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一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一回-原文

吐实情马氏拉卞虎 定妙计佛法捉贼人

话说和尚在王雄、李豹耳边说了几句,王雄转身够奔外面。

李豹拿了一方肉,在大堂用板子一打,仿佛打人一般,众官人吓喊堂威,说:‘打,打,打!’

外面马氏就问:‘打谁呢?’王雄说:‘打你儿子赖子呢。’

马氏一听,心痛的了不得。

少时,和尚叫把赖子藏起来,把马氏带上来。

马氏一瞧他儿子没有了,也不知搁在哪去,往大堂前一跪,老爷把惊堂木一拍,说:‘马氏你好大胆量,你做出这样事来!方才赖子都招了,你所做的事还不实说么?’

马氏刚才一楞,老爷说:‘大概不用刑,你还不说,已然你儿子都说了,你还敢隐瞒?来人给我掌嘴。’

马氏一听,吓的颜色更变,说:‘老爷不必动刑,既是赖子说了,我也说。’

知县说:‘你快实说,本县不打你。’

马氏说:‘回禀老爷,小妇人居孀守寡,只因没养廉,我跟卞虎住街坊,常给卞员外做活,卞员外常给我家里送钱,给我打首饰,做衣裳,来往频盈,跟小妇人通奸有染。’

那一天卞员外到我家去,提说在城里二条胡同,瞧见一个西头路北墙门出来一个妇人,二十多岁,生的标致可爱,出来倒脏水,他骑着马由那里瞧见,提说怎么长得美貌。

我说:‘你别胡说,那是我外甥女。’他说:‘叫我给接回来拉皮条。’我说:‘不行,我外甥女是贞节烈妇。’

后来他交给我一对金镯子,一套垂金扇,叫我给搁到我外甥女家去。他说:‘苟能够拆散他夫妇,许给我五十两银子。’我把镯子留下一只。

那一天我瞧我外甥女去,他去外厢方便,我就把镯子、扇子放在箱子里,这是我办的。

后来有什么事,我就不知道,那都是卞虎做的。

那一天李文龙找我,就叫我把我外甥女带回来,我也不知是怎么事故,这是以往从前真情实话。

老爷一听,吩咐王雄、李豹:‘给我传卞虎。’

和尚说:‘老爷你传得了来么?’

知县说:‘怎么传不了来?’

和尚说:‘你想,卞虎乃是兵部尚书之子,家里手下人极多,又是深宅大院,官人一去,他一得着信,由后门就走了。’

知县说:‘依圣僧之见,该当如何呢?’

和尚说:‘我带着王雄、李豹、赖子去拿他,我自有道理。’

知县说:‘好,圣僧辛苦一回罢。’

和尚这才带领王雄、李豹、赖子出了衙门。

和尚说:‘二位头儿跟赖子上他们家去等我。’

王、李二人点头答应,同赖子到马氏家去。

和尚一直来到卞虎的门首,一瞧悬灯结彩,热闹非常。

和尚来到大门前说:‘辛苦辛苦!’

门上管家一看,说:‘大师父快去罢,我们员外大喜的日子,你赶什么来了?’

和尚说:‘我念喜歌来了。’

管家说:‘没有出家人念喜歌的,你快去罢。’

和尚说:‘咱们是乡亲,你叫我得几吊好下好?’

管家一听和尚的口音,说:‘大师父你是台州府的么?’

和尚说:‘是呀!’

