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八回-原文
李涵龄神相度群迷 王太和财色不迷性
话说王太和给老道一相面,老道说:“可是直言无隐,尊家可别见怪。”
王太和说:“道爷只管说。”老道说:“看阁下的相貌,可与众不同,额无主骨,眼无守睛,双眉寒散。主于兄弟无靠,山根塌陷,主于祖业不擎,准头为土星,主人之财库,左为井,右为灶,井灶太空,有财而无库,你是一世不能存财。螣蛇文入口,将来必主于饿死,你七岁丧父,九岁丧母,十六岁犯驿马星。这几年在外面奔忙劳碌,幸喜你还勤俭,也没落下什么,从此之后,你是一天不如一天。尊家的相貌,贫道也就不能往下再说了。”
王太和一听老道所说之话,已过之事,果然一点不错,大概未来之事,也必有准。
把卦金给了,就回到准提寺,自己一思想:“我终归饿死,我还往前奔什么?
莫如我赶紧回家,把亲事退了,叫我岳父给姑娘另找婆家。我是这个命,别连累人家。”
心中越想越难过,真如万把钢刀扎心一般,买卖也不做了,告诉和尚把房交了,自己挑着书箱,由松江府往回够奔。
这天走在半路上,本来是无精打彩,垂头丧气,也觉着累了,就在大道边树林子歇息歇息。
刚来到树林子一瞧,见地下有一个黄缎子包袱,自己把书挑放下,把包袱捡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硬木小匣子,有锁锁着,有一个黄缎子小口袋,里面有钥匙。
王太和拿钥匙把锁开开一看,匣子里是黄澄澄,两对金镯子,两头赤金手饰。
宋朝年间,黄金最贵,每一两可换白银五十两。大概这两对镯有八两一对,首饰约有五六两一头,大概可值一千两银子还多些。
王太和一想:“我自己终归得饿死,我别害人家,要是这个东西是这个本主丢的,丢的起不要紧,倘若要是家人给主人做事,或替人办事,把这东西丢了,就有性命之忧。我莫如在这里等等,有人来找,我给人家。”
想罢,把这个包袱包好,放在书箱里,王太和就在地下一坐,等了工夫不大,只见由北边飞也似赶来了一个骑马的,是一匹黑马,走的甚快,亲至切近,马站住,这人翻身下马。
王太和一看,这个人是长随的打扮,有二十多岁,白净面皮,看这人脸上颜色都变了,惊惶失色的样子,热汗直流,下了马赶奔上前,冲王太和一抱拳,说:“这位先生请了!在下姓苏叫苏兴,在临安苏北山苏员外家当从人。今奉我家员外之命,到松江府我们姑奶奶家,取来一个包袱,内中是两对金镯,两头金首饰。走在这里,我这马一眼岔惊下了去,把包袱由马上掉下来,我也下不了马,好容易把马勒住,我这才回来找包袱。可没碰见有过路的人,先生你老人家要看见我这包袱,你老人家得救我。我要把这包袱丢了,我就得一死。你老人家若见捡着,给了我,可就救了我的命了,将来我必有一分人心。”
王太和点了点头,打开书箱把包袱拿出来,说:“你瞧瞧,这点东西对是不对?”苏兴一看说:“先生,你真是我的重生父母,救了我的命了。
要没这个东西,我真得死。也就是你老人家这样好人,千金不昧。未领教先生贵姓呀?”
王太和说:“我是石杭县兴隆庄的人,我叫王太和。”
苏兴说:“老人家何时到了临安城,可千万要到青竹巷四条胡同,苏北山苏员外家来找我,我叫苏兴。”
王太和说:“是了罢。”
苏兴实在心里过不去,掏出五两银子,说:“先生,我也不敢说谢你,我尽我这点穷心,给你老人家买一杯茶吃。”
王太和微然一笑,说:“你胡闹,我打算要你的银子,我捡着你这东西,就不给你了,你趁此拿着去罢。”
苏兴见了王太和实意不肯要,自己也无法,便道:“先生,既是不要,我也不敢相强。先生哪时到了临安,可千万赏脸来找我。”
说罢,趴地下给王太和磕了一个头,竟自告辞走了。
王太和自己还是心里烦想:“老道所说的七岁丧父,九岁丧母,十六岁犯驿马星,真的说赛神仙,未到先知其实。”
书中交代:这个老道本是大路的活神仙,乃是万松山云霞观的紫霞真人李涵龄。老道下山,并不是相面算卦为要钱,所为是普渡群迷,教化众生,故此断事如见。王太和哪里知道老道的来历?今天见苏兴走后,王太和烦了半天,才挑了书箱往前赶路。
这天正往前走,上不靠村,下不着店,天有日落之时,偶然云生西北,雾长东南,狂风暴雨下起来了。
王太和想要找个地方避避雨,见眼前一座破庙,又没有和尚老道,墙俱都坍了,中有大殿三间,尚可避雨。
王太和赶到切近,刚要进大殿,一瞧大殿里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长得十分美貌,正在大殿里避雨呢。
王太和一瞧一愣,自己一想,“男女授受不亲,虽然是四野无人,我焉能不避嫌疑,坏人名节?我莫若就在外面廓下避避雨罢。”
想罢,王太和就在大殿以外廓檐下一蹲,并不与那女子说话。
焉想到雨越下越大,直下到天有五更方住,平地数尺深的水,幸喜山道水下去的快,天亮水都流没了。
王太和挑起书箱就要走,那女子可说了话,说:“这位君子尊姓?”
