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六十八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六十八回-原文

见美丽恶人定好计 陆炳文献媚害良民

话说窦永衡一上堂,吓得战战兢兢。

抬头一看,见上面坐的这位大人,头戴二品乌纱帽,身穿大红蟒袍,玉带官靴,白生生脸面,三络黑胡须,这刑廷大人姓陆,叫陆炳文。

宋朝年间,京营殿帅刑廷大人,就类似清朝的九门提督一般,统辖文武,管辖陆步两营地面,查拿盗贼赌博流娼。

刑廷大人见把窦永衡一带上来,窦永衡在下面一跪,口称:‘大人在上,小人窦永衡给大人磕头!’

陆大人在上面把惊堂木一拍,说:‘窦永衡你在白沙岗断路劫钱,杀死解饷职官,抢去饷银,还不从实招来?免得本院三推六问,你的皮肉受苦。’

窦永衡向上磕头说:‘小人窦永衡,原本是常州府北门外窦家岗的人,先前以打猎为生,后来想要在镖行找碗饭吃。我夫妇二人来到这临安城谋事,寄居在青竹巷四条胡同,小人从来并未做过犯法之事。今天我出来要去看望朋友,不知所因何故,被官人把我拿来?求大人明镜高悬,格外开恩,小人实在冤枉冤屈。白沙岗什么劫饷杀人,我一概不得而知。’

刑廷说:‘你这厮大概跟你好好说,你不肯认,抄手问事,你万不肯应,来,看夹棍伺候!’

窦永衡说:‘大人的明鉴,大人要用严刑苦拷小的,说小人是明火执仗,何为凭据?小人实在冤枉,求大人明鉴!但愿大人公侯万代,禄位高升。’

刑廷大人说:‘你说本部院断你冤枉了是不是?本院自为官以来,上不亏君,下不亏民,岂肯亏负于你?要没有凭据,我也不能勒令于你。我怎么不拿别人呢?我把凭据给你找出来看,你认不认?’

大人立刻标监牌,吩咐提差事。

窦永衡一听有凭对证,自己大吃一惊,心里说:‘了不得了,真有凭据。俗言说的不错,‘贼咬一口,入骨三分’。’

自己一想:‘我没结交匪类呀,我又没有仇人,什么人攀我呢?’

正在心中思想,工夫不大,就听‘哗楞哗楞’铁链响,窦永衡一看,带上两个罪人来,都是穿着罪衣罪裙,大项锁手铐脚镣。

头里走的那个,身高九尺,大脑袋,项短脖粗,面如蓝靛,发如朱砂,凶眉恶眼,连鬓络腮胡须。

后头跟着那个,也是身躯高大,黑脸膛两道剑眉,一双环眼,长得一脸的横肉。

窦永衡一瞧这两个犯人,并不认识。

见这两个人往堂下一跪,刑廷说:‘你两个人可认识他?’

那个蓝脸的说:‘窦大哥,这个官司你打了罢。想当初你我弟兄一处做的案,一处吃,一处穿,各分银钱,现在我两个人犯了案,你连瞧瞧我们都不瞧。我二人实受刑不过了,但能挺得过去,也不能把你拉出来,这也无法。当初你我怎么好来,你我活着在一处做人,死了在一处做鬼,吃过乐过,总不算冤。’

刑廷大人说:‘你这还不招么?’

窦永衡说:‘回禀大人,小的并不认识他两个人。’

大人说:‘王龙,王虎,你二人说实话,到底认识不认识窦永衡?’

王龙说:‘回大人,我二人跟窦永衡是结拜的弟兄,在白沙岗断路劫银,杀死解饷职官,是窦永衡率领,我二人听从。’

陆大人说:‘窦永衡你可曾听见吗?’

窦永衡说:‘小人实不认识这两个人,他所说的话,俱是捏词,实没有这么回事。求大人开恩!’

陆大人说:‘本院自为官以来,上不亏君,下不亏民,岂肯亏负于你?我自有道理。他二人既说跟你是结拜的兄弟,大概你有多大年岁,多怎生日,家乡住处,家里有什么人,他必知道。窦永衡你拿笔先细细的把年岁、家乡住处都写出来,本院再问他二个人。他要说不对,必定是攀拉你,我要重重办他二人,本部院把你当堂开放。他二人要说的跟你写的一样不二,那时本院可要照例办你。’

窦水衡一想:‘这么办甚好,大概他二人仇攀我,必不知道我的年岁生日。我写出来,他一说不对,大人就把我当堂放了。’

想罢说:‘大人的恩典,小人我会写,求大爷赏给我纸笔,我写就是了。’

刑廷说:‘好,你会写字,你先写字罢。’

大人说:‘王龙王虎,你可曾知道窦永衡的年岁生日?’

