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五回-原文
秉良心公堂释好汉 访故友夫妻得团圆
话说济公禅师来到里面,给陆炳文一看,夫人、少爷、小姐都说:“圣僧,你慈悲慈悲吧!”
和尚说:“我看大人这病,我说出来,你们准都不信。”
夫人说:“圣僧说罢,焉有不信之理?”
和尚说:“大人这肚子是胎。”
夫人一听一愣,心说:“怪不得方才那个先生说是胎,这和尚也说是胎。”
连忙问说:“圣僧,你看是胎怎么办呢?”
和尚说:“这可跟旁胎不同,大人这是一肚子阴阳鬼胎,非得把胎打下来才能好。我和尚开个药方,到李怀春的药铺去取药去。”
李怀春说:“好,师父开吧。”立刻家人拿过笔来,和尚背着人写好封上,交与家人,大人也不知和尚开的什么药。
家人拿着去了,到了李怀春药铺,把字柬交在柜上,家人说:“你们先生在我们大人衙门坐着,这是灵隐寺济公开的方子,叫我来取药。”
药铺伙计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天理良心一个,要整的,公道全分”。
药铺一看,说:“管家,你把药方拿回去吧,我们药铺没有良心。”
管家说:“你们药铺没良心?”
伙计:“不但我们没良心,是药铺都没良心。”
管家无法,回来到里面说:“回禀夫人,药没配来。”
李怀春说:“怎么?我那药铺是药皆有,怎么会没配来呢?”
家人说:“你们药铺没良心。”
李怀春说:“为什么我们药铺没良心?”
管家说:“他说是药铺都没有良心,没有这味药。”
陆炳文说:“这药方拿来我看看。”
家人把方子递给陆炳文,一看是:“天理良心一个,要整的,公道全分。”
陆炳文一想,说:“这药不用费钱,自己就有良心。”
和尚说:“你只要有良心,就好的了。”
陆炳文说:“传伺候升堂。”
家人说:“大人这个样子,升得了堂么?”
陆炳文说:“升堂,升堂!我做得亏心事,我知道非升堂好不了。”
他刚一说升堂,肚子就往回抽,李怀春说:“大人升堂办公,医生要告辞了,我还要到别处去看病。”
说罢竟自去了。
且说陆炳文立刻命家人搀着,升坐大堂,给和尚搬了一个座,就在旁边坐下。
陆炳文吩咐拿着监牌,提王龙、王虎、窦永衡,手下原办马雄答应,立刻到监里把王龙、王虎、窦永衡提上堂来。
三个人在堂下一跪,陆炳文说:“王龙、王虎在白沙岗抢劫饷银,杀死解粮职官,有窦永衡没有?你两个人可要说公道良心话。”
王龙、王虎一想:“前者已然都画了供,大人这又问,久状不离原词,我二人改不得口。”
想罢,说:“大人,有窦永衡。”
陆炳文勃然大怒,一拍惊堂木说:“你这两个人混帐!拉下去给我重打每人四十大板!”
掌刑的答应,立刻把王龙、王虎拉下去。
打完了,陆炳文又问:“王龙、王虎,你两个人说实话,到底有窦永衡没有?”
王龙、王虎一想:“这必是窦永衡的人情到了,大人要拷打我二人,倒别改嘴,一口咬定。大概要把窦永衡办了,我二人许把命保住。”
想罢说:“实有窦永衡。”
陆炳文说:“你这两个东西实找打,再给我每人重打四十!”
立刻又打,打完了又问。
王龙、王虎一想:“这可真怪,前者我二人拉窦永衡之时,倒没打,这是怎么缘故呢?”
二人还不改口。
陆炳文又吩咐打,把两个人连打了三次,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陆炳文说:“你两个人要不说良心话,我生生把你两个打死。到底有窦永衡没有?”
