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八回-原文
翠云峰英雄落草 陆刑廷献媚欺人
话说周堃一提说打虎英雄黑面熊窦永衡,三位寨主赶紧翻身下马,上前行礼,说:“原来是窦兄长,久违少见。”
窦永衡一看,这三位寨主并不认识,连忙答礼相还说:“三位寨主贵姓?我可实在眼生。”
三位寨主说:“窦大哥是贵人多忘事,请至山寨一叙。”窦永衡说:“三位倒是谁呀?”这位黄脸的说:“提将起来,你我不是外人,此地亦非讲话之所,请上山寨去再谈。”
窦永衡也不好不去,随同大众上山。来到大寨门一看,这座大寨房子不少,进了头道寨门,马匹交与从人,一直来到分赃聚义大厅落座,有手下人献上茶来。
周堃说:“未领教三位寨主尊姓?”这个黄脸膛的说:“你我是五百年前一家人,我也姓周,名叫虎,有个小小的外号,人称笑面貔貅。
这是我两个拜弟。”用手一指那位黑脸的说:“他叫铁背子高珍。那位白脸的叫黑毛虿高顺,这座山名叫翠云峰。窦兄长,你们这是从哪里来?”
周堃说:“别提了,我姐丈在临安城寄居,无故遭一场不白之冤的官司,幸亏遇见一位高僧,将我等救出龙潭虎穴。我打算同我姐丈投奔一个朋友去,由此路过,遇见三位寨主,不知三位寨主怎么认识我姐丈?”
周虎说:“我弟兄三人,在此久候多日,奉上命委派我等在此。久闻窦兄长威名远震;今幸得会,真乃三生有幸。前者我们派人请过窦大哥两次,没找着住处。今天在此巧遇窦大哥,周贤弟,你们二位别走了。”
窦永衡说:“你们几位在此占山,怎么还有上司么?”周虎说:“我们在此占山,原本是所为招聚天下的英雄,将来我们都是开国大将军之职。”
窦永衡说:“三位原是大宋国的将军么?”
周虎说:“倒不是大宋国的官,我们有一位祖师爷叫赤发灵官邵华风,他有一件宝贝,名曰乾坤子午混元钵,他老人家能掐会算,善晓过去未来之事。
在常州平沙江当中有一座山,叫卧牛矶。山上有一座庙,叫慈云观。现在那庙里有前殿真人,后殿真人,左殿真人,右殿真人,有绿林人五百多位。要设立熏香会,大众都在这庙里作落脚,窦大哥你们别走了,就在我这山住着。
我们给慈云观祖师爷去一封信,听候祖师爷的回音,你们帮助我等共成大业,将来亦可以得个一官半职的,好不好?”
窦永衡一想:“暂时也无处可去,只可先在这里住着罢。”当时也就应允了。
周虎派人单给窦永衡夫妇打扫出一所房子来,叫他住,有婆子人等伺候。周堃也在这山上住着。笑面貔貅派人给慈云观送了一封信。
终日五位寨主在一处盘桓,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过了些日子。
这天众人正在大厅谈话,窦永衡提起在临安城受了王胜仙的挫辱,深为可恨。
周虎说:“不要紧,将来你我成了事,就可以报仇。”
正说着话,由外面跑进一个喽兵报说:“回禀众位寨主,山下现有临安城京营殿帅陆炳文卸任回家,由山下经过。我等出去把驮轿车辆截住,他拿了一个名片子,他说拜望寨主,要借山一行。”
笑面貔貅周虎一听,说:“高贤弟,你们准认识京营殿帅陆炳文?”高珍、高顺俱在摇头不认识。
周虎又问:“窦兄长可认识?”窦永衡一听是陆炳文,立刻气得颜色更变说:“三位寨主有所不知,这位陆炳文跟我仇深似海。我在临安就是他买盗攀赃把我入了狱,把我妻子诓了去,给花花太岁王胜仙送了去,害得我一家被害。要不是济公救我,我等全皆死在他的手内。济公早就告诉我,他是我的仇人。今日既是他来了,我焉能跟他干休?既是你们三位不认识这个陆炳文,今天活该我报仇雪恨。”
当时拿起一口刀来,往外就奔。
书中交代:陆炳文怎么会来到这里呢?这内中有一段缘故。只因前者陆炳文把窦永衡放了,自己明白过来,再派人搜拿,也没拿着。
自己一想:“这事已然奏明了皇上,这如何担得了?”
