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零七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零七回-原文

雷鸣陈亮双失盗 踏雪无痕访贼人

话说雷鸣、陈亮、柳瑞三个人一问这人为何上吊,这人说:“我姓阎,名叫文华。我乃是丹徒县人。我自幼学而未成,学会了丹青画,只因年岁荒乱,我领妻子曹氏,女儿瑞阴,来到这北新庄店中居住,我出去到人家画画度日。

那一日走到吴家堡,有一位庄主,叫追魂太岁吴坤,他把我叫进去,问我能画什么。我说,会画山水人物,花木翎毛。

他问我会画避火图不会。

我说也行。他叫我给他画了几张。

他一瞧愿意,问我要多少钱一工,我要一吊钱。

他说我明天到店里找你去,次日他就骑着马来了。

我店中就是一间房,也无处躲避。

他进来就瞧见我妻子女儿。

我女儿今年一十七岁,长的有几分姿色。

焉想到他这一见,暗怀不良之心。

他向我说,叫我开一座画儿铺,他借我二百银子。

我一想很好,就在这村里路北,开了一间门面的画铺,字号古芳阁,后面带住家。

我就给他画了许多画儿。

开张有两个多月,昨天他骑马出来,到我铺子,拿着一匣金首饰,一对金镯子,说寄存在我铺子,回头拿。

我想这有何妨?他昨天晚上也没来拿,我把东西锁在柜内,今天早晨,他来取东西,我开柜一瞧,东西没了,钥匙并未动。

他立刻反了面,说我昧起来,叫手下人打了我几下,把我妻子女儿抢了去,他说做押帐,拿东西去赎回。

不然,不给我。

我实不是瞒心昧己,我又惹不起他,故此我一回想,死了就罢了。

陈亮说:“你别死。你同我们到你家去。我们自有道理。”

阎文华点头,同了三个人来到古芳阁。

陈亮说:“你把应带的东西,收拾好了。今天夜里,我去把你妻子女儿抢回来。给你点金银,你逃走行不行?”

阎文华说:“三位要能把我家口找回来,我情愿离开此地。”

柳瑞说:“你等着三更天见。”

三个人复又出来。

到吴家堡一看,这所庄院甚大,四面占四里地,墙上有鸡爪钉,周围有护庄濠岸,上栽着垂杨柳。

南庄门大开,里面有几个恶奴。

头前有吊桥,后面有角门,三个人探明白了道路,这才回店,到店里要酒菜,吃完了夜饭,候到天有二鼓,店中都睡了。

三个人换好了夜行衣,把白昼的衣服,用包裹包好,斜插式系在腰间,由屋中出来,将门倒带,画了记号,拧身蹿房越脊,出了北新庄三里路,来到吴家堡。

到了庄墙下,由兜囊掏出百链套锁扔上去,抓住墙头,揪绳上去。

摘了百链套锁,带了兜囊。

三个人抬头一看,见这所庄院,真是楼台亭阁,甚是齐整。

三个人蹿房越脊,各处哨探。

到一所院落,是四合房,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各有配房。

北上房西里间灯影闪闪,人影摇摇。

三个人来到北房,珍珠倒卷帘,夜叉探海式,往屋中一看,顺前檐的炕,炕有小桌,点着蜡灯。

炕上搁着两包袱衣裳,桌上有金首饰,银首饰,珍珠翡翠首饰。

炕上坐着一位妇人,有四十来往的年岁,旁有一个女子,不过十七八岁,长得十分美色。

地下有四个仆妇,正然说:“你不要想不开,在你们家里,吃些个粗茶淡饭,穿些个粗布破衣。

只要跟我们庄主,岂不享荣华富贵?我们劝你为好,你叫你女儿别哭了,抹点粉,我们庄主为你们不是一天的心机。

你要把我们太岁爷招恼了,一阵乱棍,把你母女打死,谁来给你们报仇?莫说你们,就是这本地人,谁家姑娘媳妇长的好,太岁爷说抢就抢。

本家找来,好情好理,还许给几十两银子。要不答应,就是一顿乱棍打死,往后花园子一埋。”

这女子说:“我情愿死。活着跟我娘为人,死了一处做鬼。”

雷鸣、陈亮听的明白。

一拉柳瑞说:“跟我来。”

三个人跳下去,亮出刀冲进屋中。

吓得四个仆妇战战兢兢。

柳瑞说:“你们谁要嚷,先杀谁。”

仆妇说:“大太爷饶命不嚷。”

