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二回-原文
黄天化行刺被捉 顾国章调兵剿寇
话说双钩护背张三郎,一见邵华风,说:“常州府现在调官兵,要前来攻打慈云观,祖师爷早作准备。”
邵华风一听,气往上撞,说:“这是济颠和尚的蛊惑,哪位先生去到常州府,把知府连济颠僧一并给我杀了,算奇功一件。哪位敢去?”
大众听这话,目瞪痴呆,并没人答话。
邵华风说:“莫不成这些人,就没有一位敢去的么?”
话言未了,旁边有人答言,说:“祖师爷不必着急,这件事我去。”
邵华风一看,说话这人,乃是都天道长黄天化。
邵华风说:“黄道兄你有这样胆量?”
黄天化说:“这小事一段,无奈我一个人,单丝不线,孤树不林。一个人是死的,两个人是活的,哪位跟了我去。”
大众一个个并没人答话,黄大化说:“众位都畏刀避剑,怕死贪生么?既是众位都不敢去,我只好一个人去罢。”
邵华风说:“黄道兄你去,待山人敬你三杯酒,以助英雄之胆!”
黄天化说:“祖师爷不必预备酒,等我回来,将知府济颠的人头带来再喝,方显我的英名。”
邵华风说:“好,道兄请罢!我等眼观旌旗捷,耳听好消息。但愿你到那里,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黄大化立刻告辞下山,直奔常州府而来。
书中交代,一落笔难写两件事。济公遣鲁修真去救悟禅走后,少时有人进来回禀:“外面有金毛海马孙得亮,火眼江猪孙得明,水夜叉韩龙,浪里钻韩庆,四个人前来禀见。”
济公吩咐叫他等进来。
四个人来到书房,一见和尚,孙得亮说:“我等奉圣僧之命,够奔慈云观破贼船,我四个人心高性傲,要打算拿邵华风,不想被贼人妖术所擒。幸亏少师父悟禅去,把我四个人救出龙潭虎穴,叫我四个人回来,圣僧还有什么用我等之处?”
和尚说:“还有一事奉烦。”
孙得亮说:“圣僧有话只管吩咐,我等只要能行,万死不辞。”
和尚说:“我这里有一封锦囊,附耳如此这般,照我字柬行事,你四个人奔西湖灵隐寺去罢。”
四个人点头答应。
和尚叫知府给四个人拿了五十两作盘费,四个人告辞去了。
少时小悟禅也回来了,济公说:“我不叫你去,你不听。”
悟禅说:“我没想到这个妖道真利害,要不是鲁修真前去救我,我命休矣。”
和尚说:“我这里不用你,你们到西湖灵隐寺去,附耳如此如此,谨记在心。我已然派孙得亮四人去了,恐其他四个人办理不善,你去过了,下月十五再回来,不准违背我的话。”
小悟禅点头,正说着话,有人进来回禀:“鲁修真回来了!”
和尚叫人把鲁修真让进来。
鲁修真说:“圣僧吩咐的事,我都办了,少师父可曾回来了?”
和尚说:“回来了。”
小悟禅过来答谢鲁道爷救命之恩,和尚说:“悟禅你去罢。”
悟禅告辞走了。
和尚说:“真人多有辛苦!”
鲁修真说:“圣僧还用我不用?”
和尚说:“真人先请回山!”
鲁修真告辞去了。
知府说:“圣僧,贼人势派太大了,圣僧你看怎么办才好?我已然知会了兵马都监,叫他调官兵去办案,可不定怎么样?”
和尚说:“大人不用忙,慢慢的商量着办。”
知府见天光已不早了,吩咐在书房摆酒,陪着和尚吃饭,直吃到二更后。
忽然间和尚打一冷战,和尚一按灵光,早已察觉明白,口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知府顾国章说:“圣僧什么事?”
和尚说:“没什么事,我变个戏法给你瞧。”
顾国章说:“什么戏法?”