王太和说:“我姓王。”
那女子说:“尊家乃是一位好人,奴家姓马,叫马玉荣。就在这前面马家庄住家,望求尊驾携带我几步。”
王太和说:“那有何妨。”立刻送着姑娘来到马家庄。
这位姑娘家有父母,有哥哥,姑娘原本在她舅勇家住着,跟舅母拌了几句嘴,姑娘赌气回家,走到半路,遇着雨了。
王太和把姑娘送到门首,自己要走,姑娘到家跟父母哥哥一提,在庙里避雨,遇见王太和怎么是好人,连大殿都没进来,并未答话,今天送到家来,把这话一说,姑娘的父母追出来,把王太和让到屋中,置酒款待,一家老小甚是感激。
姑娘的父亲说:“尊家贵姓?是哪里人?昨天小女原本在她舅舅家住着,因为拌一两句嘴,姑娘也太任性,她舅母也不该叫她一个人回来。
偏巧赶上下雨,在庙里避雨,幸亏遇见尊驾,乃是正直君子。这要遇见歹人,那还了得?”
王太和说:“我姓玉,叫王太和,原本是兴隆庄的人。
往后姑娘别叫她一个人走路,总要有人跟着才好。
马老丈说:“是是,王先生可以在我家多往几天罢。”
王太和说:“我还有事。”立刻告辞,姑娘的父母千恩万谢送出来,王太和这才顺大路往回走。
这天到了自己家中,他这几间破房子,有本村一个苦人住着呢,王太和到家,自然还得让他住。
王太和把书箱放下,自己甚为凄惨,吃了点东西,安歇睡觉。
次日亲身到韩员外家去退婚,韩员外在他年幼的时节,把女儿给他,那时王家还有钱呢。
自从他父母一死,一年不如一年,后来听说王太和出了外了,韩员外家里有几顷地,也算是乡下财主,也不能把女儿另聘了,就得等他。
姑娘跟王太和同庚,偏巧姑娘心重,自己想着命不好,将来到婆家也得受苦,日积月累,一忧愁把两只眼睛急瞎了,双目失明,王太和还不知道呢。
今天来一见韩员外,两下寒喧了几句,太和便道:“我打算叫你老人家把姑娘另聘罢,我的命苦,别连累了姑娘跟我受罪。
所有的定礼,我也不要了。”
韩员外说:“那可不行,现在我女儿把眼瞎了,你定的时节,可没有残疾。
现在我也不能再给人家,你赶紧搬娶过去,你自己慢慢的混。
若说你做个小买卖,二三百银子我给你拿,你只要勤俭,还不可以吃饭么?”
王太和一听姑娘已把眼瞎了,自己一想:“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该当要讨饭,我前头走,拉着一个瞎子,这倒也不错。”
想罢,说:“岳父既是你女儿把眼瞎了,我也不能说不要,你可得成全我,我也没有多钱办事。”
韩员外说:“倒好办,你有轿子就搭人。”
王太和自己无法,这有几十两银子,回家张罗办事,定了吉日,把妻子娶过来。
他这个时节,也没有亲戚来往人情,韩员外打算女儿过门后,过一两个月,再给王太和拿钱做买卖。
焉想到王太和娶过来,未到半月,王太和晚上睡不着,思想这日子怎么过,翻来复去睁着眼。
偶见地下有一个火球,滚到南墙根没了,一连三天。
王太和就跟他妻子说道:“地下有个火球,你是瞧不见,滚来滚去,不知是什么道理?”
