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九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九回-原文

报弟仇灵隐访济公 搬运法移钱济孝妇

话说孙道全拉宝剑,正要杀雷鸣、陈亮,就听庙里一声喊嚷:“哈哈。好杂毛,休要欺负我徒弟,待我来跟你分个高低上下。”

老道一瞧,由庙中出来一个穷和尚: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绒绦,疙里疙瘩,头发有二寸多长,一脸油泥,光着两只脚,穿着两只草鞋,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

老道说:“你是济颠?”和尚说:“正是,然也!你别欺辱我徒弟。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和尚把雷鸣、陈亮定神法撤了。

雷鸣、陈亮说:“师父,我二人由小月屯来找你来了。”

和尚说:“你二人不用说,我都知道,你两个人头里走,我跟老道说句话,我随后就到。”

和尚说:“老道,咱们两个人,找没人地方说去。”

老道说:“甚好。”

和尚头里走,老道随后跟着,展眼之际,和尚没了。

老道遍找,找不着了。自己无奈,只好回店罢。

老道又一想,盘费用尽了,想法子弄点钱,好吃饭住店,再访查和尚,老道就在街上,买了二斤切糕回到店中,把枣儿豆子都挖了去,把切糕团成丸子,用飞金贴成衣子,用药一熏,把丸子带在兜囊。

老道来到钱塘关,找地方赁了一张桌子,他说舍药,桌子用一天一百钱,讲明白了。

老道拿着一个木头盒,就在这里一站,口中念道:“贫道乃梅花山梅花岭梅花道人是也。正在洞中打坐,心血来潮,我掐指一算,知道这方有难,贫道脚踏祥云,来至此处,舍药济人。众位要求方,勿论多少钱,搁在我这盒里,我会给把药取来。”

老道一念,就有许多人围上。

内中有好事人拿二百钱,往老道这盒子一搁,老道把盒盖一盖,老道用手指一指,口念:“无量佛。”把盒子打开一瞧,钱没有了,一粒药在盒里。

老道说:“众位看见了,这药是太上老君赐的,能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妇人胎前产后,男人五积六聚,勿论男女大小,诸般杂症百病,一吃就好了。把药拿回去,用阴阳瓦焙了,用红糖冲服。”

大众一瞧,钱搁在盒里就没了,药就来了,真是神仙稀奇之事。

凡世上人,都是少所见多所怪。

老道这是换数,他是搬运法,能把钱换在腰里去,把药换在盒里来。

大众瞧着一新鲜,这个也要讨,那个也要讨。

老道说:“众位别瞧我这盒子小,能装得三山五岳,大众等不信,拿钱试试。搁一吊也没了,搁八百也没了。”

老道正在诓钱舍药、高兴之际,那边和尚来了。

和尚远远一瞧,心里说:“好杂毛老道,又在这里诓人家的资财呢。拿切糕丸换钱。”

和尚远远瞧明白,见眼前地下铺着一张毛头纸。

上写告白:

四方仁人君子得知:小妇人张门吴氏,丈夫贸易在外,我家中婆娘病故,衣裳棺椁抬葬,手无分文,万出无奈,只得叩求四方仁人君子,施恻隐之心,量力帮助。众人扶凑,聚少成多,俾得将婆母可埋葬,以免尸骸暴露。殁存均感大德也。

和尚来到近前一瞧,许多人围着看,并无一人给钱的。

和尚说:“你们有钱给她几百,也是好事。”

旁边有一个人,扛着五百吊,说:“和尚,你别说便宜话,你给他几百,我就给他几百。”

和尚说:“我给他,你敢和我比着给么?”

这个人说:“就凭你这么样穷和尚,我不敢跟你比?我给他一吊。”

和尚说:“我也给一吊。”

和尚由兜囊一掏,口念:“唵。敕令赫。”掏出五把钱,约一吊多,给了那妇人。

那人说:“我再给五百。”