王龙、王虎一想:“这个刑受不了啦!再说有,还是打。”
二人无法,说:“回禀大人,没有窦永衡。”
陆炳文说:“这不错了,人说话要有良心,本部院有良心。我知道窦永衡是好人,你两个人仇攀,是没有窦永衡。”
接着吩咐:“来呀!把窦永衡的锁镣砸了,我将他当堂开放。”
旁边众官人一瞧,大人这是无故疯了,书办赶紧过来说:“回禀大人,窦永衡在白沙岗打劫饷银,杀死解饷职官,情同叛逆。再说大人已然都定了案,奏明皇上,大概这个案必是立决,不久就有旨意下来。大人这里把窦永衡放了,那如何使得?”
陆炳文说:“你休要多说,我有良心。皇上他没我大,大凡现官不如现管,我要放窦永衡,皇上他管不了我。”
书办一听,这更不像话了,说:“大人要放窦永衡,书办了不了,大人先把书办革了倒好。”
陆炳文说:“革你不费事,来贴革条,先把他革了。”
立刻写了革条贴上。
原办马雄也过来给刑廷磕头说:“回禀大人,窦永衡放不得的。”
陆炳文说:“怎么?”
马雄说:“大人想情,窦永衡谋反大逆,已画了供,大人给秦丞相行了文书,秦丞相已然知道。大人再把他放了,秦丞相再要问这案,大人怎么办?”
陆炳文说:“你放屁!秦丞相他管不了我的事。他做他的丞相,我做刑廷,他管不着我,我有良心,窦永衡是好人。”
马雄说:“大人要放窦永衡,先把下役革罢。”
陆炳文说:“革你不费事,来贴革条,把马雄给我革了。”
手下众官人,一个个吓的往后倒退,谁一拦就革准,众人都不敢言语了,陆炳文吩咐来人:“把窦永衡手铸脚镣砸开了。”
手下官人,立时把窦永衡的大三件摘了。
陆炳文说:“窦永衡,本部院知道你是被屈含冤,你是个好人,我将你当堂开放。”
窦永衡心中纳闷,心说:“这是怎么一段情节?”
抬头一看,济公在旁边坐着呢。
窦永衡倒瞧着发愣,和尚说:“混蛋你还不快走!等他明白过来,再叫人把你锁上呢!”
窦永衡这才明白,赶紧往外走。
来到衙门门首,就听门口众官人大家纷纷议论,这个说:“咱们大人无故放窦永衡,这事可新鲜!”
那个说:“你听信罢,早晚他这个刑廷决做不长了。”
窦永衡一出衙门,只见对面两个骑马的,都是长随路的打扮,来到刑廷衙门门口,翻身下马。
来者这两位骑马的,非是别人,乃是秦丞相两位管家大人秦安、秦顺。
皆因陆炳文把济公锁了,街上全都吵嚷动了,传到秦相府。
秦相府的家人,都感念济公的好处,前者济公初入秦相府之时,是家人每月多增三钱银工钱,是济公出的主意,今天听说刑廷把灵隐寺济公锁了去,有人回禀了四位管家大人,大管家秦安一听,说:“好一个胆大陆炳文,竟敢把相爷的替僧锁去了,这分明是羞辱丞相爷的脸面!”
立刻进去一回享秦相,相爷一听,大大不悦,叫家人:“拿我的片子,赶紧到刑廷的衙门,就说我请济公即刻就来。”
管家秦安、秦顺拿着相爷片子,故此忙奔刑廷衙门来,不言讲二位管家请济公,单说窦永衡出了龙潭虎穴,自己有心回家吧,又不敢回去,遭这样官司,不晓得家里抄了没抄。
自己一想:“先到杨猛陈孝家去打听打听,再作道理。”
想罢,这才来到杨猛、陈孝门首。
一打门,杨猛、陈孝正同周垒在里面一处谈话,听外面打门,陈孝出来开门,一看是窦永衡,陈孝倒一愣,说:“窦永衡你怎么会回来了?”
