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三回-原文
话说老仙翁吩咐“有请济公!”
老仙翁心中思想:“我见济颠看看是何许人也?要是大路金仙,头上有白气。要是西方的罗汉,头上有金光、佛光、灵光。他要是妖精,必有黑气。要是凡夫俗子,我也看得出来。”
正在思想之际,见和尚自外面进来,老仙翁一看,乃是凡夫俗子,心里说:“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是闻名。褚道缘张道陵太也无能,受他的挫辱,真正可笑。”
老妖狐一看,也是这样想,凭他一个凡夫俗子,我徒弟会不敢惹他?和尚来到鹤轩一看,这院子是东跨院,北房五间,明三暗五。
北上房鹤轩帘栊高卷,靠北墙一张条桌,上面摆着许多的经卷,老子道德五千言。
正当中挂着乾坤奥妙大葫芦,头前一张八仙桌,两边有椅子,上首椅子上坐着一个道姑,约有四十来往的年岁,白净面皮,很透着年少的样子,长的甚为美貌,头戴青布道冠,身穿蓝布道袍,青护领相衬,白袜云鞋。
下首椅子上坐着老仙翁,和尚一看,说:“你们公母俩好呀?”
玉面老妖狐一听臊的面一红,老仙翁一听,“呵”了一声,说:“来者是灵隐寺济公?”
和尚说:“岂敢!仙翁,我叫道济。”
仙翁说:“道济。”
和尚说:“哟,好说,太悦。”
老仙翁说:“颠僧。”
和尚说:“毛道。”
老仙翁说:“颠僧真乃大胆。”
和尚说:“胆子小,还不敢来呢!”
老妖狐说:“我打算怎样个济颠和尚呢?原来是一个丐僧。你瞧你这件破僧衣,实在难堪。”
和尚微然一笑,说:“是人莫笑我这件破憎衣,我这件憎衣甚出奇。
三万六千窟窿眼,六十四块补钉嵌。
打开遮天能盖地,认上袖袂一僧衣。
冬暖夏凉春温热,秋令时节虫远离。
有人要问价多少,万两黄金不与衣。”
老仙翁一听,哈哈大笑说:“你知道你的僧衣有好处,你可知道我这身上穿的纳头?我常说:
这衲头,不中看,不是纱来不说缎。
冬天穿上暖如绵,夏天穿上如凉扇。
不拆洗,不替换;也不染,也不练,不用红花,不用靛。
线脚八万四千行,补钉六百七十片。
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中间星斗朗朗明,外边世界无边岸。
也曾穿至广寒宫,也曾穿赴蟠桃宴。
休笑这件衲头衣,飞腾直上灵霄殿。”
和尚一听说:“好好好!你把我徒弟拿来叫我来怎么样呢?”
老仙翁说:“和尚,你可知世事如棋局,不着者便是高手,一身似瓦瓮,打破了才见真空。”
和尚说:“你可知道一枝竹杖担风月,担起亦要歇肩,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也须放手。”
老仙翁说:“好,既然如是,咱们两个人,今天就分个强存弱死,真在假亡。”
和尚说:“你先把我徒弟放开,有什么话咱们再讲。”
老仙翁说:“可以。”立刻先把小悟禅放下来。
悟禅一晃脑袋,说:“师父,你瞧咱们爷们,准没含糊,吊了我这几天,我准哼哈没有?”
