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八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八回-原文

提首级寻找杨明 见魔怪二人遇害

话说焦亮、何清二人来到杨明门首,见门前悬挂灯彩。

焦亮忽然想起来说:“何贤弟,今天你我来巧了,今天是杨老伯母的生日,我还忘了呢,今天正应当来拜寿。”

何清说:“对。”

二人来到门首,家人一瞧说:“原来是焦大爷、何大爷,你决进去罢。厅房人不少呢,只等你们二位了。”

焦亮、何清来里面一看,人真正不少,有追云燕子姚殿光,过度流星雷天化,千里腿杨顺,千里独行杨得瑞,飞天鬼石成瑞,飞天火祖秦元亮,立地瘟神马兆熊,金毛海马孙得亮,火眼江猪孙得明,水夜叉韩龙,浪里钻韩庆,铁面夜叉马静,摘星步斗戴瑞,顺水推舟陶仁,登平渡水陶芳,踏雪无痕柳瑞,一干众人,都在这里,见金面鬼焦亮、律令鬼何清二人进来,大众齐站起来谦让,彼此行礼。

杨明说:“二位贤弟来了,我想着怕你两个人来不了,还真没忘了。”

焦亮说:“我二人先给老太太拜寿去。”

杨明说:“二位贤弟来到就是了,先喝酒,少时我替你二人说到就是了。”

焦亮、何清二人坐下。

杨明说:“今天我们三十六友,不能齐了。有死的,有出外的,有不知去向的,总得短几位。”

众人说:“那是自然。”

飞天鬼石成瑞就问焦亮二人从哪来。

焦亮说:“由京都。”

石成瑞说:“京都可有什么新闻?”

焦亮说:“有新闻,杀华云龙。”

杨明一听说:“谢天谢地。”

焦亮说:“杨大哥,华云龙是你的引见,跟三十六龙结拜,他不好,你应当管他,现在他死在临安,身受国法,你怎么倒说谢天谢地?”

杨明说:“焦贤弟,你知道华云龙所作所为不知道?”

焦亮说:“不知。”

杨明就把华云龙大闹临安,乌竹庵因奸不允杀死贞节烈妇,泰山楼杀人,秦相府盗玉镯凤冠,赵家楼怎么采花,大柳林怎么镖伤三友,怎么夜入蓬莱观,后又镖伤三友的话,从头至尾一说。

秦元亮、马兆熊听见提华云龙,恨不能生食华云龙之肉。

焦亮、何清一听,说:“了不得,我二人做错了事了。”

杨明说:“你二人做错了什么事?”

焦亮说:“大哥可知道济颠僧?”

杨明说:“知道。”

焦亮说:“我二人不知细情,替华云龙报仇,把和尚杀了。”

杨明一听说:“济公那是活佛,你怎么配杀得了?”

焦亮说:“你不信,人头在包袱包着带来了。”

杨明说:“你打开我瞧瞧。”

焦亮立刻打开一看,就愣了,原来是半个老倭瓜。

上面有四句话,写的是:

可笑焦亮与何清,误把倭瓜当我僧。

二人勉强行此事,难免当下有灾星。

众人一看,哄堂大笑。

马静说:“济公乃是活佛,在我家毗卢寺捉过妖,你们如何杀得了!济公说的话,准得应验,说你二人有灾,你二人还得赶紧躲避。”

焦亮说:“我二人回家躲几天,然后到灵隐寺找圣僧,给他老人家赔不是。”

大众说:“言之有理。”

众人在杨明家热闹了两天,过了寿日,众人告辞,各分南北东西。

且说马静同焦亮、何清,一同奔小月屯。

这天来到小月屯,有日色西斜之时,见小月屯里家家关门闭户,街上问一个人都没有,素常不是这个样子,马静说:“这是怎么了?莫非有什么缘故?”

三个人来到马静家门前一叫,门里面何氏娘子出来问:“谁呀?”

马静说:“我。”

何氏一听,把门开开道:“你可回来了,小月屯住不得了!可了不得了!”

说着话,来到里面。

马静就问:“怎么了?”

