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五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五回-原文

送书信良言劝娘舅 回灵隐广亮请圣僧

话说王安士打开书信一看,认得是李修缘的笔迹,上面写着回句话,写的是:不必念经与设坛,实是未死李修缘。大略不过三二载,修缘必定转回还。

王安士一看,“呵”了一声,甚为诧异,立刻叫家人把老道请进来。

家人出来再找老道,踪迹不见。老仙翁早架趁脚风回到庙中,说:“圣僧吩咐,弟子已将信送去。”

和尚说:“劳驾,劳驾。”仙翁说:“不便太谦。”和尚说:“我和尚将来还有奉求之事,非仙翁助我一臂之力不可。”

老仙翁说:“只要圣僧给我一个信,我必到。”立刻吩咐摆酒,老仙翁陪着和尚喝酒。

二人一盘桓,倒是道义相投。老仙翁说:“圣僧这打算上哪去?”和尚说:“我得回庙,现在我庙中有要紧事,有人找我,不回去是不行的,但只一件,别的徒弟都可以带回庙去,惟有这个徒弟,他是个妖精。若到临安城,天子脚下,多有不便。”

老仙翁道:“那倒好办,我给他写封信,叫他奔九松山松泉寺去,给长眉罗汉去看庙,长眉罗汉叫罗空长老,僧门中是他掌教。他本是韦驮转世,手使降魔宝杵,所有天下的精妖,皆属灵空长老所管。道门中就是万松山紫霞真人李涵龄掌教,他两个人十年一查山,大概三两天必到我那里来。圣僧何妨在我这多住几天,等他二人来了,我给你引见引见。”

和尚说:“我实在有事,你我后会有期,就烦仙翁给写一封信,叫我徒弟悟禅去。”老仙翁当时写了一封信,由济公交给悟禅,悟禅立刻告辞,竟自去了。

和尚说:“雷鸣、陈亮,你二人拿我这简帖,附耳如此这般,别给我耽误事。”雷鸣、陈亮点头,和尚说:“悟真,你也回你的庙,安置安置,到灵隐寺找我去。”孙道全点头,同雷呜、陈亮各自告辞,一同下山去了。

和尚同老仙翁喝完了酒,和尚也告辞,老仙翁送到外面。和尚告了别,一施展验法,展眼到了灵隐寺。

刚到庙门首说:“辛苦,辛苦。”门头僧一瞧,说:“济师父你可回来了,监寺的广亮找了你几天了,打发人在临安各酒馆连你所认识的各施主家都找过了,你快上监寺的屋里去罢。”

和尚说:“可以。”

“踢踏踢踏”进了庙。刚来到里面,广亮瞧见说:“师弟,你回来了!到我这屋里来罢。”济公说:“师兄,你好呢?”广亮说:“好,承问承问。”

立刻把济公让到屋中。广亮说:“师弟,你多日没回来了,我今日给你接风。

我知道你吃荤,我给你摆一桌上等海味,师弟,你可一个人吃。我们吃素,都不能陪你呢,去多要几斤好绍兴酒来。”手下伺候人答应而去,工夫不大,把酒摆上。

济公也不谦让,坐下就吃,喝了三杯酒之后,济公道:“吃人酒饭,得与人做事,使人钱财,得与人消灾。师兄,今天请我喝酒,必然有事罢?素常我在庙里一喝酒,你就说我犯了清规,应当打四十棍,赶出庙去,这都是你的主意。今天你做主叫我喝酒,你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广亮说:“你别说了,我今天是给你陪不是的。素常我们哥俩有些言差语错,别管怎么样,我们总不是外人,你还能记恨么?”

济公说:“你别绕弯了,不用这些零碎,有什么话见直说罢。”

广亮说:“既如是,”便向外道:“你们两个人进来,给你师叔磕头。”

说着话,只见由外面进来两个小和尚。给济公跪下磕头,跪着不起来。

济公一看这两个小和尚,都是面黄肌瘦,罗汉爷一按灵光,早已察觉明白这两个小和尚是怎么一段事。

皆因石杭县南门外头,有一座万缘桥,这座桥年深日久失修,全都坍了,不能走人。

万缘桥本是一条大路,行路人极多,桥坍了,隔着一条河,过不去来往人了。

后来就有人在这河里摆渡,过一个空行人要十个钱,过一个挑子要五十钱,过一辆车要一百钱,一顶轿要二百钱,一天这摆渡,能落几十吊钱。

过路人非得打这边过了,没处可绕,日子长了,他就靠摆渡讹人,就有人瞧出便宜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家也在那边摆摆渡,比他这边减价一半,自然他这边就没有买卖了。