济公说:“好,这才是我的徒弟。”
老仙翁说:“颠僧,咱们到院中来较量较量。”
和尚说:“毛道你出来。”
老仙翁刚要动手,玉面长寿仙姑说:“仙翁暂且息怒,谅此无名小辈,何必仙翁跟他动手?割鸡焉用牛刀,待我拿他吧。”
说着话,那老妖狐拉出宝剑,照定和尚劈头剁来。
和尚一闪身,嗞溜躲开,伸手一把没摸住,老妖狐臊的面红耳赤。
说:“好颠僧,胆子真不小,仙姑今天非得将你拿住不可。”
和尚说:“哪是胆子不小?旗杆上缚鸡翎。”
老妖狐一剑跟着一剑,和尚真快,嗞溜溜直跑,左一把,右一把,老妖狐真急了,说:“颠僧真正找死,我叫你知道我的利害,待仙姑用宝取你。”
说话中间,掏出一根捆仙绳,长够九寸九,按三寸三分为三才,又名叫子母阴魂绳。
这绳子炼的时候,先得害一个怀男胎的妇人,把妇人开了膛,用子母血把这根绳子染了,有符咒推着,借天地正气,日月精华,炼七七四十九日。
这绳子扔起来,能长能短,无论什么妖精,捆上就现原形,连大路金仙捆上都得去五百年道行。
今天老妖狐把这根绳子祭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说声“敕令”,眼瞧这根绳金光绕缭,直奔和尚。
和尚就嚷:“了不得了,快救人呀!”
话音未了,这根绳早已把和尚捆上,和尚翻身栽倒。
仙姑徽然一笑,说:“我打算济颠有多大法力?原来是个无能之辈,我也不杀你,尔等去把他搭着,扔到后面山涧里去罢。
老仙翁,你看我略施小术,就把他拿住。”
老仙翁一看,哈哈大笑,说:“这点小法术,他就不行了,尔等把他捺到后山去罢。”
此时雷鸣、陈亮、孙道全都在后面,小悟禅在旁,瞧着师父被人家捆上,有心过去罢,又不是这两个人的对手,虽然不敢过去,口中不干不净的还是直骂。
玉面长寿仙姑一听,气往上撞,说:“要不然,我倒不杀济颠和尚,冲着你,我把他杀了。”
说罢,就要举宝剑杀。
老仙翁赶紧就拦,说:“仙姑且慢动手,我这庙中是清静之地,要把他杀了,岂不把我这院子脏了?”
正说着话,只见由外面“踢踏踢踏”和尚来了,老仙翁老妖狐一瞧愣了,再一看捆的不是和尚,是老仙翁的二徒弟小道童。
老仙翁把徒弟放开一瞧,捆的都没气了。
老仙翁气的须眉皆张,先把徒弟救了,给了一块药吃。
老妖狐说:“好颠僧,你真气死我也。”
和尚说:“我气死你,你就死罢。”
老妖狐立刻伸手,又掏出一种宝贝来,口中念念有词,
和尚一看,由半悬空来了许多毒蛇怪蟒,兔鹿狐獾,这个就要咬和尚,那个就要盘和尚。
和尚哈哈一笑,用手一指,口念“唵嘛呢叭咪吽!唵,敕令赫!”
立刻一道黄光,这些东西全都化为纸的,这本是障眼法。
老妖狐一见,说:“好颠僧,胆敢破我的法宝?真是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今天你休怨仙姑狠毒,这是你自找其祸。”
说罢,口中念念有词,一抖手,只听“呱啦”一声,一道火光,
原来是一块石头,泰山压顶,照和尚砸下来。
他这块石头名叫雷火石,最利害无比,勿论什么精灵,打上就也死。
岛洞金仙,要被石子打上,得打去白光。
今天济公一看,说:“呦,好东西。”用手一指,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唵,敕令赫!”
这块石头一道黄光,复就归原,被和尚一扬手接了去。
老妖狐见和尚连破他三宗法宝,不能取胜,自己臊的满面通红。
老仙翁说:“仙姑,你不便跟他为仇做对,待我来拿他。”
摆宝剑照和尚就剁,和尚嗞溜一闪身,一把没摸着,
老仙翁就把八仙剑的门路施展开了,真是:
拐李先生剑法高,洞宾架势甚英豪,
钟离背剑清风客,果老湛卢削凤毛。
国舅走动神鬼惧,彩和四面放光毫。
仙姑摆下八仙阵,湘子追魂命难逃。
老仙翁这个八仙剑施展开了,和尚围着乱绕,
老仙翁的剑又砍不到和尚的身上,老道真急了,
此时陈亮、雷鸣、孙道全、夜行鬼小昆仑郭顺,都得了信,来到前面一看,
郭顺说:“这怎么办?僧道都是我师父,打起来了。”
依着孙道全打算,众人过去给老道跪着,给讲合。
见老仙翁那个气大了,动着手,老道说:“颠僧,就凭你这么个凡夫俗子,也敢这样个猖狂?