何氏说:“由你走后,天天到初鼓以后,由西来一阵风,也不知是妖、是怪、是鬼嚷,喊喊掏掏,冲谁家门口一笑,第二天准死人。

今天第七大,闹了六天,死了六个人了,西边本家马大爷死了,第二天隔壁李大爷死了,故家家吓的到晚半天,就不敢出来,连铺户都上店门不敢卖了。

何清一听说:“哪有的事,我就不信;在外面行侠做义,老没遇见过鬼,晚上我等他。”

焦亮说:“对。晚上也不管他是什么,咱们拿刀斩他。”

马静说:“你二人不要胡闹。”

何清说:“不要紧。”

三个人说着话,吃完了晚饭。

天有初鼓后,就听由正西来了一阵风,刮得人毛骨悚然。

何清、焦亮二人拿刀往外就跑。

只见由正西来了一团白气,其形有一丈多,也瞧不出是什么来。

焦亮、何清一声喊嚷:“好大胆妖怪,待我二人结果你的性命。”

说罢,摆刀就剁。

这股白气,照两个人一扑,两人跑回院中,躺在地下,人事不知,昏迷不醒。

这个东西,冲马静对门一笑走了。

马静见这两个人躺在院中,叫之不应,唤之不语,如死人一般。

天光亮了,听对门街坊哭起来,当家人刘二爷死了。

门口烧引魂车,马静正在着急,听外面叫门,马静出来一看,是雷鸣、陈亮。

马静说:“二位贤弟,从哪来?”

雷鸣、陈亮说:“我二人由曲州府上杨大哥家去,济公拿华云龙之时,我二人正在曲州府,我二人到杨大哥家去,听说焦亮、何清得罪了济公。

杨大哥叫我二人来陪焦亮、何清,到临安给济公赔不是去。”

马静说:“二位贤弟来此甚巧。焦亮、何清被妖怪给扑了。

二位贤弟辛苦一趟把济公请来,一则搭救这方人,二则求他老人家慈悲慈悲,救焦亮、何清。”

雷鸣说:“怎么回事?”

马静把二人让到里面,就把闹喊喊掏掏之故,从头至尾一说。

雷鸣、陈亮听明白,见焦亮、何清果然死人一般,这才告辞。

从马静家出来,顺大路够奔临安城。

书中交代,和尚自拿了华云龙、众贼出斩之后,就在庙里住着,没事,出去找本处几个徒弟来吃酒盘桓。

这天来了一个老道,到庙里找济公。

门头僧一瞧,这个老道,身高八尺,头戴青缎九梁道冠,身穿蓝缎子道袍,腰系杏黄丝绦,白袜云鞋,背后背着一口宝剑,绿鲨鱼皮鞘,钢什件黄绒鼻子,手拿蝇拂,面似淡金,长眉朗目,高鼻穗集,四字口,三绺黑胡须,飘洒胸前,真正是太白李金星降世,一表非俗。

这个老道,原是四明山玄妙观出家,姓孙,叫道全,乃是褚道缘的大师兄。

因褚道缘前者回庙病了,加气伤寒。

孙道全去瞧他,问:“师弟什么病?”

褚道缘说:“是济颠和尚气的。”

就把前番事一说,孙道全说:“不管紧,我去找济颠,把他杀了给你报仇。”

褚道缘说:“师兄当真敢去,我病就好了。”

孙道全说:“这就是。”

当时孙道全起身,这天正来到临安,住在钱塘门店里。

次日来到灵隐寺,一问门头僧,济颠可在庙内,门头僧说:“你找济颠,不知他出去了没有。他要出去,可不定三天五日,一月半月才回来。要在庙内,少时他必出来。等有人出来问问。”

老道等着少时,只见由里面出来一个穷和尚,破僧衣,短袖缺领,僧帽在左边腰里掖着。

老道说:“你可是济颠?”

和尚说:“不是。我们师兄弟四个,胡颠,乱颠,混颠,济颠。我叫胡颠。”

老道说:“你把济颠叫出来。”

和尚说:“我喝酒你给钱,我就给你叫去。”

老道抓给和尚两把钱。

和尚进去,等候工夫大了,好容易又见穷和尚由里面出来。

老道说:“你给叫济颠,怎么不出来?”

