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八十三回-原文
因奇案济公请神 见大鬼雷陈问盗
话说雷鸣、陈亮正往前走,只听树林内一声喊嚷:“吾神来也!”二人睁眼一看,只见由树林子出来一个显大神,身高丈六,头如麦斗,头上戴着风翅盔,五色的脸膛,五色的衣裳,两只眼似两盏灯相仿,一张嘴由嘴内喷出一股黑惯起在半悬空,这股烟不散。
雷鸣、陈亮大吃一惊,雷呜说:“这是什么东西?”二人打算要跑。
陈亮说:“二哥且慢,你我弟兄在绿林这些年,可没遇见过这事。大道边什么装神弄鬼的事可都有,真要是神他也不能害人,要是妖魔鬼怪你我跑也跑不了,莫若你我壮起胆子,问他一问。”
雷鸣说:“对。”二人立刻拉出刀来,一声喊嚷:“呔,对面你是神,趁此归庙,你是鬼,趁此归坟。我二人也是绿林人,也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跟你远日无冤,近日无仇,你别吓唬我们。”
这个鬼“呀”了一声,说:“原来是雷鸣、陈亮。”说完了这句话,晃晃悠悠复又进了树林中。
雷鸣、陈亮心里说:“怪呀,他怎么知道我二人是雷鸣、陈亮呢?”两个人在这里站着发愣,工夫不大,只见由树林子出来一人,头上青壮帽,青绸氅,说:“原来是雷爷、陈爷!”
雷鸣、陈亮一看,这人原来是绿林中小伙计姓王,叫王三虎,外号叫云中火。
雷鸣、陈亮说:“原来是王三虎呀!你怎么干这个?”
王三虎说:“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就在这江阴县住,我家中七十多岁的老娘,病着家里没有吃的。我在这里虽然装神,我可不截孤行客,我怕把人家吓死。我瞧有两三个人,方才出来,也不害人,只要得点财帛就罢了,没想今天遇见你们二位。”
雷鸣、陈亮说:“我跟你打听打听,你是这本地人,在这八里铺,门窗壁未动,杀死命案两条,盗去黄金百两,你知道这案是准做的不知?”
王三虎说:“这件事我倒知道,你们二位怎不知道?做这案的人,跟你们二位联盟的拜兄弟呀。也是西川路的人。”
雷鸣、陈亮说:“我们拜兄弟里,没有甚能为的人。你说是哪位?”
王三虎说:“这个人是乾坤盗鼠华云龙的拜兄,叫鬼头刀郑天寿。当初他把华云龙带出来的,不是跟你二位联盟的吗?”
雷鸣说:“你知道这个郑天寿,他在哪里住着?”
王三虎说:“他就在这西边,有个地名叫盆底坑,那里有座庙,叫大悲佛院。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叫铁面佛月空,一个叫豆儿和尚拍花僧月静。他们虽是和尚庙,可跟常州府慈云观的老道是一党,这庙是慈云观的下院,郑天寿就在那庙里住着。听说他们都会邪术,墙上画个门就能走。”
雷鸣、陈亮说:“你带我们到庙瞧瞧去,你只要指给我们就得了。”
王三虎说:“可以。”
立时到树林拿他自己的包裹,带领陈亮、雷鸣往前走。
雷鸣说:“你方才拿什么弄的那么大个?”
王三虎说:“我拿竹皮子支的架子,假人脑袋有一个铜筒子,一烧狼粪就由嘴里冒出烟来不散。”
雷鸣说:“这就是了。”
三个人说着话,来到盆底坑,王三虎用手一指说:“就是这座庙。”
雷鸣、陈亮说:“我二人到里面去探探,你在外面等着。”
王三虎说:“就是罢。”
雷鸣、陈亮二人这才来到庙界墙,拧身蹿上房去,在东配房后房坡,卧着望下一瞧,借着月亮看的甚真。
正大殿头里有月台,月台上有一张牙桌,牙桌上放着茶壶茶碗,旁边坐着一个大脱头和尚。黑脸膛,穿着青僧衣,看那个样子,身躯胖大,就听和尚那里叫:“来人!”