你叫我三声祖师爷,我饶你不死。”
和尚说:“毛道,你叫我三声祖宗大和尚老爷,我也叫你不活。”
老道一听,气往上撞,立刻口中一念咒,就地起了一阵狂风,
真是:
好大风,好大风,声如牛吼个人惊。
损林木如同劈砍,遮日光杀气腾空。
天昏离,宇宙封;滚滚尘沙来的凶。
从古也闻风古怪,不似今朝古怪风。
一阵狂风大作,和尚众人一看,又一宗岔事惊人,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三回-译文
玉面狐上清宫访道,济禅师天台山会仙。
话说老仙翁吩咐‘有请济公!’老仙翁心中想:‘我见济颠看看是何许人也?要是大路金仙,头上有白气。要是西方的罗汉,头上有金光、佛光、灵光。他要是妖精,必有黑气。要是凡夫俗子,我也看得出来。’正在想的时候,见和尚从外面进来,老仙翁一看,乃是凡夫俗子,心里说:‘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是闻名。褚道缘张道陵太也无能,受他的挫辱,真正可笑。’
老妖狐一看,也是这样想,凭他一个凡夫俗子,我徒弟会不敢惹他?和尚来到鹤轩一看,这院子是东跨院,北房五间,明三暗五。北上房鹤轩帘栊高卷,靠北墙一张条桌,上面摆着许多的经卷,老子道德五千言。正当中挂着乾坤奥妙大葫芦,头前一张八仙桌,两边有椅子,上首椅子上坐着一个道姑,约有四十来岁的年纪,白净面皮,很透着年轻的样子,长得非常美貌,头戴青布道冠,身穿蓝布道袍,青护领相衬,白袜云鞋,下首椅子上坐着老仙翁,和尚一看,说:‘你们公母俩好呀?’
玉面老妖狐一听臊的面一红,老仙翁一听,‘呵’了一声,说:‘来者是灵隐寺济公?’和尚说:‘岂敢!仙翁,我叫道济。’仙翁说:‘道济。’和尚说:‘哟,好说,太悦。’老仙翁说:‘颠僧。’和尚说:‘毛道。’老仙翁说:‘颠僧真乃大胆。’和尚说:‘胆子小,还不敢来呢!’老妖狐说:‘我打算怎样个济颠和尚呢?原来是一个丐僧。你瞧你这件破僧衣,实在难堪。’和尚微微一笑,说:‘是人莫笑我这件破僧衣,我这件僧衣甚出奇。三万六千窟窿眼,六十四块补钉嵌。
打开遮天能盖地,认上袖袂一僧衣。冬暖夏凉春温热,秋令时节虫远离。有人要问价多少,万两黄金不与衣。’
老仙翁一听,哈哈大笑说:‘你知道你的僧衣有好处,你可知道我这身上穿的纳头?我常说:这衲头,不中看,不是纱来不说缎。冬天穿上暖如绵,夏天穿上如凉扇。不拆洗,不替换;也不染,也不练,不用红花,不用靛。线脚八万四千行,补钉六百七十片。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中间星斗朗朗明,外边世界无边岸。也曾穿至广寒宫,也曾穿赴蟠桃宴。休笑这件衲头衣,飞腾直上灵霄殿。’
和尚一听说:‘好好好!你把我徒弟拿来叫我来怎么样呢?’老仙翁说:‘和尚,你可知世事如棋局,不着者便是高手,一身似瓦瓮,打破了才见真空。’
和尚说:‘你可知道一枝竹杖担风月,担起亦要歇肩,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也须放手。’老仙翁说:‘好,既然如是,咱们两个人,今天就分个强存弱死,真在假亡。’和尚说:‘你先把我徒弟放开,有什么话咱们再讲。’
老仙翁说:‘可以。’立刻先把小悟禅放下来。悟禅一晃脑袋,说:‘师父,你瞧咱们爷们,准没含糊,吊了我这几天,我准哼哈没有?’济公说:‘好,这才是我的徒弟。’老仙翁说:‘颠僧,咱们到院中来较量较量。’和尚说:‘毛道你出来。’老仙翁刚要动手,玉面长寿仙姑说:‘仙翁暂且息怒,谅此无名小辈,何必仙翁跟他动手?割鸡焉用牛刀,待我拿他吧。’说着话,那老妖狐拉出宝剑,照定和尚劈头剁来。和尚一闪身,嗞溜躲开,伸手一把没摸住,老妖狐臊的面红耳赤。说:‘好颠僧,胆子真不小,仙姑今天非得将你拿住不可。’和尚说:‘哪是胆子不小?旗杆上缚鸡翎。’
