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七回-原文
佛法点化救英雄 途中逃难逢山寇
话说铁面天王郑雄,带着三乘轿子,够奔艮山门而来,心中甚是提心吊胆。
刚来到艮山门,一看城门关着,门汛官厅四位老爷由里面出来。
这四位老爷,一位姓王,一位姓马,一位姓魏,二位姓赵,这四位老爷原本都跟郑雄认识。
本来郑雄这个人,素常最好交友,眼皮是宽的,上至公侯,下至庶民,跟他认识的人甚多。
今日四位该班老爷一看说:“原来是郑爷,轿子里是什么人?上哪去?”
郑雄说:“轿子里是我的内眷,今天是祭祀日子,我要出城去上坟。烦劳众位老爷开开城,我要出城。”
四位老爷一听,说:“郑爷今天可不比往日,平常也不关城,任凭来往人出入。
今天有京营殿帅府的令,水旱十三门紧闭,查拿越狱脱逃的大盗窦永衡。
此事关乎重大,你轿子要出城,我们得掀轿帘门瞧瞧。
其实咱们素常有交情,这个事公事公办。
郑雄一听,说:“众位老爷这话不对,我姓郑的,大概你们众位也知道。
我平素也不与匪类人来往,我这轿子还能隐藏奸细么?这轿子里都是小男妇女,众位要瞧,在大街上多有不便。
众位老爷说:“郑爷你是明白人,我们是办的公事,这个郑重,我们担不了。
你要出城,不叫瞧,我们把你放出去,回头再有人,我们怎么办?叫你出去,不叫别人出去,岂不是有了偏向么?”
郑雄说:“既是你们众位不瞧不叫出去,我回家不去了。”
四位老爷正与郑雄这里狡辩,焉想到有凤山街的官人赶到说:“我们白老爷叫给众位老爷送信,这三乘轿子可别放出城去。
原由东街杨猛、陈孝家搭出来,搭到郑雄家,我们老爷要查,郑雄又带着搭出来,其中定有缘故。”
四位老爷一听这话说:“郑雄你叫瞧,我们也得瞧,不叫瞧,我们也得瞧。”
郑雄说:“我不能叫年轻的妇女,在街上抛头露面的,我不去了,我回去就是了。”
众位老爷说:“你回去,我们也得瞧。”
郑雄说:“你们众位,这就不对了。
我出城,你们要瞧瞧,怕带出奸细。我回去,怎么你们还要瞧呢?”
众位老爷说:“郑雄,你这三乘轿子里是谁?”
原本头一顶轿子是周堃,第二是窦永衡,第三是周氏。
郑雄说:“头一顶轿子是我敝贱内,第二顶轿子是我侄女,第三是我外甥女,都是年轻的少妇姑娘。”
众老爷说:“有窦永衡没有?”
郑雄说:“我也不认识窦永衡,哪里来的窦永衡呢?”
众老爷说:“既是没有窦永衡,我们瞧瞧也无妨。”
郑雄说:“你们太不讲理,真是倚官仗势。”
正说着话,只见由那边“踢踏踢踏”,济公来了。
原来和尚由京营殿帅府大堂上,被秦相府的管家请到秦相府去。
秦相一见,连忙让座说:“圣僧因为什么,刑廷陆炳文敢把你老人家锁去?”
和尚说:“相爷问我和尚,原本有点不白之冤。
昨天我们庙里应了一个接三,本家一锅冷饭,叫饶一台焰口。
五个和尚念完了经,本家不给钱,说正座嗓子不好,还要打和尚,把我们那四个和尚都打了,就是没打我。
我要见刑廷告他,焉想到刑廷不讲理,把我锁了去。
及到了大堂上,陆大人他疯了,他把大盗黑面熊窦永衡给放了。”
秦相一听,说:“窦永衡白沙岗断劫饷银,杀死解饷职官,情同叛逆,我已然奏明圣上,呈请勾到,怎么他又给放了?”