赶紧坐轿来到泰和坊王胜仙的住宅。
一求见,王胜仙把他让到书房,陆炳文给王胜仙一行礼说:“老师得救我门生,遭了事了。”
王胜仙说:“贤契有什么事?慢慢说。”
陆炳文说:“现在白沙岗抢劫饷银之窦永衡越狱脱逃,这件事已然奏明了圣上,求老师爷得庇护门生。”
王胜仙一听,勃然大怒说:“窦永衡是我的仇人,你不知道么?火烧了合欢楼,把我的美人也给烧死在内,我落了个人财两空。你单把他放了,等着他拿刀来跟我拼命,这个事你还叫我护庇你?他要来找我报仇,谁护庇我呀?你自己办的好事,你自作自受,我也没法,你请回去罢。”
陆炳文碰了一个大钉于,自己无法,只得告辞。
坐着轿子正往回走,打算回衙门再设法托人情。
坐着轿正往回走,偶然见大道旁站着一个美人,真是千妖百媚,如花似玉。
陆炳文偶然心中一动,自己一想,王胜仙最爱美人,要求他的事,非得送给他美人,可以买动他的心。
想罢,赶紧吩咐住轿,问,“旁边站着什么人?”
当差人说:“没有人,就是一个卖画的。”
陆炳文定睛一看,原来是挂着一轴画,上面画的一个美人图,猛一看真似活人一般。
旁边站着一个卖画的人,一位儒流秀才打扮,俊品人物。
陆炳文连忙叫把卖画的人叫到近前,陆炳文说:“你这轴美人卖多少钱?”
这人说:“大人要买,不敢多要钱,大人给一百银子罢,少了也不卖。”
陆炳文说:“一轴画怎么值这些银子呢?”
这人说:“我这画卖的是工夫钱,货卖识家。明公,我这画阴天不画,下雨不画,刮风大寒大暑不画。
每逢天气晴朗,还得人高兴,神清气爽之时,拿起来画两笔,微有一点不高兴就不画。
这轴画画了一年多的工夫,才能够有神,故此少了不卖。”
陆炳文说:“先生贵姓?”
这人说:“我姓梅,双名成玉。”
陆炳文说:“你是哪里人氏?”
梅成玉说:“我原是镇江府人氏。”
陆炳文说:“你来京何干呢?”
梅成玉说:“只因我家中父母双亡,带着小妹来京,有两家亲戚,所为多有个照应。
现在青竹巷二条胡同寄居,我兄妹就倚着画画度日。”
陆炳文心中一想:“每逢画画必随人五官,看梅成玉他的相貌清秀,大概他妹妹也许长得好。”
想罢,说:“先生你把画卷起来,跟我到衙门去。”
梅成玉就拿着画,随同来到京营殿帅衙门。
把梅成玉让到书房,陆炳文又问:“先生,你家中共有几口人?”
梅成玉说:“就是我兄妹二人。”
陆炳文说:“先生,令妹也会画么?”
梅成玉说:“也会画。”
陆炳文立刻叫人平了一百银子,交与梅成玉。
陆炳文说:“先生,你把你的住脚留下,或许我还要找你画几条屏。”
梅成玉心中很欢喜,留下住脚,告辞走了。
陆炳文次日一早,派了一个婆子,拿着两包点心,教给婆子几句话,叫婆子坐小轿,够奔青竹巷二条胡同来。
一打听画画的梅先生住家,打听明白,来到门首下轿。
一打门,梅成玉同他妹妹碧环正在家中说话,听外面打门,梅成玉一看是一位仆妇。
梅成玉说:“找准?”
仆妇说:“我是京营殿帅陆大人衙门的,只因我们大人昨天买先生一轴画,我们夫人瞧见很爱,叫我来找先生,还要画几样画。
我到你家里扰个座。”
梅成玉一想,“是个仆妇,让进去有何妨呢?”