管家说:‘我念与你是乡亲,念罢,念完了,我到帐房给你要两吊。’

和尚说:‘劳你驾罢,我念:悬灯结彩满堂红,锦绣门挂锦绣灯。和尚至此无别事,特意前来念藏经。’

管家说:‘和尚你别念藏经呀,这是叫我们员外听见,立刻就把你送衙门。你念吉祥的。’

和尚说:‘悬灯结彩满门昌,千万别添女家旁。福神喜神全来到,阎王有信请新郎。’

管家一听,说:‘和尚你是找打,你念好的罢。’

和尚说:‘我不会了,你给我要钱去罢。’

管家说:‘我念你跟我是乡亲,要不然,我真给你回禀员外。’

和尚说:‘你给拿钱去罢。’

管家到里面要了两吊钱拿出来,和尚扛着来到西城根二条胡同。

到了马氏家中,王雄说:‘圣僧,咱们怎么拿卞虎。’

和尚说:‘赖子。’赖子就答应,和尚说:‘赖子你到卞员外那去,你就说:‘我娘说了,叫卞员外不必等晚上娶了,睡多了梦长,这就发轿去娶,带五百银子。’你说我娘说:‘新人下轿子,叫卞员外亲自递给新人一个苹果,为是平平安安的。’你别提打官司,照我这话说。’

赖子说:‘嗳。’他本是痴子,立刻就到卞员外家去,刚来到卞虎门首,家人都认识,说:‘赖子做什么来了?’

赖子说:‘我娘说了,叫卞员外不用等晚上娶,睡多了梦长,这就以轿娶罢。’

家人说:‘是’。

带着赖子一见员外,卞虎说:‘赖子你怎么来了呢?’

赖子说:‘我娘说了,叫卞员外这就娶,带了银子,找人下轿,叫卞员外亲给新人一个苹果,平平安安的。’

卞虎说:‘是了,你回去罢。’

赖子立刻回来。

卞虎叫陪亲太太,立刻鼓乐喧天,坐着花轿来了。

这里王雄、李豹就问:‘和尚,怎么办?轿子来了娶谁呀?’

和尚说:‘我上轿,你们两个扶轿杆,你两个人先要五百银子,每人带二百五。我和尚上轿,到那下轿拿他,要不然拿不了他。’

正说着话,轿子到了。

和尚先把门关上,叫王雄、李豹说:‘新人上轿,忌十二属相,不用陪亲太太,叫陪亲太太请回去罢。’

王雄、李豹隔着门一说,外面陪亲太太自己回去了。

外头鼓手叫:‘开门,别误了吉时。’

和尚说:‘吹个大开门。’

外头就吹打。

和尚说:‘吹个小开门,吹个半开门。’

外头说:‘不会。’

和尚说:‘打个花得胜。’

外头就打。

和尚又说:‘打个孙大圣。’

外头鼓手说:‘不会。’

和尚说:‘拿红包来。’

外面隔门缝往里捺红包,包着钱。

和尚说:“捺一个一门五福,捺两个二字平安,捺三个三阳开泰。”

和尚说:“还是撒满天星。”

都说完了,和尚滋溜进了屋子。

王雄一开门,花轿抬进来,有管家跟着,认识王雄、李豹,管家说:“二位头翁跟着帮忙么?”

王雄说:“可不是,带了五百银子来没有?没带来可不上轿。”

管家说:“带来了。”

王雄说:“带来交给我们罢。”

管家把银子交给二位班头。

花轿堵着门口,和尚上了轿子,王雄、李豹扶着轿杆,吹吹打打,来到卞员外家。

轿子搭到里宅落平,卞虎拿着一个苹果往轿子里一递,和尚接过来就吃,随把手揪住卞虎的手腕子,卞虎心里还说:“怎么美人手这样粗?必是洗衣裳洗的。”

众多的姨奶奶、婆子、丫环都要瞧这个美人,必是天上少有,地下决无,急至一打轿帘,是一个穷和尚,大众哄堂而笑。

和尚说:“好卞虎,你往哪走!”

王雄过去一抖铁链,把卞虎锁上,众多家人要拦,被和尚用定身法定住,拉着卞虎来到公堂。

知县说:“下面是卞员外?”