和尚说:“他现在已给放了,大人不信,你派人打听去。”
秦相说:“好。既是他给放了,我看圣上旨议下来,他怎办?他真要把这案放了,那可是找着被参。
暂且不便管他,圣僧,在我这里吃酒罢。”
和尚说:“也好。”
秦相立刻派人擦抹桌案,把酒摆上。
和尚喝了两三杯酒,站起来要告辞,秦相说:“圣僧忙什么?喝完了再走。”
和尚说:“我去瞧热闹去。现在刑廷他把窦永衡放了,他又派人传令,水旱十三门紧闭,按户搜查大盗窦永衡。”
秦相说:“这事可新鲜。”
和尚说:“他要自己倒乱说着话。”
和尚告辞,出了秦相府,一直来到艮山门。
郑雄正跟门汛老爷在这里狡辩,怕人家搜轿子,见济公来了,郑雄连忙说:“济公来了,你是出家人,你给评评这个理。”
和尚说:“什么事呀?”
郑雄说:“我带着家眷,要出城上坟,他们众位老爷要搜轿子。
我想在大街上,年轻妇女抛头露面的,多有不便,我说不去了。
他们说不去了,也要瞧瞧轿子里什么人,你想这事,他们众位太不讲交情了,有些不对罢。”
和尚说:“不对罢,可是郑雄你不对,人家这是公事,你要不叫瞧,别位走到这里也都不叫瞧了。
你想人家公事,还怎么办呢?”
众老爷一听说:“大师父这是明白人。”
郑雄一想,心里说:“济公,这可是跟我玩笑。
他叫我拿书信轿子接的窦永衡,现在人家要搜,他倒说这些话,这可是存心叫我打这场官司。”
自己无法,说:‘你们瞧罢。’
众老爷说:‘头一乘轿子是谁呀?’
郑雄说:‘是敝贱内。’
众人掀轿一看,是一位白胡子老头,连郑雄一瞧也愣了。
众人说:‘郑雄,你不是说这是你贱内么?’
郑雄说:‘你们没听明白,是我贱内的父亲。’
众人说:‘第二乘轿子是谁?’
郑雄说:‘是我侄女?’
众人打帘子一看,是一位老太太。
众人说:‘这是称侄女。’
郑雄说:‘是我侄女的姥姥。’
又问第三乘轿子,郑雄说:‘是我外甥女。’
打开一看,是一老尼姑。
郑雄说:‘是外甥女的师父。’
众老爷说:‘郑雄,你这是存心打哈哈,轿子又没有年轻的妇女,又没有窦永衡,你故意戏耍我们。开城放郑爷他们出去罢!’
立时把城开了。
三乘轿子连和尚一并出了城,来到郑雄的阴宅,周坐、窦永衡、周氏下了轿子,过来给济公行礼。
窦永衡说:‘圣僧,你老人家真是佛法无边,搭救弟子再生。我窦永衡但得一地步,必报答你老人家的厚恩。’
和尚说:‘郑雄,你送给他三匹马,一把佩刀,叫他三人逃命去罢,将来你我还有一面之缘。’
窦永衡又谢过郑雄,这才同周氏、周堃三人告辞。
郑雄说:‘你们三位打算奔哪去呢?’
窦永衡说:‘我也无地可投。’
周堃说:‘我打算同我们舍亲,暂为投奔一个朋友处安身。’
说罢拱手作别,三个人上了坐骑,顺大路往前走,也没有准去处,道路之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这天,往前走,天色已晚,有掌灯的景况。
三匹马正往前面走着,眼前是山口,‘呛啷啷’一棒锣声,出来了数十个人,都是花布手中缠头,短衣裳小打扮,各拿长枪大刀,短剑阔斧,把去路阻住。
有人一声喊嚷:‘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有人从此过,须留买路财。牙缝说半个不字,一刀一个土内埋。’
又说:‘对面的绵羊孤雁,趁此留下买路金银,饶你不死。如要不然,要想逃生,势比登天还难。’
周堃一看,对面有了截路的,赶紧往前一催马说:‘对面的朋友请了!在下姓周名堃,原本是北路镖头。今天我同舍亲由此路过,烦劳众位回禀你家寨主,就提我周堃今天不能上山去拜望,暂为借山一行,改日再来给你家寨主请安。’
众喽兵一听,说:‘原来尊驾是北路的镖头周堃,尊驾在此少候,我等回禀寨主一声。’
说着话,有人往山上飞跑。
工夫不大,就听山上‘呛啷啷’一棒锣声,来了二百余人,各掌灯球火把,亮子油松,照耀如同白日一般。
周堃抬头一看,为首有三骑马,当中一匹红马,骑着这人,头上戴宝蓝缎扎中,蓝箭袖,黄脸膛,押耳黑毫,胁下佩刀,得胜钩挂着一条枪,上首一匹黑马,这人穿黑褂,皂黑脸膛,也是挂着一条枪。
下首里一匹白马,这人穿白爱素,白脸膛,得胜钩上也挂着枪。
三位寨主来到近前,把马一拍,问:‘对面来者何人?’
