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二回-原文
周员外派人请圣僧胡秀章诉说家乡事
话说孙道全正在大殿往外看,只见外面进来两个人,都是家人的打扮,头上青扎巾,身穿青铜氅,口中喊嚷:“济公长老在哪里?”
和尚由里面出来说:“哪位?”
这两个人一见,连忙赶过来行礼。说:“圣僧,你老人家一向可好。”
和尚说:“二位贵姓呀?”
这两个人说:“圣僧,你老人家贵人多忘事。我家员外在太平街住家,姓周名景,字望廉,人称周半城,你老人家不是在我们那里扛韦驮捉过妖怪么?我二人叫周福、周禄。”
和尚说:“这就是了。你二人来此找我和尚什么事情?”
周福说:“我家员外有一个朋友,姓胡叫胡秀章。他是绍兴府白水湖的人。在京都赁我们员外的房子,开绸缎店,把买卖作赔了,要关门,我们员外跟他相好,借给他三千两银子,叫他从新另找伙友。这二年又把买卖作好了,把先前赔的银子都找回来,反个赚了钱。现在胡秀章来了家信:他们住的白水湖地面闹妖精,每天妖精要吃一个童男、一个童女。胡秀章家里有孩子,被妖精吃了。今天来找我们员外,提说要回家,托我们员外照应绸缎店,急得直哭。我们员外想起你老人家,知圣僧的道理佛法无边,叫我们请你老人家到我们员外家去,要求圣僧大发慈悲,到白水湖去降妖捉怪,普救众生。”
和尚一听说:“降妖捉怪,倒可以行得来,就是我不能去。”
周福、周禄说:“圣僧为何不能去?”
和尚说:“我现在收了一个徒弟,太淘气。我要一出去,他不是撕窗户,就是往人家身上抹香灰,再不然,就在人家锅里去撒尿。”
周福说:“这个徒弟多大年岁?”
和尚说:“九岁。”
周福说:“本来太小,在哪里,我瞧瞧。”
和尚说:“在大雄宝殿里哪。”
周福、周禄二人来到大殿一瞧,有一个老道光着背,三络胡子漆黑。
周福说:“道爷,你是济公徒弟么?”
老道说:“不错。”
问:“你几岁?”
老道说:“我五十九岁。你们二位不必听我师父的话,他老人家净说瞎话,我也不撕窗户,不撒尿,叫我师父去罢。”
周福二人出来说;“师父老人家尽说谎言,快走罢。”
和尚说:“不行,我不放心。
你们叫我徒弟跟我去,我才去呢。”
周福说:“恐怕道爷不肯去。”
和尚说:“他不去,你们两个人跟着他走。”
周福点头答应。
两位管家进了大殿,说:“道爷一同走罢。”
老道说:“我光着背我可不去。”
周福二人就拉。
和尚一指,口念:“唵。敕令赫。”
老道身不由己,周福、周禄拉着出了庙门。
和尚后头跟着往前走,街市上的人瞧着都新稀,两个人拉着一个老道,赤着背,后面跟着一个穷和尚。
周福、周禄拉着老道,一直来到太平街周宅,到了书房,周员外正同胡秀章在书房等候。
一见周福、周禄拉进一个老道来,赤着背,周员外就问:“周福,这是谁?”
