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四回-原文
奉父谕主仆离故土 表兄弟对面不相识
话说李福捡了一个妇人的人头,正被官人看见,将王全、李福锁上。
书中交代,原本萧山县出了一件无头案。西门外梁官屯,有一个卖肉的名叫刘喜,家中夫妇两口度日,刘喜在东关乡卖肉。
这天七月十五,天已日色西斜,刘喜到东关外乡村去要帐,走在萧山县衙门门口,碰见衙门的官人刘三。这个人最爱玩笑,外号叫笑话刘三。
刘三就问刘喜上哪去,刘喜说:“我上东关外乡村要帐去。”
刘三说:“天不早了,你今天还回来的么?”
刘喜说:“我就住在东关外乡村之中,明天回来。”
刘三是爱说玩笑,说:“刘喜你今天不回去,我晚上到你家里,跟你媳妇睡去。”
刘喜说:“你敢去,我媳妇把你骂出来。”
刘三说:“她敢骂我,我把她宰了。”
说完了话,刘喜就走了。
次日刘喜一回家,他妻子被人杀了,人头踪迹不见。
刘喜到萧山县一喊冤,就把刘三告下来,说刘三因奸不允,把他妻子杀了。
老爷是清官,姓张名甲三,是两榜出身,立刻一升堂,把刘三带上来,一问刘喜,刘喜就把昨天刘三所说的话一回,“今天我妻子果被他杀了。”
老爷一问:“刘三,为什么杀刘喜之妻?”
刘三吓了一惊,就回禀老爷:“昨天我是跟刘喜说玩笑,他妻子被谁所杀,下役实不知道。昨天我在衙门上班,看守差事,一夜并没出衙门。”
老爷不信,一问众官人,大家递保状,保刘三实系一夜没出去。
老爷这才派两个班头王雄、李豹三天限,出去拿凶手,拿着有重赏,拿不着重责不贷。
王雄、李豹领谕,带领手下伙计出来办案。
三天踪影皆无,限满一见老爷,老爷把官人每人打了四十板,又给三天限。
又过了三天,没拿着,老爷又打,一连打了三回。
今天是十二天,要拿不着又得挨打。
王雄、李豹带领众伙计出门,刚走到大柳林,见李福正打开包裹看,众官人一瞧是少妇的人头,鲜血淋漓。
大众说:“这可活该,今天不能挨打了。”
过来就把王全、李福锁上,一直够奔衙门。
来到班房,王雄进去一回老爷,立刻升堂,把王全、李福带上去。
老爷一看,就知道其中有缘故。
做官的人,讲究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看王全是懦弱书生,李福是个老人家,老爷就问:“下面两个人姓什么?“
王全说:“老父台在上,生员王全有礼。”
李福说;“大老爷在上,小人李福磕头。”
老爷问道:“王全你是哪里人氏?”
王全说:“生员是台州府天台县永宁村人氏,奉父命带着家人李福,出来寻找我表弟。”
老爷说:“王全你既是天台县人,为何来到我这地面,在梁官屯杀死卖肉刘喜之妻?”
王全说:“回老父台,生员并未杀人,一概不知。”
老爷说:“你没杀人,怎么人头在你手里?”
王全说:“实是我这家人李福,在苇塘里出恭捡的,求老父台格外施恩。”
老爷把惊堂木一拍,说:“满嘴胡说,大概抄手问事万不肯应。
来,看夹棍伺候。”
老爷这也是一半威吓,手下官人答应,刚要取夹棍,忽然大堂面前一阵旋风,刮的对面不见人。
这阵风过去,老爷看公案桌上有一张字,上写的是:
堂神显圣法无边,你幸今朝遇巧缘。
二人并非真凶犯,速拿凶手把案完。
老爷一看,“呵”了一声,半晌无语,这才吩咐把王全、李福带下去,看押起来,不准难为了他二人,该吃给吃,该喝给他们喝。
手下官人答应,老爷立刻退了堂。
来到书房,手下人预备晚饭,老爷吃完了晚饭,书房喝茶,坐在灯下,心中辗转这案。
见王全是一个念书的人,李福是个诚实的样子,断不能做这样恶事,忽然大堂起一阵怪风,也不知哪里来的字柬,越想越怪,自己踌躇着,不觉两手伏几而卧。
刚一闭眼,见外面进来一个穷和尚,短头发有二寸余长,一脸油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绒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穿两只草鞋。
老爷问道:“什么人?”