王龙说:‘知道。’

大人说:‘先叫窦永衡写完了,你二人再说。’

有当差人把笔墨纸砚拿过来,刑廷大人说:“窦永衡你背着他二人写,别叫他们瞧见。”

窦永衡道:“是。”立刻拿笔一写:“窦永衡年二十八岁,三月十五日子时生,原籍系常州府北门外窦家岗的人,先以打猎为生,娶妻周氏,今年二十八岁,现在来京谋事,住在青竹巷四条胡同周老头家,同院是北房三间,东房两间。”

写完了,交与当差人递给刑廷大人。

大人看罢,这才问王龙、王虎,王龙、王虎说:“大人要问窦永衡,他原本是常州府北门外窦家岗的人氏,先以打猪为生,现在不打猎了,来在临安城,住在青竹巷四条胡同的路北。他今年二十八岁,三月十五日子时生人,我们那位盟嫂,娘家周氏,今年二十四岁,二月初九日卯时生。他住的是周老头周老婆的房子,同院北房三间,东房二间。北房三间是一明两暗,东里间是他的卧室,西里间来人让客做客室堂屋,一进门有条案八仙桌,两边有椅子,里间屋里炕上有两只箱子,地下有一张连二抽屉桌,有一个钱柜,东房做厨房。”

窦永衡一听,一概说的全对,我妻子的生日时辰都对,屋里摆设也不差,窦水衡一想:“这可怪,这两个人并未到我家去过,怎么他们会全知道呢?”自己一想:“这场官司不得了。”

刑廷陆大人一听,就问窦永衡王龙、王虎说的对不对?窦永衡说:“对可是对,小人实在冤枉,求大人公断!”

刑廷大人立刻把惊堂木一拍,说:“窦永衡你还敢狡赖?大概抄手问事,万不肯应,你这厮必是个惯贼呀!来,看夹棍,给我把他夹起来再问。”

官人一声答应,三根棒为五刑之祖,往大堂上一捺,真是人心似铁非是铁,官法如炉果是炉,窦永衡吓的战战兢兢,说:“大人,你要看那头上的青天。”

陆炳文劫然大怒,说:“窦永衡你还敢说叫我看头上的青天?本部院断你屈了?夹起来!”

官人立刻把窦永衡套上了夹棍,窦永衡此时,忽然想起济公的那几句话来,怪不得说我印堂发青,颜色不正,有横祸飞灾,敢情我有这样的大祸。

果然济公长老,他老人家是活佛,有先见之明。事到如今,我窦永衡才知道,我要听济公的话,早逃生离开了临安城,还许把这场凶祸躲开了。

掌刑的把夹棍给窦永衡套上两只脚,回头一看陆大人,陆大人一伸手,官人一看用八成刑,两个人一背绳,一个人一拉,窦永衡就觉夹的疼入骨髓。

自己想起了济公说的,有大急大难之时,连叫济颠和尚三声,必有救应。

窦永衡此时疼的如刀剜肺腑,箭刺心肝一般,便口中祝告说:“弟子窦永衡,前者不知济公是活佛,现在弟子大难临了身。济公长老,你老人家真有灵有圣来搭救弟子,弟子此时实受不了了。”

窦永衡嘴里咕咕哝哝,连祝告了三遍。

众官人也不知他嘴里说什么,话言未了,就在大堂上起了一阵怪风,真是:

扬把狂风,倒树绝林;海浪如初纵,江波万叠侵。

江声昏惨惨,枯树暗岑岑;万壑怒嚎天咽气,走石飞沙乱伤人。

这一阵风刮的毛骨竦然,大堂上出手不见掌,对面不见人,只听“咯嚓”一声响,这阵风过去,陆炳文再睁眼一看,大堂以下有一种岔事惊人。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六十八回-译文

