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四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四回-原文

话说济公来到酒楼,找了一张桌坐下,伙计给摆上杯筷。

老道就问:“伙计,你们这里有素菜么,我吃素。”

伙计说:“有。”和尚说:“我是吃荤。”

伙计说:“荤素都有。”

和尚说:“你先给道爷要一个炸面片,我敬的。”

老道一想:“我又不认的和尚,人家敬我菜,我也得回敬。”赶紧叫伙计:“给大师父要一个炸丸子,我敬的。”

伙计答应。少时把菜给端来,和尚要了酒,又叫:“伙汁,给老道要一个醋炒豆芽菜,我敬的。”

老道又给和尚要一碗籴丸子,和尚又给老道要一个炒豆腐,老道又给和尚要一个爆羊肉。

和尚给老道要了素白菜汤,老道又给和尚要了一个炒肉丝。两个人换着吃。

和尚就叫伙计过来。

和尚说:“回头道爷吃了多少钱,我给就是。”

伙计说:“是了。”

老道听见。

老道吃完了,就叫伙计算帐:“和尚吃多少钱我给。”

和尚赶紧说:“道爷别让了,我给。”

老道说着话,就要解包袱,包袱里有二百银子,和尚说:“我给。”一把手把老道的包袱抢过来,和尚拿着下了楼。

老道只当是和尚热心肠,下楼到柜上去把钱给了,再把包袱拿回来。

老道左等也不来,右等和尚也不来。

叫伙计下楼瞧瞧,伙计回来说:“和尚早走了。”

老道一想:“和尚是骗子,把我二百银子也拐了去,也没给饭钱。”

还幸亏老道兜囊有散碎银子,赶紧把饭钱给了,下了楼就追和尚。

刚追到村口,一瞧,和尚正在村口地下,把包袱打开,瞧银子的成色。

和尚自言自语说:“这是高白,这块是有成色。这块太潮,不定好不好。”

老道郑玄修一瞧,说:“好,和尚,你拐了我的银子,你还瞧成色。”过来按住和尚就打,

和尚就数着:“一下了,两下了。”

老道打了和尚五拳,和尚说:“该我打你了。”一拧老道的拐子,把老道翻在底下,打了老道五拳,

就往下一躺说:“该你打我了。”

老道又打了和尚五拳。

和尚一拧老道的拐子,又把老道翻下去。

瞧热闹的人,也都不劝说。

这两人打架打不错,一个人打五拳。

那个说:“和尚公道,打老道五拳,和尚自己就躺下,叫老道打。老道不公道,非等和尚把他翻下去。”

老道一听说:“我还不公道,他吃了我一顿饭,把我二百银子拐出来,我还不公道!”

众人正要劝解,沈妙亮、李妙清、褚道缘赶到。

沈妙亮说:“和尚。我正然找你,你在这哪!我倒问问你,为什么欺负我徒弟?”

和尚说:“他自己找的,无故多管闲事。我告诉你,沈妙亮连你也不行。我和尚是谦让着你。”

沈妙亮说:“和尚你有多大来历!”

和尚说:“我有几句话你听听:

昔日英名四海闻,杀妻访道入玄门。

涵陵赐汝分光剑,方入三清古道门。”

沈妙亮一听和尚这几句话,自己一阵发愣。

书中交代:沈妙亮当初原本是江西人,以保镖为生,名叫沈国栋,在外面威名远震。

常出外保镖,家中妻子曹氏,两口人过日子。

这天沈国栋歇工在家,出去正在茶铺子喝茶,旁边有一个人谈闲话,这个人说:“世界上的事难说。

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肖。

如沈国栋在外面保镖,是个英雄。家中妻做出那些鲜廉寡耻之事,可惜沈国栋那样的英雄,叫妻子给毁了。”

这个说:“你怎的知道?”那个说:“我有个亲戚,跟沈国栋是近邻,我常到我的亲戚家里去。

听见说,沈国栋的妻子太无廉耻,这件事要叫沈国栋知道了,准得出人命。”

