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三回-原文
大柳林济公惊淫贼
小酒馆班头见圣僧
话说华云龙见济公,吓得魂飞胆裂。
济公说:‘好华云龙,你往哪里走!’
书中交代,济公从哪里来呢?只因和尚半夜里由店里走了,柴头、杜头也不敢睡了,怕的第二天没钱给店饭帐。
两个人没等店里起来,二人也跳墙出来,一直够奔龙游县衙门。
来到衙门口一瞧,对过是茶铺子。
两个人进了茶馆一瞧,有几位龙游的班头在那里喝茶。
柴头说:‘借问有一个和尚,你们众位瞧见没有?’
众人说:‘回头就过堂。’
柴头说:‘什么事。’
那人说:‘不是三官庙的二和尚拐带妇人那案么!’
柴头说:‘不是。我打听的是一个穷和尚。’
旁边有一人说:‘方才有一个穷和尚,在东门外拦住抬棺材的不叫走。你们二位上那里去找罢。’
柴、杜二人,复又来到东门外一找,还是没有。
二人到各处酒饭馆,找来找去,找到一座小酒馆,把济公找着了。
柴头说:‘好的,你在这里。你半夜里又跑了,我们两人没受这个罪,你趁早说罢。’
和尚说:‘你们二人坐下。’
柴头、杜头坐下。
和尚叫添酒添菜。
二人喝着酒,和尚说:‘小便。’
由酒馆出来,一直出了西门。
正往前走,两旁是河,当中一条小道。
由对面来了一匹驴,骑着一个女子,跟着一个男子。
这男子长的兔头蛇眼。正是康成同康得元的女儿。
原本康成这小子没好心,他打算把妹子卖几百两银子,娶个媳妇,岂不是乐事。
早起由店里出来,他牵着驴子,趱了小胡同。
姑娘问:‘爹爹哪去了?’
康成说:‘你走罢,在头里等呢。’
姑娘不愿意,在驴上又下不来。
正走在这股小道,济公早已占算明白。
在那里一站,挡着路过不去。
康成就说:‘和尚,你回去罢。’
和尚说:‘你回去罢。’
康成说:‘我们这是驴。’
和尚说:‘我是人。’
康成说:‘你没瞧见我们是堂客?’
和尚说:‘我是官客。’
康成说:‘我们回不过去。’
和尚说:‘我拐不过弯来。’
康成说:‘你这和尚真可恨。’
和尚说:‘好东西!’
用手一指,口念‘唵嘛呢叭咪吽’。
用定神法将康成定住。
和尚又一指驴,姑娘就迷住了。
和尚牵驴就往前走。
来到大柳林,和尚一指,驴就站住。
华云龙正要杀雷鸣、陈亮、杨明,和尚说:‘好华云龙,你往哪走!’
华云龙一瞧,拨头就跑。
和尚随后就追,此时雷鸣、陈亮还醒过来,心里明白。
陈亮一瞧说:‘杨大哥怎么了?’
杨明说:‘华云龙拿毒镖打了我。你们两人为什么被他打了?’
陈亮说:‘我因为在临安要出家,济公收我做徒弟。要开水浇头,切菜刀落发,我跑出来。
在店里住着,听着华云龙在临安城乌竹庵采花,因奸不允,杀死少妇。
又在泰山楼杀死净街太岁。
又在秦相府盗了奇巧玲珑透体白玉镯,十三排嵌宝垂珠凤冠。
后来铁腿猿猴王通、野鸡溜子刘昌,破了案被拿,招出华云龙来。
有灵隐寺济公,带着两位班头,到干家口去拿他。
我听见,到千家口给他送信,碰见雷二哥。
我二人同华云龙在小月屯马静的夹壁墙藏着。
后来济公要拿他。
我二人苦求济公不要拿他。
济公给我二人一封信,说华云龙在这龙游县北门内赵家楼采花,叫我二人保护闺门贞洁。
果然昨天华云龙同韩秀、恽飞三个人去采花。
已然用熏香把人家姑娘熏过去。
三个人已进了屋子。
被我二人给搅了。
今天在这里碰见,说翻了,他用毒镖把我两个人打了。’
陈亮说完了话,疼的又昏过去了。
杨明一听。说:‘好华云龙,做这场伤天害理的事,真算我交朋友交着了!’
康得元说:‘杨大爷,你觉怎么样?’
杨明说:‘我不行了。’
雷鸣说:‘你死不得的。我二人死了倒不要紧。
上无父母的牵缠,下无妻子的挂碍。
死了死了,一死就了,万事皆休。
你老兄台有白发的娘亲,绿鬓的妻子,未成丁的幼儿。
母老妻单子幼,你死了怎么办?’