他就不叫人家摆,人家说:“你也不奉官,许你摆,就得许我。”两造里一争竞,就打起来了。

彼此一邀人,一打群架,两下里都受了伤,就在石杭县打了官司。

知县一坐堂,把原被告带上去一讯问,两个人一个姓赵行大,一个姓杨行三。

知县道:“你们因为什么打架?”赵大说:“回禀老爷,只因百缘桥坍了,不能过人,我在那里摆摆渡,他也摆摆渡,抢我的买卖。”

杨三说:“回禀老爷,他摆渡,过一个人要十个钱,挑子要五十,一辆车要一百钱,一顶轿要二百,我摆渡比他减价一半,所为渡人,他不叫我摆,所以打起来,他邀人把我的伙计都打伤了。”

知县一听说:“你这两个东西都混帐,万缘桥系官道,准许你们在这里讹人生事?每人罚你们五百吊钱,交出来,好公修万缘桥。下去具结完了案,不然我要重办你们。”

这两个人无法,每人交五百吊钱,

知县把地方传来一问:“这座万缘桥,可以修补修补行不行?”

地方说:“回老爷,这座万缘桥自宋室鼎立以来,这桥工程浩大,独立难成,甚不易修。”

知县一听,立刻坐轿,带人来到万缘桥一验,

瞧那桥边两岸泊的砖石都没了,还有新起的印。

知县一问地方说:“这桥上的砖石,都哪去了?”

地方说:“下役不知被谁偷去?”

知县回衙,立刻派人各处去访查,“看万缘桥的石头大砖在谁家,前来禀我知道,我必要重办他。”

官人领堂谕出来一访,见海潮寺的后墙,有桥上砖石修的。

官人看明白,立刻回禀知县,知县立刻出签票;锁带海潮寺的和尚。

海潮寺的方丈名叫广慧,他有两个徒弟,叫智清、智静。

官人来到广慧庙中,就把师徒三个锁到门。

老爷一开堂,吩咐把僧人带上来,广慧同智清智静上堂,各报名磕头。

知县说:“你既是出家人,就应该奉公守法,无故把万缘桥的砖石偷去,卖钱修墙,你是认打认罚?要认打,我把你的庙入官,还要重重办你。认罚,你给我化缘,化一万银子修万缘桥。”

广慧说:“僧人愿意认罚化缘。”

知县说:“你们愿意认罚就好。”

立刻派了四个官人,押着广慧智清智静,每人背五块砖头游街,还叫他手打铜锣,嘴里说:“声尊列位请听言,手打锣儿来化缘,施主要问因何故?只因偷了万缘桥的砖。”

四个官人押着,不说就打。

天天出去,这五块砖背着,谁瞧见谁也不施舍,都说:“有钱也不给贼和尚。”

师徒三个,这点罪实在受不了啦。

广慧说:“智清、智静,你两个人到灵隐寺去找你师叔去罢,他在那庙里监寺。

他那庙里有一位活佛济颠,叫你师叔求求活佛济颠慈悲慈悲,求给咱们化缘。

他老人家名头高大,化两万都化得了。

这才在官人手里化了两个钱,在老爷跟前给递了病呈,提说和尚都病了,老爷准了病假,智清、智静够奔灵隐寺而来。

一见广亮,智清说:“师叔,了不得了,出了塌天大祸。”

广亮一问,智清就把偷砖现在怎么化缘受罪的话一说,

又说:“我师父叫我来找师叔,你给转求活佛济颠,帮我们化化缘。

他老人家名头高大,准化的出来。”

广亮说:“他可有点奇巧古怪的能为,这临安城绅董富户,上至宰相下至庶人,没有不敬服他的,他给人家治的病就多了。

无奈他多日没回庙了,他不定在那酒饭馆里,再不然,就是临安城这些富户家里住着。

就赶紧派人去找,所有各酒饭馆,是济公有往来的地方,全找到了,都没找着。

今天找了第五天,忽然济公回来,广亮这才置酒款待,要求罗汉爷化缘。

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五回-译文

送书信良言劝娘舅 回灵隐广亮请圣僧

话说王安士打开书信一看,认得是李修缘的笔迹,上面写着回句话,写的是:不必念经与设坛,实是未死李修缘。大略不过三二载,修缘必定转回还。

王安士一看,“呵”了一声,甚为诧异,立刻叫家人把老道请进来。家人出来再找老道,踪迹不见。老仙翁早架趁脚风回到庙中,说:“圣僧吩咐,弟子已将信送去。”和尚说:“劳驾,劳驾。”仙翁说:“不便太谦。”和尚说:“我和尚将来还有奉求之事,非仙翁助我一臂之力不可。”老仙翁说:“只要圣僧给我一个信,我必到。”立刻吩咐摆酒,老仙翁陪着和尚喝酒。

