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三回-原文
话说华清风正要火烧陆通,济公赶到。
书中交代,济公由古佛寺追走了华云龙,和尚复返回去。掏了三块药,把飞天火祖秦元亮、立地瘟神马兆熊、千里腿杨顺三个人的镖伤治好。
这三个人给济公行礼说:“多蒙师父救命之恩。未领教圣僧尊姓大名。”济公通了名姓。
这三个人说:“师父搭救我等再生,我等铭感五中。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年相见,后会有期,我等必要报答。”
济公说:“你三个人去罢,我和尚还有事呢。”
三个人千恩万谢,告辞去了。
和尚复又到庙内,把刘四放开,叫李刘氏跟他兄弟回家,姊弟二人谢了济公走了。
和尚叫本地官人报官,将古佛寺入宫,另招住持僧人。
济公这才回铁佛寺。
来到寺里一看,众人正在埋怨和尚:“要不是和尚把大蟒赶走,大众虽花些钱,可以把膨症治好。这一来,病人多的很,没人治了。”
济公在铁佛寺一听这话,说:“众位不必埋怨,我可以在这庙内舍圣水。有病的,只管来吃,吃了包好。”
立刻派人挑了几十担水,倒了十大缸。
和尚掏了十块药。放在水缸里。
大众闻这水,有一阵清香。
大众传出去,和尚舍圣水。
果然有臌症的,来此喝口水就好。
不但治臌症,百病都得好,开化县的黎民没有不感激济公的。
次日和尚说:“我可不能看着舍水,我还有事呢。”
这才回到巡检司,叫四位班头把冯元志送到开化县。
和尚来到开化县,知县郑元龙立刻迎接济公,进到书房,知县说:“多蒙圣僧给我地面除害,搭救黎民,本是实深感激。”
和尚说:“那倒是小事。”
知县说:“圣曾这是由哪里来,这个贼人,是怎么一段事?”
和尚说:“这个贼人,是盗公文的。
现在龙游县还有一个贼,叫小神飞徐沛,跟那个贼是一案。
我带着这两个班头,杨国栋、尹士雄,就是龙游县的原办。
求老爷办一角文书,派几个官人,把这个贼人解到龙游县去完案。
知县郑元龙点头应允。
旁边贼人冯元志一听这话,心中一动。
心说:“只要把我解了走,遍地是绿林的朋友,只要碰见,定可以把我救了。”
他是心中的话,和尚答应了,说:“好东西。你心里倒想的不错。只要把你解了走,路上就有人夺了你去。我和尚更有主意。
老爷,你叫人把黄土泥用水合了,把贼人的脑袋脸上都抹了,就给他留着眼睛、鼻子、嘴出气,少得有人认得他。”
知县立刻办了一角文书,派了四个解差,同尹士雄、杨国栋把贼人解走。
尹士雄、杨国栋谢了知县,又谢了济公,这才押解起来,和尚领柴、杜二位班头也告辞。
知县送出衙门,和尚拱手作别。
柴头说:“师父,你老人家由临安带我二人出来拿华云龙。今天也拿他,明天也拿他,到如今也没拿住。我们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指着这份差事度日子。这些日子,披霜带露出来,倒是拿他拿不了!”
和尚说:“你两个人,不用着急。跟我走,准把华云龙拿住。”
二位班头无奈,跟了和尚往前走。
和尚说:“了不得了,我这身上的虱子太多了,咬的我实在难受。”
说着话,和尚用手一掏,掏出一把虱子来。
由前头掏了一把来,放在后身。
由后掏出一把来,搁在前面。
柴头说:“师父,还不把虱子捺了!还往身上放着,这有多脏!”
和尚说:“你不知道,我给虱子搬搬家,它一不服水土就死了。”
柴头说:“师父,别胡闹了,一个人身上的虱子,还不服水土?
