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一回-原文
话说济公过去一脚把棺材踢了。
掌柜的一瞧真急了,要打和尚。
书中交代,济公为什么拦住棺材不叫走呢?皆因棺材铺掌柜的心田不公。
这个买棺材的老丈姓李,就是跟着刘王氏化棺材的。
那老者原是因刘王氏家中没人,她丈夫刘福生了疮,不能动转,所以帮他们的忙。
有雷鸣、陈亮周济四十多两银子,刘王氏就烦李老丈去买棺材。
李老丈也不会买,来到东门外同峰桅厂,一瞧这口棺材,足够四五六的尺寸,漆着黑油。
一问掌柜的卖多少钱?
这位掌柜的说:“十五两银子。”
这口棺材,是削檐钩头,原是两层板包的,里面是刨花锯末,外头一上油,瞧着好像杉木,实是碎木头做的,尽值五两银子。
掌柜的是成心冤人,向李老丈要十五两,连抬代埋二十两银子。
李老丈也不懂还价,就答应了。
掌柜的一想:“这号买卖做着了,可以剩十几两银子,又够定一个月的伙食。”
赶紧叫四个伙计,抬着跟去入殓。
哪想刚走到东门,和尚拦住,要躺在里头试一试。
掌柜的不肯,和尚用脚一踢,把一层薄板踢碎了,由里面直掉下锯末。
李老丈一瞧说:“我不要了。我只说是厚木头,哪知里面净是锯末,我不能要。”
掌柜的一想,已然银子到手,和尚给他破了,气往上冲。
吩咐伙计:“你们拉住尽打!”
四个伙计就奔上来,要揪济公。
济公用手一指,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迷吽,唵,敕令赫。”
这四个伙计眼定了,瞧着他们掌柜的,当是和尚。
四个伙计揪住掌柜的就打。
掌柜的说:“别打,是我!”
伙计说:“打的就是你。你为什么搅我的买卖?”
掌柜的说:“我是王掌柜。”
四个伙计方才明白过来,一瞧把掌柜的打了。
复反四个人又要揪和尚打。
这个时光,雷鸣、陈亮赶到。
陈亮说:“别打,怎么回事情?”
掌柜的一瞧,这两个都是壮士打扮,相貌不俗。
说:“二位大爷别管,我跟和尚是一场官司。”
李老丈一瞧,认识是二位恩公。
陈亮说:“因为什么?”
李老丈说:“二位恩公要问,皆因刘王氏家中没人,托我买棺材,我上了年岁瞧不真,我只当这棺材真有四五寸厚。
哪知是两层薄板夹着锯末。”
陈亮一看说:“掌柜的,你这就不对了,作买卖不准欺人,你趁早给人家换一口好棺材。
不准争斗。要不然,我拿片子送你。”
掌柜的也不知雷鸣、陈亮有多大势力,敢怒而不敢言。
济公掏出一块药来,说:“李老丈,你把这块药拿回去,给刘福敷在疮上,包管药到病除。”
李老丈说:“大师父什么称呼?”
陈亮说:“这是灵隐寺济公长老。”
李老丈谢了济公,拿着药,同棺材铺掌柜的回店,另换了一口棺材,抬到刘福家。
把药给刘福上了,疮也好了,把他母亲葬埋了,一家人感念济公的好处,这话不表。
单说济公见了雷鸣、陈亮,和尚说:“你们两个人由哪里来?”
陈亮说:“别提了,我二人再也不管华云龙的事了。”
济公说:“好,咱们喝酒去罢。”
三个人进了城,来到一座酒店。
到了后堂,要酒要菜。
济公喝着酒,叹了一声。
陈亮说:“师父为何叹气唉声?”
和尚说:“我看你两个人怪惨的。”
陈亮说:“惨什么?”
和尚说:“天有什么时候?”