卞虎说:“老父台。”

知县说:“卞虎。”

卞虎说:“张甲三知县官。”

知县说:“好恶霸。”

卞虎说:“好赃官。”

老爷勃然大怒说:“卞虎,你好大胆量,竟敢目无官长,咆哮公堂!你为何诡谋定计,图谋良家妇女,与马氏通奸?趁此实说。”

卞虎说:“我不知道。”

知县说:“大概抄手问事,万不肯应,拉下去给我重责四十大板!”

皂班立刻将卞虎按倒,打了四十大板,打的皮开肉绽,鲜血直流,老爷又问,卞虎本是公子哥出身,从来没受过这样苦,焉能支架得住?这才说:“老爷不必用刑,我实说。我原与马氏通奸,那一天我见了郑氏貌美,我一问马氏,方知道是她外甥女,她说是贞节之妇。我家有一个教读的先生,姓童双名介眉,他给我出的主意,叫我买一对镯子,一把小扇,先叫马氏给郑氏栽上赃。我家开着一座绸缎店,那天故意说请李文龙写信,童先生给我做了两首诗,一首词,拿一对耳环。我派人给李文龙送去,故意叫李文龙知道,休他妻子,我可以托媒人说到我手,这都是童先生出的主意。”

知县立刻叫书班写了口供,问:“卞虎认打认罚?”

卞虎说:“认打怎么佯?认罚怎么说?”

知县说:“认打呢,我革去你的员外,照例重办。认罚呢,罚你五千银子。”

卞虎情愿认罚。

老爷把马氏叫上来,打了四十嘴巴,知县说:“我念这妇人无知,便宜你下去具结,从此安分。”

又把李文龙叫上来,叫书班一念供,知县说:“李文龙你听见吧,你妻子本是贞节烈妇,无故被屈含冤。你趁此接回去,本县赏你五千银子,愤志读书,下去具结。”

李文龙给知县磕头,千恩万谢,卞虎给银子,李文龙领下去,众人具结完案,知县这才说:“圣僧在我这里住几天罢。”

和尚说:“还有那五百银子赏王雄、李豹二人,我明天就走,要上白水湖去捉妖。”

知县摆酒款待和尚。

天晚安歇。

次日知县说:“我给绍兴府知府顾国章写一封信,派王雄李豹送圣僧去好否?”

和尚点头,知县立刻写信,派王雄、李豹二人拿了书信同和尚同去。

这才起身,要够奔白水湖。

真假济颠捉妖,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一回-译文

马氏如实说出真相,定下妙计佛法捉拿贼人。

和尚在王雄、李豹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王雄转身向外奔去。李豹拿了一块肉,在大堂上用板子打了一下,好像打人一样,众官人吓得大喊堂威,说:‘打,打,打!’外面马氏问:‘打谁呢?’王雄说:‘打你儿子赖子呢。’马氏一听,心痛得无法忍受。

过了一会儿,和尚叫人把赖子藏起来,把马氏带上来。马氏一看儿子不见了,不知道被放在哪里,就跪在大堂前,老爷拍了一下惊堂木,说:‘马氏,你好大胆量,你做出这样的事来!刚才赖子都已经招供了,你还敢隐瞒?来人,给我打他嘴巴。’马氏一听,吓得脸色都变了,说:‘老爷,不必动刑,既然赖子都已经说了,我也愿意说。’知县说:‘你快说实话,本县不会打你。’

马氏说:‘回禀老爷,我寡居守寡,因为没养廉,我和卞虎住在一起,经常给他家做活,卞员外经常给我家送钱,给我打首饰,做衣服,来往频繁,我和他通奸有染。有一天卞员外到我家去,提起在城里二条胡同,看到西头路北墙门出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妇人,长得漂亮可爱,出来倒脏水,他从那里骑马看到,提起她长得怎么漂亮。我说:“你别胡说,那是我外甥女。”他说:“叫我接她回来做妓女。”我说:“不行,我外甥女是贞节烈妇。”后来他给了我一对金镯子,一套垂金扇,叫我放到我外甥女家去。他说:“如果能够拆散他们的夫妻,就给我五十两银子。”我把镯子留下一只。那一天我去看我外甥女,他到外厢方便,我就把镯子、扇子放在箱子里,这是我做的。后来有什么事,我就不知道了,那都是卞虎做的。那一天李文龙找我,就叫我把我外甥女带回来,我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是以前的真实情况。’

老爷一听,吩咐王雄、李豹:“去传卞虎。”和尚说:“老爷,你能传得来吗?”

