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一回-原文
鲁修真涉险入慈云 坎离道施智放悟禅
话说赤发灵官邵华风,将悟禅装到乾坤子午混元钵之内,大众立刻回归到里面。
邵华风升了殿,把乾坤子午混元钵用符咒封好,说:“六个时辰,他准得化为脓血,这也是他自送残生。”
大众说:“还是祖师爷法力无边。”
正说着话,只见由外面跑进来左门真人陈本亮说:“回禀祖师爷,外面现有八卦山松阴观坎离真人鲁修真,前来要见。”
书中交代:鲁修真从哪来呢?
这内中有一段隐情。原本前者济公差刘妙通拿书信够奔松阴观云请鲁修真,刘妙通拿着书信来到松阴观门首,一叫门,由里面小道童儿出来,刘妙通说:“道兄请了!”小道童说:“你来此何干?”刘妙通说:“我叫刘妙通,奉济公禅师之命,前来禀见真人,有要紧的大事。”小道童说:“你在此少候,我到里面去回禀。”当时来到里面,一见鲁修真,道童说:“回禀祖师爷,现有刘妙通奉济公之命前来禀见。”鲁修真说:“叫他进来。”小道童来到外面,说:“祖师爷叫你进去。”
刘妙通一看屋中幽雅沉静,鲁修真在上首椅子上坐定,头戴青布道冠,身穿蓝布道袍,腰系杏黄丝绦,水袜云鞋,面如三秋占月,发如三冬雪,须赛九秋霜,一部银髯。刘妙通赶紧行礼,说:“祖师爷在上,弟子剂妙通参见祖师爷!”鲁修真说:“你来此何干?”刘妙通说:“我奉济公禅师之命前来,有一封书信给祖师爷观看。只因赤发灵官邵华风,在慈云观妖言惑众,起意造反,招聚绿林中的江洋大盗,发卖熏香蒙汗药,使人在外面拍花害人,有七十二座黑店,五百只黑船,济公由常州府叫我前来。”说罢,将书信拿出来,递与鲁修真。
鲁修真打开书信一看,上面没字,就是画着一个酒坛子,钉着七个锯子,里面书信写的是:
灵隐寺道济字启:鲁真人台鉴,日前一别,天南地北,人各一方,实深想念,伏思!
真人坐守深山,清修古观,乃道高德重之人,近维,仙驾起居安燕。阖庙清吉,定如意祝耳!敬启者,令徒赤发灵官邵华风,现在慈云观,招聚绿林贼寇,妖言惑众,起意造反。
手下有贼船黑店,发卖熏香蒙汗药,使人四处拍花,陷害良民,罪莫大焉。贫僧乃世外之人,你我俱不应管尘世之事。无奈令徒太肆招摇,杀害生灵,势派太大。诛恶人即是善念。
今小徒悟祥受邵华风所害,装在乾坤子午混元钵之内,祈鲁真人鹤驾光临搭救!见字切勿耽延,则功德无量矣!余无别述,面见再谢,即请!法安不一。
鲁修真看罢,点了点头说:“济公前者跟我提过此事,刘妙通你就给我看庙,我赶紧就走。我这庙中几个童子,不能掌事。”
刘妙通说:“祖师爷请罢,我看庙就是了。”
鲁修真当时下了八卦山,驾起趁脚风,展眼之时,先来到常州府衙门。
叫官人往里一通禀,济公正同知府在书房谈话,济公赶紧吩咐有请,鲁修真有官人带领来到书房。
和尚说:“真人来了!”鲁修真说:“久违少见!”和尚说:“顾大人,我给你引见引见,这是八卦山坎离真人鲁道爷。”知府顾国章跟老道彼此行礼,鲁修真说:“圣僧方才遣刘妙通去给我送信,所有的事我都知道了,圣僧还有什么吩咐吗?”
和尚有未到先知之能,说:“现在小徒己被赤发灵官邵华风用乾坤子午混元钵装起来,真人急速去搭救才好,去晚了,小徒悟禅性命休矣!”
鲁修真立刻告辞,出了知府衙门,驾起趁脚风,来到慈云观门首。
一声“无量佛”,接着说:“烦劳你等,到里面通禀,就提八卦山鲁修真前来看望。”
左门真人到里面回禀,邵华风说:“原来鲁修真来了,按说从先我在八卦山之时,他是我的师父,现在我已然另投别门,再说不久我得了宋室江山社稷,乃九五之尊,就不能论师徒,先得论君臣礼。”
大众说:“祖师爷言之有理。”。
邵华风说:“有请,我不便迎接他,叫他自己进来。”
左门真人陈本亮立刻来到外面,说:“我家祖师爷有请!”