周福说:“这是济公长老的徒弟。”
正说着话,济公进来。
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
和尚说:“彼此彼此。”
周半城叫过胡秀章来说:“我给你引见引见,这就是济公活佛。
这是我的挚友胡秀章。”
和尚瞧了一瞧,见这位胡秀章,是文生打扮。穿蓝翠褂,三十开外的年岁,倒是儒儒雅雅。
胡秀章过来给和尚行礼,说:“久仰圣僧大名,今幸得会,真乃三生有幸。我听我周大哥说,你老人家佛法无边。现在白水湖闹妖精,每天妖精要吃一个童男,一个童女。我原本家眷在白水湖住,家中有一儿一女,现在家中来信,叫我急速回去。求圣僧大发慈悲,到绍兴去一趟,降妖捉怪,给百姓除害。”
和尚说:“降妖捉怪倒可以行。但我和尚要去,一则没有盘费,二来我这个徒弟太淘气,我留下他甚不放心。”
胡秀章说:“圣僧只管放心,盘费我有。令徒叫他可以跟了去。”
和尚说:“那行了,悟真跟我走。”
老道说:“我跟了去倒行。我光着膀子,可不能去。”
胡秀章说:“那倒是小事。我赶紧派人给你买衣裳去。”
老道说:“倒不用买,我有衣裳都当在钱塘关,给我师父打酒喝了。拿钱赎来就得了。”
胡秀章说:“你有当票?”
老道把当票拿出来。
老道说:“员外再破费一百钱,我有一个蝇刷在钱塘关纸铺押着,拿一百钱就取来了。”
周员外立刻派家丁去赎当,少时连衣服蝇刷一并拿来。
老道打扮好,仍然又是仙风道骨的样子。人是衣,马是鞍,这话不错。
和尚说:“咱们上白水湖去,可得走小月屯,我还有个约会,有我徒弟请我捉妖,然后再上白水湖。”
胡秀章说:“就是罢。”
和尚立刻带领孙道全,同胡秀章三个人告辞,周员外送到外面作别。
和尚带领两个人,顺大路往前行走,这天来到小月屯马静门首。
和尚一叫门,里面马静正同雷鸣、陈亮谈话,提说济公随后就到。
正说着听外面打门,马静出来开门,一看是济公,马静赶紧行礼,说:“师父可来了,现在焦亮、何清这二十多天,昏迷不醒,茶水未进,如同死人一般,就是胸前有点热,你老人家快救命罢。”
和尚说:“有话里头去说。”
大众一同来到里面。
和尚说:“雷呜陈亮过来见见,这是我收的徒弟叫悟真,你们给师兄行礼。”
又给胡秀章都见引了。
和尚说:“马静,闹什么妖精?”
马静说:“可了不得了!请你老人家去的时节,小月屯死了有六七个人。现在一天死一个,由西头一家挨一家,死了有二十多个人了。昨天西隔壁张家死了人,今天就该我这个门里了。天天初鼓以后,由西来一阵风,这宗东西有一丈高,是白的,也瞧不出是什么来。此怪一来就嚷:喊喊掏掏。冲谁门口一笑,必定死人。”
和尚说:“原来如是。不要紧,今天我和尚倒要瞧瞧这个喊喊掏掏是怎么样。”
马静说:“师父,慈悲慈悲,先把焦亮、何清救活了。”
和尚说:“容易。”一伸手掏出两块药来,给马静拿阴阳水化开,把他两个人的牙关撬开灌下去。
少时,就听焦亮、何清两个人肚腹咕噜噜一响,心里一明白,翻身爬起来,复旧如初,就仿佛做了一场大梦一样。
马静说:“二位贤弟被妖精喷了,躺在地下,人事不知,二十余日。今天多亏济公活佛,前来给你二人仙丹妙药吃了才好。你二人还不知给圣僧磕头。”
焦亮、何清这才明白,赶紧给济公行礼,说:“我二人前者得罪圣僧,圣僧并不记恨,反来救我二人,活命之恩,我二人实深感激,给你老人家磕头。”
和尚说:“不用磕头,起来罢,这乃小事。”
这两个人站起来。
和尚说:“别的都不要紧,喝酒倒是大事。天也不早了,该喝酒了。有什么事吃饱再办。”
马静立刻答应。赶紧抹擦桌案,把酒菜摆上。
和尚坐上座,大众两旁陪着。
和尚又吃又喝,直吃到初更以后,就听由正西风响。
马静说:“师父,妖精来了!”
