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八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八回-原文

救众人悟禅烧贼寇 二义士误入八卦山

话说雷鸣、陈亮二人迷失路径,忽听有钟响之声。

二人顺着响亮的声音,找到切近一看,乃是山中一座古庙,露出月光。

一看山门上有字,写的是“松阴观”。两个人来到角门叫门,只听里面一声“无量佛”,出来两个道童。

这个说:“师弟你猜谁来了?”那个说:“许是云霞观的紫霞真人李涵陵,再不然就是东方太悦老仙翁,也许是白云仙长。不是白云仙长,就是野鹤真人。除非是这几个人,别无他人上咱们庙里来。”说着话开了门,道童儿一瞧,说:“哪里来的凡夫俗子?”

雷呜、陈亮赶紧说:“仙童请了,我们二人原是迷失真路,误踏宝山,求仙童回禀观主一声,望求观主方便方便,我二人借宿一宵。”

小道童拿眼瞧了一瞧,说:“两个人姓甚名谁呀?”陈亮说:“我姓陈名叫陈亮,他姓雷叫雷鸣。我二人原是镇江府保缥的,由绍兴府来,走迷了。”

童子说:“你二人在此等候,我到里面回禀一声,不定我家祖爷肯见你们不肯。”陈亮说:“好,仙童多费心罢。”

小道童进去,工夫不大,出来说:“我家祖爷叫你两个人进去呢。”

雷鸣、陈亮这才往里走,小道童把门关上。

二人跟着来到院内一看,院中栽松种竹,清风飘然。

正当中大殿带月台,月台上有一个老道,正在那里打坐观月。东西各有配殿。果然是院中别有一洞天。

陈亮心中思想:“人生在世上,如同大梦一场,争名夺利,好胜逞强,人皆被利锁名缰所缠,难怪人说道: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倒不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出了家在山中参修,另有一番清雅。”

陈亮看罢,小道用手一指说:“这就是这家祖师‘爷。”

雷鸣、陈亮来至切近一看,见这老道发如三冬雪,须赛九秋霜,穿着古铜色道袍,白袜云履鞋,真是仙风道骨。

雷鸣、陈亮就知道这位老道是道高德重之人,赶紧行礼,说:“仙长在上,弟子雷鸣、陈亮参见祖师爷。”

老道口念“无量佛”说:“二位远方来临,请至鹤轩一叙。”说着话,站起身来,带领雷呜、陈亮够奔东配房。

道童一打帘子,屋中掌着灯,雷鸣、陈亮一看屋中,心中大吃一惊。

陈亮一想:“这个老道非妖而即怪,非鬼而即狐,定不是人。”何以见得呢?看他这屋中的摆设,全都是世上罕有之物,各样的盆景古玩,俱都是珊瑚玛瑙,碧犀翡翠,价值连城,雷鸣、陈亮平生目未所睹。

陈亮就问:“长老,这是天堂还是人间呢?”老道哈哈一笑说:“这是人间,哪里来的天堂。”

书中交代,这个老道原本姓鲁,当初他乃是宋朝一家国公,自己看破了红尘,出家当了老道,道号修真,人送外号叫坎离真人。

自己采这座山的地理,由府里发来的努银修盖这座庙。

这座山名叫八卦山,乃是半天产半人工修的,俗常人休打算进来,一绕就迷了。

今天雷鸣、陈亮是误入八卦山,要是诚心来,凡夫俗子来不了。

鲁修真在庙中多年,把府里心爱的陈设,都搬到庙里来,自己也好做道学,颇有点道德,素常也不与世俗人来往,所有跟他常在一处的,也都是清高之人。

今天雷呜、陈亮看他这屋子,故此诧异。

老道让二人坐了,问:“二位尊姓?”

雷鸣、陈亮各通了名姓,说:“我二人原是保镖为生,未领教仙长贵上下,怎样称呼?”

