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一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一回-原文

众家人忠心护主 孙道全奉命救人

话说张士芳把棚杠讲妥,开了两个单子,都没留定钱,四百银子在他怀里揣着。

回来见安人,老太太就问:‘孩子,你把棚杠都定妥了?’

张士芳说:‘姑母不用你老人家分心,我办事准得鲜明,咱们家里搭棚,不能叫人家耻笑。我定的是搭过脊棚,都要起脊带瓦拢,最后搭暖棚客座,两面包细席,不漏木头,满带花活,四面玻璃窗户,要五色天井子。

门口搭过街牌楼,起脊带花,活扎彩子,有鼓手楼子,里面焰口座,搭大花座,要五色绸子,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有铺地锦。

灵前圈门满月玻璃的,扎彩绸带牌楼。

周围月台,玻璃栏杆。

这个棚,要叫别人讲去,准得一千银,我只八百两。

讲得先省二百银子,我办事不能叫我兄弟回来抱怨。

老安人一个女流之辈,哪里懂得,只说:‘不多,不多。’

旁边王孝站着,等他说完了,说:‘张公子你在谁家定的棚?’

张士芳说:‘天和棚铺。’

王孝说:‘我也在天和棚铺讲的。照你所说的东西一样不短,短一样你别答应,可是四百两讲的。

还告诉你说,你讲杠多少钱。’

张士芳说:‘一千六百两。’

王孝说:‘我讲的八百两,也跟你所用的东西一个样。’

张士芳一听一愣,这小子真是口巧舌能,当时说:‘姑母你别听他们的,他们打算把我闹开,他们好赚钱,没有这么便宜么。’

老太太一听,叹了一声说:‘王孝,你们这是何必,我内侄他还能赚我的钱么?你们去罢。’

王孝一听老安人说他不能赚钱,自己一说:‘我一片好心白费了。’

赌气转身出来。

众家人在大门堂里坐着,一个个生气,这个说:‘张士芳这小子,狼心狗肺。’

那个说:‘就盼着咱们公子爷一回来,这小子就得滚开,省得他这里充二号主人。’

大家正在纷纷议论,只听外面一声:‘无量佛!贫道闲游三山,闷踏五岳,访道学仙,贫道我乃是梅花山梅花岭梅花道人。’

众家人一看,来了一位羽士黄冠,玄门道教。

头戴青缎九梁道中,身穿宝蓝缎道袍,青护须相衬,腰系杏黄丝绦,白袜云鞋,背背一口宝剑,绿沙鱼皮套,黄绒穗头,黄绒挽手,手执一把萤刷,面似淡金,细眉朗目,鼻直口方,三络黑胡须飘在胸前,根根见肉,真是仙风道骨,一表非俗。

众家人就问:‘道爷来何干?’

老道乃答曰:‘贫道乃梅花山梅花岭梅花道人,正在洞中打坐,心血来潮,知道王善人有难,贫道脚驾祥云,前来搭救,尔等到里面通禀,贫道并不要分文资财,所为了然功德。’

家人一听,说:‘道爷来救我们员外爷呀?’

老道说:‘正是。’

王孝一听,甚为喜悦,赶紧往里飞跑。

来到里面,说:‘安人大喜!’

老太太一听,说:‘这东西混帐,员外爷堪可要死,你还说大喜?喜从何来?’

王孝说:‘现在外面来了一位老道,说是梅花山的神仙,他说能救员外,岂不是大喜?’

张士芳一听,赶紧就拦说:‘你们哪弄来的老道?

妖言惑众,却不是来蒙两个钱?有银子也不给他,趁早叫他快去。’

王孝说:‘人家老道说了,他是行好不要钱。’

张士芳说:‘你满嘴胡说,他不要钱,莫非自己带着锅走?’

王孝说:‘人家自己说不要钱。’

旁边王全之妻董氏可就说:‘王孝你把老道请进来,给员外瞧瞧也好,倘若瞧好了,真化一千两二千两还化呢。

瞧不好,可不能给他。’

王孝说:‘是。’

立刻转身,来到外面,说:‘道爷我家夫人有请。’

老道点头,大摇大摆,往里就走。

书中交代,来者老道,非为别人,正是黄面真人孙道全。

奉济公之命,前来搭救王安士。

同雷鸣、陈亮来到海棠桥,叫雷鸣、陈亮在酒馆等着,孙道全这才来到王员外门首,假充神仙。

同家人来到里面,张士芳一瞧,就说:‘你这牛鼻子老道,哪来的?跑到这里来冤人。’

孙道全口念‘无量佛’说:‘贫道我不能跟你一般见识,我要来搭救王善人。’

张士芳说:‘你不用妖言惑众,你知道老员外是什么病?’