那人说:“也许不能知道,谁敢说这个话。”沈国栋旁边听见,故作未闻,也不认识这两个人。

这两个人也并不认识沈国栋,闻其名,未见其面。

沈国栋听到心里,回了家,也并不提。

这天沈国栋就说要出外,曹氏就问,得多少日子回来,沈国栋说,得两个多月,有要紧的事。

沈国栋由家中出来,就在附近有个小镇店,离他家三里地,找了一座店住下。

晚上起更以后,自己带上刀,由店中出来,暗中到家里一探,并没有动作。

自己仍回店睡了。

次日晚上有二更天,他又到家里来一探,就听他妻子屋中,有男女欢笑之声。

沈国栋把窗户捅了一个窟窿,往屋中一瞧,见他妻子浓妆艳抹,打扮的鲜明。

床上摆着床桌,桌上有酒菜,在旁坐着一个文生公子,长的俊品人物。

沈国栋一瞧,认识是隔壁的孙公子,名叫祖义,号叫秀峰。

还是一个宦家,上辈做过教官,也是祖上无德,出这样浮浪子弟,跟曾氏通奸。

就听他妻子说:“这两天他在家里,我恐怕你来,叫他撞上,多有不便。

好容易他可走了,这趟得去两个多月呢。”

这公子说:“娘子,这两天我诗书懒念,茶思饭想,恨不能你我朝夕在一处欢乐,才合我的心。”

曹氏说:“你愿意做长久夫妻不愿意?”

孙公子说:“怎么做长久夫妻?”

曹氏说:“你给我买一包毒药来,等他回来,我给他接风洗尘,把毒药下在酒里,把他毒死,你我岂不是长久夫妻么?”

沈国栋听到这里,心中一阵难过。

自己一想,至亲者莫若父子,至近者莫过夫妻。

真是夫妻同床,心隔千里。

自己无名火往上一撞,闯进屋中,竟将两个人结果了性命。

自己打算投案官司,三五天官司完了,自己一想,人生在世上,犹如大梦一场,

功名富贵妻财子禄,一概是假,尽皆是空,莫若出家倒好。

这才拜紫霞真人李涵陵为师,赐名妙亮。

给他一口分光剑护身。

现在沈妙亮已九十多岁,他自己的事,并无人知晓,今天和尚一说这四句话,乃是他的根本。

沈妙亮见和尚也无非二十多岁,怎么会知道这数十年的事?自己愣了半天说:‘和尚,你怎么知道我的事?’

和尚把二百银子给了郑玄修,和尚说:‘我叫你瞧瞧我的来历。’用手一摸天灵盖,露出佛光灵光三光。

沈妙亮一看,原本是位知觉罗汉。

老道连连打稽首,口念无量佛,和尚哈哈一笑,回头便走,信口做歌说道:

人生七十古来少,先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闲愁与烦恼。

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

世上钱多用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白头早。

春夏秋冬弹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诸君细看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和尚唱着山歌,来到曲州府。

知府张有德一瞧说:‘圣僧哪里去了?我正派人各处去寻找圣僧。’

和尚说:‘我碰了朋友喝酒来着。老爷找我和尚什么事。’

知府说:‘我已然把华云龙、田国本等二人的口供问了,贼人俱皆招认。等圣僧来,我派人一同将贼人解到临安去。’

和尚说:‘好。’

知府派两个头目,带十个兵,用差船走水路,把贼人木栊囚车搭上船上。

和尚带柴、杜二班头告辞。

知府送到河坝,和尚上了船,立刻开船。

和尚说:‘二位班头,这可大喜。把贼人解到临安,上衙门领一千二百银子赏,每人六百两。’

柴头、杜头也喜欢了说:‘我二人多蒙师父成全。’

大家谈着闲话,船往下走着。

一天走到小龙口地面。

焉想到由水内来了四个江洋大盗,要抢劫木栊囚车。

不知济公如何挡贼,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四回-译文

话说济公来到酒楼,找了一张桌坐下,伙计给摆上杯筷。老道就问:“伙计,你们这里有素菜么,我吃素。”伙计说:“有。”和尚说:“我是吃荤。”