老道说:“山人姓鲁,双名修真。二位今天与山人遇缘,大概二位没吃饭罢?我这庙中有现成的素菜,二位倒不必做假。”

陈亮见老道很恭敬,实在也不推辞,说:“祖师爷既是慈悲,我二人实没用过饭。”

老道说:“好。”立刻吩咐童子备酒,童子答应,当即擦抹桌案,杯盘连络一摆,雷鸣、陈亮一看,庙中真讲究,一概的磁器都是九江器皿,上面都有“松阴观”三个字,素鲜的果品,都是上等的素菜。

二人落座,老道一旁主座相陪,开怀畅饮。

雷鸣、陈亮心中甚为感激,跟老道生而未会,素不相识,亲非骨肉亦非朋友人家。

这一分优待,雷鸣、陈亮本是热心的人,心中辗转,“也不能白吃老道,到临走可以多送香资。”

正在喝酒谈心,忽听外面打门,老道吩咐童子出去看看去。

道童立刻够奔门外,再开门一看,非是别人,乃是神童子褚道缘同鸳鸯道张道陵。

这两个人由前者在白水湖跟济公做对,济公施展五行挪移大搬运,走后,鸳鸯道张道陵跟褚道缘一商量,要找坎离真人下山捉拿济颠和尚,报仇雪恨,今天这才来到松阴观。

小道童一看,说:“你两个人来此何干?”褚道缘说:“小师兄请了!我二人来给祖师爷送信,有紧要的事,求二位小道兄到里面回禀一声,我二人要求见祖师。”

小道童说:“祖师爷会着客呢。”褚道缘说:“谁在这里?”

小道童说:“一个姓雷,一个姓陈,他们说是镇江府的保镖的。”

褚道缘一听,说:“了不得了,我告诉你说,我们两人来非为别故,只因尘世上出了一个济颠僧,兴三宝,灭三清,无故跟三清教做对,现在这个姓雷姓陈的,就是济颠和尚的徒弟,这两个人是江洋大盗,必没安着好心。这就是济颠打发来的,知道祖师爷庙中值钱东西多,必是要来偷东西,你快到里面禀一声。”

道童转身进来,鲁修真就问:“什么人叫门?”

小道童说:“张道陵、褚道缘来了。”

雷鸣、陈亮一听,大吃一惊,就知是这两个老道不是好人,

鲁修真就说:“二位慢慢喝着,来的这两个人,论起来还比我小两辈呢。我跟紫霞真人李涵龄相好,这是李涵龄徒弟。”

雷鸣、陈亮说:“我二人见他们多有不便,莫若躲开。”

鲁修真说:“也好,你二位要不愿见,就到里间屋中去坐着。”

雷鸣、陈亮赶紧进到南里间去。

鲁修真吩咐道童:“把他两个人给我叫进来。”

道童转身出去,少时同褚道缘二人进来,到了里面,两个老道跪倒行礼,说:“祖师爷在上,弟子褚道缘、张道陵参见祖师爷。”

鲁修真说:“你两个人来此何干?”

褚道缘说:“我二人来给祖师爷送信,尘世上出了一个济颠僧,兴三宝,灭三清,他说,咱们三清教没人,都是披毛带角,横骨插心,脊背朝天,不是日造所生,无故跟三清教做对。求祖师爷下山捉拿济颠僧,给咱们三清教转转脸。”

鲁修真一听说:“我听说济颠僧乃是个得道的高僧,焉能无故说出这样话来?这必是你这两个孽障,来搬弄是非,胡言乱语,满嘴胡说。”

褚道缘说:“弟子不敢在祖师爷跟前撒谎,实有其事,求祖师爷大发慈悲罢!”

鲁修真说:“既然如是,你两个人去把济颠给我找来问问他。”

褚道缘道:“我两人找不了来,我二人见了济颠僧也不是他的对手,方才我二人听小师兄说,祖师爷这里来了一个姓雷的,一个姓陈的,是镇江府的人。”

鲁修真说:“不错。”

张道陵、褚道缘说:“祖师爷你老人家可千万别拿这两个人当好人,这两个人原本是济颠的徒弟,必是济颠僧主使来的,知道祖师爷庙里有陈设古玩,前来做贼。这两个人原本是绿林中江洋大盗,祖师爷可千万别放他们走了。”

坎离真人鲁修真一听,说:“你两人满口胡言乱道,我看这两个人,并非奸滑之辈,尚且未走,还在这里。”

褚道缘说:“祖师爷说我们撒谎,如果不信,现有凭据。这两个人身上准有刀,并有夜行衣包,要没有夜行衣包,没有刀,那就算我们两个人妄言,祖师爷你拿我二人治罪。”

鲁修真一听,“也有理,真假难别。”

这才说:“既是你二人这样说,这倒要看看,他二人如果真有夜行衣,休想出我这松阴观。

要没有夜行衣,只有刀,那不算,他二人是保镖的,应该带兵刃防身,我必要处治你二人。”

褚道缘说:“就是。”

