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二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二回-原文

黑风鬼害人终害己 金眼佛杀人被人杀

话说姜天瑞,用定神法把四位英雄定住。

华清风吩咐:去到西跨院,栽上五根柏木桩。

把香烛桌案,应用东西预备好了。

山人要炼五鬼阴风剑。

华云龙立在一旁,竟自不言。

杨明说:“好,姓华的,我们可是为你来的。你瞧我等死,这倒不错。”

华云龙听杨明这话,他这才说:“祖师爷,你老人家慈悲慈悲罢。

这都是我的朋友,你看在我的面上,别杀他们。”

华清风说:“华云龙,你还给他等求?你打算他等是你的朋友?你可知在沙土岗,姓雷的他要帮着官人拿你。

姓杨的说,他会打暗器,拿石头原是打你,错打了官人。

你还在睡里梦里。”

杨明一听,心说:“奇怪。我们说的话,老道怎么会知道。真是神仙,未卜先知!”

雷鸣是破口大骂。

华清风立刻吩咐,把众人捆着搭着,来到西跨院。

见那里栽着五根柏木柱。

放着八仙桌。

有香炉蜡扦,香烛纸马,五谷粮食,菜根,无根水,黄毛边纸,朱砂白芨笔砚等。

一应的东西都预备好了。

就把四个人往木桩上一捆。

陈亮说:“罢了,没想到今天死在这里。

哎呀,应了济公的话了。

他老人家说,一个月不可出蓬莱观,要不听话,有性命之忧,他救不了咱们。

这都是陆通不听话,连累了咱们几个人。”

杨明说:“事已至此,也就不必说了。”

雷鸣、陈亮说:“我们两个人死了倒不要紧。

上无父母的牵缠,下无妻子的挂碍。

孔二哥已然是出了家,死了万事皆休。

就是杨大哥死不得,家有白发老娘,绿鬓妻子,未成丁幼儿。

你要一死,是母老妻单子幼,无人照顾。”

这一句话,勾起杨明心中一阵难过。

叹了一声说:“二位贤弟,倒不便提这个了。

一则生有处、死有地,阎王造就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二则你我弟兄,倒是一件乐事。”

陈亮说:“怎么要死倒是乐事呢?”

杨明说:“你没瞧见闲书,想当初三国志,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刘关张结义之时说,不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尚且不能。

现今你我弟兄岂不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么?”

正说着话,华清风吩咐:“给我拿过一个瓶来,我可以把他等的阴魂拘来,收在瓶内。”

姜天瑞说:“师父,你炼五鬼阴风剑,这是四个人,尚少一个人呢。”

华清风一听,豁然大悟,说:“有理有理。

山人一时懵懂住了。

还少一个人,这不能炼。

姜天瑞说:“今可下山,再找一个人去。”

华清风说:“何必找去,你把厨房吃饭那人添上,就得了。”

书中交代:谁在厨房吃饭呢?乃是黑风鬼张荣。

原是张荣在树林子等着华云龙去买镖。

等到工夫大了,不见华云龙回来。

正在心中焦躁,只见杨明、雷鸣、陈亮、孔贵、陆通这五个人,由正北往南跑。

张荣大吃一惊,赶紧隐藏起来,生怕杨明瞧见他,必要他的命。

自己正在暗中观看,见正南上官人追下华云龙来。

雷鸣说:“要帮着官人把华云龙拿住。

杨明要拿石于打华云龙。

张荣在暗中听的明明白白。

这小子怕被杨明众人瞧见,他先回到古天山来。

一见华清风,提说华云龙之事。

要不然,华清风怎么会知道杨明拿石子打华云龙?

他又不是神仙,焉能未卜先知?

