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四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四回-原文

施佛法戏耍豪杰 杨雷陈又遇淫贼

话说济公叫杨明、雷鸣、陈亮跟着往北走了不远。

三位英雄一瞧,济公没有了。

再一看,眼前树林子,华云龙同一个人在那里站着。

三英雄一瞧,这人身长一丈,头如麦斗。

头戴皂缎色六瓣壮士巾,身穿皂缎色箭袖袍,腰系丝鸾带。

单衬袄,薄底靴子。

面似黑锅底,粗眉大眼,直鼻阔口。

扛着一条四楞缤铁锏。

杨明细细一看,不是别人,就是绛丰县的原籍、姓陆名通。

这个人天生的一条大汉。

父早丧,母王氏。

家中也是寒苦,全仗王老太太做针黹度日。

陆通长到一十六岁,人情世故一概不懂。

这天王老太太说:“儿呀,你也这么大了,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为娘的也老了,你有什么能为找饭吃?”

陆通说:“不要紧,我找去。”说着话就出去了。

少时陆通拿回二斤饼来,说:“娘呀,吃罢。”

老太太一瞧,说:“你哪里拿来的?”

陆通说:“我方才出去。见有一小子拿着饼。我过去打他一个嘴巴,把饼就抢来了。”

老太太一听,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浑!国有王法,律有明条。你在街上打抢,叫人家拿着,就了不得了!明天不准抢了。”

陆通本是个浑人,出去抢惯了,不管是谁,瞧见了便抢。

人都不敢惹他,因他天生来的力气大,再也打他不过。

这天本地有一位吴孝廉,家里是财主,最好行善。

开着许多的店铺。

见陆通在他铺子门口抢东西,吴孝廉就问:“什么人?好大胆!竟敢白昼打抢。把他揪住,拿片子送在衙门里治罪!”

旁有一位老者是好人,说:“吴大爷,你老人家不认得他。他叫陆通,是个浑人。他家中孤儿老母,没有养活。这个人虽然太浑,最孝母,抢了东西给他母亲吃。你老人家可以周济他,也是德行。”

吴孝廉本是个善人。

一听陆通是个孝子,人人可敬。

叫陆通过来,说:“你姓什么?”

陆通说:“我姓陆叫通。”

孝廉说:“你别抢了。每天到德裕粮店取一吊钱,给你母子度日,好不好?”

陆通说:“你一天给一吊钱,好小子!”

吴孝廉一听,这倒不错。

施舍一吊钱,落一个好小子,倒不错。

知道陆通是个浑人,也不怪他。

陆通就每天拿一吊钱,买了吃的,先给母亲吃,剩下的他全吃了。

这天他吃完了饭,把家里一条铁棍,拿出山里去游玩。

正赶上有二十一家猎户打围,赶下许多的獐猫野鹿。

陆通瞧见,他过去拿棍全给打死,挑起来就走。

众猎户赶到。

大众说:“我们撒下围赶下来的野兽,黑汉你别给拿了走。”

陆通说:“不许爷爷拿去,你们抢罢,谁抢了去是谁的。”

猎户过来跟他动手,不是他的对手。

大众无法,不要了。

陆通把野兽挑着一卖。

他不知值多少钱,给钱就卖。

把钱拿回家去,就不上粮店要那一吊钱。

天天到山里去打野兽,众猎人都不敢惹他。

大众一商量说:“陆通天天搅咱们。咱们跟他商量,每天给他一吊钱,叫他帮咱们打猎,省得他抢我们。”

这天又碰见陆通,跟他商量。

一天给他一吊钱,叫他帮着打野兽,给众猎户分。

陆通也愿意。

一天拿一吊钱到家里,给老母买吃的。

这天他老娘死了,陆通回来,他也不懂。

见老娘在炕上躺着,也不说话。

陆通就叫:“娘呀,吃饭罢。”

街坊上过来一瞧,说:“你老娘死了!”

陆通说:“什么叫死了?”

街坊说:“死了,就不说话了,不吃东西啦。你买一口棺材埋了。不然,搁两天就臭了。”

陆通说:“这叫做死了?