依我说,快捺了罢。”
和尚说:“这虱子还得拿水饮饮它。”
说着话,眼前有一道河,和尚噗咚跳下河去。
柴头就知道和尚又要走,说:“师父又要走啦?咱们哪里见?”
和尚说:“咱们常山县见。”
说完了,和尚一使验法,柴、杜二人瞧不见和尚了。
两个人抱着怨恨,往前走了。
和尚见他二人走了,由水内上来,一直够奔古天山来。
正往前走,见眼前一个乞丐,扛着一个钱叉子。
上写:“日吃千家饭,夜住古庙堂。不做犯法事,哪怕见君王。”
和尚说:“你。上哪里去要饭吃?”
乞丐说:“我去给人家念喜。”
和尚说:“咱两个人一同走罢。”
乞丐说:“和尚,你去做什么?”
和尚说:“我也给人家念喜歌去。”
这乞丐一听,说:“人家办喜事,你是个和尚,一去人家准不愿意。”
和尚说:“不要紧。和尚安口锅,也比在家差不多。”
说着话,二人一同往前走。
刚到古天山下,一瞧陆通正瞧着馒头自言自语,和尚说:“陆通,你还不瞧瞧去,你杨大哥在庙里被人害了。”
陆通说:“真的吗?”
和尚说:“真的。”
陆通拿起英雄氅就跑。
馒头滚了一场。
和尚说:“朋友,你把馒头捡了去罢。”
乞丐一看说:“和尚你不要么?”
和尚说:“我不要,你拿了吃去罢。”
和尚叫这个要吃的来,所为怕是这些馒头糟踏了。
在山下捺着,没人捡,所以叫要饭的把馒头捡了走。
和尚上山,刚到凌霄观,就听陆通那里嚷:“师父快来救我!”
和尚说:“来了。”立刻用手一摸天灵盖,把佛光、灵光、金光三光闭住。
和尚跳进去一看,华清风正要点火烧陆通。
和尚说:“好杂毛老道,你无缘无故害人,待我来拿你。”
华清风气得哇呀呀直嚷,说:“你是何人?”
和尚说:“我乃西湖灵隐寺济颠是也。你既是出家人,三清教的门徒,你就该戒杀、盗、淫、妄、酒。你无故要杀害性命,我和尚焉能容你。”
华清风一听是济颠,老道眼睛一看,见和尚身量不高,体瘦不大,一脸的油泥,短头发有一寸多长。
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绒绦,疙里疙瘩,褴褛不堪,原是一丐僧。
华清风心里说:“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听说济颠乃是罗汉。要是罗汉,头上必有金光。
要是带路金仙,头上必有白光。要是妖精,必有黑气。看他头上一无金光,二无白气,乃是凡夫俗子。”
他焉知道和尚把三光按住。
老道说:“济颠气死我也。”
和尚说:“我气死你,你死罢。”
老道说:“济颠,你这厮好大胆量,屡次欺我太甚。我徒弟张妙兴,在五仙山祥云观,被你给烧死。
你又无故搅闹铁佛寺,常道友给我托梦,说你打去他五百年道行。你又把我徒弟姜天瑞的胡子给揪了去,羞臊他的脸面。
你还要捉拿我侄儿华云龙。今天你还敢来管我的事。你岂不是飞蛾投火,自来送死。
你要知事务,你跪下给山人磕头,叫我三声祖师爷,山人有好生之德,饶你不死。”
和尚哈哈一笑说:“好者道,满口胡道。你跪下给我和尚磕头,叫我三声祖宗爷,我也不能饶你。”
华清风一听,不由怒从心上起,气向胆边生,举宝剑照定和尚劈头就剁。
和尚一闪身,滴溜绕在老道身后,拧了老道一把。
老道回头,用宝剑照和尚分心就扎,和尚闪身躲开,左手一晃,右乎照定老道,就是一个嘴巴。
老道气得哇呀呀直嚷。
和尚身体灵便,拧一把,捏一把,摸一把,拉一把,老道的宝剑终到不了和尚的身上。
老道真急了,身子往圈外一跳,说:“好济颠,你真是找死!休怨山人,待山人拿法宝取你,叫你知道祖师爷的厉害。”
说着话,由兜囊掏出法宝,就往地下一洒,老道口中念念有词,用手一指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展眼之际,只见平地忽起一阵怪风。
怎见的?
