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至道-原文
至道不烦决存真,
泥丸百节皆有神。
发神苍华字太元,
脑神精根字泥丸,
眼神明上字英玄,
鼻神玉垄字灵坚,
耳神空闲字幽田,
舌神通命字正伦,
齿神峭锋字罗千。
一面之神宗泥丸,
泥丸九真皆有房。
方圆一寸处此中,
同服紫衣飞罗裳。
但思一部寿无穷,
非各别住俱脑中。
列位次坐向外方,
所存在心自相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至道-译文
至高的道理不需要繁琐,只要保持真实。人体的每个部分都有它的神灵。
发丝的神灵叫苍华,字称太元;脑部的神灵叫精根,字称泥丸;眼神的神灵叫明上,字称英玄;鼻部的神灵叫玉垄,字称灵坚;耳部的神灵叫空闲,字称幽田;舌部的神灵叫通命,字称正伦;牙齿的神灵叫峭锋,字称罗千。
所有这些神灵都归属于泥丸,泥丸中有九个真神,各自都有自己的居所。
它们都位于方圆一寸的地方,都穿着紫色的衣服,飞舞着罗裳。
只要心中想着它们,就能获得无穷的寿命,这些神灵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它们都存在于人的脑中。
它们按照次序坐在外方,存在的位置在心里,自己心里清楚就能相对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至道-注解
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或法则,常用于指代道家或哲学中的最高境界。
决:决定,确定。
存真:保持真实,不偏离本真。
泥丸:道教术语,指脑中的精华所在,也比喻为人的精神集中之处。
百节:指全身的关节。
神:精神,灵魂。
苍华:指青色的华美,这里可能指精神或思想的纯净和光华。
太元:道教术语,指宇宙的原始状态或根本原理。
脑神:指大脑中的精神力量。
精根:精华的根源。
眼神:眼睛的神采,这里指视觉的精微之处。
英玄:明亮深邃,指眼睛明亮而深邃的神采。
鼻神:鼻子中的精神力量。
玉垄:玉质的丘陵,这里比喻鼻子的形状。
灵坚:灵巧而坚固,指鼻子的功能强健。
耳神:耳朵中的精神力量。
空闲:指耳朵的空闲状态,这里可能指听觉的敏锐。
幽田:幽深的田地,这里比喻耳朵的内在空间。
舌神:舌头中的精神力量。
通命:通达生命,指舌头的功能与生命紧密相关。
正伦:正当的秩序,指舌头的功能符合自然规律。
齿神:牙齿中的精神力量。
峭锋:陡峭的锋利,指牙齿的形状。
罗千:罗列千种,形容牙齿众多。
一面之神:指全身各部位的精神集中点。
宗:以…为宗,以…为根本。
九真:九个真实的存在,可能指九个重要的精神中心。
房:房间,这里指精神集中的地方。
方圆一寸:直径一寸的圆形区域。
紫衣飞罗裳:穿着紫色的衣服,裙子轻盈如飞。
一部:一部作品,这里指整体的精神修炼。
寿无穷:寿命无限,指精神修炼可以带来长寿。
非各别住:不是各自独立存在。
俱脑中:都在大脑中,指精神集中的地方都在大脑内。
列位次坐:按照次序坐下。
向外方:面向外边。
所存在心:所存在的地方要放在心上。
自相当:自己要相应地对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至道-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道教经典,反映了道教对于人体内部神灵的信仰和修炼理念。首先,‘至道不烦决存真’这句话强调了至高无上的道并不复杂,关键在于保持内心的真实和纯净。这里的‘至道’可以理解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而‘决存真’则是指人应当坚守本真,不被外物所扰。
‘泥丸百节皆有神’中的‘泥丸’指的是人的脑部,‘百节’则代表全身的各个部位。这句话表明,在道教看来,人体内的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神灵,这种观念体现了道教对人体内在生命的重视。
接下来的几句‘发神苍华字太元’至‘齿神峭锋字罗千’,通过列举不同的身体部位和相应的神灵,如‘脑神精根’、‘眼神明上’等,展现了道教对人体神灵系统的详细描述。每个部位的神灵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如‘英玄’代表眼神的明亮,‘灵坚’代表鼻子的纯洁等。
‘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进一步强调了泥丸作为人体神灵中心的重要性。‘一面之神’指的是全身神灵的总领,而‘九真’则可能指的是九种不同的神灵。‘皆有房’意味着这些神灵都有其居住之处,这也反映了道教对于神灵居住空间的重视。
‘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描绘了一个神秘的空间,可能是指人体内的某个特定区域,这个区域被形容为‘方圆一寸’,同时居住着神灵,他们身着紫衣,象征着尊贵和神秘。
‘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这句话表明,只要修炼得当,人可以永生不老。这里的‘一部’可能指的是人的精神或灵魂,‘俱脑中’则强调了精神或灵魂与脑部的紧密联系。
‘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当’这句话可能是在指导修炼者如何调整心态,以正确地感知和联系体内的神灵。‘列位次坐’可能是指神灵的排列顺序,‘向外方’则可能是指修炼者应当面向的方向,‘所存在心自相当’则强调了修炼者应当以纯净的心态去感知和与神灵相合。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描绘人体内的神灵系统,传达了道教对于修炼和灵魂升华的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人体奥秘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