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百谷

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百谷-原文

百谷之实土地精,

五味外美邪魔腥。

臭乱神明胎气零,

那从反老得还婴。

三魂忽忽魄糜倾,

何不食气太和精,

故能不死入黄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百谷-译文

百谷的果实是土地的精华,五味之外的香气是邪魔的气味。

恶臭会扰乱神明,使胎气消散,所以要从反面来返老还童。

三魂飘忽不定,魄体消散,为什么不摄取天地之气和精华呢?

因此能够不死而进入黄泉之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百谷-注解

百谷:指各种谷物,古代农业社会中谷物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象征着丰收和土地的肥沃。

实土地精:土地精是指土地的神灵,古代信仰中认为土地有灵,可以保佑农作物生长。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是调味的基本元素,也代表食物的营养和平衡。

外美邪魔腥:外美指外表看起来美好,邪魔腥则指邪恶的事物,腥通常与不洁或不好的气味相关。

臭乱神明:臭指气味,乱神明则是指气味混乱,可能影响到神明的安宁。

胎气零:胎气是指人的生命力,零则表示衰弱或丧失。

那从反老得还婴:那从反老指的是逆向老化,得还婴则是指恢复到婴儿的状态,这里可能是指通过某种修炼或方法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

三魂:在道教和中医中,三魂是指人的三种精神或灵魂,分别是天魂、地魂和人魂。

忽忽: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宁的样子。

魄:在道教和中医中,魄是指人的生命力或精神的一部分。

糜倾:糜指消散,倾则是指倒塌或倾斜,这里可能是指三魂和魄的衰弱和消散。

食气:食气是指通过呼吸摄取天地间的精华,古代修炼者认为这是一种修炼方法。

太和精:太和精是指天地之间的和谐之气,也是修炼者追求的境界。

不死入黄宁:不死指长生不老,黄宁可能是指某种仙境或理想的状态,这里可能是指通过修炼达到的不死和极乐境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百谷-评注

这首诗出自道教经典《黄庭经》,是道教内丹修炼的哲学思想体现。首先,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意义。

‘百谷之实土地精’这句话中,‘百谷之实’指的是谷物所蕴含的精华,‘土地精’则是指土地的灵气。这里表达的是谷物和土地的精华相结合,象征着自然界中蕴含的生机和灵性。

‘五味外美邪魔腥’中的‘五味’指的是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外美’则是指这些味道的表面吸引力,‘邪魔腥’则是指这些味道背后的诱惑和邪气。这里是在告诫修炼者,不要被表面的诱惑所迷惑,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臭乱神明胎气零’中的‘臭’指的是食物的气味,‘乱’则是指这种气味对神明的影响,‘胎气零’则是指这种气味破坏了修炼者的元气。这里强调了修炼者要避免食用气味混乱的食物,以免影响修炼。

‘那从反老得还婴’这句话中的‘反老’指的是逆龄,‘还婴’则是指恢复到婴儿的状态。这里是在讲述修炼者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返老还童的效果。

‘三魂忽忽魄糜倾’中的‘三魂’指的是人的精神、意志和情感,‘魄’则是指人的生命力。‘忽忽’和‘糜倾’则分别表示精神不集中和生命力衰竭。这里描绘了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何不食气太和精’这句话中的‘食气’是指修炼者通过呼吸吸收天地之气,‘太和精’则是指天地之间的精华。这里建议修炼者通过吸收天地之气来补充自身的能量。

‘故能不死入黄宁’这句话中的‘不死’是指修炼者通过修炼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黄宁’则是指修炼者达到的境界。这里强调了修炼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超脱生死,进入更高境界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描绘修炼者对自然、食物、精神和境界的认识,表达了道教内丹修炼的核心思想,即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超脱生死的目的。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后世修炼者和文人墨客产生了重要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百谷》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72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