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回-原文

话说济公雇人搭着皂托头彭振,万花僧徐恒,刚来到马家湖村口。

只听对面有人嚷:“好,老道,你敢劫杀差事。济公快来。”

和尚一看,乃是一个老道,截住小玄坛周瑞一干众人。

书中交代,济公夜内由马家湖走后,小玄坛周瑞、赤面虎罗镳带领二十个伙计,一见马俊,马俊说:“二位班头,现有济公的吩咐,这里有三个贼,叫你们二位等候天亮,把贼人押回衙门,请老爷前来验尸。还叫你们等他老人家回来你们再走。”

周瑞、罗镳点头答应。等到天亮,有常山县衙门的二爷,骑着马,来到马俊家来打听。

原来知县不放心,一夜未见周瑞等回衙门,又不知出了多少人命,总算是常山县的地面。

故此老爷派管家,到马俊家来打听。

管家一见周瑞,周瑞就把夜内杀贼的话一说。

管家说:“周头,你们快回去罢。老爷甚不放心,叫我来访问,你等回去,老爷就放了心了。”

周瑞说:“也好,我先押解贼人回去。”

马俊说:“周头,你赶紧请老爷来验尸。”

周瑞说:“是。”立刻雇了一辆车,把三个贼人搁在车上。

大众班头衙役,押解着出了马俊家中。

正走到马家湖村口,只见对面来了一个老道。

披散头发,身穿蓝缎道袍,白袜云鞋,手中提着宝剑,长得凶眉恶目,一部刚髯。

老道口念无量佛,把车辆截住,说:“你们是做什么的?”

周瑞说:“我们是常山县的官人,在马家湖拿着的明火贼犯,往衙门解。”

老道说:“我瞧瞧拿住的贼。”

周瑞说:“老道,你瞧什么?你是哪的?”

老道说:“山人姓孟,叫清元。”

这个老道,原是华清风的二师弟。

他在二狼山三清观修行。

只因前者,有古天山凌霄观内的两个小道童,逃到二狼山去,提说他师父被济颠和尚烧跑,不知生死存亡。

孟清元一听,说:“好,哪时我见着济颠和尚,我有周天烈火剑,活活要把济颠烧死,必要给我兄报仇。”

今天他上山砍木头。

有几个做活的,是马家湖的居民,到二狼山去做活,丢开闲话,说道:“老道,昨天晚上,我们马家湖热闹了,白脸专诸马俊马大官人家中,闹明火执仗,闹的甚凶,听说都是济公和尚杀了。”

这个说是无心,老道却是有心。

盂清元一听济颠和尚到马家湖来了,“我去找他,给我师兄报仇。”

老道把发髻披散,带了宝剑下山。

老道走到马家湖村口,碰见周瑞众人,押解差事。

老道说:“我要瞧瞧。”

这三个贼人,都认得老道。

桃花浪子韩秀说:“孟道爷救我罢。”

杨志说:“孟道爷救我罢。”

张七说:“孟道爷救我罢。”

孟清元一听,说:“你三个人待我有什么好处,我救你们?”

老道跟杨志素常不对,孟清元说:“杨志,你也有今日。”

杨志一听说:“老道,你少称雄,我大老爷不怕死。打受了国法王章,再有二十年,我又二十多岁。你少说便宜话,趁此滚开,不然,我可骂你。”

老道一听,气往上冲,拉出宝剑竟将杨志杀了。

周瑞一瞧说:“老道你好大胆量!这是明火执仗的要犯,你敢给杀了。伙计们,把他锁上。”

众人正奔老道,老道用手一指说:“前来送死。”

用定神法把众人全都定住。

周瑞正在着急叫喊,只见济公来了,周瑞喊道:“济公来了!”

和尚说:“来了。”

和尚用手一指,把众人的定神法撤了。

叫周瑞把彭振、徐恒搁在车上,一并解到衙门去。

给了挑担的八两银子。

和尚过来说:“孟老道,你认得我不认得?”

老道说:“你是谁?”

济公说:“我是灵隐寺济颠。”

孟清元一听说:“我想是怎么个济颠!项长三头,肩生六臂,原来是一个丐僧。

今天你休想逃命。”

和尚说:“孟老道,你不服,咱们两个人到无人之处去说。”

老道说:“好。”

立刻同着和尚,来到山口以外。

和尚说:“杂毛老道,你打算怎么样?”