老妖狐一剑跟着一剑,和尚真快,嗞溜溜直跑,左一把,右一把,老妖狐真急了,说:‘颠僧真正找死,我叫你知道我的利害,待仙姑用宝取你。’说话中间,掏出一根捆仙绳,长够九寸九,按三寸三分为三才,又名叫子母阴魂绳。这绳子炼的时候,先得害一个怀男胎的妇人,把妇人开了膛,用子母血把这根绳子染了,有符咒推着,借天地正气,日月精华,炼七七四十九日。这绳子扔起来,能长能短,无论什么妖精,捆上就现原形,连大路金仙捆上都得去五百年道行。今天老妖狐把这根绳子祭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说声‘敕令’,眼瞧这根绳金光缭缭,直奔和尚。和尚就嚷:‘了不得了,快救人呀!’话音未了,这根绳早已把和尚捆上,和尚翻身栽倒。仙姑微微一笑,说:‘我打算济颠有多大法力?原来是个无能之辈,我也不杀你,尔等去把他搭着,扔到后面山涧里去罢。老仙翁,你看我略施小术,就把他拿住。’老仙翁一看,哈哈大笑,说:‘这点小法术,他就不行了,尔等把他捺到后山去罢。’
此时雷鸣、陈亮、孙道全都在后面,小悟禅在旁,瞧着师父被人家捆上,有心过去罢,又不是这两个人的对手,虽然不敢过去,口中不干不净的还是直骂。玉面长寿仙姑一听,气往上撞,说:‘要不然,我倒不杀济颠和尚,冲着你,我把他杀了。’说罢,就要举宝剑杀。老仙翁赶紧就拦,说:‘仙姑且慢动手,我这庙中是清静之地,要把他杀了,岂不把我这院子脏了?’正说着话,只见由外面‘踢踏踢踏’和尚来了,老仙翁老妖狐一瞧愣了,再一看捆的不是和尚,是老仙翁的二徒弟小道童。
老仙翁放开徒弟一看,发现他被绑得快没气了。老仙翁气得胡须都竖起来了,立刻先救了徒弟,给他吃了块药。老妖狐说:‘好颠僧,你真把我气死了。’和尚说:‘我气死你,你就去死吧。’老妖狐立刻伸手,又拿出一种宝贝,嘴里念念有词,和尚一看,半空中来了很多毒蛇、怪蟒、兔子、狐狸、獾子,有的要咬和尚,有的要缠住和尚。和尚哈哈一笑,用手一指,嘴里念着‘唵嘛呢叭咪吽!唵,敕令赫!’立刻一道黄光,这些东西全都变成了纸片,这本来是障眼法。老妖狐一见,说:‘好颠僧,你竟敢破我的法宝?真是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今天你休怨仙姑狠毒,这是你自找的祸端。’
说完,嘴里念念有词,一抖手,只听‘呱啦’一声,一道火光,原来是一块石头,泰山压顶般朝和尚砸下来。这块石头名叫雷火石,极其厉害,无论什么妖精,被击中就会死。岛洞金仙,要是被石头击中,也会被打得发出白光。今天济公一看,说:‘呦,好东西。’用手一指,嘴里念着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唵,敕令赫!’这块石头发出一道黄光,又恢复了原状,被和尚一扬手接了过去。老妖狐见和尚连续破了他三次法宝,无法取胜,自己羞得满脸通红。老仙翁说:‘仙姑,你不必跟他为敌,让我来收拾他。’说着摆出宝剑,朝和尚砍去,和尚灵活地一闪身,剑没砍着,老仙翁便使出了八仙剑的招式,真是:
拐李先生剑法高,洞宾架势甚英豪,钟离背剑清风客,果老湛卢削凤毛。国舅走动神鬼惧,彩和四面放光毫。仙姑摆下八仙阵,湘子追魂命难逃。
老仙翁施展八仙剑法,和尚在他周围乱转,老仙翁的剑却砍不到和尚身上,老道急了。这时陈亮、雷鸣、孙道全、夜行鬼小昆仑郭顺都得到了消息,来到前面一看,郭顺说:‘怎么办?僧道都是我的师父,他们打起来了。’孙道全打算让众人过去给老道跪下,讲和。但见老仙翁气得大怒,正在动手,老道说:‘颠僧,就凭你这么个凡夫俗子,也敢这样猖狂?你叫我三声祖师爷,我饶你不死。’和尚说:‘毛道,你叫我三声祖宗大和尚老爷,我也叫你不活。’老道一听,气得直跳,立刻念动咒语,刮起一阵狂风,真是:
好大风,好大风,声如牛吼令人惊。损林木如同劈砍,遮日光杀气腾空。天昏地暗,宇宙封锁;滚滚尘沙来得凶猛。自古闻风古怪,不似今朝古怪风。