老道说:‘山人自然知道,但是恐其说出来,有人难以在这里站着,怕他脸上挂不住。’

张士芳说:‘你倒说说老员外是什么病?’

老道说:‘王老员外乃是被阴人陷害。’

张士芳说:‘你满嘴胡说,老员外素常待人甚厚,是一位善人,哪个家人能害老员外?’

老道说:‘倒不是家人陷害,我出家人以慈悲为门,善念为本,说话要留口德,不能明说,常言道‘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来’。’

张士芳说:‘老道你真是造谣言,倒是准陷害老员外?’

老道微然一笑说:‘你真要问害老员外之人?乃是男子之身,阴毒妇人之心,内宅之亲,外姓之人。’

张士芳一听这几句话,脸上变颜变色。

众家人大众一听,都猜疑是他,内宅之亲,外姓之人,不是他是谁?

大众明白,又不敢说,都拿眼瞧他。

张士芳恼羞变成怒说:‘老道你不用信口胡说,你说有阴人陷害,有什么凭据?’

老道说:‘那是有凭据,你把家人叫过一个来?’

张士芳说:‘叫家人干什么?王得禄过来。’

老道说:‘家人,你到老员外床底下床板上,摸有个桃木人拿下来。’

王得禄果然到床底下伸手一摸,说:‘不错,有东西。’

立刻把桃本人拿下来,一看,其形跟人一样,里面有老员外的生辰八字。

张士芳这小子心中有鬼,他溜出来了,直奔三清观。

一见董太清,张士芳说:‘董道爷你这个方儿真灵,我姑父只打那一天就没起来,昏迷不醒。我姑父一死,我就能张罗办白事。’

董太清说:‘总得七大,人才能够死,不到七天是不行的。’

张士芳说:‘灵可是灵,白费了。’

董太清说:‘什么?’

张士芳说:‘今天来了一个老道,是梅花山的梅花真人,他说能给王安士治病,他叫家人把桃本人给拿出来。他还说出害王员外的人,是男子之身,阴毒妇人之心,内宅之亲,外姓之人,不是我是谁?他算没说明我的名姓,我跑出来了。’

董太清说:‘我告诉你,勿论他是谁,他也救不了,由那一天晚上,我做法把王安士的三魂拘来一魂,七魄拘来两魄,我在这摄魂瓶装着,他焉能好的了。’

张士芳一听,说:‘虽然你把王安士的魂拘来,在摄魂瓶装着,要据我想,这个梅花真人必来找你要摄魂瓶。’

董太清说:‘他不来便罢,他如果真来,我先将他结果了性命。’

张十芳说:‘怕你不行。我瞧人家那个老道,真是仙风道骨,穿着蓝缎子道袍,黄脸膛,三绺黑胡子比你阔的多,大概能为比你大。找你来要,你不给也许要了你的命。’

董太清说:‘你真是气死我也。’

正说着话,就听外面一声‘无量佛’。

张士芳说:‘是不是来了?’

董太清一听,气往上撞,自己一想:‘好老道,竟敢坏我的事,还敢找到我门口来?我给他个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

想罢由墙上把宝剑摘下来,手中擎着剑,气哼哼往外够奔。

一开门,举剑刚要剁,一瞧不是梅花真人,见门外站定这个老道,身高八尺,膀阔三停,头上挽着牛心发髻,身穿青布道袍,腰系丝绦,白袜云鞋,肋下佩着一口宝剑,绿沙鱼皮鞘,黄绒穗头,黄绒挽手,肩担一根扁担,扁担上有两个包裹,面如刀铁,两道重眉,一双眼赛如环,鼻直口方,押耳两络黑毫,短拥拥一部钢髯,尤如钢针,轧似铁线,根根见肉。

董太清刚要用宝剑剁,一瞧不是外人,赶紧把宝剑擎住,吓得亡魂皆冒,急忙上前行礼。

不知来者老道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一回-译文

众家人忠心护主,孙道全奉命救人。

张士芳把搭棚的细节都谈妥了,开了两个单子,都没有预付定金,四百两银子揣在他怀里。回来见老夫人,老太太就问:‘孩子,你把搭棚的事都谈妥了吗?’张士芳说:‘姑母不用你老人家操心,我办事一定会做得很好,我们家里搭棚,不能让人家笑话。我定的是脊梁棚,都要有脊梁和瓦,最后再搭暖棚客座,两面都包上细席,不露木头,还要有装饰,四面是玻璃窗户,要五色天井子。门口还要搭过街牌楼,脊梁上要有花饰,用彩纸扎起来,还有鼓手楼子,里面是焰口座,搭大花座,要用五色绸子,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还要铺上地锦。灵前的圈门要用满月玻璃的,用彩绸和牌楼。