孟清元说:“好济颠,你把我师侄张妙兴烧死。

你又把我师侄姜天瑞置死。

你把我师兄华清风烧走,不知生死。

我特要找你报仇。

今天你要认罪服输,跪倒给我磕头,叫我三声祖师父,我饶你不死。

如要不然,当时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和尚哈哈大笑说:“杂毛老道,你这厮不知奉公守分,无故前来找我。

你跪倒给我磕头,叫我祖宗爷,我也不能饶你。”

老道一听,气往上撞,摆宝剑照定和尚劈头就剁。

和尚滴溜走到老道身后,拧了老道一把。

老道一转身,和尚又捏了老道一把。

和尚围着老道直转,掏一把,拧一把,掏一把,抓一把。

老道真急了,往旁一跳,口中念念有词。

当时三昧真火,平地一起,连山坡柴草都着了,一片火扑奔和尚而来。

和尚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迷吽。唵,敕令赫。”

用手一指,这片火光直奔老道,立刻胡子也着了,头发也烧了,衣裳也着了。

老道急忙驾趁脚风逃走。

眨眼衣裳都烧没了,赤身露体。

老道见前面一个石洞,打算要躲避躲避。

刚来到石洞口,只见里面有一个赤身露体的老道,正是华清风。

孟清元一瞧说:“师兄,你怎么这个样子?”

华清风说:“我被济颠和尚烧的。

师弟你打哪来,为何这个样子?”

盂清元说:“也是被那济颠烧的。”

华清风说:“好济颠和尚,我跟他誓不两立。”

盂清元说:“你我不是他的对手,咱们老道,还有比你我强的。咱们三清教要算谁?”

华清风说:“头一位就是万松山云霞观紫霞真人李涵陵。第二就是天台山上清宫东方太悦老仙翁昆仑子。第三就是八卦山坎离真人鲁修真。第四就是梅花山梅花岭梅花真人灵猿化。”

孟清元说:“咱们找梅花真人去,求他老人家,给我们报仇。”

华清风说:“赤身露体,怎么去得?”

正说着话,只见由对面来了一个老道。

挑着扁担,上面有两个包裹,青布道冠,蓝布道袍,白袜云鞋,面如古月,三绺黑胡须。

华清风一看,不是外人,正是他三师弟尚清云。这个老道,可不像他们,乃是正务参修,到处访道学仙。

华清风连忙说:“师弟快来!”

尚清云一看,说:“二位师兄,因何这般光景?”

华清风说:“我二人被济颠和尚烧了,跟我二人为仇做对。”

尚清云一听说:“济颠和尚,他乃是好人,普救众生。大概必是二位师兄的不是。”

华清风一听,勃然大怒说:“你是我师弟,你不说给我报仇,反倒说我不好。我非得跟济公一死相拼,找他报仇不可。”

尚清云说:“二位师兄,找济颠,我也不管。不找,我也不管。

我给二位师兄留两身衣裳就是了。”

说着话,打开包裹,留了两身衣服,立刻告辞。

尚青云挑起扁担往前就走。

信口说道: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悔,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未见钢刀身已伤。

惹事尽从闲口舌,招殃多为热心肠。

是非不必争你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吃些亏处原无害,让几分时也不妨。

春日才逢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责还同九月霜。

人为贪财身先死,蚕因夺食命早亡。

一副养生平胃散,三分顺气太和汤。

休斗胜来莫逞强,百年溷事戏文场。

离合悲欢朝朝乐,好丑媸妍日日忙。

行客戏房花鼓懈,不知何处是家乡。

尚清云唱着山歌,竟自去了。

他唱这段歌,所为劝解华清风二人。

焉知道他二人恶习不改,痴迷不悟,当时穿上衣衫,驾起趁脚风,要到梅花山梅花岭找梅花真人灵猿化,跟济公为仇。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回-译文

话说济公雇了皂托头彭振和万花僧徐恒,刚到马家湖村口,就听到对面有人喊:‘好,老道,你敢劫杀差事。济公快来。’和尚一看,是一个老道,拦住了小玄坛周瑞和他的手下。

书中交代,济公在马家湖走后,小玄坛周瑞、赤面虎罗镳带着二十个手下,见到马俊后,马俊说:‘二位班头,济公吩咐这里有三个贼人,叫你们等天亮后把贼人押回衙门,请老爷验尸。还叫你们等济公回来再走。’周瑞、罗镳答应了。等到天亮,常山县衙门的二爷骑着马来到马俊家,原来知县担心周瑞等人一夜未回衙门,又不知道出了多少人命,所以派管家来打听。管家见到周瑞后,周瑞就把夜里杀贼的事说了。管家说:‘周头,你们快回去吧。老爷很不放心,派我来打听,你们回去后,老爷就放心了。’周瑞说:‘也好,我先押解贼人回去。’马俊说:‘周头,你赶紧请老爷来验尸。’周瑞说:‘是。’立刻雇了一辆车,把三个贼人放在车上。班头和衙役们押着出了马俊家。