韩氏说:“许是闹财罢。”
玉太和说:“也许有的事。”
韩氏说:“你瞧准了,拿我的金簪插到那里,等明天刨开瞧瞧。”
王太和果然把金簪记上,次日用铁锹一刨,刨到有二尺许,只听“咯当”一响,王太和仔细一看,目瞪痴呆。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八回-译文
李涵龄神相度群迷,王太和财色不迷性。
话说王太和给老道一相面,老道说:‘可是直言无隐,尊家可别见怪。’
王太和说:‘道爷只管说。’老道说:‘看阁下的相貌,可与众不同,额无主骨,眼无守睛,双眉寒散。主于兄弟无靠,山根塌陷,主于祖业不擎,准头为土星,主人之财库,左为井,右为灶,井灶太空,有财而无库,你是一世不能存财。螣蛇文入口,将来必主于饿死,你七岁丧父,九岁丧母,十六岁犯驿马星。这几年在外面奔忙劳碌,幸喜你还勤俭,也没落下什么,从此之后,你是一天不如一天。尊家的相貌,贫道也就不能往下再说了。’
王太和一听老道所说之话,已过之事,果然一点不错,大概未来之事,也必有准。
把卦金给了,就回到准提寺,自己一思想:‘我终归饿死,我还往前奔什么?莫如我赶紧回家,把亲事退了,叫我岳父给姑娘另找婆家。我是这个命,别连累人家。’心中越想越难过,真如万把钢刀扎心一般,买卖也不做了,告诉和尚把房交了,自己挑着书箱,由松江府往回够奔。
这天走在半路上,本来是无精打彩,垂头丧气,也觉着累了,就在大道边树林子歇息歇息。
刚来到树林子一瞧,见地下有一个黄缎子包袱,自己把书挑放下,把包袱捡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硬木小匣子,有锁锁着,有一个黄缎子小口袋,里面有钥匙。
王太和拿钥匙把锁开开一看,匣子里是黄澄澄,两对金镯子,两头赤金手饰。
宋朝年间,黄金最贵,每一两可换白银五十两。大概这两对镯有八两一对,首饰约有五六两一头,大概可值一千两银子还多些。
王太和一想:‘我自己终归得饿死,我别害人家,要是这个东西是这个本主丢的,丢的起不要紧,倘若要是家人给主人做事,或替人办事,把这东西丢了,就有性命之忧。我莫如在这里等等,有人来找,我给人家。’想罢,把这个包袱包好,放在书箱里,王太和就在地下一坐,等了工夫不大,只见由北边飞也似赶来了一个骑马的,是一匹黑马,走的甚快,亲至切近,马站住,这人翻身下马。
王太和一看,这个人是长随的打扮,有二十多岁,白净面皮,看这人脸上颜色都变了,惊惶失色的样子,热汗直流,下了马赶奔上前,冲王太和一抱拳,说:‘这位先生请了!在下姓苏叫苏兴,在临安苏北山苏员外家当从人。今奉我家员外之命,到松江府我们姑奶奶家,取来一个包袱,内中是两对金镯,两头金首饰。走在这里,我这马一眼岔惊下了去,把包袱由马上掉下来,我也下不了马,好容易把马勒住,我这才回来找包袱。可没碰见有过路的人,先生你老人家要看见我这包袱,你老人家得救我。我要把这包袱丢了,我就得一死。你老人家若见捡着,给了我,可就救了我的命了,将来我必有一分人心。’
王太和点了点头,打开书箱把包袱拿出来,说:‘你瞧瞧,这点东西对是不对?’苏兴一看说:‘先生,你真是我的重生父母,救了我的命了。要没这个东西,我真得死。也就是你老人家这样好人,千金不昧。未领教先生贵姓呀?’