周堃说:‘我乃北路镖头铁头太岁周堃,今日同舍亲由此路过,要借山一行,改日再谢。’
这位黄脸的大寨主说:‘令亲是哪一位?’
周堃说:‘我姐丈打虎英雄黑脸熊窦永衡。’
三位寨主一听,‘呀’了一声,说:‘原来是窦大哥。’
赶紧三人翻身下马,上前行礼。
不知三位寨主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七回-译文
佛法点化救英雄,途中逃难逢山寇。
话说铁面天王郑雄,带着三乘轿子,急急忙忙奔向艮山门,心里非常担心害怕。刚到艮山门,一看城门紧闭,门汛官厅的四位老爷从里面出来。这四位老爷,一位姓王,一位姓马,一位姓魏,两位姓赵,这四位老爷原本都和郑雄认识。郑雄这个人,平时最喜欢交友,眼睛很宽,上至公侯,下至平民,和他认识的人很多。今天四位当班老爷一看,说:“原来是郑爷,轿子里是什么人?要去哪里?”郑雄说:“轿子里是我的妻子和家人,今天是祭祀的日子,我要出城去上坟。麻烦各位老爷开城门,让我出城。”四位老爷一听,说:“郑爷,今天的情况和往日不同,平常也不关城门,任由人来人往。今天有京营殿帅府的命令,水旱十三门都紧闭,正在搜查越狱逃脱的大盗窦永衡。这件事关系重大,你轿子要出城,我们得掀开轿帘看看。其实我们和您平时有交情,但这件事是公事公办。”
郑雄一听,说:“各位老爷这话不对,我姓郑的,大概你们也知道。我平时也不和坏人交往,我这轿子怎么可能隐藏奸细呢?轿子里都是些年轻的女人和孩子,你们要查看,在大街上多有不便。”众位老爷说:“郑爷,您是个明白人,我们是办公事,这件事很重要,我们担不起这个责任。你要出城,不让我们看,我们怎么放你出去?如果你出去,不让我们其他人出去,那不是有了偏心吗?”郑雄说:“既然你们各位不让我们看也不让我们出去,那我就不回去了。”四位老爷正和郑雄在这里争论,没想到凤山街的官人赶到了,说:“我们白老爷让我给各位老爷送信,这三乘轿子可不能放出城去。原因是东街的杨猛、陈孝家把轿子送到郑雄家,我们老爷要查,郑雄又把轿子带出来,其中一定有原因。”四位老爷一听这话,说:“郑雄,你叫我们看,我们也得看;不叫我们看,我们也得看。”郑雄说:“我不能让年轻的妇女在街上抛头露面,我不去了,我回家就是了。”
众位老爷说:“你回去,我们也要看。”郑雄说:“你们各位,这就不对了。我出城,你们要看看,怕带出奸细。我回去,你们怎么还要看看呢?”众位老爷说:“郑雄,你这三乘轿子里是谁?”原来第一顶轿子是周堃,第二顶是窦永衡,第三顶是周氏。郑雄说:“第一顶轿子是我妻子,第二顶轿子是我侄女,第三顶是我外甥女,都是年轻的女人。”众老爷问:“窦永衡在吗?”