和尚说:“我不知道。你认错了人罢,我叫混颠,你瞧我帽子在哪掖着。”

老道一瞧,帽子在头前掖着,老道说:“你不是胡颠。”

和尚说:“我不是的,胡颠是我大师兄,他喝了酒就睡。”

老道说:“混颠,你把济颠叫来。”

和尚说:“我不能白给你跑,你得请我喝酒。”

老道又给了两把钱。

和尚进去,直等到日色西斜,只见里面出来一个穷和尚。

老道也认不准了。说:“你是胡颠是混颠?”

和尚说:“我叫乱颠。你找谁?”

老道说:“我找济颠。”

和尚说:“我给你叫去,你请我喝酒。”

老道说:“你不是混颠么?”

和尚说:“你不瞧我帽子。”

老道一瞧,帽子在后头掖着。

又给了两把钱。

直等到天黑,也没人出来,老道赌气回了店。

今天又来,堵着庙门骂济颠。

正骂着,雷鸣、陈亮来了。

雷鸣说:“杂毛你怎么骂我师父?”

老道一听说:“你是济颠的徒弟。”

雷鸣说:“是呀。”

老道说:“好。我找不着济颠,就是你罢。”

用手一指,用定神法把雷鸣、陈亮定住。

老道伸手拉宝剑,要结果二位英雄性命。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八回-译文

拿着杨明的首级去找杨明,遇到魔怪二人遇害。

话说焦亮、何清两人来到杨明的家门口,看到门前挂着彩灯。焦亮突然想起来说:‘何贤弟,今天我们来得真巧,今天是杨老伯母的生日,我竟然忘了,今天应该来拜寿。’何清说:‘对。’两人来到门口,家人一看说:‘原来是焦大爷、何大爷,你们进去吧。厅房里人很多,只等你们两位了。’焦亮、何清进去一看,人确实很多,有追云燕子姚殿光,过度流星雷天化,千里腿杨顺,千里独行杨得瑞,飞天鬼石成瑞,飞天火祖秦元亮,立地瘟神马兆熊,金毛海马孙得亮,火眼江猪孙得明,水夜叉韩龙,浪里钻韩庆,铁面夜叉马静,摘星步斗戴瑞,顺水推舟陶仁,登平渡水陶芳,踏雪无痕柳瑞,一干人都在这里,看到金面鬼焦亮、律令鬼何清进来,大家都站起来谦让,互相行礼。杨明说:‘二位贤弟来了,我担心你们两个来不了,还真没忘记。’焦亮说:‘我们先去给老太太拜寿。’杨明说:‘二位贤弟来了就好,先喝酒,稍后我替你们说。’焦亮、何清两人坐下。

杨明说:‘今天我们三十六位朋友不能全部到齐。有去世的,有出外的,有不知去向的,总会有几位缺席。’众人说:‘那是自然的。’飞天鬼石成瑞问焦亮两人从哪里来。焦亮说:‘从京都来。’石成瑞说:‘京都有什么新闻?’焦亮说:‘有新闻,华云龙被杀了。’杨明一听:‘谢天谢地。’焦亮说:‘杨大哥,华云龙是你介绍的,和三十六龙结拜,他不好,你应该管教他,现在他死在临安,受到国法制裁,你怎么反而说谢天谢地呢?’杨明说:‘焦贤弟,你知道华云龙做了什么吗?’焦亮说:‘不知道。’杨明就把华云龙在临安大闹,乌竹庵因奸不允杀死贞节烈妇,泰山楼杀人,秦相府盗玉镯凤冠,赵家楼怎么采花,大柳林怎么镖伤三友,怎么夜入蓬莱观,后又镖伤三友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秦元亮、马兆熊听到华云龙的名字,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焦亮、何清一听,说:‘不得了,我们做错了事。’杨明问:‘你们做错了什么事?’