正走到马家湖村口,突然遇到一个老道。他头发散乱,穿着蓝缎道袍,白袜云鞋,手里提着宝剑,长得凶眉恶目,一部刚髯。老道口念‘无量佛’,拦住车辆,问:‘你们是做什么的?’周瑞说:‘我们是常山县的官人,在马家湖抓到的明火贼犯,要去衙门。’老道说:‘我看看你们抓的贼。’周瑞说:‘老道,你看看什么?你是哪里的?’老道说:‘山人姓孟,叫清元。’

这个老道是华清风的二师弟,在二狼山三清观修行。因为之前有古天山凌霄观的两个小道童逃到二狼山,说他们师父被济颠和尚烧跑了,生死未卜。孟清元一听,说:‘好,哪时我见着济颠和尚,我有周天烈火剑,一定要把他烧死,为我师兄报仇。’今天他上山砍木头,有几个做活的马家湖居民到二狼山去做活,提到马家湖昨晚发生了明火执仗的事情,听说都是济公和尚干的。这个是无意中说的,但老道却记在心里。孟清元一听济颠和尚到马家湖来了,‘我去找他,给我师兄报仇。’老道把头发披散,带着宝剑下山。

老道走到马家湖村口,遇到周瑞等人押解差事。老道说:‘我要看看。’这三个贼人都认识老道。桃花浪子韩秀说:‘孟道爷救我罢。’杨志说:‘孟道爷救我罢。’张七说:‘孟道爷救我罢。’孟清元一听,说:‘你们三个人对我有什么好处,我救你们?’老道和杨志平时就不对付,孟清元说:‘杨志,你也有今天。’杨志一听,说:‘老道,你少称雄,我大老爷不怕死。打受了国法王章,再有二十年,我又二十多岁。你少说便宜话,趁此滚开,不然,我可骂你。’老道一听,气往上冲,拔出宝剑竟将杨志杀了。周瑞一看,说:‘老道你好大胆量!这是明火执仗的要犯,你敢给杀了。伙计们,把他锁上。’众人正要追老道,老道用手一指说:‘前来送死。’用定神法把众人全都定住。周瑞正在着急叫喊,只见济公来了,周瑞喊道:‘济公来了!’

和尚说:‘来了。’和尚用手一指,把众人的定神法撤了。叫周瑞把彭振、徐恒放在车上,一并解到衙门去。给了挑担的八两银子。和尚过来说:‘孟老道,你认得我不认得?’老道说:‘你是谁?’济公说:‘我是灵隐寺济颠。’孟清元一听,说:‘我想是怎么个济颠!项长三头,肩生六臂,原来是一个丐僧。今天你休想逃命。’和尚说:‘孟老道,你不服,咱们两个人到无人之处去说。’老道说:‘好。’立刻和和尚来到山口以外。和尚说:‘杂毛老道,你打算怎么样?’孟清元说:‘好济颠,你把我师侄张妙兴烧死。你又把我师侄姜天瑞置死。你把我师兄华清风烧走,生死未卜。我特要找你报仇。今天你要认罪服输,跪倒给我磕头,叫我三声祖师父,我饶你不死。如要不然,当时叫你死无葬身之地。’和尚哈哈大笑说:‘杂毛老道,你这厮不知奉公守分,无故前来找我。你跪倒给我磕头,叫我祖宗爷,我也不能饶你。’

老道一听,气往上撞,摆宝剑照定和尚劈头就剁。和尚滴溜走到老道身后,拧了老道一把。老道一转身,和尚又捏了老道一把。和尚围着老道直转,掏一把,拧一把,掏一把,抓一把。老道真急了,往旁一跳,口中念念有词。当时三昧真火,平地一起,连山坡柴草都着了,一片火扑奔和尚而来。和尚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迷吽。唵,敕令赫。’用手一指,这片火光直奔老道,立刻胡子也着了,头发也烧了,衣裳也着了。老道急忙驾趁脚风逃走。眨眼衣裳都烧没了,赤身露体。老道见前面一个石洞,打算要躲避躲避。刚来到石洞口,只见里面有一个赤身露体的老道,正是华清风。