见到美貌的恶人定下好计,陆炳文献媚陷害良民。

话说窦永衡一进堂,吓得直打哆嗦。抬头一看,只见上面坐着的大人,戴着二品乌纱帽,穿着大红袍,玉带官靴,脸色白净,有三绺黑胡须,这位刑廷大人是陆炳文。宋朝时期,京营殿帅刑廷大人,就像清朝的九门提督一样,统管文武百官,管理陆军和步军营,负责捉拿盗贼、赌博和卖淫嫖娼的人。

刑廷大人看到窦永衡被带上堂来,窦永衡跪在地上,口称:‘大人在上,小人窦永衡给大人磕头!’陆大人在上面拍了一下惊堂木,说:‘窦永衡你在白沙岗拦截劫财,杀死押送饷银的官员,抢走了饷银,还不从实招来?免得我多问,让你受苦。’窦永衡磕头说:‘小人窦永衡,本是常州府北门外窦家岗的人,以前以打猎为生,后来想在镖局找份工作。我和妻子来到临安城谋生,住在青竹巷四条胡同,我从未做过违法的事情。今天我出来看望朋友,不知道为什么,被官差抓来了?求大人明察秋毫,特别开恩,我实在冤枉。’

刑廷大人说:‘你这人好像跟你好好说话,你就不承认,一查问你就什么都不说,来,看夹棍伺候!’窦永衡说:‘大人的明鉴,大人如果要用严刑拷问我,说我是明火执仗的强盗,有什么证据?我实在冤枉,求大人明察!但愿大人福禄双全,官位高升。’刑廷大人说:‘你说我冤枉了你,是不是?我从做官以来,上不辜负君主,下不辜负百姓,怎么会亏待你?没有证据,我也不能强迫你。为什么我不抓别人?我把证据给你看,你认不认?’

大人立刻下令提审犯人。窦永衡一听有证据,心里大吃一惊,心想:‘糟了,真有证据。俗话说的好,‘贼咬一口,入骨三分’。’他心想:‘我没有结交过坏人,我又没有仇人,是谁诬陷我呢?’正在他心里想着,没过多久,就听到‘哗啦啦’的铁链响,窦永衡一看,带上两个罪人来,都穿着囚衣,戴着镣铐。前面走的一个,身高九尺,大脑袋,脖子短粗,脸色像蓝靛,头发像朱砂,凶眉恶眼,连鬓络腮胡须。后面跟着的一个,也是身材高大,黑脸膛,两道剑眉,一双环眼,一脸横肉。窦永衡一看这两个犯人,并不认识。

见这两个人跪在堂下,刑廷大人说:‘你们两个认识他吗?’那个蓝脸的说:‘窦大哥,这个官司你打吧。想当初我们兄弟一起干的坏事,一起吃饭,一起穿衣,平分钱财,现在我两个人犯了罪,你连看都不看我一眼。我们俩实在受刑受不住了,但是能挺过去,也不能把你拉出来,也没办法。当初我们怎么好的,我们活着在一起做人,死了在一起做鬼,一起吃一起玩,总不算冤。’

刑廷大人说:‘你这还不招吗?’窦永衡说:‘回禀大人,我不认识他们两个人。’大人说:‘王龙,王虎,你们两个说实话,到底认识不认识窦永衡?’

王龙说:‘回大人,我们两个和窦永衡是结拜的兄弟,在白沙岗拦截劫银,杀死押送饷银的官员,是窦永衡带领,我们两个听从。’陆大人说:‘窦永衡,你听到了吗?’窦永衡说:‘小人实不认识他们两个人,他们所说的话都是假的,根本没有这回事。求大人开恩!’陆大人说:‘我从做官以来,上不辜负君主,下不辜负百姓,怎么会亏待你?我自有办法。他们两个既然说和你结拜为兄弟,大概你多大年纪,生日是什么时候,家乡在哪里,家里有什么人,他们肯定知道。窦永衡,你先写清楚你的年纪、家乡,我再问他们两个人。如果他们说的不对,一定是诬陷你,我要重重处罚他们,我会在堂上放了你。如果他们说的和你写的一样,那时我一定会照例处理你。’窦永衡心想:‘这么办很好,他们肯定不知道我的年纪生日。我写出来,如果他们说的不对,大人就会当堂放了我。’想罢说:‘大人的恩典,我会写字,求大人赏给我纸笔,我马上写。’刑廷大人说:‘好,你会写字,那你先写。’大人说:‘王龙,王虎,你们知道窦永衡的年纪生日吗?’