焦亮说:‘大哥可知道济颠僧?’杨明说:‘知道。’焦亮说:‘我们不知道具体情况,为了给华云龙报仇,我们把和尚杀了。’杨明一听:‘济公是活佛,你怎么能杀得了他?’焦亮说:‘你不信,人头就在包袱里带来了。’杨明说:‘你打开我看看。’焦亮立刻打开一看,愣住了,原来是一个老南瓜。上面写着四句话:可笑焦亮与何清,误把倭瓜当我僧。二人勉强行此事,难免当下有灾星。

众人一看,哄堂大笑。马静说:‘济公是活佛,在我家毗卢寺捉过妖,你们怎么能杀得了他!济公说的话,一定会应验,说你二人有灾,你们还得赶紧躲避。’焦亮说:‘我们回家躲几天,然后到灵隐寺找圣僧,给他老人家赔不是。’众人都说:‘说得有理。’众人在杨明家热闹了两天,过了寿日,众人告辞,各奔东西。马静和焦亮、何清一起奔向小月屯。

这天来到小月屯,夕阳西下的时候,看到小月屯里家家户户都关着门,街上一个人都没有,平时不是这个样子。马静说:‘这是怎么了?难道有什么原因?’三个人来到马静家门口一叫,门里何氏娘子出来问:‘谁呀?’马静说:‘我。’

何氏一听,把门打开说:‘你可回来了,小月屯住不下去了!可了不得了!’

说着话,来到里面。马静问:‘怎么了?’何氏说:‘自从你走后,每天初更以后,从西边来一阵风,也不知道是妖、是怪、是鬼,喊喊掏掏,对着谁家门口一笑,第二天就有人死去。今天已经是第七天了,闹了六天,死了六个人,西边的本家马大爷死了,第二天隔壁李大爷也死了,家家户户都吓得晚上不敢出门,连店铺都不敢开门卖东西。’何清一听,说:‘哪有的事,我不信;在外面行侠仗义,从来没有遇见过鬼,晚上我等着他。’焦亮说:‘对。晚上不管它是什么,咱们拿刀去斩它。’马静说:‘你们两个不要胡闹。’何清说:‘不要紧。’

三个人说着话,吃完晚饭。天刚到初更,就听到从正西边来了一阵风,刮得人毛骨悚然。何清、焦亮两人拿刀往外跑。只见从正西边来了一团白气,形状有一丈多,也看不清是什么。焦亮、何清大喊一声:‘好大胆的妖怪,我二人要取你的性命。’说完,挥刀就砍。这股白气扑向两人,两人跑回院子里,躺在地上,人事不知,昏迷不醒。这个东西对着马静对门一笑就走了。

马静看到这两个人躺在院子里,叫也叫不应,唤也叫不醒,就像死了一样。天亮了,听到对门街坊哭起来,当家人刘二爷死了。门口烧着引魂车,马静正在着急,听到外面有人敲门,马静出来一看,是雷鸣、陈亮。

马静说:‘二位贤弟,从哪里来?’雷鸣、陈亮说:‘我们两人从曲州府上杨大哥家去,济公拿华云龙的时候,我们两人正在曲州府,我们到杨大哥家去,听说焦亮、何清得罪了济公。杨大哥叫我们两人来陪焦亮、何清,到临安给济公赔不是去。’马静说:‘二位贤弟来此真是巧。焦亮、何清被妖怪给击倒了。二位贤弟辛苦一趟,把济公请来,一方面搭救这方人,另一方面求他老人家慈悲慈悲,救救焦亮、何清。’雷鸣说:‘怎么回事?’马静把两人让到里面,就把闹喊喊掏掏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雷鸣、陈亮听明白了,看到焦亮、何清果然像死了一样,这才告辞。从马静家出来,沿着大路直奔临安城。