一阵狂风大作,和尚和众人一看,又有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三回-注解
玉面狐:指外表美丽的狐狸精,常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出现,代表妖艳的女性角色。
上清宫:道教的重要宫观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青城山,是道教圣地。
访道:指寻求道家教义、修行的方法或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
济禅师:指济公,是宋代著名的禅宗高僧,以机智、幽默、不拘小节著称。
天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是道教名山之一,历史上曾是道教修行圣地。
会仙:指聚集仙家、修炼成仙。
大路金仙:道教用语,指已经达到极高境界、有神通、可以自由来去的人。
白气:在古代文化中,指仙人或高僧身上的祥瑞之光。
金光、佛光、灵光:均指佛或仙人身上的光芒,象征其非凡的境界和神通。
妖精:指非人间的生物,常带有邪恶性质,与道教、佛教中的妖魔相关。
黑气:在古代文化中,指邪恶或不好的气息,常与妖精联系。
凡夫俗子:指普通的人,没有修行或特殊能力。
褚道缘、张道陵:分别指中国古代的道教创始人之一张道陵和道教历史上的其他人物褚道缘。
鹤轩:指有鹤居住的轩榭,常用来指代清雅的地方。
乾坤奥妙大葫芦:指含有深奥道理的象征物,常出现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
道冠、道袍:指道士所穿的帽子和长袍,是道士的典型服饰。
青布、蓝布:指道士所用的布料,常代表道教的朴素和清静。
衲头:指僧侣所穿的粗布衣服,是佛教僧侣的典型服饰。
灵隐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著名的佛教寺院。
丐僧:指以乞讨为生的僧侣,常用来形容贫穷的僧人。
遮天、盖地:形容非常广阔或强大。
袖袂:指僧衣的袖子。
空拳:指双手空空,没有携带任何物品,常用来比喻没有依靠或手段。
世事如棋局: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如同棋局一般,变化莫测。
不着者:指在棋局中不落子的人,比喻超脱世俗的人。
瓦瓮:指粗陋的陶罐,比喻贫贱或不起眼的事物。
真空:指佛教中的理想境界,无欲无求,心如止水。
竹杖:指竹制的拐杖,常用来象征行走江湖或修行。
风月:指美好的时光或景色,也比喻男女情爱。
空拳握古今:比喻能够掌握过去和未来的能力。
灵霄殿:指天宫中的宫殿,是道教中的天庭所在。
捆仙绳:指能够束缚仙人的绳索,是道教法术中的一种。
子母阴魂绳:指一种特殊的绳索,具有特殊的法力。
怀男胎的妇人:指怀孕的妇女,常用于古代法术的炼制过程。
子母血:指母亲和胎儿之间的血液,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天地正气、日月精华:指自然界中的纯净之气和精华,常用于道教修炼。
广寒宫、蟠桃宴:分别指月宫和天宫中的宴会,常用于比喻仙境。
雷鸣、陈亮、孙道全:指可能出现的其他角色,可能是与故事相关的道教人物。
小悟禅:指济公的徒弟,可能具有特殊的修行或能力。
清静之地:指清净无扰的地方,常用于指代修行之地或理想的环境。
老仙翁:指修炼有成的仙人,老仙翁在此可能指一位德高望重的仙界长者。
徒弟:指老仙翁的弟子,通常是修行者或学习者。
须眉皆张:形容非常愤怒,须和眉都因愤怒而张开。
药:指仙药,具有神奇疗效的药物。