和尚又一掏兜囊,口念:“唵。敕令赫。”掏出三百来,和尚又一掏,掏出二百来。

这串钱是大黄铜钱,拿红丝穿着,和尚也掏出来。

旁边有一个人瞧见,“呦”了一声。

旁边这个人,

书中交代,姓张,叫张大。

他因为手麻木,拿着二百文黄铜钱,今天同着他一个拜弟李二,两个人出来闲游。

张大要出恭,把这二百钱交给李二拿着。

李二见老道舍药真奇怪,他要讨药,又没有钱,就把这二百钱搁在老道盒里,讨了一粒药。

张大出完了恭,一问钱,李二说我给老道了,讨了一粒药,回家我再还你。

张大说:“花了花了罢。”

二人又来到这里瞧热闹。

见和尚舍钱,一掏把这串钱掏出来。

张大他认识这串钱是他的,就问:“李二,怎么这串钱,跑到和尚腰里去了。”

李二说:“真怪。”

这两个人又跑来到老道这里,瞧见有一个人,拿着五百钱讨药,把钱放在盒里,老道一念无量佛,钱没了。

这两个人赶到这边来,来瞧神仙传道。

见和尚一伸手:“唵。敕令赫。”掏出五百来,果是老道方才讨药的那五百。

这两个人正事也不办了,又跑回老道这边来。

又见有一个人讨药,八百钱,老道搁在盒里,老道一掀盒没了。

这两个人赶紧跑回和尚这边来,又一瞧,和尚一伸手:“唵。敕令赫。”果然在腰内又掏出八百来。

惟有这些众人,也不知道这两个人来回跑什么。

直到天晚,老道一想:“钱也诓的不少了,该回去了。”

老道说:“众位明天见罢,我山人今天不施舍了。”

大众全散了。

老道伸手一摸,钱兜内一个铜钱都没有了。

老道一愕,说:“怪呀!”

张大、李二两个人一笑说:“没了。”

老道说:“好呀,必是你两个人拿了去。”

张大说:“我们又没到你跟前去,怎么我们拿了去?”

老道说:“你怎么知道没了。”

张大、李二说:“我们两个人瞧了半天了。你的钱都给一个穷和尚舍了棺材钱。你这里进五百,那边和尚掏出五百来。”

老道说:“和尚在哪里?”

张大说:“就在那边。”

老道一想:“这必是济颠,我找他跟他拼命。”

老道刚要走,旁边过来一个人说:“道爷别走,给赁桌子钱。”

老道说:“我一个钱都没有了。”

那人说:“那可不行。你把蝇刷留下做押帐罢,我给你押在对门纸铺里,明天拿一百钱来取蝇刷。”

者道无法,把蝇刷留下,气得须眉皆竖,要找和尚一死相拼,急得再找和尚,踪迹已不见。

书中交代,和尚用搬运法,把老道的钱,都搬运完了,都施舍给了这妇人。连别人给的,凑了有二十多吊钱。

和尚说:“大娘子,你把钱拿回去买口棺木,先把你婆母成殓起来。你丈夫不过半个月,也就回来了。”

张吴氏给和尚磕了一个头,竟自去了。

和尚这才往前走,抬头一看,一股怒气直冲霄汉。

和尚口念:“阿弥陀佛!这件事,焉有不管之理?我和尚一事不了,又接上一事。”

说着话,和尚抬头一看,见路西里酒铺新开张,字号“双义楼”。门口满挂花红,高搭席棚。

都是红呢红绸子,钉着金字,有众亲友送的“财源茂盛,利达三江”、“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吉庆话。

和尚掀帘子进去一看,坐满了,拥挤不动,一点地方没有。

为什么酒饭座会这样多呢?只因贪贱吃穷人。

今天新开张,减价一半,一百二的菜,卖六十;二百四的菜,卖一百二;故此都来吃饭。

和尚一瞧没地方,有一个胖子刚来,他一个人坐着,把腿搁在板凳上,一人坐两人的地方。

和尚过去也不言语,就坐在胖子腿上。

这胖子说:“和尚你不硌的慌。”

和尚说:“我觉得很柔软,不硌的慌。”

跑堂的赶紧过来说:“二位对着坐。”

胖子无奈,把腿拿下去,和尚坐下了。

伙计说:“大师父要菜,可得候候,这位胖爷也是刚来,要了一个南煎丸子,还得等着呢。”

和尚说:“不忙,我也要一个南煎丸子,你先给我壶酒,我喝着,菜哪里来哪时吃。”

伙汁说:“就是罢。”