书中说,和尚杀了华云龙和其他贼人之后,就在庙里住下来,没事的时候,就出去找他的几个徒弟一起喝酒聊天。这天,来了一个老道士,到庙里找济公。门头僧一看,这个老道士身高八尺,戴着青缎九梁道冠,穿着蓝缎道袍,腰间系着杏黄丝带,脚穿白袜云鞋,背后背着一把宝剑,剑鞘是绿鲨鱼皮做的,剑柄是黄绒的,手里拿着蝇拂,脸色像淡金一样,眉毛长而明亮,鼻子高挺,嘴唇薄,有三绺黑胡须,飘洒在胸前,看起来就像是太白金星下凡,仪表非凡。这个老道士,原本是四明山玄妙观出家的,姓孙,名叫道全,是褚道缘的大师兄。因为褚道缘之前回庙后生病,得了气伤寒。孙道全去看他,问:“师弟你是什么病?”褚道缘说:“是被济颠和尚气病的。”就把之前的事情一说,孙道全说:“不要紧,我去找济颠,把他杀了给你报仇。”褚道缘说:“师兄你真的敢去,我病就好了。”孙道全说:“就是这样。”

当时孙道全起身,这天正好来到临安,住在钱塘门的一家店里。第二天来到灵隐寺,一问门头僧,济公在庙里吗?门头僧说:“你找济颠,不知道他出去了没有。他要是出去,说不定三天五天,一个月半个月才回来。要是他在庙里,过会儿他一定会出来。你等等,有人出来就问问。”老道士等了一会儿,只见一个穷和尚从里面出来,穿着破僧衣,短袖衣服,领子破了,僧帽在左边腰里挂着。老道士说:“你是济颠吗?”和尚说:“不是。我们师兄弟四个,一个叫胡颠,一个叫乱颠,一个叫混颠,一个叫济颠。我叫胡颠。”老道士说:“你叫济颠出来。”和尚说:“你给我钱喝酒,我就帮你叫他。”老道士给了和尚两钱银子。和尚进去后,等了很久,终于又看到一个穷和尚从里面出来。

老道士说:“你叫济颠,怎么还不出来?”和尚说:“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我叫混颠,你看我的帽子在哪边挂着。”老道士一看,帽子在前面挂着,老道士说:“你不是胡颠。”和尚说:“我不是,胡颠是我大师兄,他喝了酒就睡觉。”老道士说:“混颠,你把济颠叫来。”和尚说:“我不能白跑,你得请我喝酒。”老道士又给了两钱银子。和尚进去后,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才看到一个穷和尚从里面出来。老道士还是没认准,说:“你是胡颠还是混颠?”和尚说:“我叫乱颠。你找谁?”老道士说:“我找济颠。”和尚说:“我帮你叫他,你得请我喝酒。”老道士说:“你不是混颠吗?”和尚说:“你没看我帽子吗?”老道士一看,帽子在后面挂着。又给了两钱银子。一直等到天黑,也没人出来,老道士生气地回店了。今天又来,堵在庙门口骂济颠。正在骂着,雷鸣和陈亮来了。雷鸣说:“杂毛你怎么敢骂我师父?”老道士一听说:“你是济颠的徒弟。”雷鸣说:“是呀。”老道士说:“好。我找不到济颠,就是你了。”他用定神法把雷鸣和陈亮定住,伸手要拔宝剑,要杀了这两位英雄。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八回-注解

杨明:杨明在这里指的是一位人物的名字,可能是一个武林中的人物,或者是故事中的主角。

魔怪:魔怪通常指邪恶的怪物或恶魔,这里可能指的是故事中的反派角色。

引见:引见指的是介绍或介绍某人给其他人认识。

结拜:结拜是指通过举行一定的仪式,成为兄弟或姐妹,结成一种特殊的友谊关系。

乌竹庵:乌竹庵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故事中的一个地点。

泰山楼:泰山楼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故事中的一个地点。

秦相府:秦相府指的是秦相的官邸,相是古代官职,相府是宰相的住所。

玉镯凤冠:玉镯和凤冠都是古代贵族女性的饰品,这里可能指的是故事中的宝物。

赵家楼:赵家楼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故事中的一个地点。

大柳林:大柳林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故事中的一个地点。

蓬莱观:蓬莱观可能是一个道观的名字,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济颠僧:济颠僧指的是济公,济公是民间传说中的活佛,以机智、幽默和神通广大著称。