二人一盘桓,倒是道义相投。老仙翁说:“圣僧这打算上哪去?”和尚说:“我得回庙,现在我庙中有要紧事,有人找我,不回去是不行的,但只一件,别的徒弟都可以带回庙去,惟有这个徒弟,他是个妖精。若到临安城,天子脚下,多有不便。”老仙翁道:“那倒好办,我给他写封信,叫他奔九松山松泉寺去,给长眉罗汉去看庙,长眉罗汉叫罗空长老,僧门中是他掌教。他本是韦驮转世,手使降魔宝杵,所有天下的精妖,皆属灵空长老所管。道门中就是万松山紫霞真人李涵龄掌教,他两个人十年一查山,大概三两天必到我那里来。圣僧何妨在我这多住几天,等他二人来了,我给你引见引见。

和尚说:“我实在有事,你我后会有期,就烦仙翁给写一封信,叫我徒弟悟禅去。”老仙翁当时写了一封信,由济公交给悟禅,悟禅立刻告辞,竟自去了。和尚说:“雷鸣、陈亮,你二人拿我这简帖,附耳如此这般,别给我耽误事。”雷鸣、陈亮点头,和尚说:“悟真,你也回你的庙,安置安置,到灵隐寺找我去。”孙道全点头,同雷呜、陈亮各自告辞,一同下山去了。和尚同老仙翁喝完了酒,和尚也告辞,老仙翁送到外面。和尚告了别,一施展验法,展眼到了灵隐寺。刚到庙门首说:“辛苦,辛苦。”门头僧一瞧,说:“济师父你可回来了,监寺的广亮找了你几天了,打发人在临安各酒馆连你所认识的各施主家都找过了,你快上监寺的屋里去罢。

和尚说:“可以。”“踢踏踢踏”进了庙。刚来到里面,广亮瞧见说:“师弟,你回来了!到我这屋里来罢。”济公说:“师兄,你好呢?”广亮说:“好,承问承问。”

立刻把济公让到屋中。广亮说:“师弟,你多日没回来了,我今日给你接风。我知道你吃荤,我给你摆一桌上等海味,师弟,你可一个人吃。我们吃素,都不能陪你呢,去多要几斤好绍兴酒来。”手下伺候人答应而去,工夫不大,把酒摆上。济公也不谦让,坐下就吃,喝了三杯酒之后,济公道:“吃人酒饭,得与人做事,使人钱财,得与人消灾。师兄,今天请我喝酒,必然有事罢?素常我在庙里一喝酒,你就说我犯了清规,应当打四十棍,赶出庙去,这都是你的主意。今天你做主叫我喝酒,你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广亮说:“你别说了,我今天是给你陪不是的。素常我们哥俩有些言差语错,别管怎么样,我们总不是外人,你还能记恨么?”济公说:“你别绕弯了,不用这些零碎,有什么话见直说罢。”广亮说:“既如是,”便向外道:“你们两个人进来,给你师叔磕头。”

