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九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九回-原文

见字柬立志休妻 济禅师善救烈妇

话说李文龙捡起这宗东西,拿到屋中一看,原来是一个手卷包。

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对赤金耳坠,里面还有三张字柬,李文龙一看,头一张是七言绝句,上写:

难割难舍甚牵连,云雨归来梦里欢。

学生至此无别事,特意前来送坠环。

李文龙一看,气得颜色更变。

再一看第二张,也是七言绝句一首,上写:

学生前者约佳期,娘子恩情我尽知。

回家焚香求月老,但愿长久做夫妻。

李文龙越看越有气,再一瞧第三张,是西江月,上写:

前赠镯串小扇,略表学生心田。

寄与娘子要收严,莫与尊夫看见。

预定佳期有日,后门暗画白圈。

云雨归来会巫山,定做夫妻永远。

李文龙看罢,气得三尸神暴跳,五灵豪气腾空。

自己一想:“好贱婢,做出这样事来!原来与人私通。”

李文龙一想:“字柬上有前赠过镯串小扇,我何不找找这个东西!”

本来屋中就是一个破箱子,也没别的东西可以掩藏东西,李文龙过去就开箱子,郑氏说:“官人开箱子找什么?”

李文龙说:“我找东西。”说着话,一翻箱子,果然箱子里有一只真赤金镯子,一把垂金小扇。

李文龙把镯、扇拿来,往桌上一摔,问郑氏这东西哪里来的,郑氏一瞧也愣了,说:“我不知道。”

李文龙说:“好,我家里日无隔宿之粮,哪里来的这东西?你不知道,这东西怎么会到箱子去?好,好,好,我李氏门中,清净门户,书香门第,焉能要你无廉无耻之辈跟我一处!”

说着话由家中出来,一直来到西门。

城门已关,门军一看,认得是李文龙,说:“李先生黑夜光景上哪去?我正要求先生给写两把扇子。”

李文龙说:“写扇子倒容易,劳驾你把城门开,我出城找人去。”

门军立刻开了城,李文龙来到二条胡同一叫门,原来郑氏娘家的舅妈马氏在这住家,当初郑氏出聘事,是舅母家出聘的,现在马氏也居了孀,跟前有一个孩子叫赖子。

李文龙来此一叫门。赖子出来把门开开,一瞧说:“大姐夫来了。”

李文龙气哼哼走到里面,马氏说:“大姑爷,这时候来此何干?”

李文龙说:“我请你到我家去,有要紧的事。”

马氏说:“不用说,你们夫妻又吵嘴了。依我说别吵闹,过这份苦日子,莫叫别人家笑话,说穷极了。”

李文龙说:“不是,你到我家就知道了。”

马氏无法,跟着来到李文龙家中,见郑氏正哭得死去活来。

李文龙说:“趁此把你外甥女带了走,我这家中不要她。”

马氏说:“为什么呀?辩两句嘴,也不要紧,何必这样大气呢。”

李文龙说:“她不犯七出之条,我也不能休她。你来看这镯子,他与人私通来的,你趁此带了走。”

马氏说:“甥女你到我家住两天罢,等大姑爷把气消了,我再将你送回来。”

马氏劝着,郑氏刚抱起孩子要走,李文龙一把把孩子夺过来,说:“郑氏你这一走,不定嫁与张、王、李、赵什么人,这孩子是我李文龙的,我留下。”

郑氏见把孩子夺过去,心中好似箭刺刀割一般。

李文龙直催着快走,马氏把郑氏带到家中,次日郑氏娘子直哭,叫他舅母来给劝解李文龙,本来郑氏实不知这东西是哪里来的。

马氏来到李文龙门首一叫门,李文龙没开门问:“谁?”

马氏说:“大姑爷有气么?我来劝劝你。孩子也得吃乳,我还把姑娘送回来罢。”

李文龙说:“你趁此次走,谁是你的大姑爷?哪个认得你?”

马氏一听,说:“好李文龙,你真不知自爱,你自赌气,仿佛还求着你哩!”