和尚说:“我变平地抓鬼给你瞧。”
知府纳闷,不懂得什么叫平地抓鬼。
书中交代:此时都天道长黄天化早来了,老道在房上趴着,黄天化暗中窥探,是一个穷和尚,褴褛不堪,短头发有二寸多长,一脸的油腻,长得人不压众,貌不惊人。
黄天化心里说:“这就是济颠僧,我打算是项长三头,肩生六臂,脚蹬肩膀,走道人上之人呢。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原来是一个丐僧。据我看大概也没有什么能为。”
心中正在思想,听和尚说要变戏法,黄天化一想:“我何必等着他睡了行刺呢,简直下去亮刀把他杀了就完了。”
心里正在打算,主意未定,和尚在屋中用手一指,口念:“唵嘛呢叭迷吽!唵,敕令赫!”
黄天化就仿佛有人推他一把,由屋上翻身掉下来,把知府吓了一跳。
手下人说:“有贼!”立刻把老道按住捆上,拿到房中。
和尚说:“好东西,你这胆子真不小!你趁此说实话。”
黄天化说:“罢了,我既被你等拿住,我告诉你。我叫都天道长黄天化,我奉赤发灵官邵华风之命,前来行刺,杀知府,杀济颠,不想今天被获遭擒。这是一往真情实话,杀剁存留,任凭于你。”
和尚说:“大人,你派人先把他钉镣入狱。”
知府立刻派手下人,将老道带下去收监。
这个时节,忽然有差官来回禀:“今有兵马都监陆大人派人来知会,今天陆大人派一位承信郎杨忠,带一百兵坐着两只小船,去到慈云观办案,不想船到牛头峰以下,贼人竟敢亮了队,贼净江太岁周殿明,带领无数水鬼喽兵,用锤钻下水,把小船钻了一只,承信郎杨老爷阵亡了,那一百官兵落水,淹死五十二个,逃回四十六名,糟蹋了一只船。
兵马都监陆忠陆大人,派人来报。
知府顾国章一听,大吃一惊,说:“这还了得!贼人竟敢拒捕官兵,情同反逆,慈云观简直是反了!圣僧,你老人家可有什么高妙主意?本府我打算调本地面的兵船,会合兵马都监,前去剿贼,求圣僧你老人家帮着破慈云观。”
和尚说:“我帮着破也行,可得依我出主意,头一则得调水兵战船,贼人牛头峰有水鬼喽兵,陆营官兵不习水战,去了也是白送命,往返徒劳。再说老道妖术邪法,须排演激筒兵,找妇人的污秽之物,要用黑狗血,白马尿,方能破的了贼人的妖术。”
知府说:“别的都好办,惟有妇人的秽水可难找。”
和尚说:“容易,只要有钱就买的出来。大人你拿二百银子,十两银子一筒,叫手下人去买二十筒来。”
顾国章点头答应,叫手下人拿二百银子出去买来。果然有钱就能办事,就有人卖,两天的工夫,把二十筒秽水预备齐了。
和尚叫顾国章知会了兵马都监陆忠陆大人,调一千能征惯战的水兵,战船二十只。
和尚教给众兵炼激筒,两个人抬筒,两个人手持兵刃护激筒,两个人打激筒,一个人掌令旗,七个人一分,和尚把激筒兵先排演好了。
这天兵船齐备,和尚同知府顾国章、兵马都监陆忠,带领雷鸣、陈亮、本衙门挑二百快手,共一千二百人,上了兵船,飘飘荡荡奔牛头峰,和尚吩咐:“叫水性精通的兵先护住船底。”
兵船打到牛头峰,相离不远,只见牛头峰三声炮响,金鼓大作,贼人把战船一字排开。
原本早有人报进水师营去,镇南方五方太岁孙奎,正同净江大岁周殿明在中军帐谈话,周殿明说:“孙大哥,这几天也没听见信,前者五路督催牌双钩护背张三郎回来禀报,说常州府要来攻打慈云观。那一天来了两只小船,也无非百八十个官兵,一个小武职官,被你我把他等船钻了一只,伤损数十个官兵。我只打算常州府决不能善罢干休,必然还有官兵前来。祖师爷叫你我昼夜小心防范,不可大意。不想这几天倒安静了,真令人难恻。”
镇南方五方太岁孙奎说:“贤弟你看将来怎么样?祖师爷可能成事否?”