说着话,只见由外面进来两个小和尚。给济公跪下磕头,跪着不起来。济公一看这两个小和尚,都是面黄肌瘦,罗汉爷一按灵光,早已察觉明白这两个小和尚是怎么一段事。皆因石杭县南门外头,有一座万缘桥,这座桥年深日久失修,全都坍了,不能走人。万缘桥本是一条大路,行路人极多,桥坍了,隔着一条河,过不去来往人了。后来就有人在这河里摆渡,过一个空行人要十个钱,过一个挑子要五十钱,过一辆车要一百钱,一顶轿要二百钱,一天这摆渡,能落几十吊钱。过路人非得打这边过了,没处可绕,日子长了,他就靠摆渡讹人,就有人瞧出便宜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家也在那边摆摆渡,比他这边减价一半,自然他这边就没有买卖了。他就不叫人家摆,人家说:“你也不奉官,许你摆,就得许我。”两造里一争竞,就打起来了。彼此一邀人,一打群架,两下里都受了伤,就在石杭县打了官司。知县一坐堂,把原被告带上去一讯问,两个人一个姓赵行大,一个姓杨行三。知县道:“你们因为什么打架?”赵大说:“回禀老爷,只因百缘桥坍了,不能过人,我在那里摆摆渡,他也摆摆渡,抢我的买卖。”杨三说:“回禀老爷,他摆渡,过一个人要十个钱,挑子要五十,一辆车要一百钱,一顶轿要二百,我摆渡比他减价一半,所为渡人,他不叫我摆,所以打起来,他邀人把我的伙计都打伤了。”知县一听说:“你这两个东西都混帐,万缘桥系官道,准许你们在这里讹人生事?每人罚你们五百吊钱,交出来,好公修万缘桥。下去具结完了案,不然我要重办你们。”

这两个人没办法,每人交了五百吊钱,知县派人去问地方官:“这座万缘桥,可以修补修补行不行?”地方官回答说:“回禀老爷,这座万缘桥自从宋朝建立以来,工程浩大,独立很难完成,修理起来非常不容易。”知县一听,立刻坐轿,带人来到万缘桥查看,发现桥边的两岸砖石都消失了,还有新挖的痕迹。知县问地方官:“这桥上的砖石都去哪了?”地方官说:“下级不知道是被谁偷走了?”知县回到衙门,立刻派人四处去调查,“看谁家有万缘桥的石头大砖,前来禀报我知道,我必要重重处罚他。”

官人领着堂谕出去调查,发现海潮寺的后墙是用桥上的砖石修建的。官人看明白了,立刻回禀知县,知县立刻发出命令;把海潮寺的和尚抓起来。海潮寺的方丈名叫广慧,他有两个徒弟,叫智清、智静。官人来到广慧庙中,就把师徒三人锁在门外。老爷一开堂,吩咐把僧人带上来,广慧和智清、智静上堂,各自报名磕头。知县说:“你们既然是出家人,就应该遵守公法,无缘无故把万缘桥的砖石偷去卖钱修墙,你们是愿意被打还是愿意受罚?愿意被打,我把你们的庙收为官产,还要重重处罚你们。愿意受罚,你们给我化缘,化一万银子来修万缘桥。”广慧说:“僧人愿意受罚化缘。”知县说:“你们愿意受罚就好。”立刻派了四个官人,押着广慧、智清、智静,每人背五块砖头游街,还让他们手打铜锣,嘴里说:“尊敬的各位请听我说,手打铜锣来化缘,施主若问原因,只因偷了万缘桥的砖。”

四个官人押着他们,如果不说话就打。天天出去,背着这五块砖,谁见了都不施舍,都说:“有钱也不给偷砖的和尚。”师徒三人,这种罪实在受不下去。广慧说:“智清、智静,你们两个去灵隐寺找你师叔去吧,他在那里监寺。他庙里有一位活佛济颠,你们去求求活佛济颠慈悲慈悲,求他给我们化缘。他老人家的名头很大,化两万都化得出来。”这样才在官人手里化到了两个钱,在老爷面前递上了病假申请,说和尚都病了,老爷准了病假,智清、智静赶往灵隐寺。一见到广亮,智清说:“师叔,糟了,出了天大的祸事。”

广亮一问,智清就把偷砖现在怎么化缘受罪的事情一说,又说:“我师父让我来找师叔,你给求求活佛济颠,帮我们化化缘。他老人家的名头很大,一定能化得出来。”广亮说:“他有点奇特的能力,临安城的官绅富户,从宰相到平民,没有不敬服他的,他给人家治的病就很多。无奈他多日没回庙了,他可能在这些酒饭馆里,或者就在临安城的富户家里住着。”就赶紧派人去找,所有济公常去的酒饭馆,都找遍了,都没找到。今天找了第五天,忽然济公回来了,广亮这才摆酒款待,要求罗汉爷化缘。后面的情况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五回-注解

书信:古代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通常由纸或帛制成,上面书写文字,通过邮递或专人传递。