这一句话,说的杨明心中一惨。
雷鸣此时也疼的昏过去。
杨明心中万把钢刀扎心。
猛一抬头,见那边树上有一个穷和尚上了吊,手足乱蹬乱划。
杨明一看,说:‘康老丈,你过去把那上吊的救下。’
康得元一看,果然树上吊着一个人。
赶紧往前跑去。
刚来到和尚跟前,和尚跳下来了。
倒把康老丈吓了一跳。
康得元说:‘和尚你没死呀?’
和尚说:‘我吊的是后脑勾子。我试试难受不难受。要不难受,我才上吊呢。’
康得元说:‘你为什么上吊?’
和尚说:‘我师父交我五两银子买僧袍僧鞋,我把银子丢了。
我不敢回去,怕师父打我,故此上吊。’
康老丈说:‘为几两银子,何必如此短见?你跟我来。’
带着和尚来到杨明跟前。
杨明问:‘为甚事寻死?’
和尚一一告诉。
杨明说:‘你为五两银子,何必寻死?我这腰中银幅子有银,你拿几两去。’
和尚伸手把银幅子打开,有散碎银子二十多两,和尚一瞧,说:‘比我的银子还多呢,就是太碎些,有点成色。’
杨明一听,说:‘和尚,你将就用罢。’
和尚说:‘也只得将就些。’
拿着银子就走了。
康老丈在旁,瞧着气就大了。
说:‘这个和尚,真不知事,倒像该给他的,连一句情理话也不说,真是可气。
白给他银子,他还挑成色。’
正说着话,和尚走了几步,又回来说:“当局者迷。我只顾了银子,也忘了问你。你为什么在这里躺着睡了?”
杨明说:“我是被贼人打了毒镖,活不了了,十二个时辰准死。”
和尚说:“你要死你死罢。我走了。”
说完了就走。走了几步又回来,和尚说:“你贵姓?”
杨明说:“我姓杨。”
和尚说:“你真要死,我同你商量一件事。”
杨明一想:“必是和尚听说要死,他不忍把银子都拿了走,他许给我买一口棺材。”
想罢说:“和尚,你商量什么?”
和尚说:“我瞧你这身衣服很好,可值几两银子。你死了也是给人剥去,白便宜了人家。莫如你脱下来送给我罢。”
杨明一听,气往上撞,说:“你这和尚,好不通情理。气死我也!”
心中一气,镖伤一疼,就昏过去了。
康得元说:“你这和尚真太淘气。杨大爷周济你银子,你不说谢,反说这些话。你不是欺负人么?”
正说话间,雷鸣、陈亮又醒过来。
睁眼一瞧,见济公在那里站着。
两个人挣扎起来磕头。
口嚷:“圣僧救命!”
康得元也不知和尚是谁。
和尚过去说:“你们两个人怎么了?”
陈亮说:“华云龙拿毒镖打了我们。
师父救命罢。”
和尚说:“我叫你二人出龙游交界,你们不听。受了毒镖,我也救不了你。你我师徒一场,你们死了,我给你念三卷往生咒罢。”
陈亮说:“师父救命罢!”
和尚说:“可不定行不行。”
掏出药来,给雷鸣、陈亮每人吃一块。
把镖拔下来,把药嚼了,上在伤口。
二人展眼之际,复旧如初,好了。
过来给济公行礼。
陈亮说:“求师父替杨大哥治治罢。”
和尚又把杨明镖拔下来。
杨明一疼,苏醒过来。
和尚上了药,也把一块药与杨明吃了。
杨明也好了。
陈亮说:“杨大哥,这就是灵隐寺的济公长老。”
杨明过来行了礼。
济公在雷鸣耳边说:“你知道为什么华云龙拿镖打你?”
雷鸣说:“不知。”
和尚说:“有一个坏人,我已拿住,在南边小道站住。你杀他去。”
雷鸣说:“我去。”
雷鸣走后,杨明、陈亮还不知道做什么去。
杨明说:“康老丈你过来,见见这位灵隐寺活佛济公。
你求求他老人家,好给你找女儿。”
康得元过来叩头,求圣僧慈悲慈悲。
和尚说:“你不用着急,你女儿在树林外头。”
和尚把验法一撤,康得元一瞧,果然女儿骑着驴子站在那里发楞。
康得元说:“和尚,给我找找我儿。”
和尚说:“我派雷鸣杀他去了。”
康得元说:“怎么?”