周围的月台要用玻璃栏杆。这个棚,如果别人来做,至少要一千两银子,我只收了八百两。

先省下二百两银子,我办事不能让我兄弟回来抱怨。”老夫人是个女性,哪里懂得这些,只是说:“不少,不少。”旁边站着王孝,等他说完,就问:“张公子你在哪家定的棚?”张士芳说:“在天和棚铺。”王孝说:“我也在天和棚铺定的。按照你说的东西一样不缺,缺一样你别答应,但是只讲四百两。

还告诉我你讲的是多少银子。”张士芳说:“一千六百两。”王孝说:“我讲的是八百两,用的东西和你的一样。”张士芳一听,一愣,这小子真是能说会道,当时就说:‘姑母你别听他们的,他们打算把我排挤出去,好赚钱,没有这么便宜的。’老太太一听,叹了口气说:‘王孝,你们这是何必,我侄子他还能赚我的钱吗?你们去罢。’王孝一听老夫人说他不能赚钱,自己说:‘我一片好心白费了。’生气地转身出去。

众家人在大门堂里坐着,一个个生气,这个说:‘张士芳这小子,心狠手辣。’那个说:‘就盼着咱们公子一回来,这小子就得滚开,省得他这里充二号主人。’

大家正在纷纷议论,只听外面一声:‘无量佛!贫道闲游三山,漫步五岳,访道学仙,贫道我乃是梅花山梅花岭梅花道人。’众家人一看,来了一位道士,头戴青缎九梁道冠,身穿宝蓝缎道袍,青色护须相衬,腰系杏黄丝绦,白袜云鞋,背背一口宝剑,绿沙鱼皮套,黄绒穗头,黄绒挽手,手执一把萤刷,面似淡金,细眉朗目,鼻直口方,三缕黑胡须飘在胸前,根根见肉,真是仙风道骨,一表非俗。

众家人就问:‘道爷来有何事?’老道回答说:‘贫道乃梅花山梅花岭梅花道人,正在洞中打坐,心血来潮,掐指一算,知道王善人有难,贫道驾祥云前来搭救,你们进去通报,贫道不要分文资财,只是为了行善。’家人一听,说:‘道爷来救我们员外爷呀?’老道说:‘正是。’王孝一听,非常高兴,赶紧往里跑。

来到里面,说:‘安人大喜!’老太太一听,说:‘这东西混账,员外爷可能要死了,你还说大喜?喜从何来?’王孝说:‘现在外面来了一位老道,说是梅花山的神仙,他说能救员外,岂不是大喜?’张士芳一听,赶紧就拦着说:‘你们哪弄来的老道?妖言惑众,不是来骗钱的吗?有银子也不给他,让他快走。’王孝说:‘人家老道说了,他是行善不要钱的。’张士芳说:‘你胡说八道,他不要钱,难道自己带着锅来?’王孝说:‘人家自己说不要钱的。’旁边王全的妻子董氏就说:‘王孝你把老道请进来,给员外看看也好,如果看好了,真花一千两、二千两都愿意。如果看不好,可不能给他。’王孝说:‘是。’立刻转身,来到外面,说:‘道爷我家夫人有请。’老道点头,大摇大摆,往里走。

书中交代,来者老道,不是别人,正是黄面真人孙道全。奉济公之命,前来搭救王安士。和雷鸣、陈亮来到海棠桥,叫雷鸣、陈亮在酒馆等着,孙道全这才来到王员外家门口,假装神仙。和家人们来到里面,张士芳一瞧,就说:‘你这牛鼻子老道,哪来的?跑到这里来冤人。’孙道全口念‘无量佛’说:‘贫道我不能跟你一般见识,我要来搭救王善人。’张士芳说:‘你不用妖言惑众,你知道老员外是什么病吗?’老道说:‘山人自然知道,但是恐怕说出来,有人难以在这里站着,怕他脸上挂不住。’张士芳说:‘你倒说说老员外是什么病?’老道说:‘王老员外是被阴人陷害。’张士芳说:‘你胡说八道,老员外平时待人很好,是一位善人,哪个家人能陷害老员外?’老道说:‘不是家人陷害,出家人以慈悲为门,善念为本,说话要留口德,不能明说,常言道“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分”。’张士芳说:‘老道你真是造谣,倒是想陷害老员外?’老道微微一笑说:‘你真要问陷害老员外的人是谁?是男子之身,阴毒妇人之心,内宅之亲,外姓之人。’