陈亮说:“天有已初,早的很。”
和尚说:“天交正午,你两个人就准要死。”
陈亮一听,大吃一惊,知济公是未卜先知。
陈亮说:“师父,既知道我二人有大难,可以躲得了躲不了?”
济公说:“你二人要打算趋吉避凶,天到正午,你两个人须出了龙游县的交界,方可躲得了。”
陈亮也不知龙游县有多大地方。
忙问走堂的:“这龙游县的交界有多远?”
伙计说:“往西有三十余里,向东有五六十里,往南北俱有七八十里。”
陈亮一听,就是往西近。
这才说:“师父,我两个人这就逃命了。”
济公说:“你走罢。天交正午千万可要离开。”
陈、雷二人说:“是。”
二人给了酒钱,出了酒店,一直往西。
刚一出西门。
雷鸣道:“老三,我实困了,走不了。一夜没睡,我眼睛睁不开,腿也走不动。”
陈亮说:“二哥,你快走罢。师父的话,不可不信。”
说着话又往前走。
眼前是大柳林。
雷鸣说:“我可实在走不动了。”
陈亮说:“你不走,可许有性命之忧。”
雷鸣说:“这里又没有人,我歇息罢。”
说着话,他就在地下一坐。
往树上一靠就睡着了。
陈亮心神不安,也不敢睡,坐在旁边。
工夫不大,只见由南来了一个人,正是华云龙。
书中交代,华云龙自从赵家楼逃走,三个贼人回了店。
华云龙是埋怨韩秀、恽飞:“要不是你两个人,我何至涉这危险!”
恽飞说:“你别埋怨我们,倒是你愿意去。
我们两个人要上临安逛去。你走你的罢。”
这两个人今天一早走了。
华云龙心中很烦,自己出来闲游,正走在大柳林。
一瞧是雷鸣、陈亮。
华云龙心中一动:“昨天在赵家楼跟我动手,好像雷鸣?也许是他。”
陈亮这个人机灵,赶紧站起来说:“华二哥一向可好?从哪里来,怎么还不远走?”
华云龙说:“你们两个人从哪里来?”
陈亮说:“我们由小月屯来。”
正说着话,雷鸣醒了。
一睁眼说:“华二哥,恭喜,贺喜,大喜呀!”
华云龙说:“喜从何来?”
雷鸣这个人口直心快,不懂撤谎说:“你在赵家楼采花做案,还不是大喜?”
华云龙说:“你怎么知道?”
雷鸣说:“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华云龙说“好,昨天是你这小辈跟我动手。”
雷鸣一听说,“好,狗娘养的,你骂我小辈,我拿刀剁了你!”
说着话,拉出刀来,照云龙就剁。
贼人摆刀相迎。
二人杀在一处。
陈亮说:“华二哥、雷二哥,不可动手。三两句话翻了脸,你我自己弟兄,岂不被人耻笑?”
雷鸣哪里肯听,一刀跟着一刀,恨不能把华云龙杀了,方出胸中恶气。
贼人的武艺,比雷鸣强的多。
故意游斗,把雷鸣擂的浑身是汗。
陈亮一瞧,把刀拉出来说:“雷二哥闪开!”
雷鸣闪身躲开。
陈亮说:“华二哥,你也站住。咱们弟兄是金兰之好,你们两个人一动手,叫兄弟帮谁?华二哥你走你的。”
雷鸣把口气缓过来,又摆刀过来动手。
工夫大了,还是不行。
陈亮一瞧,又过来拦住说:“华二哥,你是个做哥哥的,总得有容让。异姓有情非异姓,同胞无义枉同胞。”
说着话,雷鸣把气歇过来,仍然摆刀照华云龙要砍。
陈亮又过来相劝。
如是者三次。
华云龙说:“好呀!你两个人使这车轮战法。他乏了,你过来说,他歇了又动手。就叫你两个小辈摆刀来过,华二太爷也不放在心上。”
正动着手,忽然华云龙掉头就跑。
雷鸣刚往前一追,贼人回头喊说:“镖来!”