也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买一口棺材埋去,不然搁两天就臭了。

街坊说:“对了。”

陆通过去,把老娘背起来,往外就走。

街坊说:“你上哪去?”

陆通说:“上棺材铺,瞧哪口棺材好,搁里头就得了。”

街坊说:“你真是个浑子!没有背着死尸满街跑的。你搁下,你去找猎户,叫他们买一口棺材埋了。”

陆通答应,到猎户家去。

大众问:“你做什么来了?”

陆通说:“老娘死了,也不说话,也不吃东西了。买一口棺材埋了。要不然,过两天就臭了。我找你们给买棺材。”

大众一想:“这倒不错,他是个孝子。”

内中就有好人说:“这是好事,咱们大家凑着买一口棺材,把他老娘给埋了。”

陆通剩自己一个人,仍然帮众人打猎。

一天要一吊钱,这二十一家猎户,都不愿意,又不敢不给他。

这天内中有一个姓殷的,外号叫殷到底,说:“咱们每天给陆通一吊钱,冤不冤?”

大众说:“没法子。”

殷到底说:“你们众位每人交给我一吊钱,我能把他发出去。”

大众说:“你能办的了,我们二十家,交你二十吊钱。”

殷到底允了。

大众给了他的钱。

这天请陆通吃饭。

陆通本是浑人,请吃就吃,殷到底说:“陆通,你跟着我们这些猎户在一处,一天一吊钱,你也发不了财。你发财愿意不愿意?”

陆通说:“怎么发财?”

殷到底说:“你到常山县去,找南路镖头追云燕子黄云。你把他捉住,跟他要二百银子。就凭你这个脑袋,这个身量,他就有得给你,你算是人物字号。”

陆通说:“我就去。”

殷到底说:“我给你两吊钱盘费,你拿了去。”

陆通本是浑人,拿了棒锤认真,拿着两吊钱就起身。

来到常山县,他不知道打听人要说句谦恭话。

过去把过路的人一把揪住,这个人吓的不知道为什么。

陆通说:“小子,你告诉我,追云燕子黄云在哪里住?”

这人说:“就在这路北店里。”

陆通说:“你要冤我,我把你脑袋砍下来。”

挟着这人到店门首。

那人说:“把我放开罢。就是这店里。”

陆通这才把人家放开用。

那人瞧陆通这个样,也不敢惹他,自己竟自去了。

陆通站在店门口,喊嚷:“姓黄的给银子!”

追云燕子黄云,正在店里。

听外面叫姓黄的给银子。

黄云一想:“我并不欠人的银子。”

自己来到外面一瞧,站着一个大汉,并不认识。

黄云说:“你找谁呀?”

陆通说:“我找姓黄的。”

黄云说:“做什么?”

陆通说:“要二百银子。”

黄云说:“该你的?”

陆通说:“不该。”

黄云说:“你认识姓黄的么?”

陆通说:“不认识。”

黄云说:“你不认识,为什么找他要银子?”

陆通说:“姓殷的叫我找姓黄的,要二百银子。说我就长了人物,立了字号。就凭我这个脑袋,这个身量,不给不行。”

黄云一听,心中明白,知他是个浑人,必是有人叫他来的。

黄云一想:“这个人倒很雄壮。

莫如我把他支到杨明兄处,叫杨明兄长调理来。入在嫖行里,倒是个膀臂。”

想罢,说:“你进来。”

陆通就跟着来里面。

黄云问:“你姓什么?”

陆通说:“我姓陆,叫通。你姓什么?”

黄云说:“我姓黄。”

陆通说:“你是黄云?给我二百银子。”

黄云说:“你别忙,我告诉你一个人。你找他跟他要四百银,你去不去?”

陆通说:“去。”

黄云写了一封信,拿出十两银子说:“你到玉山县,去找威镇八方杨明。见了他,和他要四百两银子。”

陆通答应,拿了书信银子出来。

他不认得玉山县。

要打探人,见了人问一声:

“呔,站着!”