和尚说:“我。”
老爷说:“你是谁?”
和尚说:
我本灵隐醉济颠,应为白水过萧山。
老爷要断无头案,须谢贫僧酒一坛。
老爷一听,说:“酒倒有,你可知道凶手是谁?”
和尚拨头就走,老爷说:“回来。”
和尚并不回头,老爷一急,又嚷:“回来。”
睡梦之际,嚷出口来,正赶上两个家人张福、张禄在旁边站着伺候。
见老爷睡着了,张福低声跟张禄说:“昨天我跟他们掷骰子,输了好几吊,老爷睡了,哥哥你在这里伺候,我再去跟他们耍耍。”
张禄说:“你快去快来。”
张福点头,刚要往外走,老爷做梦说:“回来。”
老爷说的是叫和尚回来,张禄吓着了,只当是他耍掷骰子去被老爷听见了,叫他回来呢,说:“小人没走。”
老爷醒了,梦中的事记得清清楚楚。
立刻吩咐张禄把笔砚拿来,张禄答应,拿过纸笔墨砚,老爷就把梦中和尚说的这四句话写出来。
老爷拿着瞧这四句,心中纳闷,瞧来瞧去,往桌上一靠,又睡着了。
只见和尚由外面踢踏踢踏又来了,老爷就问:“和尚,方才你说的话我不明白。
我且问你,你可知道杀人的凶手是谁?你告诉我,我必谢你一坛酒。”
和尚说:“老爷要问,我是西湖灵隐济颠。
因到白水,路过萧山。
王全、李福,不白之冤。
杀人凶手,现在西关。
与原告同类,非同等闲。
追究刘喜,此案可完。
和尚说完了话,回头就走。
老爷说:“你说的我还不明白,你回来。”
和尚又走了。
老爷一惊醒了,当时拿笔把这十三句话又写出来。
老爷听外面天交二鼓,自己一想,这梦实实怪的很,未免一阵发愣,坐够多时,不知不觉又把眼睛闭上了。
渺渺茫茫,迷迷离离,刚才一沉,瞧见那穷和尚又来了。
老爷一看,问:“和尚,到底杀人凶手是谁?你要说明白。”
和尚微然一笑,说:“老爷当真要问凶手?是绒绦两截,大石难携。未雨先行,持刀见血。”
和尚说完了话,竟自去了。
老爷一睁二目,原来还是一梦。
只听外面天交三鼓,知县又把这四句话写出来,知县张甲三,本是两榜出身,满腹经纶,怀揣锦绣,一想这四句话是偈语。
绒绦两截必是断,大石难携即是山,未雨先行,风乃雨之头定是风,持刀见血乃是杀,凑成四字,即“断山风杀”。
知县一想:“必是音同字不同,凶手必是段山峰。”
自己思索了半天,已然夜深人静,这才安歇睡觉。
次日早晨起来,净面吃茶,立刻传壮皂快三班升堂。
老爷向众人问道:“本地人可有叫段山峰的?你等谁知道?”
旁边过来一个书办先生说:“回禀老爷,本县有一个宰猪的屠户,叫段山峰。”
知县一听,“立刻派王雄、李豹给我急拘锁拿段山峰。”
王雄、李豹一听,吓得颜色更变,立刻给老爷磕头说:“回禀老爷恩典,段山峰下役实在拿不了。”
老爷说:“怎么?”