只见配房出来两个小和尚,都是长得凶眉恶目,来到月台前,说:“师父呼唤我等有什么事?”
就听那脱头和尚说:“今天白天这件事,你郑大叔回来别跟他提,叫他一知道有钱,他就爱花。无论有多少钱,到他手一嫖一赌就完了,我是把他慝透了。”
两个小和尚说:“师父心里既慝他,不会把他撵走了,不叫他住?”
大和尚说:“你两个小孩子懂得什么?满嘴胡说。去亮青字,把那个溜丁的瓢儿摘了,把他一埋,你郑大叔回家别提。”
两个小和尚一声答应,到东屋里拿了一把刀,往后够奔。
雷鸣、陈亮在暗中一听,“这是杀人哪!”
二人就在房上暗中跟随,只见这座庙是三层殿,两个小和尚往后走着,这个说:“我师兄,你瞧咱们才冤呢,分赃没分,犯法有名。杀人教我们杀去,分银子一两也不给咱们。”
那个小和尚说:“师弟你别瞎抱怨了,咱们庙里时常害人,哪个月不害几个?一回也没有给我们钱呀!”
雷鸣、陈亮在暗中听的明白,到了第三层院子,雷鸣、陈亮由后面跳下来,每人拿一个,由后面一个老鹰拿兔,把两个小和尚脖子掐住。
雷鸣、陈亮拿刀在小和尚脑袋上一搁,说:“你们两个人要嚷,当时把你两个杀了。”
小和尚说:“不嚷,二位太、太爷饶命!”
雷鸣、陈亮说:“我问你们拿刀要杀准?”
小和尚说:“有一位公子姓曾叫曾三品,离此五计里地,有个曾家集,他是那里人。今日来到我们庙里找茶喝,我师父瞧他有一匹马,褥套里有银子,用蒙汗药把他麻过去,捆上搁在这东跨院北房屋里,叫我们二人去杀去。”
雷鸣说:“这个公子的马匹褥套银子在哪里?”
小和尚说:“马在那边花园子马棚里拴着,褥套银子都没动,里面说有三百多两银子。我师父怕叫别人知道,都藏在西跨院。”
雷鸣、陈亮问明白,手起刀落,把两个小和尚杀了。
二人来到东跨院北房屋中,用白蜡点照一看,在床上捆着一位文生公子,昏迷不醒。
陈亮先把绳扣结解开,在院中找着荷花缸,拿碗取了一碗水到屋中给这公子灌下去,少时公子缓醒过来。
陈亮说:“你别嚷,我二人是来救你,你在这庙中被害了,你姓什么?”
这公子道:“我姓曾,我叫曾三品,我原曾家集的人。今天来到这庙中找茶喝,我也不知怎么就糊涂了。”
陈亮说:“你快跟我们走,给你找你的东西,送你逃命了。”
曾三品活动了活动,同着雷鸣、陈亮来到西跨院花园子一找,果然马匹褥套都在这里。
陈亮说:“你瞧这是你的东西不是?”
曾三品一看,银两东西一样不短。
雷鸣、陈亮带着他,开花园子角门,把马拉出来,又绕到前面,找着王三虎。
陈亮说:“你没走甚好。”
王三虎说:“你们二位到庙里怎么样,可曾瞧见郑天寿没有?这大的工夫,我甚不放心。”
雷鸣、陈亮说:“倒不瞧见郑天寿,我二人杀了两个小和尚,把这位曾公子救出来。
王三虎我二人给你十两银子,你拿到家去奉养你老娘,你可得把这位曾公子送到曾家集去。”
王三虎说:“就是罢,我谢谢二位大爷。”
雷鸣、陈亮说:“不用谢,你们去罢。”
曾三品说:“二位恩公尊姓大名?救了我一条命,我一家感念二位恩公的好处。”
陈亮说:“我姓陈名亮,这是我二哥雷鸣。
我也不便说,你赶紧快走。”
曾三品同王三虎二人走后,雷鸣一想:“先回去先把这个秃头拿了,回头再拿郑天寿。”
本来雷鸣是个浑人,他想罢,也没跟陈亮说,二人复又拧身上房,往下一探。
这个时节,月台上那黑脸和尚正在着急,心中暗恨这两个徒弟实在可恨,这半天还不来,杀一个人这么大工夫,也不知哪里去了,正在心中犹疑,忽然间瞧见地下有人影,原来雷鸣、陈亮在东房上,有月亮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和尚一抬头看,说:“什么人好大胆量,竟敢在我这屋上?”
