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沐浴

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沐浴-原文

沐浴盛洁弃肥薰,

入室东向诵玉篇。

约得万遍义自鲜,

散发无欲以长存。

五味皆至正气还,

夷心寂闷勿烦冤。

过数已毕体神精,

黄华玉女告子情。

真人既至使六丁,

即受隐芝大洞经。

十读四拜朝太上。

先谒太帝后北向,

黄庭内经玉书畅。

授者曰师受者盟,

云锦凤罗金钮缠。

以代割发肌肤全,

携手登山歃液丹。

金书玉景乃可宣,

传得可授告三官。

勿令七祖受冥患,

太上微言致神仙,

不死之道此真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沐浴-译文

沐浴后用香气洗涤身体,丢弃肥胖,进入室内面向东方朗读玉篇。

大约读万遍后,其中的意义自然显现,散去欲望以保持长久。

五种味道都尝试过,身体恢复正气,心情平静不烦恼。

计数完毕,身体和精神都变得精良,黄华玉女告诉你其中的情理。

真人到来,让六丁神协助,接受隐芝大洞经。

读十遍,拜四次,朝拜太上老君。

先拜见太帝,然后面向北方,黄庭内经的玉书内容畅快易懂。

传授者说,我是师傅,接受者发誓,云锦凤罗金钮缠绕。

用这种方式代替割发,保护肌肤完整,携手登山,喝下仙丹。

金书玉景可以宣读,传得之后可以传授给三官。

不要让七代祖先受到冥界的苦难,太上老君的微言可以让人成仙,这是不死的真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沐浴-注解

沐浴:指洗澡,古代认为沐浴可以清洁身体,净化心灵,是进行宗教仪式或重要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盛洁:指清洁,强调清洁的重要性。

弃肥薰:弃肥,指抛弃世俗的欲望;薰,指香气,这里可能是指摒弃世俗的诱惑。

入室:进入房间,通常指进入静修或冥想的空间。

东向:面向东方,在古代文化中,东方常与日出、光明、吉祥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诵玉篇:诵,指朗读;玉篇,可能指古代的一种经典文献或诗歌。

义自鲜:义,指道理、真理;鲜,指新鲜、明显,这里指通过不断诵读,真理自然显现。

散发:指散发头发,这里可能是指修行者剃发为僧或道士的象征。

无欲:没有欲望,指修行者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

长存:长久存在,指修行者追求永恒的生命。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这里可能是指世间所有的体验和感受。

正气:指正直、正义之气,这里指修行者追求的内在品质。

夷心:平静的心境,指修行者内心的平和。

寂闷:寂静而沉稳,指修行者达到的宁静状态。

勿烦冤:不要烦恼和怨恨,指修行者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宽容。

过数已毕:数,指念诵的次数;毕,完成,指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念诵。

体神精:指身体和精神都达到了精纯的状态。

黄华玉女:黄华,指黄色的花朵;玉女,指仙女,这里可能是指神仙或修行者。

告子情:告诉修行者的情谊或秘密。

真人:指真正的修行者或仙人。

六丁:古代神话中的六位女仙,这里可能是指守护神或辅助者。

隐芝:隐居的芝草,指珍贵的草药或修行者追求的境界。

大洞经:指道教经典《大洞真经》,是一种修行指南。

十读四拜:指反复阅读经典并虔诚地礼拜,表示对经典的尊重和信仰。

朝太上:朝拜最高神灵,太上可能指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明。

太帝:指道教中的最高神明,如玉皇大帝。

北向:面向北方,在道教中,北方常与水、寒冷、智慧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黄庭内经:《黄庭内经》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讲述养生和修炼之道。