郑雄说:“我也不认识窦永衡,哪里来的窦永衡呢?”众老爷说:“既然没有窦永衡,我们看看也无妨。”郑雄说:“你们太不讲理了,真是倚官仗势。”
正说着话,只见那边“踢踏踢踏”地来了济公。原来和尚从京营殿帅府大堂上,被秦相府的管家请到秦相府去。秦相一见,连忙让座说:“圣僧因为什么,刑廷陆炳文敢把你老人家锁起来?”和尚说:“相爷问我和尚,原本有点不白之冤。昨天我们庙里应了一个超度仪式,本家一锅冷饭,叫我们念一台焰口。五个和尚念完了经,本家不给钱,说正座嗓子不好,还要打和尚,把我们那四个和尚都打了,就是没打我。我要见刑廷告他,没想到刑廷不讲理,把我锁了去。及到了大堂上,陆大人他疯了,他把大盗黑面熊窦永衡给放了。”
秦相一听,说:“窦永衡在白沙岗抢劫了军饷,杀了解饷的官员,罪大恶极,我已向圣上奏明,呈请逮捕,怎么他又给放了?”和尚说:“他现在已经被放了,大人不信,你派人去打听。”秦相说:“好。既然是他放的,我看圣上旨意下来,他怎么处理?他真要把这案放了,那可是找着被参。暂且不便管他,圣僧,在我这里喝酒吧。”和尚说:“也好。”秦相立刻派人擦抹桌案,把酒摆上。
和尚喝了两三杯酒,站起来要告辞,秦相说:“圣僧忙什么?喝完了再走。”和尚说:“我去看看热闹。现在刑廷他把窦永衡放了,他又派人传令,水旱十三门紧闭,按户搜查大盗窦永衡。”秦相说:“这事可新鲜。”和尚说:“他要自己找麻烦。”和尚告辞,出了秦相府,一直来到艮山门。郑雄正和门汛老爷在这里争论,担心人家搜查轿子,见济公来了,郑雄连忙说:“济公来了,你是出家人,你给评评这个理。”和尚说:“什么事呀?”郑雄说:“我带着家眷,要出城上坟,他们众位老爷要搜轿子。我想在大街上,年轻妇女抛头露面的,多有不便,我说不去了。他们说不去了,也要看看轿子里什么人,我想这事,他们众位太不讲交情了,有些不对罢。”和尚说:“不对罢,可是郑雄你不对,人家这是公事,你要不让他们看,别的人走到这里也不让他们看。你想人家公事,还怎么办呢?”众老爷一听说:“大师父这是明白人。”郑雄一想,心里说:“济公,这可是跟我开玩笑。他叫我拿书信轿子接的窦永衡,现在人家要搜,他倒说这些话,这可是存心叫我打这场官司。”
自己无法,说:‘你们瞧罢。’众老爷说:‘头一乘轿子是谁呀?’郑雄说:‘是敝贱内。’众人掀轿一看,是一位白胡子老头,连郑雄一瞧也愣了。众人说:‘郑雄,你不是说这是你贱内么?’郑雄说:‘你们没听明白,是我贱内的父亲。’众人说:‘第二乘轿子是谁?’郑雄说:‘是我侄女?’众人打帘子一看,是一位老太太。众人说:‘这是称侄女。’郑雄说:‘是我侄女的姥姥。’又问第三乘轿子,郑雄说:‘是我外甥女。’打开一看,是一老尼姑。郑雄说:‘是外甥女的师父。’众老爷说:‘郑雄,你这是存心打哈哈,轿子又没有年轻的妇女,又没有窦永衡,你故意戏耍我们。开城放郑爷他们出去罢!’立时把城开了。
三乘轿子连和尚一并出了城,来到郑雄的阴宅,周坐、窦永衡、周氏下了轿子,过来给济公行礼。窦永衡说:‘圣僧,你老人家真是佛法无边,搭救弟子再生。我窦永衡但得一地步,必报答你老人家的厚恩。’和尚说:‘郑雄,你送给他三匹马,一把佩刀,叫他三人逃命去罢,将来你我还有一面之缘。’
窦永衡又谢过郑雄,这才同周氏、周堃三人告辞。郑雄说:‘你们三位打算奔哪去呢?’窦永衡说:‘我也无地可投。’周堃说:‘我打算同我们舍亲,暂为投奔一个朋友处安身。’说罢拱手作别,三个人上了坐骑,顺大路往前走,也没有准去处,道路之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天,往前走,天色已晚,有掌灯的景况。三匹马正往前面走着,眼前是山口,‘呛啷啷’一棒锣声,出来了数十个人,都是花布手中缠头,短衣裳小打扮,各拿长枪大刀,短剑阔斧,把去路阻住。
有人一声喊嚷:‘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有人从此过,须留买路财。牙缝说半个不字,一刀一个土内埋。’又说:‘对面的绵羊孤雁,趁此留下买路金银,饶你不死。如要不然,要想逃生,势比登天还难。’周堃一看,对面有了截路的,赶紧往前一催马说:‘对面的朋友请了!在下姓周名堃,原本是北路镖头。今天我同舍亲由此路过,烦劳众位回禀你家寨主,就提我周堃今天不能上山去拜望,暂为借山一行,改日再来给你家寨主请安。’众喽兵一听,说:‘原来尊驾是北路的镖头周堃,尊驾在此少候,我等回禀寨主一声。’