鲁修真这才站起身来,一同够奔南里间,要搜雷鸣、陈亮。

不知二位英雄该当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八回-译文

救众人悟禅烧贼寇,二义士误入八卦山。

话说雷鸣、陈亮二人迷失了路,突然听到有钟声响起。他们顺着声音找去,发现是一座山中的古庙,月光透过庙宇。他们看到山门上写着‘松阴观’三个字。两人来到角门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无量佛’,出来两个小道士。

这个道士说:‘师弟,你猜谁来了?’那个说:‘可能是云霞观的紫霞真人李涵陵,或者东方太悦老仙翁,也许是白云仙长。如果不是白云仙长,就是野鹤真人。除非是这几个人,否则不会有人来我们庙里。’说完,他们打开了门,小道士一看,说:‘哪里来的凡夫俗子?’雷鸣、陈亮赶紧说:‘仙童请了,我们二人迷失了路,误闯了宝山,求仙童通报观主,希望观主行个方便,让我们借宿一晚。’小道士打量了一下,说:‘两位贵姓?’陈亮说:‘我姓陈,名叫陈亮,他姓雷,名叫雷鸣。我们原本是镇江府的保镖,从绍兴府来,迷路了。’童子说:‘你们在这里稍等,我去里面通报一声,不知道我家祖爷愿不愿意见你们。’陈亮说:‘好,仙童多费心了。’小道士进去后不久,出来说道:‘我家祖爷叫你们进去。’雷鸣、陈亮这才跟着进去,小道士把门关上。他们来到院子里,看到院子里种满了松树和竹子,清风徐来。

正中央的大殿上有一个老道士,正在那里打坐赏月。东西两边各有配殿。果然是别有洞天。陈亮心想:‘人生在世,就像一场大梦,争夺名利,好胜心强,人们都被名利所束缚,难怪有人说: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不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出家在山中修行,另有一番清雅。’陈亮用手指着说:‘这就是我们家的祖师爷。’雷鸣、陈亮走近一看,见这位老道士头发像冬天的雪,胡须像秋天的霜,穿着古铜色的道袍,白色的袜子,云彩般的鞋子,真是仙风道骨。

雷鸣、陈亮知道这位老道士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赶紧行礼,说:‘仙长在上,弟子雷鸣、陈亮参见祖师爷。’老道士口念‘无量佛’,说:‘二位远道而来,请到鹤轩一叙。’说完,他站起来,带着雷鸣、陈亮走向东边的配房。小道士拉开帘子,屋子里点着灯,雷鸣、陈亮一看,心中大吃一惊。陈亮心想:‘这位老道士不是妖就是怪,不是鬼就是狐,肯定不是人。’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他屋里的摆设,全都是世上罕见的物品,各种各样的盆景古玩,都是珊瑚玛瑙,碧犀翡翠,价值连城,雷鸣、陈亮生平从未见过。陈亮问:‘长老,这是天堂还是人间呢?’老道士哈哈一笑说:‘这是人间,哪里来的天堂。’

书中交代,这位老道士原本姓鲁,当初他是宋朝一家国公,看破了红尘,出家做了道士,道号修真,人们送他外号‘坎离真人’。他自己选了这座山的地理,用府里拨来的银两修建了这座庙。这座山名叫八卦山,是半自然半人工修建的,普通人根本进不来,一转就迷路了。今天雷鸣、陈亮是误入八卦山,如果是诚心来,普通人根本进不来。鲁修真在庙中住了多年,把府里心爱的陈设都搬到了庙里,自己也好修行,他颇有道德,平时也不与世俗人来往,经常和他在一起的人也都是清高之人。今天雷鸣、陈亮看到他的屋子,所以感到惊讶。老道士让他们坐下,问:‘二位贵姓?’雷鸣、陈亮各自通报了姓名,说:‘我们二人以保镖为生,未曾请教仙长贵姓,怎么称呼?’老道士说:‘山人姓鲁,名叫修真。二位今天与山人有缘,大概还没吃饭吧?我这庙里有现成的素菜,二位不必客气。’

陈亮见老道士很客气,也就不客气了,说:‘祖师爷既然慈悲,我们二人确实还没吃饭。’老道士说:‘好。’立刻吩咐小道士准备酒菜,小道士答应后,立刻擦拭桌案,摆放杯盘,雷鸣、陈亮一看,庙里的东西真讲究,所有的瓷器都是九江的,上面都刻着‘松阴观’三个字,新鲜的水果,都是上等的素菜。两人坐下,老道士在一旁陪坐,开怀畅饮。雷鸣、陈亮心中十分感激,他们跟老道士素不相识,既不是亲戚也不是朋友。这种优待,雷鸣、陈亮本是热心的人,心中想道:‘也不能白吃老道,走的时候可以多送香资。’