有赞为证:
无影又无踪。
卷杨花,西复东。
江湖常把扁舟逆。
飘黄叶舞空。
推白云,过山峰。
园林乱摆,花枝片子,送你掌帘入户。
银烛影摇红。
一阵狂风大作。
和尚一看,有许多獐猫野鹿兔鹤狐群,直奔和尚而来。
和尚用手一指,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这群野兽一道黄光,显出原形,都是纸的。
老道一看,说:“好和尚,胆敢破我的法宝。”
老道口中一念咒,用手捏剑一指,只见来了许多毒蛇怪蟒,要咬和尚。
和尚哈哈一笑,用手一指,口念六字真言。
这毒蛇怪蟒,一道黄光全化没了。
老道见和尚连破了两种法宝,真急了,要下毒手。
当时把柴火点着。
老道用咒语一催,展眼烈焰飞腾,三昧真火把和尚围上。
不知济公如何破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三回-译文
话说华清风正要火烧陆通,济公赶到。
书中交代,济公由古佛寺追走了华云龙,和尚复返回去。掏了三块药,把飞天火祖秦元亮、立地瘟神马兆熊、千里腿杨顺三个人的镖伤治好。这三个人给济公行礼说:‘多蒙师父救命之恩。未领教圣僧尊姓大名。’济公通了名姓。这三个人说:‘师父搭救我等再生,我等铭感五中。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年相见,后会有期,我等必要报答。’济公说:‘你三个人去罢,我和尚还有事呢。’三个人千恩万谢,告辞去了。和尚复又到庙内,把刘四放开,叫李刘氏跟他兄弟回家,姊弟二人谢了济公走了。和尚叫本地官人报官,将古佛寺入宫,另招住持僧人。济公这才回铁佛寺。
来到寺里一看,众人正在埋怨和尚:‘要不是和尚把大蟒赶走,大众虽花些钱,可以把膨症治好。这一来,病人多的很,没人治了。’
济公在铁佛寺一听这话,说:‘众位不必埋怨,我可以在这庙内舍圣水。有病的,只管来吃,吃了包好。’立刻派人挑了几十担水,倒了十大缸。和尚掏了十块药。放在水缸里。大众闻这水,有一阵清香。大众传出去,和尚舍圣水。果然有臌症的,来此喝口水就好。不但治臌症,百病都得好,开化县的黎民没有不感激济公的。
次日和尚说:‘我可不能看着舍水,我还有事呢。’
这才回到巡检司,叫四位班头把冯元志送到开化县。
和尚来到开化县,知县郑元龙立刻迎接济公,进到书房,知县说:‘多蒙圣僧给我地面除害,搭救黎民,本是实深感激。’和尚说:‘那倒是小事。’知县说:‘圣曾这是由哪里来,这个贼人,是怎么一段事?’和尚说:‘这个贼人,是盗公文的。
现在龙游县还有一个贼,叫小神飞徐沛,跟那个贼是一案。我带着这两个班头,杨国栋、尹士雄,就是龙游县的原办。求老爷办一角文书,派几个官人,把这个贼人解到龙游县去完案。’知县郑元龙点头应允。
旁边贼人冯元志一听这话,心中一动。心说:‘只要把我解了走,遍地是绿林的朋友,只要碰见,定可以把我救了。’他是心中的话,和尚答应了,说:‘好东西。你心里倒想的不错。只要把你解了走,路上就有人夺了你去。我和尚更有主意。
老爷,你叫人把黄土泥用水合了,把贼人的脑袋脸上都抹了,就给他留着眼睛、鼻子、嘴出气,少得有人认得他。’知县立刻办了一角文书,派了四个解差,同尹士雄、杨国栋把贼人解走。
尹士雄、杨国栋谢了知县,又谢了济公,这才押解起来,和尚领柴、杜二位班头也告辞。
知县送出衙门,和尚拱手作别。
柴头说:‘师父,你老人家由临安带我二人出来拿华云龙。今天也拿他,明天也拿他,到如今也没拿住。我们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指着这份差事度日子。这些日子,披霜带露出来,倒是拿他拿不了!’和尚说:‘你两个人,不用着急。跟我走,准把华云龙拿住。’二位班头无奈,跟了和尚往前走。
和尚说:‘了不得了,我这身上的虱子太多了,咬的我实在难受。’说着话,和尚用手一掏,掏出一把虱子来。
由前头掏了一把来,放在后身。由后掏出一把来,搁在前面。