抖手就是一毒药镖。
雷鸣见镖打来,一闪身没躲开,正打在华盖穴上,翻身栽倒。
雷鸣觉着镖打上,半身一发麻,就知道没了命了。
陈亮赶过来说:“二哥怎么样?”
雷鸣说:“我完了。我受了毒药镖,十二个时辰准死。
贤弟,你走罢。你要念兄弟之情,你到玉山县凤凰岭,找威镇八方杨明。
告诉杨大哥,说华云龙拿毒镖打我。
杨大哥若念兄弟交情,叫他撒绿林帖,请绿林人布四网阵,拿华云龙。
你只要把他的心搁到我灵前一祭,就是你尽了弟兄的义气。”
陈亮一听这些话,好似万把钢刀穿心。
不亚如刀挖肺腑、箭刺心窝一般。
谁知道华云龙的毒镖,跟杨明学的,打上没有解药,情知雷鸣准死。
华云龙在那里站着,听雷鸣叫陈亮送信。
华云龙一想:“真要那么办,我这条命活不了。莫若我斩草除根。”
想罢照陈亮一镖,正打在陈亮背脊之上。
陈亮哈哈大笑,说:“姓华的,你成全了我。绿林中知道,有雷鸣就有陈亮。
雷鸣一死,我焉得独生。
我两个一处为人,死了一处做鬼。”
说着话,药性一发,雷鸣、陈亮疼的就地乱滚。
华云龙一看,心上说:“我跟他二人是拜兄弟,何必瞧着他乱滚受罪?莫若把他二人杀了。”
贼人还算是好心,伸手拉刀要结果他二人性命。
不知二位英雄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一回-译文
按照师傅的命令,趋吉避凶,华云龙用镖伤了三个朋友。
话说济公一脚踢开了棺材。掌柜的看到这一幕,非常着急,想要打和尚。
书中解释说,济公为什么阻止棺材离开?因为棺材店的掌柜人心不正。那位买棺材的老者姓李,是跟着刘王氏家买棺材的。这位老者原本是因为刘王氏家中无人,她丈夫刘福生了疮,不能动弹,所以帮忙。雷鸣和陈亮资助了刘王氏四十多两银子,刘王氏就请李老者去买棺材。李老者不会买,来到东门外同峰桅厂,看到这口棺材,尺寸足够四五六寸,涂着黑漆。一问掌柜的卖多少钱?
这位掌柜的说:‘十五两银子。’这口棺材,是削檐钩头,原本是两层木板包裹的,里面是刨花锯末,外面一上油,看起来像是杉木,实际上是用碎木头做的,最多值五两银子。掌柜的是故意敲诈,向李老者要十五两,连抬带埋二十两银子。李老者不懂讲价,就答应了。掌柜的一想:‘这种买卖做了,可以赚十几两银子,又够定一个月的伙食。’赶紧叫四个伙计,抬着棺材去入殓。哪知道刚走到东门,和尚拦住,要躺在里面试一试。掌柜的不肯,和尚用脚一踢,把一层薄板踢碎了,里面直掉下锯末。李老者一看说:‘我不要了。我只说是厚木头,哪知道里面全是锯末,我不能要。’掌柜的一想,已经拿到银子,和尚破坏了他的生意,气得直冲。吩咐伙计:‘你们拉住他,狠狠地打!’四个伙计就冲上来,要抓济公。
济公用手一指,念了六字真言:‘唵嘛呢叭迷吽,唵,敕令赫。’这四个伙计定住了,看着他们掌柜的,以为是和尚。四个伙计抓住掌柜的就开始打。
掌柜的说:‘别打,是我!’伙计说:‘打的就是你。你为什么搅了我的生意?’