雷鸣更口快心直,伸手拉刀说:“好囚囊的,雷二爷把给你狗头砍下来!”
说着,雷鸣跳下来,摆刀就要过去。
焉想到这个和尚会邪术,用手一指说声:“敕令!”
雷鸣翻身栽倒。
陈亮一瞧雷鸣躺下,立刻一摆刀蹿下来,说:“好贼和尚,我焉能与你善罢干休!你敢伤我兄长?”
说着话,刚要过去,和尚用手一指,陈亮也躺下了。
和尚说:“好孽障,这是你自来送死,休怨洒家。”
立刻伸手拉戒刀。
不知雷鸣、陈亮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八十三回-译文
因为一件奇案,济公请神来帮忙,见到一个大鬼,雷鸣和陈亮询问了盗贼的事情。
雷鸣和陈亮正往前走,突然听到树林里传来一声喊叫:‘我的神来了!’他们睁开眼睛一看,只见树林里走出一个显赫的神,身高一丈六尺,头大如麦斗,头上戴着风翅盔,脸色和衣裳都是五彩斑斓,眼睛像两盏灯一样明亮,一张嘴能喷出一股黑烟,这股烟在半空中不散。雷鸣和陈亮大吃一惊,雷鸣说:‘这是什么怪物?’他们打算逃跑。陈亮说:‘二哥,别急,我们在绿林这么多年,还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大道边上的装神弄鬼的事情多了去了,如果真是神,他也不会伤害人,如果是妖魔鬼怪,我们也跑不掉,不如我们鼓起勇气,问他一问。’雷鸣说:‘对。’他们立刻拔出刀来,大声喊道:‘喂,对面的是神,趁此回庙;是鬼,趁此回坟。我们也是绿林人,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们和你无冤无仇,别吓唬我们。’这个鬼‘呀’的一声,说:‘原来是雷鸣、陈亮。’说完这句话,摇摇晃晃地又回到了树林中。
雷鸣和陈亮心里想:‘奇怪,他怎么知道我们两个是雷鸣、陈亮呢?’他们在这里愣了一会儿,不久,只见树林里走出一个人,头上戴着青壮帽,穿着青绸氅,说:‘原来是雷爷、陈爷!’雷鸣和陈亮一看,原来这个人是在绿林中的小兄弟王三虎,外号云中火。
王三虎说:‘我也是没办法才这样做的。我住在江阴县,我家里有七十多岁的老娘生病,家里没有吃的。我虽然在这里装神,但我不会拦截行人,我怕把人家吓死。我看到有几个人刚才出来,也不伤害人,只是想要点财物而已,没想到今天遇到了你们两位。’雷鸣和陈亮说:‘我想问问你,你是本地人,在这八里铺,门窗完好无损,却发生了两条人命案,盗走了百两黄金,你知道是谁干的吗?’王三虎说:‘这件事我知道,你们两位怎么不知道?做这案的人,是你们两位拜把子的兄弟。也是西川路的人。’