柴头说:‘师父,还不把虱子捺了!还往身上放着,这有多脏!’和尚说:‘你不知道,我给虱子搬搬家,它一不服水土就死了。’柴头说:‘师父,别胡闹了,一个人身上的虱子,还不服水土?依我说,快捺了罢。’和尚说:‘这虱子还得拿水饮饮它。’说着话,眼前有一道河,和尚噗咚跳下河去。
柴头就知道和尚又要走,说:‘师父又要走啦?咱们哪里见?’和尚说:‘咱们常山县见。’说完了,和尚一使验法,柴、杜二人瞧不见和尚了。
两个人抱着怨恨,往前走了。和尚见他二人走了,由水内上来,一直够奔古天山来。
正往前走,见眼前一个乞丐,扛着一个钱叉子。上写:‘日吃千家饭,夜住古庙堂。不做犯法事,哪怕见君王。’和尚说:‘你。上哪里去要饭吃?’乞丐说:‘我去给人家念喜。’和尚说:‘咱两个人一同走罢。’乞丐说:‘和尚,你去做什么?’和尚说:‘我也给人家念喜歌去。’这乞丐一听,说:‘人家办喜事,你是个和尚,一去人家准不愿意。’和尚说:‘不要紧。和尚安口锅,也比在家差不多。’说着话,二人一同往前走。
刚到古天山下,一瞧陆通正瞧着馒头自言自语,和尚说:‘陆通,你还不瞧瞧去,你杨大哥在庙里被人害了。’陆通说:‘真的吗?’和尚说:‘真的。’
陆通拿起英雄氅就跑。馒头滚了一场。和尚说:“朋友,你把馒头捡了去罢。”乞丐一看说:“和尚你不要么?”和尚说:“我不要,你拿了吃去罢。”和尚叫这个要吃的来,所为怕是这些馒头糟踏了。在山下捺着,没人捡,所以叫要饭的把馒头捡了走。
和尚上山,刚到凌霄观,就听陆通那里嚷:“师父快来救我!”和尚说:“来了。”立刻用手一摸天灵盖,把佛光、灵光、金光三光闭住。
和尚跳进去一看,华清风正要点火烧陆通。和尚说:“好杂毛老道,你无缘无故害人,待我来拿你。”华清风气得哇呀呀直嚷,说:“你是何人?”和尚说:“我乃西湖灵隐寺济颠是也。你既是出家人,三清教的门徒,你就该戒杀、盗、淫、妄、酒。你无故要杀害性命,我和尚焉能容你。
华清风一听是济颠,老道眼睛一看,见和尚身量不高,体瘦不大,一脸的油泥,短头发有一寸多长。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绒绦,疙里疙瘩,褴褛不堪,原是一丐僧。华清风心里说:“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听说济颠乃是罗汉。要是罗汉,头上必有金光。要是带路金仙,头上必有白光。要是妖精,必有黑气。看他头上一无金光,二无白气,乃是凡夫俗子。”他焉知道和尚把三光按住。
老道说:“济颠气死我也。”和尚说:“我气死你,你死罢。”老道说:“济颠,你这厮好大胆量,屡次欺我太甚。我徒弟张妙兴,在五仙山祥云观,被你给烧死。你又无故搅闹铁佛寺,常道友给我托梦,说你打去他五百年道行。你又把我徒弟姜天瑞的胡子给揪了去,羞臊他的脸面。你还要捉拿我侄儿华云龙。今天你还敢来管我的事。你岂不是飞蛾投火,自来送死。你要知事务,你跪下给山人磕头,叫我三声祖师爷,山人有好生之德,饶你不死。”和尚哈哈一笑说:“好者道,满口胡道。你跪下给我和尚磕头,叫我三声祖宗爷,我也不能饶你。”
华清风一听,不由怒从心上起,气向胆边生,举宝剑照定和尚劈头就剁。和尚一闪身,滴溜绕在老道身后,拧了老道一把。
老道回头,用宝剑照和尚分心就扎,和尚闪身躲开,左手一晃,右乎照定老道,就是一个嘴巴。
老道气得哇呀呀直嚷。和尚身体灵便,拧一把,捏一把,摸一把,拉一把,老道的宝剑终到不了和尚的身上。
老道真急了,身子往圈外一跳,说:“好济颠,你真是找死!休怨山人,待山人拿法宝取你,叫你知道祖师爷的厉害。”
说着话,由兜囊掏出法宝,就往地下一洒,老道口中念念有词,用手一指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展眼之际,只见平地忽起一阵怪风。
一阵狂风大作。和尚一看,有许多獐猫野鹿兔鹤狐群,直奔和尚而来。和尚用手一指,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这群野兽一道黄光,显出原形,都是纸的。
老道一看,说:“好和尚,胆敢破我的法宝。”老道口中一念咒,用手捏剑一指,只见来了许多毒蛇怪蟒,要咬和尚。和尚哈哈一笑,用手一指,口念六字真言。这毒蛇怪蟒,一道黄光全化没了。