孟清元一瞧说:‘师兄,你怎么这个样子?’华清风说:‘我被济颠和尚烧的。师弟你打哪来,为何这个样子?’孟清元说:‘也是被那济颠烧的。’

华清风说:‘好一个济颠和尚,我与他誓不两立。’盂清元说:‘我们不是他的对手,我们这些道士,还有比我们更强的人。咱们三清教要算谁呢?’华清风说:‘第一位是万松山云霞观紫霞真人李涵陵。第二位是天台山上清宫东方太悦老仙翁昆仑子。第三位是八卦山坎离真人鲁修真。第四位是梅花山梅花岭梅花真人灵猿化。’孟清元说:‘我们去找梅花真人,求他老人家,给我们报仇。’

华清风说:‘赤身露体,怎么去得?’正说着话,只见对面来了一个老道。

挑着扁担,上面有两个包裹,戴着青布道冠,穿着蓝布道袍,脚穿白袜云鞋,脸色像古月一样,有三绺黑胡须。华清风一看,不是外人,正是他的三师弟尚清云。这个老道,与他们不同,他是正务参修,到处访道学仙。华清风连忙说:‘师弟快来!’

尚清云一看,说:‘两位师兄,为什么这样?’华清风说:‘我们俩被济颠和尚烧了,他跟咱们为仇作对。’尚清云一听说:‘济颠和尚,他是个好人,普救众生。可能是因为两位师兄的过错。’华清风一听,勃然大怒说:‘你是我师弟,你不但不帮我报仇,反而说我不好。我非得跟济公一死相拼,找他报仇不可。’尚清云说:‘两位师兄,找济颠,我也不管。不找,我也不管。我给两位师兄留两身衣服就是了。’说着话,打开包裹,留了两身衣服,立刻告辞。尚青云挑起扁担往前就走,信口唱道: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悔,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未见钢刀身已伤。惹事尽从闲口舌,招殃多为热心肠。是非不必争你我,彼此何须论短长。吃些亏处原无害,让几分时也不妨。春日才逢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责还同九月霜。人为贪财身先死,蚕因夺食命早亡。一副养生平胃散,三分顺气太和汤。休斗胜来莫逞强,百年溷事戏文场。离合悲欢朝朝乐,好丑媸妍日日忙。行客戏房花鼓懈,不知何处是家乡。

尚清云唱着山歌,竟自去了。他唱这段歌,是为了劝解华清风二人。不知道他们二人恶习不改,痴迷不悟,当时穿上衣服,乘着脚风,要去梅花山梅花岭找梅花真人灵猿化,跟济公为仇。不知道后来的事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回-注解

皂托头:皂托头是古代官员或差役所戴的一种头饰,通常由皂色布制成,形状像托盘,佩戴在头顶,作为身份的象征。

万花僧:万花僧是古代对和尚的一种美称,意指和尚如同万花筒般变化多端,具有丰富的智慧和幽默感。

小玄坛:小玄坛是道教中的一种神祇,通常被认为是道教中的财神,供奉于小型的神坛上。

周天烈火剑:周天烈火剑是一种传说中的宝剑,具有强大的火焰攻击能力,此处指孟清元所持的宝剑。

二狼山三清观:二狼山三清观是道教中的一座道观,三清观供奉道教的三位最高神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古天山凌霄观:古天山凌霄观是道教中的一座道观,凌霄观通常指位于高山之巅的道教建筑。

明火执仗:明火执仗是指公开抢劫,明目张胆地持械行凶。

国法王章:国法王章指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三昧真火:三昧真火是道教中的一种神奇火焰,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此处指济公所用的法术。

六字真言:六字真言是佛教中的一种咒语,由六个字组成,具有强大的加持力,此处指济公念诵的咒语。

祖师父:祖师父是对师父的一种尊称,表示对师父的尊敬和敬仰。

华清风:华清风,可能是一个道号或法号,指代文中的人物,具体身份未明。

盂清元:盂清元,同样可能是一个道号或法号,指代文中的人物。

三清教:三清教,道教中的一个流派,信仰道教的最高神祇——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万松山云霞观紫霞真人李涵陵:万松山云霞观紫霞真人李涵陵,可能是一位道教高人,万松山云霞观是道教的宫观之一,紫霞真人可能是他的道号。