都是张荣说的。

此刻张荣正在厨房吃饭,姜天瑞来到厨房说:“张荣。

现在祖师爷要炼五鬼阴风剑,少一个人。”

张荣说:“我给下山诓去。”

姜天瑞说:“你也不用诓去。

祖师爷说了,把你添上就够了。

你少活几年罢。”

张荣一听,吓的颜色更变,说:“别把我添上呀。”

姜天瑞说:“由不了你。”

用袍袖一指,张荣不能动转,当时也把张荣搭到西跨院来。

张荣口中直央求说:“祖师爷饶命。”

杨明一瞧,见是张荣,心中咬牙忿恨。

自己一想:“要不是出来找张荣,焉能离家在外,遇见这样的事。”

杨明破口大骂,说:“张荣,你这厮,人面兽心。

我姓杨的出来,原为找你这小辈报仇。

没想到今天在这里会见你。”

张荣只顾央求老道饶命,也不顾杨明骂不骂。

张荣直说:“祖师爷爷饶命!”

华清风本是个恶人,并不理他。

吩咐姜天瑞:“你看我用宝剑挑起来符一烧,抖起来符落到谁头上,你先取谁的人心。”

姜天瑞点头答应。

华清风把符画好了,往宝剑尖上一粘。

口中念念有词,把符点着,用宝剑一挥。

这道符正落在黑风鬼张荣的头上。

杨明一看,说:“罢了,我只要见着张荣一死,先死在我眼前,我就死在九泉之下也甘心瞑目。”

只听华清风那里吩咐行刑,姜天瑞拿宝剑,照定张荣胸前就是一剑。

只听噗哧一响,张荣胸中冒出五股气来,是阴毒损坏狠。

冒完了这五股气,血才往外流。

姜天瑞用凉水一浇,伸手把人心取出来,一瞧,心中净是小窟窿,都烂了,没有一个好心眼。

把人心递给华清风,老道用宝剑将人心一穿,口中念念有词。

宝剑一晃,就把张荣的阴魂招了,去装在磁瓶之内。

老道说:“急急如律令敕。”

用手一指,张荣的阴魂不能出来。

清风就把第二道符点着。

口中一念咒,用宝剑一抖,这道符落在杨明的头上。

杨明说:“三位贤弟,愚兄头里走了。

你我弟兄在枉死城见罢。”

雷鸣、陈亮瞧着难过,如乱箭穿心一般。

华清风吩咐姜天瑞行刑。

杨明把眼睛一闭,牙关一咬,姜天瑞伸手一解杨明的衣服,用宝剑照定杨明胸前就刺,只听噗哧一响,红光崩溅,鲜血直流,姜天瑞的死尸,栽倒在地。

书中交代,姜天瑞拿宝剑杀杨明,怎么他倒被杀死了?书有明笔、暗笔、伏笔、记笔,倒岔笔、惊人笔,这乃是惊人笔。

姜天瑞拿宝剑正要刺杨明,焉想到由墙外窜进一人,正是万里飞来陆通。人到棍到,竟把姜天瑞脑袋打碎了。

陆通原本是在山下等候杨明,工夫大了,不见杨明回来。傻人也有傻心眼,陆通一想说:‘我等杨大哥,回头饿了,怎么办?没地方吃饭。’

正在思想之际,由那里来了个卖馒头的。瞧陆通身高九尺以外,犹如半截黑塔一般。旁边搁着一条铁棍。卖馒头的只打算陆通是打杠子的。吓得颜色更变,说:‘大太爷要什么?’

陆通把英雄氅往地下一铺说:‘爷爷要馒头。’卖馒头的赶紧就数,一五一十全数完了,一百零五个。把馒头搁下,挑起担子就走。

陆通说:‘回来。’卖馒头人说:‘大爷,你还要剥我的衣裳么?’