伙计说:“荤素都有。”和尚说:“你先给道爷要一个炸面片,我敬的。”

老道一想:“我又不认的和尚,人家敬我菜,我也得回敬。”赶紧叫伙计:“给大师父要一个炸丸子,我敬的。”伙计答应。少时把菜给端来,和尚要了酒,又叫:“伙汁,给老道要一个醋炒豆芽菜,我敬的。”老道又给和尚要一碗籴丸子,和尚又给老道要一个炒豆腐,老道又给和尚要一个爆羊肉。

和尚给老道要了素白菜汤,老道又给和尚要了一个炒肉丝。两个人换着吃。

和尚就叫伙计过来。和尚说:“回头道爷吃了多少钱,我给就是。”伙计说:“是了。”老道听见。

老道吃完了,就叫伙计算帐:“和尚吃多少钱我给。”

和尚赶紧说:“道爷别让了,我给。”老道说着话,就要解包袱,包袱里有二百银子,和尚说:“我给。”一把手把老道的包袱抢过来,和尚拿着下了楼。

老道只当是和尚热心肠,下楼到柜上去把钱给了,再把包袱拿回来。老道左等也不来,右等和尚也不来。叫伙计下楼瞧瞧,伙计回来说:“和尚早走了。”

老道一想:“和尚是骗子,把我二百银子也拐了去,也没给饭钱。”

还幸亏老道兜囊有散碎银子,赶紧把饭钱给了,下了楼就追和尚。刚追到村口,一瞧,和尚正在村口地下,把包袱打开,瞧银子的成色。

和尚自言自语说:“这是高白,这块是有成色。这块太潮,不定好不好。”老道郑玄修一瞧,说:“好,和尚,你拐了我的银子,你还瞧成色。”过来按住和尚就打,和尚说:“该我打你了。”一拧老道的拐子,把老道翻在底下,打了老道五拳,就往下一躺说:“该你打我了。”老道又打了和尚五拳。

和尚一拧老道的拐子,又把老道翻下去。瞧热闹的人,也都不劝说。这两人打架打不错,一个人打五拳。那个说:“和尚公道,打老道五拳,和尚自己就躺下,叫老道打。老道不公道,非等和尚把他翻下去。”

老道一听说:“我还不公道,他吃了我一顿饭,把我二百银子拐出来,我还不公道!”众人正要劝解,沈妙亮、李妙清、褚道缘赶到。

沈妙亮说:“和尚。我正然找你,你在这哪!我倒问问你,为什么欺负我徒弟?”和尚说:“他自己找的,无故多管闲事。我告诉你,沈妙亮连你也不行。我和尚是谦让着你。”沈妙亮说:“和尚你有多大来历!”和尚说:“我有几句话你听听:昔日英名四海闻,杀妻访道入玄门。涵陵赐汝分光剑,方入三清古道门。”

沈妙亮一听和尚这几句话,自己一阵发愣。

书中交代:沈妙亮当初原本是江西人,以保镖为生,名叫沈国栋,在外面威名远震。常出外保镖,家中妻子曹氏,两口人过日子。

这天沈国栋歇工在家,出去正在茶铺子喝茶,旁边有一个人谈闲话,这个人说:“世界上的事难说。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肖。

如沈国栋在外面保镖,是个英雄。家中妻做出那些鲜廉寡耻之事,可惜沈国栋那样的英雄,叫妻子给毁了。”这个说:“你怎的知道?”那个说:“我有个亲戚,跟沈国栋是近邻,我常到我的亲戚家里去。听见说,沈国栋的妻子太无廉耻,这件事要叫沈国栋知道了,准得出人命。”那人说:“也许不能知道,谁敢说这个话。”沈国栋旁边听见,故作未闻,也不认识这两个人。