自己回家告诉郑氏说:“李文龙不开门,出口不逊,我不能再给他跪门去。姑娘你就在我这里住着罢,我这里做针黹,有你一碗粥吃。

你自己拿主意,我也不能管,先嫁由爹娘,后嫁由自身。你不愿意跟我住着,任凭你自便。”

郑氏一听,放声痛哭,又想思孩子。

孩子也是想娘,李文龙见孩子要吃乳想娘,手里又无钱,听外面卖烧饼的来了,出去说:“卖烧饼的,我这孩子直哭,你赊给我一个烧饼,过天我再还你钱。”

卖烧饼的叹了一声,说:“先生有所不知,我没有本钱,赊不起。先生从没跟我张过口,也罢,我给一个孩子吃罢,给钱不给倒不要紧。”

李文龙把烧饼嚼烂了喂孩子,那焉能行?一连三天,李文龙又气又惨,三天水米未进,孩子也饿坏了。

东壁厢有一家邻居姓王,也是夫妇两个人过日子,男人王瑞,在外保镖。

今天王瑞回家来,问问妻子陈氏,西隔壁李先生因为什么把媳妇休了。

陈氏说:“你怎么知道?”

王瑞说:“不但我知道,我还听说李先生的媳妇在她舅母家,已然说妥了人家,给做过兵部尚书卞大人的儿子卞虎卞员外续弦,今天晚上就要娶了。

你过去问问李先生,倒是因为什么休的?”

陈氏即来到李文龙门首一打门,李文龙开门一看,说:“嫂嫂来此何干?”

陈氏说:“你大哥叫我过来打听打听,你为什么把弟妹休了。”

李文龙叹了一声,说:“一言难尽,她犯了七出之条。”

陈氏一看孩子不成样子,陈氏说:“可了不得,这孩子要糟蹋,我这里给你二百钱,你给孩子买点药吃罢,给他买糕干泡泡吃,我给你看门,你买去罢。”

李文龙无奈,抱孩子出来买糕。

刚一出门,济公来到近前,和尚说:“好孙女婿,你真胆子不小,你欺负我们娘家真没人,把我孙女无故给休了。什么叫七出之条?是亲眼见的么?我非得跟你打一场官司,你家里等我,我非得告你去。”

李文龙一想,平空又惹出一个爷爷来,过门也没听见提过,看和尚疯疯颠颠,李文龙心中纳闷。

和尚说:“好东西,我刚打外面游方回来,出了这个事。你瞧,我这重孙子也不成样子了,我给你点药罢。”

和尚给小孩嚼了一点药,搁在孩子嘴里。

和尚说:“李文龙你家里等着过堂罢。”

说完了话,和尚就走。

李文龙懵懂住了,也没问问和尚倒是怎么一回事。

和尚往前走着,正碰见王雄、李豹两个人奉老爷谕出来找和尚。

王雄、李豹一瞧见和尚,王雄、李豹一商量说:“咱们过去要提说老爷叫他,和尚准不敢去,莫若咱们蒙他,把他锁上,到衙门再放他。”

李豹说:“对。”

王雄见和尚来到近前,“哗啦”一抖铁链,把和尚锁上。

和尚说:“哟!为什么锁我?”

王雄说:“好和尚,你惹的乱子多大?衙门说去罢。”

拉着来到衙内,王、李不敢把和尚锁着见老爷,王雄说:“和尚你央求央求我们,把铁链给你撤了。”

和尚说:“你敢撤?你们指官诈骗。老爷一无签,二无票,我和尚没做犯法事,怎敢锁我?你们央求我,我也不撤,见老爷去。”

王雄一想:“这便怎处?”赶紧说:“圣僧,你老人家别和我们一般见识,我们错了。”

和尚说:“便宜你们罢。”

这才把铁锁撤了。

王雄、李豹一回话,老爷正在大堂开放王全、李福,老爷说:“你二人幸亏见本县,要不然,你两个人有冤难伸,趁此二人回去,不准在外面游荡了。”

吩咐人把他二人的东西都给他。

正说着话,王雄回禀将和尚带到,老爷吩咐有请。

罗汉爷这一到大堂,刚巧断垂金扇,搭救义夫节妇。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九回-译文

李文龙捡起这东西,拿回屋子里一看,原来是一个手卷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对赤金耳坠,还有三张纸条,李文龙一看,第一张上写的是一首七言绝句,内容是:难舍难分感情深,云雨之后梦中欢。学生到此无他事,特意来送耳坠。