有差人把笔墨纸砚拿过来,刑廷的大人说:‘窦永衡,你背对着他们俩写,别让他们看到。’窦永衡回答:‘是。’立刻拿起笔写道:‘窦永衡,二十八岁,三月十五日子时出生,原籍是常州府北门外窦家岗的人,以前以打猎为生,娶了周氏为妻,今年也是二十八岁,现在来京城找工作,住在青竹巷四条胡同周老头家,同院有北房三间,东房两间。’写完后,交给差人递给刑廷大人。大人看过后,这才问王龙、王虎,王龙、王虎说:‘大人要问窦永衡,他原本是常州府北门外窦家岗的人,以前以打猪为生,现在不打猎了,来到临安城,住在青竹巷四条胡同的路北。他今年二十八岁,三月十五日子时出生,我们那位盟嫂,娘家姓周,今年二十四岁,二月初九日卯时出生。他住的是周老头和周老太的房子,同院有北房三间,东房两间。北房三间是一明两暗,东里间是他的卧室,西里间来人时用作客室堂屋,一进门有条案和八仙桌,两边有椅子,里间屋里炕上有两只箱子,地下有一张连二抽屉桌,还有一个钱柜,东房用作厨房。’窦永衡一听,说的全部都对,妻子的生日时辰也准确无误,屋里的摆设也完全一样。窦永衡心想:‘这很奇怪,这两个人从未到过我家里,怎么什么都知道呢?’自己想:‘这场官司可能很严重。’

刑廷的陆大人一听,就问窦永衡、王龙、王虎说的对不对?窦永衡说:‘对,是对的,但小人实在冤枉,求大人公正判决!’刑廷大人立刻拍了一下惊堂木,说:‘窦永衡,你还敢狡辩?大概是不想回答问题,你这人一定是个惯犯!来人,用夹棍,把他夹起来再问。’官人答应了一声,三根棒是五刑之祖,往大堂上一放,真是人心似铁非是铁,官法如炉果是炉,窦永衡吓得发抖,说:‘大人,您要看那头上的青天。’陆炳文怒气冲冲,说:‘窦永衡,你还敢说让我看头上的青天?本官断定你没有冤屈?夹起来!’

官人立刻给窦永衡套上夹棍,窦永衡这时,忽然想起济公说的那几句话来,怪不得说他印堂发青,颜色不正,有横祸飞灾,原来他有这样的大祸。果然济公长老,他老人家是活佛,有先见之明。事到如今,窦永衡才知道,如果他早听了济公的话,早早离开临安城,或许就能躲过这场大祸。掌刑的把夹棍套在窦永衡的两只脚上,回头一看陆大人,陆大人一伸手,官人一看,用八成刑,两个人一背绳,一个人一拉,窦永衡就感觉夹得疼入骨髓。自己想起了济公说的,有大急大难之时,连叫济颠和尚三声,必有救应。窦永衡此时疼得像刀割心肺,箭刺心肝一样,便口中念念有词说:‘弟子窦永衡,以前不知道济公是活佛,现在弟子大难临头。济公长老,你老人家真的有灵有圣,来救救弟子,弟子现在实在受不了了。’窦永衡嘴里念念有词,连念了三遍。众官人也不知道他嘴里在说什么,话还没说完,就在大堂上刮起了一阵怪风,真是:

扬把狂风,倒树绝林;海浪如初纵,江波万叠侵。江声昏惨惨,枯树暗沉沉;万壑怒嚎天咽气,走石飞沙乱伤人。

这一阵风刮得人毛骨悚然,大堂上伸手不见掌,对面不见人,只听‘咯嚓’一声响,这阵风过后,陆炳文再睁开眼一看,大堂以下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不知后续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六十八回-注解