陆通说:‘爷爷给你银子。’掏出一锭有五两,递给卖馒头的。他这才知道陆通是好人。

卖馒头的说:‘这些馒头用不着这许多银子。’陆通说:‘你滚罢。’他才挑起担子走了。

陆通瞧着馒头,给风一吹,皮一干裂了口。陆通说:‘你乐了,先吃你。’拿起来就吃。

再一瞧又裂一个,他说:‘你也乐了,该吃你。’自己自言自语说:‘他们来了,就够吃的了。’

陆通正在说这话,一瞧和尚来了,还同着一个人。

济公说:‘陆通,你还不瞧瞧去,你杨大哥给人害了,要开膛摘心哪。’陆通说:‘真的吗?’和尚说:‘真的。’

陆通拿起铁棍大氅就往山上跑,馒头抖了一地,也不要了。

来到庙界墙,往里一看,墙有八尺高,他身材九尺。探头往里一瞧,果然把杨明捆上。

陆通真急了,蹿进去,手起棍落,竟把姜天瑞打的脑袋崩裂。

华清风一看,眼就红了。说:‘好一个胆大的囚徒,竟敢把我徒儿打死。’陆通摆棍就跟华清风动手。

华清风用手一指,把陆通定住。老道拉出宝剑,照陆通脖颈就是一剑,砍了白印一条,陆通哈哈一笑说:‘爷爷身上有金钟罩,就是不告诉你。就把火烧、活埋、开水煮,这三样不告诉你。你不知道。’他本是浑人。说不告诉,全说出来。

老道一听,吩咐童子:‘把两捆干柴,将他烧死,给我徒儿报仇。’童子立刻搬了干柴,陆通一瞧,说:‘这着真不好了。谁告诉你的?’

杨明瞧着,深为太息,说:‘陆通是个浑人,肉眼佛心。一世不懂奸滑。怎么会遭这样惨报,可见上天不睁眼。’

陆通也是真急了,口中直嚷:‘师父快来救命!’只听外面答话:‘来了。好东西,要烧我徒弟,徒弟不必害怕。’

大众睁眼一看,乃是济公,说来搭救众人。

不知罗汉爷从何处而来,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二回-译文

黑风鬼害人最终也会害到自己,金眼佛杀人却被别人杀。

说到姜天瑞,他用定神法将四位英雄定住。华清风吩咐道:去到西跨院,栽上五根柏木桩。把香烛桌案,应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我要炼制五鬼阴风剑。华云龙站在一旁,一言不发。杨明说:“好,姓华的,我们是为了你才来的。你看看我们就要死了,这不是很好吗。”华云龙听杨明这么说,才说:“祖师爷,您老人家发发慈悲吧。这些都是我的朋友,看在我的面上,别杀他们。”华清风说:“华云龙,你还为他求情?你打算他等是你的朋友?你可知在沙土岗,姓雷的想要帮着官人抓你。姓杨的说,他会打暗器,拿石头原本是打你,却误打了官人。你还在梦中。”杨明一听,心想:“奇怪。我们说的话,老道怎么会知道。真是神仙,未卜先知!”雷鸣破口大骂。

华清风立刻吩咐,把众人绑着抬到西跨院。看到那里栽着五根柏木柱,放着八仙桌,有香炉、蜡扦、香烛、纸马、五谷粮食、菜根、无根水、黄毛边纸、朱砂白芨笔砚等。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就把四个人绑在木桩上。陈亮说:“罢了,没想到今天会死在这里。哎呀,应了济公的话了。他老人家说,一个月不可出蓬莱观,要不听话,有性命之忧,他救不了咱们。这都是陆通不听话,连累了咱们几个人。”杨明说:“事已至此,也就不必多说了。”雷鸣、陈亮说:“我们两个人死了倒没关系。上无父母的牵挂,下无妻子的挂念。孔二哥已经出家,死了也就没事了。就是杨大哥不能死,家有年迈的老娘,年轻的妻子,未成年的孩子。你要一死,是母亲年老、妻子年轻、孩子幼小,无人照顾。”这句话,让杨明心中一阵难过。叹了口气说:“二位贤弟,不便提这个了。一则生有处、死有地,阎王造就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二则你我兄弟,倒是一件乐事。”