周殿明说:“要据我想,祖师爷神通广大,术法无边,再说众位真人都是精通法术,官兵来了,也是白送残生。”
孙奎说:“我想官兵这两天没动作,必有缘故,要来就不善,善者不来。”
正说着话,忽然外面有人进来禀道:“现有常州府来了二十只兵船,官兵无数,刀枪如林,直奔牛头峰而来。相离不远,请都督早作准备。”
孙奎说:“你看如何?赶紧吩咐齐队,“呛啷啷”一棒锣声,把队伍调齐,兵船撞出牛头峰,要与官兵决一死战。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二回-译文
黄天化行刺被捉,顾国章调兵剿寇。
话说双钩护背张三郎,一见邵华风,说:‘常州府现在调官兵,要前来攻打慈云观,祖师爷早作准备。’邵华风一听,气往上撞,说:‘这是济颠和尚的蛊惑,哪位先生去到常州府,把知府连济颠僧一并给我杀了,算奇功一件。哪位敢去?’大众听这话,目瞪痴呆,并没人答话。
邵华风说:‘莫不成这些人,就没有一位敢去的么?’话言未了,旁边有人答言,说:‘祖师爷不必着急,这件事我去。’邵华风一看,说话这人,乃是都天道长黄天化。
邵华风说:‘黄道兄你有这样胆量?’黄天化说:‘这小事一段,无奈我一个人,单丝不线,孤树不林。一个人是死的,两个人是活的,哪位跟了我去。’大众一个个并没人答话,黄大化说:‘众位都畏刀避剑,怕死贪生么?既是众位都不敢去,我只好一个人去罢。’
邵华风说:‘黄道兄你去,待山人敬你三杯酒,以助英雄之胆!’黄天化说:‘祖师爷不必预备酒,等我回来,将知府济颠的人头带来再喝,方显我的英名。’邵华风说:‘好,道兄请罢!我等眼观旌旗捷,耳听好消息。但愿你到那里,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黄大化立刻告辞下山,直奔常州府而来。
书中交代,一落笔难写两件事。济公遣鲁修真去救悟禅走后,少时有人进来回禀:‘外面有金毛海马孙得亮,火眼江猪孙得明,水夜叉韩龙,浪里钻韩庆,四个人前来禀见。’
济公吩咐叫他等进来。四个人来到书房,一见和尚,孙得亮说:‘我等奉圣僧之命,够奔慈云观破贼船,我四个人心高性傲,要打算拿邵华风,不想被贼人妖术所擒。幸亏少师父悟禅去,把我四个人救出龙潭虎穴,叫我四个人回来,圣僧还有什么用我等之处?’和尚说:‘还有一事奉烦。’孙得亮说:‘圣僧有话只管吩咐,我等只要能行,万死不辞。’和尚说:‘我这里有一封锦囊,附耳如此这般,照我字柬行事,你四个人奔西湖灵隐寺去罢。’四个人点头答应。
和尚叫知府给四个人拿了五十两作盘费,四个人告辞去了。
少时小悟禅也回来了,济公说:‘我不叫你去,你不听。’悟禅说:‘我没想到这个妖道真利害,要不是鲁修真前去救我,我命休矣。’和尚说:‘我这里不用你,你们到西湖灵隐寺去,附耳如此如此,谨记在心。我已然派孙得亮四人去了,恐其他四个人办理不善,你去过了,下月十五再回来,不准违背我的话。’小悟禅点头,正说着话,有人进来回禀:‘鲁修真回来了!’