知县说:“怎么传不来?”和尚说:“你想,卞虎是兵部尚书之子,家里手下人很多,又是深宅大院,官人一去,他一得到消息,就从后门逃走了。”

知县说:“按照圣僧的意见,该怎么办呢?”和尚说:“我带着王雄、李豹、赖子去抓他,我有我的办法。”知县说:“好,圣僧辛苦一趟吧。”和尚这才带着王雄、李豹、赖子出了衙门。和尚说:“二位头儿和赖子跟我到他们家等我。”

王、李二人点头答应,和赖子一起到马氏家去。和尚一直来到卞虎的家门口,一看那里挂灯结彩,热闹非凡。和尚来到大门前说:“辛苦辛苦!”门上的管家一看,说:“大师父,快走吧,我们员外大喜的日子,你赶什么来了?”和尚说:“我来念喜歌。”管家说:“没有出家人念喜歌的,你快走吧。”和尚说:“我们是乡亲,你给我几吊钱吧。”管家一听和尚的口音,说:“大师父,你是台州府的?”和尚说:“是呀!”管家说:“我念你是我乡亲,念完了,我到账房给你要两吊钱。”和尚说:“劳驾了,我念:挂灯结彩满堂红,锦绣门挂锦绣灯。和尚至此无别事,特意前来念藏经。”管家说:“和尚,你别念藏经,这是叫我们员外听见,立刻就把你送衙门。你念吉祥的。”

和尚说:“挂灯结彩满门昌,千万别添女家旁。福神喜神全来到,阎王有信请新郎。”管家一听,说:“和尚,你是找打,你念好的吧。”和尚说:“我不会了,你给我要钱去罢。”管家说:“我念你是我乡亲,要不然,我真给你回禀员外。”和尚说:“你给拿钱去罢。”管家到里面要了两吊钱拿出来,和尚拿着来到西城根二条胡同。到了马氏家中,王雄说:“圣僧,我们怎么抓卞虎。”和尚说:“赖子。”赖子就答应了,和尚说:“赖子,你到卞员外那里去,你就说:“我娘说了,叫卞员外不必等晚上娶了,睡多了梦长,这就发轿去娶,带五百银子。’你娘说:“新人下轿子,叫卞员外亲自递给新人一个苹果,为是平平安安的。’你别提打官司,照我这话说。”赖子说:“嗯。”他本是痴子,立刻就到卞员外家去,刚来到卞虎家门口,家人都认识,说:“赖子做什么来了?”赖子说:“我娘说了,叫卞员外这就娶,带了银子,找人下轿,叫卞员外亲自给新人一个苹果,平平安安的。”卞虎说:“是了,你回去罢。”赖子立刻回来。卞虎叫陪亲太太,立刻鼓乐喧天,坐着花轿来了。这里王雄、李豹就问:“和尚,怎么办?轿子来了娶谁呀?”