和尚说:“你问你女儿就知道了。要留着他,他就要害你了。”
康得元谢过济公,带着女儿走了。
不久雷鸣也回来。
和尚说:“你们跟我拿华云龙去。”
众人跟济公往北走。
走了不远,忽然和尚不见了。
再一看,华云龙同着一个人,在那里站着。
三位英雄一瞧,气往上冲,伸手拉刀要捉拿淫贼。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三回-译文
大柳林里的济公惊跑了淫贼,小酒馆里的班头遇见了圣僧。
话说华云龙看到济公,吓得魂飞魄散。济公说:‘好华云龙,你想往哪里逃!’
书中说明了济公是从哪里来的。原来和尚半夜里离开了客栈,柴头和杜头也不敢睡觉,担心第二天付不起店里的饭钱。两人不等店里开门,就翻墙而出,一直跑到龙游县衙门。到了衙门口一看,对面是一家茶馆。两人进了茶馆一看,几位龙游的班头正在喝茶。柴头说:‘请问,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和尚?’众人说:‘稍等,我们这就去报告。’柴头问:‘什么事?’那人说:‘不是三官庙的二和尚拐带妇人那件事吗?’柴头说:‘不是,我打听的是一个穷和尚。’旁边有人说:‘刚才有个穷和尚,在东门外拦住抬棺材的人不让走。你们两位去那里找找看。’柴头和杜头又回到东门外去找,但依然没有找到。他们到了各个酒饭馆,找来找去,终于在一座小酒馆里找到了济公。柴头说:‘好了,你在这里。你半夜又跑了,我们两人受了不少罪,你最好早点说。’和尚说:‘你们两位坐下。’柴头和杜头坐下。和尚叫人添酒添菜。两人喝酒时,和尚说:‘我要上厕所。’从酒馆出来,一直出了西门。正往前走,两边是河,中间有一条小路。对面来了一匹驴,上面骑着一个女子,后面跟着一个男子。
这个男子长得像兔子头蛇眼。正是康成和康得元的女儿。康成这小子没安好心,他打算把妹妹卖几百两银子,娶个媳妇,岂不是美事。早上从店里出来,他牵着驴子,穿过小巷。姑娘问:‘爹爹去哪里了?’康成说:‘你走,我在前面等你。’姑娘不愿意,又下不了驴。正走在那条小道上,济公早已算明白了这一切。他站在那里,挡住了路。康成就说:‘和尚,你回去吧。’和尚说:‘你回去吧。’康成说:‘我们这是驴。’和尚说:‘我是人。’康成说:‘你没看见我们是贵客吗?’和尚说:‘我是官客。’康成说:‘我们过不去。’和尚说:‘我拐不过弯来。’康成说:‘你这和尚真讨厌。’
和尚说:‘好东西!’用手一指,念着‘唵嘛呢叭咪吽’。用定神法将康成定住。和尚又一指驴,姑娘就迷住了。和尚牵着驴往前走。来到大柳林,和尚一指,驴就站住了。华云龙正要杀雷鸣、陈亮、杨明,和尚说:‘好华云龙,你想往哪里逃!’华云龙一看,转身就跑。和尚随后就追,这时雷鸣、陈亮还清醒着,心里明白。陈亮一看说:‘杨大哥怎么了?’杨明说:‘华云龙用毒镖打了我。你们两人为什么被他打了?’陈亮说:‘我因为在临安要出家,济公收我做徒弟。要开水浇头,切菜刀落发,我跑出来。在店里住着,听着华云龙在临安城乌竹庵采花,因奸不允,杀死少妇。又在泰山楼杀死净街太岁。又在秦相府盗了奇巧玲珑透体白玉镯,十三排嵌宝垂珠凤冠。后来铁腿猿猴王通、野鸡溜子刘昌,破了案被拿,招出华云龙来。有灵隐寺济公,带着两位班头,到干家口去拿他。我听见,到干家口给他送信,碰见雷二哥。
我们两人和华云龙在小月屯马静的夹壁墙藏着。后来济公要拿他。我们两人苦苦哀求济公不要拿他。济公给我们两人一封信,说华云龙在这龙游县北门内赵家楼采花,叫我们两人保护闺门贞洁。果然昨天华云龙和韩秀、恽飞三个人去采花。
已经用熏香把人家姑娘熏晕了。三个人已经进了屋子。被我两人给搅了。今天在这里碰见,说翻了,他用毒镖把我两人打了。’陈亮说完话,疼得又晕过去了。杨明一听,说:‘好华云龙,做这场伤天害理的事,真算我交朋友交着了!’康得元说:‘杨大爷,你感觉怎么样?’杨明说:‘我不行了。’
雷鸣说:‘你不能死。我们两人死了倒不要紧。上无父母的牵挂,下无妻子的挂念。死了死了,一死就了,万事皆休。你老兄台有白发的老娘,黑发的妻子,未成年的孩子。母亲年老,妻子年轻,孩子幼小,你死了怎么办?’这一句话,说得杨明心中一阵难过。雷鸣此时也疼得晕过去了。杨明心中像是被万把钢刀扎着。猛地抬头,见那边树上有一个穷和尚上吊,手脚乱动。杨明一看,说:‘康老丈,你过去把那上吊的救下来。’康得元一看,果然树上吊着一个人。赶紧往前跑去。刚来到和尚跟前,和尚跳下来了。把康老丈吓了一跳。康得元说:‘和尚你没死呀?’和尚说:‘我吊的是后脑勺。我试试难受不难受。要不难受,我才上吊呢。’康得元说:‘你为什么上吊?’和尚说:‘我师父让我用五两银子买僧袍僧鞋,我把银子丢了。我不敢回去,怕师父打我,所以上吊。’