说着话,有人往山上飞跑。工夫不大,就听山上‘呛啷啷’一棒锣声,来了二百余人,各掌灯球火把,亮子油松,照耀如同白日一般。周堃抬头一看,为首有三骑马,当中一匹红马,骑着这人,头上戴宝蓝缎扎中,蓝箭袖,黄脸膛,押耳黑毫,胁下佩刀,得胜钩挂着一条枪,上首一匹黑马,这人穿黑褂,皂黑脸膛,也是挂着一条枪。下首里一匹白马,这人穿白爱素,白脸膛,得胜钩上也挂着枪。
三位寨主来到近前,把马一拍,问:‘对面来者何人?’周堃说:‘我乃北路镖头铁头太岁周堃,今日同舍亲由此路过,要借山一行,改日再谢。’这位黄脸的大寨主说:‘令亲是哪一位?’周堃说:‘我姐丈打虎英雄黑脸熊窦永衡。’三位寨主一听,‘呀’了一声,说:‘原来是窦大哥。’赶紧三人翻身下马,上前行礼。不知三位寨主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七回-注解
铁面天王郑雄:郑雄,古代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通常被描绘为忠诚正直、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铁面’一词意味着他公正无私,不畏权势。
三乘轿子:指三顶轿子,古代贵族或官员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这里可能指的是郑雄及其家人的轿子。
艮山门:古代城门名,指位于城市东边的城门,‘艮’为八卦之一,代表东北方向。
门汛官厅:古代城市中的官署,负责城门的守卫和出入管理。
京营殿帅府:古代官署名,京营指京城附近的军队,殿帅府是军队的指挥机构。
越狱脱逃的大盗窦永衡:窦永衡,此处可能是虚构的人物,指越狱逃脱的大盗。‘越狱’指囚犯从监狱中逃脱。
凤山街的官人:指凤山街的官员,负责该地区的行政和治安。
东街杨猛、陈孝家:指东街上的杨猛和陈孝,此处可能是虚构的人物。
接三:指举行追悼死者仪式的第三天,‘接三’是传统丧葬习俗中的一种仪式。
焰口:佛教仪式中的一种超度亡灵的仪式,通过念诵经文和焚烧纸钱来超度亡魂。
刑廷陆炳文:陆炳文,刑廷的官员,此处可能是虚构的人物。
大盗黑面熊窦永衡:窦永衡,此处可能是虚构的人物,被描述为有黑面特征的大盗。
圣僧:对和尚的尊称,’圣’字表示对其修行成就的尊敬。
秦相府:秦相,古代官职,相爷是对宰相的尊称,秦相府即宰相的官邸。
刑廷:古代官署名,负责审理刑事案件的机构。
陆大人:陆炳文,刑廷的官员,此处可能是虚构的人物。
白沙岗断劫饷银:指窦永衡在白沙岗抢劫了官银,‘断劫’指抢劫。
勾到:指逮捕、捉拿。
圣上:对皇帝的尊称。
旨议:皇帝的旨意和讨论。
被参:被弹劾、被指控。
济公:济公,又称济公活佛,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和尚,以机智、幽默、慈悲著称。
书信轿子:指用书信形式传递信息,这里可能是指济公通过书信告知郑雄有关窦永衡的事情。
敝贱内:在古代汉语中,’敝’是谦词,用于自称,’贱内’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这里郑雄用’敝贱内’来指称自己的妻子,是一种谦逊的表达方式。
姥姥:指外祖母,是古代对母亲的母亲的称呼。
阴宅:指埋葬死者的地方,与’阳宅’相对,阳宅指人居住的地方。
再生:指使某人重获生命,比喻极大的恩惠。
舍亲:对他人亲戚的敬称,’舍’字用于表示尊敬。
截路:指拦在路上抢劫,是古代土匪常用的手段。
寨主:指山寨的首领,通常是指控制一片区域的土匪头目。
镖头:古代负责押送货物或保护旅客的武师,有很强的武艺和江湖地位。