立刻把仆妇让到里面,碧环姑娘自然也见着了仆妇,一看这位姑娘,果然是貌似天仙。
陆炳文所为派仆妇来看看姑娘,如果美貌就便把梅成玉请了去,如果姑娘长得平常,就作为罢论。
婆子一看姑娘,真是千娇百媚,这才说:“我们大人,叫我来请先生到衙门去面谈,还要画多少样呢,我也记不清楚。
先生亲身去见了我们大人说好了,就把定银带来了。”
梅成玉一想甚好,立刻随同仆妇,来到刑廷衙门。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八回-译文
翠云峰的英雄落草为寇,陆刑廷献媚欺人。
话说周堃一提到打虎英雄黑面熊窦永衡,三位寨主立刻翻身下马,上前行礼,说:‘原来是窦兄长,好久没见。’窦永衡一看,这三位寨主他并不认识,连忙答礼相还,问:‘三位寨主贵姓?我实在不认识。’三位寨主说:‘窦大哥是贵人多忘事,请到山寨里谈谈。’窦永衡问:‘三位是谁呀?’这位黄脸的说:‘提起我们,你我不是外人,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请上山寨去再谈。’窦永衡也不好意思不去,就跟着大家上了山。来到大寨门一看,这里的房子不少,进了头道寨门,马匹交给随从,一直来到分赃聚义大厅坐下,手下人献上茶来。周堃问:‘三位寨主尊姓大名?’这位黄脸膛的说:‘我们是五百年前的一家人,我也姓周,名叫虎,有个外号,人称笑面貔貅。这是我两个拜弟。’他指着那位黑脸的说:‘他叫铁背子高珍,那位白脸的叫黑毛虿高顺,这座山名叫翠云峰。窦兄长,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周堃说:‘别提了,我姐丈在临安城住着,无故遭到一场冤枉官司,幸亏遇到一位高僧,把我们救出困境。我打算和我姐丈投奔一个朋友去,路过这里,遇见三位寨主,不知道三位寨主怎么认识我姐丈?’周虎说:‘我们三兄弟在这里等了你们很久,奉命在这里等待。久闻窦兄长威名远扬,今天有幸见面,真是三生有幸。之前我们派人请过窦大哥两次,都没找到住处。今天在这里巧遇窦大哥,周贤弟,你们两位别走了。’窦永衡问:‘你们在这里占山为王,怎么还有上司?’周虎说:‘我们在这里占山,原本是为了招揽天下的英雄,将来我们都要成为开国大将军。’窦永衡问:‘三位原是大宋国的将军吗?’
周虎说:‘不是大宋国的官,我们有一位祖师爷叫赤发灵官邵华风,他有一件宝贝,名叫乾坤子午混元钵,他老人家能掐会算,懂得过去未来之事。在常州平沙江中有一座山,叫卧牛矶。山上有一座庙,叫慈云观。现在庙里有前殿真人、后殿真人、左殿真人、右殿真人,有绿林人五百多位。要设立熏香会,大家都在庙里落脚,窦大哥你们别走了,就在我这山住下。我们给慈云观祖师爷写一封信,等祖师爷的回音,你们帮助我们成就大业,将来也可以得到一官半职,怎么样?’窦永衡想:‘暂时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只能先在这里住下。’当时也就答应了。周虎派人单独给窦永衡夫妇打扫出一所房子来,让他们住下,有婆子等人伺候。周堃也在这山上住着。笑面貔貅派人给慈云观送了一封信。五个寨主整天在一起,日子过得很快。过了些日子,这天大家在大厅谈话,窦永衡提到在临安城受到王胜仙的羞辱,非常痛恨。周虎说:‘别担心,将来我们成功了,就可以报仇。’
正说着话,一个喽啰兵跑进来报告说:‘回禀各位寨主,山下现在有临安城京营殿帅陆炳文卸任回家,经过山下。我们出去截住他的轿子和车马,他拿了一张名片,说来看望寨主,想借山上一行。’笑面貔貅周虎一听,问:‘高贤弟,你们认识京营殿帅陆炳文吗?’高珍、高顺都在摇头,不认识。周虎又问:‘窦兄长认识吗?’窦永衡一听是陆炳文,立刻气得脸色都变了,说:‘三位寨主不知道,这位陆炳文和我有深仇大恨。我在临安时就是被他陷害入狱,把我妻子骗走,送给花花太岁王胜仙,害得我一家都遭了难。要不是济公救我,我们全家都死在他手里。济公早就告诉我,他是我的仇人。今天既然他来了,我怎么能放过他?既然你们三位不认识这个陆炳文,今天我就是来报仇的。’说完,拿起一把刀,冲了出去。
书中交代:陆炳文怎么会来到这里呢?这里面有一段原因。因为之前陆炳文把窦永衡放了,自己明白过来,再派人搜捕也没找到。自己想:‘这件事已经上报了皇上,这怎么担当得起?’
