我不姓华了。’老爷说:‘你到底姓什么?’,贼人说:‘我姓孙,叫孙伯虎。外号叫九朵梅花。我在恶虎山玉皇庙里住着。我是西川人。玉皇庙里,有西川绿林人在那里聚集。南门外抢万兴当,明火执仗,是蓬头鬼恽芳率领,有桃花浪子韩秀,有白莲秀士恽飞,双手分云吴多少,低头看物有得横,恨地无环李猛,低头看塔陈清,造月蓬程智远,西路虎贺东风,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连,一共三十一个人。那天抢的东门外路劫,是我同无形太岁马金川,我二人做的。前者只因蓬头鬼恽芳被官人拿来,他兄弟白莲秀士恽飞撒绿林帖,传绿林箭,请了绿林的朋友,来劫牢反狱,共七十三个人,来把恽芳救走。拐走了七股差事,砍死门军。大众一同出的东门,把恽芳救回去。

他的腿被夹棍夹坏了,他说:‘常山县的老爷是他的仇人,马家湖的白脸专诸是他的仇人,今天众绿林的朋友,到马俊家去,杀他的满门家眷。我跟恽芳是拜兄弟,他派我来杀官盗印,没想到被官人拿住。华云龙他也没在玉皇庙跟这些人在一处,我可认识他。我打算替华云龙打一妥案。没想到和尚认识他。这是以往真情实话。’老爷吩咐把贼人钉镣入狱,官人答应,将贼人带下去。柴头、杜头此时气大了。和尚说:‘你两个不必着急,早晚我必给你二人把贼捉住。’知县这才问道:‘圣僧,方才带来那个人,是怎么一段事故?’和尚一扬手说:‘老爷你看。’知县一看,方才明白,立刻吩咐把那人带过来。

书中交代,这个酒铺掌柜的,姓董名叫士元。当初这座‘一条龙’酒店的东家,姓孔,行四,跟董士元乃是拜兄弟,患难相交的朋友。董士元就是孤身一人。孔氏家中,有妻子周氏,跟前有一儿一女。董士元帮着孔四照料买卖。后来孔四身染重病,病至垂危之际,就把董士元叫了家去。

孔四说:‘董贤弟,你我弟兄如手如足。现在我不久于人世了。我一死,你嫂嫂带着侄男侄女度日,无倚无靠。我这酒店,就交给你照管。我死了之后,别叫你嫂子冻饿着。能把孩子养大成人,接了我孔氏门中的香火。我就死在九泉之下,也甘心瞑目。’董士元说:‘兄长,你养病罢,不必担忧。倘兄长要有不测,嫂子侄男侄女我必然照应。’说话之后,果然孔四呜呼哀哉了。

董士元帮着办理丧事,将孔四埋葬,‘一条龙’酒铺,就归董士元承管。他时常给周氏家中去送钱。周氏的女儿,名叫小鸾,年长十七岁,尚未许配人家,长得十分美貌。董士元本是酒色之徒,自孔四死后,他就打算要占姑娘,时刻惦念在心。这天周氏带着孩儿上姥姥家去,家内留下姑娘看家。董士元知道,买了许多的东西,到周氏家去。见家中就是姑娘一个人。董士元说出无理之话,伸手拉姑娘,意欲求奸。焉想到姑娘乃是贞烈女。见董士元一拉,姑娘急了,往后院就跑。后院有一口井,是浇花井,姑娘就跳下井去。

董士元跑回铺子,故作不知。周氏晚上回到家中,不见了女儿,各处找寻,并无踪迹。直到三天,见井里姑娘死尸漂上。周氏想着,必是姑娘浇花打水,失脚坠落井内。并不知是董士元因奸不允,逼死姑娘,立刻把尸捞起,给董士元送信。董士元帮着买棺材,把姑娘埋了。他以为这件事人不知、鬼不觉。