正在喝酒聊天,忽然听到外面敲门,老道士吩咐小道士出去看看。小道士立刻跑到门外,开门一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神童子褚道缘和鸳鸯道张道陵。这两个人之前在白水湖与济公作对,济公施展五行挪移大搬运术离开后,鸳鸯道张道陵和褚道缘商量,要找坎离真人下山捉拿济颠和尚,报仇雪恨,今天才来到松阴观。小道士一看,说:‘你们来此何干?’褚道缘说:‘小师兄,请了!我们两人来给祖师爷送信,有要事,求二位小道兄进去通报一声,我们要求见祖师。’小道士说:‘祖师爷正在会客。’褚道缘问:‘谁在这里?’小道士说:‘一个姓雷,一个姓陈,他们说自己是镇江府的保镖。’褚道缘一听,说:‘糟糕了,我告诉你,我们两人来不是别的事,只因尘世上出现了一个济颠僧,兴三宝,灭三清,无缘无故与三清教作对,现在这个姓雷姓陈的,就是济颠和尚的徒弟,这两个人是江洋大盗,必没安着好心。这是济颠派来的,知道祖师爷庙中有很多值钱的东西,肯定是要来偷东西,你快进去通报一声。’小道士转身进来,鲁修真问道:‘什么人叫门?’小道士说:‘张道陵、褚道缘来了。’

雷鸣和陈亮一听,都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这两个道士不是好人。鲁修真就说:‘两位慢慢喝着,来的这两个人,按辈分来说比我小两辈。我和紫霞真人李涵龄关系不错,这是李涵龄的徒弟。’雷鸣和陈亮说:‘我们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有很多不便,不如躲开。’鲁修真说:‘好,如果你们不想见他们,就到里面的屋子里坐着。’雷鸣和陈亮赶紧进了南边的里屋。鲁修真吩咐道童:‘把他们两个人叫进来。’

道童转身出去,过了一会儿,和褚道缘一起进来,到了里面,两个道士跪下行礼,说:‘祖师爷在上,弟子褚道缘、张道陵参见祖师爷。’鲁修真问:‘你们两个人来此有何事?’褚道缘说:‘我们两个人来给祖师爷送信,尘世上出现了一个叫济颠的僧人,他振兴佛教,反对道教,他说我们道教的人都是妖怪,不是天地所生,无缘无故和我们道教作对。我们请求祖师爷下山捉拿济颠僧,给我们的道教争口气。’鲁修真一听说:‘我听说济颠僧是个得道的高僧,怎么可能无缘无故说出这样的话呢?这一定是你们这两个坏蛋,来挑拨离间,胡说八道,乱说一气。’褚道缘说:‘弟子不敢在祖师爷面前撒谎,确实有这回事,求祖师爷大发慈悲。’鲁修真说:‘既然如此,你们两个人去把济颠僧给我找来问问他。’褚道缘说:‘我们两个人找不到他,我们也不是济颠僧的对手,刚才我们听小师兄说,祖师爷这里来了一个姓雷的,一个姓陈的,是镇江府的人。’鲁修真说:‘是的。’张道陵、褚道缘说:‘祖师爷,你可千万别把这两个人当好人,这两个人原本是济颠的徒弟,一定是济颠僧指使来的,他们知道祖师爷庙里有古董,想来偷东西。这两个人原本是山贼,祖师爷可千万别放他们走了。’

坎离真人鲁修真一听,说:‘你们两个胡说八道,我看这两个人,并不像是坏人,他们还没走,还在这里。’褚道缘说:‘祖师爷说我们撒谎,如果不信,这里有证据。这两个人身上肯定有刀,还有夜行衣包,如果没有夜行衣包,没有刀,那就算我们两个人乱说,祖师爷可以治我们的罪。’鲁修真一听,‘也有道理,真假难辨。’这才说:‘既然你们这么说,那我就看看,如果他们真的有夜行衣,就别想从我松阴观出去。如果没有夜行衣,只有刀,那不算,他们是保镖,应该带兵器防身,我必须处理你们两个人。’褚道缘说:‘就是。’鲁修真这才站起来,和褚道缘一起跑到南边的里屋,要去搜查雷鸣和陈亮。不知道这两位英雄会如何应对,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八回-注解