吓的人家就跑。

问了好多人,一顺就跑。

陆通想出主意。

见村头站着两个人说话,陆通绕在人家身后,伸手把那人脖子一捏。

陆通说:“你小子别跑!”

吓得旁边那人拔脚就跑。

这个跑不了了,他问:“怎么了?”

陆通说:“我问你上玉山县往哪里去?”

这人说:“往北。”

陆通一放手,把那人跌在地上,腿也折了。

从此不敢再在外头踆着。

陆通他也这样问人,遇见坏人,明是往北说往南。

遇见好人,才告诉他正道。

走了八天,才到玉山县。

好容易遇见好人,告诉他杨明的门口。

陆通两天没吃饭,有银子也不知换钱。

来到门口,用铁棍一打门。

管家出来开门。

问:“找准?”

陆通说:“你姓杨?”

管家说:“是。”

陆通说:“给我四百银子。”

管家到里面回禀。

杨明出来一瞧不认识,问:“找谁?”

陆通说:“找姓杨的要四百银子。”

杨明一愣,说:“你找姓杨的要银子,可该你的?”

陆通说:“不该。”

杨明说:“不该,要什么银子?”

陆通说:“是保镖姓黄的叫我来的。”

连十两银子一封书信,同拿出来,交给杨明。

杨明拆书一看,心中这才明白。

不知信上写着何话,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四回-译文

济公让杨明、雷鸣、陈亮跟着他往北走了一段路。三位英雄一看,济公不见了。再一看,眼前有一片树林,华云龙和一个人站在那里。三位英雄一看,这个人身高一丈,头大如麦斗。他戴着黑色的六瓣壮士巾,穿着黑色的箭袖袍,腰间系着丝鸾带。里面只穿了一件单衣,脚穿薄底靴子。脸色像黑锅底,粗眉大眼,直鼻阔口。手里拿着一条四棱铁锏。杨明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绛丰县的原籍,姓陆名通。

这个人天生就是一个大汉。父亲早逝,母亲王氏。家中很贫穷,全靠王老太太做针线活来维持生计。陆通长到十六岁,对人情世故一无所知。这天王老太太说:‘儿子啊,你也这么大了,肩膀挑不起重担,手提不起篮子。我年纪也大了,你有什么本事去赚钱养家?’陆通说:‘没关系,我去找。’说完就出去了。不久,陆通拿回两斤饼,说:‘娘,吃吧。’老太太一看,问:‘你从哪里拿来的?’

陆通说:‘我刚才出去。看到一个小子拿着饼,我过去打了他一巴掌,就把饼抢来了。’老太太一听,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粗鲁!国有王法,律有明文。你在街上抢东西,被抓住了就麻烦了!明天不准再抢了。’陆通本就是一个粗人,出去抢东西已经习惯了,不管是谁,看到就抢。没有人敢惹他,因为他天生力气大,没有人打得过他。这天本地有一位吴孝廉,家里是财主,喜欢做好事。

他开了很多店铺。看到陆通在他店铺门口抢东西,吴孝廉就问:‘什么人?这么大胆!竟敢白天抢东西。把他抓住,送到衙门去治罪!’旁边有一位老者是个好人,说:‘吴大爷,您不认识他。他叫陆通,是个粗人。他家里只有孤儿寡母,没有人养活。这个人虽然很粗鲁,但非常孝顺母亲,抢东西是为了给他母亲吃。您可以救济他,这也是一种美德。’吴孝廉本来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一听陆通是个孝子,大家都应该尊敬他。叫陆通过来,问:‘你姓什么?’陆通说:‘我姓陆,叫通。’孝廉说:‘你别抢了。每天到德裕粮店领一吊钱,给你母子维持生计,怎么样?’