要了一壶酒,和尚喝着。

少时端了丸子上来,乃是胖子先要的。

伙计刚往桌上一搁,和尚就是一把抓了一个丸子,往嘴里就塞。

伙计说:“这是胖爷先说的,不是你的。”

和尚说:“他要的给他。”

由嘴里吐出来,连痰带叶沫搁在盘子里,胖子一瞧,说:“我不要了。”

伙计说:“胖爷不用着急,我再给你要。”

少时又给端来,伙计说:“这个丸子才应当是和尚要的哪。”

和尚说:“这是我的我吃。”

又抓了一把。

胖子赌气,躲开和尚,在别的桌上另要去,和尚吃完了两盘丸子,叫伙计算帐。

罗汉爷施展佛法,大显神通,要戏耍掌柜的。

焉想到又勾出一场人命是非。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九回-译文

话说孙道全拔出宝剑,正要杀雷鸣、陈亮,突然庙里传来一声大喊:‘哈哈,好杂毛,不要欺负我的徒弟,我来跟你比比高低。’老道一看,从庙里走出一个穷和尚:破僧衣,短袖子,领子破了,腰间系着绒绳,身上疙疙瘩瘩,头发有两寸多长,脸上满是油泥,光着两只脚,穿着草鞋,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老道问:‘你是济颠?’和尚回答:‘正是,别欺辱我的徒弟。冤有头,债有主。’和尚用定神法让雷鸣、陈亮安静下来。雷鸣、陈亮说:‘师父,我们是从小月屯来找您的。’和尚说:‘你们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了,你们先走,我跟老道说句话,我马上就到。’和尚说:‘老道,我们找个没人的地方说说话。’老道说:‘好。’

和尚走在前面,老道跟在后面,转眼间和尚不见了。老道四处寻找,找不到,无奈只能回店。老道又一想,盘费用尽了,想设法弄点钱,好吃饭住店,再去找和尚,老道就在街上买了二斤切糕回到店中,把枣和豆子都挖出来,把切糕捏成丸子,用金箔贴成衣服,用药熏了一下,把丸子放在口袋里。老道来到钱塘关,找地方租了一张桌子,说免费施药,一天一百钱,讲好了条件。

老道拿着一个木盒子,站在这里,口中念道:‘贫道是梅花山梅花岭梅花道人。正在洞中打坐,心血来潮,我掐指一算,知道这方有难,贫道脚踏祥云,来至此处,施药救人。各位需要什么药,无论多少钱,放在我盒子里,我会把药取来。’老道一念,就有许多人围上来。

其中有个好事的人拿了两百钱,放在老道的盒子里,老道盖上盒子盖,用手指一指,口中念:‘无量佛。’打开盒子一看,钱没有了,一粒药在盒里。老道说:‘各位看到了,这药是太上老君赐的,能治各种虚弱百病,五劳七伤,妇女胎前产后,男人五积六聚,无论男女大小,各种杂症百病,一吃就好了。拿回去,用阴阳瓦烤了,用红糖冲服。’大家一看,钱放在盒子里就消失了,药就出现了,真是神仙般稀奇的事情。世上的凡人,都是少见多怪。老道这是换数,他是搬运法,能把钱换成腰里的钱,把药换成盒子里的药。大家看着新鲜,这个也要,那个也要。

老道说:‘各位别看我这个盒子小,能装得下三山五岳,各位不信,拿钱试试。放一吊钱也没了,放八百钱也没了。’老道正在骗钱施药、高兴之际,那边和尚来了。和尚远远一看,心里说:‘好杂毛老道,又在这里骗人家的钱财呢。用切糕丸子换钱。’和尚远远看明白,见地上铺着一张毛头纸,上面写着告白:

四方仁人君子得知:小妇人张门吴氏,丈夫在外经商,我家中老妇病故,衣服棺材抬去安葬,手头没有一分钱,万般无奈,只得向四方仁人君子求援,施以同情之心,量力相助。众人凑钱,聚少成多,以便将老妇安葬,以免尸骨暴露。生死感激大德也。

和尚来到近前一瞧,许多人围着看,没有人给钱的。和尚说:‘你们有钱给她几百,也是好事。’旁边有个人,拿着五百吊钱,说:‘和尚,你别说了,你给她几百,我就给她几百。’和尚说:‘我给她,你敢和我比着给吗?’这个人说:‘就凭你这么个穷和尚,我不敢跟你比?我给她一吊。’