鲁修真迈步往里够奔,一直来到大殿,抬头一看,见赤发灵官邵华风在上面端然坐定,两旁边也有老道,也有僧家,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老的老,少的少,真有百余人。
鲁修真来到大殿上,邵华风并没离开座位,坐着一抱拳,说:“真人来了,旁边看座!你我也算师徒,现在我不久就要登基坐殿,有九五之尊,先论君臣礼为重,再说我又拜了马道玄为师。”
鲁修真并不动怒,在旁边落座,说:“我是前来望看望看你,听说你这里声势甚大,我特来瞧瞧你,倒并无别事。”
邵华风说:“我将来面南拜北,封你为护国仙师。”
鲁修真说:“好,我听说你有一种宝贝,叫乾坤子午混元钵,你拿出来我瞧瞧。当初这宗宝贝,可是八卦山松阴观镇观之宝,我可没试验过。你且拿出来,我开开眼,见见世面,你可不必多心,并无别意。”
邵华风料想给这瞧瞧也不要紧,说:“你要瞧可也行,我现在混元钵里可装着人呢。”
鲁修真故作不知,说:“装什么人呢?”
邵华风说:“装着济颠和尚的徒弟,是一个妖精,六个时辰就能化为脓血。他无故前来跟我做对,这也是自找其死。真人你要看可别起盖,一掀盖他可就跑了。”
鲁修真说:“我瞧瞧什么样儿。”
邵华风说:“童子把乾坤子午混元钵取来。”
童子拿过混元钵,递给鲁修真。
鲁修真一看,说:“原来是这种样子,还用符咒封着呢?这有什么好处呢?”
邵华风说:“里面有三昧真火,勿论什么妖精,装到里面,六个时辰能化脓血,就是西方罗仅,都能把金光炼散。”
鲁修真说着话时,一掀盖,由里面嗞溜冒出一股黑烟,小悟禅跑了。
邵华风说:“你怎么把妖精放走了?”
鲁修真说:“我倒是无意之中,小小的妖怪跑了也罢,总是他不该死,便宜他去了。哪时他来再拿他,也不算什么。”
邵华风一见,心中一动,勃然大怒,说:“好鲁修真,这分明你受济颠和尚的主使,前来救他徒弟。你不说帮着我,你反向着外人,你今天既来到这慈云观,休想放你出去。”
鲁修真说:“你休要多疑,我跟济颠和尚并不认识。”
说着话,站起来往外就走。
邵华风说:“你拿我的宝贝哪去?”
鲁修真并不回头,往外就跑。
邵华风下了座位,往外就追,追出山门再找鲁修真,踪迹不见。
焉想到鲁修真借着遁光走了,把乾坤子午混元钵收了去。
邵华风一瞧鲁修真把宝贝拐了去,他就愣了,众人追赶出来,说:“祖师爷怎么样了?”
邵华风说:“好鲁修真,把我的宝贝诓了去,这必是济颠僧叫他来的。”
大众说:“祖师爷这一丢宝贝,此乃大大不幸!再说倘若济颠和尚前来,如何敌他?”