陆通说:‘你一天给我一吊钱,好小子!’孝廉一听,这倒不错。施舍一吊钱,得到一个好小子,也不错。知道陆通是个粗人,也不怪他。陆通就每天拿一吊钱,买了吃的,先给母亲吃,剩下的他自己吃。这天他吃完饭,把家里的铁棍拿出来,到山里去游玩。正巧有二十一家猎户在打猎,赶下来很多野兽。陆通看到,他过去用棍子全部打死了,挑起来就走。众猎户追上来,大家说:‘我们布下的围猎赶下来的野兽,黑汉你别拿走。’陆通说:‘不让爷爷拿走,你们抢吧,谁抢到就是谁的。’猎户过来和他动手,但都不是他的对手。

大家没有办法,只好不要了。陆通把野兽挑着去卖。他不知道值多少钱,给钱就卖。把钱拿回家,就不去粮店领那一吊钱了。天天到山里去打野兽,众猎人都不敢惹他。大家一商量说:‘陆通天天来捣乱。我们和他商量,每天给他一吊钱,让他帮我们打猎,省得他抢我们。’这天又碰见陆通,和他商量。一天给他一吊钱,让他帮着打野兽,分给众猎户。陆通也愿意。一天拿一吊钱回家,给老母亲买吃的。这天他老母亲去世了,陆通回来,他也不懂。看到老母亲躺在床上,不说话。陆通就叫:‘娘,吃饭吧。’街坊过来一看,说:‘你老娘死了!’陆通说:‘什么叫做死了?’街坊说:‘死了,就不说话了,不吃东西了。你买一口棺材埋了,不然过两天就臭了。’陆通说:‘这叫做死了?也不说话,也不吃东西。买一口棺材埋了,不然过两天就臭了。’街坊说:‘对了。’陆通过去,把老母亲背起来,往外就走。街坊说:‘你上哪去?’

陆通说:‘上棺材铺,看看哪口棺材好,放进去就得了。’街坊说:‘你真是个粗人!没有背着死尸满街跑的。你放下,你去找猎户,叫他们买一口棺材埋了。’陆通答应了,到猎户家去。大家问:‘你做什么来了?’陆通说:‘老娘死了,也不说话,也不吃东西了。买一口棺材埋了。要不然,过两天就臭了。我找你们给买棺材。’大家一想:‘这倒不错,他是个孝子。’其中就有好人说:‘这是好事,我们大家凑钱买一口棺材,把他老娘给埋了。’陆通剩下自己一个人,仍然帮大家打猎。一天要一吊钱,这二十一家猎户,都不愿意,但又不敢不给。这天其中有一个姓殷的,外号叫殷到底,说:‘我们每天给陆通一吊钱,这不公平吧?’大家说:‘没办法。’殷到底说:‘你们每人给我一吊钱,我能把他打发走。’大家说:‘你能做到,我们二十家,给你二十吊钱。’殷到底答应了。大家给了他的钱。这天请大家吃饭。

陆通本来就是一个粗人,请吃就吃,殷到底说:‘陆通,你跟着我们这些猎户在一起,一天一吊钱,你也发不了财。你愿意发财吗?’陆通说:‘怎么发财?’殷到底说:‘你到常山县去,找南路镖头追云燕子黄云。你把他抓住,向他要二百银子。就凭你这个脑袋,这个身材,他就有得给你,你就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陆通说:‘我就去。’殷到底说:‘我给你两吊钱盘费,你拿了去。’陆通本是浑人,拿了棒锤认真,拿着两吊钱就起身。

来到常山县,他不知道打听人要说句谦恭话。过去把过路的人一把揪住,这个人吓的不知道为什么。

陆通说:‘小子,你告诉我,追云燕子黄云在哪里住?’这人说:‘就在这路北店里。’陆通说:‘你要冤我,我把你脑袋砍下来。’挟着这人到店门首。

那人说:‘把我放开罢。就是这店里。’陆通这才把人家放开用。那人瞧陆通这个样,也不敢惹他,自己竟自去了。

陆通站在店门口,喊嚷:‘姓黄的给银子!’追云燕子黄云,正在店里。听外面叫姓黄的给银子。

黄云一想:‘我并不欠人的银子。’自己来到外面一瞧,站着一个大汉,并不认识。黄云说:‘你找谁呀?’陆通说:‘我找姓黄的。’