和尚叫人把鲁修真让进来。鲁修真说:‘圣僧吩咐的事,我都办了,少师父可曾回来了?’和尚说:‘回来了。’小悟禅过来答谢鲁道爷救命之恩,和尚说:‘悟禅你去罢。’悟禅告辞走了。
和尚说:‘真人多有辛苦!’鲁修真说:‘圣僧还用我不用?’和尚说:‘真人先请回山!’鲁修真告辞去了。
知府说:‘圣僧,贼人势派太大了,圣僧你看怎么办才好?我已然知会了兵马都监,叫他调官兵去办案,可不定怎么样?’和尚说:‘大人不用忙,慢慢的商量着办。’知府见天光已不早了,吩咐在书房摆酒,陪着和尚吃饭,直吃到二更后。
忽然间和尚打一冷战,和尚一按灵光,早已察觉明白,口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知府顾国章说:‘圣僧什么事?’和尚说:‘没什么事,我变个戏法给你瞧。’顾国章说:‘什么戏法?’和尚说:‘我变平地抓鬼给你瞧。’知府纳闷,不懂得什么叫平地抓鬼。
书中交代:此时都天道长黄天化早来了,老道在房上趴着,黄天化暗中窥探,是一个穷和尚,褴褛不堪,短头发有二寸多长,一脸的油腻,长得人不压众,貌不惊人。
黄天化心里说:‘这就是济颠僧,我打算是项长三头,肩生六臂,脚蹬肩膀,走道人上之人呢。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原来是一个丐僧。据我看大概也没有什么能为。’心中正在思想,听和尚说要变戏法,黄天化一想:‘我何必等着他睡了行刺呢,简直下去亮刀把他杀了就完了。’心里正在打算,主意未定,和尚在屋中用手一指,口念:‘唵嘛呢叭迷吽!唵,敕令赫!’黄天化就仿佛有人推他一把,由屋上翻身掉下来,把知府吓了一跳。
手下人说:‘有贼!’立刻把老道按住捆上,拿到房中。和尚说:‘好东西,你这胆子真不小!你趁此说实话。’黄天化说:‘罢了,我既被你等拿住,我告诉你。我叫都天道长黄天化,我奉赤发灵官邵华风之命,前来行刺,杀知府,杀济颠,不想今天被获遭擒。这是一往真情实话,杀剁存留,任凭于你。’和尚说:‘大人,你派人先把他钉镣入狱。’知府立刻派手下人,将老道带下去收监。
这个时节,忽然有差官来回禀:‘今有兵马都监陆大人派人来知会,今天陆大人派一位承信郎杨忠,带一百兵坐着两只小船,去到慈云观办案,不想船到牛头峰以下,贼人竟敢亮了队,贼净江太岁周殿明,带领无数水鬼喽兵,用锤钻下水,把小船钻了一只,承信郎杨老爷阵亡了,那一百官兵落水,淹死五十二个,逃回四十六名,糟蹋了一只船。兵马都监陆忠陆大人,派人来报。’
知府顾国章一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惊讶,说:‘这还了得!那些贼人竟然敢抵抗官兵,这和造反没什么两样,慈云观简直已经反叛了!圣僧,您老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吗?我打算调派本地的兵船,联合兵马都监一起前往剿灭那些贼人,求您老帮忙破解慈云观。’和尚说:‘我可以帮忙破解,但必须按照我的主意来,首先得调派水兵和战船,贼人在牛头峰有擅长水战的士兵,陆地的官兵不熟悉水战,去了也是白白送死,来回徒劳。再说那些道士有妖术邪法,我们需要排练激筒兵,找到妇女的污秽之物,要用黑狗血和白马尿,才能破解贼人的妖术。’知府说:‘其他都好办,只是妇女的污秽之物很难找到。’和尚说:‘这很简单,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大人,您拿二百银子,十两银子一筒,叫手下人去买二十筒来。’
顾国章点头答应,叫手下人拿着二百银子出去购买。果然,有钱就能办事,很快就有人出售,两天的时间,二十筒污秽之物就准备好了。和尚叫顾国章通知了兵马都监陆忠陆大人,调派一千名能征善战的士兵,战船二十只。和尚教给士兵们炼制激筒,两个人抬筒,两个人手持兵器保护激筒,两个人操作激筒,一个人指挥,七个人一组,和尚已经把激筒兵的排练准备好了。这天,兵船已经准备就绪,和尚和知府顾国章、兵马都监陆忠,带领雷鸣、陈亮、本衙门的二百快手,一共一千二百人,上了兵船,浩浩荡荡地驶向牛头峰。和尚吩咐:‘让水性好的士兵先保护船底。’兵船驶到牛头峰附近,只见牛头峰三声炮响,金鼓齐鸣,贼人的战船一字排开。