和尚说:“我上轿,你们两个扶轿杆,你们两个人先要五百银子,每人带二百五。我和尚上轿,到那下轿拿他,要不然拿不了他。”正说着话,轿子到了。

和尚先把门关上,叫王雄、李豹说:“新人上轿,忌十二属相,不用陪亲太太,叫陪亲太太请回去罢。”王雄、李豹隔着门一说,外面陪亲太太自己回去了。外头鼓手叫:“开门,别误了吉时。”和尚说:“吹个大开门。”外头就吹打。和尚说:“吹个小开门,吹个半开门。”外头说:“不会。”和尚说:“打个花得胜。”外头就打。和尚又说:“打个孙大圣。”外头鼓手说:“不会。”和尚说:“拿红包来。”外面隔门缝往里塞红包,包着钱。

和尚说:‘写一个‘一门五福’,写两个‘二字平安’,写三个‘三阳开泰’。’和尚又说:‘还是写满天的星星。’说完这些,和尚滑进了屋子。王雄一开门,花轿被抬了进来,后面跟着管家,认识王雄和李豹,管家问:‘二位头领要不要帮忙?’王雄说:‘当然要,带了五百银子来没有?没带可别上轿。’管家说:‘带来了。’王雄说:‘那就把银子交给我们吧。’管家把银子交给了两位头领。花轿堵在门口,和尚上了轿子,王雄和李豹扶着轿杆,吹吹打打,来到卞员外家。

轿子抬到内宅停稳,卞虎拿了一个苹果递进轿子里,和尚接过来就吃,随手抓住卞虎的手腕,卞虎心里还在想:‘这美人手怎么这么粗?肯定是洗衣服洗的。’许多姨太太、婆子和丫环都想要看看这个美人,肯定是天上少有,地上绝无。等到掀开轿帘一看,原来是一个穷和尚,大家哄堂大笑。和尚说:‘好卞虎,你想往哪走!’王雄过去一抖铁链,把卞虎锁上,许多家人想要拦住,却被和尚用定身法定住,拉着卞虎来到公堂。

知县说:‘下面是卞员外吗?’卞虎说:‘老大人。’知县说:‘卞虎。’卞虎说:‘张甲三知县大人。’知县说:‘好恶霸。’卞虎说:‘好赃官。’老爷非常生气地说:‘卞虎,你好大胆,竟然敢目无官长,在公堂上大吵大闹!你为何设下诡计,图谋良家妇女,与马氏通奸?现在老实交代。’卞虎说:‘我不知道。’知县说:‘你大概是不愿意承认,不肯回答,拉下去给我重打四十大板!’

皂班立刻把卞虎按倒,打了四十大板,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老爷又问,卞虎本是公子哥出身,从来没受过这样的苦,怎么可能受得住?这才说:‘大人不必用刑,我实话实说。我原本与马氏通奸,那天我见到郑氏貌美,一问马氏,才知道是她外甥女,她说是贞节之妇。我家有一个教读的先生,姓童,双名介眉,他给我出了主意,让我买一对镯子,一把小扇,先让马氏给郑氏栽赃。我家开着一座绸缎店,那天故意说请李文龙写信,童先生给我做了两首诗,一首词,拿一对耳环。我派人给李文龙送去,故意让他知道,让他休掉妻子,我可以托媒人说到我手,这都是童先生出的主意。’知县立刻叫书班写了口供,问:‘卞虎,你认打认罚?’卞虎说:‘认打怎么办?认罚怎么办?’知县说:‘认打呢,我革去你的员外,照例重办。认罚呢,罚你五千银子。’卞虎愿意认罚。

老爷把马氏叫上来,打了四十巴掌,知县说:‘我念这妇人无知,便宜你下去具结,从此安分。’又把李文龙叫上来,让书班宣读供词,知县说:‘李文龙,你听见了,你妻子本是贞节烈妇,无故被冤枉。你现在可以接她回去,本县赏你五千银子,让你安心读书,下去具结。’李文龙给知县磕头,千恩万谢,卞虎给了银子,李文龙领下去,众人具结完案,知县这才说:‘圣僧在我这里住几天吧。’和尚说:‘还有那五百银子赏给王雄、李豹二人,我明天就走,要去白水湖捉妖。’知县设宴款待和尚。当天晚上安顿下来。

次日知县说:‘我给绍兴府知府顾国章写一封信,派王雄、李豹送圣僧去,怎么样?’和尚点头,知县立刻写信,派王雄、李豹二人拿了书信和和尚一起出发。这才起身,要去白水湖。真假济颠捉妖,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一回-注解