雷鸣和陈亮说:‘我们拜把子的兄弟里,没有什么能干的人。你说的这位是哪位?’王三虎说:‘这个人就是乾坤盗鼠华云龙的拜把子兄弟,叫鬼头刀郑天寿。当初是他把华云龙带出来的,不是和你们联盟的吗?’雷鸣说:‘我知道郑天寿,他住在哪里?’王三虎说:‘他就在西边,有个地方叫盆底坑,那里有一座庙,叫大悲佛院。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叫铁面佛月空,一个叫豆儿和尚拍花僧月静。他们虽然是和尚,但和常州府慈云观的老道是一伙的,这庙是慈云观的下院,郑天寿就住在那里。听说他们都会邪术,墙上画个门就能通行。’雷鸣和陈亮说:‘你带我们去庙里看看,你只要指给我们就得了。’王三虎说:‘可以。’
立刻回到树林拿自己的包裹,带着陈亮和雷鸣往前走。雷鸣说:‘你刚才拿的是什么东西,弄出那么大的声音?’王三虎说:‘我拿的是竹皮子支的架子,假人脑袋有一个铜筒子,一烧狼粪就从嘴里冒出烟来,这股烟不散。’雷鸣说:‘原来是这样。’三个人边说边走,来到了盆底坑,王三虎一指说:‘就是这座庙。’雷鸣和陈亮说:‘我们两个人进去看看,你在外面等着。’王三虎说:‘好的。’
雷鸣和陈亮这才来到庙的院墙边,翻墙而入,在东配房后面房坡上趴着往下看,借着月光看得非常清楚。只见正大殿前面有一个月台,月台上有一张牙桌,桌上放着茶壶茶碗,旁边坐着一个大和尚。和尚脸色黑,穿着青色的僧衣,看起来身材胖大,和尚叫道:‘有人来了!’只见配房里走出两个小和尚,长得凶恶,来到月台前,说:‘师父召唤我们有什么事?’和尚说:‘今天白天的事情,你郑大叔回来别跟他说,他一知道有钱,就喜欢花天酒地。无论有多少钱,到他手里就全花光了,我已经对他失望透顶了。’两个小和尚说:‘师父既然对他失望,不会赶他走,不让他住在这里吧?’大和尚说:‘你们两个小孩子懂什么?胡说八道。去拿青字,把那个偷东西的人处理掉,你郑大叔回来别提。’两个小和尚答应一声,拿着刀往后面走。雷鸣和陈亮在暗中听到,‘这是要杀人哪!’
两人就在房上暗中跟随,只见这座庙有三层殿,两个小和尚走到第三层院子,雷鸣和陈亮从后面跳下来,每人抓住一个小和尚,像老鹰抓兔子一样,掐住他们的脖子。雷鸣和陈亮拿着刀在小和尚的头上比划,说:‘你们两个要叫唤,我们就立刻杀了你们。’小和尚说:‘不叫唤,两位太、太爷,求求您们饶命!’
雷鸣和陈亮问道:‘你们是不是要拿刀杀我?’小和尚回答:‘有一位姓曾名叫曾三品的小伙子,离这里大约五里路的地方,有一个叫曾家集的地方,他是那里的居民。今天他来到我们庙里要喝茶,我师父看到他有一匹马,马褥套里藏着银子,就用蒙汗药把他迷晕了,绑起来放在我们东边的跨院北边的屋子里,叫我们两个去杀他。’雷鸣问:‘那个公子的马和银子在哪里?’小和尚说:‘马在花园子的马厩里拴着,褥套和银子都没有动,里面说有三百多两银子。我师父怕别人知道,所以都藏在了西跨院。’雷鸣和陈亮弄明白了情况,拿起刀就杀了两个小和尚。他们来到东跨院北边的屋子里,用白蜡点燃后一看,发现床上绑着一位文生公子,他昏迷不醒。陈亮先解开绳扣,在院子里找到了荷花缸,用碗舀了一碗水到屋子里给这位公子灌下去,不一会儿公子就慢慢醒来了。陈亮说:‘别出声,我们是来救你的,你在这庙里被人害了,你姓什么?’