谁能想到今天这个向我要五吊钱的和尚,他手里写的却是‘强奸逼死孔小鸾’,所以董士元赶紧给了他五吊钱。他本来打算给和尚一点钱,就把这件事隐瞒过去。没想到和尚用验法,把他带到了衙门,老爷一看和尚的手心,才明白过来。立刻拍案而起,老爷说:‘你这小子胆子真大,为什么要强奸逼死孔小鸾?快从实招来,不然,本县要重罚你。’这时董士元也明白了,一看自己已经站在公堂上。他心想:‘我的事没人知道,这可真是奇怪。’想到这里,他开口说:‘老爷在上,小的名叫董士元。我是做生意的,并不认识叫孔小鸾的人。’和尚说:‘你这小子胆子真大,你还不肯承认!被冤死的冤魂已经在我面前告发你了。老爷用重刑拷打,他就会承认的。’老爷立刻下令:‘用夹棍拷问。’官人就把董士元拷上了夹棍。董士元实在忍受不了疼痛,这才说:‘老爷不用动刑,小的愿意招供。’老爷说:‘你招。’董士元就把和孔四的交往,孔四托妻寄子的经过,因为孔四的女儿长得漂亮,他想占有她,但遭到拒绝后,孔四跳井自杀,从头到尾都说了出来。

老爷说:‘你这东西,真是无礼无理,做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情。’立刻下令:‘先把他锁起来,等到尸亲到来对质,再按照法律定罪。’老爷退堂后说:‘请圣僧到书房里坐,本县还有事要和您商量。来人,摆酒菜。’手下人答应后,知县说:‘圣僧,今晚有群贼夜入马家湖。如果在这里伤害人命,本县也要担心。圣僧有什么高见?’和尚说:‘这不过是小事,喝酒才是大事。’柴头、杜头这时气得愣住了。和尚说:‘二位高兴吧。’柴头说:‘不是华云龙,有什么好高兴的?’和尚说:‘你们两个不必着急,回头我带别人去抓华云龙,把贼人抓来交给你们,按功行赏,怎么样?你们在这衙门等着,我不会说谎的。’老爷,你派小玄坛周瑞、赤面虎罗镳选二十名快手准备。一会儿让他们跟我和尚去马家湖抓贼。”知县点头,立刻传令。小玄坛周瑞一听派差上来,回答说:‘下役已经得到老爷的准假,现在大口吐血,不能跟济公出去办案,求老爷派罗镳一个人去。’和尚说:‘周瑞,你吐血愿意好还是愿意死?’周瑞说:‘愿意好。谁愿意死呢?’和尚说:‘我给你一块药吃,试试看。’周瑞说:‘好。’和尚立刻给了他一块药。周瑞吃下去,不一会儿气血畅通,立刻感觉好了。连声说:‘好药,好药!’和尚说:‘你好了,和罗镳带二十名快手,在书房外等候。每人要一根白鹅翎,听我指挥行动。’周瑞答应,家人说:‘酒菜准备好了。’知县请和尚到书房,和尚说:‘老爷,我不喝酒。’知县说:‘圣僧想喝什么酒?可以告诉我。’和尚说:‘先把菜撤下去。上一道菜,叫手下人喊:“老爷和圣僧在书房喝酒。”大家回答,然后端菜上来。我和尚要热闹一些。’老爷说:‘是。’来人先把菜撤下去。上一道菜,大家说一遍,家人又把菜撤下去。再上一道,说:“老爷和圣僧在书房喝酒,你们端菜上来。”大家答应说:“是。”和尚这才坐下喝酒。酒过三巡,和尚说:“老爷,我给您变个戏法看看。我要变玉女下凡。”他用手一指,下来几个美女,弹唱歌舞。和尚又说:“我要变平地抓鬼。”说着话,和尚伸手往桌底下一抓,抓出一个贼人,把老爷吓得目瞪口呆。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八回-注解

圣僧:指佛教中的高僧,此处指济公,是民间传说中的得道高僧,以机智、幽默、行侠仗义著称。

常山县大堂:古代县级行政区域中的最高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

差事:指官职或职责。

绿林:古代指在山林中躲避官府追捕的盗贼群体。

蓬头鬼恽芳: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此处指绿林中的盗贼首领。

绿林帖:绿林中的通信方式,类似于现在的密信。

绿林箭:绿林中的信号传递方式,类似于现在的信号弹。

九泉之下:指死后的世界。

香火:指家族的延续,通常指子孙。

养病:指生病期间。

鸣呼哀哉:古代对人死亡的哀悼用语。

孤身一人:指单身一人,没有妻子或子女。

手如足:形容关系亲密,如同手足。

照应:照顾,关心。

贞烈女:指坚守贞节、性格刚烈的女性。

浇花井:用于浇花的井。

故作不知:故意装作不知道,假装不知情。

和尚:指佛教出家人,修行人,此处可能指一位有法力的和尚,可能是济公这样的传奇人物。

强奸逼死孔小鸾:强奸,指以暴力或胁迫手段与女性发生性关系;逼死,指迫使某人自杀。孔小鸾,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此处指被强奸后自杀的女性。