康老丈说:‘为了几两银子,何必如此寻短见?你跟我来。’带着和尚来到杨明跟前。杨明问:‘为什么寻死?’和尚一一告诉。杨明说:‘你为了五两银子,何必寻死?我这腰中还有银子,你拿几两去。’和尚伸手把银袋打开,里面有散碎银子二十多两,和尚一看,说:‘比我的银子还多呢,就是太碎了,有点成色。’杨明一听,说:‘和尚,你将就用吧。’和尚说:‘也只得将就了。’拿着银子就走了。康老丈在旁边,看着气就不打一处来。说:‘这个和尚,真是不懂事,倒像应该给他似的,连一句体谅的话也不说,真是气人。白给他银子,他还挑成色。’
正说着话,和尚走了几步,又回来说:‘当局者迷。我只顾了银子,也忘了问你。你为什么在这里躺着睡了?’杨明说:‘我是被贼人打了毒镖,活不了了,十二个时辰准死。’和尚说:‘你要死你死罢。我走了。’说完了就走。走了几步又回来,和尚说:‘你贵姓?’杨明说:‘我姓杨。’和尚说:‘你真要死,我同你商量一件事。’
杨明一想:‘必是和尚听说要死,他不忍把银子都拿了走,他许给我买一口棺材。’想罢说:‘和尚,你商量什么?’和尚说:‘我瞧你这身衣服很好,可值几两银子。你死了也是给人剥去,白便宜了人家。莫如你脱下来送给我罢。’杨明一听,气往上撞,说:‘你这和尚,好不通情理。气死我也!’心中一气,镖伤一疼,就昏过去了。
康得元说:‘你这和尚真太淘气。杨大爷周济你银子,你不说谢,反说这些话。你不是欺负人么?’正说话间,雷鸣、陈亮又醒过来。睁眼一瞧,见济公在那里站着。
两个人挣扎起来磕头。口嚷:‘圣僧救命!’康得元也不知和尚是谁。
和尚过去说:‘你们两个人怎么了?’陈亮说:‘华云龙拿毒镖打了我们。师父救命罢。’和尚说:‘我叫你二人出龙游交界,你们不听。受了毒镖,我也救不了你。你我师徒一场,你们死了,我给你念三卷往生咒罢。’陈亮说:‘师父救命罢!’和尚说:‘可不定行不行。’掏出药来,给雷鸣、陈亮每人吃一块。把镖拔下来,把药嚼了,上在伤口。二人展眼之际,复旧如初,好了。
过来给济公行礼。陈亮说:‘求师父替杨大哥治治罢。’和尚又把杨明镖拔下来。杨明一疼,苏醒过来。和尚上了药,也把一块药与杨明吃了。杨明也好了。
陈亮说:‘杨大哥,这就是灵隐寺的济公长老。’杨明过来行了礼。济公在雷鸣耳边说:‘你知道为什么华云龙拿镖打你?’雷鸣说:‘不知。’和尚说:‘有一个坏人,我已拿住,在南边小道站住。你杀他去。’
雷鸣说:‘我去。’雷鸣走后,杨明、陈亮还不知道做什么去。杨明说:‘康老丈你过来,见见这位灵隐寺活佛济公。你求求他老人家,好给你找女儿。’
康得元过来叩头,求圣僧慈悲慈悲。和尚说:‘你不用着急,你女儿在树林外头。’和尚把验法一撤,康得元一瞧,果然女儿骑着驴子站在那里发楞。
康得元说:‘和尚,给我找找我儿。’和尚说:‘我派雷鸣杀他去了。’康得元说:‘怎么?’和尚说:‘你问你女儿就知道了。要留着他,他就要害你了。’康得元谢过济公,带着女儿走了。
不久雷鸣也回来。和尚说:‘你们跟我拿华云龙去。’众人跟济公往北走。走了不远,忽然和尚不见了。再一看,华云龙同着一个人,在那里站着。
三位英雄一瞧,气往上冲,伸手拉刀要捉拿淫贼。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三回-注解
济公:济公,即济颠和尚,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著名和尚,以机智、幽默、神通广大著称。在小说、戏剧和民间故事中,济公常常以降妖伏魔、扶危济困的形象出现。
淫贼:古代对强奸犯的称呼,此处指故事中的坏人。
班头:班头,古代官职名,指地方官府的基层官员,负责管理地方治安。
圣僧:圣僧,指高僧,这里指济公,是对他的尊称。
华云龙: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此处指一个坏人。
龙游县:龙游县,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县,这里指故事发生地的县名。
