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肺之-原文
肺之为气三焦起。
视听幽冥候童子。
调理五华精发齿,
二十六咽玉池里。
开通百脉血液始,
颜色生光金玉泽。
齿坚发黑不知白,
存此真神勿落落。
当忆此宫有座席,
众神合会转相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肺之-译文
肺脏作为气的来源,是三焦的起点。
在冥冥之中,负责视听的童子等待。
调理五华精华,使头发和牙齿健康,到了二十六岁,喉咙里的玉池开始产生。
当百脉畅通时,血液开始流通,脸色变得有光泽,像金玉一样。
牙齿坚固,头发乌黑,不知道白发是什么样子,要保留这个真正的精神,不要让它失落。
应当记住这个宫殿中有座位,众神聚集在这里,相互寻找交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肺之-注解
肺之为气:肺脏是气的生成之地,这里的‘气’指的是生命之气,即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
三焦:中医术语,指上焦、中焦、下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
视听幽冥:指人的视听功能可以感知到幽冥世界,即超自然的世界。
候童子:童子,古代指年轻修行者或神灵的使者,这里可能是指守护或等待神灵的使者。
调理五华:五华,指头发、皮肤、肌肉、骨骼、血脉等五方面的健康,调理即调整和保养。
精发齿:精,指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发齿,指头发和牙齿,是身体健康的标志。
二十六咽:咽,指吞咽,这里可能是指进行某种修炼时的吞咽动作;二十六,可能是一种修炼的次数或阶段。
玉池:指人体内的某个部位,如口腔或丹田,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纯洁和生机。
开通百脉:百脉,指全身的血脉,开通即血脉畅通无阻。
血液始:血液的生成,指生命活动的开始。
颜色生光:指人的面色红润,光彩照人,是身体健康和气血旺盛的表现。
金玉泽:金玉,指珍贵的金属和玉石,泽,光泽,这里比喻人的气质高雅,光彩照人。
齿坚发黑不知白:齿坚发黑,指牙齿坚固,头发乌黑,不知白,即不显老。
存此真神:真神,指人的内在精神或灵魂,存此即保持或修养自己的内在精神。
勿落落:落落,指失落或沮丧,勿落落即不要失去信心或精神。
此宫:指修炼或冥想的地方,也可能指人体内的某个特定部位。
众神合会:指各种神灵聚集在一起,可能是指修炼时达到的一种状态。
转相索:索,寻找,转相索即相互寻找或交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肺之-评注
肺之为气三焦起。此句以肺脏为气之源头,引出三焦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肺主气,三焦为气之通道,此句强调了肺与三焦在人体气机运行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人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深刻认识。
视听幽冥候童子。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通过视听功能超越生死,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地。‘童子’在此可能象征着纯洁无瑕,不受世俗污染的心灵状态,体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理想。
调理五华精发齿,二十六咽玉池里。此句涉及中医的养生理论,‘五华’指头发、皮肤、肌肉、筋骨、血脉,‘精’指精气,‘玉池’指口腔。此句强调通过调理五华和咽津来保养身体,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养生之效,通过开通百脉,血液得以畅通,从而使得面色光鲜,如同金玉般光泽,反映了中医对气血运行的重视。
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此句描绘了养生之效,牙齿坚固,头发乌黑,体现了身体健康的状态。‘真神’可能指人的精神状态,‘勿落落’则告诫人们要保持精神集中,不使精神散失。
当忆此宫有座席,众神合会转相索。此句将养生与宗教信仰相结合,‘此宫’可能指人的身体,‘座席’则是指身体的各个部位。此句表达了通过养生可以达到与神灵相合的境界,体现了古人对身体与精神世界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