邵华风说:“那倒是小事,我有几个朋友,在万花山圣教堂,有八魔,都是术学旁门,要拿济公和尚,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再说还有陆阳山花面如来法洪。”
大众说:“祖师爷进去罢。”
邵华风回来,立刻升殿,忽然外面有双钩护背张三郎,探事回来禀报。
如此这般一说,把邵华风气得须眉皆竖,当时要派人夜入常州府前去行刺。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一回-译文
鲁修真冒险进入慈云观,坎离道法施展智慧,放下禅心。
话说赤发灵官邵华风,把悟禅装进乾坤子午混元钵里,大家立刻回到里面。邵华风上殿后,用符咒封好乾坤子午混元钵,说:‘六个时辰后,他肯定会变成脓血,这也是他自找的。’大家说:‘还是祖师爷法力无边。’
正说着,只见左门真人陈本亮从外面跑进来报告:‘祖师爷,外面有八卦山松阴观坎离真人鲁修真,想要见您。’
书中交代:鲁修真从哪里来呢?这其中有一段隐情。之前济公派刘妙通带着信去松阴观请鲁修真,刘妙通拿着信来到松阴观门口,一敲门,里面出来一个小道士,刘妙通说:‘道兄,你好!’小道士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刘妙通说:‘我叫刘妙通,奉济公禅师之命,来见真人,有要紧的事。’小道士说:‘你在这里稍等,我去里面禀报。’他进去后,一见鲁修真,小道士说:‘回禀祖师爷,现在有刘妙通奉济公之命前来见您。’鲁修真说:‘叫他进来。’小道士出来,说:‘祖师爷叫你进去。’
刘妙通一看屋内幽静雅致,鲁修真坐在上首的椅子上,头戴青布道冠,身穿蓝布道袍,腰系杏黄丝带,脚穿水袜,鞋是云鞋,面容如秋月,头发如冬雪,胡须如秋霜,一丛银白色的胡须。刘妙通赶紧行礼,说:‘祖师爷在上,弟子刘妙通参见祖师爷!’鲁修真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刘妙通说:‘我奉济公禅师之命前来,有一封书信要给祖师爷看。因为赤发灵官邵华风在慈云观散布妖言,意图造反,召集绿林中的江洋大盗,贩卖蒙汗药,让这些人在外面抢夺妇女,有七十二家黑店,五百艘黑船,济公让我从常州府来。’说完,拿出书信递给鲁修真。鲁修真打开书信一看,上面没有字,只画着一个酒坛子,上面钉着七个锯子,信里写着:
灵隐寺道济字启:鲁真人台鉴,日前一别,天南地北,人各一方,实在想念,深思!真人坐守深山,清修古观,乃道高德重之人,近况如何,仙驾起居安好。全庙清吉,定如意祝耳!敬启者,令徒赤发灵官邵华风,现在慈云观,招聚绿林贼寇,妖言惑众,意图造反。
手下有贼船黑店,贩卖熏香蒙汗药,四处抢夺妇女,陷害良民,罪大恶极。贫僧乃世外之人,你我都不应管尘世之事。无奈令徒太张扬,杀害生灵,势力太大。诛恶人即是善念。
今小徒悟祥被邵华风所害,被装在乾坤子午混元钵里,祈求鲁真人驾临搭救!见字切勿拖延,功德无量矣!余无别述,面见再谢,即请!法安不一。
鲁修真看完,点了点头说:‘济公之前跟我提过这件事,刘妙通你就看庙,我马上就走。我这庙里的几个小道士,不能处理这些事。’刘妙通说:‘祖师爷,您请留步,我看庙就是了。’鲁修真立刻离开八卦山,驾起风,转眼间先来到常州府衙门。他叫官人通报进去,济公正和知府在书房谈话,济公赶紧吩咐请他进来,鲁修真有官人带领来到书房。和尚说:‘真人来了!’鲁修真说:‘久违了,少见!’和尚说:‘顾大人,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八卦山坎离真人鲁道爷。’知府顾国章和老道互相行礼,鲁修真说:‘圣僧刚才派刘妙通给我送信,所有的事我都知道了,圣僧还有什么吩咐吗?’和尚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说:‘现在小徒弟已经被赤发灵官邵华风用乾坤子午混元钵装起来,真人要赶紧去搭救,去晚了,小徒弟悟禅的性命就危险了!’
鲁修真立刻告辞,出了知府衙门,驾起风,来到慈云观门口。他念了一声‘无量佛’,接着说:‘烦劳你们,进去通报,就说八卦山鲁修真前来看望。’左门真人进去回禀,邵华风说:‘原来鲁修真来了,按说我之前在八卦山的时候,他是我的师父,现在我已另投别门,再说不久我就会得到宋室江山社稷,成为九五之尊,就不能论师徒,先得论君臣之礼。’大家说:‘祖师爷说得对。’邵华风说:‘请,我不便迎接他,让他自己进来。’左门真人陈本亮立刻出来,说:‘我家祖师爷有请!’