这公子说:‘我姓曾,我叫曾三品,我是曾家集的人。今天来到庙里喝茶,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迷糊了。’陈亮说:‘你快跟我们走吧,我们帮你找你的东西,送你逃命。’曾三品活动了一下,和雷鸣、陈亮一起来到西跨院花园子,果然马匹和褥套都在那里。陈亮说:‘你看这是你的东西吗?’曾三品一看,银两和东西一样都不缺。雷鸣和陈亮带着他,打开花园子的角门,把马拉出来,又绕到前面,找到了王三虎。陈亮说:‘你还没走啊。’王三虎说:‘你们两位到庙里了没?有没有看到郑天寿?这么长时间了,我非常担心。’雷鸣和陈亮说:‘没看到郑天寿,我们杀了两个小和尚,救了这位曾公子。’
王三虎说:‘我给你们十两银子,你拿回家去孝敬你老娘,你得把这位曾公子送到曾家集去。’王三虎说:‘好的,谢谢两位大爷。’雷鸣和陈亮说:‘不用谢,你们走吧。’曾三品说:‘二位恩公贵姓大名?救了我一命,我全家人都感激二位恩公的大恩大德。’陈亮说:‘我姓陈,名亮,这是我二哥雷鸣。我也不便多说了,你快走吧。’曾三品和王三虎离开后,雷鸣心想:‘先回去把那个秃头抓了,回头再抓郑天寿。’雷鸣本来是个粗人,他想好了,也没跟陈亮说,两人又跳上屋顶,往下一看。
这时,月台上的黑脸和尚正在焦急,心里暗恨这两个徒弟实在可恶,半天还不回来,杀一个人花了这么长时间,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正在心里犹豫,忽然看到地上有人影,原来雷鸣和陈亮在东边的屋顶上,月光照得如同白天一样明亮。和尚抬头一看,说:‘什么人如此大胆,竟敢在我的屋顶上?’雷鸣性格直爽,伸手拔刀说:‘好小子,雷二爷要砍下你的狗头!’说着,雷鸣跳下来,挥刀就要冲过去。没想到这个和尚会邪术,他用手一指,说声:‘敕令!’雷鸣立刻倒在地上。陈亮一看雷鸣倒下,立刻挥刀跳下来,说:‘好贼和尚,我怎能轻易放过你!你敢伤我兄长?’说着话,刚要冲过去,和尚又一指,陈亮也倒下了。和尚说:‘好孽障,是你自己找死,别怪我。’立刻伸手拿起戒刀。不知道雷鸣和陈亮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八十三回-注解
济公:济公,又称济公活佛,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和尚,以行侠仗义、智慧过人而著称。他是佛教禅宗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具有深厚的佛学修养和丰富的民间传说。
神: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神通常指天地间至高无上的存在,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是人们信仰和崇拜的对象。
鬼:鬼,指人死后灵魂不散,成为阴间的居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有着复杂的形象和多样的传说。
雷鸣:雷鸣,此处可能指人名,但在文中可能是指一个粗鲁、直率的人物。
陈亮:陈亮,此处可能指人名,文中与雷鸣一同行动,表现出正义感。
绿林:绿林,指古代山林中的草莽英雄,即民间传说中的绿林好汉,通常指那些在山林中反抗官府的义士。
风翅盔:风翅盔,古代战士头盔的一种,通常有装饰性的翅膀,象征威武和尊贵。
五色:五色,指五种颜色,这里形容神或鬼的形象色彩斑斓。
狼粪:狼粪,狼的粪便,这里指燃烧时能产生烟雾的物质。
绿林人:绿林人,指在绿林中生活的人,通常指那些反抗官府、行侠仗义的好汉。
财帛:财帛,指金钱和布匹,这里泛指财物。
乾坤盗鼠华云龙:乾坤盗鼠华云龙,指一个擅长盗术的人物,乾坤盗鼠是他对盗术的称呼。
鬼头刀郑天寿:鬼头刀郑天寿,指一个使用鬼头刀的盗贼,鬼头刀是他的武器。
慈云观:慈云观,指一个道教宫观,慈云是道教的术语,表示慈悲为怀。
大悲佛院:大悲佛院,指一个佛教寺院,大悲是佛教术语,表示大慈大悲。
铁面佛月空:铁面佛月空,指一个和尚的名字,铁面佛是形容他面容严肃,月空可能是他的法号。
豆儿和尚拍花僧月静:豆儿和尚拍花僧月静,指两个和尚的名字,豆儿和拍花僧可能是他们的法号或别称,月静可能是其中一位的法号。
邪术:邪术,指非正统的、被认为是不吉利或有害的巫术或法术。
溜丁的瓢儿:溜丁的瓢儿,指一种用来偷窃的工具,溜丁可能是指偷窃行为。
嫖一赌:嫖一赌,指嫖娼和赌博,这两种行为在古代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小和尚:小和尚,指年轻的和尚,文中为故事中的反派角色。
曾三品:曾三品,此处可能指人名,文中是一位被绑架的公子。
曾家集:曾家集,可能指一个地名,曾三品的家乡。
蒙汗药:蒙汗药,一种古代用来使人昏迷的药物。
银子:银子,古代货币单位,此处指大量金钱。
白蜡:白蜡,一种可燃烧的蜡烛,此处用于照明。
荷花缸:荷花缸,指装荷花的容器,此处用于取水。
王三虎:王三虎,可能指人名,文中可能是一个与雷鸣、陈亮有交易的人物。
郑天寿:郑天寿,可能指人名,文中被提及但未详细描述。
敕令:敕令,古代对神明或权威人物的命令,此处可能指和尚施展的某种法术。
戒刀:戒刀,和尚所持的刀,此处指和尚用来攻击的武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八十三回-评注
雷鸣、陈亮说:‘我问你们拿刀要杀准?’