天台山上清宫东方太悦老仙翁昆仑子:天台山上清宫东方太悦老仙翁昆仑子,同样可能是一位道教高人,天台山和上清宫都是道教的重要圣地。

八卦山坎离真人鲁修真:八卦山坎离真人鲁修真,坎离可能是他修炼的功法或道法,真人是对道士的尊称。

梅花山梅花岭梅花真人灵猿化:梅花山梅花岭梅花真人灵猿化,梅花真人可能是指代梅花岭的道教高人,灵猿化可能是他的道号。

济颠和尚:济颠和尚,指代一位性格豪放、行为不拘一格的和尚,可能具有特殊的法力或地位。

尚清云:尚清云,华清风的三师弟,文中描述他为正务参修,访道学仙。

扁担:扁担,一种传统的中国农具,此处可能指尚清云的行头。

青布道冠:青布道冠,道士所戴的头冠,青布可能指冠的材料。

蓝布道袍:蓝布道袍,道士所穿的长袍,蓝布可能指袍子的材料。

白袜云鞋:白袜云鞋,道士所穿的白色袜子和高腰鞋。

面如古月:面如古月,形容人的脸色苍白如古老之月。

三绺黑胡须:三绺黑胡须,指道士有三缕黑色的胡须。

红尘白浪:红尘白浪,比喻纷繁复杂的人世间的纷争和变化。

忍辱柔和:忍辱柔和,指忍受屈辱,保持柔和的心态。

随缘延岁月:随缘延岁月,指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延年益寿。

安分度时光:安分度时光,指安于本分,平稳度过时光。

心田昧:心田昧,指心地不明,不明是非。

过失扬:过失扬,指宣扬他人的过失。

硬弩弦先断:硬弩弦先断,比喻过于刚强的人容易先受到伤害。

钢刀身已伤:钢刀身已伤,比喻过于刚硬的人容易先受到伤害。

惹事尽从闲口舌:惹事尽从闲口舌,指不必要的争执往往起因于闲言碎语。

招殃多为热心肠:招殃多为热心肠,指过于热心的人容易招致麻烦。

是非不必争你我:是非不必争你我,指不必争论对错,不必争辩你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彼此何须论短长,指不必计较彼此的长短。

百年溷事戏文场:百年溷事戏文场,指一生中的许多事情都如同戏文中的情节。

离合悲欢:离合悲欢,指人生中的各种经历,包括分离、团聚、悲伤和快乐。

好丑媸妍:好丑媸妍,指各种美丑。

行客戏房花鼓懈:行客戏房花鼓懈,指行旅途中在戏房中放松心情。

养生平胃散:养生平胃散,可能是一种养生药物。

顺气太和汤:顺气太和汤,可能是一种调和气息的汤药。

斗胜逞强:斗胜逞强,指争强斗胜,过于争强好胜。

百年溷事:百年溷事,指一生中的许多杂事。

离合悲欢朝朝乐:离合悲欢朝朝乐,指每天经历各种经历,享受其中的快乐。

好丑媸妍日日忙:好丑媸妍日日忙,指每天忙于处理各种美丑事物。

不知何处是家乡:不知何处是家乡,指在外漂泊,不知归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回-评注

华清风与盂清元的对话,揭示了当时道教门派之间的纷争与个人恩怨。华清风对济颠和尚的仇恨,反映出个人情感与宗教立场之间的冲突,也暗示了宗教纷争背后的人性复杂性。

盂清元的话语中,流露出对自身实力的怀疑和对三清教的尊崇。他提到的三清教高手,如紫霞真人李涵陵、东方太悦老仙翁昆仑子等,都是道教中的传奇人物,体现了道教中对于高人雅士的向往。

华清风对于梅花真人的描述,既是对其实力的认可,也是对报仇行动的具体计划。梅花真人灵猿化,名字中的‘灵猿化’暗示其具有超凡脱俗的能力,是华清风寻求报复的强大助力。

尚清云的出现,打破了华清风与盂清元的复仇计划。他的形象与两位师兄形成鲜明对比,青布道冠、蓝布道袍、白袜云鞋,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

尚清云的话语,充满了道家哲学的智慧。他提到的‘忍辱柔和’、‘随缘延岁月’等,都是道家倡导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尚清云离开时唱的山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道教歌曲,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了道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希望通过这首歌曲,劝解华清风和盂清元放下仇恨,回归平和。

整个故事通过华清风、盂清元和尚清云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道教文化中关于人性、宗教和道德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道教门派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个人的命运挣扎。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92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