玉书:用玉制成的书籍,象征珍贵和神圣。

畅:流畅、通顺,指经典内容易于理解。

授者:传授者,指传授经典的人。

师:师傅,指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

盟:发誓,表示承诺和忠诚。

云锦凤罗:指华丽的织物,这里可能是指传授者给予的荣誉或象征。

金钮缠:金制的纽扣装饰,象征尊贵和权威。

割发:指剃发,是出家或修行的一种仪式。

肌肤全:指身体完整,可能指修行者通过修行保持了身体的健康。

歃液丹:歃,指口含;液丹,指仙丹,这里指服用仙丹。

金书玉景:指用金书写的玉简,象征珍贵和神圣。

传得可授:指得到传授后可以继续传授他人。

告三官:向三官(天、地、水三官)报告,表示对神明的尊敬。

七祖:指祖先,这里可能是指祖先的灵魂。

冥患:指阴间的苦难。

太上微言:太上,指最高神明;微言,指精微的教诲,这里指最高神明的教诲。

神仙:指长生不老的仙人。

不死之道:指通往长生不老的途径。

真文:真正的文字或经典,指这部经文的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沐浴-评注

首句‘沐浴盛洁弃肥薰’,描绘了修炼者沐浴净身、摒弃世俗之欲的景象,体现了道家追求身心清静的修炼理念。‘沐浴’一词,不仅指身体上的清洁,更寓意心灵上的净化。‘弃肥薰’则是对世俗繁华的摒弃,‘肥薰’暗指那些令人沉迷的欲望和诱惑,道家认为只有摒弃这些,才能达到内心的清净。

‘入室东向诵玉篇’,‘入室’意味着进入修炼的场所,‘东向’在古代文化中通常象征着日出东方,代表新的开始和光明。‘诵玉篇’则是指诵读道家经典,玉篇在此象征着道经的珍贵和神圣。这一句展现了修炼者对于道经的尊崇和对于修炼生活的虔诚。

‘约得万遍义自鲜’,修炼者通过反复诵读道经,领悟其中的真谛,‘义自鲜’意味着理解深刻,意义鲜明。这体现了道家修炼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达到对道之理解的深化。

‘散发无欲以长存’,‘散发’在此指放下世俗的束缚,‘无欲’则是对欲望的超越。这句话强调了修炼者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即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的升华和肉体的永存。

‘五味皆至正气还’,‘五味’指的是饮食的五味,‘正气还’则是指恢复和保持身体的正气。这句话反映了道家修炼中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通过调和五味,达到身体的和谐。

‘夷心寂闷勿烦冤’,‘夷心’是指平静的心态,‘寂闷’表示内心的宁静,‘勿烦冤’则是告诫修炼者不要让烦恼和怨恨占据心灵。这一句强调了修炼者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过数已毕体神精’,‘过数’可能指的是修炼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体神精’则是指身体和精神达到高度和谐的状态。这句话体现了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黄华玉女告子情’,‘黄华’和‘玉女’都是道教中的神仙形象,‘告子情’可能是指神仙向修炼者传授道法。这一句描绘了修炼者得到神仙点化的场景,展现了道家修炼的神秘色彩。

‘真人既至使六丁’,‘真人’指修炼有成者,‘六丁’是道教中的神灵,这句话表明修炼有成者能够召唤神灵。‘使六丁’可能是指借助神灵的力量,进一步深化修炼。

‘即受隐芝大洞经’,‘隐芝’和‘大洞经’都是道教中的珍贵经典,这句话表明修炼者得到了这些经典的传授,是修炼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十读四拜朝太上’,‘十读’和‘四拜’是修炼者对道经的尊敬表现,‘朝太上’则是指向最高神灵致敬。这一句体现了修炼者对道教的虔诚和敬畏。

‘先谒太帝后北向’,‘太帝’是道教中的最高神灵,‘北向’在古代文化中通常指向北方,象征着尊贵和神秘。这句话描绘了修炼者对最高神灵的朝拜,展现了道家修炼的庄严和神圣。

‘黄庭内经玉书畅’,‘黄庭’是道教修炼中的概念,指人的心灵所在,‘内经’和‘玉书’都是指道教经典。‘畅’则表示理解透彻,这句话表明修炼者对道教经典的深刻理解。

‘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钮缠’,‘授者’和‘师’可能指传授道法的师傅,‘受者盟’则是指受法者立下的誓言。‘云锦凤罗金钮缠’是对师傅身份的尊称,同时也象征着道法的珍贵。

‘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割发’在古代文化中是一种表示虔诚和承诺的行为,‘肌肤全’则是指身体完整。‘携手登山’可能是指修炼者与师傅一同修炼,‘歃液丹’则是指服用仙丹。这一句描绘了修炼者与师傅共同修炼的情景,展现了道家修炼的团队精神。

‘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金书玉景’是对道经的最高赞誉,‘传得可授’则是指修炼者得到了道法的传授,可以传授给他人。‘告三官’可能是指向天、地、人三官报告修炼者的成就。

‘勿令七祖受冥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这句话强调了修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己和祖先的福祉,‘太上微言’是指道教的精微教义,‘不死之道’则是指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这句话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的升华和肉体的永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沐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71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