陈亮说:“怎么要死倒是乐事呢?”杨明说:“你没看过闲书,想当初三国志,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刘关张结义之时说,不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尚且不能。如今你我兄弟岂不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么?”正说着话,华清风吩咐:“给我拿过一个瓶来,我可以把他们的阴魂拘来,收在瓶内。”姜天瑞说:“师父,您炼五鬼阴风剑,这是四个人,还少一个人呢。”华清风一听,立刻恍然大悟,说:“有理有理。我一时糊涂了。还少一个人,这不能炼。”姜天瑞说:“现在可以下山,再找一个去。”华清风说:“何必去找,你把厨房吃饭的那个人加上,就足够了。”

书中交代:谁在厨房吃饭呢?乃是黑风鬼张荣。原来张荣在树林里等着华云龙去买镖。等了很久,不见华云龙回来。正在心中焦急,只见杨明、雷鸣、陈亮、孔贵、陆通这五个人,由正北往南跑。张荣大吃一惊,赶紧躲藏起来,生怕杨明看到他,必要他的命。他正在暗中观察,见正南上官人追着华云龙跑来。雷鸣说:“要帮着官人把华云龙抓住。杨明要拿石头打华云龙。

张荣在暗中听得一清二楚。这小子怕被杨明众人看到,他先回到了古天山。一见到华清风,就提起华云龙的事情。要不然,华清风怎么会知道杨明拿石头打华云龙?他不是神仙,怎么能未卜先知?都是张荣说的。此刻张荣正在厨房吃饭,姜天瑞来到厨房说:“张荣,现在祖师爷要炼五鬼阴风剑,还少一个人。”

张荣说:“我去下山骗一个人来。”姜天瑞说:“你也不用骗去。祖师爷说了,把你加上就足够了。你少活几年吧。”张荣一听,吓得脸色大变,说:“别把我加上。”姜天瑞说:“由不得你。”用袍袖一指,张荣不能动弹,立刻也被抬到西跨院。张荣口中一直求道:“祖师爷饶命。”杨明一看,见是张荣,心中咬牙切齿。他心想:“要不是出来找张荣,怎么会离家在外,遇到这样的事。”杨明破口大骂,说:“张荣,你这小子,人面兽心。我姓杨的出来,本来就是为了找你这小辈报仇。没想到今天在这里见到你。”

张荣只顾求老道饶命,也不管杨明骂不骂。张荣一直说:“祖师爷爷饶命!”华清风本是个恶人,并不理他。吩咐姜天瑞:“你看我用宝剑挑起符咒一烧,抖起来的符咒落到谁头上,你先取谁的人心。”姜天瑞点头答应。华清风把符咒画好了,往宝剑尖上一粘。口中念念有词,把符咒点着,用宝剑一挥。这道符咒正落在黑风鬼张荣的头上。杨明一看,说:“罢了,我只要见着张荣一死,先死在我眼前,我就死在九泉之下也心甘情愿。”

只听华清风那里吩咐行刑,姜天瑞拿宝剑,照着张荣胸前就是一剑。只听噗哧一响,张荣胸中冒出五股阴毒之气,血才往外流。姜天瑞用凉水一浇,伸手把人心取出来,一看,心中全是小洞,都烂了,没有一个好心眼。把人心递给华清风,老道用宝剑将人心一穿,口中念念有词。宝剑一晃,就把张荣的阴魂招了,装在磁瓶之内。老道说:“急急如律令敕。”用手一指,张荣的阴魂不能出来。华清风就把第二道符咒点着。口中一念咒,用宝剑一抖,这道符咒落在杨明的头上。杨明说:“三位贤弟,愚兄先走了。你我兄弟在枉死城再见吧。”雷鸣、陈亮看着难过,如同被乱箭穿心一般。华清风吩咐姜天瑞行刑。