悟禅:悟禅指的是领悟禅宗的教义,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主张直接领悟佛性,不依赖文字和教条,强调内心的觉悟。

烧贼寇:烧贼寇指的是焚烧盗贼,这里的“烧”字在古代文献中有时也指惩罚或消灭。这里可能指的是消灭贼寇的行为。

八卦山:八卦山是一个地名,根据文中的描述,这是一个半自然半人工修筑的山,普通人难以进入,容易迷失方向。

松阴观:松阴观,可能是指一个道观的名称。

无量佛:无量佛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无数佛,也常用于道教的咒语中,表示对佛或道的敬仰。

鹤轩:鹤轩是指道观中的一种建筑,可能是供道士居住或会客的地方。

坎离真人:坎离真人,可能是指一位名叫坎离的道士,文中可能指这位道士的道号或名号。

修真:修真是指修炼真气或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常见于道教和武侠小说中。

三界: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佛教中的概念,指众生所处的不同境界。

五行: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体生命的基本元素。

三清:三清,指道教中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最高神祇。

济公:济公是明代小说《济公传》中的主角,是一位机智幽默、行侠仗义的高僧。

神童子褚道缘:褚道缘是《济公传》中的一个角色,是一位神通广大的道士。

鸳鸯道张道陵:张道陵是《济公传》中的一个角色,是一位与褚道缘一同行动的道士。

雷鸣:雷鸣,可能是指一位名叫雷鸣的人物,在文中可能指的是一个角色名。

陈亮:陈亮,可能是指一位名叫陈亮的人物,在文中可能指的是一个角色名。

老道:老道,指道士,道教修行者,此处可能指两位道士。

鲁修真:鲁修真,可能是指一位名叫鲁修真的道士,文中可能指这位道士的道号或名号。

紫霞真人李涵龄:紫霞真人李涵龄,可能是指一位名叫李涵龄的道士,文中可能指这位道士的道号或名号,以及他可能拥有的象征性的称号。

徒弟:徒弟,指跟随师傅学习的人,此处指李涵龄的弟子。

不便:不便,指不方便或不适宜。

里间屋:里间屋,指位于房间内部较私密的空间。

道童:道童,指在道观中服务的年轻道士。

祖师爷:祖师爷,指对道教创始人或某一流派创始人的一种尊称。

褚道缘:褚道缘,可能是指一位名叫褚道缘的道士,文中可能指这位道士的道号或名号。

张道陵:张道陵,可能是指一位名叫张道陵的道士,文中可能指这位道士的道号或名号。

三宝:三宝,指佛教中的佛、法、僧。

济颠僧:济颠僧,可能是指一位名叫济颠的僧人,文中可能指这位僧人的法号或名号。

横骨插心,脊背朝天:横骨插心,脊背朝天,可能是指一种比喻,形容某人行为不端或形象丑陋。

日造所生:日造所生,可能是指由日光所创造的生命,此处可能指自然生成或合法出生的生命。

搬弄是非:搬弄是非,指故意挑拨离间,散布流言蜚语。

胡言乱语:胡言乱语,指说话没有根据,荒谬无理。

绿林中江洋大盗:绿林中江洋大盗,指在山林中活动的强盗,此处可能指有盗贼行径的人。

夜行衣:夜行衣,指夜间行动时穿着的服装,通常便于隐蔽和行动。

刀:刀,指武器,此处可能指随身携带的刀剑。

保镖:保镖,指保护主人安全的随从或雇佣兵。

处治:处治,指处理或惩罚。

凭据:凭据,指证据或证明。

搜查:搜查,指仔细检查或搜索以寻找某物或某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八回-评注

雷鸣、陈亮一听,大吃一惊,就知是这两个老道不是好人,鲁修真就说:‘二位慢慢喝着,来的这两个人,论起来还比我小两辈呢。我跟紫霞真人李涵龄相好,这是李涵龄徒弟。’

此段文字描绘了雷鸣、陈亮对两位老道的初步印象,以及对鲁修真身份的揭示。‘大吃一惊’体现了两位主角对老道身份的意外,而鲁修真对两位主角的称呼和自述与紫霞真人的关系,则巧妙地暗示了老道的身份背景,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雷鸣、陈亮说:‘我二人见他们多有不便,莫若躲开。’鲁修真说:‘也好,你二位要不愿见,就到里间屋中去坐着。’雷鸣、陈亮赶紧进到南里间去。