老道见和尚连破了两种法宝,真急了,要下毒手。当时把柴火点着。老道用咒语一催,展眼烈焰飞腾,三昧真火把和尚围上。不知济公如何破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三回-注解
古天山:古天山是指古代天山山脉,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中国西部的重要山脉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华清风:华清风可能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铁佛寺:铁佛寺是一个寺庙的名称,寺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佛教修行和教化的场所。
济禅师:济禅师指的是济公,是中国佛教禅宗历史上的著名僧人,以其幽默、智慧和高超的禅修技艺而闻名。
陆通:陆通可能是故事中的人物,具体身份和背景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华云龙:华云龙可能是故事中的人物,具体身份和背景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古佛寺:古佛寺是另一座寺庙的名称,与铁佛寺不同,也是佛教修行和教化的场所。
飞天火祖秦元亮:飞天火祖秦元亮可能是故事中的人物,具有特殊能力或身份。
立地瘟神马兆熊:立地瘟神马兆熊可能是故事中的人物,具有特殊能力或身份。
千里腿杨顺:千里腿杨顺可能是故事中的人物,具有特殊能力或身份。
镖伤:镖伤是指被镖师用镖(一种古代武器)造成的伤害。
膨症:膨症可能是古代对某种疾病的称呼,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法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开化县:开化县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县,故事中提及,可能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龙游县:龙游县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县,故事中提及,可能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小神飞徐沛:小神飞徐沛可能是故事中的人物,与冯元志同案。
杨国栋:杨国栋可能是故事中的人物,与尹士雄一同押解冯元志。
尹士雄:尹士雄可能是故事中的人物,与杨国栋一同押解冯元志。
虱子:虱子是一种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上的小昆虫,故事中济公用虱子比喻自己的行为。
喜歌:喜歌是古代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唱的歌曲,用以庆祝和祝福。
英雄氅:指古代武士或英雄所穿的战袍,象征着英雄的身份和地位。
馒头:一种传统的中国面食,圆形,通常在佛教中作为供品。
和尚:指出家的男性僧侣,修行佛教。
佛光、灵光、金光:在佛教中,三光通常指的是佛菩萨身上的光明,象征着智慧、慈悲和解脱。
凌霄观:古代道教宫观,指修行道法的地方。
三清教:道教三大尊神之一,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戒杀、盗、淫、妄、酒:佛教的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罗汉:佛教中的果位之一,指已经达到涅槃的圣者。