窦永衡说:“陆炳文当堂把我放了,到里面我细对兄长说。”
陈孝说:“你来好了,你妻子也在这里,你内弟周堃也在这里,你进来吧!”
窦永衡同着陈孝来到这里面,周堃一见说:“姐丈,你怎么会回来了?官司怎么样了?”
杨猛一瞧也乐了,大众彼此行礼,窦永衡就把方才陆炳文当堂开放,怎么革书办官人,济公在堂上坐着,这话从头至尾细述一遍,杨猛、陈孝、周堃三个人方才明白。
窦永衡就问周堃,“你打哪里来?”
杨猛、陈孝说:“窦贤弟,你还不知道,你的官司被人家买盗攀赃入了狱,你妻子被花花太岁王胜仙诓了去,搁在合欢楼。”
杨猛、陈孝就把以往从前,怎么找济公,怎么周堃到王胜仙家里杀人,济公怎么施佛法把众人救出来,火烧合欢楼之事,如此如此一说。
窦永衡一听,吓得毛骨悚然,说:“原来有这些事,令人可怕!”
陈孝说:“这件事要没有济公,可就了不得了。窦贤弟你今天既来了,咱们是合家欢乐,我预备点酒菜,痛饮一番。今天听听信,明天你们哥俩带领弟妹好逃走,临安是住不得了。
杨贤弟,你陪着窦贤弟、周堃弟说话,我去买菜去。”
说着话,陈孝出去买菜。
工夫不大,见陈孝回来了,什么菜也没买来,脸上颜色更变。
众人问:“怎样陈兄长没买菜来?”
陈孝说:“了不得了,京营殿帅传下令事,水旱十三门紧闭,各街巷口扎驻官兵,按户搜拿窦永衡。”
众人一听,唬的神魂皆冒。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五回-译文
抱着良心公正地处理事情,拜访老朋友夫妻得以团圆。
话说济公禅师来到这里,陆炳文一看,夫人、少爷、小姐都说:‘圣僧,您发发慈悲吧!’和尚说:‘我看大人的病,我说出来,你们肯定都不信。’
夫人说:‘圣僧说完了,怎么可能不信呢?’和尚说:‘大人这肚子是胎。’夫人一听一愣,心想:‘怪不得刚才那个先生说是胎,这和尚也说是胎。’连忙问说:‘圣僧,你看是胎怎么办呢?’和尚说:‘这可跟别的胎不同,大人这是一肚子阴阳鬼胎,非得把胎打下来才能好。我和尚开个药方,到李怀春的药铺去取药去。’
李怀春说:‘好,师父开吧。’立刻家人拿过笔来,和尚背着人写好封上,交与家人,大人也不知道和尚开的什么药。家人拿着去了,到了李怀春药铺,把字柬交在柜上,家人说:‘你们先生在我们大人衙门坐着,这是灵隐寺济公开的方子,叫我来取药。’
药铺伙计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天理良心一个,要整的,公道全分’。药铺一看,说:‘管家,你把药方拿回去吧,我们药铺没有良心。’管家说:‘你们药铺没良心?’伙计说:‘不但我们没良心,是药铺都没良心。’管家无法,回来到里面说:‘回禀夫人,药没配来。’
李怀春说:‘怎么?我那药铺是药皆有,怎么会没配来呢?’家人说:‘你们药铺没良心。’李怀春说:‘为什么我们药铺没良心?’管家说:‘他说是药铺都没有良心,没有这味药。’陆炳文说:‘这药方拿来我看看。’家人把方子递给陆炳文,一看是:‘天理良心一个,要整的,公道全分。’陆炳文一想,说:‘这药不用费钱,自己就有良心。’
和尚说:‘你只要有良心,就好的了。’陆炳文说:‘传伺候升堂。’家人说:‘大人这个样子,升得了堂么?’陆炳文说:‘升堂,升堂!我做得亏心事,我知道非升堂好不了。’他刚一说升堂,肚子就往回抽,李怀春说:‘大人升堂办公,医生要告辞了,我还要到别处去看病。’说罢竟自去了。
且说陆炳文立刻命家人搀着,升坐大堂,给和尚搬了一个座,就在旁边坐下。
陆炳文吩咐拿着监牌,提王龙、王虎、窦永衡,手下原办马雄答应,立刻到监里把王龙、王虎、窦永衡提上堂来。三个人在堂下一跪,陆炳文说:‘王龙、王虎在白沙岗抢劫饷银,杀死解粮职官,有窦永衡没有?你两个人可要说公道良心话。’
王龙、王虎一想:‘前者已然都画了供,大人这又问,久状不离原词,我二人改不得口。’想罢,说:‘大人,有窦永衡。’陆炳文勃然大怒,一拍惊堂木说:‘你这两个人混帐!拉下去给我重打每人四十大板!’