和尚说:‘我也给她一吊。’和尚从口袋里掏出五钱,大约一吊多,给了那妇人。那人说:‘我再给五百。’和尚又一掏口袋,口念:‘唵。敕令赫。’掏出三百来,和尚又一掏,掏出二百来。这串钱是大黄铜钱,用红丝穿着,和尚也掏出来。旁边有个人瞧见,‘呦’了一声。

书中交代,这个人姓张,叫张大。他因为手麻木,拿着二百文黄铜钱,今天和他一个拜弟李二,两个人出来闲逛。张大要上厕所,把这二百钱交给李二拿着。李二见老道施药真奇怪,他想讨药,又没有钱,就把这二百钱放在老道的盒子里,讨了一粒药。张大上厕所完了,一问钱,李二说他给老道了,讨了一粒药,回家再还他。张大说:‘算了算了。’二人又来到这里看热闹。见和尚施钱,一掏把这串钱掏出来。张大认出这串钱是他的,就问:‘李二,这串钱怎么跑到和尚腰里去了。’李二说:‘真怪。’

这两个人又跑到老道那里,瞧见有一个人,拿着五百钱讨药,把钱放在盒子里,老道一念无量佛,钱没了。这两个人赶到这边来,来看神仙传道。见和尚一伸手:‘唵。敕令赫。’掏出五百来,果然是老道刚才讨药的那五百。这两个人正事也不办了,又跑回老道这边来。又见有一个人讨药,八百钱,老道放在盒子里,老道一掀盒没了。这两个人赶紧跑回和尚这边来,又一瞧,和尚一伸手:‘唵。敕令赫。’果然在腰内又掏出八百来。只有这些众人,也不知道这两个人来回跑什么。直到天黑,老道一想:‘钱也骗了不少了,该回去了。’老道说:‘各位明天见,我今天不施舍了。’大家全散了。老道伸手一摸,钱袋里一个铜钱都没有了。老道一愣,说:‘怪呀!’张大、李二两个人一笑说:‘没了。’老道说:‘好呀,一定是你们两个人拿了去。’

张大说:‘我们又没到你跟前去,怎么我们拿了去?’老道说:‘你怎么知道没了。’张大、李二说:‘我们两个人瞧了半天了。你的钱都给一个穷和尚舍了棺材钱。你这里进五百,那边和尚掏出五百来。’老道说:‘和尚在哪里?’张大说:‘就在那边。’老道一想:‘这必是济颠,我找他跟他拼命。’老道刚要走,旁边过来一个人说:‘道爷别走,给赁桌子钱。’老道说:‘我一个钱都没有了。’那人说:‘那可不行。你把蝇刷留下做押帐罢,我给你押在对门纸铺里,明天拿一百钱来取蝇刷。’这老道没办法,把蝇刷留下,气得须眉皆竖,要找和尚一死相拼,急得再找和尚,踪迹已不见。

书中交代,和尚用搬运法,把老道的钱,都搬运完了,都施舍给了这妇人。连别人给的,凑了有二十多吊钱。和尚说:‘大娘子,你把钱拿回去买口棺木,先把你婆母成殓起来。你丈夫不过半个月,也就回来了。’张吴氏给和尚磕了一个头,竟自去了。和尚这才往前走,抬头一看,一股怒气直冲霄汉。和尚口念:‘阿弥陀佛!这件事,焉有不管之理?我和尚一事不了,又接上一事。’说着话,和尚抬头一看,见路西里酒铺新开张,字号‘双义楼’。门口满挂花红,高搭席棚。都是红呢红绸子,钉着金字,有众亲友送的‘财源茂盛,利达三江’、‘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吉庆话。

和尚掀帘子进去一看,坐满了,拥挤不动,一点地方没有。为什么酒饭座会这样多呢?只因贪贱吃穷人。今天新开张,减价一半,一百二的菜,卖六十;二百四的菜,卖一百二;故此都来吃饭。