这句话尚未说完,就听外面这阵风刮得毛骨惊然,就听喊嚷“喊喊掏掏”。
和尚这才站起身来,往外够奔,一溜歪斜,脚步踉跄,和尚说:“我倒要瞧瞧究竟是什么东西。”
说着话,够奔门首。
刚一出大门,只见由正西来了一股白气,身高有一丈,直奔马静门首而来。
今天和尚要不来就该当马静这个门口死人了。
凡事也是遭劫的在数,在数的难逃。
和尚一看说:“好东西。你敢兴妖作怪。”
和尚把僧帽拿下来,照这宗东西一砍,竟把这宗东西捺在地下。
和尚说:“拿住了。”
马静、焦亮、何清,连孙道全大众都出来观看。
不知拿住是什么妖精,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二回-译文
周员外派人请圣僧胡秀章诉说家乡事。
话说孙道全正在大殿往外看,只见外面进来两个人,都是家人的打扮,头上青扎巾,身穿青铜氅,口中喊嚷:‘济公长老在哪里?’和尚由里面出来说:‘哪位?’这两个人一见,连忙赶过来行礼。说:‘圣僧,你老人家一向可好。’和尚说:‘二位贵姓呀?’这两个人说:‘圣僧,你老人家贵人多忘事。我家员外在太平街住家,姓周名景,字望廉,人称周半城,你老人家不是在我们那里扛韦驮捉过妖怪么?我二人叫周福、周禄。’和尚说:‘这就是了。你二人来此找我和尚什么事情?’周福说:‘我家员外有一个朋友,姓胡叫胡秀章。他是绍兴府白水湖的人。在京都赁我们员外的房子,开绸缎店,把买卖作赔了,要关门,我们员外跟他相好,借给他三千两银子,叫他从新另找伙友。这二年又把买卖作好了,把先前赔的银子都找回来,反个赚了钱。现在胡秀章来了家信:他们住的白水湖地面闹妖精,每天妖精要吃一个童男、一个童女。胡秀章家里有孩子,被妖精吃了。今天来找我们员外,提说要回家,托我们员外照应绸缎店,急得直哭。我们员外想起你老人家,知圣僧的道理佛法无边,叫我们请你老人家到我们员外家去,要求圣僧大发慈悲,到白水湖去降妖捉怪,普救众生。’和尚一听说:‘降妖捉怪,倒可以行得来,就是我不能去。’周福、周禄说:‘圣僧为何不能去?’和尚说:‘我现在收了一个徒弟,太淘气。我要一出去,他不是撕窗户,就是往人家身上抹香灰,再不然,就在人家锅里去撒尿。’周福说:‘这个徒弟多大年岁?’和尚说:‘九岁。’周福说:‘本来太小,在哪里,我瞧瞧。’
和尚说:‘在大雄宝殿里哪。’周福、周禄二人来到大殿一瞧,有一个老道光着背,三络胡子漆黑。周福说:‘道爷,你是济公徒弟么?’老道说:‘不错。’问:‘你几岁?’老道说:‘我五十九岁。你们二位不必听我师父的话,他老人家净说瞎话,我也不撕窗户,不撒尿,叫我师父去罢。’周福二人出来说:‘师父老人家尽说谎言,快走罢。’和尚说:‘不行,我不放心。你们叫我徒弟跟我去,我才去呢。’周福说:‘恐怕道爷不肯去。’和尚说:‘他不去,你们两个人跟着他走。’周福点头答应。两位管家进了大殿,说:‘道爷一同走罢。’老道说:‘我光着背我可不去。’周福二人就拉。和尚一指,口念:‘唵。敕令赫。’老道身不由己,周福、周禄拉着出了庙门。
和尚后头跟着往前走,街市上的人瞧着都新稀,两个人拉着一个老道,赤着背,后面跟着一个穷和尚。周福、周禄拉着老道,一直来到太平街周宅,到了书房,周员外正同胡秀章在书房等候。一见周福、周禄拉进一个老道来,赤着背,周员外就问:‘周福,这是谁?’周福说:‘这是济公长老的徒弟。’
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彼此彼此。’周半城叫过胡秀章来说:‘我给你引见引见,这就是济公活佛。这是我的挚友胡秀章。’和尚瞧了一瞧,见这位胡秀章,是文生打扮。穿蓝翠褂,三十开外的年岁,倒是儒儒雅雅。胡秀章过来给和尚行礼,说:‘久仰圣僧大名,今幸得会,真乃三生有幸。我听我周大哥说,你老人家佛法无边。现在白水湖闹妖精,每天妖精要吃一个童男,一个童女。我原本家眷在白水湖住,家中有一儿一女,现在家中来信,叫我急速回去。求圣僧大发慈悲,到绍兴去一趟,降妖捉怪,给百姓除害。’和尚说:‘降妖捉怪倒可以行。但我和尚要去,一则没有盘费,二来我这个徒弟太淘气,我留下他甚不放心。’胡秀章说:‘圣僧只管放心,盘费我有。令徒叫他可以跟了去。’