李文龙一看,气得脸色都变了。再看第二张,也是一首七言绝句,内容是:学生之前约定佳期,知道娘子情深义重。回家烧香求月老,希望我们能长久为夫妻。

李文龙越看越生气,再看第三张,是一首《西江月》,内容是:之前赠你镯子小扇,略表我心意。寄给你要保管好,不要让你丈夫看见。预定佳期在即,后门暗画白圈。云雨之后会巫山,定做夫妻永相伴。

李文龙看完后,气得三尸神暴跳,五灵豪气腾空。自己心想:好贱人,竟做出这样的事来!原来与人私通。心想字条上提到之前赠送的镯子和扇子,就去找找看。

原本屋子里只有一个破箱子,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藏东西,李文龙过去就打开箱子,郑氏问:“官人开箱子找什么?”李文龙说:“我找东西。”说完,翻箱子的过程中,果然找到了一只真正的赤金镯子和一把垂金小扇。李文龙把镯子和扇子拿到桌上摔在地上,问郑氏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郑氏一看也愣住了,说:“我不知道。”李文龙说:“好,我李家,清清白白,书香门第,怎么能要你这个无耻之人!说完,就从家里出来了,一直走到西门。

城门已经关闭,守门士兵认出是李文龙,说:“李先生,这么晚了去哪里?”李文龙说:“写扇子不难,麻烦你开城门,我要出城找人。”

士兵立刻开了城门,李文龙来到二条胡同,一敲门,原来郑氏的舅妈马氏住在这里,当初郑氏出嫁,就是马氏家出的聘礼,现在马氏也守寡了,身边有一个孩子叫赖子。李文龙一敲门,赖子出来开门,一看说:“大姐夫来了。”李文龙气冲冲地走进去,马氏问:“大姑爷,这么晚来有什么事?”李文龙说:“请你跟我回家,有要紧的事。”马氏说:“不用说,你们夫妻又吵架了。我说别吵了,过这种苦日子,别让人家笑话,说我们穷极了。”李文龙说:“不是,你跟我回家就知道了。”

马氏没办法,跟着来到李文龙家,看到郑氏正哭得死去活来。李文龙说:“趁这个机会,把你的外甥女带走,我这家里不要她。”马氏说:“为什么呀?吵两句嘴,也不要紧,何必这样生气呢。”李文龙说:“她不犯七出之条,我也不能休她。你来看这个镯子,这是与人私通得来的,你趁这个机会把她带走。”马氏说:“外甥女你先在我家住两天,等大姑爷的气消了,我再把她送回来。”马氏劝着,郑氏刚抱起孩子要走,李文龙一把把孩子夺过来,说:“郑氏,你这一走,不知道会嫁给谁,这个孩子是我李文龙的,我留下。”郑氏看到孩子被夺走,心里像被刀割一样。李文龙催促着快走,马氏把郑氏带到家中,第二天郑氏一直哭,叫舅母来劝解李文龙。本来郑氏并不知道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马氏来到李文龙家门口一敲门,李文龙不开门,问:“谁?”马氏说:“大姑爷生气了吗?我来劝劝你。孩子也需要吃奶,我还得把姑娘送回来。”

李文龙说:“你这次走,谁是你的大姑爷?谁认识你?”马氏一听,说:“好李文龙,你真是不自爱,你自己在生气,还像是在求我呢!”回到家告诉郑氏说:“李文龙不开门,说话很不礼貌,我不能再给他跪门了。姑娘你就在我这里住着吧,我这里做针线活,有你一碗饭吃。你自己拿主意,我也不能管,先嫁由父母之命,后嫁由自己决定。你不愿意跟我住,随你便。”郑氏一听,放声大哭,又想孩子。孩子也想妈妈,李文龙看到孩子想吃奶想妈妈,手里又没有钱,听到外面卖烧饼的来了,出去说:“卖烧饼的,我这孩子一直在哭,你先赊给我一个烧饼,我过几天再还你钱。”

卖烧饼的叹了口气,说:“先生你不知道,我没有本钱,不能赊账。先生你从来没跟我张过口,这次就帮个忙,我给孩子吃吧,给钱不给不要紧。”