董士元:指故事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个商人或市民。

衙门:古代官府的办公地点,即现在的法院或公安局。

老爷:古代对官员的尊称,此处指知县。

夹棍:一种刑具,用于拷打犯人,使其招供。

尸亲:死者的亲属。

小玄坛周瑞、赤面虎罗镳:可能是指两位官员的名字,周瑞和罗镳,其中周瑞因生病不能参与行动。

快手:指身手敏捷的人,此处可能指衙门中的差役。

白鹅翎:白鹅的羽毛,此处可能用作某种标记或仪式用品。

玉女临凡:一种民间传说,指仙女下凡,此处可能指和尚施展法术。

平地抓鬼:指和尚施展法术,在平地上抓到鬼魂,此处可能指和尚的某种超自然能力。

华云龙: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此处可能指一个罪犯或贼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八回-评注

古文开篇,通过‘焉想到’这一反问句,巧妙地引出故事发展的转折点,突显了情节的意外性和紧张感。这里的‘焉’字,表达了作者的惊讶之情,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强奸逼死孔小鸾’这八个字,简洁而有力,勾勒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罪行。这种直接而残酷的描绘,使得读者对后续的情节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期待感。

‘董士元忙给五吊钱’这一细节,展现了董士元的慌乱和无奈,同时也为他的罪行埋下了伏笔。这一行为,既是对和尚的无奈妥协,也是对法律的无视。

‘和尚用验法,把他带到衙门’这句话,表现了和尚的机智和勇敢,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和尚的行为,既维护了正义,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老爷一瞧和尚的手心,方才明白’这一情节,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官府的无奈和尴尬。官府的犹豫和迟疑,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老爷说:“你这厮好大胆量,因何强奸逼死孔小鸾?快实说来,不然,本县要重办你。”’这一段对话,展现了官府的威严和公正,同时也揭示了董士元的罪行。

‘董士元这时明白过来,一瞧到了公堂’这一情节,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了董士元的惊慌失措。这种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老爷说:“你这东西,真是无伦无礼,做出这等伤大害理之事。”’这一段话,展现了官府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揭示了董士元的罪行。

‘和尚说:“这倒小事,喝酒是大事。”’这句话,通过和尚的幽默和风趣,为紧张的气氛增添了一丝轻松,同时也展现了和尚的智慧和豁达。

‘柴头、杜头此时气得傻了’这一情节,通过人物的反应,展现了故事的紧张和悬疑,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和尚说:“你二人不必着急,回头我带别人去拿华云龙,把贼拿来交给你两个人,论功受赏,好不好?你二人在这衙门等着,我和尚绝不说瞎话。’’这一段话,展现了和尚的智慧和胆识,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小玄坛周瑞一听派差上来,回禀说:“下役已然蒙老爷赏假,现在大口吐血,不能跟济公出去办案,求老爷派罗镳一人去罢。”’这一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展现了官府的无奈和尴尬。

‘和尚说:“周瑞,你吐血愿意好还是愿意死?”’这一段话,通过和尚的提问,展现了和尚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和尚说:“我给你一块药吃。试试看。”’这一情节,通过和尚的行为,展现了和尚的神奇和神秘,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神秘色彩。

‘和尚说:“你好了,同罗镳带二十名快手,在书房外伺候。每人要一根白鹅翎,听我说走就走。”’这一段话,展现了和尚的智慧和果断,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和尚说:“先把菜都拿下去。上一样菜,叫手下人叫嚷:‘老爷同圣僧在书房喝酒。’大众答话,伺候端菜。我和尚要听热热闹闹的。”’这一段话,通过和尚的幽默和风趣,为紧张的气氛增添了一丝轻松,同时也展现了和尚的智慧和豁达。

‘和尚说:“老爷,我变个戏法你瞧瞧。我要做玉女临凡。”’这一段话,通过和尚的表演,展现了和尚的神奇和神秘,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神秘色彩。

‘和尚又说:“我要变平地抓鬼。”’这一段话,通过和尚的表演,展现了和尚的神奇和神秘,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悬疑色彩。

‘和尚伸手往桌底下一抓,抓出一个贼人来,倒把老爷吓的目瞪口呆。’这一情节,通过人物的反应,展现了故事的紧张和悬疑,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这一句话,既是对读者的悬念,也是对故事的期待,使得读者对后续的剧情充满了期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八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99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