黄云说:‘做什么?’陆通说:‘要二百银子。’黄云说:‘该你的?’陆通说:‘不该。’黄云说:‘你认识姓黄的么?’陆通说:‘不认识。’

黄云说:‘你不认识,为什么找他要银子?’陆通说:‘姓殷的叫我找姓黄的,要二百银子。说我就长了人物,立了字号。就凭我这个脑袋,这个身量,不给不行。’

黄云一听,心中明白,知他是个浑人,必是有人叫他来的。黄云一想:‘这个人倒很雄壮。

莫如我把他支到杨明兄处,叫杨明兄长调理来。入在嫖行里,倒是个膀臂。’

想罢,说:‘你进来。’陆通就跟着来里面。黄云问:‘你姓什么?’陆通说:‘我姓陆,叫通。你姓什么?’黄云说:‘我姓黄。’

陆通说:‘你是黄云?给我二百银子。’黄云说:‘你别忙,我告诉你一个人。你找他跟他要四百银,你去不去?’陆通说:‘去。’

黄云写了一封信,拿出十两银子说:‘你到玉山县,去找威镇八方杨明。见了他,和他要四百两银子。’陆通答应,拿了书信银子出来。

他不认得玉山县。要打探人,见了人问一声:‘呔,站着!’吓的人家就跑。问了好多人,一顺就跑。

陆通想出主意。见村头站着两个人说话,陆通绕在人家身后,伸手把那人脖子一捏。陆通说:‘你小子别跑!’吓得旁边那人拔脚就跑。

这个跑不了了,他问:‘怎么了?’陆通说:‘我问你上玉山县往哪里去?’这人说:‘往北。’陆通一放手,把那人跌在地上,腿也折了。

从此不敢再在外头踆着。陆通他也这样问人,遇见坏人,明是往北说往南。遇见好人,才告诉他正道。

走了八天,才到玉山县。好容易遇见好人,告诉他杨明的门口。陆通两天没吃饭,有银子也不知换钱。

来到门口,用铁棍一打门。管家出来开门。问:‘找准?’陆通说:‘你姓杨?’管家说:‘是。’陆通说:‘给我四百银子。’

管家到里面回禀。杨明出来一瞧不认识,问:‘找谁?’陆通说:‘找姓杨的要四百银子。’

杨明一愣,说:‘你找姓杨的要银子,可该你的?’陆通说:‘不该。’杨明说:‘不该,要什么银子?’陆通说:‘是保镖姓黄的叫我来的。’

连十两银子一封书信,同拿出来,交给杨明。杨明拆书一看,心中这才明白。不知信上写着何话,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四回-注解