杨明闭上眼睛,咬紧牙关,姜天瑞伸手解开杨明的衣服,用宝剑对着杨明的胸口刺去,只听一声噗哧,红光四溅,鲜血直流,姜天瑞的尸体倒在地上。

书中交代,姜天瑞用宝剑杀杨明,怎么他自己却被杀死了?书中有明笔、暗笔、伏笔、记笔,还有倒岔笔、惊人笔,这回就是惊人笔。姜天瑞正要用宝剑刺杨明,没想到从墙外突然冲进一个人,正是从万里之外飞来的陆通。人一到,棍就到了,竟然把姜天瑞的脑袋打碎了。

陆通原本在山下等杨明,等了很久都没见杨明回来。他心里想:‘我等杨大哥,回头饿了怎么办?没地方吃饭。’

正在他思考的时候,突然来了个卖馒头的。看到陆通身高九尺以上,就像半截黑塔一样。旁边放着一根铁棍。卖馒头的以为陆通是打劫的,吓得脸色都变了,说:‘大太爷,您要什么?’陆通把英雄的外衣铺在地上说:‘爷爷,我要馒头。’卖馒头的赶紧数,数完了一百零五个,把馒头放下,挑起担子就要走。

陆通说:‘回来。’卖馒头的人说:‘大爷,您还要抢我的衣服吗?’陆通说:‘爷爷给你银子。’他掏出一锭五两的银子递给卖馒头的人。这时他才知道陆通是个好人。卖馒头的人说:‘这些馒头用不着这么多银子。’陆通说:‘你走吧。’他这才挑起担子走了。

陆通看着馒头,被风吹得皮都裂开了。陆通说:‘你笑了,先吃你。’拿起馒头就吃。再看又裂了一个,他说:‘你也笑了,该吃你了。’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来了,就够吃的了。’陆通正在说这话的时候,看到和尚来了,还带着一个人。济公说:‘陆通,你还不快去看看,你杨大哥被人害了,要开膛摘心呢。’陆通说:‘真的吗?’和尚说:‘真的。’陆通拿起铁棍和外衣就往山上跑,馒头掉了一地,也不要了。

来到庙的墙边,往里一看,墙有八尺高,他身材九尺。他探头往里一看,果然看到杨明被绑着。

陆通真的急了,跳进去,手起棍落,竟然把姜天瑞的脑袋打碎了。华清风一看,眼睛都红了,说:‘好一个大胆的囚犯,竟敢把我徒弟打死。’陆通摆好棍,和华清风打了起来。华清风一指,就把陆通定住了。老道拿出宝剑,对着陆通的脖颈就是一剑,砍出了一条白印,陆通哈哈一笑说:‘爷爷身上有金钟罩,就是不告诉你。火烧、活埋、开水煮这三样不告诉你。你不知道。’他本来就是个粗人。说不告诉,就全说出来了。

老道一听,吩咐徒弟:‘把两捆干柴搬来,把他烧死,给我徒弟报仇。’徒弟立刻搬来干柴,陆通一看,说:‘这招真不好。谁告诉你的?’杨明看着,深深地叹息说:‘陆通是个粗人,心地善良。一辈子都不懂狡猾。怎么会遭受这样的惨祸,可见上天没有睁开眼睛。’陆通也真的急了,嘴里直喊:‘师父快来救命!’只听外面有人答话:‘来了。好东西,要烧我徒弟,徒弟不必害怕。’大家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济公,来说要救众人。不知道罗汉爷是从哪里来的,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二回-注解

黑风鬼:在古代文学中,黑风鬼通常指的是一种鬼怪,黑风象征着凶险和不可预测,鬼则代表着超自然的存在。在这里,黑风鬼可能是指一个邪恶的鬼怪或比喻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金眼佛:金眼佛在古代文学中可能指的是一个具有神通的法力高强的和尚,金眼象征着洞察一切的能力,佛则代表佛教。在这里,金眼佛可能是指一个看似慈悲实则凶狠的人物。

定神法:定神法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法术,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使人的神志昏迷或失去行动能力。