王雄、李豹说:“回老爷,段山峰有断凳截石之能,大块石头一掌能击石如粉,勿论什么结实板凳,坐着一使劲,板凳就两截。
段山峰能为出众,本领高强,下役实在拿不了,求老爷恩典。”
知县一听,气往上冲,一拍惊堂木说:“做官者究情问理,办案者设法拿贼,我派你们办,就得给我办。”
王雄、李豹还只是磕头,再一看,老爷退了堂,转过屏风,归后宅去了。
王雄、李豹这才来到班房,王雄说:“这怎么好?慢说你我两人,就是二十人也拿不了段山峰。”
李豹忽然想起一个人来,要捉拿段山峰不费吹灰之力。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四回-译文
奉父之命,主仆二人离开故乡,表兄弟见面却不相识。
李福捡到了一个妇人的头颅,正好被官人看见,于是王全和李福被锁了起来。
书中提到,萧山县发生了一起无头案。在西门外梁官屯,有一个卖肉的叫刘喜,他和妻子一起生活,刘喜在东关乡卖肉。那是一个七月十五的傍晚,刘喜到东关外的乡村去讨债,路过萧山县衙门口时,遇到了衙门的官人刘三。刘三是个喜欢开玩笑的人,外号笑话刘三。他问刘喜要去哪里,刘喜回答说是去东关外的乡村讨债。刘三说天色已晚,问刘喜今天是否还能回来。刘喜说他在东关外的乡村住,明天回来。刘三开玩笑说,刘喜今天不回去,他晚上要去刘喜家,和刘喜的妻子睡觉。刘喜说,你敢去,我妻子会把你赶出来的。刘三说,她敢骂我,我就把她杀了。说完,刘喜就离开了。
第二天刘喜回到家,发现他的妻子被人杀了,人头不见了。刘喜到萧山县告状,把刘三告上了法庭,说刘三因为奸情不允许,杀了他的妻子。
老爷是清官,姓张名甲三,出身两榜,立刻升堂,把刘三带上来审问。刘喜把昨天刘三的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结果他的妻子真的被杀了。老爷问刘三为什么杀刘喜的妻子,刘三吓得脸色苍白,回答说昨天只是和刘喜开玩笑,他妻子被谁所杀,他不知道。昨天他在衙门值班,看守差事,一晚上都没出过衙门。
老爷不相信,询问了其他官人,大家都出具了保状,证明刘三确实一晚上都没出去。老爷这才派两个班头王雄和李豹三天内找到凶手,找到凶手有重赏,找不到就要受罚。
王雄和李豹领命后,带着手下的人出来办案。三天过去了,毫无线索,期限一到,他们见到老爷,老爷每人打了四十板子,又给了三天期限。又过了三天,还是没有找到凶手,老爷又打了他们,一连打了三次。今天是第十二天,如果再找不到凶手,他们又得挨打。王雄和李豹带着手下的人出门,刚走到大柳林,看到李福正在打开包裹看,众人一看,是少妇的头颅,鲜血淋漓。大家都说,今天他们不会挨打了。于是就把王全和李福锁起来,直接押往衙门。
到了班房,王雄进去禀报老爷,老爷立刻升堂,把王全和李福带上来。老爷一看,就知道事情不简单。做官的人讲究听音辨理,观貌识色。看到王全是个懦弱的书生,李福是个老人,老爷就问他们姓什么。王全说自己是台州府天台县永宁村人,奉父命带着家人李福出来寻找他的表弟。老爷问王全为什么来到这里,在梁官屯杀了卖肉的刘喜的妻子。王全说,他并没有杀人,一概不知。老爷问,你没有杀人,为什么人头在你手里?王全说,实际上是他这个家人李福在芦苇塘里方便时捡到的,请求老爷宽恕。
老爷一拍惊堂木,说,胡说八道,大概是不肯承认。来人,夹棍伺候。这是老爷一半是吓唬他们,手下官人答应后,正要取夹棍,突然大堂前刮起一阵旋风,对面都看不见人。风过后,老爷看到公案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堂神显圣法无边,你幸今朝遇巧缘。二人并非真凶犯,速拿凶手把案完。