柳瑞把这些细软金银,打了一个包袱,把两个仆妇的嘴堵上,叫这两个坚壮的仆妇,背起她母女来,跟了走。

“你们要一嚷就杀!”仆妇只得点头答应。

柳瑞说:“二位兄长,在此暗中少候。我先把她母女送回去,少时就来。”

雷、陈点头,叫仆妇背了这母女,柳瑞拿着包裹后面跟着。

开了后花园子角门,一直来到古芳阁。

柳瑞上前叫门,阎文华正在心中盼想,听外面打门,出来一瞧,是柳瑞。

柳瑞叫仆妇背进去放下。

柳瑞说:“本来要把你们杀了。

你两个人已背了一趟,就不杀你了。先把你两个捆上,口堵上,等我回头再放你们。

这才说:“阎文华,你赶紧带你妻子女儿逃命罢。

这一包袱是细软金银,我再给你三十两银子,你们快走,我还要回去杀恶霸。”

阎文华千恩万谢。

柳瑞说:“你也不用谢。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年相见,后会有期。”

阎文华立刻带领家眷逃走。

柳瑞复返回到吴家堡,找着雷鸣、陈亮。

三个人复又哨探,来到一所院落,见北大厅五间,屋中灯光明亮,有八仙椅子,上手坐定一人,头戴青绸四楞中,身穿大红缎箭袖袍,周身绣三蓝牡丹花,面如油粉,两道黑剑眉,一双环眼,押耳墨毫,一部钢髯,长得凶恶无比,手里拿着一把折扇,这个正是恶棍追魂太岁吴坤。

他原先也是西川绿林人,因为发了一件邪财,自己来到这里隐蔽,仍然恶习不改。在外面交结官长,走动衙门,杀男掠女,无所不为。

雷鸣、陈亮、柳瑞,今天在暗中一看,就知是恶棍。

就听恶棍那里说:“孩子们,天有什么时光?”

家人说:“不到三鼓。”

正说着话,只见由外面进来一个恶奴说:“回禀太岁,外面来了你的一位故友。西川路的乾坤盗鼠华云龙,来拜你老人家。”

吴坤一听说:“哎呀,华二弟来了!我正在想念他。孩子们,开庄门,待我前去迎接。”

雷鸣等在房上听的明白。

少时就见把华云龙让进来了。

书中交代:华云龙自从古天山逃走,自己一想无地可投,有心回西川,西川没有窝子了。

有心回玉山县,又怕杨明不能留他。

自己悔恨当初做事不该狠毒,到如今只落得遍地仇人。

华云龙此时坐如痴,立如呆,如同雷轰顶上时。

饥不知,饱不知,如热锅上蚂蚁。

自己信步往前走,忽然想起吴坤,听说在吴家堡很有声气。

他打算来躲避,可以安身。

白天不敢来,怕有人瞧见,故此晚上来找吴坤。

叫家人往里一回禀,吴坤把他迎接进去,雷鸣、陈亮在房上一瞧,华云龙又黄又瘦,不似从前。

吴坤把华云龙迎到屋中落座。

吴坤说:“华二弟,从哪里来?”

华云龙说:“一言难尽。你我兄弟,自西川分手,倏经几载。

我在玉山县,有威镇八方杨明的引荐,交了几个朋友。

现在皆因我逛临安,惹了祸,闹得无地可投。

吴坤说:“什么祸事?”

华云龙就把秦相府偷盗玉镯凤冠,泰山楼杀人,乌竹庵强奸,如此如此一说。

吴坤说:“你在我这里住着罢。

就即使有人来拿你,都有我呢。

现在你有一个知己的朋友发了财,你知道不知道?”

华云龙说:“哪位?”

吴坤说:“在西川坐地分赃的镇山豹田国本。

现在曲州府大发财源。

结交官长,走动衙门,手下人也多,财也厚,听说跟秦相府还结了亲。

我知道跟你知己。”

华云龙一听说:“我要找田大哥去。

兄长可别多心。

我到他那里住烦了,再到兄长这里来。

现在我盘费缺乏。”

吴坤说:“不要紧。

孩儿们开库拿银子。”

这个时节,雷鸣在房上一想:“趁此机会,可以拿华云龙。

一则给众朋友报仇,二则交给济公,以完公事。”