此句通过雷鸣、陈亮的对话,展现了二人性格中的粗犷与直接。‘问’字表明了他们对待问题的直接态度,而‘拿刀要杀准’则透露出一种威胁的语气,暗示了他们可能已经做好了杀人的准备。
小和尚说:‘有一位公子姓曾叫曾三品,离此五计里地,有个曾家集,他是那里人。今日来到我们庙里找茶喝,我师父瞧他有一匹马,褥套里有银子,用蒙汗药把他麻过去,捆上搁在这东跨院北房屋里,叫我们二人去杀去。’
这段话揭示了小和尚的叙述,他详细地描述了曾三品被绑架的经过,以及师父的阴谋。小和尚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恐惧,同时也暴露了寺庙内部的黑暗。
雷鸣说:‘这个公子的马匹褥套银子在哪里?’小和尚说:‘马在那边花园子马棚里拴着,褥套银子都没动,里面说有三百多两银子。我师父怕叫别人知道,都藏在西跨院。’
这段对话中,雷鸣的提问直接而迫切,显示出他急于了解情况的心态。小和尚的回答则详细而具体,不仅说明了银子的数量,还透露了师父的谨慎。
雷鸣、陈亮问明白,手起刀落,把两个小和尚杀了。
此句通过简洁的动作描写,展现了雷鸣、陈亮果断而残忍的一面。‘手起刀落’四个字,形象地描绘了他们杀人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待敌人的冷酷。
二人来到东跨院北房屋中,用白蜡点照一看,在床上捆着一位文生公子,昏迷不醒。
这段描写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状态,展现了曾三品被绑架后的境遇。‘白蜡点照’暗示了夜晚的情境,而‘昏迷不醒’则表现了曾三品的无助。
陈亮先把绳扣结解开,在院中找着荷花缸,拿碗取了一碗水到屋中给这公子灌下去,少时公子缓醒过来。
此句通过陈亮的行动,展现了他的细心和善良。他不仅解开了绳扣,还找水救醒了曾三品,这些细节体现了他的正义感。
陈亮说:‘你别嚷,我二人是来救你,你在这庙中被害了,你姓什么?’