赶紧坐轿来到泰和坊王胜仙的住宅。一进门,王胜仙就把他让到书房,陆炳文给王胜仙行礼说:‘老师救了我这个学生,现在出了事。’王胜仙说:‘贤契有什么事?慢慢说。’陆炳文说:‘现在白沙岗抢劫饷银的窦永衡越狱逃跑了,这件事已经上报了皇上,求老师庇护我这个学生。’王胜仙一听,勃然大怒说:‘窦永衡是我的仇人,你不知道吗?他火烧了合欢楼,把我的美人也给烧死了,我损失惨重。你单把他放了,等着他拿刀来跟我拼命,这个事你还叫我庇护你?他要来找我报仇,谁庇护我呀?你自己办的好事,你自作自受,我也没办法,你请回去吧。’
陆炳文碰到了一个很大的麻烦,自己无法解决,只能告辞。他坐着轿子正往回走,打算回衙门再想办法托人帮忙。
坐着轿子往回走的时候,他偶然看到大道旁边站着一个美人,真是千娇百媚,像花一样美丽,像玉一样温润。
陆炳文心中一动,想到王胜仙最喜欢美人,要想请他帮忙,非得送给他美人不可,这样可以打动他的心。想完之后,他赶紧吩咐轿夫停下,问:“旁边站的是什么人?”当差的回答说:“没有人,就是一个卖画的。”
陆炳文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幅画,上面画的是一个美人图,看起来真像活人一样。旁边站着一个卖画的人,打扮得像一位儒雅的秀才,是个英俊的人物。
陆炳文连忙叫人把卖画的人叫到面前,问:“你这幅美人画卖多少钱?”卖画的人说:“大人要买,我不敢要高价,给一百银子吧,少了我也不卖。”
陆炳文说:“一幅画怎么值这么多银子呢?”卖画的人说:“我卖的是时间成本,货卖识家。明公,我画这幅画的时候,阴天不画,下雨不画,刮风、大寒大暑也不画。只有在天气晴朗,人心情愉快,神清气爽的时候,才会拿起画笔,稍微有点不高兴就不画。这幅画我画了一年多,才画得有神,所以少了不卖。”
陆炳文问:“先生贵姓?”卖画的人说:“我姓梅,双名成玉。”陆炳文问:“你是哪里人?”梅成玉说:“我原本是镇江府的人。”陆炳文问:“你来京城做什么?”梅成玉说:“因为我家父母双亡,带着妹妹来京城,有两家亲戚,为了多有个照应。现在我们兄妹就靠画画为生,住在青竹巷二条胡同。”
陆炳文心想:“每次画画都会随人的五官,看梅成玉的相貌清秀,他的妹妹可能也长得不错。”想完之后,说:“先生,你把画卷起来,跟我到衙门去。”
梅成玉拿着画卷,跟着来到京营殿帅衙门。陆炳文让梅成玉到书房,又问:“先生,你家中共有几口人?”梅成玉说:“就我和妹妹两个人。”陆炳文问:“先生,令妹也会画画吗?”梅成玉说:“也会。”陆炳文立刻让人拿出了一百银子,交给梅成玉。
陆炳文说:“先生,你把你的住址留下,或许我还要找你画几条屏风。”梅成玉很高兴,留下了住址,告辞走了。陆炳文第二天一早,派了一个婆子,拿着两包点心,教给婆子几句话,叫婆子坐小轿,去青竹巷二条胡同。
婆子一打听,画画的梅先生的家,来到门口下轿。一敲门,梅成玉和他妹妹碧环正在家里说话,看到外面敲门的是一位仆妇。
梅成玉问:“找谁?”仆妇说:“我是京营殿帅陆大人府上的,因为我们大人昨天买了一幅先生画的画,我们夫人很喜欢,叫我来找先生,还要画几样画。我到你家里来打扰一下。”梅成玉心想,“是个仆妇,让她进来有何妨呢?”