原本就有人把消息报告给水师营,镇南方五方太岁孙奎,正和净江大岁周殿明在中军帐里谈话,周殿明说:‘孙大哥,这几天的消息也没有,之前五路督催牌双钩护背张三郎回来报告,说常州府要来攻打慈云观。那天来了两只小船,也就百八十个官兵,一个小武官,我们把他们的船撞沉了,还伤了数十个官兵。我只觉得常州府不会就此罢休,必然还会派官兵来。祖师爷让我们昼夜小心防范,不可大意。没想到这几天倒很安静,真是让人难以忍受。’镇南方五方太岁孙奎说:‘你看接下来会怎样?祖师爷能成功吗?’周殿明说:‘据我想,祖师爷法力无边,术法高强,再说众位真人也都精通法术,官兵来了,也是白白送死。’孙奎说:‘我觉得官兵这两天没有动作,肯定有原因,要来就不会善罢甘休,善者不来。’正说着,忽然外面有人进来报告:‘现在常州府来了二十只兵船,官兵无数,刀枪如林,正直奔牛头峰而来。离这里不远了,请都督早作准备。’
孙奎说:‘你看怎么办?’立刻下令整队,‘呛啷啷’一声锣响,把队伍调整整齐,兵船撞出牛头峰,要与官兵决一死战。不知后续会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二回-注解
双钩护背张三郎:双钩护背是一种古代武器的名称,通常指的是护背甲,张三郎可能是某位武将或侠客的名字。
常州府: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文中指常州府的官兵。
慈云观:道教宫观,文中可能指慈云观的叛乱。
祖师爷:道教中对创始人或重要人物的尊称。
济颠和尚:济颠和尚可能是指一位有特殊能力的和尚,这里可能指的是故事中的主角。
蛊惑:蛊惑是指用邪恶手段迷惑或煽动他人。
知府: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一府的行政、司法和军事事务。
奇功:奇功是指非常了不起的功绩。
都天道长黄天化:都天道长是对道教中高阶道士的尊称,黄天化是这位道士的名字。
单丝不线,孤树不林:这句话比喻单独一个人力量有限,需要集体合作。
目瞪痴呆:形容人因惊讶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道兄:道兄是对道士或同门兄弟的尊称。
英雄之胆:英雄之胆是指英雄人物的勇气。
锦囊:锦囊是一种古代的装饰品,这里指装有秘密任务的袋子。
西湖灵隐寺:西湖灵隐寺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寺庙。
平地抓鬼:平地抓鬼是一种形容法术高强的说法,这里指和尚要展示法术。
赤发灵官邵华风:赤发灵官是对邵华风的一种尊称,可能指他有特殊的神通或地位。
兵马都监:古代军事官职,负责监督兵马。
承信郎杨忠:承信郎是古代官员的职位,杨忠是这位官员的名字。
净江太岁周殿明:净江太岁是对周殿明的一种尊称,可能指他有特殊的地位或能力。
水鬼喽兵:传说中的水鬼,此处可能指擅长水战的敌人。
锤钻下水:锤钻下水是一种形容海盗或贼人使用暴力手段的描述。
顾国章:文中人物,担任知府一职。
拒捕官兵:拒绝被官兵逮捕,指反抗官方的军事力量。
圣僧:对和尚的尊称,指德高望重的出家人。
高妙主意:指巧妙的计策或方法。
兵船:古代用于水战的战船。
激筒兵:古代一种特殊的兵种,使用激筒(一种投石器)进行攻击。
妇人的污秽之物:古代认为某些物品具有神秘力量,此处可能指具有破除妖术的物品。
黑狗血:古代认为有特殊功效的动物血液,可用于驱邪或破除妖术。
白马尿:古代认为有特殊功效的动物排泄物,可用于驱邪或破除妖术。
破慈云观:指平定慈云观的叛乱。
陆忠:文中人物,担任兵马都监一职。
快手:古代指身手敏捷的人,此处可能指精锐士兵。
牛头峰:文中地点,可能是慈云观叛乱发生的地方。
五方太岁:古代民间信仰中的神祇,代表五方守护神。
孙奎:文中人物,担任五方太岁一职。
净江大岁:古代民间信仰中的神祇,代表江河守护神。
周殿明:文中人物,担任净江大岁一职。
五路督催牌双钩护背张三郎:文中人物,可能是负责传达命令的武官。
术法无边:指法术能力非常强大。
镇南方:文中地点,可能是孙奎和周殿明所在的地区。
决一死战:指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战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二回-评注