金仙:道教中指达到极高修为的仙人。
妖精:指修炼成精的妖怪,通常具有超自然的能力。
法宝:指神话或传说中具有特殊能力的宝物。
太上老君:道教中的尊神,被认为是炼丹术的创始人。
急急如律令敕:道教咒语,表示紧急命令。
六字真言:佛教中的一种咒语,通常为“唵嘛呢叭咪吽”,具有加持和净化作用。
三昧真火:道教中的一种高级火焰,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柴火:指燃烧的木材,这里指用来引燃三昧真火的材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九十三回-评注
陆通拿起英雄氅就跑。馒头滚了一场。和尚说:“朋友,你把馒头捡了去罢。”乞丐一看说:“和尚你不要么?”和尚说:“我不要,你拿了吃去罢。”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场景,陆通迅速拿起英雄氅逃跑,馒头滚落一地。和尚主动提出让乞丐捡起馒头,并让其自行食用。这里体现了和尚的慈悲心肠,不拘小节,乐于助人的精神。同时,乞丐的询问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和尚叫这个要吃的来,所为怕是这些馒头糟踏了。在山下捺着,没人捡,所以叫要饭的把馒头捡了走。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和尚叫来乞丐的用意,即防止馒头被糟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状况,和尚以自己的方式关爱弱者。
和尚上山,刚到凌霄观,就听陆通那里嚷:“师父快来救我!”和尚说:“来了。”立刻用手一摸天灵盖,把佛光、灵光、金光三光闭住。
此段文字展示了和尚的修行高深,能够迅速感知到陆通的呼唤,并迅速作出反应。同时,闭住三光也暗示了和尚在关键时刻的谨慎与智慧。
和尚跳进去一看,华清风正要点火烧陆通。和尚说:“好杂毛老道,你无缘无故害人,待我来拿你。”
此句描绘了和尚与华清风之间的冲突,体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对抗。和尚的言行举止,彰显了其坚定的正义立场和勇猛无畏的精神。
华清风气得哇呀呀直嚷,说:“你是何人?”和尚说:“我乃西湖灵隐寺济颠是也。
这段对话揭示了双方的身份,华清风对和尚的称呼“杂毛老道”带有侮辱之意,而和尚则以平实的语气介绍自己的身份,体现了双方性格的差异。
你既是出家人,三清教的门徒,你就该戒杀、盗、淫、妄、酒。你无故要杀害性命,我和尚焉能容你。
此句表达了和尚对华清风行为的谴责,强调出家人应遵守戒律,不得伤害生命。同时,也展现了和尚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华清风一听是济颠,老道眼睛一看,见和尚身量不高,体瘦不大,一脸的油泥,短头发有一寸多长。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绒绦,疙里疙瘩,褴褛不堪,原是一丐僧。
此段文字通过对和尚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其与众不同的形象。这种形象与和尚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华清风心里说:“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听说济颠乃是罗汉。要是罗汉,头上必有金光。要是带路金仙,头上必有白光。要是妖精,必有黑气。看他头上一无金光,二无白气,乃是凡夫俗子。”