王太和说:‘我是石杭县兴隆庄的人,我叫王太和。’苏兴说:‘老人家何时到了临安城,可千万要到青竹巷四条胡同,苏北山苏员外家来找我,我叫苏兴。’王太和说:‘是了罢。’
苏兴实在心里过不去,掏出五两银子,说:‘先生,我也不敢说谢你,我尽我这点穷心,给你老人家买一杯茶吃。’
王太和微然一笑,说:‘你胡闹,我打算要你的银子,我捡着你这东西,就不给你了,你趁此拿着去罢。’
苏兴见了王太和实意不肯要,自己也无法,便道:‘先生,既是不要,我也不敢相强。先生哪时到了临安,可千万赏脸来找我。’说罢,趴地下给王太和磕了一个头,竟自告辞走了。
王太和自己还是心里烦想:‘老道所说的七岁丧父,九岁丧母,十六岁犯驿马星,真的说赛神仙,未到先知其实。’
书中交代:这个老道本是大路的活神仙,乃是万松山云霞观的紫霞真人李涵龄。老道下山,并不是相面算卦为要钱,所为是普渡群迷,教化众生,故此断事如见。王太和哪里知道老道的来历?今天见苏兴走后,王太和烦了半天,才挑了书箱往前赶路。
这天正往前走,上不靠村,下不着店,天有日落之时,偶然云生西北,雾长东南,狂风暴雨下起来了。
王太和想要找个地方避避雨,见眼前一座破庙,又没有和尚老道,墙俱都坍了,中有大殿三间,尚可避雨。
王太和赶到切近,刚要进大殿,一瞧大殿里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长得十分美貌,正在大殿里避雨呢。
王太和一瞧一愣,自己一想,‘男女授受不亲,虽然是四野无人,我焉能不避嫌疑,坏人名节?我莫若就在外面廓下避避雨罢。’
想罢,王太和就在大殿以外廓檐下一蹲,并不与那女子说话。
哪里想到雨越下越大,一直下到天快亮了才停,地上积了几尺深的水,幸好山道上的水退得快,天亮时水都流干了。王太和提起书箱正要离开,那个女子开口说话了,问:‘这位先生贵姓?’王太和回答:‘我姓王。’女子说:‘你家是一位好人,我姓马,名叫马玉荣。就住在前面的马家庄,希望先生能帮我走一段路。’王太和说:‘那有什么关系。’立刻带着姑娘来到马家庄。
这位姑娘家里有父母和哥哥,姑娘原本在她舅舅家住着,和舅母吵了几句嘴,姑娘赌气回家,走到半路遇到了雨。王太和把姑娘送到家门口,自己要走,姑娘到家后跟父母和哥哥提起在庙里避雨遇到王太和的事情,说他是好人,连大殿都没进去,也没有说话,今天送到家来。姑娘的父母一听,立刻追出来,把王太和请到屋里,摆酒款待,全家都非常感激。
姑娘的父亲问:‘先生贵姓?是哪里人?昨天小女原本在她舅舅家住着,因为吵了几句嘴,姑娘也太任性了,她舅母也不该让她一个人回来。偏偏赶上下雨,在庙里避雨,幸亏遇见了先生,您真是正直君子。如果遇到坏人,那还了得?’
王太和说:‘我姓玉,名叫王太和,原本是兴隆庄的人。以后姑娘不要一个人走路,一定要有人跟着才好。’马老丈说:‘是是,王先生可以在我家多住几天。’王太和说:‘我还有事。’立刻告辞,姑娘的父母千恩万谢地送他出来,王太和这才顺着大路往回走。
这天回到家,他这几间破房子里住着一个本村的穷人,王太和到家自然还得让他住。王太和放下书箱,自己感到非常凄凉,吃了点东西,就睡觉了。第二天亲自到韩员外家去退婚,韩员外在他年幼的时候,把女儿许配给他,那时王家还有钱。
自从他父母去世后,一年不如一年,后来听说王太和出门了,韩员外家里有几顷地,也算是乡下的财主,也不能把女儿另许配别人,只能等他回来。姑娘和王太和同年,偏偏姑娘心重,觉得自己命不好,将来嫁到婆家也会受苦,日积月累,一忧愁把两只眼睛急瞎了,双目失明,王太和还不知道。
今天见到韩员外,双方寒暄了几句,王太和便说:‘我想请您把女儿另许配,我的命太苦了,不想连累姑娘跟我受罪。所有的订婚礼物,我也不想要了。’韩员外说:‘那可不行,现在我女儿眼睛瞎了,你订婚的时候,并没有残疾。现在我也不能再给其他人,你赶紧搬过去,自己慢慢混。如果你想做生意,我给你二三百银子,只要你勤俭,还不可以养活自己吗?’
王太和一听姑娘已经失明,自己想:‘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应该要讨饭,我前面走,拉着一个瞎子,这也还不错。’想罢,说:‘岳父既然您女儿眼睛瞎了,我也不能说不娶,您可得成全我,我也没有太多钱办事。’韩员外说:‘这好办,你有轿子就抬人。’
王太和没有办法,家里有几十两银子,回家张罗办事,定了吉日,把妻子娶过来。这时候,他也没有亲戚来往,韩员外打算女儿嫁过来后,过一两个月,再给王太和拿钱做生意。
没想到王太和娶过来不到半个月,晚上睡不着,想着这日子怎么过,翻来覆去睁着眼。偶然看到地下有一个火球,滚到南墙根就没有了,一连三天。
王太和就跟他妻子说:‘地下有个火球,你是看不见的,滚来滚去,不知道是什么道理?’