柏木桩:柏木桩是一种用柏木制成的木桩,常用于建筑或仪式中,具有坚固和长寿的象征意义。

香烛纸马:香烛纸马是道教仪式中常用的物品,香用于祭祀,烛用于照明,纸马用于祭奠亡灵。

五鬼阴风剑:五鬼阴风剑是一种传说中的法器,五鬼代表着五种邪恶力量,阴风则象征着阴森恐怖的气息。

济公:济公是民间传说中的和尚,以智慧、幽默和慈悲著称,常以神通救助百姓。

蓬莱观:蓬莱观可能指的是一个道教宫观,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岛,象征着仙境。

陆通:陆通,可能是小说中的角色名字,具有超凡的能力或武艺。

五谷粮食:五谷指的是稻、麦、黍、稷、菽,是古代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象征着丰收和富足。

朱砂白芨笔砚:朱砂、白芨、笔、砚是文房四宝中的部分,朱砂和白芨用于书写,笔用于书写,砚用于磨墨。

枉死城:枉死城是民间传说中的阴间城市,专门收留那些冤死的灵魂。

急急如律令敕:这是道教咒语中的一种,表示命令或请求神灵迅速行动。

杨明:杨明,可能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名字,具体身份和背景在文中未详细描述。

姜天瑞:姜天瑞,可能是小说中的另一个角色名字,与杨明有冲突。

宝剑:古代的一种冷兵器,通常由金属制成,用于近战。

红光崩溅:形容剑刺中人体时血液四溅的场景,通常用于描述激烈的战斗。

鲜血直流:形容大量出血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受伤或死亡。

死尸:死亡的尸体。

明笔:指小说中直接描写或明确交代的信息。

暗笔:指小说中隐晦或不直接表达的信息。

伏笔:指小说中预先埋下的线索,在后续情节中得以揭示。

记笔:指小说中对人物或事件的记录。

倒岔笔:指小说中故意设置的反转或偏离情节发展的笔法。

惊人笔:指小说中出人意料、令人震惊的笔法。

万里飞来:形容人物从遥远的地方突然出现。

英雄氅:古代武将或英雄的披风,通常表示身份和地位。

铁棍:一种较长的棍状武器,用于近战。

金钟罩:古代武术中的一种防御技巧,比喻坚不可摧的防御能力。

浑人:形容人天真、单纯,不懂得世故。

肉眼佛心:形容人心地善良,但外表可能显得愚钝。

奸滑:形容人狡猾、不诚实。

惨报:形容悲惨的遭遇或消息。

罗汉爷:指济公,佛教传说中的罗汉,具有神奇的能力,常出现在中国古典小说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二回-评注

杨明把眼睛一闭,牙关一咬,姜天瑞伸手一解杨明的衣服,用宝剑照定杨明胸前就刺,只听噗哧一响,红光崩溅,鲜血直流,姜天瑞的死尸,栽倒在地。

这一段描写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通过杨明的闭眼和咬牙,展现了主人公的勇敢和决心。姜天瑞的宝剑刺出,鲜血喷溅,红光闪烁,形象地描绘了战斗的残酷和激烈。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感受到了战斗的紧张氛围。

书中交代,姜天瑞拿宝剑杀杨明,怎么他倒被杀死了?书有明笔、暗笔、伏笔、记笔,倒岔笔、惊人笔,这乃是惊人笔。

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惊人笔”的手法,即出人意料之外的反转。姜天瑞作为反派角色,本应是故事的胜利者,却意外被杀,这种反转不仅令人意外,更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吸引力。

姜天瑞拿宝剑正要刺杨明,焉想到由墙外窜进一人,正是万里飞来陆通。人到棍到,竟把姜天瑞脑袋打碎了。

陆通的突然出现,如同救星一般,打破了姜天瑞的攻击。这一情节展示了陆通的武艺高强和及时赶到的重要性,同时也突出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陆通原本是在山下等候杨明,工夫大了,不见杨明回来。傻人也有傻心眼,陆通一想说:“我等杨大哥,回头饿了,怎么办?没地方吃饭。”