想罢才要伸手拿刀,捉拿淫贼。

不知后事如何,具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零七回-译文

雷鸣、陈亮、柳瑞三个人一问这人为何上吊,这人说:“我姓阎,名叫文华。我乃是丹徒县人。我自幼学而未成,学会了丹青画,只因年岁荒乱,我领妻子曹氏,女儿瑞阴,来到这北新庄店中居住,我出去到人家画画度日。那一日走到吴家堡,有一位庄主,叫追魂太岁吴坤,他把我叫进去,问我能画什么。我说,会画山水人物,花木翎毛。他问我会画避火图不会。

我说也行。他叫我给他画了几张。他一瞧愿意,问我要多少钱一工,我要一吊钱。他说我明天到店里找你去,次日他就骑着马来了。我店中就是一间房,也无处躲避。他进来就瞧见我妻子女儿。我女儿今年一十七岁,长的有几分姿色。焉想到他这一见,暗怀不良之心。他向我说,叫我开一座画儿铺,他借我二百银子。我一想很好,就在这村里路北,开了一间门面的画铺,字号古芳阁,后面带住家。我就给他画了许多画儿。开张有两个多月,昨天他骑马出来,到我铺子,拿着一匣金首饰,一对金镯子,说寄存在我铺子,回头拿。我想这有何妨?他昨天晚上也没来拿,我把东西锁在柜内,今天早晨,他来取东西,我开柜一瞧,东西没了,钥匙并未动。他立刻反了面,说我昧起来,叫手下人打了我几下,把我妻子女儿抢了去,他说做押帐,拿东西去赎回。不然,不给我。我实不是瞒心昧己,我又惹不起他,故此我一回想,死了就罢了。”

陈亮说:“你别死。你同我们到你家去。我们自有道理。”

阎文华点头,同了三个人来到古芳阁。陈亮说:“你把应带的东西,收拾好了。今天夜里,我去把你妻子女儿抢回来。给你点金银,你逃走行不行?”

阎文华说:“三位要能把我家口找回来,我情愿离开此地。”柳瑞说:“你等着三更天见。”三个人复又出来。到吴家堡一看,这所庄院甚大,四面占四里地,墙上有鸡爪钉,周围有护庄濠岸,上栽着垂杨柳。南庄门大开,里面有几个恶奴。头前有吊桥,后面有角门,三个人探明白了道路,这才回店,到店里要酒菜,吃完了夜饭,候到天有二鼓,店中都睡了,三个人换好了夜行衣,把白昼的衣服,用包裹包好,斜插式系在腰间,由屋中出来,将门倒带,画了记号,拧身蹿房越脊,出了北新庄三里路,来到吴家堡。

到了庄墙下,由兜囊掏出百链套锁扔上去,抓住墙头,揪绳上去。摘了百链套锁,带了兜囊。三个人抬头一看,见这所庄院,真是楼台亭阁,甚是齐整。三个人蹿房越脊,各处哨探。到一所院落,是四合房,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各有配房。北上房西里间灯影闪闪,人影摇摇。

三个人来到北房,珍珠倒卷帘,夜叉探海式,往屋中一看,顺前檐的炕,炕有小桌,点着蜡灯。炕上搁着两包袱衣裳,桌上有金首饰,银首饰,珍珠翡翠首饰。炕上坐着一位妇人,有四十来往的年岁,旁有一个女子,不过十七八岁,长得十分美色。

地下有四个仆妇,正然说:“你不要想不开,在你们家里,吃些个粗茶淡饭,穿些个粗布破衣。只要跟我们庄主,岂不享荣华富贵?我们劝你为好,你叫你女儿别哭了,抹点粉,我们庄主为你们不是一天的心机,你要把我们太岁爷招恼了,一阵乱棍,把你母女打死,谁来给你们报仇?莫说你们,就是这本地人,谁家姑娘媳妇长的好,太岁爷说抢就抢。本家找来,好情好理,还许给几十两银子。要不答应,就是一顿乱棍打死,往后花园子一埋。”这女子说:“我情愿死。活着跟我娘为人,死了一处做鬼。”雷鸣、陈亮听的明白。一拉柳瑞说:“跟我来。”三个人跳下去,亮出刀冲进屋中。

吓得四个仆妇战战兢兢。柳瑞说:“你们谁要嚷,先杀谁。”仆妇说:“大太爷饶命不嚷。”

柳瑞把这些细软金银,打了一个包袱,把两个仆妇的嘴堵上,叫这两个坚壮的仆妇,背起她母女来,跟了走。“你们要一嚷就杀!”仆妇只得点头答应。

柳瑞说:“二位兄长,在此暗中少候。我先把她母女送回去,少时就来。”