老爷一看,啊了一声,半晌无语,这才吩咐把王全和李福带下去,看押起来,不准难为他们,该吃给吃,该喝给他们喝。手下官人答应后,老爷立刻退了堂。
来到书房,手下人准备了晚饭,老爷吃完晚饭,坐在灯下喝茶,心中反复思考这个案子。看到王全是个读书人,李福看起来很诚实,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突然大堂起了一阵怪风,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纸条,越想越奇怪,自己犹豫着,不知不觉伏在桌子上睡着了。刚一闭眼,就看到外面进来一个穷和尚,短发有二寸多长,一脸油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间系着绒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穿着两只草鞋。老爷问,什么人?和尚说,我。老爷问,你是谁?和尚说,我本是灵隐醉济颠,因为到白水,路过萧山。老爷要断无头案,须谢贫僧酒一坛。
老爷一听,说,酒是有的,你可知道凶手是谁?和尚回头就走,老爷说,回来。和尚并不回头,老爷一急,又喊,回来。在梦中,他喊出了声,正好赶上两个家人张福和张禄在旁边站着伺候。看到老爷睡着了,张福低声对张禄说,昨天我和他们掷骰子,输了好几吊,老爷睡了,哥哥你在这里伺候,我再去跟他们耍耍。张禄说,你快去快来。张福点头,正要往外走,老爷在梦中说,回来。老爷说的是叫和尚回来,张禄吓了一跳,以为是他要去掷骰子被老爷听见了,叫他回来,说,小人没走。
老爷醒了,梦中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立刻吩咐张禄拿笔砚来,张禄答应后,拿过纸笔墨砚,老爷就把梦中和尚说的那四句话写了下来。老爷拿着瞧这四句,心中纳闷,看来看去,靠在桌子上,又睡着了。只见和尚由外面踢踏踢踏又来了,老爷就问,和尚,方才你说的话我不明白。我且问你,你可知道杀人的凶手是谁?你告诉我,我必谢你一坛酒。和尚说,老爷要问,我是西湖灵隐济颠。因到白水,路过萧山。王全、李福,不白之冤。杀人凶手,现在西关。
与原告同类,非同等闲。追究刘喜,此案可完。和尚说完话,回头就走。
老爷说:‘你说的我还不明白,你回来。’和尚又走了。老爷一惊醒了,当时拿笔把这十三句话又写出来。
老爷听外面天交二鼓,自己一想,这梦实实怪得很,未免一阵发愣,坐够多时,不知不觉又把眼睛闭上了。
渺渺茫茫,迷迷离离,刚才一沉,瞧见那穷和尚又来了。老爷一看,问:‘和尚,到底杀人凶手是谁?你要说明白。’
和尚微然一笑,说:‘老爷当真要问凶手?是绒绦两截,大石难携。未雨先行,持刀见血。’
和尚说完了话,竟自去了。
老爷一睁二目,原来还是一梦。只听外面天交三鼓,知县又把这四句话写出来,知县张甲三,本是两榜出身,满腹经纶,怀揣锦绣,一想这四句话是偈语。
绒绦两截必是断,大石难携即是山,未雨先行,风乃雨之头定是风,持刀见血乃是杀,凑成四字,即‘断山风杀’。
知县一想:‘必是音同字不同,凶手必是段山峰。’自己思索了半天,已然夜深人静,这才安歇睡觉。
次日早晨起来,净面吃茶,立刻传壮皂快三班升堂。老爷向众人问道:‘本地人可有叫段山峰的?你等谁知道?’