立刻把仆妇让进屋内,碧环姑娘自然也看到了仆妇,一看这位姑娘,果然是美得像天仙一样。陆炳文之所以派仆妇来看看姑娘,就是想看看姑娘是否美貌,如果美貌就请梅成玉去,如果姑娘长得一般,就作罢。
婆子一看姑娘,真是千娇百媚,这才说:“我们大人,叫我来请先生到衙门去面谈,还要画多少样呢,我也记不清楚。先生亲自去见了我们大人说好了,就把定银带来了。”梅成玉觉得很好,立刻跟着仆妇来到刑廷衙门。不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事,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八回-注解
翠云峰:翠云峰是指位于中国某地的山峰,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也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地名,代表着英雄豪杰的聚集地。
英雄落草:落草指古代江湖中,英雄豪杰因各种原因被迫隐居山林,成为山贼草寇。这里用来形容窦永衡被迫离开正道,加入了山贼。
陆刑廷:陆刑廷可能是某位官员的名字,或者是官职的称呼,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解释。
献媚欺人:献媚指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过分的行为,欺人则是指欺骗他人。这里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
周堃:周堃可能是某位人物的名字,或者是官职的称呼。
黑面熊窦永衡:窦永衡是这里的主要人物之一,黑面熊是他的外号,可能是指他外貌特征或性格特点。
寨主:寨主是指山贼团伙中的首领。
笑面貔貅:笑面貔貅是周虎的外号,貔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这里可能是指周虎性格或行为上的特点。
铁背子高珍:高珍是这里的人物之一,铁背子是他的外号,可能是指他身体强壮或武艺高强。
黑毛虿高顺:高顺是这里的人物之一,黑毛虿是他的外号,可能是指他外貌特征或性格特点。
乾坤子午混元钵:乾坤子午混元钵是赤发灵官邵华风的宝贝,可能是一种法器或神器,具有特殊的能力。
卧牛矶:卧牛矶是一个地名,可能位于常州平沙江中。
慈云观:慈云观是一个道观的名字,位于卧牛矶山上。
绿林人:绿林人指古代的绿林好汉,即山贼。
熏香会:熏香会可能是指一种秘密组织或结社,成员之间有特殊的联系。
京营殿帅陆炳文:陆炳文是京营殿帅,即京城的军事将领。
济公:济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高僧,以智慧和幽默著称,这里可能是指他曾经帮助过窦永衡。
合欢楼:合欢楼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或者是比喻性的名称,指一个欢乐的地方。
花花太岁王胜仙:王胜仙是一个反面人物,花花太岁可能是指他风流倜傥,行为不检点。
泰和坊:泰和坊是一个地名,位于临安城内。
钉于:钉于,古汉语中指被钉住或固定住,这里可能是指陆炳文遇到了一个难题或困境。
告辞:告辞,古代用语,指向人告别,请求离开。
轿子:轿子,古代一种交通工具,由人抬着,供人乘坐。
衙门:衙门,古代官府的办公地点,这里指陆炳文的工作地点。
美人:美人,指貌美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画中的人物。
王胜仙:王胜仙,可能是指某位有权势或富有的人。
人情:人情,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这里指通过关系来解决问题。
儒流秀才:儒流秀才,指有学问的读书人,秀才是科举制度中的生员。
俊品人物:俊品人物,指容貌俊美的人。
银子:银子,古代货币单位,这里指货币。
工夫钱:工夫钱,指付出的劳动时间所应得的报酬。
明公:明公,古代对有德行或有地位的人的尊称。
阴天不画,下雨不画,刮风大寒大暑不画:这里描述了画家梅成玉的绘画态度,只有在特定的好天气和心情下才会作画。
住脚:住脚,指留下住址或联系方式。
青竹巷二条胡同:青竹巷二条胡同,指具体的地理位置。
扰个座:扰个座,邀请对方坐下。
貌似天仙:貌似天仙,形容女子美貌得如同天上的仙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八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情感纠葛的故事场景,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古人对美、权、情的复杂态度。
首句‘陆炳文碰了一个大钉于,自己无法,只得告辞’体现了主人公陆炳文在遭遇挫折时的无奈与退缩,也暗示了他性格中的软弱。
‘坐着轿子正往回走,打算回衙门再设法托人情’表明陆炳文虽然遭遇困境,但仍然保持着对权势的渴望和利用。
‘偶然见大道旁站着一个美人,真是千妖百媚,如花似玉’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美人的美貌,同时也反映了陆炳文对美的追求。
‘王胜仙最爱美人,要求他的事,非得送给他美人,可以买动他的心’体现了陆炳文对权势的利用和对美人的追求,同时也暴露了他自私的一面。
‘我这画卖的是工夫钱,货卖识家’这句话反映了梅成玉对艺术的尊重和对自身技艺的自信,同时也揭示了古代文人对于艺术价值的理解。
‘每逢画画必随人五官,看梅成玉他的相貌清秀,大概他妹妹也许长得好’表明了陆炳文在挑选美人时的功利心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的主观判断。
‘先生你把画卷起来,跟我到衙门去’展现了陆炳文对梅成玉的信任和对美人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果断。
‘陆炳文说:“先生,令妹也会画么?”’这句话体现了陆炳文对梅成玉家庭的关心,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梅家姐妹的进一步了解。
‘梅成玉心中很欢喜,留下住脚,告辞走了’表现了梅成玉对陆炳文的感激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陆炳文所为派仆妇来看看姑娘,如果美貌就便把梅成玉请了去,如果姑娘长得平常,就作为罢论’揭示了陆炳文对美人的执着和对权势的利用。
‘梅成玉一看这位姑娘,果然是貌似天仙’通过对比,再次强调了美人的美貌,同时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则是古文常用的结尾手法,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又为故事的延续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