这段描写了陆通的憨厚和纯真。他因为等待杨明而饿了,却只想着吃饭的问题,这种简单的想法和纯真的心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正在思想之际,由那里来了个卖馒头的。瞧陆通身高九尺以外,犹如半截黑塔一般。旁边搁着一条铁棍。卖馒头的只打算陆通是打杠子的。

这里通过卖馒头人的视角,描绘了陆通的身高和威猛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陆通可能存在的危险。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悬念。

陆通把英雄氅往地下一铺说:“爷爷要馒头。”卖馒头的赶紧就数,一五一十全数完了,一百零五个。把馒头搁下,挑起担子就走。

陆通通过简单的话语和行为,展现了他的豪爽和直率。卖馒头人的行为则进一步衬托了陆通的善良和纯真。

陆通瞧着馒头,给风一吹,皮一干裂了口。陆通说:“你乐了,先吃你。”拿起来就吃。再一瞧又裂一个,他说:“你也乐了,该吃你。”自己自言自语说:“他们来了,就够吃的了。”

这一段通过陆通与馒头的互动,展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陆通的自言自语,既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无奈,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的期待。

陆通正在说这话,一瞧和尚来了,还同着一个人。济公说:“陆通,你还不瞧瞧去,你杨大哥给人害了,要开膛摘心哪。”陆通说:“真的吗?”和尚说:“真的。”

济公的出现,为故事带来了新的转折。他的到来,不仅揭示了杨明的危险处境,也预示着将有新的冲突和挑战。

陆通拿起铁棍大氅就往山上跑,馒头抖了一地,也不要了。来到庙界墙,往里一看,墙有八尺高,他身材九尺。探头往里一瞧,果然把杨明捆上。

陆通的冲动行为,体现了他对杨明的关心和担忧。他不顾一切地冲上山去,这种勇敢和决断,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陆通真急了,蹿进去,手起棍落,竟把姜天瑞打的脑袋崩裂。华清风一看,眼就红了。说:“好一个胆大的囚徒,竟敢把我徒儿打死。”

这一段描写了陆通与华清风的冲突,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对抗。陆通的冲动行为,虽然鲁莽,但也体现了他的正义感和保护朋友的决心。

华清风用手一指,把陆通定住。老道拉出宝剑,照陆通脖颈就是一剑,砍了白印一条,陆通哈哈一笑说:“爷爷身上有金钟罩,就是不告诉你。就把火烧、活埋、开水煮,这三样不告诉你。你不知道。”

老道的行为,展现了邪恶势力的残忍和狡诈。陆通虽然被定住,但他仍然保持乐观和幽默,这种乐观的心态,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老道一听,吩咐童子:“把两捆干柴,将他烧死,给我徒儿报仇。”童子立刻搬了干柴,陆通一瞧,说:“这着真不好了。谁告诉你的?”

老道的决定,使得故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陆通的担忧和询问,揭示了故事中的秘密和谜团,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杨明瞧着,深为太息,说:“陆通是个浑人,肉眼佛心。一世不懂奸滑。怎么会遭这样惨报,可见上天不睁眼。”

杨明的感慨,既是对陆通的同情,也是对故事中邪恶势力的谴责。他的话语,使得故事的主题更加深刻。

陆通也是真急了,口中直嚷:师父快来救命!”只听外面答话:“来了。好东西,要烧我徒弟,徒弟不必害怕。”大众睁眼一看,乃是济公,说来搭救众人。

济公的出现,为故事带来了转机。他的到来,不仅救了陆通,也预示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一情节,增强了故事的正能量。

不知罗汉爷从何处而来,且看下回分解。

结尾的悬念设置,既是对读者的吸引,也是对故事情节的延续。读者对于罗汉爷的身份和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充满好奇,这种悬念的设置,使得读者更加期待下回的故事。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二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9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