和尚一瞧没地方,有一个胖子刚来,他一个人坐着,把腿搁在板凳上,一人坐两人的地方。和尚过去也不言语,就坐在胖子腿上。这胖子说:‘和尚你不硌的慌。’和尚说:‘我觉得很柔软,不硌的慌。’跑堂的赶紧过来说:‘二位对着坐。’胖子无奈,把腿拿下去,和尚坐下了。伙计说:‘大师父要菜,可得候候,这位胖爷也是刚来,要了一个南煎丸子,还得等着呢。’

和尚说:‘不忙,我也要一个南煎丸子,你先给我壶酒,我喝着,菜哪里来哪时吃。’伙汁说:‘就是罢。’要了一壶酒,和尚喝着。少时端了丸子上来,乃是胖子先要的。伙计刚往桌上一搁,和尚就是一把抓了一个丸子,往嘴里就塞。伙计说:‘这是胖爷先说的,不是你的。’和尚说:‘他要的给他。’由嘴里吐出来,连痰带叶沫搁在盘子里,胖子一瞧,说:‘我不要了。’

伙计说:‘胖爷不用着急,我再给你要。’少时又给端来,伙计说:‘这个丸子才应当是和尚要的哪。’和尚说:‘这是我的我吃。’又抓了一把。胖子赌气,躲开和尚,在别的桌上另要去,和尚吃完了两盘丸子,叫伙计算帐。

罗汉爷施展佛法,大显神通,要戏耍掌柜的。焉想到又勾出一场人命是非。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九回-注解

孙道全:孙道全,此处可能指的是一位道士或修行者,名字为孙道全。

宝剑:古代武器,用于近战,象征着力量和正义。

雷鸣、陈亮:可能是孙道全的徒弟或对手,名字为雷鸣和陈亮。

灵隐:指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

济公:济公是民间传说中的著名和尚,以机智、幽默、行侠仗义著称。

搬运法: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指的是和尚通过某种方式将老道的钱转移或者施舍给了其他人。

飞金:一种装饰用的金粉,常用于绘画或雕刻。

太上老君:道教中的最高神祇之一,被认为是炼丹术的创始人。

三山五岳:泛指中国的主要名山,象征着高大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阴阳瓦:古代建筑中使用的瓦片,分为阴阳两面,用于屋顶。

大黄铜钱:古代货币,由铜制成,形状为圆形,中间有方孔。

红丝:红色的丝线,常用于装饰或编织。

敕令赫:可能是和尚念咒语时的一句咒语,意为命令或指示。

穷和尚:指贫穷的和尚,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行乞的和尚或者一个生活简朴的僧人。

棺材钱:指用于购买棺材的费用,通常用于对逝者的丧葬。

济颠:济颠是济公的别称,济公是佛教传说中的人物,以机智、幽默和行侠仗义著称。

蝇刷:一种用于刷蝇子的工具,这里被用作抵押。

纸铺:指卖纸的店铺,古时候人们常用纸作为书写材料。

南煎丸子:一种传统的中式小吃,用猪肉等食材制成的小丸子,经过煎炸而成。

罗汉爷:罗汉是佛教术语,指修成正果的僧人,这里可能是指济公。

人命是非:指与人的生命安全相关的是非或纠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九回-评注

张大与老道之间的对话,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人们对于财富的贪婪与占有欲。张大质疑老道的行为,认为他们并未亲自到老道面前,却拿走了老道的钱,这种质疑背后是对财富分配不公的不满。

老道对张大的回应‘你怎么知道没了’则体现了一种逃避责任的态度,他试图通过否认来掩盖自己的错误,这种心理在古代社会中并不少见。

和尚的出现,以搬运法将老道的钱施舍给需要帮助的人,这种行为体现了佛教的慈悲为怀,与当时社会中普遍的贪婪形成鲜明对比。

和尚对张吴氏的关怀,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帮助,更体现在精神上的慰藉,这种关怀超越了简单的物质交换,体现了佛教的人道主义精神。

和尚在酒铺中的行为,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酒铺的拥挤和减价促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享受的追求,而和尚的举止则是对这种追求的批判。

和尚与胖子的互动,展现了和尚的机智和幽默,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贫富差距的矛盾。和尚的举止既是对胖子的戏弄,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讽刺。

和尚的行为最终引发了人命是非,这一情节预示了后续故事的发展,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悬念和戏剧性。

整段古文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物性格,同时也反映了佛教思想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九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89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