娘舅:指母亲的兄弟,即舅舅。

灵隐:指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

广亮:人名,此处可能指灵隐寺的监寺广亮。

圣僧:对高僧的一种尊称,意为圣洁的僧人。

王安士:人名,此处可能指王安士,收信人。

李修缘:人名,此处可能指李修缘,写信人。

笔迹:书写文字的痕迹,特指某人的书写风格。

设坛:在特定地点设立祭坛,用于祭祀或宗教仪式。

老道:对道士的一种称呼,此处可能指一位道士。

仙翁:对年长道士或仙人的一种尊称。

弟子:对师傅的称呼,也指徒弟。

和尚:对僧人的称呼。

道义相投:指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道德观念和信仰。

九松山松泉寺:位于九松山的一座寺庙,具体位置不详。

长眉罗汉:佛教中的一种罗汉形象,以长眉为特征。

罗空长老:僧人名,长眉罗汉的弟子。

韦驮:佛教护法神之一,以降魔为职责。

降魔宝杵:韦驮所持的法器,用于降魔。

灵空长老:僧人名,管理天下精妖的长老。

道门:道教门派或道教的领域。

紫霞真人:道教中的一种称号,指有仙道之人。

李涵龄:人名,紫霞真人的名字。

简帖:简短的信件或便条。

悟禅:人名,和尚的徒弟。

验法:检验法术或法力。

灵光:佛教用语,指人的智慧之光。

石杭县: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万缘桥:万缘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根据上下文,这座桥自宋室(南宋)建立以来就有,说明其历史悠久,工程浩大。在古代,桥梁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地方文化的象征。

讹人:敲诈勒索行人。

百缘桥:地名,与万缘桥类似,也因坍塌而影响交通。

知县: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县的行政和司法事务。

具结:在诉讼中,当事人或证人签署的保证书,表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宋室鼎立:指南宋政权建立,鼎立意为政权稳固,国家强盛。在这里用来强调万缘桥的历史悠久。

坐轿:古代官员出行时乘坐的一种交通工具,轿子通常由人抬着,象征着官员的尊贵。

访查:调查,查访。

签票:古代官员发布的命令或通知,相当于现代的文书。

入官:将财产或土地等归入官府名下。

化缘:佛教用语,指僧人四处求取布施。

游街:古代惩罚犯人的方式之一,让犯人在街上行走,以示羞辱。

活佛:藏传佛教中,被认为具有特殊神通和地位的僧人。

济颠:济公,是民间传说中的僧人,以智慧、幽默和慈悲著称。

名头高大:指声望很高,受人尊敬。

罗汉爷:对佛教罗汉的尊称,表示对其修行成就的敬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五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发生在古代中国的故事,通过知县与海潮寺僧人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法律制度和宗教信仰的复杂性。

首先,故事开篇通过‘这两个人无法,每人交五百吊钱’这一细节,揭示了当时社会中贫富差距的严重性。贫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官府缴纳重税,而官府则视民如草芥,不顾民生疾苦。

‘知县把地方传来一问:“这座万缘桥,可以修补修补行不行?”’这一问,既体现了知县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也暗示了万缘桥的重要性。万缘桥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修补它也成为了知县的责任。

‘地方说:“回老爷,这座万缘桥自宋室鼎立以来,这桥工程浩大,独立难成,甚不易修。”’这一段对话,不仅说明了万缘桥的历史悠久和修复难度,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知县一听,立刻坐轿,带人来到万缘桥一验’这一行为,体现了知县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同时也展示了古代官员的务实作风。

‘官人领堂谕出来一访,见海潮寺的后墙,有桥上砖石修的’这一情节,揭示了盗窃万缘桥砖石的真相,同时也暴露了海潮寺僧人的贪婪。

‘广慧说:“僧人愿意认罚化缘。”’这一段对话,展现了广慧的智慧和谦卑,他愿意承担后果,为修复万缘桥付出代价。

‘四个官人押着,不说就打。天天出去,这五块砖背着,谁瞧见谁也不施舍,都说:“有钱也不给贼和尚。”’这一段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犯人的歧视和冷漠,同时也表现了僧人师徒的坚韧和毅力。

‘广慧说:“智清、智静,你两个人到灵隐寺去找你师叔去罢,他在那庙里监寺。他那庙里有一位活佛济颠,叫你师叔求求活佛济颠慈悲慈悲,求给咱们化缘。”’这一段对话,展示了广慧对活佛济颠的信任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教信仰的依赖。

‘广亮说:“他可有点奇巧古怪的能为,这临安城绅董富户,上至宰相下至庶人,没有不敬服他的,他给人家治的病就多了。”’这一段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活佛济颠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他神奇的法力。

‘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这一句,既留下了悬念,也预示了故事的发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五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84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