毗卢寺:毗卢寺是佛教寺庙的名字,毗卢是梵文Buddha的音译。

引魂车:引魂车是古代用于送葬时引导灵魂的车,这里可能是指用于送葬的车辆。

曲州府:曲州府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曲州是地名。

活佛:活佛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称号,指的是转世灵童,被认为是佛的化身。

和尚:指僧侣,佛教徒,这里特指济颠和尚,即济公,是一位传说中的高僧,以幽默、机智和行医济世著称。

华云龙:指华云龙,可能是一个人名,在文中可能是一个被和尚斩杀的贼人。

众贼:指多个贼人,文中可能是指与华云龙一同被和尚斩杀的贼人。

斩:指用刀剑等工具将人杀死。

庙:指寺庙,佛教修行的地方。

徒弟:指佛教中的弟子,这里指济公的弟子。

吃酒盘桓:指聚在一起喝酒聊天。

老道:指道士,道教修行的人。

青缎九梁道冠:指一种道士戴的头冠,青缎是深蓝色的丝绸,九梁指冠顶有九个凸起的部分。

蓝缎子道袍:指道士穿的道袍,蓝缎是深蓝色的丝绸。

杏黄丝绦:指用杏黄色丝绸制成的腰带。

白袜云鞋:指白色的袜子,云鞋是一种轻便的鞋子。

宝剑:指道士的武器,这里可能用来指代道士的力量或决心。

绿鲨鱼皮鞘:指用鲨鱼皮制成的剑鞘,鲨鱼皮因其坚固而珍贵。

钢什件黄绒鼻子:指剑鞘上的装饰,可能是剑柄或剑鞘上的某些部件。

蝇拂:指用来驱赶苍蝇的工具。

面似淡金:指脸庞像淡金一样有光泽。

长眉朗目:指眉毛长而清晰,眼睛明亮。

高鼻穗集:指鼻子高而挺拔。

四字口:指说话简洁有力,每句话不超过四个字。

三绺黑胡须:指有三缕黑色的胡须。

飘洒胸前:指胡须随意飘洒在胸前。

太白李金星降世:指太白金星下凡,太白金星是道教中的一位神祇,这里用来形容道士的非凡气质。

四明山玄妙观:指位于四明山的一座道教庙观。

褚道缘:指道士的名字,孙道全的大师弟。

伤寒:指一种因感受寒邪而引起的疾病。

济颠和尚气的:指济颠和尚生气引起的。

定神法:指道士用来定住人的法术。

杂毛:指对人的侮辱性称呼,相当于“混蛋”或“傻瓜”。

英雄:指有勇气和才能的人,这里可能指济颠的徒弟雷鸣和陈亮。

定住:指用法术使某人无法动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八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紧凑的情节推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把握。

首句‘和尚自拿了华云龙、众贼出斩之后,就在庙里住着,没事,出去找本处几个徒弟来吃酒盘桓’简洁地交代了和尚的日常活动和心境,表现了他的闲适与随性。

‘这天来了一个老道,到庙里找济公’引入了新的角色和冲突,老道孙道全的形象描写十分生动,‘身高八尺,头戴青缎九梁道冠,身穿蓝缎子道袍,腰系杏黄丝绦’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威严且神秘的道士形象。

‘这个老道,原是四明山玄妙观出家,姓孙,叫道全,乃是褚道缘的大师兄’交代了孙道全的背景和身份,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因褚道缘前者回庙病了,加气伤寒’揭示了孙道全寻访济公的动机,即为了给师弟报仇,这一动机与济公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老道等着少时,只见由里面出来一个穷和尚,破僧衣,短袖缺领,僧帽在左边腰里掖着’通过对比济公的形象和孙道全的期待,突出了济公的随性和不拘小节。

‘老道说:“你可是济颠?”和尚说:“不是。我们师兄弟四个,胡颠,乱颠,混颠,济颠。我叫胡颠。”’这段对话展示了济公的机智和幽默,同时也揭示了济公与众不同的个性。

‘老道说:“你把济颠叫出来。”和尚说:“我喝酒你给钱,我就给你叫去。”’济公的这一行为进一步体现了他的率真和直率,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老道伸手拉宝剑,要结果二位英雄性命’这一情节将故事推向高潮,孙道全的愤怒和济公徒弟的介入,使得故事充满了紧张和悬念。

整段古文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风格的精心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中道士、和尚等角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八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89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