老妖狐:指修炼成精的狐狸,通常在神话传说中是狡猾和邪恶的象征。
颠僧:指行为古怪、言语不凡的和尚,可能指济公这样的传奇人物。
宝贝:指具有特殊功效的法宝或宝物。
毒蛇怪蟒,兔鹿狐獾:指各种有毒的蛇类和野兽,常用于描述危险或难以对付的敌人。
唵嘛呢叭咪吽!唵,敕令赫!:这是佛教中六字真言的一部分,具有强大的法力。
障眼法:指迷惑对方的手段,使人看不清真相。
雷火石: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石头,通常用于神话传说中。
精灵:指各种有生命的生物,如妖精、鬼怪等。
白光:指强大的法力或光芒,常用于描述仙人的能力。
济公:指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和尚,以行为奇特、智慧高超著称。
八仙剑:指八仙中的李铁拐使用的剑,具有神奇的力量。
拐李先生:指李铁拐,八仙之一,以剑法高强著称。
洞宾:指吕洞宾,八仙之一,以架势英豪著称。
钟离:指钟离权,八仙之一,以背剑清风著称。
果老:指张果老,八仙之一,以湛卢剑削凤毛著称。
国舅:指汉钟离,八仙之一,以走动神鬼惧著称。
彩和:指蓝采和,八仙之一,以四面放光毫著称。
仙姑:指女仙,可能指老妖狐。
岔事:指突然发生的事情,常用于小说中引出悬念。
下回分解:指小说或故事中的一种叙述方式,表示故事将在下一回继续讲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五十三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场僧道之间的激烈斗争,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宗教的神秘色彩。
‘老仙翁把徒弟放开一瞧,捆的都没气了。’这句话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老仙翁对徒弟的关切和愤怒,同时也展现了师徒之间深厚的情感。
‘老妖狐说:“好颠僧,你真气死我也。”’这里的老妖狐以人设的形象出现,与和尚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戏剧性,同时也揭示了妖狐的狡猾和和尚的机智。
‘和尚哈哈一笑,用手一指,口念“唵嘛呢叭咪吽!唵,敕令赫!”’这段描述了和尚运用佛法的神奇力量,以黄光化解了妖狐的法宝,体现了佛教在民间传说中的神秘力量。
‘老仙翁这个八仙剑施展开了,和尚围着乱绕,老仙翁的剑又砍不到和尚的身上,老道真急了。’这里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老仙翁和和尚之间的剑术对决,体现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彩。
‘老道说:“颠僧,就凭你这么个凡夫俗子,也敢这样个猖狂?你叫我三声祖师爷,我饶你不死。”’这段对话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豪迈和江湖气息,同时也揭示了老道的傲慢和和尚的坚韧。
‘和尚说:“毛道,你叫我三声祖宗大和尚老爷,我也叫你不活。”’这里和尚的回答既幽默又强硬,展现了他的个性。
‘一阵狂风大作,和尚众人一看,又一宗岔事惊人,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这句话以悬念的方式结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古代小说的叙事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