这段文字展现了雷鸣、陈亮对两位老道的谨慎态度,以及鲁修真对此的应对。鲁修真的提议既表现了他的宽容,也暗示了他对两位主角的信任。两位主角的‘赶紧’进入里间,则暗示了他们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鲁修真吩咐道童:‘把他两个人给我叫进来。’道童转身出去,少时同褚道缘二人进来,到了里面,两个老道跪倒行礼,说:‘祖师爷在上,弟子褚道缘、张道陵参见祖师爷。’

此段文字通过鲁修真的吩咐和道童的行动,展现了庙宇内部的规矩和秩序。褚道缘、张道陵的跪拜行礼,则体现了他们对鲁修真的尊敬和敬畏。

褚道缘说:‘我二人来给祖师爷送信,尘世上出了一个济颠僧,兴三宝,灭三清,他说,咱们三清教没人,都是披毛带角,横骨插心,脊背朝天,不是日造所生,无故跟三清教做对。求祖师爷下山捉拿济颠僧,给咱们三清教转转脸。’

褚道缘的这段话揭示了故事的核心冲突,即济颠僧与三清教的矛盾。他的描述充满了对济颠僧的仇恨和诋毁,同时也反映了三清教内部对济颠僧的恐惧和愤怒。

鲁修真一听说:‘我听说济颠僧乃是个得道的高僧,焉能无故说出这样话来?这必是你这两个孽障,来搬弄是非,胡言乱语,满嘴胡说。’

鲁修真的回应表明了他对济颠僧的信任和对褚道缘、张道陵的怀疑。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济颠僧的敬仰和对两位老道的斥责,为后续剧情的发展提供了线索。

褚道缘说:‘弟子不敢在祖师爷跟前撒谎,实有其事,求祖师爷大发慈悲罢!’

褚道缘的坚持和恳求,进一步强调了事件的严重性,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他真实性的怀疑。

鲁修真说:‘既然如是,你两个人去把济颠给我找来问问他。’褚道缘道:‘我两人找不了来,我二人见了济颠僧也不是他的对手,方才我二人听小师兄说,祖师爷这里来了一个姓雷的,一个姓陈的,是镇江府的人。’

这段对话揭示了褚道缘和张道陵的无力,以及他们对雷鸣、陈亮的提及,可能预示着这两位角色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鲁修真说:‘不错。’张道陵、褚道缘说:‘祖师爷你老人家可千万别拿这两个人当好人,这两个人原本是济颠的徒弟,必是济颠僧主使来的,知道祖师爷庙里有陈设古玩,前来做贼。这两个人原本是绿林中江洋大盗,祖师爷可千万别放他们走了。’

张道陵和褚道缘的这番话,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雷鸣、陈亮的怀疑,同时也揭示了他们与济颠僧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不良背景。

坎离真人鲁修真一听,说:‘你两人满口胡言乱道,我看这两个人,并非奸滑之辈,尚且未走,还在这里。’

鲁修真的态度转变,体现了他对雷鸣、陈亮的信任和对张道陵、褚道缘的斥责。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两人身份的认可,以及对张道陵、褚道缘谎言的否定。

褚道缘说:‘祖师爷说我们撒谎,如果不信,现有凭据。这两个人身上准有刀,并有夜行衣包,要没有夜行衣包,没有刀,那就算我们两个人妄言,祖师爷你拿我二人治罪。’

褚道缘的这番话,试图通过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同时也为鲁修真提供了判断的依据。

鲁修真说:‘既是你二人这样说,这倒要看看,他二人如果真有夜行衣,休想出我这松阴观。要没有夜行衣,只有刀,那不算,他二人是保镖的,应该带兵刃防身,我必要处治你二人。’

鲁修真的回应,表明了他对褚道缘、张道陵提供的证据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他对雷鸣、陈亮的怀疑。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两人身份的质疑,以及对两人可能的违法行为的惩罚。

褚道缘说:‘就是。’鲁修真这才站起身来,一同够奔南里间,要搜雷鸣、陈亮。

这段文字展现了鲁修真对褚道缘、张道陵的回应,以及他对雷鸣、陈亮的搜索行动。这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气氛。

不知二位英雄该当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这段文字以悬念的方式结束,为读者留下了对雷鸣、陈亮命运的猜测,同时也为下一回的故事发展提供了期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八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78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