掌柜的说:‘我是王掌柜。’四个伙计这才明白过来,一看原来打的是掌柜的。
接着,四个伙计又要抓和尚打。这时,雷鸣和陈亮赶到。陈亮说:‘别打,怎么回事?’掌柜的一看,这两个都是壮士打扮,相貌不俗。说:‘二位大爷别管,我跟和尚有一场官司。’李老者一看,认出是两位恩公。陈亮说:‘因为什么?’李老者说:‘二位恩公要问,皆因刘王氏家中无人,托我买棺材,我年纪大了,看不清楚,我只当这棺材真有四五寸厚。哪知道是两层薄板夹着锯末。’陈亮一看说:‘掌柜的,你这就不对了,做买卖不能欺骗人,你赶紧给人家换一口好棺材。不准争斗。要不然,我拿片子送你。’
掌柜的也不知道雷鸣和陈亮有多大势力,敢怒而不敢言。济公掏出一块药,说:‘李老者,你把这块药拿回去,给刘福敷在疮上,保证药到病除。’李老者说:‘大师父怎么称呼?’陈亮说:‘这是灵隐寺济公长老。’李老者感谢济公,拿着药,和棺材店的掌柜的回店,另换了一口棺材,抬到刘福家。把药给刘福敷上,疮也好了,把他母亲埋葬了,一家人感念济公的好处,这里就不多说了。单说济公见到雷鸣和陈亮,和尚说:‘你们两个人从哪里来?’陈亮说:‘别提了,我们再也不管华云龙的事了。’济公说:‘好,咱们喝酒去罢。’三个人进了城,来到一家酒店。到了后堂,要酒要菜。济公喝酒时,叹了口气。
陈亮说:‘师父,为什么叹气?’和尚说:‘我看你们两个人很惨。’陈亮说:‘惨什么?’和尚说:‘现在什么时候了?’陈亮说:‘天刚过已初,还早呢。’和尚说:‘天快到正午了,你们两个人就肯定要死。’陈亮一听,大吃一惊,知道济公是未卜先知。陈亮说:‘师父,既然知道我们有大难,能不能躲过去?’济公说:‘你们要想避凶趋吉,天快到正午时,你们必须离开龙游县的边界,才能躲过去。’陈亮不知道龙游县有多大。忙问酒保:
‘龙游县的边界有多远?’酒保说:‘往西有三十多里,往东有五六十里,往南北都有七八十里。’陈亮一听,往西近。这才说:‘师父,我们这就逃命。’济公说:‘你们走吧。天快到正午时,一定要离开。’陈、雷二人说:‘是。’二人付了酒钱,出了酒店,一直往西走。刚一出西门,雷鸣说:‘老三,我实在走不动了,走不了。一夜没睡,我眼睛睁不开,腿也走不动。’陈亮说:‘二哥,你快走。师父的话,不可不信。’说着话又往前走。眼前是大柳林。雷鸣说:‘我可实在走不动了。’陈亮说:‘你不走,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雷鸣说:‘这里又没有人,我歇息一下。’说着话,他就在地上坐下,靠在树上就睡着了。陈亮心神不安,也不敢睡,坐在旁边。不久,只见从南边来了一个人,正是华云龙。
书中交代,华云龙自从赵家楼逃走后,三个贼人回了店。华云龙责怪韩秀和恽飞:‘要不是你们两个人,我怎么会陷入这样的危险!’恽飞说:‘你别怪我们,倒是你自己愿意去的。我们两个人要去临安逛逛。你走你的吧。’这两个人今天一早走了。华云龙心中很烦,自己出来闲逛,正走在大柳林。一看到雷鸣和陈亮,华云龙心中一动:‘昨天在赵家楼跟我动手的,好像就是雷鸣?也许是他。’陈亮这个人机灵,赶紧站起来说:‘华二哥,一向可好?从哪里来,怎么还不走?’华云龙说:‘你们两个人从哪里来?’陈亮说:‘我们从小月屯来。’
正说着话,雷鸣醒了。一睁眼说:‘华二哥,恭喜,贺喜,大喜呀!’华云龙说:‘喜事从哪里来?’雷鸣这个人直来直去,不懂得撒谎,直接说:‘你在赵家楼偷东西,这不是大喜事吗?’华云龙说:‘你怎么知道的?’雷鸣说:‘要想别人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做。’华云龙说:‘好,昨天是你这小子跟我动手。’雷鸣一听,怒道:‘好,狗日的,你骂我小辈,我拿刀砍死你!’说着话,拔出刀来,照着华云龙就砍。贼人举刀相迎。两人打在一起。
陈亮说:‘华二哥、雷二哥,不要动手。几句话就翻脸,我们自己是兄弟,岂不让人笑话?’雷鸣哪里肯听,一刀接着一刀,恨不得把华云龙杀了,才解心头之恨。贼人的武艺比雷鸣强得多,故意游斗,把雷鸣打得浑身是汗。陈亮一看,抽出刀来说:‘雷二哥,让开!’雷鸣闪身躲开。陈亮说:‘华二哥,你也站住。我们是金兰之交,你们两个一动手,叫我帮谁?华二哥,你走吧。’