旁边过来一个书办先生说:‘回禀老爷,本县有一个宰猪的屠户,叫段山峰。’
知县一听,‘立刻派王雄、李豹给我急拘锁拿段山峰。’
王雄、李豹一听,吓得颜色更变,立刻给老爷磕头说:‘回禀老爷恩典,段山峰下役实在拿不了。’
老爷说:‘怎么?’王雄、李豹说:‘回老爷,段山峰有断凳截石之能,大块石头一掌能击石如粉,勿论什么结实板凳,坐着一使劲,板凳就两截。段山峰能为出众,本领高强,下役实在拿不了,求老爷恩典。’
知县一听,气往上冲,一拍惊堂木说:‘做官者究情问理,办案者设法拿贼,我派你们办,就得给我办。’
王雄、李豹还只是磕头,再一看,老爷退了堂,转过屏风,归后宅去了。
王雄、李豹这才来到班房,王雄说:‘这怎么好?慢说你我两人,就是二十人也拿不了段山峰。’
李豹忽然想起一个人来,要捉拿段山峰不费吹灰之力。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四回-注解
故土:指祖籍或出生地,这里指李福和王全离开的家乡。
官人:古代对官员的称呼,这里指衙门的官员。
刘三:刘三在这里是一个人名,同时也是外号‘笑话刘三’的谐音,表明他喜欢开玩笑。
两榜出身:指通过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和会试,获得进士及第的人。
班头:古代官府中的小头目,负责带领差役执行任务。
伙计:古代对雇工或帮工的称呼。
惊堂木:古代官员审案时用来震慑犯人的木块。
旋风:这里指突如其来的强烈旋风,通常与神秘事件或超自然现象相关。
堂神:古代官员认为公堂上有所神灵守护,堂神显圣即指公堂上的神灵显现。
灵隐醉济颠:灵隐寺是杭州的一座著名寺庙,济颠是寺庙里的一位和尚,这里指和尚自称来自灵隐寺。
白水:这里可能指一个地名,或者是和尚的化名。
西关:古代城市或镇子中的西部城门或区域,这里指凶手所在的地方。
老爷:指古代的官员或贵族,此处可能指县令或地方官员。
和尚:指出家人,佛教徒。
天交二鼓:古代时间单位,一鼓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天交二鼓即晚上十点左右。
发愣:形容人因为惊讶或疑惑而发呆。
未雨先行: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持刀见血:指持刀杀人。
绒绦两截:绒绦,指细软的丝带,两截即断裂成两段。
大石难携:大石,指重物;难携,难以携带。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锦绣:比喻美好的诗文或文章。
偈语:佛教用语,指简短而富有哲理的语句。
断山风杀:根据和尚的偈语,推测出的凶手名字。
段山峰:根据知县的分析,凶手名字的猜测。
宰猪的屠户:指以宰杀猪为职业的人。
断凳截石之能:形容段山峰有强大的力量,能将凳子或石头击断。
一掌能击石如粉:形容段山峰力量之大,一掌就能将石头击成粉末。
结实板凳:指非常坚固的板凳。
磕头: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或请求。
班房:指囚犯或待审人员被关押的地方。
吹灰之力: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四回-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老爷与和尚之间的对话,以及知县对梦中所见偈语的解读,展现了一个充满悬疑和智慧的故事情节。
老爷在梦中得到的十三句话,看似无序,实则蕴含着线索。‘绒绦两截,大石难携’暗示着凶手的名字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且与石头有关;‘未雨先行,持刀见血’则暗示了凶手的行凶行为。
和尚的微笑和简短的回答,既表现出他的神秘感,又为故事增添了一层悬念。他似乎知道一切,却只给出暗示,这种手法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知县对梦中所见偈语的解读,体现了古代官员的智慧和对文字的敏感。他将四句话组合起来,解读出‘断山风杀’,并推测凶手为‘段山峰’,这一过程展现了古代侦探小说中常见的推理手法。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老爷的困惑和知县的果断,和尚的神秘和书办的忠诚,以及王雄和李豹的无奈和犹豫,都为故事增色不少。
王雄和李豹对段山峰能力的描述,‘断凳截石之能,大块石头一掌能击石如粉’,不仅揭示了段山峰的凶猛,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最后,王雄和李豹的无奈和犹豫,以及李豹突然想起的人,为故事留下了悬念,使得读者对后续情节充满期待。这种悬念的设置,是古代小说常用的手法,能够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总体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精妙的情节设计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充满悬疑和智慧的故事,既体现了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