张士芳一听到这几句话,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其他家人一听,都猜疑是他,因为是家中的亲戚,而外姓的人,除了他还能是谁呢?大家都明白了,但又不敢明说,只是用眼神看着他。

张士芳感到羞愧又愤怒,说:‘老道士,你不用胡说八道,你说有人暗中陷害,有什么证据?’老道士说:‘当然有证据,你叫一个家人过来。’张士芳说:‘叫家人干什么?叫王得禄过来。’老道士说:‘家人,你到老员外的床底下床板上,摸一下,有个桃木人拿下来。’王得禄果然到床底下伸手一摸,说:‘没错,有东西。’立刻把桃木人拿下来,一看,形状跟人一样,里面写着老员外的生辰八字。

张士芳这个小子心中有鬼,他偷偷溜出来了,直接跑到三清观。一见到董太清,张士芳说:‘董道爷,你这种方法真灵,我姑父从那天起就没有起来,昏迷不醒。我姑父一死,我就能张罗办丧事了。’董太清说:‘通常需要七天,人才能够去世,不到七天是不行的。’

张士芳说:‘虽然灵验,但白费了。’董太清问:‘什么?’张士芳说:‘今天来了一个老道士,是梅花山的梅花真人,他说能给王安士治病,他让家人把桃木人拿出来。他还说出害王员外的人,是男子之身,阴毒妇人之心,家中的亲戚,外姓的人,除了我还能是谁呢?他虽然没有点出我的名字,但我还是逃出来了。’董太清说:‘我告诉你,不管他是谁,他也救不了,从那天晚上,我做法把王安士的三魂拘来一魂,七魄拘来两魄,我在这摄魂瓶装着,他怎么可能好呢。’

张士芳一听,说:‘虽然你把王安士的魂拘来了,装在摄魂瓶里,但我认为这个梅花真人一定会来找你要摄魂瓶。’董太清说:‘他如果不来就算了,如果他真的来了,我先杀了他。’张士芳说:‘怕你不行。我看那个老道士,真是仙风道骨,穿着蓝缎子道袍,黄脸膛,三绺黑胡子比你宽得多,大概比你年纪大。他来找你要摄魂瓶,你不给,也许会要了你的命。’董太清说:‘你真是气死我了。’

正说着话,就听到外面一声‘无量佛’。张士芳说:‘是不是来了?’董太清一听,气得直往上冲,自己一想:‘好老道,竟敢坏我的事,还敢找到我门口来?我给他个先发制人,后发制人的。’想罢,他从墙上摘下宝剑,手握剑柄,气冲冲地往外冲。一开门,举剑正要砍,一看不是梅花真人,见门外站着一个老道士,身高八尺,宽肩厚背,头上挽着牛心发髻,身穿青布道袍,腰系丝带,白袜云鞋,腰间佩着一口宝剑,剑鞘是绿色的沙鱼皮,剑柄是黄色的绒球,肩上担着一根扁担,扁担上有两个包裹,脸色像刀一样冷,两道浓眉,一双眼睛像环一样圆,鼻子直,嘴巴方,耳朵后有两缕黑眉,短而浓密的钢髯,像钢针一样硬,像铁线一样粗,每一根都露出了肉。

董太清正要用宝剑砍,一看不是外人,赶紧把宝剑握住,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上前行礼。不知道来的是哪个老道士,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一回-注解

棚杠:指搭建灵堂用的棚架和杠木,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用来搭建灵堂和丧葬用品的木质结构。