施佛法戏耍豪杰:施佛法指的是济公和尚运用佛法来戏弄或考验英雄豪杰,体现了佛教中的慈悲与智慧。济公是民间传说中的和尚,以幽默、机智和行善著称。

杨雷陈:杨明、雷鸣、陈亮是故事中的三位英雄,代表了武侠小说中常见的英雄形象。

淫贼:淫贼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强盗、盗贼,这里可能是指陆通最初的行为。

皂缎色:皂缎色是一种深色的丝织品颜色,这里用来形容衣物的颜色。

箭袖袍:箭袖袍是一种古代汉族男子的服装,袖子宽大,适合骑射。

丝鸾带:丝鸾带是一种用丝线编织的装饰带,常用于古代服饰。

单衬袄:单衬袄是指单层的衬衣。

薄底靴子:薄底靴子是指底部较薄的靴子,便于行走。

头如麦斗:形容头颅巨大,如同麦斗(一种古代容量单位)。

四楞缤铁锏:四楞缤铁锏是一种古代兵器,锏身有四个棱角,用铁制成。

绛丰县:绛丰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王老太太:王老太太指的是陆通的母亲的称呼。

针黹:针黹是指用针线刺绣或缝纫的手艺。

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指的是人际交往中的规矩和经验。

吴孝廉:吴孝廉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通过乡试的士人。

德裕粮店:德裕粮店是一个店铺的名字,可能专门经营粮食。

片子:片子在这里指告示或传票,用于抓捕犯人。

衙门:衙门是古代官府的代称,指政府机关。

周济:周济是指给予经济上的帮助。

德行:德行是指道德行为或品德。

一吊钱:一吊钱是古代货币单位,一吊等于一百文。

獐猫野鹿:獐猫野鹿是指山中的野生动物,如獐子、猫头鹰和野鹿。

围赶:围赶是指用网或围栏等工具捕捉野兽。

殷到底:殷到底是一个人的名字,外号叫殷到底,意味着他自认为能够做到的事情都能做到。

南路镖头:南路镖头是指南方地区的镖局头目,负责押送货物和保镖。

人物字号:人物字号是指某人的名声和地位。

浑人:指粗鲁、无知、不拘小节的人。在这里,‘浑人’是对陆通的贬义称呼,形容他行为粗鲁,缺乏教养。

棒锤:这里指陆通所拿的木棍或铁棍,用作自卫或威胁他人。

谦恭话:指礼貌用语,表示尊重和谦虚。

挟:此处指用力量或权势强迫或控制。

嫖行:指妓女或妓院,古时对卖淫行业的称呼。

膀臂:比喻可以依靠的人或势力。

呔:古代一种粗鲁的呼喊声,用来喝止或引起注意。

踆:同‘蹲’,蹲坐或蹲着。

威镇八方:形容人声名显赫,影响力极大。

保镖:古代指雇佣的武师,负责保护雇主的安全。

字号:指个人的名字或字号,这里指陆通的身份标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四回-评注

陆通说:‘我就去。’殷到底说:‘我给你两吊钱盘费,你拿了去。’此句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陆通性格中的豪爽与直率,同时也体现了殷到底对他的信任与支持。

陆通本是浑人,拿了棒锤认真,拿着两吊钱就起身。此句通过‘浑人’和‘棒锤’等词语,描绘了陆通粗犷的外表和单纯的性格,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来到常山县,他不知道打听人要说句谦恭话。过去把过路的人一把揪住,这个人吓的不知道为什么。陆通说:‘小子,你告诉我,追云燕子黄云在哪里住?’此句通过陆通的言行,揭示了他在异乡的迷茫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率真的性格。

那人说:‘就在这路北店里。’陆通说:‘你要冤我,我把你脑袋砍下来。’挟着这人到店门首。此句通过陆通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了他粗鲁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目标的执着。

黄云一听,心中明白,知他是个浑人,必是有人叫他来的。黄云一想:‘这个人倒很雄壮。莫如我把他支到杨明兄处,叫杨明兄长调理来。入在嫖行里,倒是个膀臂。’此句展现了黄云的机智和谋略,他利用陆通的浑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陆通答应,拿了书信银子出来。他不认得玉山县。要打探人,见了人问一声:‘呔,站着!’吓的人家就跑。此句通过陆通的言行,再次展现了他粗鲁的一面,同时也说明他在外地的无助。

陆通一放手,把那人跌在地上,腿也折了。从此不敢再在外头踆着。此句通过陆通的行为,表现了他对陌生人的恐惧和戒备,同时也说明了他性格中的暴力倾向。

走了八天,才到玉山县。好容易遇见好人,告诉他杨明的门口。此句通过陆通的行程,展现了他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同时也说明了他对目标的执着。

陆通两天没吃饭,有银子也不知换钱。来到门口,用铁棍一打门。管家出来开门。问:‘找准?’陆通说:‘你姓杨?’管家说:‘是。’陆通说:‘给我四百银子。’此句通过陆通的言行,表现了他对任务的认真和执着,同时也展现了他性格中的粗暴。

杨明一愣,说:‘你找姓杨的要银子,可该你的?’陆通说:‘不该。’杨明说:‘不该,要什么银子?’陆通说:‘是保镖姓黄的叫我来的。’连十两银子一封书信,同拿出来,交给杨明。此句通过杨明和陆通的对话,揭示了故事的真相,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四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95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