茶铺子:茶铺子,古代供人喝茶的店铺,也是人们社交、聊天的地方。
抬棺材:抬棺材,指抬送死者尸体,这里指故事中的抬棺材人。
二和尚:二和尚,指三官庙的二和尚,这里指故事中提到的和尚。
拐带妇人:拐带妇人,指拐骗妇女,这里指二和尚犯下的罪行。
穷和尚:穷和尚,指贫穷的和尚,这里指济公。
龙游的班头:龙游的班头,指在龙游县担任班头的官员。
龙游县衙门:龙游县衙门,指龙游县的官府。
茶馆:茶馆,供人喝茶、休息的场所。
小酒馆:小酒馆,供人饮酒、吃饭的场所。
龙游县北门内赵家楼:龙游县北门内赵家楼,指故事中提到的地点。
毒镖:古代一种暗器,用毒药涂抹,射中人体后毒性发作,严重时可致命。
灵隐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著名的佛教寺院,济公即济公活佛,是灵隐寺的一位著名和尚。
干家口:干家口,指故事中提到的地点。
千家口:千家口,指故事中提到的地点。
小月屯:小月屯,指故事中提到的地点。
马静的夹壁墙:马静的夹壁墙,指故事中提到的地点。
后脑勾子:后脑勾子,指后脑勺。
僧袍僧鞋:僧袍僧鞋,指和尚的服装。
银幅子:银幅子,指银两的量词。
当局者迷:比喻当事人因为亲身经历而难以客观看待问题,常用来形容自己处于其中时无法看清全局。
银子:古代货币单位,此处指金钱,也常用来比喻财富。
十二个时辰:古代时间单位,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即24小时。
往生咒:佛教用语,指超度亡灵的咒语,也用于祝愿亡者往生极乐世界。
活佛:藏传佛教用语,指转世再来、具有特殊神通能力的和尚。
验法:佛教用语,指僧侣行法时的一种仪式或手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三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幅充满紧张和冲突的画面,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首先,和尚的行为和语言充满神秘和幽默,他在发现杨明的情况后,先是冷漠地离开,后又回来询问杨明的姓名,表现出一种对世俗利益的淡泊和对生死的态度。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实则揭示了和尚的智慧和慈悲。
接着,和尚提出要杨明脱下衣服,看似无理,实则是在暗示杨明的生命即将终结,他的衣物将无价值,这种直白而残酷的语言,既揭示了人性的现实,又体现了和尚的悲悯之心。
杨明的反应则更加鲜明,他的愤怒和无奈在对话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对于和尚的无理要求感到气愤,但同时也因为自己的生命垂危而感到无助。
康得元的出现,使得故事更加复杂。他的焦急和感激,与和尚的冷漠和慈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加深了故事的戏剧性。
和尚对雷鸣和陈亮的救治,体现了他的医术高明和慈悲为怀。他不仅救了他们的生命,还为他们指明了仇敌,这种行动彰显了他的智慧和正义。
最后,和尚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康得元找回女儿,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的慈悲,也展示了他对世间的洞察。他通过让康得元询问女儿,暗示了女儿的危险,同时也让康得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整段古文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对话,展现了一个充满悬疑和道德冲突的故事。和尚的形象,既神秘又慈悲,他的行为充满了智慧和道德的考量,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哲理和思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