李文龙把烧饼嚼烂了喂孩子,那怎么能行?一连三天,李文龙又气又惨,三天水米未进,孩子也饿坏了。东边厢房有一家邻居姓王,也是夫妻两个人过日子,男人王瑞,在外做保镖。今天王瑞回家,问问妻子陈氏,西边的李先生为什么把媳妇休了。陈氏说:“你怎么知道?”王瑞说:“不但我知道,我还听说李先生的媳妇在她舅母家,已经说好嫁给兵部尚书卞大人的儿子卞虎卞员外续弦,今天晚上就要结婚了。你过去问问李先生,倒是因为什么休的?”陈氏立刻来到李文龙家门口敲门,李文龙开门一看,说:“嫂嫂来此何干?”陈氏说:“你大哥叫我过来问问,你为什么把弟妹休了。”李文龙叹了口气,说:“一言难尽,她犯了七出之条。”

陈氏看到孩子状况不好,说:“可了不得,这孩子要糟蹋了,我这里给你二百钱,你给孩子买点药吃吧,给他买点糕干泡泡吃,我给你看门,你买去罢。

李文龙无奈,只好抱着孩子出去买糕点。刚一出门,济公和尚就出现在他面前,和尚说:‘好孙女婿,你真是不怕事,欺负我们娘家没人,无缘无故休了我孙女。你说的七出之条是亲眼所见吗?我非得跟你打一场官司,你就在家里等着,我一定要告你去。’李文龙心想,无缘无故又冒出一个爷爷来,结婚时也没听人提过,看到和尚疯疯癫癫的样子,李文龙心里很纳闷。和尚说:‘好东西,我刚从外面游方回来,出了这件事。你看,我这重孙子也不像样子了,我给你点药吧。’和尚给孩子嚼了一点药,放在孩子嘴里。和尚说:‘李文龙,你就在家里等着过堂吧。’说完话,和尚就走了。

李文龙愣住了,也没有问和尚到底是怎么回事。和尚往前走,正碰见王雄、李豹两个人奉老爷之命出来找和尚。王雄、李豹一看到和尚,就商量说:‘我们去告诉他老爷叫他,和尚肯定不敢去,不如我们骗他,把他锁起来,然后带到衙门去。’李豹说:‘对。’王雄看到和尚走近,‘哗啦’一声抖出铁链,把和尚锁上。和尚说:‘哟!为什么锁我?’

王雄说:‘好和尚,你惹的麻烦多大?衙门说去。’拉着和尚来到衙门内,王雄、李豹不敢把和尚锁着见老爷,王雄说:‘和尚,你求求我们,把铁链给你解开。’和尚说:‘你们敢解?你们这是指官诈骗。老爷既没有签字,也没有票据,我和尚没有犯法,怎么敢锁我?你们求我,我也不解,我要去见老爷。’王雄一琢磨:‘这怎么办呢?’赶紧说:‘圣僧,您老人家别和我们一般见识,我们错了。’和尚说:‘便宜你们吧。’这才把铁锁解了。王雄、李豹回去禀报,老爷正在大堂审理王全、李福的案件,老爷说:‘你们两个幸亏见到本县,要不然,你们两个人有冤难伸,趁此二人回去,不准在外面游荡了。’吩咐人把他们的东西都还给他们。

正说着话,王雄禀报和尚已经被带到,老爷吩咐有请。罗汉爷一到大堂,刚好断案时金扇掉落,搭救了义夫节妇。不知后续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九回-注解

七言绝句:一种古典诗歌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通常用来抒发情感或描绘景象。

云雨:古代文学中常用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或性生活。

月老: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神祇,类似于西方的丘比特。

七出之条:古代婚姻法中规定丈夫可以休妻的七种情况,包括不孝顺父母、无子、淫乱、妒忌、有恶疾、多言、盗窃。

赤金耳坠:用纯金制成的耳饰,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镯串小扇:古代女子佩戴的饰品,镯子是一种环形手镯,小扇则是扇形饰品。

巫山:古代传说中神女居住的地方,也常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欢会。

针黹:指刺绣工艺,古代女子的一项重要技能。

兵部尚书:古代官职,负责兵部事务,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

卞大人的儿子卞虎卞员外:指某位官员的儿子,卞虎是他的名字,卞员外是对他的尊称。

娘家:指女子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里指济公的孙女所在的家族。

休了:古代指丈夫单方面解除婚姻关系,即休妻。

游方:指僧人云游四方,四处行乞,传播佛法。

重孙子:指和尚的孙子,即济公的孙女的孩子。

过堂:古代司法用语,指被告在法庭上接受审判。

衙门:古代的官府,指执行司法、行政等职能的机构。

老爷:古代对官员的尊称,这里指知县。

大堂:古代官府中审判案件的地方。

断垂金扇:指知县用金扇作为判决的象征,这里可能是指知县正在审判案件。

义夫节妇:指坚守节操的丈夫和妻子,这里可能是指知县正在审理与节操有关的事。

且看下回分解:古代小说中常用的结尾语,表示故事将继续发展,下一回将揭晓后续情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九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神秘色彩的场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以下是对其逐行的赏析。