铁头太岁:这里是周堃的绰号,’铁头’表示其头硬如铁,不易被击破,’太岁’是古代对武艺高强的武师的尊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七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戏剧性的场景,通过郑雄的巧妙安排和众人的反应,展现了古时社会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
首句‘自己无法,说:“你们瞧罢。”’中,‘自己无法’表明郑雄面对众人的质疑,显得有些无奈,而‘你们瞧罢’则暗示他有所隐瞒,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众老爷说:“头一乘轿子是谁呀?”’这一问一答,反映了古时社会等级森严,众人对于身份地位的敏感。
‘郑雄说:“是敝贱内。”’这里的‘敝贱内’是对妻子的谦称,而‘白胡子老头’的形象出人意料,制造了戏剧效果,同时也揭示了郑雄的机智。
‘众人掀轿一看,是一位白胡子老头,连郑雄一瞧也愣了。’这一细节描写,既展现了众人的惊讶,也体现了郑雄的内心活动。
‘众人说:“郑雄,你不是说这是你贱内么?”’这一问,凸显了众人对郑雄言辞的怀疑,同时也揭示了古时社会对婚姻观念的重视。
‘郑雄说:“你们没听明白,是我贱内的父亲。”’郑雄的回答巧妙地转移了话题,使得众人无法继续追问,同时也展现了郑雄的圆滑。
‘第二乘轿子是谁?’‘是我侄女?’‘是我侄女的姥姥。’‘是我外甥女。’’这一连串的问答,通过郑雄的不断解释,使得故事更加扑朔迷离。
‘众老爷说:“郑雄,你这是存心打哈哈,轿子又没有年轻的妇女,又没有窦永衡,你故意戏耍我们。开城放郑爷他们出去罢!”’这一段,众人的不满和郑雄的机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古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三乘轿子连和尚一并出了城,来到郑雄的阴宅,周坐、窦永衡、周氏下了轿子,过来给济公行礼。’这一段,通过人物的行动,展现了古时社会的礼仪和尊重。
‘和尚说:“郑雄,你送给他三匹马,一把佩刀,叫他三人逃命去罢,将来你我还有一面之缘。”’这一段,和尚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神秘和未来性,增加了故事的悬念。
‘窦永衡又谢过郑雄,这才同周氏、周堃三人告辞。’这一段,展现了窦永衡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这天,往前走,天色已晚,有掌灯的景况。三匹马正往前面走着,眼前是山口,“呛啷啷”一棒锣声,出来了数十个人,都是花布手中缠头,短衣裳小打扮,各拿长枪大刀,短剑阔斧,把去路阻住。’这一段,通过环境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和危险的氛围。
‘有人一声喊嚷:“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有人从此过,须留买路财。”’这一段,展现了山贼的蛮横和无理,同时也反映了古时社会的治安问题。
‘周堃一看,对面有了截路的,赶紧往前一催马说:“对面的朋友请了!在下姓周名堃,原本是北路镖头。今天我同舍亲由此路过,烦劳众位回禀你家寨主,就提我周堃今天不能上山去拜望,暂为借山一行,改日再来给你家寨主请安。”’这一段,周堃的机智和礼貌,使得山贼暂时放行。
‘这位黄脸的大寨主说:“令亲是哪一位?”’‘周堃说:“我姐丈打虎英雄黑脸熊窦永衡。”’这一段,通过周堃的回答,揭示了窦永衡的身份,同时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位寨主一听,“呀”了一声,说:“原来是窦大哥。”’‘赶紧三人翻身下马,上前行礼。’这一段,展现了山贼对窦永衡的尊敬,同时也反映了古时社会的江湖义气。
‘不知三位寨主是谁,且看下回分解。’这一句,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