雷、陈点头,叫仆妇背了这母女,柳瑞拿着包裹后面跟着。开了后花园子角门,一直来到古芳阁。柳瑞上前叫门,阎文华正在心中盼想,听外面打门,出来一瞧,是柳瑞。

柳瑞叫仆妇背进去放下。柳瑞说:“本来要把你们杀了。你两个人已背了一趟,就不杀你了。先把你两个捆上,口堵上,等我回头再放你们。”这才说:“阎文华,你赶紧带你妻子女儿逃命罢。这一包袱是细软金银,我再给你三十两银子,你们快走,我还要回去杀恶霸。”阎文华千恩万谢。

柳瑞说:“你也不用谢。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年相见,后会有期。”阎文华立刻带领家眷逃走。柳瑞复返回到吴家堡,找着雷鸣、陈亮。

三个人再次进行侦察,来到一座院子,看到北边的大厅里有五间屋子,屋子里灯光通明,摆放着八仙桌,上面坐着一个人,他头戴青色的绸缎四棱帽,身穿大红色的缎面箭袖袍,周身绣着三朵蓝色的牡丹花,脸色像油粉一样白,两道像剑一样的眉毛,一双环形的眼睛,耳朵上挂着墨色的耳环,一部钢硬的胡须,长得非常凶恶,手里拿着一把折扇,这个人正是恶棍追魂太岁吴坤。他以前也是西川绿林的人,因为得到了一笔不义之财,自己来到这里躲藏,但仍然没有改掉恶习。他在外面结交官员,走动衙门,杀人劫女,无恶不作。雷鸣、陈亮、柳瑞今天在暗中观察,一眼就看出这是个恶棍。就听恶棍问道:‘孩子们,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家人回答说:‘还没到三更。’正在说话的时候,只见一个恶奴从外面进来报告说:‘太岁,外面来了您的老朋友。西川路的乾坤盗鼠华云龙,来拜访您。’吴坤一听说:‘哎呀,华二弟来了!我正想念他呢。孩子们,打开庄门,我去迎接他。’

雷鸣等人在屋顶上听得很清楚。不一会儿,就看到华云龙被引进来了。

书中交代:华云龙自从从古天山逃走后,自己心想无处可去,本想回西川,但西川已经没有藏身之处了。又想回玉山县,但又怕杨明不能收留他。自己后悔当初行事过于狠毒,如今落得一身仇敌。华云龙此时坐立不安,如同雷击顶上,饥饱不知,像热锅上的蚂蚁。自己漫无目的地往前走,忽然想起了吴坤,听说他在吴家堡很有名气。

他打算来这里躲避,可以安身。白天不敢来,怕被人看见,所以晚上来找吴坤。

他让家人进去通报,吴坤把他迎了进去。雷鸣、陈亮在屋顶上一看,华云龙又黄又瘦,不像以前。

吴坤把华云龙请到屋子里坐下。吴坤问:‘华二弟,从哪里来?’华云龙说:‘一言难尽。自从我们西川分手,已经好几年了。我在玉山县,有威镇八方的杨明推荐,交了几个朋友。现在我因为到临安游玩,惹了麻烦,无处可去。’吴坤问:‘什么麻烦?’

华云龙就把在秦相府偷盗玉镯凤冠,在泰山楼杀人,在乌竹庵强奸的事情都说了出来。吴坤说:‘你在我这里住下吧。就算有人来抓你,也有我呢。现在你有一个知己的朋友发了财,你知道不知道?’华云龙问:‘哪位?’吴坤说:‘在西川坐地分赃的镇山豹田国本。现在在曲州府发了大财,结交了官员,走动衙门,手下人也多,钱也多,听说还跟秦相府结了亲。我知道你们是知己。’华云龙一听说:‘我要去找田大哥。兄长可别多心。我在他那里住烦了,想再来您这里。现在我缺钱用。’吴坤说:‘没关系。孩子们,去库房拿银子。’这时,雷鸣在屋顶上一想:‘趁着这个机会,可以抓住华云龙。一方面给朋友们报仇,另一方面交给济公,了结公事。’想到这里,他正要伸手拿刀,捉拿这个淫贼。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请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零七回-注解

丹徒县:丹徒县是中国江苏省镇江市下辖的一个县,历史上曾是丹阳郡的治所,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历史遗迹。

丹青画:丹青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以水墨为主,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浓淡变化,是中国绘画的两大流派之一。

避火图:避火图是一种古代的防火宣传画,上面通常绘有防火、灭火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用以警示人们注意防火。