‘李文龙无奈,抱孩子出来买糕。’这句话开篇即设定了故事的情境,李文龙作为一个无奈的父亲,带着孩子出门,这种生活化的场景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刚一出门,济公来到近前,和尚说:“好孙女婿,你真胆子不小,你欺负我们娘家真没人,把我孙女无故给休了。”’这里济公的形象跃然纸上,他的语言直接而尖锐,反映了济公和尚的个性特点,同时也揭示了故事的核心冲突。

‘什么叫七出之条?是亲眼见的么?我非得跟你打一场官司,你家里等我,我非得告你去。’济公和尚的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冲突,他引用了‘七出之条’这一传统法律概念,显示出他对法律和礼教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故事背后可能涉及的法律纠纷。

‘李文龙一想,平空又惹出一个爷爷来,过门也没听见提过,看和尚疯疯颠颠,李文龙心中纳闷。’这里通过李文龙的心理活动,展示了他的困惑和无奈,也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和尚说:“好东西,我刚打外面游方回来,出了这个事。你瞧,我这重孙子也不成样子了,我给你点药罢。”’济公和尚的行为突显了他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为故事增添了奇幻的元素。

‘和尚给小孩嚼了一点药,搁在孩子嘴里。和尚说:“李文龙你家里等着过堂罢。”说完了话,和尚就走。’济公和尚的这一系列动作和言语,表现出他对于解决问题的直接和果断,同时也暗示了故事将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

‘李文龙懵懂住了,也没问问和尚倒是怎么一回事。’李文龙的反应进一步加深了故事的神秘感,他的懵懂也为后续剧情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和尚往前走着,正碰见王雄、李豹两个人奉老爷谕出来找和尚。’这里引入了新的角色,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王雄、李豹一商量说:“咱们过去要提说老爷叫他,和尚准不敢去,莫若咱们蒙他,把他锁上,到衙门再放他。”’王雄、李豹的计谋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中常见的智斗情节,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黑暗面。

‘和尚说:“哟!为什么锁我?”’这里的对话展示了济公和尚的机智和从容,他对于王雄、李豹的计谋毫不在意。

‘王雄说:“好和尚,你惹的乱子多大?衙门说去罢。”拉着来到衙内,王、李不敢把和尚锁着见老爷,王雄说:“和尚你央求央求我们,把铁链给你撤了。”’王雄的行为反映了他对和尚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和尚在当地的地位。

‘和尚说:“你敢撤?你们指官诈骗。老爷一无签,二无票,我和尚没做犯法事,怎敢锁我?你们央求我,我也不撤,见老爷去。”’济公和尚的坚决态度进一步凸显了他的正义感和对法律的尊重。

‘王雄一想:“这便怎处?”赶紧说:“圣僧,你老人家别和我们一般见识,我们错了。”’王雄的态度转变,显示了他在面对正义时的软弱。

‘和尚说:“便宜你们罢。”这才把铁锁撤了。’济公和尚的宽容态度,体现了他慈悲为怀的和尚形象。

‘王雄、李豹一回话,老爷正在大堂开放王全、李福,老爷说:“你二人幸亏见本县,要不然,你两个人有冤难伸,趁此二人回去,不准在外面游荡了。”’这里通过老爷的话语,展示了官场的腐败和黑暗。

‘吩咐人把他二人的东西都给他。’这一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弱者的同情和保护。

‘正说着话,王雄回禀将和尚带到,老爷吩咐有请。’这里的对话显示了老爷对和尚的重视,也预示了济公和尚将在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

‘罗汉爷这一到大堂,刚巧断垂金扇,搭救义夫节妇。’这里的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预示了济公和尚将会有神奇的行为发生。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这句话是古代小说常用的结尾方式,既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又为后续剧情的发展留下了悬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九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8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