知府顾国章一听,大吃一惊,说:“这还了得!贼人竟敢拒捕官兵,情同反逆,慈云观简直是反了!圣僧,你老人家可有什么高妙主意?本府我打算调本地面的兵船,会合兵马都监,前去剿贼,求圣僧你老人家帮着破慈云观。”
此段通过知府顾国章的惊讶反应,展现了他对于贼人拒捕官兵行为的震惊,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反叛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慈云观简直是反了’这句话,强调了慈云观在故事中的特殊地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场所,而其反叛行为则使得整个事件的性质变得更加严重。
和尚说:“我帮着破也行,可得依我出主意,头一则得调水兵战船,贼人牛头峰有水鬼喽兵,陆营官兵不习水战,去了也是白送命,往返徒劳。再说老道妖术邪法,须排演激筒兵,找妇人的污秽之物,要用黑狗血,白马尿,方能破的了贼人的妖术。”
和尚的这段话体现了他对于敌情和战术的深刻理解。他首先指出了贼人牛头峰有水鬼喽兵,陆营官兵不习水战,因此提出了调水兵战船的建议。同时,他对于老道的妖术邪法也提出了针对性的破解方法,这体现了他的智慧和经验。
知府说:“别的都好办,惟有妇人的秽水可难找。”和尚说:“容易,只要有钱就买的出来。大人你拿二百银子,十两银子一筒,叫手下人去买二十筒来。”
这段对话中,知府的困惑和和尚的解决之道形成了鲜明对比。知府对于妇人秽水的难以获取表示担忧,而和尚则轻松地提出了用金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金钱的重视,也反映了和尚对于世俗事务的洞察力。
顾国章点头答应,叫手下人拿二百银子出去买来。果然有钱就能办事,就有人卖,两天的工夫,把二十筒秽水预备齐了。
这段描述了知府对于和尚建议的执行情况,以及金钱在解决问题时的神奇作用。通过这样的情节安排,作者展示了金钱的万能性和世俗社会的现实。
和尚叫顾国章知会了兵马都监陆忠陆大人,调一千能征惯战的水兵,战船二十只。
此段进一步展示了和尚的指挥才能和对于战局的把握。他不仅提出了战术建议,还亲自安排了兵力和船只的调配,这体现了他对于整个战局的掌控能力。
和尚把激筒兵先排演好了。
激筒兵的排演是整个战术计划中的关键环节,这段描述了和尚对于细节的关注和严谨的态度,这也预示着后续战斗的胜利。
兵船打到牛头峰,相离不远,只见牛头峰三声炮响,金鼓大作,贼人把战船一字排开。
此段通过战场的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贼人的严密部署和战斗准备。
原本早有人报进水师营去,镇南方五方太岁孙奎,正同净江大岁周殿明在中军帐谈话,周殿明说:“孙大哥,这几天也没听见信,前者五路督催牌双钩护背张三郎回来禀报,说常州府要来攻打慈云观。
这段对话揭示了水师营的内部情况,孙奎和周殿明的谈话反映了他们对常州府进攻的预期和担忧,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于敌情的关注和警惕。
孙奎说:“我想官兵这两天没动作,必有缘故,要来就不善,善者不来。”
孙奎的这句话体现了他的智谋和对局势的敏锐洞察。他通过观察官兵的动向,推测出他们的意图,这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正说着话,忽然外面有人进来禀道:“现有常州府来了二十只兵船,官兵无数,刀枪如林,直奔牛头峰而来。
这段描述了敌军突然到来的情况,为接下来的战斗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
孙奎说:“你看如何?赶紧吩咐齐队,“呛啷啷”一棒锣声,把队伍调齐,兵船撞出牛头峰,要与官兵决一死战。
孙奎的果断决策和指挥,展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智慧。他迅速作出反应,准备与官兵进行决战,这也预示着故事的高潮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