掌刑的答应,立刻把王龙、王虎拉下去。打完了,陆炳文又问:‘王龙、王虎,你两个人说实话,到底有窦永衡没有?’王龙、王虎一想:‘这必是窦永衡的人情到了,大人要拷打我二人,倒别改嘴,一口咬定。大概要把窦永衡办了,我二人许把命保住。’想罢说:‘实有窦永衡。’陆炳文说:‘你这两个东西实找打,再给我每人重打四十!’立刻又打,打完了又问。
王龙、王虎一想:‘这可真怪,前者我二人拉窦永衡之时,倒没打,这是怎么缘故呢?’二人还不改口。陆炳文又吩咐打,把两个人连打了三次,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陆炳文说:‘你两个人要不说良心话,我生生把你两个打死。到底有窦永衡没有?’王龙、王虎一想:‘这个刑受不了啦!再说有,还是打。’二人无法,说:‘回禀大人,没有窦永衡。’陆炳文说:‘这不错了,人说话要有良心,本部院有良心。我知道窦永衡是好人,你两个人诬攀,是没有窦永衡。’接着吩咐:‘来呀!把窦永衡的锁镣砸了,我将他当堂开放。’
旁边众官人一瞧,大人这是无故疯了,书办赶紧过来说:‘回禀大人,窦永衡在白沙岗打劫饷银,杀死解饷职官,情同叛逆。再说大人已然都定了案,奏明皇上,大概这个案必是立决,不久就有旨意下来。大人这里把窦永衡放了,那如何使得?’
陆炳文说:‘你休要多说,我有良心。皇上他没我大,大凡现官不如现管,我要放窦永衡,皇上他管不了我。’书办一听,这更不像话了,说:‘大人要放窦永衡,书办了不了,大人先把书办革了倒好。’陆炳文说:‘革你不费事,来贴革条,先把他革了。’立刻写了革条贴上。
原办马雄也过来给刑廷磕头说:‘回禀大人,窦永衡放不得的。’
陆炳文说:‘怎么?’马雄说:‘大人,您想想,窦永衡谋反大逆,已经画了供词,大人已经给秦丞相发了文书,秦丞相已经知道了。大人现在又把他放了,如果秦丞相再追究这个案子,大人您怎么办?’陆炳文说:‘你放屁!秦丞相他管不了我的事。他做他的丞相,我做刑廷,他管不着我,我有良心,窦永衡是好人。’马雄说:‘大人如果要放窦永衡,先把下面的役吏撤了。’陆炳文说:‘撤你不用费事,来贴个撤职条,把马雄给我撤了。’手下众官人,一个个吓得往后退,谁敢拦就撤职,众人都不敢说话了,陆炳文吩咐来人:‘把窦永衡的手铐脚镣砸开了。’手下官人,立刻把窦永衡的大三件摘了。陆炳文说:‘窦永衡,我知道你是被冤枉的,你是个好人,我现在就当堂放了你。’窦永衡心中纳闷,心想:‘这是怎么一回事?’抬头一看,济公坐在旁边。窦永衡愣住了,和尚说:‘混蛋,你还不过去!等他明白过来,再叫人把你锁上呢!’窦永衡这才明白,赶紧往外走。
来到衙门口,就听门口众官人大家纷纷议论,这个说:‘咱们大人无缘无故放窦永衡,这事可新鲜!’那个说:‘你听信了,早晚他这个刑廷的官做不长了。’窦永衡一出衙门,只见对面两个骑马的,都是长随路的打扮,来到刑廷衙门门口,翻身下马。来者这两位骑马的,不是别人,正是秦丞相的两位管家大人秦安、秦顺。皆因陆炳文把济公锁了,街上全都议论起来,传到了秦相府。秦相府的家人,都感激济公的好处,之前济公刚到秦相府时,是家人每月多增三钱银工钱,是济公出的主意,今天听说刑廷把灵隐寺济公锁了去,有人回报了四位管家大人,大管家秦安一听,说:‘好一个胆大包天的陆炳文,竟敢把相爷的替僧锁了去,这分明是羞辱丞相爷的脸面!’