鲁修真迈步进去,一直来到大殿,抬头一看,见赤发灵官邵华风在上面端坐,两边也有道士,也有僧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老的少的,真有百余人。鲁修真来到大殿上,邵华风并没有离开座位,他一抱拳,说:‘真人来了,请坐!你我也算师徒,现在我不久就要登基坐殿,成为九五之尊,先论君臣之礼为重,再说我又拜了马道玄为师。’鲁修真并不生气,在旁边坐下,说:‘我是来探望你的,听说你这里声势浩大,我特地来看看你,并没有其他事。’邵华风说:‘我将来要面南背北,封你为护国仙师。’鲁修真说:‘好,我听说你有一种宝贝,叫乾坤子午混元钵,你拿出来我看看。当初这宝贝是八卦山松阴观镇观之宝,我还没试验过。你拿出来让我看看,开开眼界,你不必多心,没有其他意思。’邵华风想,给他看看也不要紧,说:‘你要看可以,我现在混元钵里装着人呢。’鲁修真假装不知道,说:‘装着什么人呢?’邵华风说:‘装着济颠和尚的徒弟,是一个妖精,六个时辰就能化为脓血。他无缘无故来跟我作对,这也是自找死路。真人你要看可别掀盖,一掀盖他可就跑了。’
鲁修真说:‘我看看什么样儿。’邵华风说:‘童子,把乾坤子午混元钵取来。’
童子接过混元钵,递给了鲁修真。鲁修真一看,说:‘原来是这样,还用符咒封着呢?这有什么好处呢?’邵华风说:‘里面有三昧真火,不管是什么妖精,装进去,六个时辰就能化成脓血,即使是西方的罗仅,金光也能被炼散。’
鲁修真边说边掀开盖子,里面冒出一股黑烟,小悟禅吓得跑了。邵华风说:‘你怎么把妖精放走了?’鲁修真说:‘我无意中放跑了这个小妖怪,不过他本来就不该死,让他走了也好。等他再来,再抓他也不迟。’
邵华风一见,心中一动,非常愤怒,说:‘好鲁修真,这分明是你受济颠和尚的指使,来救他徒弟。你不说帮我,反而帮外人,你既然来了慈云观,就休想让你离开。’鲁修真说:‘你别多疑,我和济颠和尚并不认识。’
说着,鲁修真站起来往外走。邵华风说:‘你拿了我的宝贝去哪?’鲁修真头也不回,就往外跑。邵华风从座位上站起来,追了出去,出了山门也没找到鲁修真的踪迹。没想到鲁修真借助遁术走了,把乾坤子午混元钵收走了。邵华风一看鲁修真把宝贝抢走了,就愣住了,众人跟出来,问:‘祖师爷怎么样了?’
邵华风说:‘好鲁修真,你把我的宝贝骗走了,这肯定是济颠僧让你来的。’大家说:‘祖师爷丢失了宝贝,这是大大的不幸!再说,如果济颠和尚来了,我们怎么敌得过他?’邵华风说:‘那倒不用担心,我有几个朋友在万花山圣教堂,有八魔,都是旁门左道的术士,要对付济公和尚,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再说还有陆阳山的花面如来法洪。’大家说:‘祖师爷进去吧。’邵华风回来后,立刻上殿,忽然外面有双钩护背的张三郎回来报告事情。如此这般一说,把邵华风气得怒发冲冠,当时就要派人夜入常州府去行刺。不知后续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一回-注解
鲁修真:可能指的是一位道士或修行者,真名不详。
慈云观:可能是指一个道教寺庙或修行之地。
坎离道:坎离道,是中国道教中的一个流派,坎离代表阴阳二气,坎离道强调阴阳平衡,修炼内丹。
乾坤子午混元钵:乾坤子午混元钵,是一种传说中的法器,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装人并且能控制人的生死。
赤发灵官邵华风:赤发灵官邵华风,故事中的反派角色,是一位具有邪念的道士,与济公和尚为敌。
济公:济公,即济颠和尚,是中国佛教禅宗的一位高僧,以幽默、机智、慈悲著称,此处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刘妙通:刘妙通,济公的弟子,奉济公之命去请鲁修真前来搭救悟禅。
乾坤子午混元钵装人:乾坤子午混元钵装人,指邵华风将悟禅装入乾坤子午混元钵中,意图将其杀死。
七十二座黑店,五百只黑船:七十二座黑店,五百只黑船,指邵华风手下不法分子开设的非法场所和船只。
拍花:拍花,指古代的一种犯罪行为,即拐卖妇女儿童。
宋室江山社稷:宋室江山社稷,指宋朝的皇位和国家的根本,此处邵华风自比宋朝皇帝。
马道玄:马道玄,邵华风后来的师傅,马道玄是故事中的另一个角色。
九五之尊:九五之尊,指古代帝王的尊称,此处邵华风自认为将来会登基为帝。
童子:指年纪较小的男性弟子,通常在宗教或道教中担任辅助角色。
混元钵:一种传说中的宝物,通常在道教或神话故事中出现,具有神奇的力量。
符咒:道教中用于驱邪、治病、保护等目的的咒语和符纸。
三昧真火:道教中的一种神秘火焰,具有强大的净化和炼化能力。
妖精:指神话故事中的邪恶生物,通常是修炼成精的动物或鬼怪。
六个时辰:古代时间单位,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六个时辰即十二小时。
罗仅:可能是指某种强大的妖精或鬼怪。
金光:道教中常用来形容宝物或高人身上的光辉,具有神秘和神圣的含义。
遁光:道教中指修行者通过修炼获得的飞行或隐身的能力。
乾坤子午:指宇宙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也常用来形容天地万物的变化。
济颠和尚:指济公,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和尚,以机智、幽默和行侠仗义著称。
万花山圣教堂: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具体含义不明。
八魔:可能是指八位修炼术学旁门的魔道高手。
陆阳山花面如来法洪:可能是指某位修行者或高人,具体含义不明。
张三郎:可能是指某位人物,具体含义不明。
常州府: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具体位置和范围不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一回-评注
童子拿过混元钵,递给鲁修真。
这一句通过童子递给鲁修真的动作,描绘了一个传递宝物的场景,童子的角色暗示了宝物的重要性和神秘性,而递给鲁修真则表明宝物即将进入故事的核心人物手中。
鲁修真一看,说:“原来是这种样子,还用符咒封着呢?这有什么好处呢?”