这两个人也并不认识沈国栋,闻其名,未见其面。沈国栋听到心里,回了家,也并不提。这天沈国栋就说要出外,曹氏就问,得多少日子回来,沈国栋说,得两个多月,有要紧的事。

沈国栋由家中出来,就在附近有个小镇店,离他家三里地,找了一座店住下。晚上起更以后,自己带上刀,由店中出来,暗中到家里一探,并没有动作。自己仍回店睡了。

次日晚上有二更天,他又到家里来一探,就听他妻子屋中,有男女欢笑之声。沈国栋把窗户捅了一个窟窿,往屋中一瞧,见他妻子浓妆艳抹,打扮的鲜明。

床上摆着床桌,桌上有酒菜,在旁坐着一个文生公子,长的俊品人物。沈国栋一瞧,认识是隔壁的孙公子,名叫祖义,号叫秀峰。还是一个宦家,上辈做过教官,也是祖上无德,出这样浮浪子弟,跟曾氏通奸。

就听他妻子说:“这两天他在家里,我恐怕你来,叫他撞上,多有不便。好容易他可走了,这趟得去两个多月呢。”

这公子说:“娘子,这两天我诗书懒念,茶思饭想,恨不能你我朝夕在一处欢乐,才合我的心。”曹氏说:“你愿意做长久夫妻不愿意?”孙公子说:“怎么做长久夫妻?”

曹氏说:“你给我买一包毒药来,等他回来,我给他接风洗尘,把毒药下在酒里,把他毒死,你我岂不是长久夫妻么?”沈国栋听到这里,心中一阵难过。

自己一想,至亲者莫若父子,至近者莫过夫妻。真是夫妻同床,心隔千里。自己无名火往上一撞,闯进屋中,竟将两个人结果了性命,自己打算投案官司,三五天官司完了,自己一想,人生在世上,犹如大梦一场,功名富贵妻财子禄,一概是假,尽皆是空,莫若出家倒好。

这才拜紫霞真人李涵陵为师,赐名妙亮。

给他一口分光剑护身。

现在沈妙亮已九十多岁,他自己的事,并无人知晓,今天和尚一说这四句话,乃是他的根本。

沈妙亮见和尚也无非二十多岁,怎么会知道这数十年的事?自己愣了半天说:‘和尚,你怎么知道我的事?’

和尚把二百银子给了郑玄修,和尚说:‘我叫你瞧瞧我的来历。’用手一摸天灵盖,露出佛光灵光三光。

沈妙亮一看,原本是位知觉罗汉。

老道连连打稽首,口念无量佛,和尚哈哈一笑,回头便走,信口做歌说道:

人生七十古来少,先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闲愁与烦恼。

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

世上钱多用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白头早。

春夏秋冬弹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诸君细看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和尚唱着山歌,来到曲州府。

知府张有德一瞧说:‘圣僧哪里去了?我正派人各处去寻找圣僧。’

和尚说:‘我碰了朋友喝酒来着。老爷找我和尚什么事。’

知府说:‘我已然把华云龙、田国本等二人的口供问了,贼人俱皆招认。等圣僧来,我派人一同将贼人解到临安去。’

和尚说:‘好。’

知府派两个头目,带十个兵,用差船走水路,把贼人木栊囚车搭上船上。

和尚带柴、杜二班头告辞。

知府送到河坝,和尚上了船,立刻开船。

和尚说:‘二位班头,这可大喜。把贼人解到临安,上衙门领一千二百银子赏,每人六百两。’

柴头、杜头也喜欢了说:‘我二人多蒙师父成全。’

大家谈着闲话,船往下走着。

一天走到小龙口地面。

焉想到由水内来了四个江洋大盗,要抢劫木栊囚车。

不知济公如何挡贼,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四回-注解

济公:济公,又称济公活佛,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著名和尚,以机智、幽默、行侠仗义著称。在文学和民间故事中,济公常被描绘为一位具有神奇法力的和尚。

酒楼:酒楼,古代的酒馆,是人们饮酒、聚会、交流的地方,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素菜:素菜,指不含有动物性成分的菜肴,是佛教徒和素食主义者所食用的。