和尚说:‘那行了,悟真跟我走。’老道说:‘我跟了去倒行。我光着膀子,可不能去。’胡秀章说:‘那倒是小事。我赶紧派人给你买衣裳去。’老道说:‘倒不用买,我有衣裳都当在钱塘关,给我师父打酒喝了。拿钱赎来就得了。’胡秀章说:‘你有当票?’老道把当票拿出来。老道说:‘员外再破费一百钱,我有一个蝇刷在钱塘关纸铺押着,拿一百钱就取来了。’周员外立刻派家丁去赎当,少时连衣服蝇刷一并拿来。老道打扮好,仍然又是仙风道骨的样子。人是衣,马是鞍,这话不错。和尚说:‘咱们上白水湖去,可得走小月屯,我还有个约会,有我徒弟请我捉妖,然后再上白水湖。’胡秀章说:‘就是罢。’
和尚立刻带领孙道全,同胡秀章三个人告辞,周员外送到外面作别。和尚带领两个人,顺大路往前行走,这天来到小月屯马静门首。和尚一叫门,里面马静正同雷鸣、陈亮谈话,提说济公随后就到。正说着听外面打门,马静出来开门,一看是济公,马静赶紧行礼,说:‘师父可来了,现在焦亮、何清这二十多天,昏迷不醒,茶水未进,如同死人一般,就是胸前有点热,你老人家快救命罢。’和尚说:‘有话里头去说。’大众一同来到里面。和尚说:‘雷呜陈亮过来见见,这是我收的徒弟叫悟真,你们给师兄行礼。’又给胡秀章都见引了。和尚说:‘马静,闹什么妖精?’
马静说:‘可了不得了!您老人家来的那时候,小月屯死了六七个人。现在每天死一个,从西边一家一家地死,已经有二十多个人了。昨天西边的隔壁张家死了人,今天就该轮到我家了。每天到了初更时分,从西边吹来一阵风,那东西有一丈高,是白色的,也看不清楚是什么。那东西一来就喊叫:‘喊喊掏掏。’对着哪家门口一笑,那家就必定有人死去。’和尚说:‘原来如此。没关系,今天我倒要看看这个喊喊掏掏是怎么回事。’马静说:‘师父,求您慈悲,先救活焦亮和何清。’和尚说:‘容易。’一伸手拿出两块药,给马静拿阴阳水化开,然后把药水灌进他们嘴里。
过了一会儿,就听到焦亮和何清肚子咕噜噜地响,心里一清醒,翻身爬起来,就像做了一场大梦。马静说:‘两位贤弟被妖精喷了,躺在地上,人事不知,已经二十多天了。今天多亏济公活佛,给你们吃了仙丹妙药才好。你们不知道给圣僧磕头。’焦亮和何清这才明白,赶紧给济公行礼,说:‘我们之前得罪了圣僧,圣僧并不记恨,反而来救我们,救命之恩,我们实在感激,给您老人家磕头。’
和尚说:‘不用磕头,起来吧,这只是小事。’这两个人站起来。和尚说:‘其他事情都不要紧,喝酒才是大事。天也不早了,该喝酒了。有什么事情吃饱了再办。’
马静立刻答应,赶紧擦干净桌子,摆上酒菜。和尚坐上主位,大家两旁陪着。
和尚边吃边喝,一直喝到初更以后,突然听到从正西边传来一阵风声。马静说:‘师父,妖精来了!’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外面风声呼啸,令人毛骨悚然,接着听到喊叫声‘喊喊掏掏’。和尚这才站起来,向外奔去,脚步踉跄,和尚说:‘我要看看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说着话,他奔向门口。
刚一出大门,只见从正西边飘来一股白气,身高有一丈,直奔马静家门口而来。今天要是和尚不来,马静家门口的人就死定了。世事无常,有些劫难是逃不掉的。和尚一看,说:‘好东西,你敢兴妖作怪。’和尚摘下僧帽,朝那东西砍去,竟然把那东西压在地上。和尚说:‘抓住了。’马静、焦亮、何清,还有孙道全大家一起出来观看。不知道抓住了什么妖精,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二回-注解
圣僧:对和尚的尊称,圣僧通常指修行高深、德高望重的和尚。
