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外景-下部经-原文
伏于志门侯天道,
近在子身还自守,
清静无为神留止,
精神上下开分理,
精候天道长生草,
七窍已通不知老,
还坐天门侯阴阳,
下于喉咙神明通,
过华盖下清且凉,
大清灵渊见吾形,
期成还年可长生,
还过华池动肾精,
立于明堂望丹田,
将使诸神开命门,
通利天道存灵根,
阴阳列布若流星,
肝气周还终无端,
肺之为气三焦起,
上座天门侯故道,
津液醴泉通六府,
随鼻上下开两耳,
窥视天地存童子,
调和精华治发齿,
颜色光泽不复白,
下于喉咙何落落,
诸神皆会相求索,
下大绛宫紫华色,
隐藏华盖观通庐,
专守心神转相呼,
观我神明辟诸邪,
脾神还归依大家,
致于胃管通虚无,
藏养灵根不复枯,
闭塞命门如玉都,
寿传万岁年有余,
脾中之神主中宫,
朝会五脏列三光,
上合天门合明堂,
通利六府调五行,
金木水火土为王,
通利止脉汗为浆,
修护七窍去不祥,
二神相待化玉英,
上禀天气命益长,
日月列布张阴阳,
五脏之主肾最精,
伏于太阴成吾形,
出入二窍合黄庭,
呼吸虚无见吾形,
强我筋骨血脉盛,
恍惚不见过青灵,
坐于庐下几小童,
内息思存神明光,
出于天门大无闲,
恬淡无欲养华茎,
服食玄气可遂生,
还返七门饮太渊,
通我悬膺过青灵,
坐于膺间见小童,
问于仙迂与奇方,
服食芝草紫华英,
头戴白素足丹田,
沐浴华池生灵根,
三府相得开命门,
五味皆至善气还,
披发行之可长存,
大道荡荡心勿烦,
吾言毕矣勿妄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外景-下部经-译文
守在志向之门等待天道降临,它就在你身体里,自己守护自己,保持清静无为,神气停留,精神上下贯通,分辨事物的道理。
精心等待天道赐予的长生草,七窍已经通明,却不知道老去,坐在天门等待阴阳变化,下降到喉咙,神明得以通行。
经过华盖之下,感觉清凉,大清灵渊显现我的形象,期望恢复青春,长生不老,回到华池,激发肾精。
站在明堂,望着丹田,将使众神开启命门,通利天道,保存灵根,阴阳分布如同流星,肝气循环不停息。
肺气产生,三焦随之活动,上坐天门等待旧道,津液和醴泉通向六府,随着鼻子上下,打开两个耳朵,窥视天地,保持童子之心。
调和精华,治疗头发和牙齿,使颜色光泽不再苍白,下降到喉咙,神灵聚集寻求。
下降到大绛宫,紫色华光,隐藏在华盖之下,观察通庐,专心守护心神,相互呼唤,观察我的神明,驱散邪恶。
脾神回归,依偎在大家中,达到胃管,通向虚无,藏养灵根,不再枯萎,封闭命门,如同玉都,寿命传承万岁,年岁有余。
脾中的神主掌中宫,朝会五脏,排列三光,上合天门,与明堂相合,通利六府,调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者。
通利血脉,汗水成为浆液,修护七窍,去除不祥,二神等待,化为玉英,向上禀报天气,寿命更加长久。
日月分布,张挂阴阳,五脏之主肾最为精纯,伏在太阴,形成我的形象,出入二窍,合于黄庭,呼吸虚无,显现我的形象。
强健我的筋骨,血脉旺盛,恍惚中不见青灵,坐在庐下,几个小童,内息思考,存留神明之光,从天门出来,大无闲碍。
恬淡无欲,滋养华茎,服食玄气,可以长生,返回七门,饮用太渊,通我悬膺,过青灵,坐在膺间,见小童,询问仙道和奇方。
服食芝草,紫色华英,头戴白素,足踏丹田,沐浴华池,生长灵根,三府相合,开启命门,五味俱全,善气回归,披发行走,可以长存。
大道广阔,心中不要烦恼,我说完了,不要随意传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外景-下部经-注解
志门:指人的意志之门,即人的意志和精神的集中地。
天道:指宇宙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概念。
子身:指自己,强调自我。
清静无为:道家哲学中的概念,指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不做无谓的劳作。
神留止:指精神凝聚不散。
分理:指精神上的分辨和思考。
长生草:传说中的灵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七窍:同上,指人的五官。
华盖:古代帝王或高官的伞盖,这里比喻遮蔽之物。
灵渊:指神秘深奥之地,也指人的精神深处。
明堂:古代宫殿中的正堂,这里比喻精神集中的地方。
丹田:道家术语,指人体内储存生命力的地方。
命门:中医术语,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在。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肺:人体器官,负责呼吸。
三焦:中医术语,指人体上中下三焦部位,是人体气机运行的通道。
天门:道家术语,指人体精神出入的门户。
津液:中医术语,指人体内的液体物质。
醴泉:美酒,这里比喻精华。
六府:中医术语,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器官。
两耳:人的耳朵,这里比喻对事物的感知。
天地:宇宙,自然界。
童子:道家术语,指修行有成的人。
精华:事物的精华部分,这里指精神上的精华。
颜色光泽:人的面色和光泽,这里比喻人的精神状态。
大绛宫:道家术语,指人的心脏。
华盖观通庐:比喻高深的修行之地。
心神:人的精神和意志。
脾神:中医术语,指脾脏的功能和作用。
胃管:中医术语,指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管道。
灵根:道家术语,指人的精神根本。
玉都:比喻高贵的地位或美好的地方。
中宫:中医术语,指心脏所在之处,也指中央位置。
三光:指太阳、月亮、星星,这里比喻天上的光明。
止脉:中医术语,指停止跳动的心脉。
不祥:不吉利的事物,这里指邪气。
玉英:道家术语,指灵气凝聚成的精华。
黄庭:道家术语,指人的精神集中之处,也指人的头部。
华茎:道家术语,指精神的生命力。
太渊:中医术语,指肺部的深处。
悬膺:中医术语,指胸部。
仙迂:道家术语,指修行的高人。
奇方: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这里指修行的秘法。
芝草:传说中的灵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紫华英:道家术语,指灵草的花朵,象征灵气凝聚。
三府:中医术语,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这里指胆、胃、大肠、小肠。
五味:中医术语,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这里指各种滋味。