立刻进去报告秦相,相爷一听,非常不高兴,叫家人:‘拿我的片子,赶紧到刑廷的衙门,就说我请济公立刻就来。’管家秦安、秦顺拿着相爷的片子,因此急忙奔向刑廷衙门,不说两位管家请济公,单说窦永衡出了龙潭虎穴,自己本想回家,但又不敢回去,担心家里被抄。自己心想:‘先到杨猛、陈孝家去打听打听,再做打算。’想罢,这才来到杨猛、陈孝的家门口。
一敲门,杨猛、陈孝正和周垒在里面谈话,听外面敲门,陈孝出来开门,一看是窦永衡,陈孝愣住了,说:‘窦永衡你怎么会回来了?’窦永衡说:‘陆炳文当堂把我放了,到里面我再详细对兄长说。’陈孝说:‘你来好了,你妻子也在这里,你内弟周堃也在这里,你进来吧!’窦永衡跟着陈孝来到里面,周堃一见说:‘姐丈,你怎么会回来了?官司怎么样了?’杨猛一看也笑了,大家互相行礼,窦永衡就把刚才陆炳文当堂放他,怎么撤职办官人,济公在堂上坐着,这些事情从头到尾详细述说了一遍,杨猛、陈孝、周堃三个人这才明白。
窦永衡就问周堃:‘你从哪里来?’杨猛、陈孝说:‘窦贤弟,你还不知道,你的官司被人家买盗攀赃入了狱,你妻子被花花太岁王胜仙骗了去,关在合欢楼。’杨猛、陈孝就把以前的事情,怎么找济公,怎么周堃到王胜仙家里杀人,济公怎么施佛法救了众人,火烧合欢楼的事情,如此如此一说。窦永衡一听,吓得毛骨悚然,说:‘原来有这些事,令人可怕!’陈孝说:‘这件事要没有济公,可就糟了。窦贤弟,你今天既然来了,咱们是合家欢乐,我准备点酒菜,痛饮一番。今天听听信,明天你们哥俩带着弟妹好逃走,临安是住不得了。杨贤弟,你陪着窦贤弟、周堃弟说话,我去买菜去。’说着话,陈孝出去买菜。没过多久,见陈孝回来了,什么菜也没买来,脸色更加难看。
众人问:‘怎么陈兄长没买菜来?’陈孝说:‘了不得了,京营殿帅传下令事,水旱十三门紧闭,各街巷口驻扎官兵,按户搜拿窦永衡。’众人一听,吓得魂飞魄散。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五回-注解
秉良心:秉持良心,指坚持正义和诚实,不偏不倚地处理事情。
公堂:古代官府审理案件的地方,相当于现代的法庭。
好汉:指勇敢、正直的人。
访故友:拜访老朋友,表示对旧友的关心和友谊。
夫妻得团圆:夫妻团聚,指夫妻分离后重新相聚。
济公禅师:济公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以慈悲为怀、机智幽默著称。
陆炳文:这里指的是一个官员的名字。
夫人:古代对妻子的一种尊称。
少爷:古代对年轻男子的尊称。
小姐:古代对年轻女子的尊称。
阴阳鬼胎:指一种病,这里比喻复杂的难题。
李怀春:药铺老板的名字。
天理良心一个,要整的,公道全分:这是一种特殊的药方,实际上是一种寓意,表示要公正无私。
灵隐寺:灵隐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古刹。
药铺:古代的药店,出售药材。
字柬:古代的一种书信,通常用于传达信息。
管家:管家,古代贵族或富商家中负责家务管理的人。
药皆有:药铺中应有尽有,表示药铺的药材齐全。
良心:良心,指人的道德感、正义感。
升堂:古代官员上堂办公,即开庭审理案件。