韦驮:佛教中守护佛法的神祇,常以手持金刚杵的形象出现。
绸缎店:古代指专门经营丝绸布料的店铺。
妖精: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邪恶的生物,常以害人为乐。
童男童女:古代民间传说中,妖精常常以吃童男童女为乐。
大殿:指寺庙中的主要建筑,用于举行宗教仪式。
大雄宝殿:指寺庙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殿堂。
法力无边:指佛教高僧具有极高的法力,可以解决各种问题。
淘气:形容人顽皮、调皮。
仙风道骨:形容人气质高雅,有出尘脱俗之感。
盘费:指旅途中所需的路费。
小月屯:小月屯可能是一个古代村庄的名称,文中提到这里发生了多人死亡的事件。
约会:指事先约定的时间或地点。
师兄:指在佛教中,年长或地位高的人对年幼或地位低的人的称呼。
阴阳水:阴阳水在古代文化中指的是将阴阳两种水混合在一起的水,通常用于治疗疾病或进行某些仪式。
牙关:指人的上下颌关节,文中提到撬开牙关是为了将药物灌入。
仙丹妙药:指传说中的灵丹妙药,能起死回生或治疗疑难杂症。
初更:古代时间单位,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初更即晚上八点左右。
兴妖作怪:指妖魔鬼怪作乱,文中用来形容妖精的行为。
僧帽:和尚戴的帽子,文中提到和尚摘下僧帽是为了施展法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二回-评注
马静的叙述开篇就营造出一种紧张和恐怖的气氛,‘可了不得了’这一感叹词的使用,直接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接下来的恐怖事件上。‘小月屯死了有六七个人’和‘现在一天死一个’等描述,强调了事件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暗示了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由西头一家挨一家’这一细节,进一步强调了事件的连续性和普遍性,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整个村庄笼罩在恐惧之中。‘喊喊掏掏’这一怪异的呼喊声,则是对未知和神秘力量的直观描绘,为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和尚的出现为这个故事带来了转机。‘原来如是’表明和尚对这种超自然现象并不陌生,他的镇定和自信为故事增添了一丝希望。‘容易’二字,虽然简单,却传达出和尚对解决这一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和尚救治焦亮和何清的过程,不仅展现了其医术高明,更体现了其慈悲为怀的情怀。焦亮和何清的感激之情,也使得和尚的形象更加丰满,增加了故事的感染力。
和尚对妖精的态度和行动,体现了佛教徒的正义感和对邪恶的抵制。‘好东西。你敢兴妖作怪’这句话,既是对妖精的斥责,也是对正义的捍卫。和尚的僧帽作为武器,象征着宗教的力量和对邪恶的制裁。
整个故事通过一系列的恐怖事件和神秘现象,展现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和对宗教的依赖。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助和寻求帮助的心理。和尚的形象则成为了故事中的希望和救赎,为读者带来了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