单子:古代的一种凭证,类似于现在的订单或合同,用于记录交易内容。

定钱:在交易中预先支付的一部分款项,作为交易的保证金或预付款。

安人:古代对已婚女子的尊称,此处指张士芳的母亲。

老太太:对年长女性的尊称,此处指张士芳的母亲。

鲜明:此处指办事认真、明确无误。

脊棚:指屋顶有脊梁的棚子。

暖棚:指用于保暖的棚子。

客座:指供客人使用的座位。

细席:指细密的席子,用于装饰。

花活:指装饰性的工艺活儿。

天井子:指天井中的装饰。

过街牌楼:指街道上的牌楼,用于装饰和纪念。

焰口座:指用于焚烧纸钱的座子。

大花座:指装饰华丽的座子。

绸子:一种丝织品,用于装饰。

月亮门:指装饰性的门,形状像月亮。

栏杆:指围绕建筑物或区域的横木条。

月台:指供人行走或休息的平台。

铺地锦:指铺在地上的装饰性织物。

圈门:指围绕灵堂的入口。

牌楼:指用木、石等材料搭建的纪念性建筑。

月台,玻璃栏杆:指围绕灵堂的月台和玻璃栏杆。

员外:古代对富有的绅士或地主的尊称。

无量佛:佛教用语,表示对佛的无限敬仰。

三山五岳:指中国传统的五岳和三山,是道教圣地。

访道学仙:指寻求道教修行和成仙之道。

玄门道教:指道教中的玄学门派。

九梁道中:指道士头冠的一种样式,有九个梁。

宝蓝缎:一种颜色为宝蓝的缎子布料。

青护须:指道士的青色胡须。

杏黄丝绦:指杏黄色的丝质腰带。

云鞋:古代的一种鞋子,鞋面为云纹图案。

宝剑:古代的一种武器,此处可能指道士的随身之物。

绿沙鱼皮套:指用绿色沙鱼皮制成的剑鞘。

黄绒穗头:剑鞘或衣物上的装饰,用黄绒制成。

黄绒挽手:衣物上的装饰,用黄绒制成。

萤刷:指道士用来拂尘的刷子。

仙风道骨:形容道士或仙人气质超凡脱俗,举止高雅。

非俗:指非同寻常,与众不同。

羽士黄冠:指道士,羽士是道士的别称,黄冠是道士戴的黄色帽子。

祥云:指吉祥的云彩,常用于形容仙人或神灵的出现。

资财:指财产、财富。

功德:指佛教中的善行,有功于社会和他人。

员外爷:对富有的绅士或地主的尊称。

阴人:指暗中陷害他人的人。

内宅之亲:指家中亲近的人。

外姓之人:指家中非本姓的人。

张士芳:张士芳,此处指故事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富有的家族成员,因其行为或言语引起争议。

老道:指道士,古代修行之人,通常具有超凡的能力和知识。

阴人陷害:指某人暗中施以恶行或诅咒,意图陷害他人。

生辰八字:指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古代认为可以反映出人的命运和性格。

三清观:指道教中的三清殿,供奉道教最高神祇的道观。

董太清:故事中的道士,具有法术,能够拘魂。

摄魂瓶:一种古代传说中可以拘魂的瓶子。

梅花山:可能指一个地方,梅花真人可能是一位在梅花山修炼的道士。

扁担:一种简单的人力工具,此处可能指道士携带的行囊。

牛心发髻:古代男子发式之一,形状像牛的心脏。

青布道袍:道士常穿的一种道袍,颜色为青色。

丝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此处指道士腰间的装饰。

绿沙鱼皮鞘:剑鞘的一种,用绿沙鱼皮制成。

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一种兵法或策略,指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宝剑摘下来:指拔剑出鞘,准备战斗。

押耳两络黑毫:指耳朵两侧的黑眉毛。

短拥拥一部钢髯:形容胡须短而硬,如同钢针一样。

轧似铁线,根根见肉:形容胡须如同铁线一般坚硬,每根都能看到肌肉的纹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一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悬疑和紧张气氛的故事场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展现了古时人们对于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利用。

张士芳听到怀疑自己的话后,脸色大变,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惊慌和愤怒,同时也暗示了他可能确实有所隐瞒。

众家人虽然心中有所猜测,但碍于身份和规矩,不敢明说,只能用眼神传递信息,这一描写反映了古时家庭和社会的等级制度。

老道通过神秘的仪式和预言,揭示了桃木人事件,这种超自然力量的展现,既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张士芳与董太清的对话,揭示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董太清对梅花真人的描述,以及他自信的态度,显示了他对自身能力的自负和对他人力量的轻视。

董太清与张士芳的对话,表现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升级,同时也为梅花真人的出现做了铺垫。

董太清听到梅花真人的声音后,立刻准备出手,但发现来者并非梅花真人,而是另一位老道,这一转折使得故事更加扑朔迷离。

老道的形象描写细致入微,通过外貌、服饰、动作等细节,塑造了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道士形象,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董太清在发现来者不是梅花真人后,立刻收起剑,表现出他对这位神秘老道的敬畏,也为故事的后续发展留下了悬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一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90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