二品乌纱帽:古代官员的官帽,乌纱帽是官员服饰的一部分,二品是官员品级,表示较高的官职。

大红蟒袍:古代官员的官袍,蟒袍上绣有蟒蛇图案,红色代表尊贵,常用于高级官员。

玉带官靴:古代官员的腰带和鞋子,玉带象征高官厚禄,官靴则是官员的鞋。

白生生脸面:形容人脸色白皙,此处可能指陆炳文面容清秀。

三络黑胡须:指陆炳文有三绺(三根)黑色的胡须。

京营殿帅: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官职,负责京城的军事防卫。

九门提督:清朝时期,负责北京城九座城门及其周边地区的军事、治安的高级官员。

查拿盗贼赌博流娼:指负责打击盗贼、赌博和卖淫等非法活动。

窦永衡: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文中人物。

白沙岗:故事中发生抢劫事件的地点。

解饷职官:负责运送军饷的官员。

饷银:军饷,即军队的工资。

三推六问:古代审案时的一种程序,指反复审问,确保案件审理周全。

抄手问事:指官吏在审案时态度傲慢,不认真听取被告陈述。

夹棍:一种古代刑具,通过夹住犯人的脚踝来使其屈服。

青竹巷四条胡同:可能是一个具体的街道或胡同名称。

明镜高悬:比喻官员公正无私,像明亮的镜子一样照出真相。

标监牌:官府发出的逮捕令。

提差事:指执行逮捕任务。

罪衣罪裙:古代囚犯所穿的服装。

大项锁手铐脚镣:囚犯戴的手铐和脚镣。

王龙,王虎:与窦永衡一同被带上堂的两个囚犯。

结拜的弟兄:指通过结拜仪式成为兄弟关系的人。

明火执仗:指公开抢劫,明目张胆地使用武器。

仇攀:指因仇恨而诬陷他人。

年岁生日:指一个人的年龄和生日。

禄位高升:指官员的官职得到提升。

刑廷大人:指古代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刑廷是古代官署名,负责司法审判。

笔墨纸砚:古代文房四宝,分别指书写用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书写工具。

常州府: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常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在古代属于常州府。

北门外窦家岗:窦家岗可能是一个地名,位于常州府北门外。

打猎:指捕捉野兽的活动,古代的一种职业。

周氏:可能是一个人的姓氏,文中人物。

京:指古代的都城,文中可能指的是当时的首都。

周老头: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文中人物。

惊堂木:古代官员在审判时用来警示犯人或者维持秩序的木块。

五刑:中国古代的五种刑罚,包括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

印堂:指人的额头中间的位置,古人认为这是命运和气色的体现。

济公:传说中的活佛,以幽默、机智、行侠仗义著称。

夹棍套上:指将夹棍套在犯人的脚上,是一种残酷的刑罚。

夹的疼入骨髓:形容疼痛非常剧烈,深入骨髓。

夹棍套上两只脚:指将夹棍套在犯人的两只脚上。

背绳:指用绳子绑住犯人的身体。

毛骨竦然:形容非常恐惧,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

岔事惊人:指发生了一些非常意外或者惊人的事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六十八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紧张且充满悬念的场景,反映了古代中国司法审判的严酷和神秘。首先,刑廷大人的审问方式显得非常隐秘,他要求窦永衡背着他二人写,不让人瞧见,这显示出了一种对隐私和秘密的重视,同时也可能暗示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或阴谋。

窦永衡的陈述详细而精确,从年龄、出生时间、籍贯、职业、家庭状况到居住环境,无一不细,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细节的重视,也暗示了窦永衡可能对自身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记忆。

王龙和王虎的陈述与窦永衡的陈述几乎一致,这种细节上的巧合令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未曾到过窦永衡的家,或者他们知道得更多。这种对细节的描述,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悬疑性。

窦永衡的疑惑和恐惧通过他的内心独白得到了体现,他对自己的命运感到不安,对未来的恐惧和对过去的悔恨交织在一起,这种情感描写增强了故事的戏剧张力。

刑廷大人的反应则揭示了古代司法的残酷和官场的无情。刑廷大人对窦永衡的指控不加质疑,直接将其视为罪犯,并准备使用夹棍等酷刑,这种审问方式反映了古代司法制度的严酷和司法官的权力过大。

窦永衡在极端痛苦中想起济公的话,这不仅是他对未来的希望,也是对宗教信仰的体现。济公的形象在这里被描绘为活佛,具有先见之明,这种宗教元素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最后,怪风的描写不仅是对窦永衡内心恐惧的象征,也是对故事情节的推进。这阵风的出现,预示着即将发生某种超自然的事件,为故事增添了不可预测性和神秘感。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对人物心理、情感和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悬疑和神秘色彩的古代司法审判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观念、宗教信仰和人际关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六十八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88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