鲁修真对混元钵的观察和提问,展现了他对宝物的好奇和谨慎,同时也为后文宝物的功能和用途埋下伏笔。
邵华风说:“里面有三昧真火,勿论什么妖精,装到里面,六个时辰能化脓血,就是西方罗仅,都能把金光炼散。”
邵华风的解释揭示了混元钵的强大功能和神秘力量,三昧真火的描述增添了宝物的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宝物在对抗妖魔方面的强大能力。
鲁修真说着话时,一掀盖,由里面嗞溜冒出一股黑烟,小悟禅跑了。
这一句通过鲁修真掀盖的动作和黑烟的冒出,营造出紧张和神秘的氛围,小悟禅的逃跑则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邵华风说:“你怎么把妖精放走了?”鲁修真说:“我倒是无意之中,小小的妖怪跑了也罢,总是他不该死,便宜他去了。哪时他来再拿他,也不算什么。”
邵华风和鲁修真的对话,揭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邵华风急躁且不容忍,而鲁修真则显得从容不迫,这种性格对比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伏笔。
邵华风一见,心中一动,勃然大怒,说:“好鲁修真,这分明你受济颠和尚的主使,前来救他徒弟。你不说帮着我,你反向着外人,你今天既来到这慈云观,休想放你出去。”
邵华风的勃然大怒,表现了他对鲁修真的误解和愤怒,同时也反映了故事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鲁修真说:“你休要多疑,我跟济颠和尚并不认识。”
鲁修真的辩解,试图澄清误会,同时也暗示了他与济颠和尚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
说着话,站起来往外就走。
鲁修真的行动,表明了他不愿再继续争执,这也预示着故事将进入新的阶段。
邵华风说:“你拿我的宝贝哪去?”鲁修真并不回头,往外就跑。
邵华风的质问和鲁修真的逃跑,构成了故事的高潮,两人的追逐场面充满了紧张和刺激。
邵华风下了座位,往外就追,追出山门再找鲁修真,踪迹不见。
邵华风的追赶和鲁修真的消失,留下了悬念,也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焉想到鲁修真借着遁光走了,把乾坤子午混元钵收了去。
鲁修真使用遁光逃脱,展示了他的超凡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
邵华风一瞧鲁修真把宝贝拐了去,他就愣了,众人追赶出来,说:“祖师爷怎么样了?”
邵华风的愣神和众人的追赶,表现了故事中人物对宝物失窃的震惊和担忧。
邵华风说:“好鲁修真,把我的宝贝诓了去,这必是济颠僧叫他来的。”
邵华风对鲁修真的指责,进一步揭示了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大众说:“祖师爷这一丢宝贝,此乃大大不幸!再说倘若济颠和尚前来,如何敌他?”
大众的担忧和疑问,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
邵华风说:“那倒是小事,我有几个朋友,在万花山圣教堂,有八魔,都是术学旁门,要拿济公和尚,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再说还有陆阳山花面如来法洪。”
邵华风的自信和计划,为故事增添了对抗和斗争的元素。
大众说:“祖师爷进去罢。”
大众的劝告,体现了对邵华风的关心和支持。
邵华风回来,立刻升殿,忽然外面有双钩护背张三郎,探事回来禀报。
邵华风的行动和张三郎的禀报,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信息。
如此这般一说,把邵华风气得须眉皆竖,当时要派人夜入常州府前去行刺。
邵华风的愤怒和行动,预示着故事将进入更加激烈的冲突阶段。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这句话作为故事的结尾,既留下了悬念,又为读者提供了期待,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