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肺部-原文
肺部之宫似华盖,
下有童子坐玉阙。
七元之子主调气,
外应中岳鼻脐位。
素锦衣裳黄云带,
喘息呼吸体不快。
急存白元和六气,
神仙久视无灾害。
用之不巳形不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肺部-译文
肺部的宫殿就像华盖一样,下面有童子坐在玉制的宫阙里。
七元之子负责调节气息,与中岳、鼻子和肚脐的位置相对应。
穿着素色的锦衣,腰间系着黄色的云纹带,呼吸急促,身体感到不舒服。
要紧急存想白元和六气,这样神仙般的长寿就能避免灾害。
如果经常使用这些方法,身体就不会感到停滞不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肺部-注解
肺部之宫:指人体的肺部,古人认为肺部是呼吸的器官,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有‘肺为华盖’的说法,意指肺部如同华盖覆盖在心脏之上。
华盖:古代皇帝或贵族出行时,由侍从抬着的一种伞状装饰,象征尊贵。在中医理论中,华盖也指代肺部。
童子:指年轻男子,这里可能是指守护肺部的神灵或童子。
玉阙:玉制的宫阙,这里可能是指肺部所在之处的象征性建筑。
七元之子:七元,指天、地、水、火、山、泽、风七种元素,七元之子可能是指由这七种元素所生之子的神灵,这里可能是指主管呼吸的神。
调气:调节气息,指通过呼吸的调整来达到身体平衡。
中岳:指中国五岳之一的嵩山,中岳在五行中属土,与鼻脐位相对应。
鼻脐位:鼻和脐在中医理论中与呼吸和消化系统有关,是人体重要的穴位。
素锦衣裳:指白色的锦缎制成的衣服,这里可能是指神仙或神灵的服饰。
黄云带:黄色的云彩形成的带子,这里可能是指神仙或神灵的装饰。
喘息: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的状态。
呼吸:吸气和呼气的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体不快:身体感觉不舒服,不顺畅。
急存白元和六气:急速地存想白色的元气以及六气(指阴阳五行之气),这里可能是指通过冥想或修炼来调和体内的气息。
神仙久视无灾害:神仙长时间地观察,不会遇到灾害,这里可能是指修炼到一定境界的人可以避免灾难。
用之不巳形不滞:使用这些方法(调气、存想等)不会过度,身体就不会有停滞或不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肺部-评注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
此句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肺部的位置和形态。‘肺部之宫’比喻肺部如同宫殿,给人以庄严、神圣之感;‘华盖’则是指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用的华美的车盖,象征着肺部的尊贵。‘下有童子坐玉阙’则描绘了肺部内部的景象,童子象征着纯洁、无暇,玉阙则代表着高贵、洁净,整体上给人一种清静、高雅的感觉。
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脐位。
‘七元之子’指的是肺部的功能,七元在此可能指的是七种元素或七种气息,‘之子’则是指其所属或代表。‘主调气’说明肺部在调节气息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外应中岳鼻脐位’则是指肺部与中岳(即中州,代表中央地区)和鼻、脐等部位相联系,反映了中医学中脏腑与身体各部位的相互关系。
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
‘素锦衣裳’比喻肺部的功能如同精美的锦衣,‘黄云带’则象征着肺部的气息如同金黄色的云彩,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使得肺部功能形象化。‘喘息呼吸体不快’则表达了当肺部功能不佳时,人体会出现呼吸不畅、身体不适的症状。
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
‘急存白元和六气’中的‘白元’可能指的是白色的元气,‘六气’则是指六种气息。这句话强调了保持肺部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调和六气,可以避免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神仙久视无灾害’则是对肺部健康状态的高度赞美,认为良好的肺部功能可以使人长寿且无病无灾。
用之不巳形不滞。
‘用之不巳’意为充分利用,‘形不滞’则是指身体不会受到阻碍。这句话强调了肺部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只有肺部功能顺畅,身体才能保持活力,不受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