监牌:古代官员使用的令牌,用于命令下属或传达命令。
王龙、王虎、窦永衡:这里指的是三个人的名字,可能是涉案人员。
惊堂木:古代官员在公堂上用来震慑下属或犯人的木棍。
掌刑:古代负责执行刑罚的官员。
原办马雄:可能是陆炳文的下属或幕僚。
叛逆:指背叛朝廷,反抗朝廷的行为。
窦永衡:窦永衡,古代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此处可能指一个被冤枉的官员或百姓。
秦丞相:秦丞相,指秦朝的丞相,此处可能代指当时的权贵或高官。
文书:文书,古代官方文件,用于传达命令或记录事件。
刑廷:刑廷,古代官署名,负责司法审判。
手铸脚镣:手铸脚镣,古代囚犯所戴的刑具,此处指窦永衡被囚禁的象征。
济公:济公,传说中的和尚,以机智、幽默和行善著称。
长随路:长随路,古代官员或贵族的随从。
替僧:替僧,古代指代替他人受苦的僧人,此处可能指济公。
片子:片子,古代官员或贵族的名片,用于通报身份。
京营殿帅:京营殿帅,古代官职,负责京城军务。
水旱十三门:水旱十三门,古代指城市中的十三座城门,此处可能指城门。
搜拿:搜拿,指搜寻并逮捕。
合欢楼:合欢楼,古代指妓院,此处可能指一个发生事件的地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五回-评注
陆炳文与马雄的对话揭示了官场上的权力斗争和道德困境。陆炳文在面临秦丞相的压力时,坚持己见,认为窦永衡是好人,并敢于革除马雄的职务,这体现了他对正义的坚持和对自己职权的自信。
‘你放屁!秦丞相他管不了我的事。’这句话中的‘放屁’是古汉语中表达强烈否定和愤怒的词汇,陆炳文用这个词表达了他对秦丞相的不屑和对抗,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官场上的强势。
‘我有良心,窦永衡是好人。’这句话反映了陆炳文内心的善良和对窦永衡的同情,他的良心驱使他做出了放窦永衡的决定,尽管这可能给他自己的官场生涯带来风险。
‘把窦永衡手铸脚镣砸开了。’这一行动展现了陆炳文果断和仁慈的一面,他不顾官场的规矩,毅然决然地释放了窦永衡,体现了他的正义感。
济公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他的突然出现和引导窦永衡离开,既是对陆炳文行为的肯定,也是对窦永衡命运的转折。
‘混蛋你还不快走!等他明白过来,再叫人把你锁上呢!’济公的话语充满了智慧和紧迫感,他深知官场的险恶,及时提醒窦永衡逃离。
秦丞相两位管家的反应显示了官场上的派系斗争,他们因济公之事而愤怒,并立刻采取行动,这进一步加剧了故事的紧张气氛。
窦永衡出狱后的遭遇和陈孝的担忧,揭示了官场斗争的残酷性,以及普通人在其中所面临的困境。
‘了不得了,京营殿帅传下令事,水旱十三门紧闭,各街巷口扎驻官兵,按户搜拿窦永衡。’这句话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预示着窦永衡的逃亡之路将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