陈亮的提问既保护了曾三品,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坚定,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正义的追求。
这公子道:‘我姓曾,我叫曾三品,我原曾家集的人。今天来到这庙中找茶喝,我也不知怎么就糊涂了。’
曾三品的回答简单而真实,他通过自己的经历,揭示了寺庙内部的黑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无辜。
陈亮说:‘你快跟我们走,给你找你的东西,送你逃命了。’
陈亮的这句话既是对曾三品的保护,也是对他的一种责任。他不仅帮助曾三品找回了自己的东西,还决定送他逃命,这体现了他对正义的坚持。
曾三品活动了活动,同着雷鸣、陈亮来到西跨院花园子一找,果然马匹褥套都在这里。
这段描写通过曾三品的行动,展现了他们寻找马匹和银子的过程。‘果然’一词,表明了他们的成功,同时也暗示了寺庙内部的混乱。
陈亮说:‘你瞧这是你的东西不是?’曾三品一看,银两东西一样不短。
这段对话中,陈亮通过询问,确认了曾三品的东西完好无损,这既是对他的安慰,也是对他的一种信任。
雷鸣、陈亮带着他,开花园子角门,把马拉出来,又绕到前面,找着王三虎。
这段描写展现了雷鸣、陈亮对曾三品的保护,他们不仅帮助他找回了自己的东西,还为他找到了安全的出路。
陈亮说:‘你没走甚好。’王三虎说:‘你们二位到庙里怎么样,可曾瞧见郑天寿没有?这大的工夫,我甚不放心。’
这段对话中,陈亮和王三虎的对话,揭示了寺庙内部的复杂关系。陈亮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从容,而王三虎则表现出一种担忧和不安。
雷鸣、陈亮说:‘倒不瞧见郑天寿,我二人杀了两个小和尚,把这位曾公子救出来。’
这段话通过雷鸣、陈亮的叙述,展现了他们救出曾三品的过程。他们的行为既是对正义的维护,也是对邪恶的打击。
王三虎我二人给你十两银子,你拿到家去奉养你老娘,你可得把这位曾公子送到曾家集去。
这段话中,王三虎的提议,既是对曾三品的一种补偿,也是对他的一种责任。他要求曾三品将曾公子送到曾家集,这体现了他对曾三品的一种关心。
曾三品说:‘二位恩公尊姓大名?救了我一条命,我一家感念二位恩公的好处。’
曾三品的感谢,既是对雷鸣、陈亮的感激之情,也是对他们行为的肯定。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真诚和感激。
陈亮说:‘我姓陈名亮,这是我二哥雷鸣。我也不便说,你赶紧快走。’
陈亮的回答,既是对曾三品的保护,也是对他的一种责任。他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这体现了他对安全的考虑。
曾三品同王三虎二人走后,雷鸣一想:‘先回去先把这个秃头拿了,回头再拿郑天寿。’
这段话揭示了雷鸣的打算,他决定先解决寺庙内部的敌人,这体现了他对正义的追求。
本来雷鸣是个浑人,他想罢,也没跟陈亮说,二人复又拧身上房,往下一探。
这段描写展现了雷鸣的冲动和鲁莽,他决定独自行动,这体现了他性格中的缺陷。
这个时节,月台上那黑脸和尚正在着急,心中暗恨这两个徒弟实在可恨,这半天还不来,杀一个人这么大工夫,也不知哪里去了,正在心中犹疑,忽然间瞧见地下有人影,原来雷鸣、陈亮在东房上,有月亮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这段描写通过黑脸和尚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寺庙内部的紧张氛围。他的焦急和怨恨,暗示了寺庙内部的混乱。
和尚一抬头看,说:‘什么人好大胆量,竟敢在我这屋上?’
黑脸和尚的质问,既是对雷鸣、陈亮的警告,也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宣泄。
雷鸣更口快心直,伸手拉刀说:‘好囚囊的,雷二爷把给你狗头砍下来!’说着,雷鸣跳下来,摆刀就要过去。
这段描写展现了雷鸣的冲动和鲁莽,他不顾一切地冲向黑脸和尚,这体现了他性格中的缺陷。
焉想到这个和尚会邪术,用手一指说声:‘敕令!’雷鸣翻身栽倒。
这段描写展现了黑脸和尚的神秘和强大,他通过邪术制服了雷鸣,这体现了他身份的特殊。
陈亮一瞧雷鸣躺下,立刻一摆刀蹿下来,说:‘好贼和尚,我焉能与你善罢干休!你敢伤我兄长?’说着话,刚要过去,和尚用手一指,陈亮也躺下了。
这段描写展现了陈亮的勇敢和正义,他为了保护雷鸣,不惜与黑脸和尚对抗,这体现了他性格中的坚定。
和尚说:‘好孽障,这是你自来送死,休怨洒家。’立刻伸手拉戒刀。
这段话揭示了黑脸和尚的邪恶和残忍,他不顾一切地攻击陈亮,这体现了他性格中的黑暗。
不知雷鸣、陈亮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这句话既是对读者的一种悬念,也是对故事情节的一种引导。它预示着接下来的情节将更加紧张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