吐实情:吐露真实情况,指说出真相。

马氏拉卞虎:马氏是某人的姓氏,拉卞虎是指拉拢或收买卞虎。

佛法:佛教教义或方法。

捉贼人:捉拿小偷或犯罪的人。

和尚:指出家人,尤其是佛教僧侣。

王雄、李豹:可能是人名,也可能是虚构的人物。

赖子:可能是人名,也可能是虚构的人物,这里可能指痴子或不明事理的人。

方肉:一方肉,指一块肉。

板子:一种打人的工具,古代用来惩戒犯人。

官人:古代对官员的称呼。

堂威:法庭的威严。

兵部尚书:古代官职,掌管兵事。

台州府: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浙江省东部。

悬灯结彩:挂灯笼、结彩带,表示喜庆。

十二属相:中国古代的十二生肖,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红包:装有钱的红色纸包,用于送礼或作为小费。

捺:捺,指用手按、压的意思,这里可能是指和尚用手比划或按压某种动作。

一门五福:一门五福,指五福临门,是中国传统中寓意家庭幸福、平安吉祥的说法,五福包括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

二字平安:二字平安,即“平”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平”与“平安”谐音,常用来表示平安吉祥。

三阳开泰:三阳开泰,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语,意指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也比喻吉祥如意。

撒满天星:撒满天星,可能是指散布星辰般的事物,这里可能是指和尚所说的吉祥话或某种仪式。

滋溜:滋溜,形容动作轻快、敏捷的样子。

花轿:花轿,古代婚礼中使用的轿子,装饰华丽,常用于新娘乘坐。

管家:管家,古代家族或官府中的管理人员,负责家事或府事。

头翁:头翁,可能是指长辈或重要人物。

班头:班头,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官员,负责管理一班人。

铁链:铁链,由铁环连接而成的链条,这里可能指和尚用来锁人的工具。

定身法:定身法,传说中的一种法术,能使被施法者无法动弹。

公堂:公堂,古代官府中的审判场所。

皂班:皂班,古代官府中的差役。

革去:革去,指剥夺官职或职位。

具结:具结,指在官方文书上签字或盖章,表示认可或承诺。

圣僧:圣僧,对高僧的尊称,这里可能指和尚自称为圣僧。

白水湖:白水湖,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湖泊名称,这里可能是和尚要去的地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一回-评注

和尚的开场白‘捺一个一门五福,捺两个二字平安,捺三个三阳开泰’以及‘撒满天星’的言论,富有禅意和象征意义。‘一门五福’、‘二字平安’、‘三阳开泰’分别代表着家庭幸福、平安吉祥和吉祥如意,而‘撒满天星’则寓意着散播智慧,照亮人心。这些话语不仅展现了和尚的智慧和慈悲,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吉祥寓意。

王雄和李豹的到来以及与管家的对话,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古代社会场景。管家的询问和二位的回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礼仪,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花轿的到来和和尚的上轿,以及随后的描写,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对比。和尚的‘穷和尚’形象与‘天上少有,地下决无’的美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突出了和尚的智慧和神秘。

卞虎被锁上公堂,以及知县对卞虎的审问,展现了古代官场的威严和公正。知县对卞虎的严厉惩罚,以及卞虎的认罪态度,反映了当时法律对恶行的制裁和对正义的维护。

知县对马氏和李文龙的处置,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规定。知县对马氏的宽恕和对李文龙的奖赏,既是对贞节烈妇的尊重,也是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

知县邀请和尚留下,以及和尚的拒绝和离开,为后续的故事发展留下了悬念。和尚的‘捉妖’之行,不仅是对古代神话传说的传承,也是对正义的维护和对邪恶的打击。

整个故事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和动作,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法律制度,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智慧和慈悲。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三十一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77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