大道:道家哲学中的最高原则,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勿妄传:不要随意传播,这里指不要轻易泄露修行的秘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外景-下部经-评注
伏于志门侯天道,近在子身还自守。
此句开篇即点明修仙之始,强调修行者需以志向为门,守候天道,此处的‘天道’并非指自然界之规律,而是指宇宙间至高无上的真理。‘近在子身还自守’则强调修行的过程即是对自身内在的修炼,强调内省与自律的重要性。
清静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开分理。
‘清静无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的核心,此句表达了修行者应保持内心的宁静,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动。‘神留止’和‘精神上下开分理’则是指精神状态达到一种高度集中和清晰的状态,能够洞察宇宙的奥秘。
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
‘长生草’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草,此句表达了修行者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七窍已通不知老’则是指修行者通过修炼,使得感官达到了极致,能够超越常人的寿命。
还坐天门侯阴阳,下于喉咙神明通。
‘天门’和‘喉咙’在此处均指人体内的神秘部位,修行者通过修炼,能够感知和掌控这些部位,从而达到阴阳调和,神明通灵的境界。
过华盖下清且凉,大清灵渊见吾形。
‘华盖’在此处指的是人体的头顶,‘大清灵渊’则是指人体内在的灵性所在。此句表达了修行者通过修炼,能够感受到头顶清凉,内在灵性显现。
期成还年可长生,还过华池动肾精。
‘期成还年’是指修行者期望通过修炼,能够恢复青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华池’和‘肾精’则是指人体内的精华所在,通过修炼可以激发和滋养。
立于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
‘明堂’和‘丹田’均为人体内的神秘部位,修行者通过修炼,可以使得这些部位充满生机,从而开启‘命门’,即人体生命的源泉。
通利天道存灵根,阴阳列布若流星,肝气周还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
此句描述了修行者通过修炼,使得体内的气血运行畅通,阴阳平衡,如同流星般璀璨。同时,肝肺之气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生命的活力。
上座天门侯故道,津液醴泉通六府,随鼻上下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
‘天门’和‘故道’在此处再次强调修行者应回归本源,‘津液醴泉’则是指体内的精华物质,通过修炼可以通达全身。‘两耳’和‘窥视天地’则是指修行者通过修炼,能够洞察宇宙的奥秘,如同童子般纯洁无瑕。
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
此句描述了修行者通过修炼,使得身体内外调和,容颜焕发,‘下于喉咙’则是指修行者通过修炼,使得神明得以聚集,诸神为之所求。
下大绛宫紫华色,隐藏华盖观通庐,专守心神转相呼,观我神明辟诸邪。
‘大绛宫’和‘紫华色’均指人体内的神秘部位,修行者通过修炼,可以使得这些部位充满生机,‘隐藏华盖’则是指修行者通过修炼,可以屏蔽外界的干扰,专注于内心的修炼。
脾神还归依大家,致于胃管通虚无,藏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如玉都。
此句描述了修行者通过修炼,使得脾神回归,胃管通达虚无,从而滋养灵根,保持生命的活力。
寿传万岁年有余,脾中之神主中宫,朝会五脏列三光,上合天门合明堂。
‘寿传万岁’再次强调了修行者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脾中之神’和‘中宫’则是指人体内的核心部位,通过修炼可以使得五脏和谐,三光汇聚。
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通利止脉汗为浆,修护七窍去不祥。
此句描述了修行者通过修炼,使得六府(指人体内的器官)通利,五行调和,气血畅通,从而祛除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二神相待化玉英,上禀天气命益长,日月列布张阴阳,五脏之主肾最精。
‘二神’和‘玉英’均指人体内的神秘部位,通过修炼可以使得这些部位充满生机,‘上禀天气’则是指修行者通过修炼,可以与天地相合,寿命得以延长。
伏于太阴成吾形,出入二窍合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
此句描述了修行者通过修炼,使得身体与天地相合,呼吸之间能够感受到虚无的存在,从而增强筋骨,血脉旺盛。
恍惚不见过青灵,坐于庐下几小童,内息思存神明光,出于天门大无闲。
‘青灵’和‘庐下’均指人体内的神秘部位,修行者通过修炼,可以使得这些部位充满生机,‘内息思存’则是指修行者通过修炼,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神明之光得以显现。
恬淡无欲养华茎,服食玄气可遂生,还返七门饮太渊,通我悬膺过青灵。
此句描述了修行者通过修炼,可以保持内心的恬淡,服食玄气,从而获得长生,‘七门’和‘太渊’则是指人体内的神秘部位,通过修炼可以使得这些部位充满生机。
坐于膺间见小童,问于仙迂与奇方,服食芝草紫华英,头戴白素足丹田。
此句描述了修行者通过修炼,可以见到仙人,获得奇方,‘芝草’和‘紫华英’则是指仙草,能够帮助修行者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沐浴华池生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披发行之可长存。
此句描述了修行者通过修炼,可以沐浴华池,滋养灵根,从而开启命门,‘五味’则是指人体内的五行,通过修炼可以使得五行调和,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大道荡荡心勿烦,吾言毕矣勿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