雷鸣冷静下来,又挥刀过来动手。时间拖得久了,还是不行。陈亮一看,又过来拦住说:‘华二哥,你作为哥哥,总得有容让。异姓有情非异姓,同胞无义枉同胞。’说着话,雷鸣把气平下来,还是挥刀照着华云龙要砍。陈亮又过来劝解。这样劝了三次。华云龙说:‘好呀!你们两个用的是车轮战法。他累了,你过来接替,他休息了又动手。就让我两个小辈来过招,华二太爷也不放在心上。’
正打着,忽然华云龙掉头就跑。雷鸣刚往前一追,贼人回头喊说:‘镖来!’抖手就是一毒药镖。雷鸣见镖打来,一闪身没躲开,正打在华盖穴上,翻身倒地。雷鸣觉得镖打上,半身一麻,就知道没救了。陈亮赶过来说:‘二哥怎么样?’雷鸣说:‘我完了。我中了毒药镖,十二个时辰必死。贤弟,你走吧。如果你念及兄弟之情,你到玉山县凤凰岭,找威镇八方的杨明。告诉他杨大哥,说华云龙用毒镖打我。如果杨大哥念及兄弟情谊,让他撒绿林帖,请绿林人布四网阵,捉拿华云龙。
你只要把他的心放在我灵前祭奠,就是你尽了兄弟的义气。’陈亮一听这些话,就像万把钢刀刺心。不亚于刀挖心肺、箭射心窝一般。谁知道华云龙的毒镖是跟杨明学的,中了没有解药,知道雷鸣必死。华云龙站在那里,听雷鸣叫陈亮送信。华云龙心想:‘如果真的这么做,我这条命就活不了了。不如我除掉他们根除后患。’想罢,向陈亮射出一镖,正打在陈亮背脊上。陈亮哈哈大笑,说:‘姓华的,你成全了我。绿林中都知道,有雷鸣就有陈亮。雷鸣一死,我怎能独生。
我们两人同生共死,死了就一起做鬼。’说着话,药性发作,雷鸣、陈亮疼得在地上打滚。华云龙一看,心想:‘我们曾是拜把兄弟,何必看着他们受罪?不如把他们杀了。’贼人还算有良心,伸手拔刀要结束他们的性命。
不知道这两位英雄的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一回-注解
趋吉避凶:指追求吉祥,避免灾祸。在古代文化中,人们相信通过某些行为或仪式可以改变命运,趋吉避凶是其中的一种信仰。
华云龙:这里指的是一个人物名字,具体背景和故事在文中未详细描述。
镖伤三友:镖伤可能指的是被镖所伤,三友可能指的是三个朋友或伙伴。
棺材铺掌柜的:棺材铺的老板,负责出售棺材。
刘王氏:可能是一个女性的名字,文中提到她家中有人生病。
刘福:刘王氏的丈夫,文中提到他生了疮。
雷鸣、陈亮、周济:这些可能是人物的名字,周济可能是指他们中的一个人给予帮助。
同峰桅厂: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工厂名,文中提到李老丈在这里看到了棺材。
削檐钩头:形容棺材的样式,削檐可能指棺材的边缘。
漆着黑油:棺材表面涂有黑色的油漆。
刨花锯末:木屑,用于填充棺材内部。
六字真言:佛教用语,指“唵嘛呢叭咪吽”,是佛教中的一种咒语。
灵隐寺济公长老:济公是佛教传说中的人物,灵隐寺是他在杭州的寺庙。
龙游县:可能是一个地名,文中提到陈亮和雷鸣需要逃离这个地方。
赵家楼:赵家楼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但在这里可能是一个比喻,指的是一个富贵人家或者是有权势的地方。
韩秀、恽飞:可能是华云龙的朋友或同伴。
临安:古代的一个城市名,今浙江省杭州市。
小月屯:可能是一个地点,文中提到陈亮和雷亮从这里来。
采花做案:采花指的是古代对强奸妇女的俗称,做案则是指犯罪行为。这里指华云龙可能是在赵家楼犯了罪。
撤谎:撒谎即说谎,指不真实的话。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一句古语,意思是想要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秘密,除非自己不去做那些秘密的事情。
狗娘养的:这是古代的一种粗俗骂人用语,用来侮辱对方。
金兰之好:金兰之交,指结拜为兄弟,关系非常亲密。
绿林:指古代的盗贼聚集的地方,这里指绿林好汉。
