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隐藏

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隐藏-原文

隐藏羽盖看天舍,

朝拜太阳乐相呼。

明神八威正辟邪,

脾神还归是胃家。

耽养灵根不复枯,

闭塞命门保玉都。

万神方胙寿有余,

是谓脾建在中宫。

五藏六府神明主,

上合天门入明堂。

守雌存雄顶三光,

外方内圆神在中。

通利血脉五藏丰,

骨青筋赤髓如霜。

脾救七窍去不祥,

日月列布设阴阳。

两神相会化玉英,

淡然无味天人粮。

子丹进馔肴正黄,

乃曰琅膏及玉霜。

太上隐环八素琼,

溉益八液肾受精。

伏于太阴见我形,

扬风三玄出始青。

恍惚之间至清灵,

坐於飙台见赤生。

逸域熙真养华荣,

内盼沉默炼五形。

三气徘徊得神明,

隐龙遁芝云琅英。

可以充饥使万灵,

上盖玄玄下虎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隐藏-译文

把羽毛做的伞遮起来看天空,向着太阳朝拜,快乐地呼唤着。

明神八威正在驱邪,脾神回归到胃的家。

沉迷于修炼灵根,使其不再枯萎,封闭命门,保护玉都。

众神享用美食,寿命都有余。

这是脾脏位于中宫的原因。

五脏六腑的神明掌管着,与天门相合,进入明堂。

保持雌性和雄性的平衡,头顶上有三光,外面方形,里面圆形,神在其中。

血脉畅通,五脏丰满,骨头青翠,筋脉赤红,骨髓像霜一样。

脾脏拯救七窍,去除不祥。

日月排列布置,设立阴阳。

两神相会,化为玉英,淡而无味,是天人的粮食。

子丹献上美食,正黄色的,说是琅膏和玉霜。

太上隐环,八种素琼,滋养八种液体,肾脏吸收精华。

隐藏在太阴中,显现我的形貌,扬起三玄之风,出现青色的云。

在恍惚之间达到清灵的状态,坐在飙台上见到赤色的生命。

在逸域中培养真气,使华荣生长,内心沉默,修炼五形。

三气徘徊,得到神明,隐龙遁入芝草,云琅英。

可以充饥,使万灵满足,上面覆盖着玄玄,下面是虎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隐藏-注解

羽盖:古代贵族出行时使用的一种伞盖,用羽毛装饰,象征尊贵。

天舍:天上的住所,指天宫。

朝拜:古代的一种敬神仪式,表示对神灵的尊敬和崇拜。

太阳:太阳神,古代神话中主管光明和温暖的神。

明神:明亮的神灵,通常指具有光明品质的神。

八威:古代神话中的八位威武的神灵,具有辟邪的功能。

辟邪:驱除邪恶,保护人们免受伤害。

脾神:脾脏的神灵,古代医学中认为脾脏具有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

胃家:胃的家园,指胃的生理功能。

灵根:指人的精神或灵魂的根源。

命门:古代医学中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关口。

玉都:玉的都城,比喻宝贵的东西。

万神:众多神灵。

方胙:古代祭祀时用的肉食。

寿:寿命,寿命长久。

脾建:脾脏的建立,指脾脏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中宫:中央的位置,比喻中心或核心。

五藏:指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六府:指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神明:神灵,具有超自然能力。