荤:荤,指肉类食物,与素菜相对。

炸面片:炸面片,一种用面粉制成的食品,通常作为小吃或菜肴。

炸丸子:炸丸子,一种油炸的食品,通常由肉末或蔬菜等制成。

籴丸子:籴丸子,一种用籴米制成的丸子,籴米是一种古代的稻米品种。

炒豆腐:炒豆腐,一种用豆腐为主要食材的炒菜。

爆羊肉:爆羊肉,一种用羊肉快速炒制的菜肴。

素白菜汤:素白菜汤,一种以白菜为主要食材的汤。

炒肉丝:炒肉丝,一种以猪肉丝为主要食材的炒菜。

散碎银子:散碎银子,指零散的银两,古代货币的一种形式。

分光剑:分光剑是一种传说中的宝剑,具有强大的法力,可以保护持有者。

三清:三清,道教中的最高神祇,包括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英名四海闻:英名四海闻,指某人名声远扬,闻名遐迩。

杀妻访道:杀妻访道,指某人为寻求道法而杀害妻子。

玄门:玄门,指道教。

涵陵:涵陵,传说中的地名或人名。

宦家:宦家,指官宦家庭。

鲜廉寡耻:鲜廉寡耻,形容人道德败坏,不知羞耻。

出人命:出人命,指造成人员伤亡。

投案:投案,指主动到官府自首。

功名富贵:功名富贵,指功绩、名声、财富和地位。

妻财子禄:妻财子禄,指妻子、财产、子女和官职。

出家:出家,指放弃世俗生活,进入宗教团体修行。

拜紫霞真人李涵陵为师:拜师学艺,紫霞真人李涵陵是一位道教高人,沈妙亮通过拜其为师,意味着他开始学习道教的知识和技能。

赐名妙亮:赐名是一种尊称,意味着师傅给予弟子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字,妙亮可能寓意着弟子聪明、有才华。

九十多岁:指沈妙亮已经非常年迈,九十多岁在古代是高寿的象征。

知觉罗汉:罗汉是佛教中的果位,知觉罗汉是指能够感知世间一切事物的罗汉,这里指和尚具有非凡的洞察力。

打稽首:稽首是佛教的一种礼节,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无量佛:无量佛是佛教中的一个尊称,代表无量无边的大智慧。

信口做歌:信口是指随口,做歌是指唱歌。

古来少:古来少意味着自古以来就很少见,这里指人生七十岁是很少见的。

华云龙、田国本:这里可能是指两名犯罪分子,他们的名字在这里作为例子出现。

木栊囚车:木栊囚车是一种古代用来关押犯人的车辆,由木制而成。

差船:差船是指官方派遣的船只。

江洋大盗:江洋大盗是指在水上抢劫的盗贼,这里指四个企图抢劫囚车的盗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四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位名为沈妙亮的道人,他拜紫霞真人李涵陵为师,被赐名妙亮,并获得一口分光剑作为护身之物。沈妙亮年已九十多岁,但他的事迹鲜为人知,直至和尚的一番话揭开了他的身份之谜。

从专业角度出发,这段古文首先展现了道教文化的传承与神秘色彩。沈妙亮作为道人,其拜师、赐名、得剑等情节,体现了道教中对于修炼者身份的认可与提升。

和尚的出现,不仅揭示了沈妙亮的身份,还通过他的话语与行为,传达了佛教的智慧与慈悲。和尚的二百银子与沈妙亮的身份揭露,以及他摸天灵盖、显露佛光灵光三光的举动,都彰显了佛教的神圣与神秘。

和尚所唱的山歌,从人生百态到世事无常,从官场浮沉到生死轮回,展现了佛教对于人生、社会、宇宙的深刻洞察。山歌中的‘人生七十古来少’等句,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也是对生死轮回的哲思。

知府张有德的出场,将故事引向了现实世界。他的寻找圣僧的行为,以及对于华云龙、田国本等人的审问,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正义与邪恶的追查。

和尚与知府的对话,以及他带领兵丁解送囚犯的情节,展现了佛教与世俗权力的交织。和尚的‘大喜’与柴头、杜头的‘喜欢’,凸显了世俗利益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故事结尾处,江洋大盗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悬念。和尚如何应对盗贼,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安危,也关系到囚犯的生命安全,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四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9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