追魂太岁吴坤:追魂太岁吴坤在这里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用作小说中的反派角色,‘太岁’在古代指岁神,这里可能指吴坤凶狠残暴。

古芳阁:古芳阁可能是阎文华开设的画铺的名字,‘古’字可能寓意着传统、古雅。

金银首饰:金银首饰是指用金、银制成的装饰品,如镯子、项链等,古代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百链套锁:百链套锁是一种古代的锁具,由许多链条组成,用以保护财物。

四合房:四合房是中国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中心为庭院。

珍珠翡翠首饰:珍珠翡翠首饰是指用珍珠和翡翠制成的首饰,都是非常珍贵的装饰品。

护庄濠岸:护庄濠岸是指围绕村庄的护城河,用以防御外敌。

吊桥:吊桥是一种可以升降的桥梁,古代用于防御目的。

角门:角门是指建筑物角落的门,通常用于进出或紧急情况。

细软金银:细软金银是指细小而柔软的金银物品,如金银首饰等。

太岁爷:太岁爷在古代指岁神,这里可能指吴坤凶狠残暴。

乱棍:乱棍是指用棍棒乱打,这里指用暴力手段。

后花园子:后花园子是指住宅的后院花园,通常用于种植花草、休闲娱乐。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是一句成语,比喻世事变迁,但某些事物或情感始终如一。

复又哨探:再次进行侦察或巡逻。

院落:中国传统住宅中的庭院。

北大厅:指正北方向的厅堂,通常为住宅中最主要的部分。

八仙椅子:一种传统的家具,椅背和扶手呈八仙过海形状,寓意吉祥。

青绸四楞巾:一种传统的头饰,用青色丝绸制成,四角呈棱形。

大红缎箭袖袍:一种红色的缎面袍子,袖子呈箭形,是古代官服的一种。

三蓝牡丹花:一种装饰图案,以蓝色为主色调,描绘牡丹花。

面如油粉:形容脸色白皙细腻,如同涂抹了油粉。

黑剑眉:眉毛形状如剑,黑色。

环眼:眼睛周围有明显的轮廓。

押耳墨毫:耳朵后面有墨色的长毫。

钢髯:坚硬如钢的胡须。

折扇:一种折叠式的扇子,古代文人常用作装饰和扇风。

西川绿林人:指居住在西川地区的绿林好汉,即民间传说中的山贼。

邪财:指不正当或不道德得来的财富。

官长: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衙门:古代官府的办公场所。

掠女:强抢妇女。

三鼓:古代时间单位,一鼓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三鼓即晚上十点至十二点。

乾坤盗鼠华云龙:指擅长盗术的华云龙,乾坤盗鼠是他的外号。

古天山:古代的一座山名,此处指华云龙曾经逃亡的地方。

窝子:指可以藏身或活动的地点。

玉山县:古代的一个县名。

威镇八方杨明:指在玉山县有极大影响力的杨明。

逛临安:指到临安游玩。

秦相府:指秦相的官邸。

玉镯凤冠:古代贵族女性的首饰,玉镯为玉制手镯,凤冠为戴在头上的装饰。

泰山楼:古代的一座楼名。

乌竹庵:古代的一座庵堂名。

镇山豹田国本:指在西川坐地分赃的田国本,外号镇山豹。

曲州府:古代的一个州府名。

济公: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神僧,以智慧、幽默和慈悲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零七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紧张和悬念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以及文化背景。

首先,对恶棍追魂太岁吴坤的描写十分生动。‘头戴青绸四楞中,身穿大红缎箭袖袍,周身绣三蓝牡丹花’等语句,形象地勾勒出他的形象,既威严又凶恶,彰显了其恶贯满盈的形象。

接着,通过吴坤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他的狡猾和阴险。他表面上对家人和客人热情有加,但实际上却是个杀人越货的恶棍。这种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在对话方面,这段古文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如‘哎呀,华二弟来了!我正在想念他’等,使得对话更加生动自然,具有浓厚的民间气息。

故事情节方面,这段古文通过华云龙的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华云龙原本是绿林好汉,却因为误入歧途,变成了杀人越货的淫贼。他的悔恨和痛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道德沦丧。

在文化背景方面,这段古文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如‘秦相府’、‘泰山楼’等地点,以及‘乾坤盗鼠’、‘镇山豹’等人物,都是当时社会特有的文化符号。

此外,这段古文还体现了作者对正义与邪恶的思考。雷鸣等人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正义的力量,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总之,这段古文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和丰富的文化背景,展现了一个充满悬念和冲突的故事,令人深思。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零七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92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