华清风对和尚的怀疑,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出家人的认知偏见。他通过观察和尚的外貌,来判断其身份,这种以貌取人的行为,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老道说:“济颠气死我也。”和尚说:“我气死你,你死罢。”
这段对话展现了双方情绪的激烈,华清风对和尚的愤怒,和尚的冷漠,都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老道说:“济颠,你这厮好大胆量,屡次欺我太甚。我徒弟张妙兴,在五仙山祥云观,被你给烧死。你又无故搅闹铁佛寺,常道友给我托梦,说你打去他五百年道行。你又把我徒弟姜天瑞的胡子给揪了去,羞臊他的脸面。你还要捉拿我侄儿华云龙。今天你还敢来管我的事。你岂不是飞蛾投火,自来送死。你要知事务,你跪下给山人磕头,叫我三声祖师爷,山人有好生之德,饶你不死。”
华清风在此段话中列举了和尚的种种“罪行”,旨在激怒和尚,使其就范。同时,也反映了华清风对和尚的仇恨。
和尚哈哈一笑说:“好者道,满口胡道。你跪下给我和尚磕头,叫我三声祖宗爷,我也不能饶你。”
此句展现了和尚的幽默与机智,他以戏谑的语气回应华清风,使其陷入尴尬境地。
华清风一听,不由怒从心上起,气向胆边生,举宝剑照定和尚劈头就剁。
此句描绘了华清风愤怒的情绪,他不顾一切地攻击和尚,展现了其凶狠残暴的一面。
和尚一闪身,滴溜绕在老道身后,拧了老道一把。
此句展示了和尚的灵活身手,他巧妙地躲过了华清风的攻击,并迅速反击。
老道回头,用宝剑照和尚分心就扎,和尚闪身躲开,左手一晃,右乎照定老道,就是一个嘴巴。
这段文字描绘了和尚与华清风之间的激烈战斗,展现了双方武艺的高超。同时,也体现了和尚的机智和勇敢。
老道气得哇呀呀直嚷。和尚身体灵便,拧一把,捏一把,摸一把,拉一把,老道的宝剑终到不了和尚的身上。
此段文字再次强调了和尚的灵活身手,他巧妙地躲避了华清风的攻击,使其无法得逞。
老道真急了,身子往圈外一跳,说:“好济颠,你真是找死!休怨山人,待山人拿法宝取你,叫你知道祖师爷的厉害。”
华清风在此段话中表现出极度愤怒的情绪,他决定使用法宝对付和尚,展现了其凶狠残暴的一面。
说着话,由兜囊掏出法宝,就往地下一洒,老道口中念念有词,用手一指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此段文字描绘了华清风使用法宝的过程,展现了其法力的强大。
展眼之际,只见平地忽起一阵怪风。怎见的?有赞为证:无影又无踪。卷杨花,西复东。江湖常把扁舟逆。飘黄叶舞空。推白云,过山峰。园林乱摆,花枝片子,送你掌帘入户。银烛影摇红。
这段文字通过赞颂,展现了怪风的奇特之处,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一阵狂风大作。和尚一看,有许多獐猫野鹿兔鹤狐群,直奔和尚而来。
此段文字描绘了怪风带来的景象,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和尚用手一指,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这群野兽一道黄光,显出原形,都是纸的。
此句展示了和尚的法力,他能够识破华清风的法宝,并使其失效。
老道一看,说:“好和尚,胆敢破我的法宝。”老道口中一念咒,用手捏剑一指,只见来了许多毒蛇怪蟒,要咬和尚。
华清风再次使用法宝,企图伤害和尚,但和尚凭借自己的法力,成功化解了危机。
和尚哈哈一笑,用手一指,口念六字真言。这毒蛇怪蟒,一道黄光全化没了。
此句再次展现了和尚的法力,他能够轻松破解华清风的法宝。
老道见和尚连破了两种法宝,真急了,要下毒手。当时把柴火点着。老道用咒语一催,展眼烈焰飞腾,三昧真火把和尚围上。
华清风在此段话中表现出极度愤怒的情绪,他决定使用更加凶狠的手段对付和尚。
不知济公如何破法,且看下回分解。
此句为故事的悬念,为读者留下了悬念,期待下回的故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