韩氏说:‘也许是闹财吧。’王太和说:‘也许真的有这回事。’韩氏说:‘你确定了吗?拿我的金簪插到那里,等明天挖开看看。’王太和果然把金簪记上,第二天用铁锹一挖,挖到有二尺深,只听‘咯当’一声响,王太和仔细一看,目瞪口呆。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八回-注解
神相度群迷:神相度群迷,指通过高超的相面技艺来指点迷津,帮助人们解决疑惑或困难。度,意为指引、帮助。
财色不迷性:财色不迷性,形容人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财富和美色所迷惑,坚守自己的本性和原则。
相面:相面,又称面相,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占卜方法,通过观察人的面部特征来预测命运和性格。
直言无隐:直言无隐,指说话坦率,毫无保留。
主骨:主骨,指面相学中认为决定人命运的主要骨骼。
守睛:守睛,指面相学中认为守护眼睛的部位。
山根:山根,指面相学中鼻子根部至眼睛之间的部位,认为与祖业相关。
准头:准头,指面相学中鼻子尖部,认为与财运相关。
土星:土星,面相学中的一种星位,认为与财运有关。
井灶:井灶,面相学中的一种星位,认为与财运有关。
驿马星:驿马星,面相学中的一种星位,认为与旅行、变动有关。
卦金:卦金,指古代算命先生给人算卦时,求卦者所给的报酬。
准提寺:准提寺,指佛教寺庙名。
饿死:饿死,指因贫困无法维持生活而饿死。
青竹巷:青竹巷,指临安城内的一条街巷。
万松山云霞观:万松山云霞观,指位于万松山上的道教宫观。
紫霞真人:紫霞真人,指道教中修炼有成的高人。
活神仙:活神仙,指具有超凡能力,如同神仙一般的人物。
普渡群迷:普渡群迷,指以慈悲心肠,帮助迷途之人找到正确的道路。
教化众生:教化众生,指用道德和智慧来引导和教育大众。
未到先知:未到先知,指预知未来,如同神仙一般的能力。
五更:古代时间单位,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五更即为十小时,指深夜时分。
平地数尺深的水:形容雨水之大,地面上的积水有数尺深。
山道:山区的小路。
尊驾:古代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奴家:古代女子自称的一种谦词。
望求:希望请求。
尊姓:询问对方的姓氏。
马家庄:地名,位于故事发生地附近。
拌嘴:争吵,争执。
赌气:因为生气而采取的行动。
庙里:寺庙里面。
正直君子:指品行端正、正直的人。
兴隆庄:地名,王太和的家乡。
寒喧:问候,打招呼。
定礼: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
另聘:重新订婚。
眼瞎了:失明,看不见。
财:指财富,这里指可能发现宝藏。
金簪:古代女子用来簪发的一种首饰,这里用作探测地下的工具。
铁锹:一种农具,用于挖掘。
咯当:形容金属相碰发出的声音,这里指挖到宝藏时的声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八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生活气息的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物的性格、命运和道德观念。
首先,文中的王太和形象鲜明。他性格善良,乐于助人,如遇雨路遇马玉荣,不仅主动提供帮助,还亲自送她回家。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古代社会中是十分难得的。
接着,马玉荣的形象也颇具特色。她性格直率,任性,但同时也展现出女性的柔弱和依赖。在遭遇困境时,她能够主动寻求帮助,表现出对生活的希望。
在故事中,王太和与马玉荣的相遇,既是一种命运的安排,也是一种道德的考验。王太和的善良和正直,使得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马玉荣。而马玉荣的遭遇,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
此外,文中对雨的描写十分生动。‘焉想到雨越下越大,直下到天有五更方住,平地数尺深的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雨势之大,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紧张的氛围。
在对话方面,文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王太和与马玉荣的对话,‘这位君子尊姓?’‘我姓王。’‘尊家乃是一位好人,奴家姓马,叫马玉荣。’等,既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又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此外,文中还涉及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如王太和送马玉荣回家后,马玉荣的父母对他的感激之情,以及韩员外对王太和的关心,都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亲密和互助。
最后,文中还蕴含了一定的哲理。如王太和与韩氏的对话,‘地下有个火球,你是瞧不见,滚来滚去,不知是什么道理?’‘许是闹财罢。’‘也许有的事。’等,反映了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