撒绿林帖:绿林帖是绿林好汉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类似于现代的传单或信件。
四网阵:四网阵是一种古代的战术,指用四张网来围捕敌人。
毒药镖:毒药镖是一种带有毒药的暗器,一旦打中,后果严重。
华盖穴:华盖穴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颈部,打中此处可能导致瘫痪。
半身一发麻:形容身体某一部位突然感到麻木,通常表示神经受损。
贤弟:古代对年轻兄弟的尊称。
斩草除根:比喻彻底消灭敌人,不留后患。
拜兄弟:结拜为兄弟,表示关系非常亲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七十一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场发生在江湖中的激烈打斗,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紧张与曲折。
雷鸣的突然醒来,以及他对华云龙的恭喜,透露出他对于华云龙所犯之事的知晓,以及他率直的性格。
华云龙面对雷鸣的质问,并未直接否认,而是询问喜从何来,显示出他的狡猾和谨慎。
雷鸣的直言不讳,引用了古语‘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强调了他的直率和诚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江湖中对于行踪保密的重视。
华云龙承认了与雷鸣的交手,但并未解释原因,这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同时也表现出他的狡猾。
陈亮的劝架和调解,体现了他的义气和对兄弟情的珍视,同时也揭示了江湖中兄弟之间相互扶持的传统。
雷鸣的冲动和暴怒,以及他对华云龙的仇恨,通过他的言语和动作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激烈情绪。
陈亮的劝解和劝架,体现了他的冷静和理智,他试图阻止兄弟间的争斗,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华云龙对陈亮的称呼‘小辈’,以及他对雷鸣的称呼‘狗娘养的’,体现了古代江湖中对于辈分和身份的重视。
华云龙在打斗中的游斗和故意拖延时间,以及陈亮的三次劝架,形成了故事的节奏,使得故事更加跌宕起伏。
华云龙逃跑和毒镖的使用,展现了江湖中人物之间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揭示了江湖险恶的一面。
雷鸣临终前的嘱托,表达了他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以及对朋友的信任,同时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陈亮对华云龙毒镖的应对,以及他对死亡的接受,体现了他的豪迈和忠诚,也为后续故事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华云龙在关键时刻对陈亮的攻击,以及他的最终决定,揭示了他在江湖中的冷酷和狠辣,同时也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最后一句‘不知二位英雄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既是对读者好奇心的激发,也是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悬念设置,体现了古代小说的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