天门:天空的门户,比喻人的头部。

明堂:古代宫殿中的一种建筑,也指人的头部。

守雌存雄:保持雌性和雄性的平衡,比喻阴阳和谐。

顶三光:头顶上的三颗星,指天上的星辰。

外方内圆:外部是方形,内部是圆形,比喻事物的内外结构。

神在中:神灵在中间,指神灵的居所。

血脉:血液流动的管道,指血液循环系统。

五藏丰:五脏充实,指身体健康。

骨青筋赤髓如霜:骨头呈青色,筋脉呈红色,骨髓如霜,形容身体健康。

脾救七窍:脾脏保护七个孔窍,指保护五官。

不祥:不吉利的事物,指邪恶或不吉利的因素。

日月:太阳和月亮,代表时间和空间。

阴阳:古代哲学中的两个对立面,代表事物的两种状态。

玉英:玉的光彩,比喻美好的事物。

淡然无味:形容事物平淡无奇,但具有深远的含义。

天人粮:天和人的食物,比喻非常珍贵的东西。

子丹: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馔肴:食物,菜肴。

正黄:纯正的黄色,代表尊贵和吉祥。

琅膏:美玉的精华,比喻珍贵的东西。

玉霜:玉的霜,比喻珍贵的东西。

太上隐环:最高的隐秘的环形物,比喻非常神秘的东西。

八素琼:八种纯洁的琼玉,比喻珍贵的东西。

八液:古代医学中认为人体内的八种液体,包括血液、津液等。

肾受精:肾脏接受精华,指肾脏的功能。

太阴:太阳的对面,指月亮,也指阴冷的地方。

见我形:显现我的形象,指神灵显现自己的形象。

扬风三玄:吹动风的三种神秘力量,指强大的自然力量。

飙台:高耸的风台,比喻高远的地方。

赤生:红色的生命,比喻生机勃勃的景象。

逸域:超脱尘世的领域,指仙境。

熙真:光明真实,指美好的事物。

华荣:华丽繁荣,指美好的景象。

内盼:内心期待,指内心的愿望。

沉默:安静无声,指不张扬的状态。

炼五形:修炼五种形态,指修炼身体和精神。

三气:三种气息,指自然界的气息。

隐龙:隐藏的龙,比喻神秘的事物。

遁芝:逃避的芝草,比喻珍稀的药材。

云琅英:云中的琅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充饥:解除饥饿,比喻满足需求。

万灵:众多生物,指所有生物。

上盖:上面的覆盖物,指天上的云层。

玄玄:深奥玄妙,指难以理解的事物。

下虎章:下面的虎纹,比喻威严和力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隐藏-评注

这首古文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道家修炼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奥的哲理,展现了道家对于宇宙、人体和修炼的深刻理解。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这两句,以‘羽盖’和‘太阳’为意象,表现了修炼者超脱尘世,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天舍’和‘相呼’则体现了修炼者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

‘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中,‘明神八威’和‘脾神’等词汇,揭示了道家对于神灵和人体内在器官的崇拜。‘辟邪’和‘还归’则暗示了修炼者通过内功修炼,达到驱邪扶正的目的。

‘耽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这句话,强调了修炼者要注重内在灵根的滋养,同时要保护好生命之门,即命门,以保证修炼的顺利进行。

‘万神方胙寿有余,是谓脾建在中宫’中的‘万神’和‘脾’等词汇,进一步阐述了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而‘中宫’则指人体中心,暗示修炼者要调和身体各部分,以达到和谐统一。

‘五藏六府神明主,上合天门入明堂’这句话,说明了修炼者通过修炼,使五脏六腑的功能得到提升,同时与天地之间的能量相合,进入明堂,即人体内在的圣洁之地。

‘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这句话,体现了道家修炼中的阴阳平衡理念,修炼者要内外兼修,以达到‘神在中’的境界。

‘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描绘了修炼者通过修炼,血脉畅通,五脏强健,骨骼和筋脉都呈现出健康的色泽。

‘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中的‘脾’和‘七窍’等词汇,说明了修炼者通过修炼,可以清除体内的不祥之气,调和阴阳,达到身心健康。

‘两神相会化玉英,淡然无味天人粮’这句话,表达了修炼者通过修炼,可以与天地之间的神灵相会,得到天地精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中的‘子丹’、‘琅膏’和‘玉霜’等词汇,描绘了修炼者所食用的仙丹妙药,进一步强调了修炼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太上隐环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这句话,说明了修炼者通过修炼,可以吸收天地精华,滋养肾脏,达到修炼的目的。

‘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中的‘太阴’和‘三玄’等词汇,展现了修炼者深入修炼,能够感知到更深层次的宇宙奥秘。

‘恍惚之间至清灵,坐於飙台见赤生’这句话,描绘了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达到一种恍惚的状态,感受到宇宙的清灵和生机。

‘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形’中的‘逸域’和‘五形’等词汇,说明了修炼者追求的不仅仅是肉身的修炼,更是精神层面的升华。

‘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这句话,表达了修炼者通过修炼,可以感受到天地之间的神明,同时能够隐匿自己的踪迹,如同隐龙遁芝。

‘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这句话,强调了修炼成果的普遍价值,修炼者不仅能够提升自身,还能够惠及万物,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隐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74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